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辉教授《伤寒论》的三部六证九治法
三部六病讲座(八) 三部六病局部病的证治观及对肿瘤病的治疗思路
调 整 体 的 目的 。
2 攻除肿瘤 . 2
消除肿瘤 ,抑制增生 ,保 留功能是肿瘤
1 局部病 系统 治疗 当局 部病 不表现 为局部性 ,而出 . 2 现表 、里 、枢三 部寒、热 、虚 、实 的征象 。需用前 几篇 介绍 的三 部六病 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治疗 ,这种情况 叫做
局部病系统治疗 。 如慢性心功能衰竭出现枢 阴证的症 状,
部 治 疗 的特 点 。
在局部病 发生、发展过程 中,有一个 决定病变始终 的本质 ,非到病 程完结之时 ,疾病不会痊 愈,因而局部 病具有顽 固性 ,局部病的治疗具有稳定性 。这种稳 定性 表现为 治病必求于本 ,本 即本质 ,本质未变 ,方不可变 , 变则无 效。局部病在诊断 明确之后 ,当一病 一方 ,不愈 不变 ,除非诊断不 明,或判断有误 ,方须更 正 ,更正处 方是 为了纠偏 、改误 ,而决不是 随症 ( 对症 )施治 。症 状 的消 失不等 于疾病的痊愈 ,故局部病 的治疗必待疾病 本质彻底消失 。 本质消失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完成 , 所 以局部病 的治疗要定证 、定方 、定疗程 。 2 三部六病对肿瘤病的治疗思路 肿瘤病 的发生与整体密切相关 ,治疗肿瘤病 除 了要 遵循局 部病局 部整体双关治疗 的普遍 原则外 ,还需从 以 下 四点着眼 。 21 协调 整体 情志不遂是肿 瘤病发病的重要 因素 ,患 . 者最短有 4个月 以上的情志抑郁病史 ,临床表现为胸胁 满 闷,必须用 小柴 胡汤解除胸满 ,协调整体 , 以达到协
【马文辉:三部六病】
【马文辉:三部六病】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学说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他来源于《伤寒论》,又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挥。
马文辉系刘绍武先生弟子,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承担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培训基层医生千余名,编写了以《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和《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为代表的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以《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伤寒论〉的三部定位和六病辨证》等为代表的专业论文四十余篇,研制开发了皮康合剂等六类制剂品种。
三部六病学说依据人体可区分为整体、系统、局部组织器官三个层次,逐渐形成了整体气血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内容,其中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三部六病学说的主体部分。
本系列的前半部分着重讨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整体气血论将在本系列稍后篇章中详细论述,局部证治观由于体系庞大,内容丰富,限于篇幅,不能尽述,故在本系列最后篇章中举具体疾病为例加以论述,以呈现其基本面貌。
第一、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伤寒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伤寒论》的哲学思想源于《周易》“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的思想;《伤寒论》受《内经》影响也很深,但并非借鉴了其经络思想,而是取法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开阖枢”的思想。
【马文辉:三部六病中的十二单证、合证、兼证与合病】8
【马文辉:三部六病中的十二单证、合证、兼证与合病】8
第七、三部六病中的十二单证、合证、兼证与合病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将人体划分为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即三部;每部中皆有寒、热、虚、实四类不同性质的病理反应,三部之中共计有十二单证。
同一部中阴阳属性相同的两种单证(如热证与实证,或虚证与寒证)相互复合称为六证;同一部中四种单证共存,表现为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的病证称为部证;同一部中阴阳属性不同的两个单证(如寒证与实证或,虚证与热证)相互复合或不同部位(两部或三部)的单证相合复合称为合证;六证或部证与其它部的单证相互复合称为兼证;不同部中的六证相互复合称为合病;六证、合证、兼证、合病、部证共存时称为杂病。
十二单证是组成病证的基本单元。六证、部证与十二单证相互复合可推演出合证、兼证、合病、杂病。所谓:病位虽广,不出表里枢三部,病性复杂,不越寒热虚实四性。十二单证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涵盖机体所有的病证,机体可能出现的证型概率为4095种(C1 12+C2 12+……+C1112+C1212=4095),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规范化和数列化。
一、十二单证
十二单证由六证分化而来,此处仅以表格形式罗列各单证的主证、治则、主药、类药和参考方剂。
部位证别主证类证治则主药类药参考方剂
表部热证发热恶寒身热战寒,鼻煽喘急,脉浮数,头项强痛辛凉解表葛根菊花、银花、连翘、薄荷、青蒿、苇根银翘散;桑菊饮;苇茎汤
实证无汗而喘无汗恶风,项背强几几,骨节疼痛祛风发汗麻黄苏叶、荆芥、羌活、独活、山椿柳、葱白三拗汤;三子养亲汤;消风散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马文辉《中》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马文辉《中》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马文辉《中》
第三节太阳、厥阴并病
一、葛根汤证
1、葛根汤主证
原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31)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六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正误:表部证(并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诠释:本证为表部同一部位上阴阳两种病性并存的病证。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非虚非实非寒非热,形成了矛盾的统一性。三部六病把此类性质的病证称之为并病或部证。
2、葛根汤适应症
(1)葛根汤兼下利
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
正误补缺:表部证,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下利者,葛根汤主之。
诠解:合病的概念在《伤寒论》中十分模糊。三部六病把合病定义为六病在不同部位上的相互复合。合病的治疗原则为合病合方。本证葛根汤复合下利,仍然使用葛根汤治之,说明下利证不为里部本身病变,而为表部病势扩张,影响里部而出现的越部证。
(2)葛根汤证兼呕
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
(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正误:表部证,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马文辉教授《伤寒论》的三部六证九治法
马文辉教授《伤寒论》的三部六证九治法
编者按当我第一次读到刘绍武先生的三部六病学说的
时候,的确“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因为这个理论体系,和胡希恕先生的理论体系惊人地相似。后来,我又发现,其实“以八纲(气血)解六经”还有很多伤寒学家不约而同、殊途同归地发现并实践。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伤寒论》的三部六证九治法马文辉,教授,主任医师。1984年师从首届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老先生,开始三部六病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现任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叫《伤寒论三部六证九治法》,然后还有一篇论文叫《伤寒论的人体系统解剖思想》。这次汇报是把两篇合在一起,我挑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讲。1三部首先,我们中医目前有一个普遍错误的认识,就是说中医重功能轻结构,也就是说中医的脏腑讲的是功能的脏腑,而不是解剖的脏腑。我从《伤寒论》的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医不是没有解剖,中医的脏腑不是功能脏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解剖结构系统。《伤寒论》把人体解剖结构给我们分为三大系统。大家都知道提到《伤寒论》的时候,会提到表、里、半表半里,这就是一个结构概念,也是一个
系统概念,它不是一个功能概念,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体的解剖系统学。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1800年以前,张仲景对人体
已经具备非常完整的人体解剖系统学的这样一个结构思想,而不是我们今天大家说的中医是功能的,而不是结构的这样一个观点。2“三极之道”我讲第二个个人的概念:张仲景的人体表、里、半表半里三部的解剖结构思想,来源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分为三”,就是“三才”思想的一个人体演化。《道德经》里面讲
三部六病精华选辑(四)
三部六病精华选辑(四)
第四篇三部六病枢部证的证治
枢阳证和枢阴证是枢部发生对立性反应的表现,枢部部证是枢部发生统一性反应的表现。枢阳证为实为热,枢阴证为虚为寒,枢部部证寒热虚实属性并不明显,只表现出枢部的部性。
一、枢阳证的证治
核心证:胸中热烦。
纲领证:胸中热烦,身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燥,小便黄赤。
诊断部位:胸胁。
治则:清法,清热除满。
主方:黄芩柴胡汤(即黄芩汤加柴胡):黄芩30g、柴胡15g、白芍15g、甘草10g、大枣10枚。
主药:黄芩。
副主药:柴胡。
枢阳证的主证根据《伤寒论》第263条、第264条选出。枢部的中心是心脏,心脏位于胸中,热郁胸中,阻遏气机,气血滞涩不畅,故见核心证胸中热烦。枢部热邪顺血运波及周身,故见身热,热邪有出表走里之势而见寒热往来;热邪煎灼津液,在上则出现口苦咽干,在下则表现小便黄赤。
枢阳证为枢部实热证,热邪当清,实邪宜疏,热邪伤津,制热还须扶阴,综合上述条件,选用黄芩汤合柴胡为主方,更名为黄芩柴胡汤。
黄芩柴胡汤中,黄芩为主药,清热泻火;柴胡为副主药,畅达枢机,使邪有出路;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大枣和中,调和诸药。
[医案举例]
辛某,女,56岁。1978年1月患感冒,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身痛无汗,涕泪交流,口干舌燥,属表阳证,与葛根麻黄汤一服而差。越三日,复发热,不恶寒。日晡热起,黄昏转甚,子夜渐减,清晨最轻。胸中热烦,呼吸促迫,口舌干燥,但头汗出,脉滑而数,舌质红
绛,尖有红刺,小便黄赤,属枢阳证,与黄芩柴胡汤。晨昏一剂尽,遍身热微汗出。至晚十时,热退身凉。继进一剂,诸症悉愈,糜粥调养,一周康复。(马文辉.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09.)
马教授讲中医——三部六病基层医师园地 第八讲 局部病的证治观
成 了机 体的整体性 和统一性 ; 一是静 态 的框 架 , 形 成 了机 体的 局 限性和特异性 。这两类 物质 动静 相依 , 河 洛互补 , 合二为一 , 分而为三 , 形成 机体的表 、 枢、 里三部 系统 。针对 机体 演化过程
和 生理 、 病理 特性 , 三部六病 学说 分为整 体气 血论 、 三部六 病
疗人体组织器官的增生肿物 ; 这三味药 中, 鸡 内金 消食散结 , 炮
守方治疗 。 在局部病变的发展过程 中, 有一个代表本病 的实质 ,
决定病变的始终, 非到病变的发展过程完结 , 疾病是不会痊愈的。 中医里经常讲治病必求 于本 , 本者本质也 , 本质未变 , 方 向 不可变 , 那 么治疗 的原则 和方剂也不可 以变 , 更之无效 。 局部病 的顽 固性决定治疗必 须有肯定 性 ,这就 说明 了在诊 断 明确 之 后, 一病一方 , 病不愈方不变 , 是针对病证本质而 言。局部病 的
1 局 部 病 的 局 部 治 疗
局部 发生病变 , 不仅 反映在局部 , 而且影响 到整体 的正 常
局部 出现局 限性病变 , 只须在局部使用各种方法 就能达到 治愈的 目的, 叫局部 病局部治疗 。比如我们使 用膏药外敷 、 洗剂 外洗 以及针炙 、 拔火罐 、 按摩 、 切割等 。祖 国医学在这方 面的内 容丰 富多彩 , 李时珍在 注《 本草 纲 目》 时, 书 中列 出了近两 万个
马文辉:第一讲《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原音文字版)
马文辉:第一讲《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原音文字版)
5:12 高山流水古筝来自素问学堂
马文辉简介: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弟子,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学科带头人。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医院首届名医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
•“全国333工程人才库专家”、山西省卫生厅高评委专家组成员•荣获“山西省优秀青年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承担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编写学术著作5部,发表论文40余篇,研制开发了六类制剂品种(神康合剂、胃康合剂、胰康合剂、肝康合剂、肺康合剂、皮康合剂等)。
临床擅长治疗脾胃病、风湿免疫病、脾胃病、肿瘤病、老年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运动神经元病变(如重症肌无力)、血液病变(如过敏性紫癜)、心身疾病、尤为独到,被媒体誉为“山西特色名医”。
《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
整理:叶士国终校:颜彪华
各位老师,各位经方朋友,大家晚上好,受群主的邀请让我谈一谈对经方的看法。是说一个方呢,还是一个病,还是一个条文呢?因为这次经方交流群,按冯世伦老师的观点大家都是张仲景的传人,因此呢,我想更全面的介绍一下《伤寒论》的理论体系。有些朋友可能了解一些,有些朋友呢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此呢,最后和群主商定了做一个系列讲座,首先从整体上谈一谈,然后逐渐深入。
“三部六病”专题:加减调心温胆汤治疗小儿多动症
“三部六病”专题:加减调心温胆汤治疗小儿多动症
作者寄语:时间飞逝,学习三部六病已有六年时间了,真心感谢刘老将一生所悟倾囊奉献及马文辉老师在这六年的悉心教导与付出。作为一个基层中医,三部六病给了我一个新的辨证思路,尤其是四脉定证,结合以往所学使得临床诊疗更加得心应手。以下是学习三部六病后对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感悟■来源 | 张泉旺
一、小儿多动症
多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组主要发病于儿童期,原因未明,以运动肌不自主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的疾病,许多患儿症状迁延,治疗困难,甚至延续到成人导致终身疾患。
1.诊断要点
1)病史:常见于5~10岁小儿,男女之比约为4:1
2)临床表现:
①首发症状表现为眨眼、吸鼻、举眉、歪嘴、努嘴、示齿伸颈、转头、耸肩、鼓肚、等。病情进展,抽搐加重,可表现伸腿、捶胸、抖腿、伸臂、步态异常。动作刻板,重复发生,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
②异常发声或秽语:可与抽动同时,表现为干咳声、吼叫声、犬吠声,或反复发出类咒骂的秽语
③可有继发性精神异常,如强迫观念、强迫动作。部分病人表现为情不自禁的自残行为,不自主拔眉毛、睫毛、头发等。
④注意力涣散,情绪压抑,重症有注意力减退,计算能力差,性情急躁。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3)实验室检查:多无特殊异常。脑电图可有非特异性慢波,约10%患儿有中央区棘波,但临床无癫疯发作。
2. 鉴别诊断
1)风湿性舞蹈病 2)习惯性痉挛 3)肝豆状核变性
根据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脏腑辨证观点,可将本病归于中医学“慢惊风”“瘛疭”“抽搐”“肝风证”“风痰证”“目连劄等范畴。
三部六病精华选辑
第一篇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学说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他来源于《伤寒论》,又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挥。
马文辉系刘绍武先生弟子,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承担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培训基层医生千余名,编写了以《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和《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为代表的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以《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伤寒论〉的三部定位和六病辨证》等为代表的专业论文四十余篇,研制开发了皮康合剂等六类制剂品种。
三部六病学说依据人体可区分为整体、系统、局部组织器官三个层次,逐渐形成了整体气血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内容,其中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三部六病学说的主体部分。本系列的前半部分着重讨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整体气血论将在本系列稍后篇章中详细论述,局部证治观由于体系庞大,内容丰富,限于篇幅,不能尽述,故在本系列最后篇章中举具体疾病为例加以论述,以呈现其基本面貌。
一、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伤寒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伤寒论》的哲学思想源于《周易》“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的思想;《伤寒论》受《内经》影响也很深,但并非借鉴了其经络思想,而是取法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开阖枢”的思想。
刘绍武三部六病
刘绍武“三部六病”
第一篇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学说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他来源于《伤寒论》,又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挥。
马文辉系刘绍武先生弟子,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承担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培训基层医生千余名,编写了以《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和《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为代表的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以《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伤寒论〉的三部定位和六病辨证》等为代表的专业论文四十余篇,研制开发了皮康合剂等六类制剂品种。
三部六病学说依据人体可区分为整体、系统、局部组织器官三个层次,逐渐形成了整体气血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内容,其中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三部六病学说的主体部分。本系列的前半部分着重讨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整体气血论将在本系列稍后篇章中详细论述,局部证治观由于体系庞大,内容丰富,限于篇幅,不能尽述,故在本系列最后篇章中举具体疾病为例加以论述,以呈现其基本面貌。
一、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伤寒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伤寒论》的哲学思想源于《周易》“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的思想;《伤寒论》受《内经》影响也很深,但并非借鉴了其经络思想,而是取法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开阖枢”的思想。
【马文辉:三部六病里部证的证治】6
【马文辉:三部六病里部证的证治】6
第五、三部六病里部证的证治
里阳证和里阴证是里部发生对立性反应的表现,里部部证是里部发生统一性反应的表现。里阳证为实为热,里阴证为虚为寒,里部部证寒热虚实属性并不明显,只表现出里部的部性。
一、里阳证的证治
核心证:胃家实。
纲领证:胃家实,发潮热,自汗出,大便难。
诊断部位:腹部。
治则:下法,泻热除实。
主方:大黄芒硝汤(即大承气汤):大黄15g、芒硝10g、枳实10g、厚朴10g。
主药:大黄。
副主药:芒硝。
里阳证的主证根据《伤寒论》第180条、第208条、第212条、第215条选出。里阳证为里部实热证,饮食积滞,热邪壅盛,以胃家实为其核心证。实有其物,积而不去,转化为致热源经肠粘膜吸收入血后引起发潮热;里部郁热蒸腾,津液外泄,故自汗出;里热炽盛,汗出伤津,故大便干结难下。
里阳证热实互结,机体功能障碍与有形物质蓄留形成恶性循环,治疗须泻热除实,恢复机体功能,选用大承气汤为主方。
方中大黄为主药,攻下泄热;芒硝为副主药,软坚排便;枳实增强肠胃的节律蠕动;肠内容物蓄积,易发酵产气,厚朴可排气消胀除满。为突出主药作用,将里阳证主方更名为大黄芒硝汤。
[医案举例]贾某,男,28岁。患者平素鲜有疾病,秋收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骨楚,某医与十神汤,药后大汗淋漓而热不见退,日晡尤甚,持续40℃左右八日余,额痛如裂,谵语妄言,病室内秽气甚重,患者裸卧,唇焦舌裂,面赤气粗,汗出蒸蒸,大便五日未行,胸膛灼热,脐周胀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滑。观其脉证,知邪热内盛,
燥屎已成,与大黄芒硝汤一剂,泻三四次,当晚身凉而安。
新书丨三部六病普及、初级、中级教程
新书丨三部六病普及、初级、中级教程
“三部六病学说”介绍
三部六病学说是山西著名老中医、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
三部六病学说由著名中医学家刘绍武创立的医学理论。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建立《内经》和《伤寒论》理论的'三部六病说'。其思想基础是根据一般系统论的原则,把整体划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个不同的空间,每一部以阴阳不同的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集合群,谓之六病。
机体患病的空间位置虽广,但不超过三部;病情变化尽管多种多样,但不越六病,据此便可创立与此相应的理法方药体系,解决目前的中医分科重复多样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将有利于中医的整理和提高。
“三部六病”流派学科带头人——马文辉介绍
马文辉,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科带头人。临床擅长治疗脾胃病、风湿免疫病、肿瘤病、老年病,对心身疾病尤为独到。
现任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医生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古代经
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会社区卫生分会会长。
曾获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届名医”、山西省优秀青年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等荣誉。
担任山西省卫生厅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中医组成员。承担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山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2项。主编学术著作11部,参编著作3部,发表论文40余篇,研制开发了六类制剂品。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马文辉《下》
第三节少阴病类证
一、附子汤证
1、附子汤主证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其背恶寒者,当炙之,附子汤主之。(304)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诠释:“背恶寒”为少阴寒特异证,即后心窝巴掌大小的地方,两肩甲骨之间恶寒,为心阳虚衰的先兆指征。
2、附子汤适应证
原文: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
诠释:“脉沉”为心阳虚,寒湿凝滞的指征,故治从少阴,方用附子汤。
二、炙甘草汤证
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诠释:参178条“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本证病在心脏本身,多为器质性病变,故难治。属少阴病,心血不足,心阳不振。
二、四逆加人参汤证
原文: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干姜两半,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正误补缺: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心动悸者,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刘绍武----三部六病
刘绍武“三部六病”
第一篇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与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后提出的崭新学说。该学说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套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他来源于《伤寒论》,又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挥。
马文辉系刘绍武先生弟子,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承担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培训基层医生千余名,编写了以《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和《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为代表的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以《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伤寒论〉的三部定位和六病辨证》等为代表的专业论文四十余篇,研制开发了皮康合剂等六类制剂品种。
三部六病学说依据人体可区分为整体、系统、局部组织器官三个层次,逐渐形成了整体气血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内容,其中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三部六病学说的主体部分。本系列的前半部分着重讨论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整体气血论将在本系列稍后篇章中详细论述,局部证治观由于体系庞大,内容丰富,限于篇幅,不能尽述,故在本系列最后篇章中举具体疾病为例加以论述,以呈现其基本面貌。
一、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学术渊源
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伤寒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伤寒论》的哲学思想源于《周易》“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的思想;《伤寒论》受《内经》影响也很深,但并非借鉴了其经络思想,而是取法于《素问•阴阳离合论》中“开阖枢”的思想。
“三部六病”临证基方
“三部六病”临证基方
作者寄语:三部六病是正真中西医结合的桥梁,是一代中医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医历史上的里程碑,我们要秉承刘老的中医创新及治学精神,将三部六病深入学习,领悟精髓,做好传承与发扬,做一个正真的中医人!■来源 | 张建成感恩三部六病,感恩师祖刘绍武,感谢师父马文辉,感谢师伯赵卫星,还要感谢众多的三部六病的师伯师叔众弟子们在传承与发扬中医三部六病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我是一个西医临床大夫,自己开门诊20余年,但是自己非常喜欢中医,一直以来喜欢看一些中医书籍,从上面寻找好的案例跟方剂在临床应用,并且自学制作丸、散、膏。但是始终是在中医上没有章法,没有思路可循。往往是走几步就走不动了,没有向下走的方向了。这种中医思想一直困惑了我多年。
那是在18年的10月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三部六病,刚一接触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每天彻夜学习三部六病,从中寻找中医的真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总结终于理顺了一个大概思路。这已经让我欣喜若狂,让我发现三部六病才是我想要的东西,三部六病才是西医人学习中医最佳的选择,三部六病才是连接中西医的桥梁,才是真正打开中医大门的金钥匙,也是传统中医理解医圣张仲景,理解中医真谛的不可多得的好学术。自此我主动在我们的群里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与不解,慢慢就掌握了临床的开方看病规律。在即将满两年的临床案例分析与总结中有了自己的一些小经验,在下面我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给提出宝贵建议与错误,我会认真学习并改正的!
临床案例
案例1
江**,女,37岁,2020年7月3日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文辉教授《伤寒论》的三部六证九治法
编者按当我第一次读到刘绍武先生的三部六病学说的
时候,的确“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因为这个理论体系,和胡希恕先生的理论体系惊人地相似。后来,我又发现,其实“以八纲(气血)解六经”还有很多伤寒学家不约而同、殊途同归地发现并实践。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伤寒论》的三部六证九治法马文辉,教授,主任医师。1984年师从首届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老先生,开始三部六病学说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现任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叫《伤寒论三部六证九治法》,然后还有一篇论文叫《伤寒论的人体系统解剖思想》。这次汇报是把两篇合在一起,我挑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讲。1三部首先,我们中医目前有一个普遍错误的认识,就是说中医重功能轻结构,也就是说中医的脏腑讲的是功能的脏腑,而不是解剖的脏腑。我从《伤寒论》的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医不是没有解剖,中医的脏腑不是功能脏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解剖结构系统。《伤寒论》把人体解剖结构给我们分为三大系统。大家都知道提到《伤寒论》的时候,会提到表、里、半表半里,这就是一个结构概念,也是一个
系统概念,它不是一个功能概念,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体的解剖系统学。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1800年以前,张仲景对人体
已经具备非常完整的人体解剖系统学的这样一个结构思想,而不是我们今天大家说的中医是功能的,而不是结构的这样一个观点。2“三极之道”我讲第二个个人的概念:张仲景的人体表、里、半表半里三部的解剖结构思想,来源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分为三”,就是“三才”思想的一个人体演化。《道德经》里面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分为三的思想,是我们传统中国文化里面的基本思想。
在《周易》里边有两个道,一个道就是阴阳之道,也就是“一阴一阳之为道”,《内经》里面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因此,把阴阳学说作为我们中医的一个基本的道提出来。在《周易》里面还有一个道是“三才之道”,也就是“三极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一个基本的宇宙
演化规律,在人体也是适应的。
我们来看人体的发生、发展,我们人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分裂,在第三天的时候呢,从输卵管进入子宫,在输卵管狭部生成
12个细胞的桑椹胚,那么我们普遍的一个观点就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
这样的概念是无法解释的,也就是如果这样的话,不可能形成以12个细胞的桑椹胚。因此,形成12个细胞就有这种可能,就是一生二,二生三,生六、生十二。
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第二个呢就是说受精后的第四天桑椹胚发育成胚泡进入胚层开始着床,六到十二天形成内胚层、外胚层,第三周在内外胚层之间出现一个中胚层,经过四到八周胚层分化发育,胚胎不仅初具人型,而且形成了人体的主要器官。
这样一个雏形,就是一个人体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人体发生学的一个过程。3三部划分第三个我想谈一下人体的三部解剖结构。都说我们中医不讲解剖,从春秋战国的“疱丁解牛”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一个杀牛的,他对牛的解剖结果是非常清楚的,游刃有余。做一个医生,对人体的结构虽然没有像对牛那样的游刃有余,但是基本大体结构是清楚的。
中医的研究方法是比类取象,在古代因为没有解剖过尸体,或者解剖过尸体没有记载。我们从解剖一个动物或者杀一只鸡,杀头猪,来看他这样一个生物的解剖结构。也就是说当你杀鸡时,从正中间打开这个胸膛的时候,我们开始做的第一个工作,也就是掐断它的食管,顺着掐断的食管下来以后
是胃、胃以后是小肠、再下来是大肠、最后是肛门,切断这个系统然后被扔掉。
这个呢我们叫肠肚,肠肚系统,土话叫下水。这个系统是中医里边的腑系统,当把这个从口腔到肛门的下水系统拿掉以后,剩下的另外一个系统就是以心脏为主的和大血管相联系内
脏系统,我们叫脏系统。那么把下水这个系统拿掉,把脏系统拿掉,剩下的就是一个躯壳系统。
这个躯壳系统在《伤寒论》里面叫表部系统。从口腔到肛门的腑系统,《伤寒论》叫里部系统。表系统和里系统中间的
脏系统叫半表半里系统,这是张仲景给我们描绘出来的人体的三部结构系统。4三部功能第四个我想谈一下三部的功能。我刚才讲到三才,天地人三才,表部通天,表部系统是和天相通的,也就是说表部系统是接受天阳之气的。什么叫天阳之气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这个天阳之气就是空气里面的氧气,表部系统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完成气体交换。
里部系统是从口腔到肛门这样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它是通地的,也就是中医里面的水谷之精微,来源于地,这个系统来受纳水谷之精微。《伤寒论》里面叫“胃家”。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这是一家子,这个胃家系统,也叫里部系统。
那么我们把里部系统接受的水谷之精微,表部系统接受的天阳之气,合化而赤,变为血,血在人体循行,构成另外一个系统就是半表半里系统,主要是人的脏系统,以心为主。天
通表,地通里,表里合化而为半表半里以通人,这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5六证第五个问题就是六证。谈到六证呢,就是《伤寒论》的三阳三阴,我们今天的教科书里面叫什么呢,叫六经辨证,而张仲景的本来的叫法叫三阴三阳。我刚才讲了,《周易》里面有一个定理叫什么呢,“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里面还有一个定理叫“三才之道”。也就是说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六证之“六”何意?
什么意思呢?讲六证的时候,先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这个“六”是如何而来的。《周易》里面上中下叫三极,天地人叫三才。天有阴阳,叫日月,地有阴阳叫水陆,人有阴阳叫男女。《周易》里面的“三极六爻”思想就叫天道之“三阴三阳”。
在人体也是如此,人体表部通天,里部通地,半表半里通人,表有阴阳,里也阴阳,半表半里有阴阳,这就是《伤寒论》里面的三阴三阳的一个基本概念。
张仲景把三阴三阳思想引入中医的辨证论治以后,形成了三阴三阳六证。疾病发生以后,我们表部发生病变,要么表阴证,要么表阳证,就是非阴既阳,里部发生病变,道理也是一样的,非阴既阳,半表半里发生病变也是一样的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原则不能违背,这是一个公理。我们把它引入到我们医学的辨证论治以后,就把正邪交争实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