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健康的定义

合集下载

世界卫生组织 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 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标准摘要:一、世界卫生组织简介二、健康的定义与标准三、影响健康的因素四、保持健康的建议和方法五、世界卫生组织在促进健康方面的工作正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国际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全球最具权威的公共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和标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健康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疾病和不虚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不适。

2.心理健康: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情感、认知、社会等方面的健康。

3.社会健康:指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包括人际关系、社会支持、道德等方面的健康。

4.精神健康:涉及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追求,包括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经济状况等。

为了保持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方法,包括:1.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2.均衡的饮食:摄取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持营养平衡。

3.适量的运动: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预防慢性病,提高生活质量。

4.良好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和心理的恢复。

5.戒烟限酒:烟草和过量饮酒对健康有害,戒烟限酒有利于身体健康。

6.注重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及时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导者,世界卫生组织在促进健康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制定和推广健康政策、开展疾病监测和调查、提供技术支持等。

在我国,世界卫生组织也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如协助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疫情信息、开展卫生培训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第一,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第六,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第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常;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1)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2)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④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⑤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为什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仅仅关注减少冒险与问题相反,部分学校开始尝试在青少年身上培育并增进一些能对他们的发展以及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长远的、积极的用系那个的品质。

教师以及父母都在关注合作的方式,以便为青少年提供一种积极的观点,指引他们走向安全与成功。

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是以积极心理学为向导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施方式都进行了新的阐述,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3.期末到了,请你根据记忆的特点指导学生复习?(1)幼儿记忆的效果主要受兴趣和事物形象影响,凡是幼儿感兴趣、形象生动、具体并有情绪色彩的事物,就容易被幼儿记住,反之则效果不好。

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利用幼儿读物、挂图、模型、玩具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美丽诱人的实物,让幼儿看,使他们从中学到知识,并在有意无意中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2)幼儿记忆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就是有意识记的发生和发展。

家长可根据这一规律有意识地、经常地向儿童提出一些具体、明确、简单的识记任务,比如问:“我们家里什么东西变了?”“仔细听妈妈讲故事,我讲完,你再讲给我听”。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健康是人类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完全适应环境的状态,而不仅仅是不存在疾病或残疾。

这一定义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它强调了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状态,还包括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综合状态。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因为健康是幸福和福祉的基础。

然而,根据WHO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身心和社会方面的健康。

具体来说,健康可以被定义为:1.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和身体系统的平衡。

身体健康对于人们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身体健康又分为躯体健康和生理健康,其中躯体健康包括外貌,体型,视力,听力等方面;生理健康则包括器官的正常功能以及身体各系统之间的平衡。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涉及到个人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看法。

它包括个人思想、情感、态度、信仰和情绪等方面,是一个人在情感、社交和认知方面的表现。

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幸福和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个人面对日常压力、调节情绪和保持积极心态。

3.社会健康:社会健康包括个人与社区、组织和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个健康的社会意味着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教育、就业和住房,以及能够参与民主进程和社会发展。

社会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际关系,因为健康的人际关系通常伴随着相互尊重、包容、理解和支持。

总的来说,健康是一个独立而多维的概念,它超越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范畴,涉及到个人、家庭、社区和整个国家。

健康的定义不仅与个人的身体状况相关,还与其个人行为、社交、文化和经济因素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促进健康,包括预防疾病、平衡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心理素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社区和人文活动等。

此外,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需要开展相关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健康的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提高人们获得卫生保健服务的难度、加强健康教育和信息传播等。

健康的科学定义

健康的科学定义

健康的科学定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健康的科学定义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躯体健康:一般指人体生理的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具备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 积极情绪多于消级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 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能受到别的欢迎和信息。 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 和事业的追求。 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 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辩别真伪、善恶、 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的 幸福作贡献。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是什么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头发光洁,无头屑;
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
的完全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判断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判断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判断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判断标准是以完全身体、心
理和社会福祉的状态为基础。

根据WHO的定义,健康不仅仅
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不适,更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领域的整体良好状态。

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完全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的
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上的缺陷。

”这一定义强调
了健康是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维度的综合状态。

因此,健康不仅涉及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和社会层面的福祉。

这一定义追求的是整体健康,而不只是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的处理。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出了一个名为“健康促进”的概念,强调了预防和维护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促进是指通过个人、社会和政府的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为人们提供获得和选择健康的资源和支持。

这一概念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健康选择,以保持和提高整体健康。

总结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判断健康的标准是将完全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作为衡量健康的基准,并强调了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强调了预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健康的选择。

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保健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1)身体无病:这是健康的最基本条件;(2)心理健康:心态决定了人生的一切,良好的心理是一切的保证;(3)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社会的三大特征:“速度、多变、危机”,对策:“学习、改变、创业”。

老年人的健康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也在延长,我国老年人的数量明显增加,许多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保证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

那么,健康老年人的标准是什么呢?据医学专家介绍,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曾制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1995年依据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又对这一标准进行了补充修定。

具体标准如下:(1)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2)神经系统无病变,如偏瘫、老年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系统检查基本正常;(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4)无明显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5)无肝、肾疾病,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6)有一定的视听功能;(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8)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第一单元血压是怎样产生的?心脏不停地在跳动,它好像一个泵。

当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心脏舒张时又使心脏充满血液。

再次收缩时,又把血液压向动脉血管。

这样周而复始,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全身循环。

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压向动脉系统,在动脉系统内就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时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平时人们称它为“高压”。

在心脏舒张时,依靠大动脉(主动脉)的弹性回缩,把血液继续压向全身动脉系统,这时的压力较低,称舒张压,平时人们称它为“低压”。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健康的定义WHO 早在1948年成立之出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道德健康的内容是指不能损坏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行为道德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据测定,违背社会道德往往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等失调,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下降。

医学家研究发现,贪污受贿的人就容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而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和淡泊、坦荡的品质,则能使人保持平衡,有助于身体健康。

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应将经济状况作为健康评价的一项基本内容,由于人是一种很复杂的综合性的整体,其健康也就涵盖了多维内容。

生理健康有明确的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就是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 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

而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就比较模糊了。

但心理健康对人的行为准则起着主导作用,面对五彩缤纷的人生,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处理形形色色的事情。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有安全感、自我状态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环境。

它一般可理解为情绪的稳定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两个方面,但这种稳定和成熟的状态是相对的。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切都在变化的社会中,没有人会有一成不变的精神和情绪状态。

只有将制约人格的各种条件,比如文化程度、工作能力、职业、社会地位、生活演变等很好地协调起来,并能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创作环境,才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
定义健康的概念
本文话题: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心理活动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

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
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健康定义和健康常识

健康定义和健康常识

健康定义和健康小常识彰武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元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提出健康老年人的10条标准•1)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2)无偏瘫、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型心脏病;•4)无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5)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6)有一定的视听功能;•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8)能恰当的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10)具有一定学习、记忆能力。

健康的四大基石•1)合理膳食•2)适量运动•3)戒烟限酒•4)心理平衡•这四句话,十六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三分之一,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平均寿命延长十年以上。

1、合理膳食,什么都吃,适可而止‘四个八’•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它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凝度不粘也不稀。

那么,合理膳食是什么呢?所谓合理膳食就是“什么都吃,适可而止。

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睡得快:上床能非常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境。
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疼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头发光洁,无头屑;
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疼,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
因此,心理疲劳不可忽视,一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感到疲惫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试和治疗。
首先,要找出导致心理压力的原因,如果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顺利、身处逆境等,要尽可能先将那些恼人的事丢开,待心理状态恢复之后再考虑对策。
其次,要学会自我调整。关键在于平日要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遇到困难要有信心,有主见,同时待人处事要随和,这样方能避免由于生闷气、无端的发怒而引起心理疲劳。
(1)心理特征与年龄相符合。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个性特征,要符合年龄增长的规律。既不可以像童年时的心理那样简单、幼稚,也不同于成年人那样成熟,而是表现出青少年所应有的特点,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会增强自信心。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WHO提出健康新概念

WHO提出健康新概念

WHO提出健康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新发展,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疾病或病弱。

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

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达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健康,更谈不上长寿。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

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

据医学家测定,良好的心态,能促进人体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健康长寿。

道德健康也是健康新概念中的一项内容。

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是有科学依据的。

巴西著名医学家马丁斯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

品行善良,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胸坦荡,则会心理平衡,有助于身心健康。

相反,有违于社会道德准则,胡作非为,则会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态,有损健康。

试看,一个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者,何以能谈健康!据测定,这类人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减弱,最终会在恶劣心态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者早衰,或者早亡。

有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主要类容:随着经济、文化、价值多元化等因素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诸如人际关系障碍,夫妻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性心理障碍,抑郁、焦虑、嫉妒、自私、自卑、猜疑、易怒等问题,严酷的摆在人们面前。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

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A.身体健康,心理健康B.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C.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D.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2、下列是属于评价身体健康的是A.我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B.我至少有一种爱好或特长C.我能原谅别人的缺点或错误D.我大多数时候感到心情愉快3、对心理健康的评价,正确的是A.体育成绩都已达标B.大多数时候心情愉快C.牙齿健康,食欲很好D.能够自信与熟悉或不熟悉的人交谈4、老师和同学都夸小方是个社会适应能力很强的人,主要表现在A.情绪非常稳定B.有抵抗传染病的能力C.听取和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建议D.做事或读书时,注意力很集中5、在日常生活中,下列不属于健康行为的是A.保持愉快心情B.学会防备别人C.搞好个人卫生D.加强身体锻炼6、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小华落选了,他不应有的态度是A.认为别人疾贤妒能,才故意不选自己B.人人都应有锻炼的机会,要轮流提高大家的能力C.自己的能力有限,不适合当学生会干部D.自己的学习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想因社会活动受到影响7、全国统一的医疗急救电话是A.110B.112C.119D.1208、下列习惯中,有助与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是A.多吃高糖食品B.多吃高蛋白食品C.多吃高脂肪食品D.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9、吸烟与吸食毒品,最先损害人体的A.肺B.血液C.大脑D.呼吸道黏膜10、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毒品的是A.烟碱、酒精B.一氧化碳、煤气C.尼古丁、焦油D.海洛因、鸦片、吗啡11、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A.肥胖症B.尿毒症C.传染性疾病D.心血管疾病和癌症12、下列属于健康行为的是A.吸烟行为B.旅游行为C.吸毒行为D.酗酒行为13、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烟草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有A.二氧化碳、焦油B.尼古丁、二氧化碳、焦油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焦油D.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14、做了一节课的语文作业后,可用哪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来消除疲劳?A.背诵英语单词B.做数学作业C.睡眠D.打篮球15、当情绪不好时,下列哪项调节方法不正确?A.听音乐B.看电视C.参加体育活动D.喝酒消愁16、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何时开始最好?A.成年B.婴儿C.儿童、青少年D.胎儿17、下列哪项是心理健康的核心A.心情愉快B.良好的人际关系C.有自制力D.适度的情绪反应18、林则徐在虎门硝烟时焚烧的是A.外国香烟B.海洛因C.冰毒D.鸦片19、香烟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的致癌物质是A.二氧化碳B.尼古丁C.酒精D.一氧化碳20.吸烟对哪一个系统损害最大A.呼吸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 D.运动系统21、科学研究证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和外,还与个人的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WHO 早在1948年成立之出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
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道德健康的内容是指不能损坏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行为道德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据测定,违背社会道德往往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等失调,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下降。

医学家研究发现,贪污受贿的人就容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而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和淡泊、坦荡的品质,则能使人保持平衡,有助于身体健康。

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应将经济状况作为健康评价的一项基本内容,由于人是一种很复杂的综合性的整体,其健康也就涵盖了多维内容。

生理健康有明确的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就是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 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

而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就比较模糊了。

但心理健康对人的行为准则起着主导作用,面对五彩缤纷的人生,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处理形形色色的事情。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有安全感、自我状态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环境。

它一般可理解为情绪的稳定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两个方面,但这种稳定和成熟的状态是相对的。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切都在变化的社会中,没有人会有一成不变的精神和情绪状态。

只有将制约人格的各种条件,比如文化程度、工作能力、职业、社会地位、生活演变等很好地协调起来,并能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创作环境,才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一些心理学家摆脱开标准的束缚,向人们描述一个心理健康人士的特征: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快乐的人,有所爱,也被人爱;满怀信心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能够洞察外部世界,并对自己所遇到的挑战作出应,制定出合理的人生策略;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贬低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如果你是上面描述的这种人,那么你的心理就是健康的。

探索人类心智奥秘的拓荒者弗洛伊德将心理健康归结为爱与工作的能力。

他在一部着作中列出了心理健康人士的一些共同特点:保持理智与平衡;具有自我价值感;具有爱的能力;具有建立和维持密关系的能力;能接受现实中的各种可能性和局限性;对工作的追求与自己的天资和教育背景相适应;能体验到某种内在的静与满足感,让自己觉得此生没有虚度。

如果一定要将心理健归结为某几个标准的话,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11项,基本符合这11项标准的人,就可以认定是心理健康的人了。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有价值"的感觉。

2.充分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适当接受个人的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5.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计。

6.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幻想。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变化,对自己的
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

10.在集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集体的需要。

11.在不违背集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观点,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做过分的谄媚,也不过分寻求社会的赞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