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创新实验教学探究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沈火明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611756)[摘

要]“工程力学”课程是西南交通大学众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

“工程力学”课程的建设目标,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强化改革举措,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特点开发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包括视频教程、电子教案、数字课程、在线课程和数字化教材等。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联动,实施探究式、启发式、关联式教学法和课程思政,扎实推进了“工程力学”的课程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关键词]一流课程;工程力学;慕课;

数字化;课程思政[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中国高校“金课”建设推进平台计划课题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群的基础力学金课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JKJH201902);2020年度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E-GCJY20200814)[作者简介]沈火明(1968—),男,江苏苏州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力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21-0065-04

[收稿日期]2020-12-30

“工程力学”课程是西南交通大学地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如何进行物体受力分析和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超静定力学问题,完成低碳钢、铸铁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实验和纯弯曲实验,为学习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等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养成深度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加强课程思政,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等传导给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

工程力学创新实验方案

工程力学创新实验方案

工程力学创新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创新实验方案,拓展工程力学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展工程力学实验

2. 设计并开发新型工程力学实验设备

3. 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展工程力学实验研究

4. 探索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三、实验步骤

1. 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展工程力学实验

(1)选取一个具有典型实际应用价值的工程力学实验课题,如材料性能测试、结构力学模型等。

(2)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纳米材料、碳纤维材料等,进行实验研究。

(3)采用先进的测量和分析设备,如纳米力学测试仪、原子力显微镜等,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结合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特点,对比实验结果,总结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2. 设计并开发新型工程力学实验设备

(1)针对工程力学实验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如设备精度、实验环境控制等,进行实验设备的设计和研发。

(2)结合现代化制造技术,如3D打印、激光切割等,自主设计并开发新型工程力学实验设备。

(3)对新型工程力学实验设备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3. 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展工程力学实验研究

(1)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力学实验课题,如结构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

(2)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

(3)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分析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探索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工程力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科技风2021年1月科教论坛

DOD10.19392/ki.1671-7341.202101032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郎风超刘佳伟姜爱峰

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以及物体承载能力的基础科学,为工科类院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其理论性系统性强、逻辑严密、比较抽象,但与工程实际具有密切的联系。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实践经验缺乏、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差,以及学习差异性大等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分析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差异性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工程力学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一、绪论

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其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该课程是机电、建筑、桥梁、交通、能动等工科专业的必修课⑴。通过理论力学学习掌握质点、质点系以及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能够分析多刚体运动机构,求解系统动力学问题。通过材料力学学习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问题的计算方法,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能够分析变形体在载荷作用下的相关力学性能。

针对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措施,文献:2:通过引入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对比教学以及归纳习题、强化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献%3:针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主要培养面向市场和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工程力学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工程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开展了研究。教学改革中,将最新的学习方法如思维导图等引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解析思维导图的解决办法⑷。文献:5:分析了工程力学教学特点,提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工程力学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工程力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的《工程力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要性 , 及 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 高学生将采适应工作和社会 需求的综合能力 , 以 对提 会有很 大的帮助 。
关键词 : 工程力学 ; 生本教 育; 创新 思维 中图分类号 : 1 . G7 5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2 5 5 2 1 0 — 2 2 0 1 7 - 4 X【 0 1 0 0 - 2 6 2)
22 0
《 装备制造技术)0 2 2 1 年第 1 期
生 的内因, 挖掘学生的潜能 , 逐步形成学生“ 愿学 、 想 学” 乐学 、 “ 爱学” 会学 、 “ 能学 ” 的氛围, 面提高学生 全 的创新能力和 自学能力 ,为学生将来能适应社 会需 求作好 了准备。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 , 工科学生毕业后 , 将会 面对很多新 的任务和挑战 ,也许这些任务是在大学 来自百度文库中从未遇到过的。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在工作岗位上 , 不断补充新的知识 和方法 ,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因 此 ,在大学阶段应该尽早地培养起学生的 自觉学习 意识和 自学能力 , 将会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所 以在 工 程 力学 教 学过 程 中 ,我 们 要 打破 只 是 “ 老师讲、 学生听” 的课堂教学 , 要根据具体章节的具体 情况 , 有选择的精讲 , 或者小组讨论 、 或者实验 ……一 切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前提,以学生能力提升为 目 标来 组织 教学 。 能干的事 ,当代青年学生应该成为科技创新 的主力 军 。让 学 生 带着 审视 和批 判 的眼光 去研 究 目前 的事 物, 让他们思考 目 前事物 的状况是不是完美的 , 有哪 些优 点 和缺 点 , 可 不可 以进 一 步改 进 。 还 比如 , 对一个老师讲解好 的题 目, 要鼓励学生 自 己去找更多的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 参与创 新活动 , 而激发他们 的创新潜能。同时教师本身应 从 潜心研究 , 严谨治学 , 于创新 , 敢 求真务实 , 树立崇高 的师德 和思想境界 , 形成 师生教学相长 、 积极 探索 、 共谋创新 的生动局面。 22 以教 学 方式创 新 培养 学 生的 创新 能 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 质, 首先要改变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 以尝试多 可 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 () 1 教学中要使用多种教学媒体 。 科技的发展为

创新教育在《工程力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教育在《工程力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学 术 论 坛
SI C &TCN LG C NE EH00 Y E
wk.baidu.com
创 新教 育 在 工 程 力学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屠 祝 媛 ( 苏省连 云港工 贸高等职 业技术 学校 江 苏连 云港 2 2 0 ) 江 2 0 0
摘 要 : 程 力 学 是 工 科 专 业 的核 心 技 术 基 础 课 , 工 目前 的 教 学 方 式 主 要 依 托 课 堂 教 学 。 因此 , 创 新 教 育 应 用 于 工 程 力 学 课 堂教 学 , 实 将 在
文 章编 号 : 7 —3 9 ( 0 91 ( ) 2 l 1 1 2 7 1 2 0 ) 1b 一0 1 一0 6
所 谓 创 新 教 育 , 是 以 培 养 创 新 精 神 就 和 能 力 为 基 本价 值 取 向的 教 育 。 职 教 育 高 的 指 导 方 针 是 面 向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 养 具 培 有较强动手能 力的实践性专 门技术人才 。 鉴 于 目前 高 职 学 生 总 体 的 素 质 和 知识 基 础 还 处 于 一 个 相 对 较 低 的 层 次 , 想 迅 速 提 要 高教 学 水 平 和 学 生 素 质 , 运 用 创新 教 育 , 须
课 堂 教学 活 动 中 创新 教 育 的操 作 策 略 , 就是 引导 学生通 过 创新思 维获 得工程 力学概 念 的具 体 步骤 , 四个 关键 操 作环 节 如 下 。 其 3. 1活 动 内容 的选择 和 转换 为 了 达 到 传 授 知 识 、 高 能 力 的 教 学 提 思 广 益 , 学 生 对 问 题 的解 决 达 到 更 深 层 使 次 的掌握和理解 。 教 师对 活 动过 程 的 调 控既 要 能 撒得 开 , 又 要能 收得拢 。 活动 设计 时 , 师应 该充分 在 教 估 计 到学 生 有 可能 遇 到的 障碍 , 做好 适 当的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行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合理选择教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对考试考核方法加以改革,才能使创新教育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创新教育;工程力学;教学改革

为在工程力学教学中更好地推进与落实突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色人才培养,本文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特点以及学习要求

工程力学课是一门和工程实际相联系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和工程实际相联系的课程。工程力学既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又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对计算速度与计算正确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高等数学基础,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学生在系统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需要足够的复习时间并完成一定量的作业题,同时还要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由于开课时,学生尚未了解现场和参观实际设备,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难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抽象的理论难以理解,因此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育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行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是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教育教学的模式、人才培养标准、质量监控体系以及组成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服从于人的全面发展”[1]。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优化管理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优化管理研究与实践
・ 躇 荬 ll
针对 目前 上海海洋大 学本科 实验 实践教学过 程 中发现 的问
题 ,提 出基于 大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 的优化改革 管理方法 。以工
程 流体力学实 验实践课程 为对象 ,在 分析总结相 关课 程群 的基 础上 ,建立 多门课程 的关联 群模型 ,将课 程实验融入 大学生创 新项 目与思路 。将 该方法在 相应课程 中进行实施 ,与课 程改革
和参考 。 方 法 实施 的 主要 流程 包 括 :
1 )以工程流体 力学专业基础课程 为对象 ,分析现有教 学大 纲,理清 各个环 节模块 关系 ,研 究构 建学校 、学院其
为 了解决 上述 问题,实现 上述 目标 ,就要更 好地 发挥
基 金项 目:上海 海 洋 大 学实 验实 践 教 改项 目 ( A 2 6 0 O l 2 0 0 0 0 l 8 ,A 2 6 0 0 1 2 0 0 0 0 1 7 ,A 0 2 0 1 1 3 - 0 2 1 ),上 海海 洋 大 学实 践课 改重 点 项 目( B 8 6 0 6 1 0 0 0 0 1 1 3 ),上 海海 洋大 学重 点课 程建 设项 目 ( A 2 6 0 0 1 2 0 0 o O 0 g )。 作 者 :刘爽 ,博 士 ,上 海 海洋 大学 工程 学 院讲师 ; 吕超 、袁军 亭 、宋 秋红 、张 丽珍 、曹 守启 ,上海海 洋 大学 工程 学院 ( 2 0 1 0 3 6 )。

工程力学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工程力学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来越高 。
2 多媒 体教学模 式。 ) 学生从校 门走进 校 门, 对工 程实 际的认 识几 乎一 片空 白 , 因
要性 。
后诱导学生 自己做 , 组织 竞争 , 激活学 生 的创 新动机 。例 如 , 我们
提高梁 弯 曲强度 的 主要措 施 ” 这个 问题 时 , 从公 式可 以看 2 教师定期的通过力 学单元 测验 、 业 、 ) 作 竞赛等 来对 学生进 在讲“ 出 , 高梁 的弯 曲强度应 当增大 或减 小 。 提 是和截 面形 状 行评价 , 以让学生知 晓 自己学 习付 出 的结果 , 可 使学 生 了解 自己 槽 的成就和不足 , 明确下 阶段学 习的 目标和方 向, 从而 激励学 生学 与尺寸有关的物理量 。在相同面积 的情 况下 , 形截 面 比矩形截 则 习 ; 了 教 师 的评 价 , 教 学 中 同 样 开 展 学 生 间 的 相 互 评 价 , 堂 面 有 利 于 承 载 , 可 做 小 实 验 加 以 说 明 。学 生 看 到 真 实 的 情 景 , 除 在 课
以达 更是管理中的重 中之重 。某项 目部的材料管理 由过去 “ 主管谁 持 , 到 共 同发 展 壮 大 的 目标 。 谁
决策” 变为“ 公开调查集体决定” 避免 了失误 、 , 堵塞 了漏 洞。项 目 参考文献 : [ ] 苏 岩. 1 浅谈 施 工 企 业 的 发 展 思路 [ ] 山西 建 筑 ,0 0 3 J. 2 1 ,6 部进 场后 , 对所 在地 区的采 石行 业 进行 了详细 摸底 , 断投 资 果 10万元 , 2 购置 了一套破碎设 备 , 租赁 了一 套破碎 设备 , 建成 了两

《工程力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

《工程力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

《工程力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

一、背景及意义

二、建设目标与原则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课程建设与实践成果

六、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背景及意义

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旨在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探讨《工程力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同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二、建设目标与原则

1.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课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原则: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科交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优化课程体系,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建设与实践成果

1.构建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2.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就业率和考研率稳步提升。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工程力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作者:游斌李彦军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1期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对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对如何改进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在工程力学实验方面,开展了程式各样的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师应如何讲授实验理论、原理,实验教学与实验考核应如何进行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改革与创新空间。工程力学是工科院校材料工程、建筑工程、机械工程和汽车工程等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材料力学是工程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其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而材料的力学性能必须通过实验来测定,因此,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同样重要,都是完成材料力学任务所必须的手段。实验课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江西科技学院的老师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提出了对于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新想法。

1.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足

影响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理论和教学,将实验教学定位成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课程设置大部分以理论课为主,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大都是验证性项目,事先由教师准备好。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内容,而不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与创新。

1.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学生把实验课视为一门副课,机械模仿,过于死板,完全属于那种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态度。传统实验通常是为了验证理论,结果使不少学生认为做不做实验无所谓,只要承认工程力学的理论和公式是正确的就行了,即使来做实验,也是"应付"而已,实验报告相互抄袭,对实验结果不去分析,不去总结,从根本上忽视了实验的实际意义,日积月累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

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大的调整。
握 基 本 知 识 方 面 已 经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效 果 。今 后 , 应 结 合 还 本 校 工 程 力 学 课程 的教 学 实 践 , 一 步 的 优 化 调 整 。 进
2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教 学 方法 改革 是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该 应
紧 紧 围绕 调动 学 生 思 维 的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来 进 行 , 何 变 如 注入 式 教 学为 启 发 式 教 学 , 教 师 提 高 教 学 水 平 要 研 究 解 是 决 的一 个 永 恒 主 题 。 力 学 中的 概 念 有些 比较 抽 象 , 何 使 学 生 易 于 理 解 接 如
了 尝试 。新 体 系 放 弃 了 以 基 本 变 形 为 主 线 , 之 以基 本 概 代
念 和基 本 分 析 方 法 为 主 线 , 即按 内 力 分 析 、 力 与 强 度 计 应
的新 要 求 , 学 课 程 旧 的 一 套 教 学 体 系 、 容 和 方 法 已 不 力 内 再 适 应 新 形势 的需 要 ] 主要 表现 在 :1课 程 内容 丰 富 、 】, () 计
在静 力 学 部 分 的 教 学 中 , 改 变 以 往 的 平 面 汇 交 力 我 系 、 面 力 偶 系 、 面 一 般 力 系 、 间 力 系 的 传 统 内 容 顺 平 平 空 序 , 用 从一 般 到 特 殊 的思 想 方 法 , 照 静 力 学 基 本 知 识 、 采 按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实践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实践
有 效平 台,是 培养 学生 创新 意 识 和实 践能 力 的重 要
环节。《 工程力学》 实验作为《 工程力学》 课程的重要 组 成部分 ,在 培养 学生 认识 工 程现 象 和分 析 工程 问 题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全面提高 学 生综合 素质 ,有助 于其 他后续课 程的学 习。
处 于被 动学 习状 态 ;( 3 ) 在 实 验教 学 上 ,教 师 过 分 强 调对 理论 知识 的复 习和 巩 固 ,片面地 重视 实验 操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 质量的重点和难点。《 工程力学》 实验教学是紧密联 系实际 ,培养学 生 掌握 科学 方 法 和提 高动 手 能力 的
附 于理论 课程 ,实 验 多为验 证性 实验 ,缺乏激 发 学 生创 造 力 的设 计性 和综 合 性课 题 实 验 ;( 2 ) 在 教 材 内容上 ,对 实验 内容 、实 验步 骤描 写过 细 ,学生 按 部 就班 地按 照实 验指 导书操 作 ,写 出实 验报 告就 算 完 成 了实验 任务 。虽 然学 生参 与 了实验 课程 ,但 却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i n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me c h a n i c s e x p e r i me n t . Ba s e d o n 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we e x p l o r e d t h e r e f o r m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e x p e i r me n t a l i n s t r u c t i o n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mo d e l a n d a p p r o a c h e s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a n wh i l e,a n e w e x — p e ime r n t c o u r s e c o n t e n t a n d t h e s y s t e m,w h i c h i s” t h e o r y — e x p e ime r n t — p r a c t i c e ”,i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i n o r d e r t o c u l t i v a t e t h e p r a c t i c l a a n d i n n o v a t i v e a b i l i t y o f s t u d e n t s . Ke y wo r d s:e n g i n e e in r g me c h a n i c s ;e x p e i r me n t ;r e s e a r c h t e a c h i n g ;c r e a t i v e s t u d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工程力学是 高等工科院校 重要 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 如何合理进行工程力学教 学改革及提 高工程力学教 学质量是 高校 教学 中不断探 讨的主题 。结合 目前教学形式 , 从工程力 学教 学 内容 、 学方 法、 教 教学手段和考核方 法等几 个方面对工程 力学教 学质量的影响展 开探
验, 开展创 新实验 , 在实验 课之前 , 学生 根据教材 和参考文 献在 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个实验 , 让学生 自主实验 , 观察各种现象 , 采
工程力 学教材大都 比较注重 自身的系统性 ,与其前 续课程
和后续课 程有一定程度 的重复 ,比如理 论力学 中相 当多的 内容
与 大学 物 理 中的 力 学 部 分 重 复 , 料 力 学 部 分 与结 构 力 学 、 械 材 机
定 , 于课堂提 问或积极参与讨论课程问题的可适 当加分 。 实 对 ②
验考核 占 1%, 调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③课 程论 文 占 2 %, 0 强 0 考 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④期末闭卷考试 占 5 %, 0
试题采用大题 的形式 , 多数题 目与工程实 际相 关 , 且试题一定 并 要既有广度 又有 深度。这样的考核才会 真正起到检 验教学效果 的作用 , 不但可 以激发好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 还可 以带动 自控 能 力不强 的学 生开始主动学习 , 成 良性循环 , 形 把教学 水平推上 一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 , 教 师 们注 意的是 , 人 才 市 场 需 求 与 高 校 人 才 培 师 生 互 动 , 在课堂教 学中 , 采 用 常提 问 , 在 的 教 学观 念 。
养 二者 之 间的 矛 盾 越 来 越 大 , 原 因就 在 于 高 校 机 械 类 课 程 教 学 内容 、 课 程 设 置 与 市
员必备的知识 , 在 人 才 培 养 过 程 中具 有 重
的推 导 , 学 生 更 倾 向板 书 的 形式 。 因 此在 教 能 够 切 实 实 现 课 内 、 课 外 教 学 互 动 的 教 学 体系, 加 强 学 生综 合 素 质能 力 的 培 养 。 还 应 该让 学 生 多去 参 加 一 些 工 程 力 学 方 面 的 专
科 技 教 育
工 程 力学 教 学 改 革 的研 究 与实 践
王 君
( 山西长 治职 业技术 学 院机 电工程 系 山西 长治
0 4 6 0 0 0 )
摘 要: 《 工程 力学》 是水 利 , 土木 , 机械 类 等专 业一 门重要 的技 术基 础课 程 和工 程技 术人 员必备 的知 识 , 在人 才培 养过程 中具有 重要 的地 位和 作 用 。 本 文 以《 工 程 力 学》 课 程为倒, 从 构 建一 个 《 工 程 力 学》 课程理论 . 实验 和 创 新 实践 活 动“ 三 位 一体 ” 的教 学新 体 系 ; 传统教学 手段 和现代教 学手段 的结合 ; 树 立先进的教 学理念 ; 上课要 突 出重点 , 做到张弛 有度 ; 多组织交 际性活动来培 养学生 的质疑 能 力 等方 面就工 程 力学教 学改革进行 了深入 的探 讨 , 具 有一 定的参 考价 值 。 关键 词 : 工程 力学 教学改革 研 究 实践 中 图 分类 号 : G 7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3 ) 0 2 ( b ) - O 1 9 O - 0 2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自主性设计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自主性设计

模型,配置以不同的杆端约束程度 ,形成复杂多变
的工程实况 ,颇有研 究性 实验 的气 氛 。许 多学 生在 实验 报告 的后 面 以“ 问题 与 思 考 ” 的方 式 提 出 了很 有见 地 的观 点 ,例 如 “ 既定 荷 载作 用 下 的最 简 排 架 实验分 析 ” 不 同截 面形 式压 杆抗 失稳 能 力 比较 ” ,“
铝合金材质的试件供学生 自主选择 ; ( )实验过 5
程 中除非学 生求 助 ,教 师不干预 实验 。
等,已具备撰写论文的基础 。 其他实验的自主性设计 ,恕不赘述 。
构做样板制作实验模型 ,即将空心钢管用建筑搭扣 连接成排架,排架繁简程度 由学生 自主确定 ,在最
简单情况下只用一根钢管 ,这就是传统的压杆稳定
实验装置 ; ( )在工程实 际中少有理想 的约束 , 2 大多数受压的构件约束情况都介 于固定 与 自由之 间, 根据这一情况 ,我们在 自主性实验中设计了变 约束程度的构件夹头 ,通过调整 ,构件的支撑可以 从 自由端到铰支或者从铰支到固定端逐步变化,由 学生 自主模拟出工程现场 的支撑条件 ; ( )加载 3 模式 由一点改为多点 ,可以均匀分布,亦可以单独 作用 ,也由学生 自主确定 。 经过以上 3 项改革 , 压杆稳定实验 由原来 的演
第 9卷 第 6期
蔡传 国:《 工程力学》 实验 教学 的 自主性设计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
作者 简介:王瑾,教授 ,系主任。
60
彦 :
《 . I , £ z .
rE M E
29 第 7 (第 7) 0年 1 总 8 0 期 期
( 动静法 ) 识 内容 ,教师 可 以提 出 问题 ,让 学生 自 知
己利 用 动 力 学 基 本 方程 和 惯 性 力概 念 推 导 总 结 出 来 ,这样 学 生就会 对动静 法 原理理 解深 刻 ,应用 自 如 。再如 对平 面应 力状态 的 图解 法 ( 尔圆法 ) 解 莫 求
能 力培 养 与 素质 提 高 ,教 学 方 法 的选 择 趋 向最 优
化 。在现 代教 学理念 指导下探 索和 尝试更 加科 学高 效的教 学方法 ,保障 我 国高等 教育 稳步提 高 ,促 使 高等教 育健康发 展 ,具 有重要 的理 论价值和 现 实意 义 。工程 力学 是工科 专业学 生必修 的专业 技术基 础 课 ,它 既是一 门基础 学科 ,又 是一 门能直 接用 于工 程 实 际的技 术学 科 ,主 要任务 是为机 械零 部件设 计 提供 基本 的力学 理论 、计 算方 法和试 验技 术 。工 程
梁 作用 ,而 且对 开发 学生智力 、培养 学生敏 锐 的观 察 能力 、丰 富 的想象 能力、科 学 的思维 能力和创 新
能力 以及 解决 工程实 际 问题 的能力 都将产 生重 大影 响。该课程 所包含 的 内容极其 广泛 ,且具有 力 学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晶粒滑移起裂
(b)45方向上的滑移痕迹
图 3 镁铝合金拉伸原位观察的表面变形图
3 对现有力学教学的改进探究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的融通,优化安排实验进度,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一门通识课程。因此,关键能用简单实用的实验说明力学模型与原理,并与其他课程的 有机联系,充分体现一个“通”字; 注重探究,深化内涵:实验是最容易发现新的科学问题的手段,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结合 探索科学问题的寻找、技术制约等与学生开展讨论; 注重研究,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问题,并结合工程中的问题,逐渐将学 生引入实验研究方法的层次,从完成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体会问题研究的步骤等; 注重总结,体现创新:克服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形式,开放性的让学生与小论文形式对 实验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阅读相关文献论证其实验的重要性、创新性等价值。
工程力学创新实验教学探究 1)
王习术
*
*,2)
,吴新如
*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 作者们近 5 年基于对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的理解和体会, 对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动手, 主观能动地寻找、 分析力学实验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课程教学中引入了近期材料力学性能研 究成果,以一堂典型的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实验为例,开展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听其声,观 其形”地寻找科学问题并让学生们从陌生领域的一些关键内容寻找答案,激励他们的创造欲望,鼓励他们 撰写“小论文” 。 关键词:材料; 工程力学; 实验研究; 教学讨论; 案例分析
4 结束语
通过一堂看似简单的实验课教学, 引入丰富的科研内容并与学生互动, 以及要求提交研 究小论文的方式, 使学生领会到一个重要的实验教学理念: 大学实验课程不是单纯获取实验 数据,而是从实验(包括设计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自发地寻找解释这些问题的答案, 形成一种“滚动” 学习方式,养成一种细致、 踏实的科学研究素养。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后, 对实验教学执行中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克服实验教学中一味“扶持”的教学或只是 教授实验操作方法而不进行分析与讨论的实验教学观念,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还有进行相关 的一些研究,达到教学相长。因此,如果有一支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又能将所研究的成果引 入到教学中、以学生受益终身为本的教师队伍,提高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目标。
2 一堂典型实验课程的教学启示
铸铁 力( N ) 铝或铜 高分子塑料 位 图 1 常见的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平台 移 图 2 典型材料的室温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图 1 所示是集计算机控制、加载平台等多项功能为一体、低成本的力学实验设备,可实 现工程力学一般性实验(拉、压、弯、扭)和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操作这些大型设备,对 学生的心理训练是理论教学无法给予的[5-8]。 “材料静态单向拉伸破坏实验” 的时间安排为 3 学时。 小组间的实验内容尽可能不重复, 分别以低碳钢、铸铁、铝合金或铜、高分子材料为对象,这些材料的拉伸曲线如图 2 所示。 在开始讨论前,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及联系自己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实际问 题, 讨论中通过启发式的提问, 让学生自述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解释与 说明。经过 5 年多的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己操作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调动学 生的求知欲望,大家都愿在课后带着问题投入大量时间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小论文” 。例 如,根据这些曲线特点分别介绍材料的强度指标、韧性指标的定义与确定方法,同时,以对 照曲线变化中可能导致的试样表面出现相应的宏观现象向微观结构演化与宏微观关系为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关参考答案; 向学生提出多种研究小题目以及介绍这些研究的可 能手段与方法。 低碳钢
引 言
教育研究是以教学改革为载体而进行的。古人云: “意在笔先者胜,意在笔后者败。 ”积 极探究教学改革是各高校力推的一项教育工作。 工程力学创新实验教学是一门与材料力学和 工程力学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 其自身特点明确, 教学目的清晰。 多数高校尤其一些研究型大学, 在实施这门实验课程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 新性思维的启发,学生还缺乏对实验过程中如何寻找科学问题。因此,教与学出现仅是到实 验室取得每个实验的实验数据且毫无变化的一门简单的验证性的过程。 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 与投入的人力、财力及教学时间极其不相一致。长期以往,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 那么如何在现有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思维和探究科学问题的 教学思想?将具有提高实验教师教学水平和提供丰富多彩的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内容, 吸引大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拟对下面四个问题与同仁一起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实践中更好 地实现共同的追求。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ENGINEERING MECHINCS INNOVATION COURSE1
Xi-Shu Wang*,2),Xin-Ru Wu*
*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School of Aerospac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图 3 所示介绍了镁铝合金试样表面的微观滑移线以及裂纹盟生的机理图像。 它表明材料 试样在拉伸断裂过程中试样表面出现滑移、起裂、裂纹扩展直至断裂几个阶段。同时反映了 当滑移线延伸到晶界界面时, 很少有直接穿过界面进入下一个晶粒内的情况, 这表明晶界界 面阻碍了滑移扩展, 当上下晶粒都出现滑移后, 他们的界面就可能出现晶界滑动而导致裂纹 的萌生与扩展直至断裂,如图 3 (a)所示。同时,这些滑移线大都与外加载荷呈一定角度, 图 3 (b)中所示的一些“波纹”就是滑移的宏观特征,他们(金属材料)的尺度范围在微米 量级, 一般肉眼很难分辨, 只有在试样表面加工为镜面粗糙度的情况下有可能看到这些痕迹 [9, 10]。启发同学在实验中注意思考:①滑移线出现的先决条件是什么?②如何解释低碳钢 的屈服段有波动等等。由于这里面涉及微细观力学和材料变形机理(如位错变形机理、边界 滑移变形机理,晶粒转动变形机理、铝合金的螺旋变形机理等) ,一般学生对此都很陌生, 需要教师合理地解释并给出一些关键词, 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注意低碳钢试样表面的急剧变形 部位和其他试样断裂时的破断声的差异,试样断裂后断口上呈现不同的特征等。例如: (a) 低碳钢中间部位为平整断口与铸铁的断口相似,是否认为二者都发生了脆性断裂?(b)如 果是,那么为什么韧性材料会最后发生脆性断裂?(c)低碳钢的“杯状”边缘呈 45与铝 合金的断裂面斜度基本一样, 为什么铝合金与低碳钢的断口相差很大, 是什么原因导致铝合 金的 45斜面断裂?一般情况下,他们仍然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他们还不会将低碳钢 的颈缩与颈缩部位受力状态联系起来。 虽然他们已经从工程力学中学到了一点应力状态理论 分析,但绝大多数学生还不会应用。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颈缩是由于急速的塑 性变形, 颈缩部位已经由一点的单向拉伸应力状态转变为三向拉伸应力状态。 让学生认知应 力状态的改变会使材料发生韧-脆性的转变这一基本事实。 为了能让学生接受这一事实, 引 导学生思考水坝用混凝土的使用环境,懂得脆性材料在三向压缩时将可能发生韧脆断裂转 化, 思考为什么工程中不希望材料或结构发生脆性断裂。 同学们通过铸铁的拉伸破坏已经有 了感性认识, 从而引伸出工程中结构件虽然外加载荷是单向, 但由于结构约束或变形可能会 使某一点的受力状态变得复杂。 试验中的讨论对理解上述问题十分重要, 通过合理地利用课 堂中遇到的感性问题, 即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材料科学知识及力学知识, 并留有探索问题的 余地,对余下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书籍如《材料力学性能》 、 《材料力学行为试验与分 析》等解释所发现的现象。因此,这样的一堂课教学,许多学生会感到实验操作虽然简单但 实验中包含的研究内容却非常丰富。
参考文献
1 卢达溶主编 实验室科研探究[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 陈定圻,朱为玄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实践[J].力学与实践 2004; 26(5): 74-75. 3 李颖,冯立富,郭书祥 材料力学教学中的一些生活和工程实例[J].力学与实践 2005; 27(2): 79. 5 吴新如,王习术 激发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动手与分析的能动性[J]. 力学与实践 2006; 28(6):81-83 6 王习术,吴新如,蒋小林 培养学生力学实验动手与思考能力方法的探索[M].《清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案例汇 编》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 220-223 7 王习术著 材料力学行为试验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10). 8 王习术编著 先进材料力学行为实验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2010. 9 Wang XS, Lu X, Wang HD. Investigation of surface fatigue microcrack growth behavior of cast Mg-Al alloy [J].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4; 364: 11-16. 10 Wang XS, Jin L, Li Y, et al. Effect of 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process on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Mg-3Al-Zn alloy [J] Materials Letters 2008; 62: 1856-1858.
1) 2)
国家自然基金(11072124)和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0ZD-04)资助项目 E-mail: xshwang@tsinghua.edu.cn
梁弯曲时的应变检测和虎克定律获得相应的应变规律; 另一方面, 这期间学生已由完全的基 础课程学习转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 多数同学已经或部分适应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或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多数学生没有阅读研究论文的经历。即使如此,这并不影响他们 中的一些学生显露出工科学生特有的向往设计或科学研究的“原始冲动”与“研究欲望” , 甚至有了一些“new ideas” 。此外,教学层面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计划还是数年不变的标准 化的教学内容, 对教学实验软环境的重视程度各高校也参差不齐, 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 教与学的矛盾[1-4]。
1 大学生学习工程力学实验现状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多数高校均安排在大二或大三学期进行, 因此, 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 特点体现出以下特点:刚刚从普通物理或化学课程中熟悉高校的实验教学体系,有了与高中 阶段一些实验教学相同和不同的体会。 通过工程力学或材料力学的基础理论学习, 知道需要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实验手段验证理论对错的一种直接方法如弯曲应力分布可以通过简支
Abstract: In this work, how to arouse an enthusiasm of investigational and analytical issues were introduced based upon a typical experimental cours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 an examp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How to assist students to searching scientific issues and how to do something by themselves to obtain engineering stress-strain curv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through observation the surface change of samples and distinguishing from the different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s of samples were int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paper forms in this course were proposed finally based o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for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problems, mechanics theory etc. Key words: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mechanics; experimental study; discussion of teaching, analysis of cas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