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史观 《史学概论》 马工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史学概论》马工程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史学概论》马工程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史学概论》马工程《史学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阐述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历史辩证法和历史发展的规律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是指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变化为基础的。

它强调了物质基础对社会构建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的发展阶段,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都是受制于这一物质基础的。

因此,唯物史观强调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其次,历史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论。

历史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斗争和矛盾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历史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对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最后,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规律。

根据历史材料和历史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从原始共产主义逐渐演变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这种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也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

唯物史观的提出对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研究应该从社会的物质基础出发,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性,摒弃了唯心主义的观点,使历史研究具备了科学性和理论性。

同时,唯物史观也促进了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强调了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斗争。

唯物史观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对于深入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史学概论》 马工程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史学概论》 马工程

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每个人对
全体和全体对每个人的战争”的制度,资本 主义的文明就是奴隶制的复活。他坚决主张 用改良的手段来改造社会,理想的社会,是 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 “法朗吉”。1832年,他和几个门徒一起创 办了一个“法朗吉”。
1.维科:唯物史观的先驱
维科(Giambattista Vico)在《新科学》 一书中,力图在神意之外寻找历史规律, 反对宗教神学的历史理论。他还主张把历 史世界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表达了不同 的民族之间具有共同规律的思想。
维科的理论对孟德斯鸠、赫尔德、歌德、 黑格尔、摩尔根、马克思等都有着相当的 影响,他们或多或少沿着其所开创的社会 科学中历史学派的路线而前进。
米涅
(François Auguste Marie Mignet)
3.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
恩格斯:傅立叶是和他的同时代人黑格尔 一样熟练地掌握了辩证法的。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 ※社会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阶段不断
进步的过程 ※历史有规律 ※阶级斗争是历史上每一人类社会的共同
特征 ※尚未摆脱唯心史观
4.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历史观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 认为历史就是“绝对精神”的展开。他把 历史看作是一个发展过程——是精神的体 现,即自由的扩大,世界历史即自由意识 的进步,人类历史乃是一部对自由的认识 ﹑理解逐步深化的历史,是不断变化和发 展的、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 一个前进运动的过程。
达尔文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 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但是,所交上来的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却错误百出。在这40篇“观察记录报告” 中,只有1篇在主要事实上的错误少于20%, 14篇有20%~40%的错误,而其余25篇则 有超过40%以上的错误。而且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在这些“观察记录报告”中,有 半数以上的报告中有10%以上的情节纯属 臆造。
A E DC B
※客观过去是不变的,但史料的形成与整 理带有主观色彩,对史料的解读与综合也 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因此,历史著述通 常是两次“主观什么化是历”史的《史产学概物论》。马工程
六、讨论
请先阅读下列资料:
心理学家W.H.乔治在20世纪30年代曾 经报道过一个实际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 被之后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广泛地引用来 说明观察的易谬性。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哥廷根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上,突然从门 外冲进一个人,其后面又追着一个手里拿 着手枪的人。两人正在屋子的中央混战时 突然响了一枪,两人又一起冲了出去。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问题:
相对于客观过去而言,史料只是冰山之 一角,并且从上面的例子看,即便训练有 素的学者亲身观察记载的史料都充满错误, 而史学家又只能依靠史料来工作,因此, 历史真相是不可能得知的。请就此谈谈你 的看法。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注意: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加深认识,训练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6 《明史》:兴宗、睿宗虽未尝身为天 子,而尊号徽称典礼具备,其实有不容泯者。 史者所以记事也,记事必核其名与实。曰宗 曰帝者,当时已定之名,名定而实着焉矣。 爰据《元史》裕宗、睿宗列传之例,别为一 卷如右,而各以后附焉。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7 《明史》: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 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寿中,史官姚 璹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谊又奏撰日 历。日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 以时系年,犹有《春秋》遗意。至于起居注 之说,亦专以甲子起例,盖纪事之法无逾此 也。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法国乡村史》、《会魔术的国王们》、《历史 学家的技艺》等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2.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性的科学。
教材关于“历史学”的定义是在唯物史观 指导下的定义。 ※ 此处的“历史”同样指人类史。
这同样表明,历史并非研究“过去”。 ※ “矛盾运动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精神。
强调过程,就意味着关注时间性变化。而 “矛盾运动”则意味着辩证法。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 “规律性” 表明历史是客观的,它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能为人们所认识,这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原则。
讨论:
唯心主义的史学家反对历史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为历史是思想 的产物。下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对意 大利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历史思 想的一段介绍,请先阅读,然后讨论。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什么是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什么是历史学
一、历史学的对象是人类史 1.马克·布洛赫:历史是研究时间中的人 的科学。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人们有时说,历史是一门有关过去的 科学,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很不妥当。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柯林武德(R.C. Collingwood)《历史的观 念》:历史学是一种研究或探讨。科学是要 把事物弄明白,在这种意义上,历史是一门 科学。历史学是作什么用的,我的答案是, 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二、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1.历史学的根本特征 ※以史料为基础,但史学不只是史料学。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的意义
历史研究:了解 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历史 研究提供基础
社会认知:通过 历史了解社会变 迁、文化传承, 提高社会认知能 力
价值观教育:通 过历史学习,培 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
决策参考:为政 府决策提供历史 借鉴,提高决策 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
史学的起源和发展
史学的起源: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都有史学记载 史学的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史学经历了从口述到文字、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 的发展过程 史学的分类:包括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
学术诚信:尊重历史事实,不篡 改、伪造历史
学术伦理:尊重他人研究成果, 不抄袭、剽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引用 文献要注明出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道德:保持学术独立,不因 利益而歪曲历史事实
史学研究的学术评价和引用规范
学术评价:客观公正,尊重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引用规范:注明出处,尊重知识产权,避免抄袭和剽窃 学术伦理:遵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推动学术发展
史学概论的学科特点
历史性:以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研究对象
实证性:注重史料的搜集、 整理和考证
综合性:涉及历史、哲学、 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批判性:对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
价和批判
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研究 方法和理论,推动学科的发
展和进步
史学概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历史学的升华
现代主义 史学:强 调历史研 究的现代 性和多元 性
史学的理论和方法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ppt课件
14
兰克(Leopold von Ranke)《论历史科学 的特征》:历史学区别于其他所有科学的 地方在于它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历史学是 有关收集、查寻、洞悉的一门科学。它作 为一门艺术,则是因为历史学要重现和描 绘那些已经找到和认识了的东西。作为一 门科学,历史学与哲学相关,作为一门艺 术,则与诗歌相关。
这同样表明,历史并非研究“过去”。 ※ “矛盾运动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精神。
强调过程,就意味着关注时间性变化。而 “矛盾运动”则意味着辩证法。
5
※ “规律性” 表明历史是客观的,它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能为人们所认识,这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原则。
讨论: 唯心主义的史学家反对历史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为历史是思想 的产物。下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对意 大利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历史思 想的一段介绍,请先阅读,然后讨论。
意思,不能尚未读懂就乱扣帽子,乱评一 番。
B.上次讨论是从材料的角度来看历史真 实,本次讨论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历史真 实,可与上次讨论进行一些呼应。
11
C.我们坚持唯物史观,但是只有在真正 了解唯心史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 解自己坚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也只有这 样才能加深对唯物史观的了解,明白唯物 史观的价值。这就是本次讨论的意义所在。
D.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不少哲学家、 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研究无法做到客观,历 史也没有规律可循。我们要批判地思考这 类观点。
12
3.其他一些关于“历史学”的定义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史者何?记 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 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 资鉴者也。
姜义华《史学概论》:历史学是对客观历 史的主观认知。
我们不起知识或思想则已。起知识或思想则 单有事不行,单有理也不行,必须把事与理 合在一起想。如果不起知识或思想,即不作 判断,我们凭什么说某事实是真底,是存在 底呢?那就根本无历史可言了。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3.自然史与人类史有着内在联系
※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创造自己 的历史的。
自然环境指位于一定气候带的土地、 矿藏、气候和动植物资,也包括人们生 存和生活的整个生态环境。这些自然条件, 是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对象和劳 动环境。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3. 讨论总结: 1)古汉语中无“历史”一词 2)古汉语中“史”的涵义 ※官名 ※史书 ※史学 ※史家 ※史事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4. 西文中的历史
“历史”一词的希腊语为“ἱστορία”,原义 为“调查、探究(而获得的知识)”。
李大钊《史学要论》:“历史”在英语为 History,在法语为Histoire,在义大利语为 Storia,三者同出于希腊语及腊丁语的 Historia,其初义本为“问而知之”;由是而 指把问而知之的结果写录出来的东西亦云, 遂有纪录的意义了。
※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历 史,不是所谓“精神”的产物。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
撰写的,作于1845—
—1846年。该书第一
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
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
2. 讨论:请说出下列材料中粗体字部分的 “历史”与“史”的涵义。 材料1《礼记·玉藻》(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 则右史书之。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2 裴松之注《三国志》:吴王浮江万艘, 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 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 句而已。 材料3 《北史》:道元第四弟道慎,字善季, 涉历史传,有干局。位正平太守,有能名。 迁长乐相。卒,赠平州刺史。

历史编撰中的叙事和议论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历史编撰中的叙事和议论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与史论差不多同时产生 ※沿着两条道路发展
○直接对客观存在的历史运动进行解释 ○针对有关历史撰述发表历史解释性的意 见和见解 。
4.西方史著中的议论与解释 ※夹叙夹议 西方史学从一开始就未曾通过某种形式把
作者的议论与叙事严格区别开来,而是夹 杂在叙事之中。
※解释 ○西方重视解释的传统
○20世纪新史学对解释史学的强调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பைடு நூலகம்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中西史学叙事的异同
中国传统史学中强调叙事,是对历史编 撰的一种表达的要求,而欧洲传统史学中 的叙事,则更指一种历史编撰的体裁。
议论指作者在叙事之外,针对所叙之事 作简短的讨论,以表明个人看法为特征。解 释追问“为什么”,是一种高层次的议论。
1. 中国传统的史论
在中国古代的史书中,史家一般不在历 史叙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评说,以显示历 史叙事的客观性和连续性,但又往往以另外 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所叙史实的意见,即为议 论。参见前面的PPT。
从文体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史书中无论 纪传体还是编年体,都重视叙事;而从表 述的角度看,欧洲传统的叙事史也恰好以 叙事作为其表述的特征。
2.解释史学并未真正消除叙述
20世纪以来史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流与 对话日益深入,“问题史学”的取向使史 学论著充满了许多解释,计量方法、结构 分析等也被史学家大量实践,但即使在这 个时代,叙事史也仍然被许多史家坚持, 并且在问题史学中,在强调结构的史学作 品中,也仍然有许多叙述的成分。

26776马工程史学概论全套PPT课件(第二版)

26776马工程史学概论全套PPT课件(第二版)

26776马工程史学概论全套PPT课件(第二版)概述本文档介绍了26776马工程史学概论第二版全套PPT课件。

本课程是为了介绍马工程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而设计的。

目录1.导论–引言–课程目标–学习方法2.马工程史学的基本概念–马工程史学定义–马工程史学的研究对象–马工程史学的研究方法3.马工程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马工程史学–现代马工程史学–马工程史学的前沿研究领域4.马工程史学的研究意义–马工程史学对于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马工程史学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马工程史学对于城市规划的启示5.马工程史学的研究案例分析–北京马家窑遗址的挖掘与研究–汉代马蹄铁的制作工艺研究–温州古驿道的历史价值评估6.马工程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对马工程史学的影响–跨学科研究对马工程史学的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7.总结与展望–课程回顾–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 导论引言马工程史学是研究马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工程技术的学科。

本课程将深入探讨马工程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马工程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马工程史学在农业、文化传承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意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学习方法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课程作业,并积极参加相关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活动。

学生还可以利用本课程的PPT课件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资料。

2. 马工程史学的基本概念马工程史学定义马工程史学是一门研究马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工程技术的学科。

它从马的驯化与马车的使用开始,包括马医、马术、马车、马铁、马道等方面的研究。

马工程史学的研究对象马工程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马的驯化与马品种、马车和交通运输、马医和马药、马术和马战、马铁和马具、马道和马站等。

马工程史学的研究方法马工程史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发掘、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等。

史学概论第一讲.ppt

史学概论第一讲.ppt

4/10/2019
历史学:记忆的储存方式
4/10/2019
历史观与历史哲学
• 历史观是对人类客观历史的概括性、总体性认识。 • 历史哲学是将某种历史观予以理论的、系统的论证。 • 二者的区别是历史观可以不作理论论证性的表述,可以寓 于其他历史撰述或散见于判断的表达。历史哲学也可称之 历史理论,解决诸如社会历史的根本性质、历史是否发展、 如何发展,历史发展的动力如何,历史发展的方向及有无 规律等重大问题。
4/10/2019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 7、从历史研究的过程看,从历史学与社会的关系看,历 史学是科学、人文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明白它是三者的交集。在实证研究 阶段具有一般的科学特征;在历史解释、价值评价阶段, 具有人学的特点,必须从社会出发,而社会是由具体的人 构成的,因此,“人文”性质突出;在表述阶段,应当具 有艺术性。
为什么学历史?
•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案例——客家人 • • 祖先源流问题成为 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 分
为什么学历史?
•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案例——客家人 • • 罗香林的《客家学导论》
• 追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顺德人黄节,于上 海保存会出版《广东乡土历史》,误据上海徐家 汇教堂所编《中国舆地志》提到“广东种族有曰 客家福佬二族,非粤种,亦非汉种”。
为什么学历史?
•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1、历史学是现在和过去永恒的对话。 • • “我们对现在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 有关过去的知识。我们在一个与过去的事件和事 物有因果联系的脉络中体验现在的世界。” • ——保罗· 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
4/10/2019
为什么学历史?
•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案例——客家人 • 1)地域 • 2)方言群 • 3)近代族群

导论与引言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共23页PPT

导论与引言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共23页PPT
导论与引言 《世界古代史》 马工程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3.一些类似“历史观”的概念观点
※ 历史心性 Historicity 参考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
史心性》,《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 文化决定历史 参考黄应贵《历史与文化——历史人
类学之我见》,《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 卷第2期,2004年10月。
7
二、唯物史观产生之前的历史观
1.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 ※天命史观 ※英雄史观 ※循环史观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退化史观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是黄金时代 人心不古
4
2.历史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观, 即使在同一个时代,历史观也不是单一 的。即便同一个历史学家,他的历史观 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历史观的多样性, 是由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的。
5
李大钊: 历史观是随时变化的,是生动无已的,
是含有进步性的。同一史实,一人的解释 与他人的解释不同,一时代的解释与他时 代的解释不同,甚至同一人也对同一史实 的解释,昨日的见解与今日的见解不同。 此无他,事实是死的,一成不变的,而解 喻则是活的,与时俱化的。
16
○这两种唯心史观的本质完全一致, 都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与作用
10
列宁: 1.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
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 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 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发展程度 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
11
2.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只 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史 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 些条件的变更。
8
2. 西方的历史观
※神学历史观 ※人道主义历史观 ※众多历史观并存的局面
3. 都具有唯心主义的特点
※ 从神或精神层面去找原因 唯心主义历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 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社会历史 观。
9
○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 唯心主义历史观。 ○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2. 历史观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方向
1.历史观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最初的历史观,带有朴素的、直觉 或直观的性质,因为它们只是对部分历 史现象或具体历史进程的零碎、片断的 认识和反映。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和不同的阶级 地位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社会生活,因而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之间,会有 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历史观。
什么是历史观
1
一、历史观是历史学的理论指导
1.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 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
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 性概括。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 心内容。
黑格尔:只有当我们能够提出一个确定 的史观时,历史才能得到一贯性。
2
(1770-1831)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德国著名哲学家,在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 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辩证法等方面都卓有建 树。著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 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 哲学》 等等。马克思曾深受黑格尔影响,并吸收他的 一些思想。他的唯心主义则被马克思所批判和扬弃。 3
12
4.唯心史观在史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 源
※ 社会历史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产生之前,生产力水平 低下,各国家、各民族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 尚没有完全形成“世界的历史”,而只有 “民族的历史”。
13
※ 阶级根源 他们不仅垄断物质的生产,而且还
垄断精神生产,并且从维护自身根本利 益出发,夸大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 中的决定性作用,极力贬低广大劳动群 众在社会物质生产劳动中所起的历史作 用。
14
※认识根源
任何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或任何 一个社会历史过程,都不能脱离人的 主观意图和自觉活动,没有人的有意 识、有目的的活动,就没有人类史。 这样,很容易使人误解,似乎整个社 会历史的运动,是由人的主观意识、 特别是“英雄”人物个人的思想、品 质、性格和才智决定的。
15
毛泽东: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 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 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 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 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 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 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 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