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原检查法

合集下载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中国鲎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鲎试剂成为了紧俏资源。

作为一个注射剂制药企业的QC,不得不考虑以后怎么来应对,除了采用减少鲎试剂的用量外,可选择重组鲎试剂或采用重组C因子法,但结果的等效性研究这个拦路虎很难打到。

百无聊赖就翻开了《中国药典检测分析指南》2017年版的热原检查法,开卷有益,该版指南对人员检查的基本原理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现将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1、热原相关的定义及来源1.1 相关定义热原是注射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后,能导致其体温升高的一类物质的总称。

可以直接导致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外源性热原,由外源性热原引起体内产生的致热物质称为内源性热原。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PS)。

当细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内毒素。

LPS是高分子量的脂多糖。

思考:以上定义解释了注射剂为什么要进行热原检查或细菌内毒素检查。

1.2 热原的致热原理外源性物质进入人体,作用到单核细胞系统,刺激其分泌内源性致热原[主要有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IN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提问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调,造成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人体发热。

思考:干扰素、抗肿瘤药物等是否会影响热原的检查?1.3 外源性热原的来源1.3.1 外源性热原中微生物来源的包括:a) 革兰氏阳性菌细菌成分(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蛋白、热休克蛋白A、脂磷壁酸等);b) 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成分(脂质A、外膜蛋白、膜孔蛋白、陪伴蛋白等);c)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成分(细胞表面蛋白、菌毛、脂肽、脂蛋白、肽聚糖、胞壁酰二肽等);d)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外成分(毒素、超抗原等);e) 非细胞性微生物(活病毒、真菌、酵母、疟原虫等)。

微生物产生的致热物质中,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致热性最强,其次是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致热作用较弱,真菌、病毒致热作用更弱,因此,细菌内毒素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强致热原。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是一个广义名称,用于描述产生或传递热量的物体、物质或现象。

在工业、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中,检查热原的方法对于确保过程的正常运行和预防故障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热原检查方法:
1. 热传导检测法:这是一种测量热量传递速率的方法。

热传导检测仪通常包括一个发热体和一个温度传感器。

当电流通过发热体时,它会产生热量并传递到周围的物体。

这样就可以测量热量的传递速率以及物体的热导率。

2. 热扫描电镜(SEM):热SEM利用电子束来扫描样本,并通过观察样本的热反应来检查热原的性能。

可以通过观察样品的温度分布图来确定样品的热特性。

3. 红外线热成像(IRT):这是一种无接触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观察对象的表面温度分布。

热成像仪使用红外线相机(或传感器)来捕捉物体或物质的表面温度,并将其转换成彩色图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特定区域的温度梯度以及区域的温度变化。

4. 热重量分析(TGA):这是一种测量样品热性能的方法。

TGA可以测量样品的质量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从而确定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分解特性。

5. 示温器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测量液体和气体的表面温度。

温度的变化可以观察到指针的变化和液晶显示屏的变化。

总的来说,选择特定的热原检测方法取决于所需的精度、检测对象的类型、要求的速度和测量条件。

在选择特定的热原检测方法之前,最好先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最终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最准确、快速和可靠的结果。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热原检查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微生物的方法,它基于微生物在特定温度下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检测。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医药等领域,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可靠等优点。

下面将从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理热原检查法是通过测量微生物在特定温度下产生的热量来进行检测的。

该方法主要基于微生物代谢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利用热电偶或红外线传感器对微生物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实时监测。

当微生物数量较多时,其代谢活动所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应增加,从而能够通过仪器显示出来。

二、操作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按规定方法处理后,制备成适宜的试样。

2. 检测设备准备:根据使用说明书正确安装设备,并连接好电源和计算机。

3. 仪器调试:按说明书要求对仪器进行调试,并进行空白测试和标准曲线建立。

4. 样品检测:将制备好的样品加入检测仪器中,按要求设定温度和时间,进行检测。

5. 结果分析:根据仪器显示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三、优缺点优点:1. 灵敏度高:热原检查法对微生物的检测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微生物数量较少的样品。

2. 快速: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检测结果,适用于快速筛查大批量样品。

3. 可靠性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不受环境影响。

4. 适用范围广:热原检查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样品,包括食品、水质、医药等领域。

缺点:1. 无法区分微生物种类:热原检查法只能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以及其数量,并不能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 对温度要求高:该方法对温度要求较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温度控制以及时间控制等参数。

3. 不适用于活菌数的计数:由于热原检查法只能检测到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热量,因此不适用于活菌数的计数。

四、应用热原检查法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医药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肉制品、水产品、奶制品等样品中的微生物。

在水质领域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自来水、污水等样品中的微生物。

生物实验--热原检查法

生物实验--热原检查法

生物实验--热原检查法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供试用家兔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1.7~3.0kg,雌兔应无孕。

预测体温前7日即应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

未经使用于热原检查的家兔;或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但组内升温达0.6℃的家兔;或3周内未曾使用的家兔,均应在检查供试品前3~7日内预测体温,进行挑选。

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时相同,仅不注射药液,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共测8次,8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与最低体温的相差不超过0.4℃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查用。

用于热原检查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供第2次检查用。

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则组内全部家兔不再使用。

每一家兔的使用次数,用于一般药品的检查,不应超过10次。

试验前的准备在作热原检查前1~2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5℃,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5℃,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应注意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避免噪音干扰。

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小时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适宜的装置中,直至试验完毕。

家兔体温应使用精密度为±0.1℃的测温装置。

测温探头或肛温计插入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6cm,时间不得少于1分半钟,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一般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

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且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

试验用的注射器、针头及一切与供试品溶液接触的器皿,应置烘箱中用250℃加热30分钟,也可用其他适宜的方法除去热原。

检查法取适用的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后15分钟以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并温热至约38℃的供试品溶液,然后每隔30分钟按前法测量其体温1次,共测6次,以6次体温中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

1142 热原检查法 - 国家药典委员会

1142 热原检查法 - 国家药典委员会

1142 热原检查法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 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供试用家兔 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 1.7kg 以上,雌兔应无孕。

预测体温前 7 日即应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 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

未曾用于热原检查的家兔;或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 但组内升温达 0.6℃的家兔;或 3 周内未曾使用的家兔,均应在检查供试品前 7 日内预测体温, 进行挑选。

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时相同, 仅不注射药液, 每隔 30 分钟测量体温 1 次,共测 8 次,8 次体温均在 38.0~39.6℃的范围内, 且最高与最低体温相差不超过 0.4℃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查用。

用于热原检查 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 48 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查用, 其中升温达 0.6℃的家兔应休息 2 周以上。

对用于血液制品、抗毒素和其他同一 抗原性供试品检测的家兔可在 5 天内重复使用 1 次。

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则组内全部家兔不再使用。

试验前的准备 热原检查前 1~2 日,供试验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 3℃,且应控制在 17~25℃,在 试验全部过程中,实验室温度变化不得大于 3℃,应防止动物骚动并避免噪声干 扰。

家兔在试验前至少 1 小时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宽松适宜的装置中,直至试验 完毕。

测量家兔体温应使用精密度为±0.1℃的测温装置。

测温探头或肛温计插 入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 6cm,时间不得少于 1.5 分钟,每 隔 30 分钟测量体温 1 次,一般测量 2 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 0.2℃,以此 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

当日使用的家兔, 正常体温应在 38.0~ 39.6℃的范围内,且同组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 1.0℃。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的检查方法热原检查方法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设备或系统中存在的热源。

热源是指能够产生热量的物体或系统,常见的热源包括燃烧炉、锅炉、发动机等。

热源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热源检查的步骤热源检查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热源:首先需要确定热源的位置和类型。

可以通过查看设备的技术参数或者进行实地勘察来确定热源的具体情况。

2. 检查外观:对于可见的热源,可以通过外观检查来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

例如,观察燃烧炉的火焰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漏气的情况。

3. 检测温度:使用温度计等工具对热源进行温度检测。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是热源存在问题的表现。

4. 检查燃料供应:对于燃烧炉等需要燃料的热源,需要检查燃料供应是否正常,例如燃料是否充足、燃料是否完全燃烧等。

5. 检测排放物:对于烟囱、尾气等排放物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

6.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噪音、振动、漏水等方面,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7. 检查安全设施:检查热源周围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善,例如防护罩、防火墙等。

二、热源检查方法的应用热源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热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热源进行定期检查,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2. 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热源检查可以用于检测供暖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能源行业:对于能源行业来说,热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

通过对热源进行检查,可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能源浪费。

4. 环境保护:热源排放物的监测和控制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热源检查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热源排放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热源检查的意义热源检查对于保障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热源检查的几个重要意义:1. 安全保障:通过热源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热原的检查方法有

热原的检查方法有

热原的检查方法有热原的检查方法可以分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种情况。

根据具体的疾病状况,医生会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体温测量:体温是热原的最直接表现。

医生通过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来了解体温是否升高,从而判断是否有热原存在。

2.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是否升高,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热原。

此外,还可以检查血液中的病原体抗体水平,以判断是否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热原。

3. 尿液检查:尿液中含有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物质或细菌的存在来检查热原。

例如,尿液中白细胞或蛋白质的增多可能表明尿路感染。

4. 影像学检查:如X光、超声波、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身体内部器官的图像,通过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否异常来判断热原。

5. 头颈部CT和MRI:对于存在发热的头颈部疾病,特别是颈部肿块、颌面部感染、鼻窦炎等患者,可以使用CT和MRI检查来确定热原。

6. 心电图检查:对于发热伴心悸、胸痛等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观察是否存在心脏问题。

侵入性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神经系统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神经系统的反应来确定热原。

例如,脑脊液检查可以观察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质等指标,以判断是否存在脑膜炎或其他神经系统感染。

2. 支气管镜:对于有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来观察支气管和肺部情况,以确定热原。

3. 腹腔镜和胸腔镜:对于存在腹痛、腹胀、肺部感染等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腹腔镜和胸腔镜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腹腔和胸腔内部情况,查看有无异常表现来确定热原。

4. 骨髓穿刺:对于发热伴有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骨髓穿刺。

通过观察骨髓中细胞的组织学结构,检查骨髓造血功能是否异常,以判断热原。

5. 淋巴结活检:对于存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可以进行淋巴结活检。

热原检查法(兔法)

热原检查法(兔法)

1.目的:建立产品中热原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产品的热原检查。

3.责任:质量监督部。

4.内容: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中“热原检查法—兔法”。

4.1实验材料及用具:4.1.1天平:精度0.01或0.1mg 供试品称量用精度0.1或1mg 试剂称量用精度10g 家兔称重用4.1.2电热干燥箱:(50-300±1)℃。

4.1.3恒温水浴:(37-100±0.5)℃。

4.1.4热原测温仪或肛门体温计,精度0.1℃。

4.1.5家兔固定盒:盒的两侧有通气孔。

4.1.6实验用具:注射器、烧杯、三角瓶、大称量瓶、吸管、移液管、表面皿、玻璃棒、广口试剂瓶、金属制密封器(均需去热原)、时钟、直镊、脱脂棉或细软卫生纸。

4.1.7试剂:75%乙醇、凡士林或50%甘油、新蒸馏水(4小时内蒸馏)、灭菌注射用水(经热原检查,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4℃的最多只有1只,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数低于1℃,或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含细菌内毒素低于0.5EU/m1)、无热原氯化钠(经250℃ 30分钟或200℃ 1小时或180℃ 2小时加热除热原)。

4.2溶液配制:供试品溶液。

4.2.1原料药:4.2.1.1精密称取适量,置烧怀、三角瓶或称量瓶中。

4.2.1.2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灭菌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

4.2.2注射液:4.2.2.1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瓶颈部,割开安瓶。

4.2.2.2精密量取一定量药液。

4.2.2.3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灭菌注射用水,混匀。

4.2.3注射用生理盐水:4.2.3.1称取无热原的氯化钠适量至烧杯或三角瓶中。

4.2.3.2加入供试品“注射用水”适量,配成0.9%的等渗溶液。

4.3实验动物:4.3.1健康无伤、体重1.7-3.0kg、同一来源、同一品系家兔,雌兔应无孕,一兔一笼,标兔号。

4.3.2新兔预选:4.3.2.1新兔经饲养7日后,进行预测体温,测温的条件与热原检查要求相同。

YBB60232012热原检查法

YBB60232012热原检查法

YBB60232012热原检查法Reyuan JianchafaTests for Pyrogen本法系将供试液经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供试用家兔应符合热原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D)中供试用家兔的要求。

试验前的准备应符合热原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D)中试验前的准备要求。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制备过程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

将供试品用纯化水冲洗干净后,用滤纸吸干,切成约0.5cm×3cm条状,置浸提容器内。

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在115℃保持30分钟,再按表1规定加入浸提液,使浸提液浸没供试品,按表2条件浸提,即得。

供试液应在制备后2小时内使用。

表1 供试品表面积或重量与浸提液的比例供试品厚度(mm)表面积或重量与浸提液体积的比例≤0.5 6cm2/ml>0.5~1.0 3cm2/ml>1.0 1.25cm2/ml不规则形状0.2g/ml表2 浸提条件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小时)37±1 24±237±1 72±250±2 72±270±2 24±2检查法取适用的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符合要求后15分钟以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温热至约38℃的供试品溶液,注射剂量为10ml/kg,然后每隔30分钟按前法测量其体温1次,共测6次,以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

如3只家兔中有1只温度升高0.6℃或高于0.6℃,或3只家兔体温升高的总和达1.3℃或高于1.3℃,应另取5只家兔复试,检查方法同上。

结果判断在初试的3只家兔中,体温升高均低于0.6℃,并且3只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3℃;或在复试的5只家兔中,体温升高0.6℃或高于0.6℃的家兔不超过1只,并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体温升高总和为3.5℃或低于3.5℃,均判定供试品的热原检查符合规定。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家兔法1.实验材料及用具1.1天平精度0.01mg或0.1 mg供试验称量用精度0.1 mg或1 mg试剂称量用精度10g家兔称量用1.2电热干燥箱,250℃以上,受热均匀。

1.3恒温水浴1.4热原测温仪或肛门体温计,精度0.1℃。

1.5家兔固定盒,盒两侧有通气孔。

1.6实验用具注射器、烧杯、三角瓶、大称量瓶、吸管、移液管、表面皿、玻璃棒、广口试剂瓶、直镊、金属制密封器(均需除热原)、时钟、脱脂棉。

1.7试剂75%乙醇、凡士林或50%甘油、生理盐水、灭菌注射用水(经细菌内毒素检,含细菌毒素低于0.25EU/mI)无热原氯化钠(经250℃30分钟或200℃1小时或180℃2小时加热原)。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1原料药2.1.1精密称定适量,置烧杯、三角瓶或称量瓶中。

2.1.2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灭菌注射用水或无热原生理盐水,搅拌使溶解。

2.2注射液2.2.1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瓶颈部。

2.2.2精密量取一定量药液。

2.2.3按规定浓度,加精密量取的一定量灭菌注射用水或无热原生理盐水,混匀。

3实验动物3.1健康无伤害、体重1.7kg以上至4.0kg左右同一来源、同一品系、合格的实验用兔,雌兔应孕,1兔1笼,标兔号。

3.2新兔预选3.2.1新兔经同一饲料饲养7日后,进行预测体温,测温的条件与热原检查要求相同。

3.2.2测量体温时,测温仪探头或肛门温度计插入肛门的深度各兔应相同约6cm,测温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3.2.3每隔30分钟测温1次,共8次。

3.2.48次体温均在38.0℃~39.6℃(一般多选用38.4~39.4℃)的范围内,且最高最低体温差数不超过0.4℃的家兔,可供3周内实验用。

3.2.5录选新兔编号、登记入兔史记录卡,未被录选家兔,可饲养7日再预测体温1次,如仍不符合要求则淘汰。

兔史记录卡内容应包括日期、体重、性别、供试品名、正常体温、温差结果。

3.3家兔的重复使用3.3.1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的家兔,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供下一次实验用。

中国药典2015版 1142热原检测

中国药典2015版 1142热原检测

中国药典2015版1142热原检查法(153页)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人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髙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供试用家兔供试用的家兔应健康合格,体重1.7 k g以上(用于生物制品检査用的家兔体重为1 .7〜3. 0kg),雌兔应无孕。

预测体温前7日即应用同一饲料饲养,在此期间内,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现象。

未曾用于热原检査的家兔;或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但组内升温达0. 6°C的家兔;或3 周内未曾使用的家兔,均应在检查供试品前7 日内预测体温,进行挑选。

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査供试品时相同,仅不注射药液,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 次,共测8次,8次体温均在38.0〜39.6°C的范围内,且最高与最低体温相差不超过0.4°C的家兔,方可供热原检査用。

用于热原检査后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小时方可再供热原检査用,其中升温达0. 6°C的家兔应休息2 周以上。

对用于血液制品、抗毒素和其他同一抗原性供试品检测的家兔可在5 天内重复使用1次。

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则组内全部家兔不再使用。

试验前的准备热原检査前1〜2 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3℃,且应控制在17〜25°C ,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实验室温度变化不得大于3°C,应防止动物骚动并避免噪声干扰。

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 小时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宽松适宜的装置中,直至试验完毕。

测量家兔体温应使用精密度为±0 . 1C的测温装置。

测温探头或肛温计插人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6cm, 时间不得少于1 .5分钟,每隔3 0分钟测量体温1次,一般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1 , 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

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且同组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0℃。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第3讲
修订背景
? 3、增加了升温达0.6 ℃的家兔应休 息2 周以上新要求。(防止假阳性 )
? 4、实验环境要求更加严格:实验室 与饲养室温度相差由不大于 5 ℃改 为3 ℃
? 5、强调同组各家兔间温差不大于1 ℃,对家兔固定方式:宽松。
第3讲
修订背景
? 6、判定标准更加严格:初试的 3只家兔体温 升高总和低于 1.4 ℃改为低于 1.3 ℃。
3、 ____*
2005版 体重1.7~3.0kg
——
每一家兔的使用次数,用 于一般药品的检查,不应 超过10次。
*三部仍规定,对血液制品、抗毒素和其他同一过敏 原的供试品在5天内可重复使用1次。
第3讲
2010 版与2005版区别
2010版
2005版
4、在做热原检查前1-2日 在作热原检查前1-2日
第3讲
热原检查法
程春雷 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第3讲
主要内容
? 热原检查法的简介 ? 具体的修订内容 ? 修订的背景 ? 热原检查的适用性研究 ? 体外热原检查法
第3讲
热原检查法的简介 The term derives f-r1om the greek
? 热原(Pyrogen)w的ord含“义pyros”(fire) and was
第3讲
热原物质及发热机理
第3讲
热原检查法简介-4
20世纪20年代Seibert采用家兔 动物模型,通过系列实验证明了 引起注射发热的物质来源于细菌 ,其对热稳定,并可通过滤器。 之后, Seibert和其同事共同建 立了用于检测药品终产品质量的 热原试验
第3讲
热原检查法简介-5
? 1941年《美国药典》修订委员会首次组织了对 热原的协作研究,有 FDA、NIH和14个药厂参加 ,使用253只家兔进行了 3300次实验,研究结 果于1943年发表,并促使 1942年USP第12版首 次正式收载家兔热原实验方法,为注射用药提 供了一个有效和可靠的热原检测手段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药检文摘日期:2004-8-11热原检查法1绪言热原也称为发热性物质(日本药局方)''英文叫做Pyrogen,即能够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

与注射剂有关的发热性物质研究可追溯到16世纪。

直到18世纪丹麦生理学家panum的研究中断定,“发热物质是一种对热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由活的细菌中来的一类物质,而且微量静注后就能引起高热反应”。

1923年,Seibert肯定地证实了所有注射剂的发热原因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一种可滤过的高热稳定的热原污染结果。

随后Rademaker进一步证实了Seibert的发现,并进一步强调避免细菌污染的重要性。

之后的共同研究确立了使用家兔检测注射剂及水中致热物质的方法。

这个结果导致了官方的重视,20年后,美国药典于1942年USP12)进行了收载''其后,各国药典相继收载,CHP→1953年''BP→1953年''JP→1951年第6版药局方''半个多世纪来,热原检查法在保证注射剂的安全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热原与热原反应热原即发热性物质,目前普遍认为是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广义说,是所有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物质的总称。

除内毒素引起发热外,还包括病毒,干扰素以及其它种种发热物质。

热原反应是指临床输液反应,如果将携带超量热原物质的注射液静脉输入人体,通常在05-2h 内引起机体严重的临床反应。

表现为:机体外周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体温通常可上升至40℃左右。

3热原的本质在自然界,热原分布很广,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于热原本质的研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存在二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热原的本质就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细菌内毒素,就注射剂来讲,其输液反应主要来源于细菌内毒素。

1142热原检査法

1142热原检査法

表 2-2 耳 用 制 剂 、鼻 用 制 剂 、库 肤 给 药 制 剂 、 吸入制剂抑菌效力判断标准
A 细菌
B
A 真菌
B
减 少 的 lg 值
2d
7d
14d
28d
2
3

NI


3
NI


2
NI


1
NI
注 :N I : 未 增 加 ,是 指 对 前 一 个 测 定 时 间 ,试 验 菌 增 加 的 数 量 不 超 过 0. 5 lg 。
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细 菌 内 毒 素 的 量 用 内 毒 素 单 位 (E U )表 示 ,1 E U 与 1 个 内 毒 素 国 际 单 位 (I U ) 相 当 。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 用 于 标 定 、复 核 、仲 裁 鲎 试 剂 灵 敏 度 、标 定 细 菌 内 毒 素 工 作 标 准 品 的 效 价 ,干 扰 试 验 及 检 查 法 中 编 号 B 和 C 溶 液 的 制 备 、凝 胶 法 中 鲎 试 剂 灵 敏 度 复 核 试 验 、光 度 测 定 法 中 标 准 曲 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 准 标 定 其 效 价 ,用 于 干 扰 试 验 及 检 查 法 中 编 号 B 和 C 溶液 的 制 备 、凝 胶 法 中 鲎 试 剂 灵 敏 度 复 核 试 验 、光 度 测 定 法 中 标 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 菌 内 毒 素 检 查 用 水 应 符 合 灭 菌 注 射 用 水 标 准 ,其内毒 素 含 量 小 于 0_ 015EU/ml( 用 于 凝 胶 法 )或 0. 005EU/ml(用 于 光 度 测 定 法 ),且 对 内 毒 素 试 验 无 干 扰 作 用 。 试验所用的 器皿需经 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 毒 素 。耐 热 器 皿 常 用 干 热 灭 菌 法 (250°C、3 0 分 钟 以 上 )去 除 ,也 可 采 用 其 他 确 证 不 干 扰 细 菌 内 毒 素 检 査 的 适 宜 方 法 。 若 使 用 塑 料 器 具 ,如 微 孔 板 和 与 微 量 加 样 器 配 套 的 吸 头 等 , 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具。 供 试 品 溶 液 的 制 备 某 些 供 试 品 需 进 行 复 溶 、稀释或在 水 性 溶 液 中 浸 提 制 成 供 试 品 溶 液 。必 要 时 ,可调节被测溶液 ( 或 其 稀 释 液 )的 p H 值 ,一 般 供 试 品 溶 液 和 鲎 试 剂 混 合 后 溶 液 的 p H 值 在 6 .0 〜 8 .0 的 范 围 内 为 宜 ,可 使 用 适 宜 的 酸 、 碱 溶 液 或 缓 冲 液 调 节 p H 值 。酸或碱 溶 液 须用 细 菌 内 毒 素 检 査 用 水 在 已 去 除 内 毒 素 的 容 器 中 配 制 。缓 冲 液 必 须 经 过 验 证 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 素 限 值 的 确 定 药 品 、生 物 制 品 的 细 菌 内 毒 素 限 值 (L )一般按以下公式确定: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A
18
新方法原理
外热原
人体(分泌内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
细胞(分泌内热原)
新方法主要以应用动物来源或人源细胞模拟人体,通过检测内源性热原(主要为细胞 因子,如IL-6、IL-1、TNF-α)在体外进行热原检测。
A
19
新方法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新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 际发达国家实验室,包括英国国家生物制品 检定所NIBSC、德国国家疫苗及血清研究所 PEI等,均对新的体外热原检测替代方法开展 了研究。
第三节 热原检查法
A
1
热原的定 义
热原(pyrogen)系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 热物质。
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 原及化学热原等。
这里所指的“热原”,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是某些细菌 的尸体及其代谢产物。大多数微生物都能产生热原,致热 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产物,其次是革兰阳性杆 菌类,革兰阳性球菌则较弱,霉菌、酵母菌、甚至病毒也 能产生热原。它的化学结构是脂多糖和微量蛋白的复合物
A
5
热原检查法的定义
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 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 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A
6
实验耗材去热原
试验用的注射器、针头及 一切和供试品溶液接触的耐高 温器皿,应置烘箱中用250℃加 热30分钟(英国药典200℃1h)
不耐高温器皿可置于30% 双氧水中浸泡4h,再用细菌内 毒素检查用水充分冲洗,60℃ 烘干备用
升高总和>3.5℃
另取5只动物 进行复试,试 验方法初试
合并初试、复试8只动物, 体温升高超过0.5℃的动物数 ≤3只,或者超过3只,但体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

※热原检查法药检文摘日期:2004-8-11 热原检查法1绪言热原也称为发热性物质(日本药局方)''英文叫做Pyrogen,即能够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

与注射剂有关的发热性物质研究可追溯到16世纪。

直到18世纪丹麦生理学家panum的研究中断定,“发热物质是一种对热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由活的细菌中来的一类物质,而且微量静注后就能引起高热反应”。

1923年,Seibert肯定地证实了所有注射剂的发热原因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一种可滤过的高热稳定的热原污染结果。

随后Rademaker进一步证实了Seibert的发现,并进一步强调避免细菌污染的重要性。

之后的共同研究确立了使用家兔检测注射剂及水中致热物质的方法。

这个结果导致了官方的重视,20年后,美国药典于1942年USP12)进行了收载''其后,各国药典相继收载,CHP→1953年''BP→1953年''JP→1951年第6版药局方''半个多世纪来,热原检查法在保证注射剂的安全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热原与热原反应热原即发热性物质,目前普遍认为是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广义说,是所有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物质的总称。

除内毒素引起发热外,还包括病毒,干扰素以及其它种种发热物质。

热原反应是指临床输液反应,如果将携带超量热原物质的注射液静脉输入人体,通常在05-2h内引起机体严重的临床反应。

表现为:机体外周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发生冷感、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体温通常可上升至40℃左右。

3热原的本质在自然界,热原分布很广,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于热原本质的研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存在二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热原的本质就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细菌内毒素,就注射剂来讲,其输液反应主要来源于细菌内毒素。

家兔热原检查法原理

家兔热原检查法原理

家兔热原检查法原理
家兔的体温调节机制是通过调节新陈代谢速率和表皮血流,以维持体
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家兔的体温在38.5-39.5°C之
间波动。

当家兔感染了热原菌,其体温会出现异常变化,常表现为体温升
高或下降。

热原感染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体液传播等途径
进行传播。

当家兔接触感染源时,热原菌会进入家兔体内,并在体内繁殖。

热原菌的繁殖会引发炎症反应,使家兔的新陈代谢加快,导致体温升高。

在进行家兔热原检查时,首先需要选择一批健康的、未曾感染热原的
家兔作为对照组。

然后,从需要检测的动物体内采集样品,如血液、组织
和体液等,将这些样品分别接种到对照组的家兔和待测试的家兔体内。


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对照组的家兔不会出现体温异常变化,而待测试的家
兔则会出现体温上升或下降的情况。

通过记录家兔的体温变化,可以评估感染热原的程度。

通常情况下,
感染程度越轻,体温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同时,家兔的
体温变化会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减退、虚弱和异常行为等。

这些症状的
出现也可以作为评估感染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总之,家兔热原检查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家兔的体温变化来评估病原体
感染的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

了解家兔热原检查法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检测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法定的热原检查方法为

法定的热原检查方法为

法定的热原检查方法为热原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材料的热性能和热传导特性。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热原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研究、产品开发和工艺优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法定的热原检查方法。

1. 热传导测试方法热传导测试是一种常见的热原检查方法,用于测量材料的热导率和热阻。

常用的热传导测试方法包括热阻法、热板法和热流计法等。

热阻法通过测量材料在稳态热流条件下的温度差来计算热阻;热板法则通过在材料两侧施加热流,测量热板温度来计算热导率;热流计法则通过测量材料内部的热流来计算热导率。

2. 热容测试方法热容测试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热容量的热原检查方法。

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材料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常用的热容测试方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温热流量法(ITC)和恒温热流量法(STC)等。

DSC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容变化来计算材料的热容量;ITC则通过测量材料在等温条件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来计算热容量;STC则通过测量材料在恒定温度下的热流来计算热容量。

3. 热膨胀测试方法热膨胀测试是一种常见的热原检查方法,用于测量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

常用的热膨胀测试方法包括线膨胀计法和体膨胀计法等。

线膨胀计法通过测量材料在线膨胀系数的变化来计算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体膨胀计法则通过测量材料在体积膨胀时所产生的力来计算材料的体膨胀系数。

4. 热分解测试方法热分解测试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热稳定性的热原检查方法。

热稳定性是指材料在高温下是否会发生分解或失重等现象。

常用的热分解测试方法包括热失重分析法(TGA)和热重分析法(TMA)等。

TGA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失重来判断材料的热稳定性;TMA则通过测量材料在升温过程中的尺寸变化来判断材料的热稳定性。

5. 热疲劳测试方法热疲劳测试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在热循环条件下的疲劳性能的热原检查方法。

热循环是指材料在高温和低温之间周期性变化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
复试5只动物中体温升高> 0.6℃的动物超过1只;或合 并初始、复试8只动物体温
升高总和>3.5℃
合并初试、复试8只动物, 体温升高超过0.5℃的动物 数>3只,体温升高总数>
3.3℃
英国药 加试3只动物, 典 最多加试三组, 合并初试共12 只动物
6只体温升高总和≤2.80℃ 9只体温升高总和≤4.45℃ 12只体温升高总和≤6.60℃
了研究。
2010版欧洲药典已收录了5种新体外热原检测方法: ① 人新鲜全血—IL-1β法 ② 人新鲜全血—IL-6法 ③ 人冻存全血—IL-1β法 ④ MM6细胞—IL-6法 ⑤ PBMC细胞—IL-6法
新方法优点
① 不使用动物进行体内实验 ② 能真实地模拟人体对热原的反应 ③ 能检测非内毒素热原 ④ 能定量或半定量 ⑤ 能被广泛地应用 ⑥ 操作简单可行
英国药 典
1-3天 10ml/kg 10次 体温在38.0-39.8℃之间,
生理盐水 30min/次, (38.5℃) 舍去前2次
个体间体温差≤1℃
注意事项
1. 抓取兔子的正确方法:一手抓持兔颈背部皮毛,一手托起兔臀部。 2. 在热原检查前1~2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
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3℃,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应注 意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 3. 应避免噪音干扰。 4. 整个试验操作过程应尽量轻柔,避免激惹动物,造成体温大幅波动, 影响结果。 5. 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小时停止给食并置于适宜的装置中,直至试验完毕。 6. 读取体温:一手拿住体温计尾部,使眼与体温计保持同一水平,然后 慢慢地转动体温计 ,从正面看到水银柱时就可读出相应的温度值 , 切记不可用手碰触水银球端 7. 静脉给药前需将供试品温热至38℃(美国药典37±2℃,英国药典 38.5℃),注射要缓慢。
热源的性质
热原除具有很强的致热性外,还具有下列性质: 耐热性:180℃2小时以上或250℃30min以上才能彻底破坏热 原。因此,玻璃制品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容器和注射时使用的 注射器等,均可用高温破坏热原。 水溶性:热原能溶于水,可用大量无热原注射用水冲洗以除 去热原。 不挥发性: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可随水蒸汽雾滴带入蒸馏水 中,故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时,蒸馏水器应有隔离装置。 滤过性:热原体积极小,直径1~50nm,可通过普通滤器进入滤 液中。 不耐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热原能被盐酸、硫酸、氢氧化 钠、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所破坏。
热原检查法的定义
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 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 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实验耗材去热原
试验用的注射器、针头及 一切和供试品溶液接触的耐高 温器皿,应置烘箱中用250℃加 热30分钟(英国药典200℃1h)
不耐高温器皿可置于30% 双氧水中浸泡4h,再用细菌内 毒素检查用水充分冲洗,60℃ 烘干备用

中国药 典
美国药 典
实验步骤
另取5只动物 进行复试,试 验方法同初试
另取5只动物 进行复试,试 验方法初试
合格
复试5只动物中体温升高 ≥0.6℃的动物数不超过1只, 合并初试三只动物,体温升
高总和≤3.5℃
合并初试、复试8只动物, 体温升高超过0.5℃的动物数 ≤3只,或者超过3只,但体
温升高总数≤3.3℃
6只体温升高总和> 4.30℃ 9只体温升高总和> 5.95℃ 12只体温升高总和> 6.60℃
传统热原检测方法的不足
家兔法:
费用高 结果重复性差 使用活体动物实 验
内毒素法:
只能检测细菌内毒素 鲎(hòu)资源日益 匮乏
蓝血的活化石--鲎
鲎(hòu)亦称马蹄蟹。肢口纲
(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海 生节肢动物,共4种,见于亚洲和北美东海 岸。虽又称马蹄蟹,但不是蟹,而与蝎、 蜘蛛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 鲎 (horseshoe crab)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 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 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 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 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 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 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 有“活化石”之称。
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
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 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 提取物——“鲎试剂”,可以 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 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 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 毒素污染进行监测。科学家也 使用鲎血研究癌症。但是,对 鲎抽血后,它们就被放生
随着各种新技术产品的出现及现 有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热原检测 方法日趋落后,不适应于产品的热 原检测。
热原与细菌内毒素的 区别
热原物质包括了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是众多 热原物质中的一种,也是最主要的一种。
一般来说内毒素是热原,但热原不仅仅包括内毒素。 不是每一种热原都具有脂多糖的结构,但所有已知 的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都有热原活性。在药品生产质 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药品生产的质量控制 一般可以接受的观点是:不存在细菌内毒素意味着 不存在热原。
第三节 热原检查法
热原的定 义
热原(pyrogen)系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 热物质。
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 原及化学热原等。
这里所指的“热原”,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是某些细菌 的尸体及其代谢产物。大多数微生物都能产生热原,致热 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产物,其次是革兰阳性杆 菌类,革兰阳性球菌则较弱,霉菌、酵母菌、甚至病毒也 能产生热原。它的化学结构是脂多糖和微量蛋白的复合物
新方法原理
外热原
人体(分泌内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
细胞(分泌内 热原)
新方法主要以应用动物来源或人源细胞模拟人体,通过检测内源性热原(主要为细胞 因子,如IL-6、IL-1、TNF-α)在体外进行热原检测。
新方法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新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 际发达国家实验室,包括英国国家生物制品 检定所NIBSC、德国国家疫苗及血清研究所 PEI等,均对新的体外热原检测替代方法开展
热原的危 害
热原反应:热原进入机体后的数分钟至1小时内,突然 发冷、寒战、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烦躁不安等症 状。持续时间约0.5~1小时。寒战消失后,随即高热,但 也有无寒战期而突然高热者。病人体温迅速上升,在 2~4小时体温上升至高峰,一般在39~40℃,严重者高达 41℃以上,病人面色潮红、头痛、恶心、呕吐。严重 者瞻妄、昏迷,甚至死亡。
实验动物的选 择

体重
性别
条件
饲养温 试验温


中国药 >1.7kg 不限,雌 使用7天预养期未见异常 17-25℃

兔应无孕 的未试动物,或已试的
符合热原规定的动物。
变化 ≤3℃
美国药 典
≥2.0kg
不限,雌 不使用3天内已试动物, 兔应无孕 不使用热原试验不合格
的动物。
20-23℃ 选定温 度
3.每隔30min按前法测量其体温1次,共测6次。
4.以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度数, 当动物升温为负值时,以0℃计算。
初试结果判 断:
合格
复试
中国药 典
美国药 典
三只动物体温升高 均低于0.6℃,且 三只动物体温升高 总和低于1.3℃
三只动物体温升 高均低于0.5℃
三只动物出现体温升高高 于0.6 ℃ ,或者三只动物 体温升高总和高于1.3℃
±3℃
英国药 ≥1.5kg 不限,雌

兔应无孕
20-23℃ 变化 ≤3℃
— 时间 给药 测量次数 选择条件
中国药 3-7天
N

美国药 7天内 N 典
8次 30min/次
8次 30min/次
8次体温均在38.0-39.6℃ 之间,且最高与最低体 温相差≤0.4℃,个体间
体温差≤1℃
体温不超过39.8℃,个 体间体温差≤1℃
三只动物出现体温升高数 高于0.5℃
不合格
体温升高≥0.6℃的 动物数量超过1只

英国药 3只体温升高总

和≤1.15℃
1.15℃ <3只体温升高总和 ≤2.65℃
2.80℃ < 6只体温升高总和 ≤4.30℃
4.45℃ < 9只体温升高总和 ≤5.95℃
3只体温升高总和> 2.65℃
复试及结果判 断:
初 试
1.试验前至少1小时停止给食并置于适宜的装置中,使其适应试验环 境,饲养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3℃。
2.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1次,一般测量2次(英国药典测4次,但前2 次舍去),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 为该兔的正常体温。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 的范围内,且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两次体温的平均 值作为兔的正常体温。 2、测定其正常体温后15分钟以内,自耳静 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10ml/kg)并温热至约38℃的供试品溶液.
新方法国内研究收录新热原检测 方法。 国家药典委员会已经启动了体外热原检 查法的课题.
已开展的研究方法
兔新鲜全血法 鼠新鲜全血法 人新鲜全血法 人冻存全血法 PBMC细胞法
感谢聆听!
第三组:王雅静、吴显婷、郭帅、祁 宇
时间:2017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