历年高考语文题汇编套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历年试卷真题

高考语文历年试卷真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惊涛骇浪(hài)

B. 眼花缭乱(liáo)

C. 神采飞扬(yáng)

D. 呼啸而过(xiào)

答案:B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

B. 我相信,这次比赛的胜利,是全体运动员团结拼搏、教练员辛勤训练的结果。

C. 他的歌声,时而如丝竹,时而如雷霆,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D. 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学校。

答案:A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老师您好,您辛苦了!

B. 哥们儿,你什么时候回来?

C. 请问您能否给我提供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

D. 这件衣服很适合你,你穿起来真帅!

答案:C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汉字作为我国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的使用越来越便捷,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等。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汉字呢?

1.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 汉字由笔画组成,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笔画顺序。

C. 汉字分为简体字和繁体字,两者在书写上有很大差异。

D.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有所改变。答案:A

2. 下列关于汉字使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体字。

B. 繁体字在正式场合和传统文化领域仍有重要地位。

近十年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近十年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模拟题目: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个背景下,旅游文学应运而生。旅游文学是指以旅游为主题,通过文字描绘和叙述旅游经历、体验和感悟的文学作品。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深受人们喜爱。

旅游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主题鲜明:旅游文学以旅游为主题,通过描述旅游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展现旅游的魅力。

2. 情感真挚:作者在旅游过程中,与自然、与人文、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将这些真挚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

3. 语言优美:旅游文学在语言表达上追求优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艺术性。

4. 视角独特:作者在旅游过程中,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从而发现与众不同的美景和故事。

【乙】

以下是一篇关于旅游文学的评论:

“旅游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将旅游与文学相结合,既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向往,又满足了人们对文学的需求。然而,在当前旅游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旅游文学作品内容空洞,缺乏深度;其次,有些作品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了内容;最后,部分作者在旅游过程中,过分追求个人感受,忽视了与他人的交流。”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评论,回答以下问题:

1. 请简要概括旅游文学的特点。(5分)

2. 请分析评论中提到的旅游文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看法。(10分)

答案:

1. 旅游文学的特点:主题鲜明、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视角独特。

2. 评论中提到的旅游文学存在的问题:

历届高考试卷语文整理题

历届高考试卷语文整理题

一、文言文阅读

1.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楚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故楚人以为好也。居则细腰,出则常疾。疾则朝夕见,细腰则终年不见。

请问:这段文言文出自哪部著作?作者是谁?

答案:这段文言文出自《战国策·楚策一》,作者是刘向。

2.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武公娶妻于申,曰武姜,生太子寤生,取齐女为次妃,曰武姜。生庄公。寤生恶武姜及庄公,易太子,曰“吾欲立太子寤生,易太子。”易之而难,且谓左右曰:“是我之谓也。”于是遂恶庄公,欲杀之。使费仲为令于郑,为二子欲立之,而内恶群臣。为人臣者,持其禄利,固其宠位,而危其身,岂不哀哉?

请问:这段文言文出自哪部著作?作者是谁?

答案:这段文言文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作者是左丘明。

二、现代文阅读

1. 题目: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请问: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答案: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 题目: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请问:这句话出自哪部著作?作者是谁?

答案: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作者是孔子。

三、古诗词鉴赏

1. 题目: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请问: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答案: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2. 题目: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请问: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答案: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四、文学常识

历高考语文题汇编套题

历高考语文题汇编套题

历高考语文题汇编套题

————————————————————————————————作者:————————————————————————————————日期:

2012届语文小综合(一)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不管是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单一的。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历年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历年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潜移默化潜滋暗长

B. 翻箱倒柜滚瓜烂熟

C. 谈笑风生谈锋相对

D. 精益求精精卫填海

答案:B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B.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学校决定减少每周的体育课。

C. 这次比赛,我们队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得到了教练的精心指导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

D. 近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答案:C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这本书像一座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B.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C.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得像一幅画。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答案:A

二、填空题

4.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_______疑是地上霜。”

答案:举头望明月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虽然……但是……”的关联词的是: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_______有时候也会犯一些小错误。

答案:虽然……但是……

三、简答题

6. 请简要概括下列文章的主旨。

文章节选:

在我国,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拜年。春节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答案: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春节的习俗和意义,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

四、作文题

7. 请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作文要求:

1. 结合自身经历,描述家乡的变化。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篇一:历届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音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语文分项版之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1.(重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a

2.(浙江)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答案】c

【解析】馄饨(tu n),令人咋(z?)舌..

3.(天津)下列词语中加点安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 d

4.(山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

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刨除/刨根问底..调节/调虎离山..

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

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

【答案】d

5.(全国)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6.(江西)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 d

7.(湖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a.

8.(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协作/提携歼灭/忏悔畜牧/牲畜......

b.豁免/庆贺膝盖/油漆载重/载体......

c.胆怯/商榷扮演/搅拌反省/节省......

d.储存/贮藏阻挠/妖娆传记/传奇......

【答案】d

9.(安徽)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角色∕角逐砥砺∕抵消载歌载舞∕载誉归来......

b.贝壳∕地壳和蔼∕暮霭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c.和谐∕调和屡次∕步履称心如意∕拍手称快......

高考语文真题题型分类汇编(72页)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真题题型分类汇编(72页)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真题题型分类汇编(72页)统编版高三总复习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全国卷1)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高考语文历年试卷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历年试卷真题及答案

【真题】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是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观察、感受、体验、提炼,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而创造出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境界。意境作为审美形态,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审美理想,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艺术特色。

【乙】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通常包含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次。物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它要求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观察,捕捉其特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情境则是在物境的基础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意境则是诗歌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诗人超越物境和情境,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思想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境界。

【小题1】下列对“意境”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境是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观察、感受、体验、提炼而创造出的具有独特审美

价值的艺术境界。

B. 意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审美理想,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艺术特色。

C. 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层次,要求诗人超越物境和情境,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思想融为一体。

D.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它要求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观察,捕捉其特点。

【小题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意境”层次的是()

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因此高考考生平时学习要稳扎稳打,祝高考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

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因此高考考生平时学习要稳扎稳打,祝高考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颓圮(pǐ)舸(gě)舰秋风劲(jn)拐弯抹(m)角

B.浸(jn)渍作揖(yī)沁(qn)园春长歌当(dāng)哭

C.创(chuāng)伤摒(bng)除橘(j)子洲咄(duō)咄逼人

D.莅(l)临菲(fěi)薄万户侯(hu)载(zǎi)歌载舞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埋葬/埋怨朔风/漫溯诧异/叱咤博闻强识/老马识途

B.赡养/瞻仰处分/处理倘使/赶趟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C.角斗/角色长篙/艾蒿血泊/停泊剑拔弩张/驽马十驾

D.攒射/攒钱牌坊/磨坊忸怩/亲昵张灯结彩/结党营私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家具沧桑一愁莫展书生意气

B.撕杀惆怅风华正茂偃旗息鼓

C.讴歌缉拿作客他乡绿草如荫

D.包袱尸骸桀骜不驯缘木求鱼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噩耗屠戮阴谋鬼计惊心动魄

B.坍塌迥异殒身不恤逆来顺受

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语文(19套共239页)

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语文(19套共23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18)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28)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4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59)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65)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7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84)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88)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04)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20)

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37)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 (149)

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版) (16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180)

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版) (195)

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及答案 (21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220)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23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语文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4省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各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各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一直是广大考生关注的焦点。以下将简要介绍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及部分答案。

一、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

1. 文言文阅读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民之父子相贼,而国不亡者,未之有也。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也,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欲得见所欲不得见,求所得不得,恶所得不得,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1)B

(2)C

(3)①王何必说利呢?也有仁义吗?

②这样,上下相互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2. 古诗文阅读

【例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

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1. 文言文阅读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民之父子相贼,而国不亡者,未之有也。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也,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欲得见所欲不得见,求所得不得,恶所得不得,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话剧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起源于欧洲。在漫漫历程中,话剧逐渐在舞台上得到展演,吸引了大批观众。剧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通过他们的对话和行动,戏剧冲突得到了充分展开,主题得到了淋漓

尽致的表现。与小说相比,话剧更注重言语的表达和舞台呈现,更强

调现场氛围的烘托。

1.文章中“漫漫”一词的含义最接近于()

A.长远

B.繁多

C.缠绵

D.贫乏

2.文章的作者对话剧的特点是怎样评价的?()

A.概括性

B.批判性

C.赞美性

D.疑问性

二、文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史诗、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多种文体。不同的文学体裁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文

化内涵。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塑造了丰富多彩

的精神世界。文学作品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促使

人们对生活、社会、人生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并具有重要的美

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三、在阅读下面的文段中,找出下划线部分的语病并改正。

在道路交叉口处,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提醒驾驶员首先要及时

采取紧急措施,例如打开双闪灯、报警求助、设置警告标识,保护现场,最大限度地减少次生事故的发生。

四、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流传胭脂扣之谜,关于胭脂扣的来历和用途各有不同

的说法,甚至有传说认为端午节一定要缝一个胭脂扣在儿女衣上,否

则会生病。胭脂扣的谜团并没有被完全揭开,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

会如何解读和传承这一文化符号?

五、请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优

秀的神魔小说”。小说深受人们喜欢,传颂甚广,被人们誉为“不朽的

历年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语文

历年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语文

一、引言

高考语文作为我国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考生和家长的重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历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以供参考。

二、真题回顾

1. 2020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

(1)选择题

①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诨号/荤菜拱券/证券溃脓/大杂烩曝晒/暴殄天物

B.桅杆/不韪桎梏/诰命混浊/浑天仪焖饭/闷声闷气

C.搽粉/话茬框架/匡扶呵斥/打哈欠痉挛/泾渭分明

D.拘泥/泥古旖旎/绮丽拮据/结果实苋菜/瑕瑜互见

②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首饰水蒸气鳞次栉比民不为死,奈何以死惧之

B.伸张闲功夫一塌糊涂敏于行而讷于言

C.陨首发祥地以点代面识时务者为俊杰

D.株连掉书袋见风使舵口惠而实不至

(2)非选择题

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乡,攻陷陈,号为张楚。陈胜自立为王,吴广为假王,居广陵。陈涉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江南,以伐吴广。吴广欲反陈涉,未得间。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广以为还而不可,遂称帝,自立为齐王。陈涉闻之,怒,乃召符离人葛婴。婴至,陈涉诛杀之。

葛婴至,陈涉诛杀之。陈涉闻之,怒,乃召符离人葛婴。婴至,陈涉诛杀之。

2.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1)选择题

语文历年高考试卷集合题

语文历年高考试卷集合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碧波荡漾恣意妄为毕恭毕敬

B. 崇山峻岭气壮山河息息相关

C. 振聋发聩世态炎凉碧空如洗

D. 雅俗共赏纷至沓来色厉内荏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纷纷为自己找工作而发愁。

B. 我们学校今年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了,这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

D.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

3. 下列词语中,与“与时俱进”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 望尘莫及

B. 迎难而上

C. 举世瞩目

D. 与时俱进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对生活的热爱,就像春天里的花朵一样绽放。

B. 这座山真高,简直要碰到天了。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

5. 下列词语中,与“风驰电掣”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 风驰电掣

B. 一日千里

C. 风马牛不相及

D. 风雨同舟

二、填空题

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碧波荡漾恣意妄为毕恭毕敬

B. 崇山峻岭气壮山河息息相关

C. 振聋发聩世态炎凉碧空如洗

D. 雅俗共赏纷至沓来色厉内荏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纷纷为自己找工作而发愁。

B. 我们学校今年的高考升学率提高了,这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

D.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

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以及答案

标题: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概览

一、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略)

【答案】

(1)A

(2)C

(3)D

试卷二:古诗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

(略)

【答案】

(1)C

(2)D

(3)C

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略)

【答案】

(1)C

(2)B

(3)D

试卷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略)

【答案】

(满分60分)

文章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阐述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二、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略)

【答案】

(1)A

(2)C

(3)D

试卷二:古诗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

(略)

【答案】

(1)C

(2)D

(3)B

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略)

【答案】

(2)C

(3)D

试卷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略)

【答案】

(满分60分)

文章以“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阐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应如何承担起责任,肩负起时代使命。

三、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略)

【答案】

(1)A

(2)C

(3)D

试卷二:古诗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

(略)

【答案】

(1)C

(2)D

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略)

【答案】

近年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近年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精卫填海——精卫填渊

B. 惊涛骇浪——惊涛骇波

C. 恰如其分——恰如其分

D. 青出于蓝——青出于篮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B. 他的演讲不仅感人至深,而且具有深刻的启示性。

C. 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演员的出色表演,还在于导演的精湛技艺。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月亮像一只银盘,静静地悬挂在夜空中。

B. 春风像一位温柔的母亲,轻抚着大地。

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让人无法提起兴趣。

D. 那条小溪如同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在山间。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句话中,“著名”应该用引号。

B.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有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C. 这个问题很难,我需要请教一下老师。

D. 她的表情非常严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5. 下列各句中,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修改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B. 原句: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以至于我流下了眼泪。

修改后: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以至于我流下了眼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届语文小综合(一)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不管是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单一的。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曾经长期以口头形式传播。口语文本在流传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变异。口语的文学文本至今没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见的人们在酒席间讲的笑话,有些就属于口语文学。在旅游的时候,导游有时也会给游客讲唱富有当地特色的口语文学。

(选白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开头的话》,有删改)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文本有着多样化的载体,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发展。

B.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可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C.文学文本是以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组合体。

D.文学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环境中流传的口语的文学文本发展而来。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种各样记录文学符码的载体。

B.第二段指出以语言文字为能指的文本与建筑等其他文本的区别,强调对前者的解读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

C.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方式,从中外经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语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语文本具有变异性。

D.文章基本结构采用总分式,先从作为载体的第一文本人手,再深入到作为本体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类辨析。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文字之著于竹帛者”才是文学,口头文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B.我们要研究的真正意义的文学文本就是被接受者掌握的第一文本的内容。

C.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而专注于阅读中的意义整体。

D.建筑、绘画等文本由于具有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因而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悌传

[晋]习凿齿

张悌字巨先,襄阳人,少有名理,孙休时为屯骑校尉。

魏伐蜀,吴人问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智力虽丰,而百姓未服也。今又竭其资力,远征巴蜀,兵劳民疲而不知恤,败于不暇,何以能济?昔夫差伐齐,非不克胜,所以危亡,不忧其本也。况彼之争地乎!”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其威武张矣,本根固矣,群情服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弊,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过无功,终无退北之忧,覆军之虑也,何为不可哉?彼之得志,我之大患也。”吴人笑其言,而蜀果降于魏。

晋来伐吴,(孙)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逆之。至牛渚,沈莹曰:“晋治水军于蜀久矣,今倾国大举,万里齐力,必悉益州之众浮江而下。我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恐边江诸城,尽莫能御也。晋之水军,必至于此矣!宜蓄众力,待来一战。若胜之日,江西自清,上方虽坏,可还取之。今渡江逆战,胜不可保,若或摧丧,则大事去矣。”悌曰:“吴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吾恐蜀兵来至此,众心必骇惧,不可复整。令宜渡江,可用决战力争。若其败丧,则同死社稷,无所复恨。若其克胜,则北敌奔走,兵势万倍,便当乘威南上,逆之中道,不忧不破也。若如子计,恐行散尽,相与坐待敌到,君臣俱降,无复一人死难者,不亦辱乎!”遂渡江战,吴军大败。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使过迎悌,悌不肯去,靓自往牵之,谓曰:“天下存亡有大数,岂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为?”悌垂涕曰:“今日是我死日也。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佑顾。今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靓流涕放之,去百余步,已见为晋军所杀。(选自《襄阳耆旧记》,有删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