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殖性肿瘤

合集下载

2016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

2016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

2016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一览表一. 髓系肿瘤

(一)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1.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BCR-ABL+

2. 慢性嗜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

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4.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PMF,纤维化前期/早期

PMF,明显的纤维化期

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6.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非特指型(NOS)

7. 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

(二)肥大细胞增多症

(三)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PDGFRA,PDGFRB,或FGFR1,或PCM1-JAK2异常的髓系/淋巴系肿瘤

1. 伴PDGFRA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

2. 伴PDGFRB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

3. 伴PGFR1重排的髓系/淋巴系肿瘤

4. 暂定分类:伴PCM1-JAK2的髓系/淋巴系肿瘤

(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

1.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

2. 不典型慢性髓性白血病(aCML), BCR-ABL-

3. 青少年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

4. 伴环铁粒幼细胞及血小板增多的MDS/MPN(MDS/MPN-RS-T)

5. MDS/MPN, 不可分类

(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1. 伴单系病态造血的MDS

2. 环铁粒细胞增多的MDS

环铁粒细胞增多及单系病态造血的MDS

环铁粒细胞增多及多系病态造血的MDS

3. 伴多系病态造血的MDS

4. 原始细胞过多型MDS

5. 伴孤立del(5q)的MDS

6. MDS,未分类型

7. 待定:儿童难治性血液细胞减少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3.脾切除术:脾切除的意义尚有争议,主要适用于 有明显脾功能亢进(明显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 少)、脾区疼痛或出现压迫症状、输血依赖而治 疗无效、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并不延长生存, 血小板增多患者是脾切除的禁忌症,严重血小板 减少患者亦应慎重。
4.放疗:主要针对髓外造血部位,尤其是脾区 (500-1000cGy,分5-10次进行)。主要适用于脾 栓塞疼痛患者。
Mascarenhas J. Clin Cancer Res, 2012, Apr 2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Ruxolitinib for Myelofibrosis
Ruxolitinib: A selective inhibitor of Janus kinase (JAK) 1 and 2. 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中高危PMF。
(2)干扰素(IFN):-IFN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的总体效果令人 失望,对贫血、脾脏肿大无影响,仅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
计数。目前不把-IFN作为骨髓纤维化的常规用药。
(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容易出现进行性的脾 脏肿大(由于刺激髓外无效造血所致),常需加用缩 脾药物。仅适用于EPO水平降低的患者,而不宜广泛 应用。
Guglielmelli P. Blood. 2011;118(8):2069-2076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WHO 分型解析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WHO 分型解析

临床表现
• 起病缓慢,血细胞有质和量的改变,肝、脾肿 大,常并发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
• 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所见无效造血 相反,增殖的细胞分化相对成熟,外周血粒细 胞、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增多。
• 常见肝、脾肿大,是由于脾或肝扣留了过多的 血细胞、髓外造血、白血病细胞浸润或以上多 因素所致。
• 2.加速期(Accelerated phase,AP)
• 具有下列之一或以上者。
(1)治疗无效的进行性白细胞增多和/或脾肿大。 (2)治疗无效的持续性血小板增高( > 1000×109/L ) (3)与治疗无关的持续性血小板减少( <100×109/L ) (4)细胞遗传学示有克隆演变。 (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6)外周血白细胞和(或)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细胞占 10%~ 19%
的恶性疾病。 • 第一个发现染色体异常导致遗传物质从一条染色体向另外
一条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BCR/ABL)。 • 也是第一个采用针对特异性分子缺陷靶点治疗的疾病
(格列卫)。
CML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WHO)
• 1.慢性期(Chronic phase,CP)
(1)临床: 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体重减轻,贫血 或脾脏肿大等。 (2)血象:WBC增高,常> 30×109/L,主要为中晚 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原始细胞<10%。嗜酸性 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NAP积分减低或消失。 (3)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 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细胞增多,原始细胞≤10%。 (4)染色体:有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5)骨髓培养:集落明显增加。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主要发生在骨髓中浆细胞的异常增殖。它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

是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

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些常用治疗方案。

1. 全身化疗

全身化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治疗方式之一。常用的化疗方案包

括RVD(雷那莫德、长春新碱、地塞米松)、VTD(硼替佐米、长春

新碱、地塞米松)和CyBorD(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等。

这些方案通过服用药物破坏异常增殖的浆细胞,控制疾病进展。然而,全身化疗可能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因此患者

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声明化疗

声明化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案,通过将放射性物质注射到体内,准确地破坏异常增殖的浆细胞。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减轻全身化疗

所带来的副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局部镇痛的作用。声明化疗一般用

于骨骼病变较多的患者,通过减小肿瘤负担来缓解骨痛。

3.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方法通过将患

者自身的干细胞采集并存储,然后在全身化疗后重新注入体内。这样

可以恢复造血功能,减轻全身化疗对正常造血细胞的影响,并延缓疾

病的进展。干细胞移植一般包括自体移植和同胞移植两种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4.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的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靶向药物如依达拉尼布、利妥昔单抗等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靶向治疗在治疗效果和耐受性方面相对较好,是个人化治疗的重要选择。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Tefferi A. Mayo Clin Proc. 2010;85(2):158-164
治疗及预后
1.糖皮质激素和羟基脲是已证明有效的主要治疗药物: 强的松60mg/d,用药1周后改为60mg/隔日,维持
三 个月。
2.强的松无效者对羟基脲可能依然有效,1-2g /d,使 白细胞控制在5109/L左右。
细胞是恶性增殖,为单克隆性增殖;而HES的嗜酸粒细胞无法 证明其克隆性。
证实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成熟嗜酸粒细胞增生的患者即可 诊断CEL。就诊时无嗜酸粒细胞恶性增殖的证据,根据显著的 肝脾肿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临床症状亦可诊断为CEL。
许多病例无法证明嗜酸粒细胞的克隆性,若无原始细胞的增 多应诊断为HES。当无肯定的病因,有器官浸润和功能异常,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增多(1.5 109/L,至少持续6个月)应诊 断 HES。
融合基因阳性) 2.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 3.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CEL
and HES) 4.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5. 伴髓外造血的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IMF) 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7. 无法分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s, U)
2008WHO髓系肿瘤分类
1. 排除继发于以下因素的反应性嗜酸粒细胞增多:过敏、 寄生虫病、感染性疾病、肺病(过敏性肺炎,Loeffler’s 等)、胶原性血管病。

医院管理学习: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疗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实践(PPT课件)

医院管理学习: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疗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实践(PPT课件)

中国ET患者
欧美ET患者
中国ET患者的基因突变谱与欧美患者略有不同,但CALR在ET中的诊断价值得到验证
JAK2 V617F与CALR亚型血栓发生率的比较
Fu R et al. Leukemia. 2014 Sep;28(9):1912-4
CALR突变类型以及合并突变
其它(6%)
Type 1: 52bp deletion
Fu R et al. Leukemia. 2014 Sep;28(9):1912-4
是否适用于中国ET患者?
2015修订版IPSET提出了修订版
极低危组:无血栓史、年龄≤60岁且JAK2 V617F突变阴性 低危组:无血栓史、年龄≤60岁且JAK2 V617F突变阳性 中危组:无血栓史、年龄>60岁且JAK2 V617F突变阴性 高危组:有血栓史;或年龄>60岁伴JAK2 V617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满足四个主要诊断指标 或者前三个主要指标和 一个次要诊断指标
1 血红蛋白 >165g/L( 男) 血小板计数>450X10*9 >160g/L(女) 或红细胞压积>49% (男) >48%(女)
2 骨髓高增殖伴三系增殖 , 伴随多形成熟巨核细 胞
3 JAK2突变
骨髓主要是成熟及巨大 的 巨核细胞增多,不伴 显著 的粒细胞左移或增加,以 及红系增殖,轻度纤维化 1级

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
▪ JAK/STATs转导通路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并在造血作
用及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 JAK(Janus激酶)家族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有4个成员:
– JAK1、JAK2和Tyk2表达分布广泛; – JAK3主要在造血细胞内表达;
炎性细 胞因子
淋巴细胞
正常
JAK1/JAK2
骨髓
JAK1/TYK2
MF患者死亡原因1(患者百分比,%)
49
14 11
13 49% MF患者因
5
4
4
疾病进展死亡
疾病相关并发症
1. Cervantes F, et al Blood 2009; 113:2895-901.
Novartis Oncology Franchise or Department
MF发病机制
JAK/STATs信号转导通路的生理功能
et al. Blood. 2005;105:973-977; 4. Cervantes F, et al. Blood. 2009;113:2895-2901; 5. Abdel-Wahab OI, et al. Ann Rev Med. 2009;60:233-245; 6. Konoplev S, et al. Hum Pathol. 2007;38:1760-1763. 7. Passamonti F, et al. Blood. 2010;115:1703-1708; 8. Passamonti F, et al. Blood. 2010;116:2857-2858; 9. Barbui T, et al. Blood. 2010;115:778-782.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西医治疗进展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西医治疗进展

骨髓增殖性肿瘤中西医治疗进展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属于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疾病,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尽管西医在药物治疗方面已有一定进展,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为明显,患者常不能耐受。中医对MPN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可有效减轻西药所致的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对MPN的治疗进行总结如下。

标签:骨髓增殖性肿瘤(MPN);PV ET MF;中医;治疗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a,MPN),旧称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以一系或多系造血干细胞持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mia,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MF)。不同于MDS,MPN有正常成熟和有效造血,临床主要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脾大、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及髓外造血[1]。关于本病病因至今尚无明确定论,推测是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受到刺激而导致分化失控所致。自Pargana E[2]等报告JAK2V617F这一酪氨酸激酶突变点后,多个不同的研究团队先后报告此突变点与PV、ET、MF的发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Carobbio[3]等研究报告在MPN中,此突变点阳性的患者其白细胞和血小板与改突变点阴性的患者相比均处于显著激活状态推测该突变点与MPN 的血栓形成(非血小板性)可能存在联系。

骨髓纤维化的治疗

骨髓纤维化的治疗

骨髓纤维化的治疗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 BCR/ABL1 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以骨髓克隆性增生、蛋白激酶信号失调及产生异常细胞因子为特点。近年,关于 MF 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预后评估有重大进展。常规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作用有限,如对无症状患者观察等待,出现贫血、脾大等临床症状时采用对症支持治疗。JAK 抑制剂对 JAK2 阳性或阴性患者均有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治愈手段,但因移植后的合并症及死亡率等限制只应用于高危及中危 2 的患者。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 Cervantes F 根据自己临床实践总结了对于 MF 治疗观点,通过引用具有代表性的 MF 案例,来说明为何选择对应的治疗策略,并指出了新的提示预后的信息、如何抉择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新型的治疗方法,文章于2014 年 10 月 23 日发表于 Blood 的“How I treat”系列。

Cervantes F 通过 3 个病例阐明,第一例以贫血为主,当 Hb<10 g/dL 时是治疗开端,但也因个人承受能力而变。治疗措施的选择(如图),当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先排除是否缺乏造血原料及溶血因素。在EPO 水平低下的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SA),若 3 个月无效则终止治疗。雄激素多对于女性、既往脾切除史、无巨脾及正常核型的患者作用明显,应用之前男性要排除有无前列腺疾病,用药期间要监测肝功能、肝脏彩超(排除肝脏肿瘤)。免疫抑制剂如反应停,可予小剂量(50mg/d)连用强的松(0.5mg/kg/d,3 个月后减量)。来那度胺多用于对伴 5 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的患者。泊马度胺(新型免疫

骨髓增殖性肿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骨髓增殖性肿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骨髓增殖性肿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定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而功能异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旺盛,约50%~70%病人有JAK2V617F 基因突变。二、临床表现起病缓慢,早期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做血细胞计数时偶然发现。出血或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有疲劳、乏力,脾大。

三、实验室检查(一)血液þ血小板(1000~3000)×109/L,涂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偶见巨核细胞碎片。þ聚集试验中血小板对胶原、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聚集反应下降,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消失。þ白细胞增多(10~3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þ半固体细胞培养有自发性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eg)形成,有利于本病的诊断。(二)骨髓þ各系明显增生,以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增生为主,巨核细胞体积较大,多为成熟型。þ骨髓活检有时伴轻至中度纤维组织增多。(三)基因约半数病人存在JAK2 V617F 突变。(四)细胞遗传学有助于排除其他的慢性髓系疾病,如Ph染色体阳性有助于诊断CML等。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主要诊断指标: ①血小板计数持续≥450×109/L。②骨髓活检示巨核细胞高度增生,胞体大、核过分叶的成熟巨核细胞数量增多,粒系、红系无显著增生或左移,且网状纤维极少轻度(1级)增多。

③不能满足BCR-ABL+CML、PV、PMF、MDS和其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④有JAK2、CALR 或 MPL 基因突变。2.次要诊断指标:有克隆性标志或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证据。3.诊断条件:符合4项主要标准或前3项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二)鉴别诊断1.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炎症疾病、急性感染恢复期、肿瘤、大量出血后、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术后或使用肾上腺素后。2.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五、治疗治疗原则þ年龄<60岁,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低危无症状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疗知多少?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疗知多少?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疗知多少?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是 BCR-ABL 融合基因阴性的、慢性、进展性恶性血液疾病。随着骨髓纤维化克隆造血加重,肝脾肿大、贫血、消瘦、乏力、盗汗临床症状也逐渐加重。传统治疗药物针对临床表现对症治疗,疗效有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MF 的治疗手段,但有相当高的治疗相关死亡率和并发症,临床较少采用。芦可替尼是针对MF 发病机制JAK/STAT 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本文通过一个病例为大家展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临床特征及芦可替尼治疗临床获益,并阐述芦可替尼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剂量选择。

No.1

病例简介

作者介绍

帅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内科

1.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34 岁。于 2010 年 10 月首诊于我院门诊。

主诉:上腹饱胀感 1+年。

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饱胀感,以左侧明显进食后加重,伴消瘦,无明显发热、盗汗、骨痛等不适。

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异常肿大,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肝脏肋下 3 cm,脾脏 I 线 14 cm,II 线 16 cm,III 线 0 cm,质硬缘钝,双下肢无水肿。

血常规:Hb113 g/L, WBC 8.4 ×109/L, Plt 348 ×109/L。

生化: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

骨髓活检: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取代大部分脂肪组织,增生细胞是粒系统及巨核系统细胞,巨核细胞10~16 个/HPF,三系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网状纤维增加(++)。结论:骨髓病变符合MPN。

骨髓增殖性肿瘤.

骨髓增殖性肿瘤.
(4)红细胞数正常或减低,可出现Howell-Jolly小体、嗜碱性点彩、多染性红细胞。
(5)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大多为成熟型,并有大量成堆之血小板。
(6)约半数患者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减低,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减低,少数患者有血小板自发性聚集。
4.除外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疾病名称(英文)
primary thrombocythemia
拚音
YUANFAXINGXUEXIAOBANZENGDUOZHENG
别名
原发性血栓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血证,积聚,脉痹。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出血血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血小板持续显著的增多,骨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可有反覆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倾向。
证候分析:气机阻滞,脉络不和,气血郁滞,积而成块,故胁下痞块,固定不移,气滞血阻,血行不畅,故胀多于痛。脉沉主病在里、脉涩,舌质紫暗主血瘀。
(2)阴虚血瘀型:
证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多梦或不寐,心悸健忘,腰酸膝软,胁下痞块固定不移,隐隐作痛,面色紫暗,舌质红紫,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肾水亏则阴血不足,虚火上炎故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肾不交则多梦不寐,心悸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阴液亏损,血行不畅而瘀滞,故面色紫暗,舌质红紫,血瘀于胁下,脉络不通,故胁下痞块,隐隐作痛。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分类和诊断标准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分类和诊断标准

肥大细胞增生症亚类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色素性荨麻疹) 弥漫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孤立性皮肤肥大细胞瘤 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合并克隆性造血系统非肥大细胞
疾病 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肥大细胞白血病 肥大细胞肉瘤 皮肤外肥大细胞瘤
MPN分类中主要变动摘要
小的异常巨核细胞成簇分布伴有显著网状纤维或 胶原纤维增多,或有核细胞高度增生及发育异常。 可以看成是加速期的可疑依据。尽管这些所见总 是与上述其他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同时存在。
(3)急变期: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 ②骨髓活检原始细胞聚集; ③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CML 诊断标准:
典型的临床表现,合并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 基因阳性即可确定诊断。
CML的分期标准:
(1)慢性期: 未达到诊断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标准。
(2)加速期: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①治疗无效的白细胞进行性 增多和或脾脏增大;②治疗无效的持续血小板减 少(PLT<100×109/L)或增高(PLT>1000×109/L); ③克隆演变;④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⑤外 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0%-19%。
遗传学演进通常预示疾病进展,可表现为脏器进 一步增大,血细胞数增多或减少,骨髓纤维化或 发育异常。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0%-19% 通常提示疾病的加速期,20%或以上则诊断为急 变期。

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文)

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文)

WHO2008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1. 骨髓增殖性肿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1阳性9875/3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9963/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9950/3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9961/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9962/3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非特指型9964/3

肥大细胞增生症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9740/1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9741/3

肥大细胞白血病9742/3

肥大细胞肉瘤9740/3

皮肤外肥大细胞肿瘤9740/1

骨髓增殖性肿瘤, 无法分类9975/3

2. 骨髓和淋巴肿瘤, 伴嗜酸性粒细胞和PDGFRA、PDGFRB或FGFR1异常

骨髓和淋巴肿瘤伴PDGFRA重排9965/3 骨髓肿瘤伴PDGFRB重排9966/3 骨髓和淋巴肿瘤, 伴FGFR1异常9967/3

3.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9945/3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1阴性9876/3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9946/3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无法分类9975/3

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与显著性血小板增多症相关)

9982/3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一型发育异常

难治性贫血9980/3

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9991/3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9992/3

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9982/3 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9985/3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9983/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孤立5q丢失9986/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法分类9989/3 儿童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知识点

多发性骨髓瘤知识点

多发性骨髓瘤知识点

一、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绝大部分病例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 M 蛋白)的分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

二、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目前仍无法治愈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1.骨髓损害

●骨痛为主要症状,以腰骶部最多见

2.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肾功能不全等有关

3.肾功能损害

●本周蛋白沉积于肾小管

4.高钙血症

5.感染

●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

6.高粘滞综合征

●血清中 M 蛋白增多(IgA为主),可使血液黏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

淤血和缺氧

7.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且 M 蛋白包裹在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凝血障碍:M 蛋白与纤维蛋白单体结合,影响纤维蛋白多聚化,M 蛋白尚可

直接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FⅧ)

●血管壁因素: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和神经系统损害淀粉样变性损伤血管壁

8.淀粉样变性

9.神经系统损害

10.髓外浸润

●以肝、脾、淋巴结和肾脏多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象

●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红细胞呈缗线状排列

2.骨髓——最有价值

●浆细胞异常增生

3.血M蛋白鉴定

●血清中出现 M 蛋白是本病的突出特点。血清蛋白电泳可见一染色浓而密集、单

峰突起的 M 蛋白,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

4.尿液检查

●本周蛋白

5.血液学检查

●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

●高钙血症。晚期肾功能不全时血磷可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增

●血清β 2-微球蛋白

●与全身骨髓瘤细胞总数有显著相关性

WHO2016年骨髓增殖性肿瘤解读

WHO2016年骨髓增殖性肿瘤解读

WHO2016年骨髓增殖性肿瘤解读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

MPNs包括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和肥大细胞增多症。

1、CML CML诊断依然有赖于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骨髓穿刺必做,并行染色体检查,定期监测BCR-ABL 融合基因负荷。主要更新在加速期的标准:与治疗无关的白细胞计数进行性升高(>10×10^9/L);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持续性减少(9/L)或增多(>1000×10^9/L);与治疗无关的脾脏进行性肿大;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20%;原始细胞在血和(或)骨髓有核细胞中占10%~19%;新增的染色体异常如“主要路径异常[+Ph,+8,i(17q),+19]”,复杂核型或3q26.2异常;治疗过程中Ph阳性克隆出现新的染色体异常。专门强调了累及主要路径的染色体异常重要意义。

CML已经处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时代,因此也暂时建议在TKI抵抗情况时考虑CML进入加速期:对第1个TKI 血液学抵抗(或对第1个TKI未获得血液学缓解);或任何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指标提示对两个序贯使用的TKI抵抗;在TKI治疗期间BCR-ABL1出现2个以上基因

突变。

2、PV 由于基因检测广泛开展,新标准降低了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要求(一),男性Hb和HCT分别由185g/L、55.5%降至185g/L、55.5%,女性则由165g/L、49.5%降至160g/L、48.5%。甚至在显著红系增生且JAK2基因突变时,不必骨髓涂片检查就能诊断PV,但鉴于诊断时骨髓纤维化仅能通过骨髓病理发现(约占诊断PV时的20%),而这类患者将明显更快的进展至post-PV MF,故骨髓活检是必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诊断标准
1.起病缓慢,轻者仅感乏力,重者有出血或血栓症状。
2.多数患者脾脏和/或肝脏肿大。
3.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数持续≥800×109/L(80万/mm3),常聚集成堆,形态呈大小不一及畸形。
(2)白细胞常在(10~30)×109/L(1~3万/mm3),偶见幼稚白细胞。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增高或正常。
(4)红细胞数正常或减低,可出现Howell-Jolly小体、嗜碱性点彩、多染性红细胞。
(5)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大多为成熟型,并有大量成堆之血小板。
(6)约半数患者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减低,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减低,少数患者有血小板自发性聚集。
4.除外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区别。不典型的早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还应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生性疾病区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评定标准
1.完全缓解: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及骨髓象恢复正常。
2.部分缓解:无出血及血栓形成症状,血小板降至700×109/L(70万/mm3)以下。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即使无症状也应早期发现,早期积极治疗,以防止出血、血栓形成,使病情加重,并应定期复查血象,特别是在应用药物治疗时更应密切观察血象,根据血象增加、减少或停用药物的量,必要时作骨髓检查。脾切除为本病的禁忌。对无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者可单用中药治疗。
治疗本病应辨病、辨证、与化验检查三者相结合。
病理
1.骨髓中巨核细胞系增生、幼稚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数量增加,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积聚成堆。2.脾脏充血、可有广泛栓塞,少数病例有脾纤维化和脾萎缩。3.骨髓外浸润、髓外组织主要肝脾等组织内出现髓外巨核细胞系为主的增生灶。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气滞血瘀型:
证候:胁下痞块、胀多于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舌质暗,脉沉涩。
预后
本病起病隐袭,病程较长,对于无出血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预后较好,大多数病人生存期可在5年以上,有的可达20年以上,重要脏器的出血、血栓形成可成为致死的重要原因,部分病例可转化为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转化为骨髓纤维化的约占1/4。
并发症
缺铁性贫血:反复出血者可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在治疗时应补充铁剂。
体征
脾脏肿大为常见,80%的病人有轻、中度的肿大。部分病人因反复脾梗塞而导致脾萎缩。肝脏肿大约占40%。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三系细胞增殖的巨核细胞系明显增多,原始和幼稚巨核细胞均可增加,以后者为明显,血小板聚积成堆。
血液
(一)血象血小板计数>1000×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可见巨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成堆,白细胞增高10~50×109/L,分类中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可出现核左移,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积分增高,红细胞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反复出血者,可出现低色素性贫血。(二)凝血象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凝缩不佳或过度收缩,血小板粘附性减低,聚集功能降低(除胶原聚集反应一般正常外对肾上腺ADP诱导的聚集功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三)其他血清酸性磷酸酶,血钾、钙、磷也均可增高或正常。尿酸含量增加。
2.血小板功能抑制药物:
1)阿司匹林0.3g/次,3~4次/日,口服。潘生丁200~300μg/日,分三次服。二者合用更有效
2)氟联苯丙酸50mg/次,2次/日用于阿司匹林无效的自然凝集阳性者。
3)氯苄塞哌啶300mg/日,分次服ADP凝集反应亢进者。
4)克冠卓50μg/次,3次/日,口服。
适应证:①血小板数量>1000×109/L,②血小板功能亢进。③血栓症状:尤其是微动脉性闭塞症状。④伴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及长期卧床病人。另外对有出血无血栓形成、血小板功能低下和凝血因子显著低下者不宜使用。
(3)青黄散1.5~3.0g/次,3次/日,口服(雄黄:青黛=1:9配制,为粉剂,装入胶囊备用),用于肝脾肿大者副作用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或便血,食欲减退)、皮肤角化、色素沉着等。副作用明显者停用(4)大黄蛰虫丸1丸/次,3次/日,口服,孕妇禁用
(5)当归龙荟丸4.5~9g/次,2次/日,口服
1.早期无症状者应根据西医的诊断、化验结果可选用中成药治疗。
2.急症处置后,血小板降至一定水平可选用中药维持治疗。为减少副作用可中西药并用但要注意要适当减少药物剂量,防止出现骨髓抑制。
3.应用化疗药物出现骨髓抑制时可停用化疗药物,应用补肾益气养血,或活血补肾,或健脾补肾等法治疗。
4.反复出血者出现低色素性贫血时,可选用中药如绛矾丸等治疗,也可用健脾益气补血之法治之。
证候分析:气机阻滞,脉络不和,气血郁滞,积而成块,故胁下痞块,固定不移,气滞血阻,血行不畅,故胀多于痛。脉沉主病在里、脉涩,舌质紫暗主血瘀。
(2)阴虚血瘀型:
证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多梦或不寐,心悸健忘,腰酸膝软,胁下痞块固定不移,隐隐作痛,面色紫暗,舌质红紫,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肾水亏则阴血不足,虚火上炎故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肾不交则多梦不寐,心悸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阴液亏损,血行不畅而瘀滞,故面色紫暗,舌质红紫,血瘀于胁下,脉络不通,故胁下痞块,隐隐作痛。
(3)血热妄行型: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二至丸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以生地、白芍、女真子、枸杞子滋补阴液,加白茅根,丹皮、旱莲草、水牛角凉血止血,便血加大黄、白芨粉,尿血加二蓟等。
中药
(1)牛黄解毒片4片/次,2~3次/日,口服,副作用:主要胃部不适,食欲减退,腹泻。
(2)靛玉红50mg/日,3次/日,口服,直至血小板明显下降后可改维持量50mg/日,持续治疗至血小板恢复正常。
西医诊断依据
原因不明的血小板持续性增多>1000×109/L即可诊断本病。对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增高、脾大、出血、血栓形成者,应检查骨髓象以除外本病。
发病
起病缓慢。
病史
症状
临床症状轻重表现不一,有的往往无症状,轻者仅有头晕、乏力,重者可有反复自发性出血,血栓形成,其症状视出血及血栓形成的部位、程度而不同。出血发生率大于血栓,可见皮肤瘀斑、鼻、牙龈、消化道、泌尿系、呼吸道等出血,以皮肤出血为多见,脑出血可引起死亡。以脾静脉、肠系膜静脉及下肢深静脉为好发部位。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如下肢血栓形成可引起间歇性跛行;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可引起呕血、便血、腹痛、腹部压痛;肺、脑、肾、肾上腺血栓形成可成为致死原因。
5.临床证状明显者可中西药并用,待血小板降至一定水平再用中药维持治疗。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可根据化验血小板计数决定用药的剂量。
护理
康复
预防
平时应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情绪,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对无症状或轻症的病人要定期复查血象,必要时作骨髓检查,将血小板控制在相对较低水平或正常范围内,以防出血、血栓形成。出血时应卧床休息,忌食辛辣食物。消化道出血时应遵医嘱禁食;皮肤出血时禁止热水浴及搓澡以防止出血加重。另外,要调整情志,消除紧张情绪。血栓形成时要防止坏疽。
西医治疗
1.抑制血小板数量的药物
(1)急症处理:每日氮芥0.3mg/kg,静脉滴注5~8天,10~12天后大多数病例血小板降至适当水平然后施血小板分离术。病情缓解口服苯丁酸氮芥,每日0.1~0.15μg/kd或放射治疗。
(2)骨髓抑制性药物:
1)马利兰4~6mg/日分次口服。2)瘤可宁0.1~0.15mg/kg/日分次口服。3)环磷酰胺50~15mg/日分次口服。以上三种药物开始时剂量不必过大,长期服用至病情好转,血小板下降逐渐减量,缓解停用或用维持量后再停用,复发时再用,使用时注意白细胞数,下降并可相应减少药量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必须停用。4)羟基脲15mg/kg/日分次口服。5) 32P 3~5mCi/次,口服或静脉,5~8周时血小板达最低值,必要时可3个月重复使用。3)血小板分离术:可迅速降低血小板数量,改善症状,但需与骨髓抑制性药物联合应用使血小板维持在相对低水平。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能与:①骨髓干细胞的异常导致巨核细胞系持续性过度增殖致使产板率显著增多,并释放血小板数量增多。②血小板寿命大致正常。出血原因与血小板的数量、质量异常关系密切:①血小板过度增加阻碍了凝血活酶形成。②血小板质的异常使血小板功能有改变。③血栓部位组织坏死引起血管壁的破坏。④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的消耗以及纤溶亢进等。血栓形成的机理:①血小板过度增加可合并血管壁退行性改变乃至血栓形成。②血栓素的存在可引起血小板强烈聚积和释放反应,形成微血管栓塞,进一步发展为血栓。脾脏肿大为脾脏充血所致。
中医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年老脏腑虚损皆可导致气阴亏虚,血行不畅而致血瘀。内伤七情、外感六淫、劳倦过度皆可诱发本病。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主要见于中年人,患者无性别差异。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率低。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脉络瘀阻而致血瘀为本病主要病机,由于外感六淫、七情所伤、劳倦过度等原因皆可致血瘀。由于肾虚,阴液亏损以致血行不畅;或气虚,气不帅血,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积久成块出现胁下痞块。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热伤阳络则血外溢,热伤阴络则血内溢,因而有不同部位的出血如便血、尿血、呕血、衄血、皮肤瘀斑等。本病为本虚标实,阴虚为其本,血瘀为其标,在治疗中多以标本兼治之法取效。
疾病名称(英文)
primary thrombocythemia
拚音
YUANFAXINGXUEXIAOBANZENGDUOZHENG
别名
原发性血栓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血小板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中医:血证,积聚,脉痹。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出血血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血小板持续显著的增多,骨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可有反覆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倾向。
(3)血热妄行型:
证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心悸,便血,尿血或皮下瘀斑,或齿龈出血、咳血等,舌质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内热由生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水不济火,心火亢盛则不寐多梦,心悸。热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故出血,热伤阳络血外溢,故皮下瘀斑等。热伤阴络血内溢,故便血、尿血等。脉细数,舌质红,为阴虚内热之症。
3.其它干扰素100~300万U/日,或隔日一次肌注。
中医治疗
(1)气滞血瘀型:
治法:行气消积、活血化瘀。
方药:大七气汤加减:方中青皮、陈皮、桔梗、藿香行气散结;桂枝、三棱、莪术、香附温通血络;痛甚加元胡、郁金;痞块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丹参。
(2)阴虚血瘀型:
治法:滋阴活血化瘀。
方药:大秦艽散加减:方中秦艽、麦冬、生地、地骨皮养阴清热;当归、苏木、郁金活血化瘀。血瘀加水蛭。丹参,川芎;阴虚加枸杞、玄参、沙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