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版江苏省高中地理第三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学业水平测试新人教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叫做一年,是以地球所用的时间计算的,通常是365.25天
左右。地球公转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对于季节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知道,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的北半球离开太阳的角度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对应的气温、水汽、光照和降水等因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分明,给人带来了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飘飞等不同的体验。这对于生命的生长和繁衍,以及农牧业和渔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地球公转的存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比如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生命力,海水温度和海洋流动也会有明显变化,这又会影响到大洋中的生命。这些变化都对我们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规律和趋势,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第三,地球公转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地球公转的存在,使得不同经度、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通过交流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全球化的交往网络。这又促进了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更好认识,对自然资源的更好开发,对自然灾害的更好防范和处理等。同时,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规律和趋势也为人类的科学
技术、文化艺术、社会制度、人类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思考的方向。
总之,地球公转对于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有着巨大的地理意义。它不仅决定了季节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也反映了宇宙万物间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和深入研究地球公转的本质和意义,不断探索更好地保护地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
A.正处梅雨季节B.全省草木葱绿
C.一年中日出最晚D.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1.B 2.C
杭州(120°E,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给热水器的支架安装了可以依据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而调整集热板倾斜角度(图中θ角)的装置。据此完成第3题。
3.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应尽可能使每天的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因此,每年3月21日这一天,图中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θ应为()
A.30°B.45°
C.60°D.90°
答案:A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缘由。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来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4~5题。
4.黄赤交角为24.2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5.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
③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4.B 5.C
6.在每年10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二行星地球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专题测试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二行星地球:
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测试卷
时间:55分钟分值:54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
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 )
A.4时
B.8时
C.16时
D.20时
答案 D 图中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AB是昏线,A点的时刻是18时。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B点的经度是90°E。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早,故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20时,A、B、C项错误,D项正确。
2.此时,B点位于( )
A.晨线昼长16小时
B.昏线昼长16小时
C.昏线夜长16小时
D.晨线夜长16小时
答案 B 图中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AB是昏线,B点位于昏线上。由上题可知,此时B点的时刻是20时,即日落时间为20时。昼长时间=(日落时间-12)×2,昼长为16小时,A、C、D项错误,B项正确。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 C 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
4.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答案 D 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相差约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新授课)
一、课标内容标准
课题: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标内容:
1. 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课标标准解读
要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
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1.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什么?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什么?
★3.如何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4.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和最小值的区域分别是什么区域?
★5.什么是昼弧?什么是夜弧?如何判断昼夜长短情况?如何计算昼夜长短时间?
★6.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情况及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是怎样的?
★7.夏至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情况及纬度变化是怎样的?
★8.冬至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情况及纬度变化是怎样的?
★9.赤道上昼夜长短的情况如何?
★10.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11.南、北半球寒带的极昼、极夜范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12.能熟练掌握某地某日或者某时间段昼夜长短的情况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13.四季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三、教学目标预设
1.能准确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能解释地球上四季五带划分和形成的原因。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吴美榕
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4
2 3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66°34´
1 4
2 3
23°26´
黄赤交角不变 地球自转 地轴指向不变 地球公转方向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
23026N
3.21
00 23026S
区分二分二至日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关系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活动题: 根据地球公转速度的特点,推测国际劳动节 到国庆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征。快—慢—快
根据二分二至日判断节气:
春分日 N A N
N
B
N
C
D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根据二分二至日判断节气:
观察太阳直射点ABCD的纬度位置有什么变化?
N
N
D C
N
N
A B
结论:太阳直射点有时候在赤道上BD,有时 候在北半球A,有时候在南半球C。
N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B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C (12月22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复习知识点 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速度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方向:自西向东
1、公转规律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1个恒星年
近日点快,时间为1月初
远日点慢,时间为7月初
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度数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A.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变化规律
A.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B.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
冬半年情况与夏半年情况相反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右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2~3题。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3.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时地球在
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5.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必修一
图中,设EDF表示晨昏 线,ED表示昏线。 (l)此时,太阳直射的纬
度是 23°,26'N 经度是 120°。W
(2)这一天,A地是 (填“极昼”或“极
夜”)。极昼
总结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 昼越长夜越短;
2)直射点向哪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变短
3)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的极圈内就出现极 昼。且纬度越高,极昼的天数越多
4)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5)赤道终年昼夜平分。
练习:小试身手 A●
B● 日照侧视示意图
′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23°26N ′
北 回 归线
有太阳直 射现象
热带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23°26′S 南 回 归 线
南 温 带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6现6象°34′S
南极圈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极地科考时间
北极
问题1:北极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夏至日前后:6.7.8
越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0-纬度差
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旋转。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多样的,它不仅是地球的动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影响着地表的气候状况以及地表物质的分布与物理地质特征。
首先,地球公转是地球建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促进了地球上的恒星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地球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变化和多样化的能量,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到不同时间和能量状况。这种变化在形成日夜更替和季节变化等方面非常重要,为世界上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繁殖的环境。
其次,地球公转对地表的气候状况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它的最主要的地理意义所在。具体而言,地球公转产生的热量能使大气层加热而运动,把太阳能向上传递,从而形成全球环流影响区域气候,有效地控制了全球整个气候系统。
此外,地球公转还给地壳和海洋提供了大量的能量,形成了地壳和海洋层中多样的物理地质结构特征与固有性质,其中,大陆地块的活动、山脉形成以及海洋性海岸线的形成等,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现象。
总的来说,地球公转的存在,是地球上多种影响成为可能的基础,它汇集了地球上物理地质学、气候学、地貌学、陆地生态学的知识,是世界地理空间结构和景观形态的发展背后的重要推动力,可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理启示。
高二【地理(人教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1.复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前预习教材
2.准备好地球仪、手电筒和作图用具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运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学习任务二】
绘制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
1.BBC纪录片《寰宇轨迹》
2.BBC纪录片《非凡旅程——地球公转与自转》……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第一
课题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选择性必修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自然地理基础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演示和读图,理解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在示意图中判读晨昏线
2.了解地方时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时差计算方法
1.2.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同步检测)(附答案)—高二上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1
1.2.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读某日全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这一天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这一天之后()
A.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将扩大
B.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
C.赤道地区的白昼将变长
D.热带的范围将缩小
下图为上海(31°13'N,121°30'E)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第3~4题。
3.一年中正午的遮阳棚的影子面积最大时,正午太阳光线与节气的组合是()
A.①—春分
B.②—夏至
C.②—秋分
D.③—冬至
4.正午太阳光线为①时,该地的地方时和北京时间分别为()
A.12:00、12:00
B.12:00、11:54
C.12:06、11:54
D.11:54、12:00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方向的变化情况绘成简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B.太阳直射点将北移
C.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a)。读图,完成第7~8题。
7.山东省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A.12月
B.9月
C.6月
D.3月
高中地理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自转运动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②地球自转的周期: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一个恒星日;以太阳为参考点的一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称—太阳日。
③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运动
①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②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③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④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天文学上所说的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昼夜不断交替。
(2)产生时差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自转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23°26′。它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
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北半球夏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
(4)四季的更替: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周日视运动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 极昼区24:00太阳位于正北天空
➢ 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极昼区24:00太阳位于正南天空
➢ 春秋分←→正东升,正西落 注:极昼区无真正的日出日落
正午太阳方位(正午阳光的来向)
正午太阳方位(正午阳光的来向)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同一日期正午太阳位置: ➢ 直射点以北:太阳位于正南方 ➢ 直射点以南:太阳位于正北方 ➢ 直射纬线上:太阳位于天顶
B.23 °
C.35°
D.49°
下图反映的是一年内某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变化图,由图可知该学校所处
的纬度位置可能是( B )
A、40°N
B、18°N
C、20°S
D、50°S
N 影长
时间
0
S
2015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
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
4.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D
2.已知停车场长度与楼房长度一致,陈明还想在停车场买个车位,现在只有
甲、乙、丙、丁四个车位,如果想减少夏天车被晒的时间,最好选择( D)
A.甲车位 B.乙车位 C.丙车位 D.丁车位
随堂巩固
8.下图为圆柱投影下图,图阴为影某部时分刻为黑局夜部。光据照图图回答,下阴列影问部题分。 为黑夜。读图回答下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第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
意义教案
【教材分析】
通过利用黄赤交角与两分两至地球位置图的分析到建立“回归运动联系图”,在到把两图联系起来分析北半球两分两至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这一过程,能够清楚地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但到此为止,缺少让学生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环节,从而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所以要提供相应的情境,给学生利用规律解释现实问题的机会。
天文四季的划分的实质就是把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强弱关系,而对于具体四季具体如何划分,要涉及气候统计的内容,超出了天文四季的范畴,应当弱化或不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之一,不仅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在以学习后各章节时认识有关地域分异和地理事物季节变化的基础。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以及由此在时间派生出来的季节变化。
2.天文意义上的五带是以上两种周年变化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但气候上的五带与之有一定差异,所以应当弱化天文五带的划分,引导学生知道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而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即可。
3.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极地俯视光照图的判读应当弱化,这些内容是深化对地球公转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的工具,为切实降低学习难度,应当回避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变化的演示动画和日照图的判读,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总结,阐述全球范围和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高中地理 1.3.2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必修1
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 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 纬度。
(3)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
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
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 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 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
(6)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
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 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朝向永远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 归线以北地区,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日 影永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日影则有南、 北朝向的变化。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tanH。
(4)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
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
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 h = 90°(如图乙)。
(5)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规律:从__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 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测试题含答案高中地理必修1北京海淀
第3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测试题
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4.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一年中晨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交点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A点经度为39°E。读图完成5~6题。
5.该纬线最接近:()
A.10°N B.20°N C.50°N D.70°N
6.当交点由B点向轨迹中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白昼逐渐变长 B.开普敦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圣地亚哥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D.武汉日落方位由西南变为西
下图示意某项地理要素(Y)随时间(X)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7-9题。
7.上图中X轴表示日期,Y轴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a=23°26′N,b=0°,则从c日期到d日期过程中( )
2020《导与练》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讲义 Word版
姓名,年级:
时间:
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第25页)
(对应学生用书第25~26页)
(1)图中地球公转是从北(填“南”或“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原因是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2)图中能正确表示近日点的是甲,远日点的是丙.
(3)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
一个恒星年。
1.黄赤交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填图,认识黄赤交角。
3.若黄赤交角变小,则会引
起( A )
A.寒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小
C.热带范围扩大
D.极夜范围不变
夏至日,4.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图示这一天的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A 点昼长夜短,此后一段时间内,昼变短夜变长。(2)B点地方时为6时,C点的昼长为4小时.
(3)这一天,下面地点昼最短的是( C )
A。北京 B。上
海
C.广州D。济
南
5.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B 点;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为由B 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写出下面两点的正午太
阳高度.
A点:60°;C点:56°34′. 6。下列国家或地区,四季更替
⎧⎪⎨
⎪⎩一年中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①北半球夏至日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各纬度 ⎧⎪⎨
⎪⎩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②北半球冬至日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各纬度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2)
:(2) ⎧⎪
⎪⎨
⎪⎪⎩
天文四季把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特点
一、公转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绕太阳运转(如上图)。
二、公转周期
公转360°,时间为365
日6时9分10秒,叫1个恒星年。
太阳直射点回归周期为
365日5时48分46秒,叫1个回归年。 三、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
五一劳动节到教师节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国庆节到春节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考点二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一、黄赤交角
二、地理意义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的时段:6月22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的时段:12月22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时段:3月21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时段:9月23日前后到3月21日前后。
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日春、秋分日冬至日
二、变化规律
1.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1)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1)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2)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 春、秋分日
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春分日)、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4. 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如下图)
5. 昼夜长短变化——抓“直射点移动方向”(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