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选修3-4)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案

(选修3-4)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案

电磁波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电视机呈现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教学难点

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用具: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的现代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2页有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

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

(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

(3)在电视的接收端需要什么仪器?各起什么作用?

江苏桃州中学高二物理选修3-4导学案 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4.5《电磁波谱》(人教版)

江苏桃州中学高二物理选修3-4导学案 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4.5《电磁波谱》(人教版)

第十四章电磁波

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14.5 电磁波谱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2.了解电视和雷达的基本原理。

3.了解电磁波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什么是电磁波谱,知道各种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与无线电波一样,也是电磁波。

5.了解不同波长(或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特性以及应用。

6.知道电磁波也具有能量,知道电磁波是一种物质。

7.了解阳光的成分以及其能量分布的大体情况。

重点:电磁波谱

难点:不同波长(或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特性以及应用。

【自主预习】

1.1927年,英国发明家________在伦敦公开表演了向远处传递活动图像的技术。这个表演标志着________的诞生。

2.摄像机在1 s内要传送______幅画面,电视接收机也以相同的速率在荧光屏上显现这些画面。由于画面______和视觉______效应,我们感觉到的便是活动的影像。

3.雷达是利用________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4.________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________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

5.按电磁波的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叫做________。按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________、可见光、________、________、γ射线。

6.可见光的波长在________nm到________nm之间。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按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红、________、黄、________、蓝~靛、________。

高二物理选修14.4_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定稿

高二物理选修14.4_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定稿

• 生活环境中充满了电磁波,只要是使 用电的电器用品,都会放出电磁波。 墙壁中看不见的电线,也会使电磁波 检测笔哔哔叫。所以睡觉时不要太靠 近装有电线的墙壁,以免因电磁波影 响而无法好好睡一觉。
而现代人人手一手机,它的电磁 波其实是很强的。在电脑前拨通手机, 大家往往会发现电脑萤幕闪铄不已。 又在打开的收音机前拨通手机,收音 机也受到很大的干扰。
• 另外也有人做微波使鱼眼变白的实验, 将鱼眼睛放入微波炉中,照射微波九 秒後观察鱼眼睛的变化。发现微波使 鱼眼睛煮熟了。 而当人的眼晴暴露 在微波中,人眼晴中的水晶体也会和 鱼眼睛一样变白,於是再也看不见东 西了,这就是所谓的白内障。 因此当妈妈使用微波炉煮点心时, 小朋友千万不要在微波炉的玻璃门外 看着,以免视力会越来越差。
常 见 的 车 载 雷 达
预 警 雷 达
搜索雷达
“ 铺 路 爪 ” 远 程 预 警 雷 达
每 套 亿 美 元 的 美 售 台 预 警 雷 达
8
利用雷达进行天气预报
汽车倒车雷达
2、雷达是利用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如飞机等) 雷达工作原理 发生反射来工作的,雷达采用的是微波。
测距:
利用发射与接收之间的时间差, 计算出物体的距离。 s C
二、电视—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发明 最 新 的 大 屏 幕 液 晶 彩 电
二、电视—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发明

教学设计1:4.4 电磁波谱

教学设计1:4.4  电磁波谱

第4节电磁波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电磁波谱,知道各种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与无线电波一样,也是电磁波.

2.了解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及其主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与电磁波谱中各种频段波的应用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电磁波的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明确不同的电磁波具有的不同用途和危害,感悟现代科技的正反两个方面,培养辩证唯物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电磁波的范围很广。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我们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就叫电磁波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无线电波

1.把波长大于1mm(频率低于300GHz)的电磁波称作无线电波。

2.特性:传播过程中波动性明显。

应用于通信、广播及其他信号传输。

(二)红外线

1.波长约为760nm~106nm。

强调红外线为不可见光。

2.特性: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热辐射——即红外线辐射,热传递方式之一。

3.应用:红外摄影、红外遥感技术等。

(三)可见光

1.能使人的眼睛产生视觉效应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60nm。波长(频率)范围不同的光表现为不同的颜色。

2.特性:能作用于眼睛并引起视觉。

3.应用:照明、摄影等。

(四)紫外线

1.在紫光之外,波长范围为5〜370nm的电磁波是紫外线。(强调紫外线为不可见光)2.特性:荧光效应、化学作用、高能量(杀菌消毒)。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重、难点梳理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全章概述

与原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没有太大变化,但新增加了相位的概念以及相关定义的改变,教学中要注意。

这一章主要讲述机械振动中运动规律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周期性运动——简谐运动。振动的知识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心电图、核磁共振仪、地震仪、钟摆等),振动的有关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波动的基础,所以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这一章开始讲述简谐运动的基本特点,然后通过图象介绍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接下来介绍简谐运动的实例——单摆,最后介绍受迫振动的知识。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正确理解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如周期、频率、振幅等)的确切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同下面要学习的波动一样,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振动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教材在图象的讲授上较以前有所加强,希望学生能通过图象的学习,较好地理解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的确切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简谐运动比前面学过的各种运动复杂,定量研究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因而中学阶段不宜作更多的定量计算,希望教学中掌握好要求。

,根据简谐运动的图象弄清各时刻质点的位

.T2、“科学漫步”中的“简谐运动与单位圆”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

5

2.教材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建立理想模型

(对弹簧振子振动的周期公式不作要求)

2.能运用图象、公式描述简谐运动。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

11.T1、P

11

.T4

2.教材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数理思想

, 理解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

2.了解简谐运动中能量的转化。

)。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同步教案:第14章 14.4、5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同步教案:第14章 14.4、5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14.4、5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2)了解电视信号的录制、发射和接收过程;

(3)了解雷达的定位原理。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的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在信息社会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1、电视和雷达

(1)电视

电视的历史:

1927年,美国人研制出最早的电视机。1928年,美国通用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电视机。

1925年,美国开始试验发射一些电视图像,不仅小,而且模糊不清。1927年,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一家老资格的无线电台开始每周三次进行试验性广播。1939年,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市试验广播。

美国最早的电视机,荧光屏是圆形的,只有5-9英寸大,差不多要坐在电视机跟前才能看清。但是,电视很快以惊人的速度冲进了美国人的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视的发展一度陷入停顿。1947年美国家庭中约有1.4万台电

视机,1949年达到近100万台。1955年,将近3000万台,1960年,达6000万台,于1951年问世的彩色电视机以及大屏幕电视机也进入美国人家庭。目前美国约有l.2l亿台电视机,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台电视机)。

中国最早的电视诞生在1958年3月17日。

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

这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如今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我国在1958年以前还没有电视广播,国内不能生产电视机。1957年4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制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厂领导立即组织试制小组,黄仕机同志主持设计。当年,试制组多数成员只有20岁上下,他们对电视这门综合电、磁、声、光的新技术极其生疏,没有见过电视机,参考资料也很少,通过对资料、国外样机、样件的研究,他们根据当时国内元器件生产能力和工艺加工水平,制定了“电视接收和调频接收两用、通道和扫描分开供电、采用国产电子管器件”的电视机设计方案。

【精选】_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电磁波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4.5电磁波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4

【精选】_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电磁波14.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14.5电磁波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4

二、电磁波谱 把各种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就组成了电磁 波谱.按照波长从长到短依次排列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不同的电磁波由于具有不同的频率(波长),才具有不同的特性. 1.无线电波:波长大于1 mm(频率小于300 GHz)的电磁波是无线 电波,主要用于通信和广播. 2.红外线:它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 长,不能引起人的视觉.所有物体都发射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辐射 比冷物体的红外福射强,主要应用于加热或红外遥感.
【解析】 一般在空气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认为等于光
速c=3.0×108 m/s.
由公式c=λf得:f=cλ=1.5×109 Hz.
雷达工作时发射电磁脉冲,每个脉冲持续时间t=0.02μs,在两个
脉冲时间间隔内,雷达必须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脉冲,否则会与后面
的电磁脉冲重叠而影响测量.
设最大侦察距离为s,则2s=c·Δt,而Δt=
1 5 000
s=200μs≫
0.02μs(脉冲持续时间可以略去不计),所以s=c·2Δt=3×104 m.
【答案】 1.5×109 Hz 3×104 m
【方法归纳】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满足关系c= λf,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跟踪练习
1.某一战斗机正以一定的速度朝雷达的正上方水平匀速飞行, 已知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10-4 s,某时刻在 雷达荧光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a)所示,t=173 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 和接收的波形如图(b)所示,雷达监视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 为10-4 s,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c=3×108 m/s,则该战斗机的飞行速 度大约为多少?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每课一练(含解析) (19)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每课一练(含解析) (19)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课时作业人教版选修3-4

一、选择题

1.电磁波包含了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

B.红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紫外线

C.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

D.紫外线、无线电波、γ射线、红外线

解析:选A.在电磁波家族中,按波长由长到短分别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所以A项正确.

2.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在本质上完全相同

B.电磁波的波长若差异太大则会出现本质不同的现象

C.电磁波谱的频带很宽

D.电磁波的波长很短,所以电磁波谱的频带很窄

解析:选AC.电磁波谱中的电磁波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波长或频率不同而已.其中波长最长的波跟波长最短的波之间频率相差近1020倍.

3.(2013·长沙一中高二检测)目前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 MHz至1 000 MHz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中上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1.5 m至0.3 m之间

B.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测出从发射电磁波到接收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

D.波长越短的电磁波,反射性能越强

解析:选ACD.据λ=c/f,电磁波频率在200 MHz至1 000 MHz的范围内,则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 3 m至1.5 m之间,故A正确.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波长越短,其反射性能越强.雷达和目标的距离s=1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教案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教案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4.认识电磁波谱。

5.了解电磁波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理解磁场与电场之间的关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古人都渴望顺风耳千里眼,而现今故事已经成为现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越来越便捷。(展示图片)大家看到的画面是“神舟六号”发射场面。“神舟六号”上天后,人们是怎样知道它到达预定的地点呢?

学生回答:无线电波。

教师:无线电广播、电视、人造卫星、导弹、宇宙飞船等,传递信息和跟地面的联系都要利用电磁波。现代社会的各个部门,几乎都离不开“电磁波”,可以说“电”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电磁波”就是现代文明的神经中枢,或者叫现代化的代名词。

那么,电磁波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什么性质?怎样利用它传递信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电磁波。

二、新课教学

(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麦克斯韦的生平简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麦克斯韦(James Clark Maxwell,1831~1879)是英国的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1831年6月13日生于英国爱丁堡。他的父亲是一个科学家,他从小就受到科学的熏陶,15岁时向英国皇家学会递交数学论文,发表在《爱丁堡皇家学会学报》上,第一次显露出他出众的才华。1847年,考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1850年转入剑桥大学,1854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871年,麦克斯韦任剑桥物理实验室主任,1874年,他主持建立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竣工,任该实验室首任主任。1879年11月5日,麦克斯韦在剑桥逝世。

电磁学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电磁学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电磁学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以下是一个电磁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案例名称: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教学目标:

1. 掌握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了解电磁波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

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3. 电磁波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性质;

2. 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磁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 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并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分析电磁波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电磁波在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电磁波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思政元素: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

1. 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信息时代的广泛应用,引导他们思考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精神;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示范教案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示范教案

4 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2.了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知道赫兹通过实验捕捉到了电磁波。

3.知道电磁波谱,了解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应用。

4.知道电磁波的物质性,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了解电磁波通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2.电磁波谱的认识。

教学难点

电磁波产生过程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电磁波为信息的传递插上了翅膀,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方式,使古代人“顺风耳、千里眼”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问题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发现的呢?

讲授新课

一、电磁场

教师活动:介绍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1856年,发表了第一篇电磁学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这篇论文仅限于把法拉第的思想翻译成数学语言,还没有引导到新的结果。

1862年,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论物理力线》。发展了法拉第的思想,扩充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而且大胆假设: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73年,出版了科学名著《电磁理论》,系统、全面、完美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定性的介绍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场的一些观点。

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这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麦克斯韦:变化的磁场在空间产生了电场,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了感应电流,

电场。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恒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

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

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

麦克斯韦确信自然规律的统一性与和谐性,相信电场与磁场的对称之美。他大胆的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

高二物理电磁波ppt课件

高二物理电磁波ppt课件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 选修3- 4系列课件
1
第十四章 《电磁波》
2
14.1《电磁波的发现》
3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主要内容;知道电磁波的形成
和特点;知道赫兹的贡献 •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联想、推理、类比、对称等物理学的思想了解用实
验来验证理论的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电磁场理论建立的过程;体会自然界对称、和谐之
振荡现象的认识 • 电场能和磁场能的转化过程 • 2、难点:LC回路产生电磁振荡是本章本单元的重点,也
是难点。
14
复习电磁波的发现
•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 电磁波
15
16
电 路L 图
C
G
K
17
电 路L 图
C ++++
____
G
K
18
电 路L 图
C ++++
____
G
K
19
电 路L 图
B、在 t1 时刻电容器带的电量为零 I C、在 t2 时刻电路中只有电场能
D、在 t 2 时刻电路中只有磁场能 0 t1 t2
t
答:ABC
39
3、如图所示,LC电路中电流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做出的判 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第十四章+第4、5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第十四章+第4、5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

1.(多选)雷达采用微波而不用其他无线电波的原因是 ( ) A.微波具有很高的频率 B.微波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C.微波的反射性强 D.微波比其他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等)传播的距离更远 解析:微波的波长较短,频率较高,不容易产生衍射或干涉现 象,微波的反射性较强,直线性较好。微波与其他无线电波的 波速相等,都可以传播较远的距离,所以 A、B、C 项正确。 答案:ABC
第 4、5 节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1.按电磁波的波长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无线 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 γ 射线。
2.无线电波的特性是波动性强,可用于通讯、 广播。红外线具有较强热效应,可用于遥 感、加热等。可见光具有较强的感光性, 可用于照明、照相等。紫外线具有化学作 用和荧光作用,可用于日光灯、杀菌等。 X 射线和 γ 射线具有较强穿透能力,可用 于检查、探测、治疗等。
力很差,A、C 项错;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的健康,过
量照射有害身体健康,B 项对;γ 射线波长很短,不容易用来
观察衍射现象,D 项错。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B.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紫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化学
作用
C.X 射线的穿透本领比 γ 射线更强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92021/11/192021/11/192021/11/19

高中物理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 新人教版34

高中物理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 新人教版34

高中物理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学案新人教版3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电视机呈现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教学难点】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的现代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

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

(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物理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物理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二)实验分析

(三)拓展探究

(四)右手定则

三、小结

由利用实验设备完成【演示4】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列出的实验设备,还设计出别的实验情境,产生感应电流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完成【演示5】

【探究1】启发学

生思考为什么在

实验演示1中无感

应电流产生,在实

验演示2、3、4、5

中却会有感应电

流产生?

【探究2】结合学

生回答演示试验

中的研究对象都

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情况。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现象。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实验演示2、3、4、5的共同特点 分组讨论“运动”物体全部是导体吗?

引导学生深

入分析不同

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和

信息化素养。

引导学生带

有思考和解

决办法展开

探究。

投影实验现象 学件记录实验结果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可选择的实验设备。

投影实验现象

学件记录实验

结果

观看实验演示视频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继续回顾实验演示,进行对比分析。 G

_

+

G

_

+

“运动的”的结论,继续启发学生思考是否都是导体在运动?

【探究3】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导体、磁体的运动都会产生感应电流?

总结、概括学生的探究结果,引导学生自主形成探究结论: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接受不同的探究任务,分别分析两个实验的结果。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右手定则”的定义和信息指导学生借助视

频资料,文具和学

件进行小组讨论。

阐述讨论结果。

归纳各小组探究

结果,积极形成探

究结论。

观看课件,各小组

领取学习任务,展

第十四章 电磁波 14.4,14.5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课时提升作业 十九

第十四章 电磁波 14.4,14.5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电磁波谱  课时提升作业 十九

14.4,14.5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谱课时提升作业十九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电视信号的发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摄像管输出的电信号可以直接通过天线向外发射

B.摄像管输出的电信号必须“加”在高频振荡电流上,才能向外发射

C.伴音信号和图像信号是同步向外发射的

D.电视台发射的是带有信号的高频电磁波

【解析】选A。摄像管输出的电信号是低频的电流,不能直接发射,要发射必须将其加在高频振荡电流上,因而B、C、D均对,只有A项错误。

2.我国“空警-2000”预警机上装备有多功能三坐标多普勒脉冲雷达,可进行全向探测,主要用于发现和跟踪空中与水面目标,工作频率为 1.2×109~1.4×109Hz。对空中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为470km,该机的雷达系统可同时跟踪60~100个空中目标,并对战术空军的10架飞机实施引导。下列关于该脉冲雷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脉冲雷达采用的是X射线

B.脉冲雷达采用的是微波

C.预警机高速飞行时,发射的脉冲信号传播速率可能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率

D.增大它的振荡电路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可增大雷达的工作频率

【解析】选B。脉冲雷达采用的是微波而不是X射线,A错误,B正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光速,与发射源是否运动无关,C错误;由T=2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知,当增大振荡电路的电容时,周期增大,频率减小,故D错误。

3.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医院里常用X射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

B.医院里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消毒

C.在人造卫星上对地球进行拍摄是利用紫外线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电视机呈现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教学难点】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的现代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

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

(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

(3)在电视的接收端需要什么仪器?各起什么作用?

(4)你能说说调谐、检波的基本工作原理吗?

(5)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什么控制?它扫描的方式和步调与什么相同?

(6)摄像机在一秒钟内传送多少张画面?为什么在电视里我们看到的景象是连续的?

(7)你能说说伴音信号经过怎样的处理后被送到扬声器的吗?

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投影幻灯片做总结。出示电视信号的形成、发射和接收示意图投影片。

电脑演示电子枪的扫描过程

通过阅读课本,观看演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电视信号的发射

在电视发射端,摄像镜头将被摄物体的像成在摄像管的屏上。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按一定规律偏转,对屏上的图像进行逐行扫描。通过光电转换器件把一幅图像按照各个部分的明暗情况,逐点地变为强弱不同的电流,完成光电转换,就形成图像信号,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通过发射机的天线发射出去。

(2)电视信号的接收

电视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电磁波后,将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分开。视频信号通过显像管中的电子枪发射的受视频信号控制的电子束对荧光屏的扫描,将视频信号即电视信号转换为图像。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转换成声音。

(3)摄像机与电视接收机中电子束扫描速率的关系

两种电器中电子束扫描的速率都相等。

3.雷达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雷达的作用是什么?

(2)雷达用的是哪个波段的无线电波,这段电波的性能是什么?

(3)雷达天线的作用是什么?

(4)雷达根据什么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包括距离和方向)?

(5)怎样从荧光屏上读出障碍物的距离?

(6)雷达有何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投影幻灯片做总结。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能直线传播,且能被物体反射的特点,通过测定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来确定目标的距离,并结合微波的方向和仰角来确定目标的位置的。

4.移动电话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移动电话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因特网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因特网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电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了解了移动电话、因特网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现代通信已经将地球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地球村”。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