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村运动”对青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合集下载

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

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

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9 0 17 年, 韩国开
18 年增加到 70个。 90 9
运动 , 但具体J 什么 -
从 17 ~l 8 年 的十年间,韩 国 90 90 自己选择 。每个村选 始了 “ 新村运动” 把发展农水产业 、 , 实 政府财政累 ‘ 向新村运动投入 2 万 者 , .8 负责组织大家的行 现工业的均衡发展放在首位 。
第 二 年 干 得 好 ,还 呵在 第 三 年追 加给
4 4 公 里, 40 新建会馆 3 0 0 。此外 , 60 座
员指导。为了支持农7
9 7 9 6年 ,农 民家庭收入增长约 还向农 民普遍发放长 10 袋水泥。 00 政府把全国的村按好中差 1 6 ~17 倍 城市工人收入增长约 5 。在七 息贷款 , 倍 争取国际组 分为 自立村、自助村、基础村三等 , 在 8 , 村 口立 . t - 牌子,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
进行帮扶 t道( 相当于省) 一级课长和局 长要负责一个郡 ・中央内务部( 主管部 门) 的课长和局长要 负责一个道。对县 乡两级公务员实行奖罚分明的新村建设 考核制度。 帮扶干得好的提拔 , 干得不
好的调往山区和岛屿去工作 。 六是发动全社会帮助农村建设 。 政 年代初韩国新村运动起步时的综合实力 较大幅度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各项政 府要求各界名流、 知识界人士和企业老 要强・ 三是我们的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 策向农村倾斜 , 下大决心、下大力气遏 总 ,都要与新村建设指导者一起培训 , 化龙头企业 比较发达 , 这对带动农业和 制城乡差距拉大 的趋势。 尽其所能支持新村运动。 从而不仅支持 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是我 ( )加 快社 会 主 义新 农村建 设应 五 了农村发展, 而且使新村运动发展成为 们有传统的政治优势 , 只要不搞包办代 坚 以下原则 () 持 : 1规划先行 , 因地制宜。 国民精神运动。 替 ,我们统一思想、统一步调 、 调动资 在 国家、省( 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指 市) 源 ,办成大事的能力更强 。 导下 , 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新农村布局

论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论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教 训值得 我从 1 9 7 0年 开始 发起 新 村 运动 , 在 政府 有 力 的扶 持 和指导下 , 实 施 了一 系列 发展 农 村 的综 合 项 目1 二 程, 从而缩 短 了农 业走 向现代 化所 花费 的时间 , 不 仅成 功地解 决 丫农 村经 济 落 后 、 农 民生 活 贫 困 的 被 动局 面 , 而且 实 现了城 乡协调 发展 , 为韩 国经济 的 快速 发展 奠定 了有力 的基 础 。韩 国新村 运 动开发 的 模 式被 UN E S C AP认 为 是 脱 离农 村 贫 困 的有 效 方 法 。同时 , 也受 到联 合 国相关组织 的关 注和认 可 , 也 得 到发 展 中国家 的重 视 , 韩 国新 村 运 动 的成 功 经验 使 得先 后有 1 3 0多个 国家 派 出 1 2 0 0 0多 人 赴 韩 国 农 村参 观 、 学习和 取 经 , 甚 至有 些 国家 的总 统 、 部 长 级官 员等亲 自带领 考察 团去学 习 、 考察。 l j j
目前 , 我 国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正 处 在 关 键 时
8 6 ・

韩 国 新 村 运 动 展 开 的 背 景 及 过 程
韩 国在 2 O世纪 6 O年代 以前 由于受 到 日本 殖 民 统 治 和朝鲜 战争 的影 响 , 整个 国家经济 十分落 后 , 通 货膨胀严 重 , 百姓 生 活 贫 困 。为 了尽 快改 变 这 种局 面, 韩 国从 2 0世纪 6 O年 代初 ( 1 9 6 2年 ) 开始 实 施第
营 和农 村 生 活 带 来 了 巨 大 的 制 约 。 为 改 变 这 种 状
建设 和社会 事业 发展 重 点放 在 农 村 , 深 入推 进 新农
村建设 和扶 贫 开 发 , 全 面 改 善 农 村 生 产 生 活 条件 。 我 国现 阶段 与 2 O世 纪 7 O年 代 的韩 国情 况 较 为 接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pdf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pdf

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韩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那么,新村运动的经验到底是什么?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如何借鉴这些经验?结合这些问题,4月16日至20日,我们胶南市赴韩国学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成员到位于京畿道城南市的韩国中央研修院、农村振兴厅、农村公社及示范村、哈哪罗超市就新村运动情况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并与有关的教授学者结合中国现状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学习情况及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体会报告如下。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做法、成果及存在问题 (一)新农村开始的背景。

韩国新村运动起源于农民自己的创造。

在上世纪50、60年代,韩国因南北战争和秩序混乱等原因,经济发展处于瘫痪状态,人均GDP不足100美元,农村人口占到80%。

直到70年代,韩国农村80%的农民住的是茅草房,70%的农户点的是煤油灯,一些群众吃不饱,甚至于靠草根来维持生活,是世界上最贫穷的的国家之一。

在60年代遇到大灾之后,一些村子的群众为了过好日子,自发组织起来维修通往乡村的公路。

当时的总统朴正熙在视察工作中发现这些典型后,产生了开展新乡村运动的想法。

开始时由政府向全国3.2万个村子每村发放335袋水泥,要求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有一半的村庄利用这些水泥集体整修了村庄、房屋、灶台、水井等,还有的村庄将水泥分给了各家各户,也有三分之一的村子水泥被浪费,政府在检查的基础上,对做得好的村子增发了500袋水泥和1吨钢筋。

政府通过差别支援,倡导自立精神,帮助穷困村的群众向富裕村发展,促进了新村运动的全面开展。

当过小学老师的朴正熙总统亲自将“勤勉、自助、协同”确立为新村运动精神,并且谱写了《新村之歌》。

歌中唱到:“清晨钟声响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你我咱们快起来,建设我们的新村。

美好家园咱新村,以我们力量造起来。

”还设计制作了有三片绿色叶子、黄色背景的新村运动旗帜和徽章,有新村指导者标志服装。

韩国新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朝鲜战争后的一场重要的社会变革运动。

该运动涌现在韩国新村地区,被认为是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从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韩国新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朝鲜战争后的韩国社会。

战后韩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社会经济困难重重。

为了重建国家,政府推行了以经济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然而,这一发展战略使得韩国城市化进程过于急促,导致城市的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凸显。

作为反应,韩国新村运动崛起。

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自愿者、学生以及社区居民等参与者,在农村地区开展环境整治、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等活动。

他们通过种树、搞环保、做义工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

这些活动不仅改善了韩国城乡环境,还加强了社区凝聚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同时,韩国新村运动还倡导了一种简朴、环保的生活方式,引领了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

韩国新村运动的影响深远。

首先,该运动促进了韩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距离缩短,增进了相互理解和合作。

其次,韩国新村运动推动了环保意识的提高。

通过环保活动,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提倡绿色生活。

此外,韩国新村运动还对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韩国新村运动是一场积极向上的社会变革运动。

通过环境整治、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等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场运动不仅改善了韩国城乡环境,促进了社区凝聚力的提升,还推动了环保意识的普及。

最终,韩国新村运动对韩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韩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最新-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 精品

最新-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 精品

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中国与韩国新农村建设的比较与借鉴一、中韩新农村建设异同比较1、相似之处(1)农村内部问题基本相似。

中国当前农村中面临的许多宏观方面问题,韩国在1970年代初也同样存在。

这些问题包括: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农村劳力剩余,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农村年轻人鄙视和离弃农业,等等。

韩国开始实施新村运动的197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5,人均耕地仅06亩。

而据2019年底的统计,中国乡村人口仍占5824,人均耕地也只有15亩。

(2)城乡发展失衡基本相似。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韩国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类似,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阶段,在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业、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各个方面均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矛盾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的严重程度均超过韩国新村运动当初起步时的状况。

如,1970年韩国的城市化率为553,2019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05。

1970年韩国农民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75,而2019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农民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31。

(3)社会矛盾基本相似。

1970年代初,韩国由于工农业和城乡之间差距的扩大,存在就业难、学潮、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成熟等诸多因素。

当前中国城乡差距扩大,新增劳力就业困难,老百姓普遍觉得上学难和贵、看病难和贵,购住房难和贵,部分官员贪赃枉法,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2、差异之处(1)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韩国新村运动起始于1970年,当时韩国正值工业化起飞前夜。

而现今我国许多地区目前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明显比韩国新村运动起步时高。

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农”问题的表现和主要矛盾也明显不同,当年韩国新村运动要解决的是农民基本生活问题,而我国现阶段建设新农村,是在解决基本生活基础上,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解决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农民与市民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

关于韩国“新村运动”考察报告

关于韩国“新村运动”考察报告

关于韩国“新村运动”考察报告关于韩国“新村运动”考察报告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7月10--15 日,我带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

通过拜访韩国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和进行实地考察,对韩国“新村运动”有了深入了解,达到了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寻找差距、借鉴发展的目的,收到了预期效果。

一、韩国为什么要发起“新村运动”通过考察,我们感到,韩国之所以要发起“新村运动”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摆脱困境。

上世纪六十年代,韩国的基本国情是落后的农业国。

1960年人均GDP仅为85美元。

为了让大多数国民摆脱贫困,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扶持出口工业品上,从1962年始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70年韩国经济开始起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

也正如此,城乡发展差距随之扩大,城乡收入比为1.64。

虽然在此期间,政府在增产粮食方面竭尽全力,但乡村状况仍然非常落后,生存、生产条件极差。

这种状况急需韩国政府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速的关键时期,大力改善农村落后状况,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

也正是在这种两难的背景下,韩国大胆探索实践了“新村运动”,也以此破题,推动了城乡发展、消除了贫富差距、改善了农村面貌,实现了协调发展。

二是改善生活。

1970年,韩国35000个乡村250万农户中80%住茅草房、点油灯、吃两餐,这种状况是当时韩国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倡导“新村运动”后,历经40年努力,“新村运动”不仅彻底改变了乡村面貌,而且推动了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使韩国人均GDP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不足100美元,增长到目前的人均20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0.84,由世界最贫困的农业国飞跃到经济总量世界12位的经济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建了“韩国模式”,也因此让韩国国民过上了好日子。

三是教育国民。

60-70年代,由于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加之连年旱灾和水灾,农作物欠收,当时的韩国国民不仅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国民意识也因此变得颓废、消极和懒散,没有秩序、缺乏信心和动力。

韩国新村运动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启示

韩国新村运动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启示

和农情 , 经过科 学论证, 组织实施 了新村建设与发展运动, 把经济发展 、 科技发展和国家伦理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 在一个资本主义
体制和发展中国家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与跨越式发展 。韩国新村运动发展是在国民伦理水平 与社会发展 不相适应 、 农业濒临崩溃 、 工农与城乡差距大 、 农村经济落后 、 民生活 困难以及文化颓废 、 农 乡风堕落 、 环境污染 、 管理混乱的农村背景
后主持五项教育部、 农业部 “ 九五” 十五” 十一五” “ “ 重点课 题及规 划课题 , 参加 了两项 国家级“ 中华人 民共和国农村教 育史” 课题研 究和一项 中国教 育学会“ 十五” 重点课题 。 在教 育部 门最新指 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 14篇学术研 究论文 , 0 出版专著 3 部 , 1 因论文有
体 系研 究等 方 面 , 科 研 成 果排 全 国首 位 。 其


韩国新村运动的社 会特征
14 年韩国光复后 , 95 国家的科技水平 日 益提高 , 2 世纪 6 年代和 7 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 为 0 0 0
的基础 。 是 , 国国 民的生 活 伦理水 平严 重滞后 于经 济 、 但 韩 科技 的发展 速度 。 灭性 的朝 鲜战争 , 毁 加上 长年 的政 治 动乱 , 以及 循环 往 复 的通 货膨 胀 , 重地 破坏 了韩 国 国民勤 俭节 约 、 互信 任 的 良好 社会 风 尚和 民风 习 , 物质 资源 匮乏 。基 于这种 国情 , 国的决策 者们 一致认 为 : 靠 人力 资源 开 韩 但 韩 依
下进行 的。 国新村运动以农民脱贫致富为内在动力 , 韩 使运动上升为新国家建设运动 , 新村运动的核心是新村教育 , 民一体和“ 官 民主

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及其启示

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及其启示

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比及其启示陶爱祥译者:国外新农村建设回顾(一)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历史回顾韩国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式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

这段时期一方面韩国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日益扩大,使得农村问题成为韩国政府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取得成功,政府能够有财力支援农业和农村。

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乡村运动”,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以项目开发为纽带,以政府支援和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带动农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

在交通方面,通过改善农村公路,全国都实现了村村通车。

居住方面,通过改善住房条件,使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通过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电普及,全国已实现了电气化;通过改善农民饮水条件、兴建村民会馆、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使农民得到极大的实惠。

总结韩国新农村运动的运作机制,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政府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村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围绕总体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由自上而下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统一推动和实施;二是准确定位。

韩国政府将农民定位为农村建设的主角,而政府在农村建设中只是充当引导、援助作用的配角;三是援助方式上,做到重点突出。

资金以扶强助优的集中方式,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领域投入;四是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

采取分类激励村庄、民选产生村领导、强化村民会议、资金用于民众相关领域的方式,调动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二)日本农村建设的历史回顾日本农村建设的历史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从1961年到1998年。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工农和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从1961年开始,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农业现代化资金筹措法》等一系列法律,并修订了《农地法》和《农振法》等法律。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3篇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3篇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3篇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第1篇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韩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那么,新村运动的经验到底是什么?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如何借鉴这些经验?结合这些问题,4月16日至20日,我们胶南市赴韩国学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成员到位于京畿道城南市的韩国中央研修院、农村振兴厅、农村公社及示范村、哈哪罗超市就新村运动情况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并与有关的教授学者结合中国现状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学习情况及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体会报告如下。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做法、成果及存在问题(一)新农村开始的背景。

韩国新村运动起源于农民自己的创造。

在上世纪50、60年代,韩国因南北战争和秩序混乱等原因,经济发展处于瘫痪状态,人均GDP不足100美元,农村人口占到80%。

直到70年代,韩国农村80%的农民住的是茅草房,70%的农户点的是煤油灯,一些群众吃不饱,甚至于靠草根来维持生活,是世界上最贫穷的的国家之一。

在60年代遇到大灾之后,一些村子的群众为了过好日子,自发组织起来维修通往乡村的公路。

当时的总统朴正熙在视察工作中发现这些典型后,产生了开展新乡村运动的想法。

开始时由政府向全国3.2万个村子每村发放335袋水泥,要求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有一半的村庄利用这些水泥集体整修了村庄、房屋、灶台、水井等,还有的村庄将水泥分给了各家各户,也有三分之一的村子水泥被浪费,政府在检查的基础上,对做得好的村子增发了500袋水泥和1吨钢筋。

政府通过差别支援,倡导自立精神,帮助穷困村的群众向富裕村发展,促进了新村运动的全面开展。

当过小学老师的朴正熙总统亲自将"勤勉、自助、协同"确立为新村运动精神,并且谱写了《新村之歌》。

歌中唱到:"清晨钟声响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你我咱们快起来,建设我们的新村。

美好家园咱新村,以我们力量造起来。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
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韩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那么,新村运动的经验到底是什么?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应当如何借鉴这些经验?结合这些问题,4月16日至20日,我们胶南市赴韩国学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成员到位于京畿道城南市的韩国中央研修院、农村振兴厅、农村公社及示范村、哈哪罗超市就新村运动情况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并与有关的教授学者结合中国现状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学习情况及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体会报告如下。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做法、成果及存在问题
(一)新农村开始的背景。

韩国新村运动起源于农民自己的创造。

在上世纪50、60年代,韩国因南北战争和秩序混乱等原因,经济发展处于瘫痪状态,人均GDP不足100美元,农村人口占到80%。

直到70年代,韩国农村80%的农民住的是茅草房,70%的农户点的是煤油灯,一些群众吃不饱,甚至于靠草根来维持生活,是世界上最贫穷的的国家之一。

在60年代遇到大灾之后,一些村子的群众为了过好日子,自发组织起来维修通往乡村的公路。

当时的总统朴正熙在视察工作中发现这些典型后,产生了开展新乡村运动的想法。

开始时由政府向全国3.2万个村子每村发放335袋水泥,要求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
第1 页。

考察韩国新村建设和日本现代农业的启示

考察韩国新村建设和日本现代农业的启示

考察韩国新村建设和日本现代农业的启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随辽宁省农业经贸代表团,于7月3日至l2曰,对韩国的“新村运动”和日本的农业现代化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从中得到不少收获和启示。

一、韩国“新村运动”和日本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与经验(一)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1、韩国“新村运动”的社会背景。

由于长期受战争和政治动乱的影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韩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1960年国民所得不过85美元。

为了让大多数国民摆脱贫困,政府把重点放在扶持出口工业品上。

自l962年开始实施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经过两个五年计划,1970年韩国经济开始起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

由于偏重工业发展,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水平差距拉大。

同时,农村青年大量涌入城市,也带来了诸多的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此期间,政府虽然也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但效果不明显,农村仍然非常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很差。

在此背景下,依靠农民的“勤勉、自助、合作”精神,由政府的扶持和推动,发起了“新村运动”。

2、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是以“勤勉、自助、合作”的精神团结民众,共同奋斗。

韩国新村运动自始至终都是以提升农民的自助精神和合作精神来推动农村开发建设的。

政府为建设农村提出的各种政策,若是没有农民们的自发、觉醒、意欲和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此,新村运动一开始,就把“勤勉、自助、合作”作为行动纲领。

政府制订的一系列扶持新村运动的政策措施,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这种精神后来扩展到城市的学校、公司、工厂,发展为民族自立、事业报国的国民精神。

二是始终注意让农民自己办事、自己管事,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韩国政府虽然大力倡导、支持新村运动,但不包办。

具体上什么项目,完全由农民自己选择。

允许推进进度有快有慢,不搞齐步走。

从日本、韩国有关情况看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日本、韩国有关情况看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 村 的 发展 , 别是 借 鉴 韩 国新 村 运 动 的经 验 。 我 国 当前 正在 开 展 的 现代 农 业 和 社会 主义 新 农 村建 设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特 对
【 关键词】 农 业 农村 建设 日本 韩国
日本 、 国是 我 国 的近 邻 , 理 位 置 、 韩 地 自然 气 候 雷 同 , 农 业 及 农 村 与 我 国基 本 情况 相 近 , 口密 度 大 、 地 面 积 小 、 人 耕 一 家一 户 分 散 经 营是 共 同 的特 点 。分 析 总结 日本 、 国 农业 及 韩 农 村 的发 展 , 别 是 借 鉴 韩 国 新 村 运 动 的 经 验 , 我 国 当前 特 对 正在 开 展 的现 代 农 业 和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建 设 具 有 重 要 的 借 鉴意义。
下 . 分 发 展 较 好 的 农 村 。 民收 入 水 平 还 超 过 城 市 居 民 收 部 农 入 。 庄 环境 清洁 美 丽 。 市 与农 村 之 间 基本 没 有 差距 。 国 村 城 韩
2 %。农 业 降

调 动 各 方 面 的 力 量 ( 括 资 本 对 农 业 的渗 透) 高 农 产 品 的 包 , 提 自给 率 和加 强 农 业 可持 续 发 展 。 韩 国现 在 有 4 8 65万 人 口 , 国土 面 积 99万 平 方 公 里 , . 人 口密 度 是 4 3人 每 平 方 公 里 。 比我 国 的 人 口密 度 大 了 4倍 7
元 ( 合 6 7 亿 人 民 币 ) 农业 内部 结 构是 畜 产 品 占 3 %, 约 01 。 0 稻
米 占 2 % , 菜 占 2% , 它 由花 卉 、 类 、 、 等 产 品 占 3 蔬 4 其 果 豆 麦

借鉴韩国农业发展经验 推动中国新农村建设

借鉴韩国农业发展经验 推动中国新农村建设

借鉴韩国农业发展经验推动中国新农村建设一、引言二、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启示1. 韩国农业发展历程2. 韩国农业政策的特点3. 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启示三、新农村建设与韩国农业发展的契合之处1. 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目标2. 韩国农业发展经验对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四、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市场化倒逼与农民收益问题2.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3.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五、案例分析1. 韩国水稻生产和中国水稻生产的对比2. 韩国山地农业经验在中国较贫困地区的推广案例3. 韩国一村一品战略与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发展4. 韩国大型农业企业的发展与中国龙头企业的发展5. 韩国新农村建设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对比六、结论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发展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发展战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与此同时,韩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农业国家,其农业发展经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对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分析,探讨如何借鉴韩国经验来推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启示1. 韩国农业发展历程韩国的农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对农业的缺乏投资和支持,因此农业生产力低下,甚至出现了粮食短缺问题;第二阶段是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此时国家开始重视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第三阶段是90年代至今,韩国农业已进入现代化阶段,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领域,发展出了一批高度现代化的大型农业企业。

2. 韩国农业政策的特点韩国的农业政策具有市场化、产业化、技术化和结构调整的特点。

韩国政府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建设。

同时,政府提倡农民勤劳致富的理念,重视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上的支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技术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启示

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启示

doi :10.16006/ki.twnt.2023.04.006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升的启示宁 鑫(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摘 要: 【目的/意义】尊重和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主体性,是激活乡村内生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通过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为提升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查阅已有文献,基于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现况,分析韩国“新村运动”中坚持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主体性的具体做法,提出提升我国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

【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鉴于“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我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提升农民主体性要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引导,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农民真正获得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关键词: 农民主体性;乡村振兴;现代化;新村运动中图分类号: F327;D422.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5617 ( 2023 ) 04−0046−06Enlightenment of the Experience of “New Village Movement ”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bjectivity of Farmer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NING Xin(School of Marxism ,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 Fuzhou , Fujian 3501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 】Respecting and guaranteeing the main position of farmers and enhancing the subjectivity of farmers were the key to activating the endogenous vitality of rural areas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New village Movement ”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could be used for the reference to enhance the subjectivity of farmers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Methods/Procedures 】By review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rmers’ subjectiv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the specific practices of adhering to the role of farmers’ subjectivity and mobilizing the farmers’ subjectivity in the “New Village Movement ”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 and then the path thinking for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subje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was put forward. 【Results/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view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New Village Movement ”,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the practical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ubjectivity of farmers, it wa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in rural revitalization,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leadership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farmer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farmers, and carry out the skill training, thus to help the farmers truly acquire the ability to promot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 : subjectivity of farmers ;rural revitalization ;modernization ;New Village Movement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

韩国的新村运动

韩国的新村运动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什么?他的经验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积极意义上世纪60年代,韩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1962年人均GDP仅为82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的43%,农业劳动力占就业人口的63%。

全国2 50万农户中80%住茅草房,只有20%的农户通电,5万个自然村只有60%通汽车。

“住草房、点油灯、吃两餐”是当时韩国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2004年,韩国人均GDP已跃升至1.4万美元,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韩国“新村运动”不无关系。

“村”——新村运动的基本单元韩国新村运动始于1971年初政府实施的一个实验性项目。

其内容很简单:政府向每个村免费提供335包水泥,让各村自行决定如何用它们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政府也提出了十大建议性项目,但不要求强制执行。

有的村庄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如修建公共饮水设施、修路架桥等;有些村庄把水泥平分给农户让农户自行决定其用途,而有些农户则干脆把水泥拿到市场上卖了。

这一项目的实施也使政府坚信,政府的投入若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必须有广大乡村民众的积极响应,因此必须加强对民众的“训导”,对他们进行“精神启蒙”。

于是,“精神启蒙”成为开展新村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新村运动的基本动员单元是村,所有新村运动项目都是在村级水平上开展的,因此,所有项目的工程规模也不超出一个村的范围。

有研究者指出了这种动员方式的优点,如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较高,因而容易处理和协调合作中的利益关系等问题,但其缺陷也很明显,即上不了大项目导致低水平重复和浪费,这在第二阶段的发展生产和提高收入项目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

鉴于新村运动的基本单元是村,韩国政府根据各村在实验项目中利用政府投入的效率对其进行分级(全部村庄被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自强村、自助村和基础村),由此决定政府今后对其“自助项目”的补贴水平,即政府通过项目补贴(包括贴息贷款)来鼓励先进和促进后进。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农社和契思想为例的开题报告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农社和契思想为例的开题报告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农社和契思想
为例的开题报告
标题: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农社和契思想为例
背景:
韩国新村运动是20世纪初期的一场重要社会运动,致力于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农民权利的保护。

新村运动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建立农民自治组织来提高农民福利和改善生产技术。

新村运动在民间产生的农村组织和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共同体意识的追求和强调。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农社和契思想,探讨韩国社会在当时的共同体意识以及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研究内容:
1. 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 20世纪初期韩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
- 韩国新村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2. 农社的形成和运作
- 农民为何倾向于成立农村合作社
- 农村合作社的形成和发展进程
3. 契思想的提出和实践
- 契思想的含义和标志
- 契思想的实际实践过程
4. 共同体意识的探讨
- 农社和契思想在韩国社会中的意义
- 韩国社会在新村运动中对共同体意识的追求
期望结果:
通过对韩国新村运动中的农社和契思想进行研究,本文旨在深入探究韩国当时对共同体的理解和追求。

期望通过对当时的农民自治组织和合作社的研究,发现韩国社会在推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注重了农民的参与和自治,这对当代韩国社会团结和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N O N G CU N F A Z HA N农村发展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赵姗姗摘要:20世纪70年代,韩国发起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国,在改革背景、文化背景和管理思维上与韩国有很大的相似性。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如何进行的,其多元参与是如何实现的,在具体运作时管理体制又是如何设置的等等,通过以上对韩国新村运动成功之处的梳理,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韩国新村运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2020年,我国已完成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部贫困人口的脱贫。

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终结,城乡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离高质量脱贫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减贫,实现乡村振兴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永恒话题。

而韩国自1970年开始的新村运动是全球范围内公认的乡村振兴典范。

韩国与中国同处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不仅文化背景相似,而且改革的背景、面对的问题也有许多共性,总结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中韩两国共性分析(一)改革背景相似1970年的韩国,刚刚经历了工业化的改革,韩国的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

但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韩国陷入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困境。

城市与农村收入明显拉大,不少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生活。

60年代韩国经济的腾飞主要表现在制造业和进出口方面,工业发展迅速,但农业发展缓慢。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实现全员脱贫,但是农村和城市收入差距仍然很明显[1]。

如何振兴农业,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也是我国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文化背景相似韩国和中国都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历史上韩国受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大,两国在生活习惯、民族信仰、民俗文化上十分相像。

与中国相似,韩国农村不仅也是熟人社会,其文化也深受“血缘”“地缘”关系的影响。

因此,中韩两国农民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三)管理思维相似韩国在朴正熙总统当政时期,是一个从军人政权向民主化统治的过渡时期。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

考察韩国新村运动报告近年来,韩国新村运动备受关注,这场运动致力于通过建设新的城市和社区,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场运动的背景、特点和影响,本文将对韩国新村运动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运动背景韩国新村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韩国的城市和社区面临着严重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

长期的战争和过度的工业化,使得城市、社区的环境极为恶劣,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开始实施新村运动,将人们从城市转移到新建的社区。

运动的目的是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生活条件,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二、运动特点1.创新城市规划:韩国新村运动采用了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通过科技和现代化手段,建立了更加高效、舒适、安全和生态化的城市。

例如,新村运动提倡多层次建筑,将不同的功能分层,使城市空间更加合理和有序;新村中各种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也大有改善,使得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和快速。

2.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新村运动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通过建设更多的豪华住宅、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改善城市环境和交通状况,使得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和自由,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注重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韩国新村运动的一个关键点。

运动中政府加大了环保投入,通过改善空气和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等手段,让新村的环境变得更加清洁、安全和宜居。

三、运动影响1.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趋势:新村运动给韩国城市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另一方面,新城市以低碳、环保为特点,更加注重生态平衡。

因此,韩国成为了一个维护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国家。

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韩国成为了世界上一个最具发展潜力和生活水平的国家之一。

这与韩国新村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府通过新村运动等措施,大力推进了城市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3.创造了新的城市发展模式: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

相比而言,韩国的情况与青岛市有着更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农村建设运动的背景、所处地理位置及传统文化等方面。

因此,韩国新村建设经验的分析总结,对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具有更多的启示意义。

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

相比而言,韩国的情况与青岛市有着更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农村建设运动的背景、所处地理位置及传统文化等方面。

因此。

对韩国新村建设经验的分析总结对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具有更多的启示意义。

一、韩国“新村运动”及其经验(一)韩国“新村运动”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韩国在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工农业发展、城乡发展、地区发展出现严重失衡,“三农”问题愈发突出。

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韩国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新村运动”。

1962~1971年,韩国政府实施了第一、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重点扶持和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韩国出口加工贸易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其工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一日千里。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韩国的农村经济却裹足不前。

城市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962年农户年平均收入是城市居民的71%,到1970年则下降到61%。

而当时在全国农村人口中,经营不足1公顷耕地的农户占67%,他们的年平均收入还不到城市居民的50%。

这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普遍存在,并呈不断扩大之势。

城乡生活的巨大反差,迫使大批农村人口尤其青壮年劳动力离土离乡,涌入城市。

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流往城市后,农村健壮劳动力已所剩无几。

据韩国开发研究院统计,到1978年,韩国农村中妇女劳动力占45%,而50岁以上的劳动力高达30%。

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弱质化,农业生产后继乏人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等,致使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几乎陷于崩溃的边缘。

农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渔民的生活环境恶劣、发展意识差且信心不足以及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落后。

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政府于1970年发起了全国性乡村建设活动——“新村运动”。

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下达了这样的指示:通过农渔民、关系单位、指导者之间的合作,寻找让农村自助、自立、振作的方案。

本着“摆脱贫穷是我们的责任”和“辛勤汗水能致富”的信念,决定对农村进行全面扶持、改造,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农渔村经济的革新开发计划”,被称为“新村运动”。

(二)韩国“新村运动”的历程及内容新村运动就是从乡村实际出发,开展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的运动,不仅是指摆脱贫穷,而且还包含精神改革以及要营造现在和未来美好生活环境的含义。

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农渔民树立“勤勉、自助、合作”精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渔民的生活水平。

新村运动的基本内容涵盖精神启蒙、环境改善、增加收入和经济开发等诸多方面。

70年代的“绿色革命”,完成了粮食的自给自足;80年代的“白色革命”,使在塑料温室中培育四季农作物成为现实;而在90年代,通过加强各种农副产品的竞争力,韩国已经做好了向着21世纪生命科学农业进军的准备。

时至今日,韩国“新村运动”已开展30多年,大体可化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1、奠基起步阶段(1970~1973)1970年4月22日,在“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家乡”的口号下,新村运动拉开了序幕。

1970年10月起,韩国政府为全国每村免费提供335袋水泥,要求必须用于村里公共事业,大大提高了农渔民参与新村运动的积极性。

如果按户计算,每户可得到4袋水泥。

按当时价格折算,相当于政府拨给每个农户4000韩元左右的资助。

这项示范工程以整治江河支流和小水库、修理公共水井、整修落后的房屋、桥梁涵洞、河堤马道、村级公路等“十大建设项目为中心”,参加者达720万人,完成385000个项目,不仅名副其实地激发了农渔民和农渔村“只要行动就会成功”的信心和“必须去干”的积极性,而且也使政府大受鼓舞,产生了“能做到”的决心。

除此以外,韩国政府还组建了“新村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各道、郡、邑都设有相应的协议会,实行垂直领导、管理和指挥,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

此外,中央政府还批准组建了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以培养大批新村指导员,由他们组织带领村民进行村里各项建设活动。

每项工程在经过全体村民的充分讨论协商后开办。

在推进“新村运动”的过程中,政府根据各村的资集水平、劳动效率、村民相互配合能力以及工业产品开发能力等进行综合评比和考量,把全国34656个村划分为基础村、自助村、自立村三种类型。

村民参与程度最低的村属于基础村;参与程度最高的村叫自立村。

政府根据不同类型村庄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各不相同的开发计划。

到1973年,韩国农村中的自立村有2307个,自助村约13834个,基础村为18415个。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善环境运动,韩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农民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

2、自发拓展阶段(1974~1976)新村运动在农村取得成功之后,从1974年起逐步扩散到各大城市,成为全国性的现代化建设活动。

改革重点从改善农村环境与农民居住条件转变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为了增加农民非农收入,1972~1976年韩国政府又推出了“第二次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事业”,又称“建设新村运动增加收入事业”。

主要开发禽类、养牛、水产养殖、香菇等林产品21个品种。

以郡(县)为单位,在全国137个地区开展,参加农户75万多个。

政府从财政、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区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广开生产经营门路。

如平原地区,大力提倡种植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山区则发展牧业、林业,开发经济作物等。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村就地建厂,对产品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为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大米自给,1972年韩国开始在农村推广普及高产水稻新品种“统一稻”的种植。

政府从科学育苗、栽培、管理等诸多方面给予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粮食增产、粮价上升、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使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1974韩国农民的收入已基本达到城市工人的收入水平。

1967~1976年间,韩国农民家庭收入由12456韩元增加到96355韩元,增幅达774%。

这期间韩国城市工人收入从20720韩元仅增加95980韩元,增幅为463%。

农业生产连年喜获丰收,广大农民的收入普遍得到大幅度提升,是这一阶段“新村运动”的主要成果。

3、自发主导阶段(1977~1980)1977年是韩国第4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政府把这一阶段农民收入目标定为140万韩元,又把“建设新村运动,增加收入事业”扩大为“建设新村运动,增加收入综合开发事业”。

为大力发展农村工业,扩大生产,政府将原来以家族式的小农经营的单一产品扩大到以县、邑为单位的生产基地,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综合经营。

农村工业多数为出口加工厂,如农产品或水产品加工厂等。

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民非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原来预定1981年达到的农村自立目标,提前4年于1977年就已实现。

全国34656个村有98%成为自立村,基本消灭了基础村。

1978年农村企业达到384个,1980年增加到790个。

4、自发建设阶段(1981~1988)这一阶段,韩国政府大幅度调整“新村运动”的政策与措施,广大农民在政府引导下自发地开展农村现代化建设。

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村运动民间组织,制定发展规划,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为新村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物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新村运动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转交民间组织承担,鼓励农民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村金融和市场流通的效率和农民收入,以此引导农民自发地进行农村现代化建设。

这一阶段,尽管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所弱化,但农民自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并未减退,农民的生活水准开始普遍接近城市居民生活水准。

5、自主管理阶段(1988~)1988年以后,韩国的“新村运动”开始进入一个农民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阶段。

此时的“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特征。

这一阶段,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教育广大农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加强国民道德伦理建设,培养村民的共同体意识,强化农村的民主与法制教育等。

在这个过程中,“新村运动”初期为启动农村经济和文化活动而建立的相关政府机构及其职能逐步弱化,而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组织机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组织、农村教育机构、农协、物资的流通、农村综合开发、农村经济研究等组织机构应运而生,为传承和彰显新村运动的价值理念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经验韩国的新村运动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

这种农业现代化运动,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扩大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途径,又快速缩短了城乡差别,实现了农村的繁荣和稳定。

纵观整个运动,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1、以精神启蒙为先导精神启蒙是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精神启蒙主要是指农民教育及通过机制的建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韩国农民缺乏个性和开创精神,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

为此,韩国政府通过一些具有感召力的活动和国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而不是政治宣传口号,使国民长期受抑制而潜在的良好社会伦理道德迸发出来,释放出了无穷无尽的效能。

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新村培训院,其主要职责就是培训“新村领袖”。

其培训方法和内容主要是:强调“精神”培养、请成功者介绍经验、政府官员进行政策说明、实地考察、研究讨论、制定计划等。

另外,他们把参与相关工作的公务员也派到研修院,与“新村领袖”同吃、同住、同培训。

培训院是新村运动中一个成绩非常突出的机构。

2、长远着眼,小处入手上马的都是切实可行的小项目,如修路、修井、修塘、拉电网。

从1973年始,政府的投资全部转向遍布全国农村的细小项目,见效快、动员群众广泛。

而且,项目的上马并不依靠领导人主观决断,都由专家设计,是现代科学和理性决策的产物。

并且在实施中,能及时对方案进行修正。

3、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靠分散的决策方式来发展经济与社会不仅周期长、成本高,而且极有可能丧失发展时机,因而必须依靠政府主导的纲领性决策模式。

整个运动过程中,韩国政府在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推进的组织领导、资金的筹措与安排、技术的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4、以农民为主体韩国在开展新村运动中,始终坚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始终激发国民的进取精神,引导国民进行自我教育,主要依靠农民自己来实现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