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 猫的故事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优秀课件

喜爱它
人捉去了 诅咒路人
毛色花白,并不好 看,又很瘦。烧脱 了好几块毛之后, 样子更难看了。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 大家都不 喜欢,不 大注意它。
被冤枉、 误打、 流浪而死
更难过得多。 永不养猫。
李永强
析读课文
结合表格内容,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命运)方面对 三只猫进行比较,概括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李永强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5年。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 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 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 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 博爱的思想。《猫》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
李永强
默读课文
按照下面的要求默读文章,并完成相关任务。
李永强
16 猫
郑振铎
李永强
新课导入
李永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 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
学习目标
0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 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李永强
03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 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走近作者
郑振铎(1898—1958), 郑 振 铎 (1898—1956),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作 家 、 翻 译 家 、 文 学 史 家 , 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17日他率领 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 事遇难殉职。 郑 振 铎 在 文 学 创 作 、 翻 译 、 文物保护等方面都有极为突出的贡献,著 作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 散文集《山中杂记》,学术专著《中国文 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猫》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猫》PPT优秀课件

2、首尾呼应,设置伏笔
首尾呼应: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伏笔: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视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有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浑然天成。
字词积累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忧郁 污涩 怅然 蜷伏 惩戒 凝望 诅骂 怂恿 叮嘱
yōu yù quán c zǔ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蜷伏:弯着身体卧着。若无其事: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叮嘱:再三嘱咐。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潜,偷偷,暗中。妄下断语:随便地下结论。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3、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不行,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作铺垫,也是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的好、用的妙,最有表现力。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养猫故事,每个故事以猫的亡失为结局,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一一养猫一亡失一一再得猫一再养猫一一再亡失一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9.猫的故事

1教学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

2.初步理解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2学情分析

上课发言情况:本班学生发言比较积极,爱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近三分之一了。10余个同学很少发言。但是,本班学生发言情况不够稳定。一是凭学习兴趣,学习兴趣高涨,则发言比较积极,若学习无兴趣,则课堂上一言不发;二是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若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发言积极,若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发言则很少。

主动学习情况:小部分优生态度主动投入爱思考。但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意识比较淡薄,主动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懒散怕钻研。课堂上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无从下手。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全班的集体交流。

朗读感悟水平:整体朗读感悟水平还不错,一是有朗读特别出众的同学,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比较到位,三是学生朗读积极性较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可爱的小动物,很多家庭都喜欢养猫。人们常说“猫狗算家中一口”,可见猫和我们人类有着深刻的渊源。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实秋的《猫的故事》。

活动2【讲授】认识作者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到台湾。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活动3【活动】课文导读

1、初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2、在文中圈划、标注字音或字义。

饽饽值更梆子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窗棂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生命礼赞9猫的故事课堂实录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生命礼赞9猫的故事课堂实录北师大版

《猫的故事》教学实录

师: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板书:猫的故事)

一、初读感知,梳理情节

(出示课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看谁遗漏的关键情节最少,保留的重要词语最多

生:《猫的故事》讲述的是有一只猫一直在我家的房梁上“跳踉",“搅得一家不安”,我家的一个厨师设了一个圈套,用一个圆箍放在窗棂上,猫窜进屋时正好套住。厨师“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而我“直为她缓颊",于是在她身上“系了一只空罐头”,“放她一条生路”。当天夜里,猫又回来了,“这一回我下了决心”,“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 当我在书房看到猫在为四只小猫喂奶,怒气消了.然而,“秘密被我发现”,“一夜的工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刁离书房”。

师:哪位同学评价一下,讲的怎样?

生:复述的非常完整,并且还用了好多文中的语言.

生:他在个别地方还有自己的理解拓展。

师:这个同学在讲一个细节中,发现了“猫的秘密",谁来说一下这个秘密?

生:猫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到书房,是为了养育她的四只小猫.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看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是一只怎样的猫?你是从文中的哪一段、哪一句、哪个词读出来的?划出来,把阅读感受批注在课文上。(出示课件)

生:第二段,从“奄奄一息”,可以看到一只可怜的猫。(板书:可怜)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学课件】《猫的故事》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学课件】《猫的故事》

3、除了调和(tiáo hé)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左道旁门 除了做菜烧饭之外,还了解不少技艺 一点不会宽恕
4、不稍宽假
5、稍予膺惩 6、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
稍微给一点惩罚
终于深夜又来到我家 天地之间最大的功德是给予生命
7、天地之大德/曰(yuē)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总结
这篇文章以作者对猫的感情变化为 线索,通过写一只猫不顾惩戒,冒着 生命危险,哺育四只小猫的故事,赞 颂了动物间母爱的伟大,表现了作者 对生命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布置作业:
1、完成改写结尾。 2、课外阅读梁实秋的散文
谢谢观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猫的故事
梁实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理清层次,复述故事,把握主旨。 2、熟读课文品味本文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动物”母爱的歌颂,对生命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 家、散文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 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后迁至台,历 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 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代表作 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忆 旧》、《骂人的艺术》、长篇散文集《槐园 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 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9.猫的故事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把握文章主题。

2.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把握文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师生、生生合作,讨论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3.播,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悟猫身上折射出来的伟大的母爱和可贵的精神品质。

2.共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反省和思考。

2学情分析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小狗小猫这类动物比较熟悉,教学之前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所有的学生家里都养过小动物。既然学生有切身的体验有深刻的印象,那么很容易和本文中作者和猫之间的故事感受产生共鸣,也可以这样子说,学生除了和作者在语言应用、表现手法和情感提升上有差别外,其他方面的经历很相似。可以说,学生和教材之间很容易就架起了沟通桥梁,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童心未泯,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本文蕴含着的对一切生命的敬重和珍视,受学生的生活经验限制和年龄的限制,理解起来比较深奥。此外,文中的语言特色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多读文、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2.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教学难点】

1.体会大词小用、文言词语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2.共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反省和思考。

甘肃省张掖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北师大版

甘肃省张掖市城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北师大版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二)通过分析关键词,把握关键情节,提高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三)品味文章运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浓重的词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一)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二)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教学难点:

文言色彩浓重的词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媒体准备:

投影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预习要求:

(一)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二)朗读全文,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

(三)在自己感悟较深的地方,写上评注。

(四)“阅读练习·探究”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祖籍河北沙河,寄籍浙江杭县,后落籍北京。1915年秋,入清华学校,开始清华八年的学习生活。1923年赴美,插入科罗拉多大学英文系四年级,1924年秋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欧美文学。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1949年6月,抵达台湾,长期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

梁实秋从1927年开始以“秋郎”的笔名在上海《时事新报·青光》副刊写作杂感小品,直至1987年病逝绝笔,前后六十年,出版有散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雅舍散文》等20余种。他的散文以理节情,化俗为雅,趣味醇正,蕴涵淡远,熔性情、经验、学识于一炉,集雅人、达士、学者散文为一体,卓然独立,成为继周作人之后闲适派散文大家。

《猫》课件(共19张PPT)

《猫》课件(共19张PPT)
一定是猫!一定Baidu Nhomakorabea猫!
请同学们默读15到34段,勾画“我”认 定第三只猫就是“凶手”的证据。
单元活动二
感悟猫,探究哲理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 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不知名的夺去猫所爱的东西的人。
考眼力
找猫?
找“猫”?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 作品。他深受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 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 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 民主、博爱的思想。《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 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对“我”和妻子说:…… 对张妈说:…… 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说:…… 对……说:……
导入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 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单元活动一
品味猫,理解情感
请同学们默读15到34段,勾画 “我”认定第三只猫就是“凶手” 的证据。
“鸟死了一只”
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 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尊重生命,善待他人
(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论,应该弄 清事实,实事求是,冷静处理。 (2)无论对待谁,都应该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3)对待比我们弱小的人或事物时,应该平等、友爱, 不应该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虐待他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第2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第2课时)
有一天,白象不见了。我们侦骑四出,遍寻不得。正在担忧,它偕同一只斑花猫, 悄悄地回来了,大家惊喜。女工秀英说,这是招贤寺里的雄猫,说过笑起来。经过一个 短促的休止符,大家都笑起来。原来它是到和尚寺里去找恋人去了,害
得我们急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此后斑花猫常来,它也常去,大家不以为奇。我觉得白象更可爱了。因为它不
像鲁迅先生的猫,恋爱时在屋顶上怪声怪气,吵得他不能读书写稿,而用长竹竿来
白象到我家后,慕法、林先常写信来,说段老太太已迁居他处,但常常来他们家访 问小白象,目的是探问白象的近况。我的幼女一吟,同情于段老太太的离愁,常常给白 象拍照,寄交林先转交段老太太,以慰其相思。同时对于白象,更增爱护。每天一吟读 书回家,或她的大姐陈宝教课回家,一坐倒,白象就跳到她们的膝上,老实不客气地睡 了。她们不忍拒绝,就坐着不动,向人要茶,要水,要换鞋,要报看。有时工人不在身 边,我同老妻就当听差,送茶,送水,送鞋,送报。我们是间接服侍白象。
文本特色
1.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文中的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令人难忘。第一只猫有趣、活泼,常在廊前太阳光 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 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这样的描写能引起读者的想象。第二只猫更有趣,更 活泼,不仅乱跑,爬树,还扑蝴蝶:“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第三 只猫则忧郁、懒惰,不像前两只猫那样喜欢玩游,常常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还烧脱了好几块毛,总而言之,不怎么讨人喜欢。通过这些描写,三只猫的不同特 点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猫的故事》导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猫的故事》导学案 北师大版

第9课《猫的故事》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积累本课生字、生词。

2、反复阅读,复述故事。

3、通过分析关键词,把握关键情节,提高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猫的故事》表现的是对于动物生命的珍视,作者把这种珍视写成了一种过程,把重点放在转化之前,暴露自我的凶残,其中明显包含着对自我的批判。文章采取两条线索并进的结构方式,客观描写与主观情感相互统一。

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987),曾用笔名“秋郎”。祖籍河北沙河,后落籍北京。他的散文化俗为雅,蕴涵淡远,熔性情、经验、学识于一炉,集雅人、达士、学者散文为一体,卓然独立,成为继周作人之后闲适派散文大家,出版有散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雅舍散文》等20余种。

咬文嚼字

1.字音

饽.饽(b ō) 值更.(g ēng ) 梆.子(b āng ) 万籁.

俱寂(l ài ) 嗥.(h áo ) 如诟.如詈.(g òu )(l ì) 跳踉.(li áng ) 窗棂.

(l íng ) 鼐.(n ài ) 殚.智竭力(d ān ) 姑妄.从之(w àng ) 缓颊.

(ji á) 膺.惩(y īng ) 猱.升(n áo ) 夤.

夜(y ín ) 2.多音字

3.形近字

⎪⎪⎩⎪⎪⎨⎧捎东西捎发绡绡

树梢梢稍微稍 ⎪⎪⎩⎪⎪⎨⎧朦胧胧玲珑珑靠拢拢瓦垅垅 ⎪⎩⎪⎨⎧粮食粮海浪浪跳踉踉 ⎪⎩⎪⎨⎧溜达

溜石榴榴溜走溜 4.词义

凌乱不堪:不整齐,没有秩序。

按捺不住:抑制不住。

足智多谋:智慧高,善于谋划。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光顾:敬辞,用于欢迎顾客。

《猫》PPT课件 (共60张PPT)

《猫》PPT课件 (共60张PPT)

贪玩
好奇心强
憨态 可掬
步伐轻盈
夜视能力好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 而爱护小动物。 掌握课文重点词语的书写。 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的叙 述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 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 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PPT模板下载:www.1p pt.co m/ moban /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背景图片:www.1p pt.co m/ beijing /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文章围绕猫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 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 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 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 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 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 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疑难解析
1、芙蓉鸟被害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

主题概括
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 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 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 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
课堂小结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 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 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 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 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 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 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 一只黄鸟”。
6.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 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 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 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 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 “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 补救的。
17 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 词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 鉴赏写作妙处、体会作者情思、感悟生活哲理。 情感与态度: 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第1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PPT课件(第1课时)

品味第三部分
“我” 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 鸟笼凝望着。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判断丑猫吃了芙蓉鸟,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 做的?
不确凿。“我” 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 ,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 快意。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 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 心里 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品味第二部分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 “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会 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体的词语。
(1)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惩戒:__通_过__处__罚__来__警_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畏罪潜逃: _犯__了__罪_怕__受__制__裁__而_偷__偷__逃__跑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只猫
品味第一部分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猫的故事》梁实秋简介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猫的故事》梁实秋简介

梁实秋简介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

梁实秋(1903.1.-1987.11.3)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祖籍邢台市沙河县,出生于北京。

晚年梁实秋曾说过一生中有四个遗憾: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现在也有同感。

他是国家社会党党员,否认文学有阶级性。早期梁实秋专注于文学批评,坚持将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批评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的“硬译”,不同意鲁迅翻译和主张的苏俄“文艺政策”,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这期间和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梁实秋曾被鲁迅先生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毛泽东也曾把他定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从1927年到1936年,论战持续了八年之久。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不幸逝世,对垒式论战也自然结束。但是,这场论战所产生的影响既深且远。它不因鲁梁论战的结束而结束。论战所产生的影响实体己超出鲁梁本身,论战性质也己逾越了文学范畴,其余波扩涟到后来年代,以至于今。抗战年间,发生在重庆的那场“与抗战无关”的论争,虽不能说与这场论战有直接的关系,但也不能否认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关联。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猫的故事》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猫的故事》教案

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

2.初步理解对“动物”母爱的歌颂。教学重点: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后迁到台湾。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三、课文导读:

1、快速阅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2、在文中圈划、标注字音或字义。饽饽值更梆子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窗棂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

3、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

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

接着“有些不耐烦”;——

终于“按捺不住”;(憎恨)——

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

过后“准备高枕而眠”,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

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赞扬)

文章通过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猫的伟大母爱的赞扬。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生命属于你只有一次,它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让它们发挥出价值。

16 《猫》 课件(26张PPT)

16 《猫》 课件(26张PPT)
茅盾晚年回忆:“在《译文》停刊的风波中,真 正倒了霉的是郑振铎。鲁迅从此与振铎疏远了。”
黄源六十年后也诚恳地说:“我现在确认冤枉了 振铎。”
写作背景
“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 性放等问题,郑振铎是勇于接受新思 想并身体力行的青年,他在作品中表 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 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猫》 就写于这个时期。
写作指导(动物描写)
• 多方面观察、描绘。
通过来历、外形、习性、地位、命运等方面的描写 来凸显三只猫的不同,令人难忘。
• 抓住特点,描写细节。
三只猫个性突出,逼真传神,活灵活现。作者善于 抓住特点,捕捉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
• 写出真情实感。
讲述“我”与猫之间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我” 对猫的情感。
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反问 语气更强)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 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的一根 木棍,追过去打了它一下。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你觉得,“冤案”的造成有哪些因素?
妄下断语(wàng)
诅骂
来自百度文库
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三只猫形态迥异,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这三只 猫吗?
第一只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18
2
2.多音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10/18
3
3.形近字
稍 稍微 梢 树梢 绡 发绡 捎 捎东西
溜 溜走 榴 石榴 溜 溜达
2020/10/18
垅 瓦垅

靠拢
珑 玲珑
胧 朦胧
踉 跳踉 浪 海浪 粮 粮食
4
4.词义
凌乱不堪:不整齐,没有秩序。 按捺不住:抑制不住。 足智多谋:智慧高,善于谋划。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光顾:敬辞,用于欢迎顾客。 窥视:暗中察看。 酣睡:熟睡。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 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 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 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 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 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 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 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重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答案:(1)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 (2)终于夤夜又复 光临寒舍 (3)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2020/10/18
14
4.文章开始并非故事的开始,而是一个________,交代故事发生 的地点,给人以某种预示。
答案:特写
5.“我”讨厌猫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 句可以看出?
参考答案:冬天的一天夜里。搅得一家不安。
2020/10/18
15
6.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的内在情感的曲折变化的词句。
参考答案:搅得一家不安;不耐烦;按捺不住;为她缓 颊;要用重典;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伟大 的母爱;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2020/10/18
16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2020/10/18
5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 赫然挂在那里! 剖析:暗示猫的命运。“瘦猫”“奄奄一息”“挂”说明厨师的计谋 得到了实现,猫的命运令人担心,为下文作了铺垫。 2.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 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剖析:猫狼狈地拖着罐头飞逃而去,为了强调这种狼狈,还加上了一 个比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幸灾乐祸,是人 类的心理特点之一,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是对人类的一种批判。
12
2.解释下列词语。 (1)殚智竭力: (2)如诟如詈: (3)赫然: (4)酣睡:
答案:(1)用尽心思,费尽精力。(2)像指责又像辱骂。 (3)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4)熟睡。
2020/10/18
13
3.根据原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 光顾我的书房。 (2)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3)她低声地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18
6
3.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 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剖析:猫冒着生命危险出入“我”的书房,答案终于揭晓。作者 对这只瘦猫予以了由衷而高度的赞颂,同时点明了主旨。
2020/10/18
7
二、重点语段 1.“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至“如是者数日”。 剖析:本文开头属于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故事的凄凉,为 文章奠定基调,渲染气氛,同时预示文章让人深感遗憾的结局,猫 的行为里好像隐藏着某种无奈和执著,为下文作者幡然觉悟设悬。 2.“猫的秘密被我发现”至“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剖析:这一段写得看似平淡,对全文却很有价值。在觉悟以后,本 来可以想法弥补的,却因猫的离去而留下了遗憾,令人掩卷沉思。
第 9 课 猫的故事
2020/10/18
1
咬文嚼字 1.注音
饽饽(bō) 值更(gēng) 梆子(bāng) 万籁俱寂(lài) 嗥(háo) 如诟如詈(gòu)(lì) 跳踉(liáng) 窗 棂(líng) 鼐(nài) 殚智竭力(dān) 姑妄从之(wàng) 缓颊(jiá) 膺惩(yīng) 猱升(náo) 夤夜(yín)
2020/10/18
8
结构简析 《猫的故事》全文共7段,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划分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猫对“我”生活的干扰。 第二部分(第2—5段):发展,“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 第三部分(第6段):高潮,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对猫刮目相看。 第四部分(第7段):结局,猫一家悄然离去。 如果按照“我”思想感情的变化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猫一再对“我”的生活进行干扰。让“我”不胜 其烦,于是对猫进行了惩罚。 第二部分(第6—7段):瘦猫冒着危险一再出入“我”的书房原来是为了 哺育四只幼猫,这伟大母爱让“我”由哀赞叹。
这里不但有对猫的调侃,而且还有对厨师的调侃。作者自己 也多多少少流露出一种幸灾乐祸的情感,我们无疑也可以从中体 会到作者的自我调侃,就为了猫带给人一点不便,号称文明人的 知识分子,居然容忍这样的事在眼前发生。幽默发挥了它的特殊 功能,既是对你的批判,也能让你笑着,舒舒服服地接受。
2020/10/18
11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值更(gēng)
赫然(hè)
万籁俱寂(lài)
B.窗棂(líng)
跳踉(liáng) 如垢如詈(hòu)
C.缓颊(jiá)
重典(zhòng) 光临寒舍(shè)
D.梆子(bāng)
猱升(náo)
奄奄一息(yǎn)
答案:B
2020/10/18
2020/10/18
9
主旨探究 《猫的故事》通过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表达了对猫的伟大母
爱的赞扬。 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即生命属于你只有一次,它
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并让它发挥价值。 对本文主旨你有什么看法?
2020/10/18
10
审美鉴赏 大词小用 诙谐有趣
在厨师惩罚猫的恶作剧中,作者运用了一些十分庄重的书面、 文言词语,而且还有一些法律用语。通常情况下,把这么庄重的 语言用在一只猫身上,是不伦不类的。但在这里,却又明显地有 契合之处。如“执法如山”“不稍宽假”“缓颊”“从轻发落予 以开释”“稍予膺惩”等等,一方面这些法律词语中有庄严的意 味,显示出厨师煞有介事的姿态和神情,另一方面所惩罚的又是 法律词语完全不适用的对象。用词在似正似歪之间,趣味在亦庄 亦谐之内,语意的错位构成谐趣,充分显出作者对于厨师姿态的 调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