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2年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精品学案

2022年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精品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情景:要设计一座高2m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则雕像的下部应设计多少米高?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导出审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问题2:你能画出示意图表示这个问题吗?(用线段AB表示雕像的高度,雕像上部的高度表示为AC,下部的高度表示为BC,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3:能反映问题的等量关系的是哪一句话?(根据题意导出关系式BC2=2AC)问题4:设雕像下部高BC=x m,请说出你所列的方程,并化简.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这个方程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会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概念.(3)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准确地指出各项系数.3.学习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相关概念.难点:寻找等量关系.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页到第2页的问题1、问题2.(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先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自学参考提纲:①问题1中,要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四角都要剪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我们设正方形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宽为(50-2x) cm,盒底的长为(100-2x) cm,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及方盒的底面积3600 cm2可列方程为(100-2x)(50-2x)=3600,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②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先去括号5000-100x-200x+4x2=3600移项合并同类项4x2-300x+1400=0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4) x2-75x+350=0②问题2中,本次排球比赛的总比赛场数为28场.设邀请x支队参赛,则每支队与其余(x-1) 支队都要赛一场.整个比赛中总比赛场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你列出的方程是x(x-1)=28.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③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去括号x2-12x=28系数化为1(两边同乘以2) x2-x=56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了解学生是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否会化简方程.②差异指导:简要说明问题2中单循环比赛与双循环比赛的区别,对不会寻找等量关系的学生给予辅导,说明化简方程的基本要求.(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4.强化:(1)总结寻找等量关系的策略,简要指出哪些公式经常被我们作为寻找等量关系的依据.(2)练习: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①一个圆的面积是2πm2,求半径.πr2=2π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3cm,面积为9cm2,求较长的直角边的长.1x(x-3)=92③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4x2=25④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 x(x-2)=100⑤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x=(1-x)2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观察方程①②③,从方程所含的未知数的个数及其次数等方面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4)自学参考提纲:①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请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 x2+b x+c=0(a≠0),为什么要规定a≠0?因为a=0时,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小于2.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方程①②③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各是什么.方程①x2+2x-4=0 二次项:x2二次项系数:1 一次项:2x 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方程②x2-75x+350=0 二次项:x2二次项系数:1 一次项:-75x 一次项系数:-75 常数项:350方程③x2-x=56 二次项:x2二次项系数:1 一次项:-x 一次项系数:-1常数项:-56④举例说明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⑤自学例题,说说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要经过哪些变形?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在回答一元二次方程各项及各项系数时,是否注意了符号.②差异指导:提醒学生一元二次方程的每一项(系数)都应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生助生:生生互动交流、订正错误.4.强化:(1)交流总结: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的系数时,若方程不是一般形式,要先经过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把它化成一般形式,通常习惯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且各项系数均为整数且互质,在指出各项系数时,一定要带上各项前面的符号.(2)练习:①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5x2-1=4x;4x2=81;解:原式化为5x2-4x-1=0解:原式化为4x2-81=0二次项系数:5一次项系数:-4常数项:-1二次项系数:4一次项系数:0常数项:-81 4x(x+2)=25;(3x-2)(x+1)=8x-3.解:原式化为4x2+8x-25=0解:原式化为3x2-7x+1=0二次项系数:4一次项系数:8常数项:-25二次项系数:3一次项系数:-7常数项:1②若方程(m-1)x2+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m≥0且m≠1.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回答问题,小组互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孕育新知,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2)教师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教师引导与启发、点拨与设疑相结合,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地位.(3)增设例题难度,让学生产生困惑,避免今后犯类似错误,增加课堂练习,巩固知识.(4)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大胆猜测,经过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一元二次方程3x2=5x的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分别是(C)A. 3,5B. 3,0C. 3,-5D. 5,02.(10分)下列哪些数是方程x2+x-12=0的根?-4,-3,-2,-1,0,1,2,3, 4.解:-4,33.(20分)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3x2+1=6x;(2)4x2=81-5x;解:原式化为3x2-6x+1=0 解:原式化为4x2+5x-81=0二次项系数:3 二次项系数:4一次项系数:-6 一次项系数:5常数项:1 常数项:-81(3)x(x+5)=5x-10; (4)(3x-2)(x+1)=x(2x-1).解:原式化为x2+10=0 解:原式化为x2+2x-2=0二次项系数:1 二次项系数:1一次项系数:0 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10 常数项:-24.(30分)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cm,面积是132cm2,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 cm,则宽为(x-1)cm,根据题意,得x(x-1)=132,整理,得x2-x-132=0.2的平方的长方形?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x)m.根据题意,得xx)=0.06,整理,得50x2-25x+3=0.(3)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这次聚会?解:设有x人参加了这次聚会,根据题意,得x(x-1)=10整理,得x2-x-20=0二、综合应用(20分)5.(20分)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则x满足的方程是(B)A. x2+130x-1400=0B. x2+65x-350=0C. x2-130x-1400=0D. x2-65x-350=0三、拓展延伸(10分)6.(10分)如果2是方程x2-c=0的一个根,求常数c及方程的另一个根.解:将2代入原方程中,得22-c=0,得c=4.将c=4代入原方程,得x2x=±2.即方程的另一个根为-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角平分线的画法、角平分线的性质1.(二)能力训练要求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1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图中哪条线段的长可以表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如果老师手里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帮忙设计一个作角的平分线的操作方案吗?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探究1想一想: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BC=DC .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角平分仪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得到射线AC 的方法.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讨论操作原理.[生1]要说明AC 是∠DAC 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生2]∠CAD 和∠CAB 分别在△CAD 和△CAB 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生3]我们看看条件够不够.AB AD BC DC AC AC =⎧⎪=⎨⎪=⎩所以△ABC ≌△ADC (SSS ).所以∠CAD=∠CAB .即射线AC 就是∠DAB 的平分线.[生4]原来用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解决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一些问题.看来温故是可以知新的.试一试:老师再提出问题: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讨论结果展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AOB .求作:∠AOB 的平分线.作法:(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点拨: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讨论结果总结:1.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探究2:做一做1[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自己动手,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你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生]我发现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 [师]你的叙述太精彩了.这说明角的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他性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做一做2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操作:1.折出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2.你与同伴用三角板检测你们所折的折痕是否符合图示要求.画一画: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拿出两名同学的画图,请大家评一评,以达明确概念的目的.[生]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两边的垂线段,所以同学甲的画法不符合要求.[生甲]噢,对,我知道了.[师]同学甲,你再做一遍加深一下印象.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观察操作得到的结论有时并不可靠,你能否用推理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呢?证一证:引导学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1,分清题设、结论,将文字变成符号并加以证明(一生板演)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从文字和符号的角度分别叙述问题1: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问题2:(出示)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学生通过讨论作出下列概括:∵ OC平分∠AOB,PD⊥OA,PE⊥OB,∴PD=PE.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三、用一用: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此例放到第二课时讲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师生共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证明:过点P作PD⊥AB,PE⊥BC,PF⊥AC,垂足为D、E、F.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所以PD=PE.同理PE=PF.所以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巩固所学及时点拨四.丰收乐园学生充分交流、各抒己见教后反思:本节知识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距离把握不到位,点到直线的垂线段长才叫距离2、不会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是使用全等将性质再证一3、采用角平分线性质解题强调三个条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一,自主探究活动内容:问题一: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地毯如下图,它的长为8m,宽为5m.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2。

根据这一情境,结合已知量你想求哪些量?你能根据条件列出关于这个量的什么关系式?问题二:你能找到关于102、112、122、132、142这五个数之间的等式吗?得到等式102+112+122=132+142之后你的猜想是什么?根据猜想继续找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

问题三: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8二,总结归纳活动内容: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得到的三个方程,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各部分的名称。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经过整理后,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可化简为ax2+bx+c=0(a≠0),即它的一般形式:ax2+bx+c=0(a ≠0)。

应从两方面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若a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有a≠0;(2) 若a≠0(b、c可以为零),则a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

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满足三个条件:①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②必须是整式方程;③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

简而言之是指经化简后,若符合ax2+bx+c=0(a≠0) ,则为一元二次方程,否则不是。

三,学以致用活动内容:1、把方程(3x +2)2=4(x -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2.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请根据这一问题列出方程.易错易混点1. 下列关于x 的方程:(1) ax 2+bx+c=0 ;(2)532=+aa ;(3)0322=--x x ;(4)0223=+-x x x 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判断方程m 2(x 2+m)+2x=x(x+2m)-1是不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全章导学案(不分版本,通用)

二次函数全章导学案(不分版本,通用)

26.1二次函数§26.1.1《二次函数》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法指导】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学习过程】【活动一】知识链接(5分钟)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 形如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形如 0)k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活动二】自主交流 探究新知(25分钟)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米,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5.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活动三】课内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 (3分钟)(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答: 。

(2)一次项系数b 和常数项c 可以为0吗?答: . 【活动四】快乐达标(学生先独立完成5分钟,后组内互查2分钟.)1.观察:①26y x =;②235y x =-+;③y =200x 2+400x +200;④32y x x =-;⑤213y x x=-+;⑥()221y x x =+-.这六个式子中二次函数有 。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三章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三章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复习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会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4.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5.通过复习深入理解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并会应用;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1、会根据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复习流程回忆整理1.方程中只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 (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7x-3=2x2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有(1)_________________ (2)(3)(4)求根公式法,求根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是,当时,它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时,它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时,它没有实数根。

例如: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 x(5x+21)=20 (2) x2+9=6x (3)x2 —3x = —54.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 (a ≠0)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 2 则x 1 +x 2= ;x 1 ·x 2= ____________例如:方程2x 2+3x —2=0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 2 则x 1+x 2= ;x 1 ·x 2= _________交流提高请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

第二十二章_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改

第二十二章_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改

第一课时一元二次方程(1)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重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

自学展示自学课本导图,走进一元二次方程分析:现设雕像下部高x米,则可列方程去括号整理得①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方程吗?你能求出它的解吗?想一想你以前学过什么方程,它的特点是什么?合作探究【例1】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积为81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设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你能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吗?你是如何建立方程模型的?合作交流:动手实验一下,并与同桌交流你的做法和想法。

列出的方程是 .自学课本25页问题1、问题2(列方程、整理后与课本对照),并完成下列各题:问题1可列方程整理得②问题2可列方程整理得③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50,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这个数,求这个数。

3、一块面积是150cm2长方形铁片,它的长比宽多5cm,则铁片的长是多少?观察上述几个方程的结构特征,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自己试着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质疑导学 1.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9)x x x x 35)5(52+=-其中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是:1、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这样的整式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 是二次项, 是一次项, 是常数项; 是二次项系数 , 是一次项系数。

2.自主学习P26页例题,完成下列练习: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x21.1 一元二次方程(1) 学习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 2+bx+c=0(a ≠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活动1 :阅读教材第2至3页,并完成以下内容。

问题1 要设计一座2m 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分析:设雕像下部高x m ,则上部高________,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问题2 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cm ,宽50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

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 ㎡,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宽为_____________.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3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

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_________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___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_________________场。

九年级数学上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根据定义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并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3.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并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元”和“次”的含义,并请学生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学生尝试给出定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修正,最终得出结论。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强调,让学生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2.探索新知教师出示一些方程,让学生判断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并说明理由。

通过这些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识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同时,通过比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3.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检查和纠正。

通过这些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和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适当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和拓展。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同时强调识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教师可适当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5.布置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解题规范和解题策略的选择,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2.1.1二次函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重点: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难点: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28~29,自学“思考”,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及意义,完成填空.总结归纳: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a,b,c.现在我们已学过的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其表达式分别是y=ax+b(a,b为常数,且a≠0)、y=ax2+bx+c(a,b,c为常数,且a≠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有__A,B,C__.A.y=(x-3)2-1B.y=1-2x2C.y=13(x+2)(x-2)D.y=(x-1)2-x22.二次函数y=-x2+2x中,二次项系数是__-1__,一次项系数是__2__,常数项是__0__.3.半径为R的圆,半径增加x,圆的面积增加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πx2+2πRx(x≥0).点拨精讲:判断二次函数关系要紧扣定义.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若y=(b-2)x2+4是二次函数,则__b≠2__.探究2 某超市购进一种单价为40元的篮球,如果以单价50元出售,那么每月可售出500个,根据销售经验,售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相应减少10个,如果超市将篮球售价定为x元(x>50),每月销售这种篮球获利y元.(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超市计划下月销售这种篮球获利8000元,又要吸引更多的顾客,那么这种篮球的售价为多少元?解:(1)y=-10x2+1400x-40000(50<x<100).(2)由题意得:-10x2+1400x-40000=8000,化简得x2-140x+4800=0,∴x1=60,x2=80.∵要吸引更多的顾客,∴售价应定为60元.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1.如果函数y=(k+1)xk2+1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k的值为多少?2.设y=y1-y2,若y1与x2成正比例,y2与1x成反比例,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A )A.二次函数B.一次函数C.正比例函数D.反比例函数3.已知,函数y=(m-4)xm2-m+2x2-3x-1是关于x的函数.(1)m为何值时,它是y关于x的一次函数?(2)m为何值时,它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点拨精讲:第3题的第(2)问,要分情况讨论.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 cm,BC=4 cm,P是BC上的一动点,动点Q仅在PC或其延长线上,且BP=PQ,以PQ为一边作正方形PQRS,点P从B点开始沿射线BC方向运动,设BP=x cm,正方形PQRS与矩形ABCD重叠部分面积为y cm2,试分别写出0≤x≤2和2≤x≤4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点拨精讲:1.二次函数不要忽视二次项系数a≠0.2.有时候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写函数关系式.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1.能够用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其性质.2.初步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的结合与转化,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重点: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难点: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其性质.一、自学指导.(7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30~31“例1”“思考”“探究”,掌握用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理解其性质,完成填空.(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取值-描点-连线;(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12x2和y=2x2的图象;点拨精讲:根据y≥0,可得出y有最小值,此时x=0,所以以(0,0)为对称点,对称取点.(3)观察上述图象的特征:形状是抛物线,开口向上,图象关于y轴对称,其顶点坐标是(0,0),其顶点是最低点(最高点或最低点);(4)找出上述三条抛物线的异同:______.(5)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x 2,y =-12x 2和y =-2x 2的图象,找出图象的异同. 点拨精讲:可从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去比较寻找规律.总结归纳:一般地,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 轴,顶点是(0,0),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大.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教材P 41习题22.1第3,4题.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 填空:(1)函数y =(-2x)2的图象形状是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对称轴是______,开口方向是______.(2)函数y =x 2,y =12x 2和y =-2x 2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指出三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抛物线,(0,0),y 轴,向上;(2)根据抛物线y =ax 2中,a 的值来判断,在x 轴上方开口小的抛物线为y =x 2,开口大的为y =12x 2,在x 轴下方的为y =-2x 2. 点拨精讲:解析式需化为一般式,再根据图象特征解答,避免发生错误.抛物线y =ax 2中,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a|越大,开口越小.探究2 已知函数y =(m +2)xm 2+m -4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1)求满足条件的m 的值;(2)m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求这个最低点;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m 为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解:(1)由题意得⎩⎪⎨⎪⎧m 2+m -4=2,m +2≠0.解得⎩⎪⎨⎪⎧m =2或m =-3,m ≠-2.∴当m =2或m =-3时,原函数为二次函数. (2)若抛物线有最低点,则抛物线开口向上,∴m +2>0,即m>-2,∴只能取m =2. ∵这个最低点为抛物线的顶点,其坐标为(0,0),∴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若函数有最大值,则抛物线开口向下,∴m +2<0,即m<-2,∴只能取m =-3.∵函数的最大值为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其顶点坐标为(0,0),∴m =-3时,函数有最大值为0.∴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二次函数y=ax2与y=-ax2的图象之间有何关系?2.已知函数y=ax2经过点(-1,3).(1)求a的值;(2)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变化的情况.3.二次函数y=-2x2,当x1>x2>0,则y1与y2的关系是__y1<y2__.4.二次函数y=ax2与一次函数y=-ax(a≠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B )点拨精讲:1.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画法是列表、描点、连线,列表时一般取5~7个点,描点时可描出一侧的几个点,再根据对称性找出另一侧的几个点,连线将几个点用平滑的曲线顺次连接起来,抛物线的两端要无限延伸,要“出头”;2.抛物线y=ax2的开口大小与|a|有关,|a|越大,开口越小,|a|相等,则其形状相同.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3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1)1.会作函数y=ax2和y=ax2+k的图象,能比较它们的异同;理解a,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能正确说出两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了解抛物线y=ax2上下平移规律.重点:会作函数的图象.难点:能正确说出两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32~33“例2”及两个思考,理解y=ax2+k中a,k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完成填空.总结归纳: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其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0,0),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决定: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__下__.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抛物线有最__低__点,函数y有最__小__值.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抛物线有最__高__点,函数y有最__大__值.抛物线y=ax2+k可由抛物线y=ax2沿__y__轴方向平移__|k|__单位得到,当k>0时,向__上__平移;当k<0时,向__下__平移.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在抛物线y=x2-2上的一个点是( C)A.(4,4) B.(1,-4)C.(2,2) D.(0,4)2.抛物线y =x 2-16与x 轴交于B ,C 两点,顶点为A ,则△ABC 的面积为__64__. 点拨精讲: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当y 等于0时x 的值,即可求出两个交点的坐标.3.画出二次函数y =x 2-1,y =x 2,y =x 2+1的图象,观察图象有哪些异同?点拨精讲:可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形状大小、顶点、位置去找.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5分钟)探究1 抛物线y =ax 2与y =ax 2±c 有什么关系?解:(1)抛物线y =ax 2±c 的形状与y =ax 2的形状完全相同,只是位置不同;(2)抛物线y =ax 2向上平移c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ax 2+c ;抛物线y =ax 2向下平移c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ax 2-c.探究2 已知抛物线y =ax 2+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为y =-2x 2+4,试求a ,c 的值.解:根据题意,得⎩⎨⎧a =-2,c -2=4,解得⎩⎪⎨⎪⎧a =-2,c =6. 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3分钟)1.函数y =ax 2-a 与y =ax -a(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D )2.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它的解析式为( B )A .y =x 2-4B .y =-34x 2+3 C .y =32(2-x)2 D .y =32(x 2-2) 3.二次函数y =-x 2+4图象的对称轴是y 轴,顶点坐标是(0,4),当x<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4.抛物线y =ax 2+c 与y =-3x 2的形状大小,开口方向都相同,且其顶点坐标是(0,5),则其表达式为y =-3x 2+5,它是由抛物线y =-3x 2向__上__平移__5__个单位得到的.5.将抛物线y =-3x 2+4绕顶点旋转180°,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3x 2+4.6.已知函数y =ax 2+c 的图象与函数y =5x 2+1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则a =__-5__,c=__-1__.点拨精讲:1.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抛物线上下平移规律.(可结合图象理解)2.抛物线平移多少个单位,主要看两顶点坐标,确定两顶点相隔的距离,从而确定平移的方向与单位长,有时也可以比较两抛物线上横坐标相同的两点相隔的距离,从而确定平移的方向与单位长.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3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2)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函数y=a(x-h)2的图象.2.能正确说出y=a(x-h)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掌握抛物线y=a(x-h)2的平移规律.重点: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函数y=a(x-h)2的图象.难点:能正确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掌握抛物线y=a(x-h)2的平移规律.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33~34“探究”与“思考”,掌握y=a(x-h)2与y=ax2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y=a(x-h)2的相关性质,完成填空.画函数y=-12x2、y=-12(x+1)2和y=-12(x-1)2的图象,观察后两个函数图象与抛物线y=-12x2有何关系?它们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点拨精讲:观察图象移动过程,要特别注意特殊点(如顶点)的移动情况.总结归纳:二次函数y=a(x-h)2的顶点坐标为(h,0),对称轴为直线x=h.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抛物线有最低点,函数y有最小值;当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x的增大而减小,抛物线有最高点,函数y有最大值.抛物线y=ax2向左平移h个单位,即为抛物线y=a(x+h)2(h>0);抛物线y=ax2向右平移h个单位,即为抛物线y=a(x-h)2(h>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教材P35练习题;2.抛物线y=-12(x-1)2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是(1,0),对称轴是x=1,通过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y=-12x 2.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探究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12(x +3)2的图象. (1)指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根据图象回答,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取何值时,y 取最大值或最小值?(3)怎样平移函数y =12x 2的图象得到函数y =12(x +3)2的图象? 解:(1)对称轴是直线x =-3,顶点坐标(-3,0);(2)当x<-3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3时,y 随x 的的增大而增大;当x =-3时,y 有最小值;(3)将函数y =12x 2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y =12(x +3)2的图象. 点拨精讲: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以对称轴为分界,画图象取点时以顶点为分界对称取点. 探究2 已知直线y =x +1与x 轴交于点A ,抛物线y =-2x 2平移后的顶点与点A 重合.(1)求平移后的抛物线l 的解析式;(2)若点B(x 1,y 1),C(x 2,y 2)在抛物线l 上,且-12<x 1<x 2,试比较y 1,y 2的大小.解:(1)∵y =x +1,∴令y =0,则x =-1,∴A(-1,0),即抛物线l 的顶点坐标为(-1,0),又抛物线l 是由抛物线y =-2x 2平移得到的,∴抛物线l 的解析式为y =-2(x +1)2.(2)由(1)可知,抛物线l 的对称轴为x =-1,∵a =-2<0,∴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12<x 1<x 2,∴y 1>y 2. 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不画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函数y =3(x -1)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由函数y =3x 2的图象作怎样的平移得到的?(2)说出函数y =3(x -1)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函数有哪些性质?(4)若将函数y =3(x -1)2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哪个函数图象?点拨精讲:性质从增减性、最值来说.2.与抛物线y =-2(x +5)2顶点相同,形状也相同,而开口方向相反的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是y =2(x +5)2.3.对于函数y =-3(x +1)2,当x>-1时,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 =0.4.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y =x 2-2x +1的图象,则b =-6,c =9.点拨精讲: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往往可根据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图象,能使解题过程简洁明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3 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图象和性质(3)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函数y =a(x -h)2+k 的图象.2.能正确说出y =a(x -h)2+k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掌握抛物线y =a(x -h)2+k 的平移规律.重点: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函数y =a(x -h)2+k 的图象.难点:能正确说出y =a(x -h)2+k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掌握抛物线y =a(x -h)2+k 的平移规律.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 35~36“例3、例4”,掌握y =a(x -h)2+k 与y =ax 2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y =a(x -h)2+k 的相关性质,完成填空.总结归纳:一般地,抛物线y =a(x -h)2+k 与y =ax 2的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y =ax 2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y =a(x -h)2+k ,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h ,k 的值来决定:当h>0时,表明将抛物线向右平移h 个单位;当k<0时,表明将抛物线向下平移|k|个单位.抛物线y =a(x -h)2+k 的特点是: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 =h ;顶点坐标是(h ,k).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教材P 37练习题2.函数y =2(x +3)2-5的图象是由函数y =2x 2的图象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3.抛物线y =-2(x -3)2-1的开口方向是向下,其顶点坐标是(3,-1),对称轴是直线x =3,当x>3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值的增大而减小.一、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便于解答.探究2 已知y =a(x -h)2+k 是由抛物线y =-12x 2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1)求出a ,h ,k 的值;(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 =a(x -h)2+k 与y =-12x 2的图象;(3)观察y =a(x -h)2+k 的图象,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并求出函数的最值;(4)观察y =a(x -h)2+k 的图象,你能说出对于一切x 的值,函数y 的取值范围吗?解:(1)∵抛物线y =-12x 2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是y =-12(x -1)2+2,∴a =-12,h =1,k =2; (2)函数y =-12(x -1)2+2与y =-12x 2的图象如图; (3)观察y =-12(x -1)2+2的图象可知,当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由y =-12(x -1)2+2的图象可知,对于一切x 的值,y ≤2. 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将抛物线y =-2x 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y =-2(x -3)2+2.点拨精讲:抛物线的移动,主要看顶点位置的移动.2.若直线y =2x +m 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则抛物线y =(x -m)2+1的顶点必在第二象限.点拨精讲:此题为二次函数简单的综合题,要注意它们的图象与性质的区别.3.把y =2x 2-1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新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2(x -1)2-3.4.已知A(1,y 1),B(-2,y 2),C(-2,y 3)在函数y =a(x +1)2+k(a>0)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y 2<y 3<y 1.点拨精讲:本节所学的知识是:二次函数y =a(x -h)2+k 的图象画法及其性质的总结;平移的规律.所用的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4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和性质(1)1.会画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能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掌握顶点坐标公式,对称轴的求法.2.能将一般式化为交点式,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求法.3.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并能利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会画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能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掌握顶点坐标公式,对称轴的求法.难点:能将一般式化为交点式,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坐标的求法.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 37~39“思考、探究”,掌握将一般式化成顶点式的方法,完成填空. 总结归纳:二次函数y =a(x -h)2+k 的顶点坐标是(h ,k),对称轴是x =h ,当a>0时,开口向上,此时二次函数有最小值,当x>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a<0时,开口向下,此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当x<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用配方法将y =ax 2+bx +c 化成y =a(x -h)2+k 的形式,则h =-b 2a ,k =4ac -b 24a ;则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b 2a ,4ac -b 24a ),对称轴是x =-b 2a ;当x =-b 2a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大(最小)值,当a<0时,函数y 有最大值,当a>0时,函数y 有最小值.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求二次函数y =x 2+2x -1顶点的坐标、对称轴、最值,画出其函数图象.点拨精讲:先将此函数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再解其他问题,在画函数图象时,要在顶点的两边对称取点,画出的抛物线才能准确反映这个抛物线的特征.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 将下列二次函数写成顶点式y =a(x -h)2+k 的形式,并写出其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1)y =14x 2-3x +21;(2)y =-3x 2-18x -22. 解:(1)y =14x 2-3x +21 =14(x 2-12x)+21 =14(x 2-12x +36-36)+21 =14(x -6)2+12 ∴此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6,12),对称轴是x =6.(2)y =-3x 2-18x -22=-3(x 2+6x)-22=-3(x 2+6x +9-9)-22=-3(x +3)2+5∴此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3,5),对称轴是x =-3.点拨精讲:第(2)小题注意h 值的符号,配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需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也可以根据公式直接求解.探究2 用总长为60 m 的篱笆围成的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 随矩形一边长l 的变化而变化,l 是多少时,场地的面积S 最大?(1)S与l有何函数关系?(2)举一例说明S随l的变化而变化?(3)怎样求S的最大值呢?解:S=l(30-l)=-l2+30l(0<l<30)=-(l2-30l)=-(l-15)2+225画出此函数的图象,如图.∴l=15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S的最大值为225).点拨精讲:二次函数在几何方面的应用特别广泛,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同时所画的函数图象只能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y=-2x2+8x-7的开口方向是向下,对称轴是x=2,顶点坐标是(2,1);当x=2时,函数y有最大值,其值为y=1.2.已知二次函数y=ax2+2x+c(a≠0)有最大值,且ac=4,则二次函数的顶点在第四象限.3.抛物线y=ax2+bx+c,与y轴交点的坐标是(0,c),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抛物线的顶点),交点坐标是(-b2a,0);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交点坐标是2a,0);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为(x1,0),(x2,0),则y=ax2+bx+c=a(x-x1)(x-x2).点拨精讲:与y轴的交点坐标即当x=0时求y的值;与x轴交点即当y=0时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而此一元二次方程有无解,两个相等的解和两个不相等的解三种情况,所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情况也分三种.注意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先用交点式:y=a(x-x1)(x-x2),x1,x2为两交点的横坐标.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1.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2)能熟练根据已知点坐标的情况,用适当的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重难点:能熟练根据已知点坐标的情况,用适当的方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 39~40,自学“探究、归纳”,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完成填空.总结归纳:若知道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三点,则可设函数关系式为y =ax 2+bx +c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若知道函数图象上的顶点,则可设函数的关系式为y =a(x -h)2+k ,把另一点坐标代入式中,可求出解析式;若知道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x 1,0),(x 2,0),可设函数的关系式为y =a(x -x 1)(x -x 2),把另一点坐标代入式中,可求出解析式.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二次函数y =4x 2-mx +2,当x<-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当x =1时,y 的值为22.点拨精讲:可根据顶点公式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对称轴,从而求出m 的值.2.抛物线y =-x 2+6x +2的顶点坐标是(3,11).3.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D )A .a<0B .b>0C .c>0D .ac>0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4.如图,抛物线y =ax 2+bx +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 =1,且经过点P(3,0),则a -b +c 的值为( A )A .0B .-1C .1D .2点拨精讲: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知图象与x 轴的另一交点坐标为(-1,0),将此点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a -b +c 的值.5.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3x +a 2-1的图象,a 的值是-1.点拨精讲:可根据图象经过原点求出a 的值,再考虑开口方向.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0),B(2,-3),C(0,-3),求函数的关系式和对称轴.解:设函数解析式为y =ax 2+bx +c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0),B(2,-3),C(0,-3),则有⎩⎪⎨⎪⎧9a +3b +c =0,4a +2b +c =-3,c =-3.解得⎩⎪⎨⎪⎧a =1,b =-2,c =-3.∴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2x -3,其对称轴为x =1.探究2 已知一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是A(3,0),B(-1,0),且经过点C(2,9).试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坐标.解:设解析式为y =a(x -3)(x +1),则有a(2-3)(2+1)=9,∴a =-3,∴此函数的解析式为y =-3x 2+6x +9,其顶点坐标为(1,12).点拨精讲:因为已知点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解析式可设为交点式,再把第三点代入即可得一元一次方程,较之一般式得出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简单.而顶点可根据顶点公式求出.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是(-2,4),且过点(0,-4),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与x 轴交点的坐标.2.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过点(1,0),且关于直线x =12对称,那么它的图象还必定经过原点.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12x 2+bx +c 的图象经过A(2,0),B(0,-6)两点.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C ,连接BA ,BC ,求△ABC 的面积.点拨精讲: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y =ax 2+bx +c ;2.顶点式y =a(x -h)2+k ;3.交点式y =a(x -x 1)(x -x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需要根据已知点的情况设适当形式的解析式,可使解题过程变得更简单.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的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1.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2.会判断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个数.3.掌握方程与函数间的转化.重点: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会判断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个数.难点:掌握方程与函数间的转化.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课本P 43~45.自学“思考”与“例题”,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会判断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完成填空.总结归纳:抛物线y =ax 2+bx +c 与x 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x 0,那么当x =x 0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x =x 0就是方程ax 2+bx +c =0的一个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当b 2-4ac>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当b 2-4ac<0时,抛物线与x 轴有0个交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根的三种情况: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没有实数根.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观察图中的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你能得出相应方程的根吗?方程x 2+x -2=0的根是:x 1=-2,x 2=1;方程x 2-6x +9=0的根是:x 1=x 2=3;方程x 2-x +1=0的根是:无实根.2.如图所示,你能直观看出哪些方程的根?点拨精讲:此题充分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即函数y =-x 2+2x +3中,y 为某一确定值m(如4,3,0)时,相应x 值是方程-x 2+2x +3=m(m =4,3,0)的根.错误! 错误!,第3题图) 3.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3=0的根是x 1=x 2=1.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6分钟)探究 已知二次函数y =2x 2-(4k +1)x +2k 2-1的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求k 的取值范围.解:根据题意知b 2-4ac>0,即[-(4k +1)]2-4×2×(2k 2-1)>0,解得k>-98. 点拨精讲:根据交点的个数来确定判别式的范围是解题关键,要熟悉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2分钟)1.抛物线y =ax 2+bx +c 与x 轴的公共点是(-2,0),(4,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 =1.。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共)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共)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共119页)目录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1.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矩形的性质第2课时矩形的判定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几何问题及数字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第1课时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第2课时概率与游戏的综合运用3.2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1 成比例线段第1课时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第2课时比例的性质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4.3 相似多边形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1课时利用两角判定三角形相似第2课时利用两边及夹角判定三角形相似第3课时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相似第4课时黄金分割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之比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之比4.8 图形的位似第1课时位似多边形及其性质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第五章投影与视图5.1 投影第1课时投影的概念与中心投影第2课时平行投影与正投影5.2 视图第1课时简单图形的三视图第2课时复杂图形的三视图第六章反比例函数6.1 反比例函数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学习目标:①通过折、剪纸张的方法,探索菱形独特的性质。

新人教版九(上)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精编)

新人教版九(上)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精编)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不…☉…要…☉…在…☉…密…☉…封…☉…线…☉…内…☉…作…☉…答…………… 1.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案 )一,情景导入: 问题(1)要设计一座高2m 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的高度比,求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高多少米?分析:设下部高度BC 为xm 则上部AC 为__________m.根据上部与下部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

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化简得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 ²,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思考: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________cm,宽为__________cm.根据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m 2.由此,可以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化简得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思考:(1)全场共比赛___________场;(2) 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则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________个队各赛一场,全场共比赛_______场.由此,我们可以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3) 化简得___________________.二、观察发现二.揭示概念观察并思考:x 2+2x -4=0; x 2-75x +350=0; x 2-x =56.(1).这三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它的最高次数是几?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对照一元一次方程,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3)揭示:经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能化为02=++c bx ax (其中a 、b 、c 为常数,且0≠a )的整式方程,02=++c bx ax (其中a 、b 、c 为常数,且0≠a )被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___________。

新人教版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

x21.1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问题1 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cm ,宽50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

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 ㎡,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问题 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

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思考: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_______,方程中含有_____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 归纳:1.一元二次方程定义: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应用举例:例:1.将方程(82)(52)18x x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2.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有 : (1),(2)(x+1)(x-1)=0, (3),(4)01122=-+xx ,(5), (6)05322=-+y x3. 若21(3)50m m x 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求m 的值.4.若033)3(2=++--nx x m n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 m≠0,n=3B m≠3,n=4C m≠0,n=4D m≠3,n≠0 5.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1122=-++-x k x k .(1)当k 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当k 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6.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 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⑴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⑵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 ;⑶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 。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_____,即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_______________的值。

【人教版】九上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表格式导学案

【人教版】九上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表格式导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材内容1.本单元教课的主要内容。

观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行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定工程.应当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观点;掌握经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照本质问题成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娴熟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1)经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商讨,老师评论剖析,成立数学模型.?依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观点.(2)联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观点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观点,如二次项等.(3)经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经过大批的练习稳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222论求根公式的条件: b -4ac>0 , b -4ac=0 , b -4ac<0 .(5)经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 5 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徙,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稳固它.(6)提出问题、剖析问题,成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本质问题.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观点的过程,使同学们领会到经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目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领会到转变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形,使学生领会到成立数学模型解决本质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课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他有关的观点.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3.利用本质问题成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教课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议论.3.成立一元二次方程本质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本质问题解的差别.教课重点1.剖析本质问题如何成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课时区分本单元教课时间约需 19 课时,详细分派以下:22. 1一元二次方程 2 课时22. 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8 课时22. 3本质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3 课时《一元二次方程》小结与复习 2 课时《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4课时第 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1)1、使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1)(第1课时)学生信息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学习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学习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学前准备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及解?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二、合作探究问题1 要设计一座2m高的人体雕像,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雕像的下部应设计为多高?分析:设雕像下部高x m,则上部高________,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问题2 如图,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

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c㎡,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则盒底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宽为_____________.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题3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

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_________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_____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_________________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简整理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口答下面问题:(1)方程①②③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_________(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_________方程①②③的共同特点是: 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_______,只含有_____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 2是____________,_____是二次项系数;bx 是__________,_____是一次项系数;_____是常数项。

(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案全)第二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

(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案全)第二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

第二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 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4.态度、情感、价值观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难点关键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列方程.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问题(2)如图,如果AC CBAB AC,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整理,得:________.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 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解:去括号,得:40-16x-10x+4x2=18移项,得:4x2-26x+22=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 x2+bx+c=0(a≠0)的形式.解:去括号,得:x2+2x+1+x2-4=1移项,合并得:2x2+2x-4=0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三、巩固练习教材P32练习1、2四、应用拓展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证明:m2-8m+17=(m-4)2+1∵(m-4)2≥0∴(m-4)2+1>0,即(m-4)2+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六、布置作业1.教材P34习题22.1 1、2.2.选用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在下列方程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①3x2+7=0 ②a x2+bx+c=0 ③(x-2)(x+5)=x2-1 ④3x2-5x=0A.1个 B.2个 C.3个 D.4个2.方程2x2=3(x-6)化为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A.2,3,-6 B.2,-3,18 C.2,-3,6 D.2,3,63.px2-3x+p2-q=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p=1 B.p>0 C.p≠0 D.p为任意实数二、填空题1.方程3x2-3=2x+1的二次项系数为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常数项为_________.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3.关于x的方程(a-1)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a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x的方程a(x2+x)(x+1)是一元二次方程?2.关于x的方程(2m2+m)x m+1+3x=6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3.一块矩形铁片,面积为1m2,长比宽多3m,求铁片的长,小明在做这道题时,•是这样做的:设铁片的长为x ,列出的方程为x (x-3)=1,整理得:x 2-3x-1=0.小明列出方程后,想知道铁片的长到底是多少,下面是他的探索过程:第一步:所以,________<x<__________第二步:所以, (1)请你帮小明填完空格,完成他未完成的部分;(2)通过以上探索,估计出矩形铁片的整数部分为_______,十分位为______.答案:一、1.A 2.B 3.C 二、1.3,-2,-42.ax+bx+c=0(a ≠0) 3.a ≠1三、1.化为:ax 2+()x+1=0,所以,当a ≠0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2.可能,因为当21220m m m +=⎧⎨+≠⎩,∴当m=1时,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3.(1)-1,3,3,4,-0.01,0.36,3.3,3.4 (2)3,323.1 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列式求解;由解给出根的概念;再由根的概念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根.同时应用以上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重难点关键1.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独立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那么梯子的底端距墙多少米?108设梯子底端距墙为xm,那么,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___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_.列表:问题2.一个面积为120m的矩形苗圃,它的长比宽多2m,•苗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设苗圃的宽为xm,则长为_______m.根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得________.列表:老师点评(略)二、探索新知提问:(1)问题1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问题2•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多少?(2)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其它解吗?问题2呢?老师点评:(1)问题1中x=6是x2-36=0的解,问题2中,x=10是x2+2x-120=0的解.(3)如果抛开实际问题,问题(1)中还有x=-6的解;问题2中还有x=-12的解.为了与以前所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等只有一个解的区别,我们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回过头来看:x2-36=0有两个根,一个是6,另一个是-6,但-6不满足题意;同理,问题2中的x=-12的根也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4,-3,-2,-1,0,1,2,3,4.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2+10x+12=0的两根.例2.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1)x2-64=0 (2)3x2-6=0 (3)x2-3x=0分析:要求出方程的根,就是要求出满足等式的数,可用直接观察结合平方根的意义.解:(1)移项得x2=64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8即x1=8,x2=-8(2)移项、整理,得x2=2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即x1x2=(3)因为x2-3x=x(x-3)所以x2-3x=0,就是x(x-3)=0所以x=0或x-3=0即x1=0,x2=3三、巩固练习教材P33思考题练习1、2.四、应用拓展例3.要剪一块面积为150c 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设长为xcm,则宽为(x-5)cm列方程x(x-5)=150,即x2-5x-150=0请根据列方程回答以下问题:(1)x可能小于5吗?可能等于10吗?说说你的理由.(2)完成下表:(3)你知道铁片的长x是多少吗?分析:x2-5x-150=0与上面两道例题明显不同,不能用平方根的意义和八年级上册的整式中的分解因式的方法去求根,•但是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夹逼”方法求出该方程的根.解:(1)x不可能小于5.理由:如果x<5,则宽(x-5)<0,不合题意.x不可能等于10.理由:如果x=10,则面积x2-5x-150=-100,也不可能.(2)(3)铁片长x=15cm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及它与以前的解的相同处与不同处;(2)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要会用一些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六、布置作业1.教材P34复习巩固3、4 综合运用5、6、7 拓广探索8、9.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方程x(x-1)=2的两根为().A.x1=0,x2=1 B.x1=0,x2=-1 C.x1=1,x2=2 D.x1=-1,x2=2 2.方程ax(x-b)+(b-x)=0的根是().A.x1=b,x2=a B.x1=b,x2=1aC.x1=a,x2=1aD.x1=a2,x2=b23.已知x=-1是方程a x2+bx+c=0的根(b≠0)().A.1 B.-1 C.0 D.2二、填空题1.如果x2-81=0,那么x2-81=0的两个根分别是x1=________,x2=__________.2.已知方程5x2+mx-6=0的一个根是x=3,则m的值为________.3.方程(x+1)2(x+1)=0,那么方程的根x1=______;x2=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如果x=1是方程a x2+bx+3=0的一个根,求(a-b)2+4ab的值.2.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x2+bx+c=0(a≠0)中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求证:-1必是该方程的一个根.3.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小明给全班同学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变形,即在(21 xx-)2-2x21xx-+1=0,•令21xx-=y,则有y2-2y+1=0,根据上述变形数学思想(换元法),解决小明给出的问题:在(x2-1)2+(x2-1)=0中,求出(x2-1)2+(x2-1)=0的根.答案:一、1.D 2.B 3.A二、1.9,-9 2.-13 3.-1,三、1.由已知,得a+b=-3,原式=(a+b)2=(-3)2=9.2.a+c=b,a-b+c=0,把x=-1代入得ax2+bx+c=a×(-1)2+b×(-1)+c=a-b+c=0,∴-1必是该方程的一根.3.设y=x2-1,则y2+y=0,y1=0,y2=-1,即当x2-1=0,x1=1,x2=-1;当y2=-1时,x2-1=-1,x2=0,∴x3=x4=0,∴x1=1,x2=-1,x3=x4=0是原方程的根.23.2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方法)教学内容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关键1.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难点与关键: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 2=n ,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 )2=n (n ≥0)的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问题1.填空(1)x 2-8x+______=(x-______)2;(2)9x 2+12x+_____=(3x+_____)2;(3)x 2+px+_____=(x+______)2.问题2.如图,在△ABC 中,∠B=90°,点P 从点B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向点C 以2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AB=6cm ,BC=12cm ,•P 、Q 都从B 点同时出发,几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c m 2?BCAQP老师点评:问题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2p )2 2p . 问题2:设x 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cm 2则PB=x ,BQ=2x 依题意,得:12x ·2x=8 x 2=8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即x 1x 2=可以验证,12x ·2x=8的两根,但是移动时间不能是负值. 所以PBQ 的面积等于8c m 2. 二、探索新知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 2=8,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x 换元为2t+1,即(2t+1)2=8,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 ,那么2t+1=±即方程的两根为t 112,t 2=-12例1:解方程:x 2+4x+4=1分析:很清楚,x 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 解:由已知,得:(x+2)2=1 直接开平方,得:x+2=±1 即x+2=1,x+2=-1所以,方程的两根x 1=-1,x 2=-3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m 2提高到14.4m ,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 );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 )+10(1+x )x=10(1+x )2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 , 则:10(1+x )2=14.4 (1+x )2=1.44直接开平方,得1+x=±1.2 即1+x=1.2,1+x=-1.2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 1=0.2=20%,x 2=-2.2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 2=-2.2应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 三、巩固练习 教材P 36 练习. 四、应用拓展例3.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求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是多少?分析: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 ,•那么二月份的营业额就应该是(1+x ),三月份的营业额是在二月份的基础上再增长的,应是(1+x )2. 解: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 . 那么1+(1+x )+(1+x )2=3.31 把(1+x )当成一个数,配方得:(1+x+12)2=2.56,即(x+32)2=2.56x+32=±1.6,即x+32=1.6,x+32=-1.6方程的根为x1=10%,x2=-3.1因为增长率为正数,所以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10%.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那么x=形如(mx+n)2=p(p≥0),那么mx+n=六、布置作业1.教材P45复习巩固1、2.2.选用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若x2-4x+p=(x+q)2,那么p、q的值分别是().A.p=4,q=2 B.p=4,q=-2 C.p=-4,q=2 D.p=-4,q=-2 2.方程3x2+9=0的根为().A.3 B.-3 C.±3 D.无实数根3.用配方法解方程x2-23x+1=0正确的解法是().A.(x-13)2=89,x=13B.(x-13)2=-89,原方程无解C.(x-23)2=59,x1=23x2D.(x-23)2=1,x1=53,x2=-13二、填空题1.若8x2-16=0,则x的值是_________.2.如果方程2(x-3)2=72,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是________.3.如果a、b b2-12b+36=0,那么ab的值是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解关于x的方程(x+m)2=n.2.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25m),•另三边用木栏围成,木栏长40m.(1)鸡场的面积能达到180m2吗?能达到200m吗?(2)鸡场的面积能达到210m2吗?3.在一次手工制作中,某同学准备了一根长4米的铁丝,由于需要,现在要制成一个矩形方框,并且要使面积尽可能大,你能帮助这名同学制成方框,•并说明你制作的理由吗?答案:一、1.B 2.D 3.B二、1.9或-3 3.-8三、1.当n≥0时,x+m=x1,x2.当n<0时,无解2.(1)都能达到.设宽为x,则长为40-2x,依题意,得:x(40-2x)=180整理,•得:•x2-20x+90=0,x1=x2同理x(40-2x)=200,x1=x2=10,长为40-20=20.(2)不能达到.同理x(40-2x)=210,x2-20x+105=0,b2-4ac=400-410=-10<0,无解,即不能达到.3.因要制矩形方框,面积尽可能大,所以,应是正方形,即每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23.2解一元二次方程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教学内容用b2-4ac大于、等于0、小于0判别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掌握b2-4ac>0,a x2+bx+c=0(a≠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 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反之也成立;b2-4ac<0,ax2+bx+c=0(a≠0)没实根,反之也成立;及其它们关系的运用.通过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b2-4ac>0、b2-4ac=0、b2-4ac<0各一题,•分析它们根的情况,从具体到一般,给出三个结论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重难点关键1.重点:b2-4ac>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b2-4ac<0↔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根.2.难点与关键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3x=0 (2)3x2(3)4x2+x+1=0老师点评,(三位同学到黑板上作)老师只要点评(1)b2-4ac=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b2-4ac=12-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b2-4ac=│-4×4×1│=<0,•方程没有实根二、探索新知从前面的具体问题,我们已经知道b2-4ac>0(<0,=0)与根的情况,现在我们从求根公式的角度来分析:求根公式:b2-4ac>0于一个具体数,所以一元一次方程的x1x1个不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所以x1=x2=2b a-,即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没有实数解.因此,(结论)(1)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 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即x 1=2b a -,x 2=2b a-. (2)当b-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 1=x 2=2b a-. (3)当b 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没有实数根.例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1)16x 2+8x=-3 (2)9x 2+6x+1=0(3)2x 2-9x+8=0 (4)x 2-7x-18=0分析:不解方程,判定根的情况,只需用b-4ac 的值大于0、小于0、等于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解:(1)化为16x 2+8x+3=0这里a=16,b=8,c=3,b 2-4ac=64-4×16×3=-128<0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2)a=9,b=6,c=1,b 2-4ac=36-36=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a=2,b=-9,c=8b 2-4ac=(-9)2-4×2×8=81-64=17>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4)a=1,b=-7,c=-18b 2-4ac=(-7)2-4×1×(-18)=12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三、巩固练习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x 2+10x+26=0 (2)x 2-x-34=0 (3)3x 2+6x-5=0 (4)4x 2-x+116=0(5)x 214=0 (6)4x 2-6x=0 (7)x (2x-4)=5-8x四、应用拓展例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2)x 2-2ax+a+1=0没有实数解,求ax+3>0的解集(用含a 的式子表示).分析:要求ax+3>0的解集,就是求ax>-3的解集,那么就转化为要判定a 的值是正、负或0.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2)x 2-2ax+a+1=0没有实数根,即(-2a )2-4(a-2)(a+1)<0就可求出a 的取值范围.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2)x 2-2ax+a+1=0没有实数根.∴(-2a )2-4(a-2)(a+1)=4a 2-4a 2+4a+8<0a<-2∵ax+3>0即ax>-3∴x<-3 a∴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x<-3 a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b2-4ac>0↔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及其它的运用.六、布置作业1.教材P46复习巩固6 综合运用9 拓广探索1、2.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五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以下是方程3x2-2x=-1的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有().A.∵b2-4ac=-8,∴方程有解B.∵b2-4ac=-8,∴方程无解C.∵b2-4ac=8,∴方程有解D.∵b2-4ac=8,∴方程无解2.一元二次方程x2-ax+1=0的两实数根相等,则a的值为().A.a=0 B.a=2或a=-2C.a=2 D.a=2或a=03.已知k≠1,一元二次方程(k-1)x2+kx+1=0有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2 B.k>2 C.k<2且k≠1 D.k为一切实数二、填空题1.已知方程x2+px+q=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则p与q的关系是________.2.不解方程,判定2x2-3=4x的根的情况是______(•填“二个不等实根”或“二个相等实根或没有实根”).3.已知b≠0,不解方程,试判定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b)x+(a+ab-2b2)•=0的根的情况是________.三、综合提高题1.不解方程,试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2+5x=3x2(2)x2-(2.当c<0时,判别方程x2+bx+c=0的根的情况.3.不解方程,判别关于x的方程x2-2kx+(2k-1)=0的根的情况.4.某集团公司为适应市场竞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将销售总额的8%作为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该集团2000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研究资金为4000万元,2002年销售总额为7.2亿元,求该集团2000年到2002年的年销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答案:一、1.B 2.B 3.D二、1.p2-4q=0 2.有两个不等实根 3.有两个不等实根三、1.(1)化为3x2-5x-2=0 b2-4ac=(-5)2-4×3×(-2)=49>0,有两个不等实根.(2)b2,没有实根.2.∵c<0 ∴b2-4×1×c>0,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3.b2-4ac=4k2-4(2k-1)=4k2-8k+4=4(k-1)2≥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或相等的实根.4.设平均增长率为x,400000008%(1+x)2=720000000,即50(1+x)2=72 解得x=20%,∴年销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是20%.23.2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教学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公式,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难点关键1.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2.难点与关键: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6x2-7x+1=0 (2)4x2-3x=52(老师点评)(1)移项,得:6x2-7x=-1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76x=-16配方,得:x 2-76x+(712)2=-16+(712)2 (x-712)2=25144x-712=±512 x 1=512+712=7512+=1 x 2=-512+712=7512-=16 (2)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移项;(2)化二次项系数为1;(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4)原方程变形为(x+m )2=n 的形式;(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二、探索新知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 x 2+bx+c=0(a ≠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 2+bx+c=0(a ≠0)且b 2-4ac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x 2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 x 2+bx=-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b a x=-c a配方,得:x 2+b a x+(2b a )2=-c a +(2b a )2 即(x+2b a )2=2244b ac a- ∵b 2-4ac ≥0且4a 2>0∴2244b ac a -≥0直接开平方,得:x+2b a =±2a即x=2b a-∴x 1x 2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 x 2+bx+c=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当b-4ac ≥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 2-4x-1=0 (2)5x+2=3x2 (3)(x-2)(3x-5)=0 (4)4x 2-3x+1=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解:(1)a=2,b=-4,c=-1b 2-4ac=(-4)2-4×2×(-1)=24>0x=(4)422242--±==⨯∴x 1x 2 (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x 2-5x-2=0a=3,b=-5,c=-2b 2-4ac=(-5)2-4×3×(-2)=49>0x=(5)57236--±±=⨯ x 1=2,x 2=-13 (3)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x 2-11x+9=0a=3,b=-11,c=9b 2-4ac=(-11)2-4×3×9=13>0∴=∴x 1=116+x 2=116 (3)a=4,b=-3,c=1b 2-4ac=(-3)2-4×4×1=-7<0因为在实数范围内,负数不能开平方,所以方程无实数根.三、巩固练习教材P 42 练习1.(1)、(3)、(5)四、应用拓展例2.某数学兴趣小组对关于x 的方程(m+1)22m x ++(m-2)x-1=0提出了下列问题.(1)若使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m 并解此方程.(2)若使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m 是否存在?若存在,请求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分析:能.(1)要使它为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m 2+1=2,同时还要满足(m+1)≠0.(2)要使它为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①211(1)(2)0m m m ⎧+=⎨++-≠⎩或②21020m m ⎧+=⎨-≠⎩或③1020m m +=⎧⎨-≠⎩解:(1)存在.根据题意,得:m 2+1=2m 2=1 m=±1当m=1时,m+1=1+1=2≠0当m=-1时,m+1=-1+1=0(不合题意,舍去)∴当m=1时,方程为2x 2-1-x=0a=2,b=-1,c=-1b 2-4ac=(-1)2-4×2×(-1)=1+8=9134±= x 1=,x 2=-12因此,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时,m=1,两根x 1=1,x 2=-12. (2)存在.根据题意,得:①m 2+1=1,m 2=0,m=0因为当m=0时,(m+1)+(m-2)=2m-1=-1≠0所以m=0满足题意.②当m2+1=0,m不存在.③当m+1=0,即m=-1时,m-2=-3≠0 所以m=-1也满足题意.当m=0时,一元一次方程是x-2x-1=0,解得:x=-1当m=-1时,一元一次方程是-3x-1=0解得x=-1 3因此,当m=0或-1时,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当m=0时,其根为x=-1;当m=-•1时,其一元一次方程的根为x=-13.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六、布置作业1.教材P45复习巩固4.2.选用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用公式法解方程4x2-12x=3,得到().A..C. D.22+4的根是().A.x1x2.x1=6,x2C.x1x2.x1=x23.(m2-n2)(m2-n2-2)-8=0,则m2-n2的值是().A.4 B.-2 C.4或-2 D.-4或2二、填空题1.一元二次方程a x2+bx+c=0(a≠0)的求根公式是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2.当x=______时,代数式x 2-8x+12的值是-4.3.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 2+x+m 2+2m-3=0有一根为0,则m 的值是_____.三、综合提高题1.用公式法解关于x 的方程:x 2-2ax-b 2+a 2=0.2.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a x 2+bx+c=0(a ≠0)的两根,(1)试推导x 1+x 2=-b a ,x 1·x 2=c a;(2)•求代数式a (x 13+x 23)+b (x 12+x 22)+c (x 1+x 2)的值.3.某电厂规定:该厂家属区的每户居民一个月用电量不超过A 千瓦时,•那么这户居民这个月只交10元电费,如果超过A 千瓦时,那么这个月除了交10•元用电费外超过部分还要按每千瓦时100A 元收费. (1)若某户2月份用电90千瓦时,超过规定A 千瓦时,则超过部分电费为多少元?(•用A 表示)(2)下表是这户居民3月、4月的用电情况和交费情况答案:一、1.D 2.D 3.C二、1.b 2-4ac ≥0 2.4 3.-3三、1.=a ±│b │ 2.(1)∵x 1、x 2是a x 2+bx+c=0(a ≠0)的两根,∴x 1=2b a -x 2=2b a-∴x 1+x 2b a ,x 1·x 2=c a (2)∵x 1,x 2是ax 2+bx+c=0的两根,∴ax 12+bx 1+c=0,ax 22+bx 2+c=0原式=ax 13+bx 12+c 1x 1+ax 23+bx 22+cx 2=x 1(ax 12+bx 1+c )+x 2(ax 22+bx 2+c )=03.(1)超过部分电费=(90-A )·100A =-1100A 2+910A (2)依题意,得:(80-A )·100A =15,A 1=30(舍去),A 2=50 23.2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教学目标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 2=p (p≥0)或(mx+n )2=p (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解题步骤.重难点关键1.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 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2.•难点与关键: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1)3x 2-1=5 (2)4(x-1)2-9=0 (3)4x 2+16x+16=9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 2=p 或(mx+n )2=p (p ≥0)的形式,那么可得x=mx+n=p ≥0). 如:4x 2+16x+16=(2x+4)2二、探索新知列出下面二个问题的方程并回答:(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2)能否直接用上面三个方程的解法呢?问题1:印度古算中有这样一首诗:“一群猴子分两队,高高兴兴在游戏,•八分之一再平方,蹦蹦跳跳树林里;其余十二叽喳喳,伶俐活泼又调皮,告我总数共多少,两队猴子在一起”.大意是说:一群猴子分成两队,一队猴子数是猴子总数的18的平方,另一队猴子数是12,那么猴子总数是多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问题2:如图,在宽为20m ,长为32m 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平行且与另一条相互垂直的道路,余下的六个相同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得耕地的面积为5000m 2,道路的宽为多少? 老师点评:问题1:设总共有x只猴子,根据题意,得:x=(18x)2+12整理得:x2-64x+768=0问题2:设道路的宽为x,则可列方程:(20-x)(32-2x)=500整理,得:x2-36x+70=0(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2)不能.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x2-64x+768=0 移项→ x=2-64x=-768两边加(64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 x2-64x+322=-768+1024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256 •降次→x-32=±16 即 x-32=16或x-32=-16 解一次方程→x1=48,x2=16可以验证:x1=48,x2=16都是方程的根,所以共有16只或48只猴子.学生活动:例1.按以上的方程完成x2-36x+70=0的解题.老师点评:x2-36x=-70,x2-36x+182=-70+324,(x-18)2=254,x-18=±,,x1≈34,x2≈2.可以验证x1≈34,x2≈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34不合题意,所以道路的宽应为2.例2.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x2+2x-35=0 (2)2x2-4x-1=0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解:(1)x2-2x=35 x2-2x+12=35+1 (x-1)2=36 x-1=±6x-1=6,x-1=-6x1=7,x2=-5可以,验证x1=7,x2=-5都是x2+2x-35=0的两根.。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不分版本,通用)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导学案(不分版本,通用)

1 反思:【学习目标】1、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学习重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学习过程】【活动一】知识链接(5分钟)(1) 多项式2321x y x --是 次 项式,其中最高次项是 ,二次项系数为 ,一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 .(2) 叫方程,我们学过的方程类型有 . 【活动二】自主交流 探究新知(25分钟)1.自学教材P17——19,回答以下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 个求知数(一元),并且求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二次)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 ≠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 是二次项, 是二次项系数, 是一次项, 是一次项系数, 是常数项.【注意】①方程20ax bx c ++=只有当a ≠0时才叫一元二次方程,如果a=0,b ≠0时就是 方程了.所以在一般形式中,必须包含a ≠0这个条件.②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_____,即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值相等的_______________的值. 【活动三】课内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 (3分钟)【活动四】快乐达标(学生先独立完成5分钟,后组内互查2分钟.)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有 :(1)3239x x +=,(2)(1)(1)0x x +-=,(3)220y =,(4)01122=-+xx ,(5)232m =, (6)05322=-+y x .2.把方程()()11212=+-y y 化为一般形式为: ;其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3.若033)3(2=++--nx x m n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n= .4.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60x x --=的根? -4, -3, -2, -1, 0, 1, 2, 3, 4.5. 已知m 是方程260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m m -=________.6.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1122=-++-x k x k . (1)当k 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当k 取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活动五】拓展延伸(独立完成3分钟,班级展示2分钟)1.当a______时,关于x 的方程22()(1)a x 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若关于x 的方程27(3)(5)50m m x m x -++-+=是一元二次方程,试求m 的值,•并指出这个方程的各项系数.3.关于x 的方程21()36m m m x x +-+=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2 反思:§22.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2、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 (ex+f )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 )2=n (n ≥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过程】【活动一】知识链接(5分钟) 1.我们知道x 2=25,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 ,如果x 换元为2x-1,即2(21)5x -=,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可以这样求解. 2.(1) 解:由方程 2(21)5x -=,得21x -=_______即 21x -=____,21x -=_____∴ 1x =_______, 2x =_____(2) 解:由方程 2692x x ++=,得(_________)2=2∴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x =_______, 2x =_____ 【活动二】自主交流 探究新知(15分钟) 仿照知识链接中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 28x = (2) 22(1)4x -=(3) 2694x x++=(4)2490m -= (5)291241x x ++=【活动三】课内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 (3分钟)1、形如2x p =(0)p ≥或2()mx n p +=(0)p ≥的一元二次方程可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用开平方的方法直接求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2、如果方程能化成2x p =或2()mx n p +=(0)p ≥的形式,那么可得x =mx n +=【活动四】快乐达标(学生先独立完成5分钟,后组内互查2分钟.) 1.若224()x x p x q-+=+,那么p 、q 的值分别是( ).A .p=4,q=2B .p=4,q=-2C .p=-4,q=2D .p=-4,q=-2 2.方程2390x +=的根为( ).A .3 B .-3 C .±3 D .无实数根 3.解方程:(1)28160x -=(2)22(3)72x -=【活动五】拓展延伸(独立完成8分钟,班级展示2分钟) 1.如果a 、b 21236b b -+=0,求ab 的值.2.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22(1)180x --=3.解关于x 的方程2()(0)x m n n +=≥.4.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3)2(22=-++-m x x m 有一个解是0,求m 的值.3 反思:§2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因式分解法的实质.2.熟练掌握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过程】【活动一】知识链接(5分钟)1.分解因式:(1)2832x - (2)244x x -+ (3)228x x --2.填空: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1) 25____(____x x x ++=+2) (2) 21____(____2x x x ++=+2) (3) 2____(____x x +=-2) (4) 2____(____bx x x a++=+2) 【活动二】自主交流 探究新知(20分钟)仿照知识链接中的方法解下列方程:(1)2410x -= (2)22150x x --=【活动三】课内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 (3分钟)总结因式分解的步骤: ①通过___________把一元二次方程右边化为0; 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______;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______,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④解 ,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1)学习目标: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提高归纳、分析的能力。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重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

导学流程:自学课本导图,走进一元二次方程分析:现设雕像下部高x米,则度可列方程去括号得①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方程吗?你能求出它的解吗?想一想你以前学过什么方程,它的特点是什么?探究新知自学课本25页问题1、问题2(列方程、整理后与课本对照),并完成下列各题:问题1可列方程整理得②问题2可列方程整理得③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50,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这个数,求这个数。

3、一块面积是150cm2长方形铁片,它的长比宽多5cm,则铁片的长是多少?观察上述三个方程以及①②两个方程的结构特征,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自己试着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展示反馈【挑战自我】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是:【我学会了】1、只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二次项,是一次项,是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自主探究:自主学习P26页例题,完成下列练习: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1)81x(2))242=-xxx=3+(5)1(【巩固练习】教材第27页练习归纳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学习过程中用了哪些数学方法?3、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时要注意什么? 达标测评(A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1)0233122=--x x ( )(2)0522=+-y x ( ) (3) 02=++c bx ax ( ) (4)07142=+-xx ( ) 2、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3x 2-x =2; (2)7x -3=2x 2;(3)(2x -1)-3x (x -2)=0 (4)2x (x -1)=3(x +5)-4. 3、判断下列方程后面所给出的数,那些是方程的解; (1))()(1412+=+x x x ±1 ±2; (2)0822=-+x x ±2, ±4(B )1、把方程p q nx mx nx mx -=++-22 ()0≠+n m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要使02)1()1(1=+-+++x k x k k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_______.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3)2(22=-++-m x x m 有一个解是0,求m 的值。

2、一元二次方程(2)学习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2.•根据题意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题目.学习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判定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重难点关键1.重点: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2.•难点关键: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学习过程一、自学教材针对目标自学教材27页—28页内容,会规范解答28页练习题1、2.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先独立思考,有困难时请求他人帮助,10分钟后检查你是否能正确、规范解答下列题目: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4,-3,-2,-1,0,1,2,3,4.2.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吗?(1)x2-64=0 (2)3x2-6=0 (3)x2-3x=0应用迁移,巩固提高3、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x2+bx+c=0(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2009(a+b+c)的值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 x2+x+a 2-1=0的一个根为0,则求a的值三、总结反思,自查自省选择题1.方程x(x-1)=2的两根为().A.x1=0,x2=1 B.x1=0,x2=-1 C.x1=1,x2=2 D.x1=-1,x2=22.方程ax(x-b)+(b-x)=0的根是().A.x1=b,x2=a B.x1=b,x2=1aC.x1=a,x2=1aD.x1=a2,x2=b23.已知x=-1是方程ax2+bx+c=0的根(b≠0)().A.1 B.-1 C.0 D.2填空题1.如果x2-81=0,那么x2-81=0的两个根分别是x1=________,x2=__________.2.已知方程5x2+mx-6=0的一个根是x=3,则m的值为________.3.方程(x+1)2x+1)=0,那么方程的根x1=______;x2=________.综合提高题1.如果x=1是方程ax2+bx+3=0的一个根,求(a-b)2+4ab的值.2.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求证:-1必是该方程的一个根.3、配方法(一)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2x=p(p≥0)或(mx+n)2=p(p≥ 0)的方程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体会两者之间相互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重点: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难点:理解并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导学流程:自主探索自学P30问题1、及思考完成下列各题:解下列方程:(1)x2-2=0; (2)16x2-25=0.(3)(x+1)2-4=0;(4)12(2-x)2-9=0.总结归纳如果方程能化成2x=p或(mx+n)2=p(p≥0)形式,那么可得巩固提高仿例完成P31页练习课堂小结你今天学会了解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步骤是什么?达标测评1、解下列方程:(1)x2=169;(2)45-x2=0;(3)x2-12=0 (4)x2-214=0(5)2x2-3=0 (6)3x2-163=0(7)12y2-25=0;(8)(t-2)(t +1)=0;(9)x2+2x+1=0 (10)x2+4x+4=0(11)x2-6x+9=0 (12)x2+x+14=04、配方法(二)学习目标:1、掌握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

重点: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的过程。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自学P31-32问题2,完成P33思考。

精讲点拨上面,我们把方程x 2+6x -16=0变形为(x +3)2=25,它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________式,右边是一个_______常数.这样,就能应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练一练 :配方.填空:(1)x 2+6x +( )=(x + )2; (2)x 2-8x +( )=(x - )2; (3)x 2+23x +( )=(x + )2; 从这些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 2-6x -7=0; (2)x 2+3x +1=0.解(1)移项,得x2-6x=____.方程左边配方,得x2-2·x·3+__2=7+___,即(______)2=____.所以x-3=____.原方程的解是x1=_____,x2=_____.(2)移项,得x2+3x=-1.方程左边配方,得x2+3x+()2=-1+____,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原方程的解是:x1=______________x2=___________ 总结规律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步骤?深入探究自学P33页例1,完成练习: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032=1-+xx32x(2)042=12-x-巩固提高:完成P34页练习课堂小结你今天学会了用怎样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步骤?达标测评用配方法解方程:1、x2+8x-2=02、x2-5x-6=0.3、2x2-x=64、x2+px+q=0(p2-4q≥0).5、x²-2x-3=06、2x²+12x+10=07、x²-4x+3=08、9x²-6x-8=09、x²+12x-15=0 10、2x²+1=3x11、3x²+6x-4=0 12、4x²-6x-3=0 13. x²+4x-9=2x-11 14. x(x+4)=8x+12拓展提高已知代数式x2-5x+7,先用配方法说明,不论x取何值,这个代数式的值总是正数;再求出当x取何值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5、公式法学习目标1、经历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2、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进一步体验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

导学流程 复习提问: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2、用配方法解方程3x 2-6x-8=0;3、你能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吗?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 ax 2+bx +c =0(a ≠0). 推导公式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 因为a ≠0,方程两边都除以a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0.移项,得 x 2+abx =________, 配方,得 x 2+ab x +______=______-a c,即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因为 a ≠0,所以4 a 2>0,当b 2-4 ac ≥0时,直接开平方,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以上研究的结果,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Array精讲点拨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中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合作交流b2-4 ac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它不小于0呢?如果它小于0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展示反馈学生在合作交流后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