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六课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六课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

七年级下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按教材定制 / 内容可编辑 / 提高备课效率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课黄河颂(光未然)

导学案

课题黄河颂课型新授课课时:1

授课时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学习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

一、检查预习

1、作者,原名,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其代表作品:。本文选自组诗第二部。

2、写作背景:1938年,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从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

3、相关知识关于黄河:

4、汇报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二、设纲导学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个案补充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总结归纳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1课时

课题:《黄河颂》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巓()澎湃()狂澜()浊流()滋长()

哺育()摇篮()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浩浩荡荡:

澎湃:

3.原文填空。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向东南。惊涛澎湃,()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成九曲连环;从()下奔向()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两面。

4.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5.请你试着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魄__________浦__________磁__________扮________

魂__________哺__________滋__________纷________

6.用词的引申意义造句。

例: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澎湃——

扮演——

【合作探究】

1.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4.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黄河颂/光未然》的背景和作者光未然的生平;

2. 理解《黄河颂/光未然》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分析《黄河颂/光未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探讨《黄河颂/光未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导学内容:

1. 《黄河颂/光未然》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黄河颂/光未然》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 《黄河颂/光未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

4. 《黄河颂/光未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黄河有什么印象?你知道黄河颂是谁写的吗?

第二步:了解背景和作者

1. 介绍《黄河颂/光未然》的背景和作者光未然的生平;

2. 讲解光未然对黄河的热爱和创作动机。

第三步:理解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1. 分段阅读《黄河颂/光未然》,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分组讨论,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1. 分析《黄河颂/光未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第五步:探讨影响和意义

1. 探讨《黄河颂/光未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2.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观点。

第六步:总结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进修收获;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导学案设计思路:

本导学案通过引导学生对《黄河颂/光未然》进行全面深入的进修和思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学生的进修效果,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导学案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导学案1)

6、黄河颂教师寄语: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 .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

L 请给加点字注音。

2 .词语填空。

3 .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多少英雄的故事, ③你是伟大坚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

④你一泻万丈,,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 .请写出3-5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5 .作者及背景简介

《黄河颂》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的第二 章,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 画

卷,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6.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山巅() 澎湃( 狂澜 ) 九曲连环( ) 作曲 () 浊流 屏障( 哺育() 一泻万丈 ()

不屈不 惊涛 万丈 浊流

九曲连 万丈 文明 奔腾不

①我站在同山之巅,

,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魄,

三、合作探究文本研读

活动一感知内容,认识黄河

7.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8.反复出现的“啊!黄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本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部分起的作用是什么?

活动二品味语言,感受黄河

《黄河颂》第一课时导学案

《黄河颂》第一课时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字词;

3.理解歌词大意,感受词中浓郁的爱国之情。

【快乐链接】

材料一走进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求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材料二了解《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体验学习】

1. 初读诗歌,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山之巅.()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屏障.()

哺.育()体魄.()滋.长()

《黄河颂》学案

《黄河颂》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学生)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

【积累与运用】

1. 作者及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预习•检测★

1.划线字注音。

巅()澎湃()()狂澜()九曲连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黄河颂》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气势,读出人物情感。

2.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学习准备】

准备好课文,笔记本。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学习。

学习环节主要有:朗读➜聆听➜思考➜体会➜表达。

【作业设计】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歌颂黄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护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2.是使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啊!黄河”反复重现,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引领的文字内容上由实到虚,结构上环环相扣,情感逐步深入,很有感染力。

黄河颂木兰诗导学

黄河颂木兰诗导学

《黄河颂》导学案

主备人:何学芬审核人:王思益班级:使用者: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词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感受黄河的气魄,感受黄河精神。

课文链接

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共分八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问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世界第五长河,我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流经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黄河主要支流是泾河和渭河,因为流经黄土高原,所以因此而得名。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你对黄河的感受?

2.文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3.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啊!黄河!”一句从哪几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5.文末,作者连续用了两次“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是不是有些啰嗦,把它删去一句有没有什么不同?品读歌词部分,完成问题

1.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由哪个字统领,其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6黄河颂导学案

6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

学校:胡阳中学命制人:朱家荣审核:聂润梅编写时间:2.22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它的豪迈风格和磅礴气势。

1、给加粗字注音

山巅()澎湃()狂澜()宛转()屏障()哺育()滋长()

2、查找资料,完成练习

1、《黄河颂》的作者,作曲。

2、《黄河大合唱》共有 8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黄河处在什么地理位置?

4、查找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摘抄在阅读笔记上)

二、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听录音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

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2、品读赏析:

①分小组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进行朗读赏析。

②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知 识 积 累

字音字形

气魄.(pÒ) 建筑.(zhù) 宛.转(w ǎn ) 劈.开(p ī) 浊.流(zhuÓ) 山巅.(di ān ) 澎湃.(pài )

哺.育(b ǔ) 屏障.(zhàng ) 滋.长(z ī) 力挽狂澜.(lán ) 歌曲.( q ǔ) 九曲.

连环(q ū) 词语释义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气魄:气势,魄力。

山巅:山顶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哺育: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摇篮:原指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现可比喻某种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宛转:辗转,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泛指广阔或壮大。

一泻万丈:原指江河水流迅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文中指前者

惊涛澎湃: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内容主旨

(1)在《黄河颂》这首诗中,诗人用第二人称称呼黄河,而不是直接称为“黄河”或“她”,这样写的好处是为了拉近人物之间的关系,让人感觉作者是直接与黄河对话,这样对黄河的赞颂更有说服力,而用“她或“黄河”都无此作用。

(2)诗人从自然特征、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和赞美。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及我们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重点难点

“望黄河滚滚”中的“望”统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实写?哪些内容是想象?写出了黄河的哪些特点?“望”为什么不能换成“看”?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

一、阅读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重点

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层次,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揣摩、品味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难点

二、教材预习问题提示

问题1: 1939 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如有条件,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示例]

可欣赏《黄河颂》歌曲、诗朗诵音频或视频,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和雄浑伟大。

问题2:

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

[示例]《黄河颂》作为抒情诗,感情浓烈。

结合黄河气势磅礴的特点,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及气势。

三、课文预习资料速查

1、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其他诗作有长诗《屈原》、组诗《三门峡大合唱》等。

2、背景资料

1938 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他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 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随后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1939 年 3 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了解《黄河颂》是谁创作的,内容和背景。

2.进修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流域特点等基本知识。

3.探讨《黄河颂》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导入

让同砚观看视频《黄河颂》的演唱,并引导同砚沉思:这首歌有哪些特点?它表达了什么主题?为什么会有这首歌?

二、进修过程

1.了解《黄河颂》

《黄河颂》由光未然创作,是一首赞颂黄河的歌曲。歌词中表达了对黄河的深情赞美和对中华民族的永恒情怀。歌曲中融入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旋律美丽悦耳。

2.黄河的地理位置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位于中国中部,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之一。

3.黄河流域的特点

黄河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被誉为中国文明的摇篮。黄河水资源丰富,浇灌面积宽广,为中国北方的农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黄河颂》的意义和价值

《黄河颂》通过赞叹黄河,呈现了中华民族对黄河的深情厚意和对家国情怀的深挚表达。这首歌曲旨在让人们深刻熟识到黄河的重要性,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5.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灿艳文化和悠久历史。《黄河颂》通过赞叹黄河,传承和宏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激励人们传承文明、宏扬民族精神。

三、沉思提升

1.你觉得《黄河颂》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2.你认为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卫黄河这条母亲河?

四、拓展延伸

1.了解中国其他著名的河流,如长江、珠江等,比较它们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不同作用。

《黄河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

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了解诗人光未然

及音乐家冼星海;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

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

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

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

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

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一、作者、作品与背景

1.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

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

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

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

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

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导学单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导学单

《黄河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语言,体会作者澎湃激越的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3.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朗读诗歌

一、自学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掌握。(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高山之巅()惊涛澎湃()浊流宛转()万丈狂澜()哺育()滋长()屏障()()

2、《黄河颂》选自组诗,词作者是。

3、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

4、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三遍,注意朗读的方法:

(1)用普通话朗读。

(2)读准字音,断句正确流畅。

(3)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处,要注意感情的表达。

(4)控制节奏,语速不要太快。

思考: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二、互教

1、巧设引题:

2、检查自学情况

3、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啊!黄河!”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三句“啊,黄河!”读法能不能一样处理?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提示:“摇篮”、“屏障”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成果交流

三、展测

1、拓展延伸:

(1)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2)近年来,由于受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以及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影响,我们的母亲河正面临着重大的生存灾难。请你写一条诉说情怀、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号召大家共同来拯救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颂》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

册)

《黄河颂》导学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学习目标:

⒈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⒉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知诗的内涵及诗歌的表现技巧。

⒊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法指导:

本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同时,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首先它是

一首诗,所以,同学们要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弄清朗读节奏,通读全文;其次它是“颂”,是作者对黄河的赞颂,要用心

精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去赞颂黄河,运用哪些最能

表达作者赞颂之情的修辞手法;最后,深情朗读全诗,想一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联系创作背景思考:作者赞

颂黄河的目的是什么?你就了解了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⒈走近作者,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可查阅有关资料了

解作者的生平简历及有关《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把有助于

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知识点摘录下来)

⒉利用手中的字典、词典疏通下列有下划线的字注音

澎湃()()一泻万丈()狂澜()

哺育()浊流()屏障()

⒊请欣赏廖昌永为我们带来的歌曲:《黄河颂》,仔细聆听,用心感受本诗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

⒋自主朗读诗歌,朗读节奏不明确的和朗读感情把握不

准的用红色笔做好标记。

⒌试着自己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

二、学习研讨

⒈初读诗歌,把握节奏

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给诗歌中的其中

一节划分朗读节奏,标示出句中的重读音,并在相应的句子

旁批注朗读的感情基调。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

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教案:《黄河颂》

目标:

1. 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黄河的地理特征和重要意义;

3. 学会欣赏和理解《黄河颂》这首诗歌。

材料:

1. 《黄河颂》(诗歌);

2. 地图和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

3. 毛笔和纸,供学生进行黄河描绘。

活动:

1. 导入(10分钟)

- 展示一张黄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黄河流经的地理范围;

- 引导学生回答:黄河有什么重要的地理特征?黄河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 学习(20分钟)

- 学生朗读《黄河颂》;

- 学生分组讨论黄河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 教师注释和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3. 操作(25分钟)

- 学生使用毛笔和纸,在课桌上模拟黄河的形状;

- 学生描述他们创作的黄河形状,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

形状;

-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4. 总结(5分钟)

- 提问:你对黄河有什么新的认识?你对《黄河颂》有什么

感触?

- 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课堂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

- 学生编写一首关于黄河的诗歌或歌曲,并演唱给同学们听;

- 学生进行黄河文化的调研,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评估:

- 学生的黄河描绘作品,包括创意和对黄河地理特征的准确表达;

- 学生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悟的书面表达。教案续写:

5. 探究(2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黄河被称为"中华母亲河"?为什么它

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全班分享他们的

观点,进行类比和比较。

- 教师提供更多背景知识和资料,如黄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黄河对华夏民族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湖北云梦隔蒲中学 余国福 时间:2011

课 题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

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

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

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

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一泻.

万丈(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

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