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病研究法复习笔记
云南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植物病理学关键知识点回顾
云南省考研农学复习资料植物病理学关键知识点回顾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研究植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措施。
对于考研农学的学生来说,植物病理学是必备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植物病理学的关键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
1. 植物病原体植物病原体是引起植物疾病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细菌通常通过侵入植物内部的伤口或气孔进入植物体内,繁殖并引起病害;真菌通常以菌丝体或孢子体形式存在,通过侵入植物体表或内部组织感染植物;病毒主要通过媒介昆虫传播,侵入植物细胞并复制,引起病害。
2.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土壤和作物品种相关。
适宜的温湿度和病原体的存在促进了植物病害的发生。
植物病害通过直接接触、风、水、昆虫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了解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遗传防治等。
化学防治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使用杀菌剂或杀虫剂来抑制或杀灭病原体或害虫。
物理防治包括热处理、辐射处理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寄生菌或拮抗细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原体的繁殖。
遗传防治主要通过培育抗病品种或进行基因工程改良来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4.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是确定病名和病因的过程。
诊断时需要结合病害的症状、发病环境和病原体等信息进行判断。
鉴定则需要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利用相关的实验技术和工具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
5. 植物病害的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是保障农业生产和植物健康的关键措施。
通过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密植和病苗检疫等方法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害的蔓延。
总结: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对于考研农学的学生来说,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关键知识点是必备的。
植病研究方法范文
植病研究方法范文植病研究方法是指为了深入了解植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等问题,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植病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鉴定、病害病原体的培养与保存、病害病原鉴定、病原特性研究、病害生态学研究、病害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等。
1.病原微生物鉴定对于植物疾病,首先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将病原鉴定为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比如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2.病害病原体的培养与保存为了进行详细的病原特性研究和病害生态学研究,需要用纯培养物对病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通常使用人工培养基对病原进行培养和繁殖,并将其保存在病原库中,以备后续研究和防治使用。
3.病害病原鉴定通过对病害病原进行鉴定和分类,可以为我们了解病害的产生机制和扩散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
常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4.病原特性研究病原特性研究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生殖方式、致病机制等内容。
这些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植物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为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常用的方法包括病原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virulence factor 的筛选和相关酶活性测定等。
5.病害生态学研究病害生态学是对植物病害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的研究。
通过对病害的病原、寄主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病害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
研究方法包括病害流行规律的调查和分析、传播途径的追踪和控制、病害的模拟和预测等。
6.病害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根据病害的特征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可以发展出一系列的病害诊断和防控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病害的快速鉴定和分类方法、病害的早期预警系统、病害的综合防控策略等。
研究方法包括田间调查、监测和数据分析等。
综上所述,植病研究方法是围绕病害的病原微生物鉴定、病害病原鉴定、病原特性研究、病害生态学研究、病害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等方面展开的。
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植病研究方法》教案
1、马铃薯葡萄糖琼胶培养基
2、肉汁冻培养基
3、植物组织和煎汁培养基
4、玉米粉沙土培养基
5、查彼培养液
6、土壤浸渍液培养基
五、培养基的保藏
六、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
七、选择性培养基
课目
第三章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目的
要求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在灭菌中的注意事项。
重点
难点
常用的灭菌方法,在灭菌中的注意事项。
4、昆虫传染病害的接种
二、影响接种试验的因子
1、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力
2、植物的感病性和抗病性
3、环境条件的影响
三、接种试验的记载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配合实验
利用多媒体
幻灯片
名称
第六章杀菌剂的药效试验
目的
要求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掌握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的原理、方法。掌握毒力回归式的建立,验证。
目的
要求
通过讲授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调查、记载和取样方法;
重点
难点
植物病害的调查、记载和取样方法;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学时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调查
一、调查的类别
1、一般调查
2、重点调查
3、调查研究
二、发病程度
1、记载方法
2、感染指数
3、取样方法
配合实验掌握以上内容。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配合实验.
四、科技论文的图表设计
五、科技论文的语言表达
理论讲授,
举例说明
利用多媒体
幻灯片
四、教案内容
课目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调查第二章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识别、发生、发展、流行规律、防治方法以及病害管理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研究对象: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和寄主植物。
3.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 植物病害的症状与诊断:研究植物病害在寄主上的外部表现(如斑点、腐烂、萎蔫等)和内部病理变化。
-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探讨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传播和流行机制。
- 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识别、侵入、防御等相互作用。
-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
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通过对病原生物的形态、遗传特性等进行分类,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
- 植物病害的病理学:研究病害在植物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 植物抗病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抗性机制,并通过遗传育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研究病害在田间种群中的传播、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
-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实现病害的有效控制。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病原生物和植物病害的症状。
- 实验法:包括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实验,以及植物抗病性鉴定等。
- 调查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病害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研究病原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
-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原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大数据,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方法:研究植物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病害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重点必 须复习资料+考试说明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重点必须复习资料+考试说明作者:徐蕴生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04 更新时间:2010-6-9 8:09:10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考试时长为90分钟 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一、名词解释(共15分) 二、填空(共20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20分) 四、简答题(共15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名词解释1 1.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叫传染性病害。
2.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3.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生理和组织上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
4.寄生性:病原物寄生在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
5.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失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6.垂直抗性:垂直抗性的植物品种仅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而对其它小种不具抗性。
7.生理年龄抗性:寄主植物不同生理年龄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8.兼性寄生物:以腐生为主,兼能寄生的生物。
9.病程: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叫病程。
一般将病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及发病期。
名词解释2 1.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为单循环病害。
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病原物对寄主有多个侵染过程,为多循环病害 3.世代重叠: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4.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上千个胚胎,进而发育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称群集性。
6.休眠与滞育:昆虫的休眠是由环境因素不适宜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
农业植物病理学笔记
农业植物病理学笔记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整理:
一、导言
1.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
1.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分类
2.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和寄主植物
3.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三、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1.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2.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3. 植物病害的预测和预报
四、主要农作物病害及其防治
1.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
2. 小麦病害及其防治
3. 玉米病害及其防治
4. 棉花病害及其防治
5. 蔬菜病害及其防治
6. 果树病害及其防治
五、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应用领域
2.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名词解释: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植物病毒:在一定条件下,植物受到致病因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强度或持续的时间超过了植物的忍受程度,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在生理和外观形态上表现出异常,甚至死亡的不正常状态。
病毒三要素: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病害症状:植物遭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袭后,其内部的生理活动、细胞组织结构和外部器官形态表现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患病植物本身由内而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生长在患病植物病部的病原物特征。
变色:植物发病后色泽发生改变,叶片为黄化和花叶,可表现为褪绿斑驳和坏斑等,整株可表现为白化,花瓣上有花裂等。
花叶:病株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部分相间,一般遍及全株,上部叶片较为显著,是病毒病害最为常见的病状。
坏死:发生在植物任何部位,表现为细胞死亡。
腐烂:植物患病后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有软腐干腐之分。
萎蔫:植物局部或整株由于失水丧失膨压使枝条和叶片萎垂。
畸形:多数促进性病变和抑制性病变都可能导致畸形,如叶片膨肿、皱缩、小叶、蕨叶等;果实的缩果和其他畸形;整株的徒长、矮缩;局部器官如花器和种子的退化变形和促进性变态等。
隐症现象:植物出现症状后,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症状消失;条件恢复,症状出现。
不显症感染:植物带有病毒或类病毒而不显症状。
复合病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同时危害而形成。
思考题:1、植物病害发生应具备的条件: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简述症状的复杂性:每种病害各自特定的症状;病害都有病状,但不一定有病征;同源异症——同一病原体在寄主植物上产生不同类型的症状;同症异源——植物表现症状相同而引起病害的病原不同;隐症——植物出现症状后,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症状消失;条件恢复,症状出现;不显症感染——植物带有病毒或类病毒而不显症状。
植物保护研究法参考重点
植物保护研究法1、昆虫种类的鉴定:指将所研究的昆虫的个体加以鉴别整理,确定到种,找到各个种的重要识别性状以及和相似种之间的稳定区别,予以描述和命名。
2、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由美国信息研究所1961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库医学、农业、生物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应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
3、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4、采集工具(1)捕虫网:按照功能分为捕网、扫网、水网、刮网(2)吸虫管:专用采集体型小,身体脆弱,不易拿取以及栖息在树缝、墙缝及其他隐蔽处的微小昆虫A.直式吸虫管:采集时只要将管口对准要采集的昆虫,按动吸气球便可将昆虫吸入瓶中。
B.罩式吸虫管:使用时先将要采集的昆虫罩住,在按动吸气球,这样昆虫便不易逃脱。
5、昆虫的诱集方法:(1)灯光诱集:蛾类、甲虫(2)信息素诱集(3)气味诱集:糖醋对蛾类诱集(4)陷阱诱集:适用于采集甲虫、蚂蚁、蝼蛄和蟑螂等(5)其他诱集-----声音诱集和负趋性诱集6、针插标本的制作鞘翅目:右鞘翅近左上角处半翅目:小盾片中央偏右方直翅目:前胸背板近后方偏右方同翅目、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中胸背板7蛾类外生殖器玻片标本制作技术(1)取下腹部:使用昆虫针拨动昆虫的腹部,将昆虫腹部整体取下(2)软化:将腹部置入有15%KOH溶液中,开水浴5min(3)洗涤:在体式显微镜清洗腹部杂物(4)脱水:分别置于75%和无水乙醇中脱水(5)透明:将解剖完的外生殖器和腹部置入二甲苯中透明10s (6)封片:使用加拿大胶封片8、伪交配:有些兰花诱骗蜜蜂伪交配9、物种的定义:生物中具有统一的构造和适应幅度,占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的群体,能自相繁殖而对其他群体呈现生殖隔离,代表着生物类群发展的一定阶段10、模式标本:当一个分类单元被作为新类群描述时,描述者所指定的一个或多个标本称为模式标本11、相差显微镜------是荷兰科学家于1933年发明的,用于观察未染色标本的显微镜。
植物病理学复习
一、绪论1.植物病害症状:是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植物的一种表型现象。
其中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成为病状,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表现成为病症。
2.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3.病症类型: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等。
二、植物病原物1.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后垣孢子2.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囊3.准性生殖:是真菌异核体内发生遗传重组的过程,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两个细胞核的融合和一个二倍体核的形成。
4.专化型:同一种病原菌物对不同种或属的寄主植物具有不同的寄生专化性。
5.生理小种:同一种病原菌物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存在差异。
因此,根据病原菌物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的致病性差异,一般在种下划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或简称小种。
6.真菌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营养体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为游动孢子,有性为卵孢子、休眠孢子囊。
接合菌亚门:无隔膜,无性为孢囊孢子,有性为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有隔膜,无性为分生孢子,有性为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有隔膜,无性为分生孢子,有性为担孢子。
半知菌亚门:有隔膜,无性为分生孢子,无有性生殖。
7.子囊果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8.担子果: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成子实层,这种担子菌的产孢结构称为担子果。
类型有裸果型,半被果型,被果型。
9.担子菌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单核,单倍体),次生菌丝体(双核,二倍体)。
10.转主寄生:完成生活史需要两种不同属的植物。
11.载孢体:菌丝特化而用于承载分生孢子的结构。
类型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
12.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一类含有原核结构,无真正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
13.植物病原细菌的特点:①,大多是杆状菌,少数为球状②绝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细菌有鞭毛,无芽孢③细胞壁外有黏液层,但很少有荚膜④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是阴性,少数阳性⑤对营养的要求都不太严格,可以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
(整理)植物病理学笔记超级版
1、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其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和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变,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Irish famine),1845 - 1846 真菌法国葡萄霜霉病,1880水稻胡麻斑病(Bengal famine),1942 - 1943中国小麦条锈病,1950美国玉米小斑病,19702、植物病理学的概念:是关于植物病害的学问,是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病害防治等领域的科学。
3、引起病害的原因: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白化苗,先天不孕)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肥料,农药)---------非传染(侵染)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或非寄生性病害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人为)--------------传染(侵染)病害或非生理病害或寄生性病害4、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1)真菌2)原核生物(细菌,螺原体和植原体)3)病毒(类病毒)4)线虫5)寄生性种子植物等6)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门的鞭毛虫)4、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寄生性(parasitism):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活体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专性寄生(obligate parasitism) :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营养方式专性寄生物(obligate parasite)(真菌中的白粉、锈菌、霜霉菌等,病毒、种子植物)非专性寄生:寄生物不仅可以从活的植物上获得营养,而且可以利用死的植物组织进行生活的寄生方式,又称作兼性寄生。
非专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大多数的病原真菌和细菌)腐生:只能利用死的植物组织或有机化合物的营养方式致病性:病原物具有的破坏寄主植物并诱发病害的能力是病原生物的另一特性某一种生物引起的症状相对较为固定同一种病原物不同小种、菌系、株系或群体两者关系:病原物必须有寄生性才会导致致病性致病性不能完全从寄生关系所造成的破坏来理解致病性的破坏作用多方面(病原菌的产物)并非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生物(许多植物的菌根真菌)寄生性强弱与致病性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5、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植病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阐述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的科学。
2.病状(symptom):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3.病征(sign):生长在患病植物病部的病原物特征。
4.真菌生活史(life cycle):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
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阶段。
5.异宗配合(heterothallism):多数雌雄同株的真菌自身不孕,单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的菌株一起才能完成。
6.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异核体菌丝中两个在遗传上不同的细胞核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杂合二倍体核在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基因重组,经过单倍体化后形成单倍体。
7.子座(Stroma): 由菌组织形成的、产生子实体的座垫, 叫子座。
作用是产生繁殖体, 也可渡过不良环境。
.假子座(pesudostroma):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子座。
8.转主寄生(heteroecism):在真菌的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需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无性阶段在一种植物上寄生,有性阶段在另一种植物上,叫转主寄生。
9.单主寄生:9.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的一种钩状分枝的结构。
10.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物在寄生过程中使植物发病的能力。
.抗病性(resistance):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特定病原物侵害,降低病害程度的能力。
11.真菌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的所形成的结构。
12.子囊果(Ascocarp):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子实体称子囊果。
13.假子囊果:14.闭囊壳:壳壁由数层菌丝细胞构成,没有孔口,多为球形,子囊散生或整齐排列,破裂后释放出子囊孢子。
植物保护学之植物病理学的复习重点
植物保护学之植物病理学的复习重点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表现和为害、发生流行规律以及如何控制病害的生物学科。
2、植物病害:植物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连续侵扰,生理活性受到干扰而表现的异常状态。
3、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4、什么是侵染性病害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如何对他们进行判断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无病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侵染性病害:1)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体存在(病征)。
2)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
3)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非侵染性病害: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5、植物病害的外部症状的定义什么是病征什么病状外部症状:病植物外表所显示的种种病变,肉眼即可识别。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
病状:病部所看到的状态。
6、掌握和理解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节中的所有概念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寄生物: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
腐生物: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
寄主(host):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
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植病研究法
一、填空 1.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2.PDA 培养基,从化学成分看,属于半组合培养基;从物理状态看,属于固体培养基;从使用目的看,属于非选择性培养基。
3.植病控制方法:植物检疫、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农业方法、生物方法 4.植病调查分为:一般调查、重点调查、调查研究 5.发病记载方法:直接计数法、分级计数法 6.常用植物组织表面消毒液有:酒精、次氯酸钠、升汞 7.细菌血清学反应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 8.病毒由 核衣壳 和 包膜 构成,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形状分别是 螺旋对称 和 9.病毒的核酸包括: DNA 、 RNA 。
10.植物病毒的外部症状包括:花叶类型、环斑类型、畸形生长、变色、坏死与变质。
内部症状主要包括:花叶和条纹症识别和初步诊断是有意义的。
4.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内容:①病原物侵染的生理生化机制②病原物与寄主间的相互识别及其机制③病原物致病因素及其作用过程④病原物与病植物上其他微生物的关系⑤寄主的抵抗反应⑥病害体系中的毒素、酶、生长激素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的作用⑦病植物的代谢生理⑧植物生理病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5.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文献:①应用真菌学文献摘要Review of Applied Mycology (R.A.M.)②植物病理学评述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③植物病理学高级论述Plant pathology :an Advanced Treatise ④植物病害高级论述Plant Disease an Advanced Treatise 6.我国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期刊有哪些: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微生物学报,真菌学报,病毒学报,线虫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真菌学报,农药学学报、农药、中国农业科学。
7.国外有关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期刊有哪些:①美国: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分子植物病理学②英国:应用生物学记录、生理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③法国:植物病理学记录④日本:日本植物病理学会记录⑤加拿大:加拿大植物病理学杂志⑥印度:印度植物病理学⑦德国:植物病理学杂志 8.参考文献(书、期刊)如何记载:文献常用卡片记载。
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病原体病原体是引起植物疾病的生物体,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导致植物生理代谢紊乱,最终造成植物出现病症。
在研究植物病原体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病害防治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1. 真菌真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它们以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孢子或无性生殖孢子等方式传播,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分泌毒素或占用植物养分引起植物组织的变化。
常见的真菌病包括白粉病、黑斑病、根腐病等。
2.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体,它们以孢子或细胞分裂等方式传播,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分泌毒素或蛋白质酶类破坏植物细胞,引起病变。
典型的细菌病包括斑点病、疮痂病等。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有机体,通过昆虫叮咬或种子传播等方式侵入植物体内,引起植物细胞的改变,并最终导致植物出现黄化、瘪胀、矮化等症状。
常见的植物病毒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4. 原生动物和线虫除真菌、细菌和病毒外,原生动物和线虫也是一些植物病害的致病原因,它们通过侵入植物体内,破坏植物细胞或导致植物根系发生病变,最终引起植物病害。
二、宿主防御机制植物在受到病原体的入侵时,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反应,以阻止病原体的侵入和扩散。
这些宿主防御机制一般分为外部防御和内部防御两种类型。
1. 外部防御外部防御主要包括植物表皮的保护、分泌物质的抑制和机械屏障等。
例如,植物表皮具有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它们可以阻止病原体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侵入植物组织。
此外,一些植物通过分泌抗生素或有毒化合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植物还可以形成机械性障碍,如硅质体和树脂等,来限制病原体的侵入。
2. 内部防御内部防御是指植物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对抗病原体的侵入。
植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PAMPs(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和R基因(抗病基因)。
当病原体入侵时,植物识别到PAMPs并启动免疫反应,产生一系列抗菌蛋白和信号分子以抵御病原体的侵入。
药植笔记
SM整理,供09制药工程药植考试冲刺复习用1细胞植物模式细胞的主要构造:原生质体(质体、线粒体、cell质、cell核)、后含物、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植物、动物细胞的三大区别特征:质体、液泡、细胞壁光遮光质体间的转化有色体↔叶绿体↔白色体遮光光淀粉粒种类:单粒、复粒、半复粒2组织分生组织特点:cell小、排列密薄壁组织特点:壁薄、有间隙保护组织:表皮和周皮表皮特点:常一层、排列密、无间隙机械组织:厚角组织(活细胞)+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死细胞))输导组织:木质部(死细胞):导管(被子)、管胞(蕨类&裸子)韧皮部:筛管(活细胞)、伴胞、筛胞(无伴胞)维管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类型:无限外韧型(有形成层)、有限外韧型(无形成层)、双韧型、周韧型、周木型、辐射型(被子植物根初生构造)根的内部构造: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的初生构造:维管柱:中柱鞘+维管束(木质部+韧皮部)双子叶的根多无髓部,单子叶的根多有发达髓部双子叶和裸子植物的根有次生构造;单子叶与蕨类的根只有初生构造(无形成层跟木栓形成层)根的次生构造:薄壁细胞+连接的中柱鞘细胞→形成层中柱鞘细胞→木栓形成层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表皮+皮层+维管柱落皮层:新周皮的木栓层+其外方被隔离而死亡的组织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次生构造比较:根:木栓层——栓内层——维管柱(次生皮层) (多无髓)*表皮与初生皮层脱落茎:木栓层——栓内层+初生皮层——维管柱(皮层)(多有髓)与双子叶相比,单子叶的茎无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只有初生构造叶:叶片+叶柄+托叶叶序:a互生b对生c轮生d簇生双子叶叶柄&叶脉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单子叶叶脉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叶肉不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花被类型:①镊合状——接触而不覆盖②旋转状——各片边缘依次压复③覆瓦状——1片全在内,1片全在外④重复瓦状——2片全在外,2片全在内雄蕊的数目——多与花瓣同数或为其倍数复雌蕊的心皮数目:一般等于花柱或柱头的裂数、子房主脉数或室数雄蕊类型:离生雄蕊(二强+四强)、合丝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雌蕊类型:单雌蕊+离生单雌蕊+复雌蕊(多心皮)子房位置:与花托相对,分为上位+下位+半下位花程式:(从外到内)P(花被);K(花萼);C(花冠);A(雄蕊群);G(雌蕊群)例:苹果花: K(5)C5 A∞G(5:5:2)无限花序类型(开花从外到内、从下到上):1总状花序2复总状花序3穗状花序4复穗状花序5柔荑花序6肉穗花序7伞房花序(平顶)8伞形花序9复伞形花序10头状花序(菊花)11隐头花序有限花序(开花从内到外、从上到下):1单歧聚伞花序2二歧聚伞花序3多歧聚伞花序(顶生1花)4轮伞花序(薄荷)果实:单果(一花一果):肉果:1.浆果(番茄、葡萄) 2.柑果(柑、橙) 3.核果(桃、胡桃)4.梨果(梨、苹果、山楂)5.瓠hù果(西瓜、葫芦)干果:裂果:1.蓇葖果(淫羊藿) 2.荚果(豌豆、花生)3.角果(十字花特有,如菜心,有假隔膜)4.蒴果(瓣裂+孔裂+盖裂+齿裂)不裂果:1.瘦果(向日葵、蒲公英)2.颖果(玉米、小麦)3.坚果(板栗)4.翅果5.胞果6.双悬果(伞形科特有,如小茴香)聚合果(一花多果):1.聚合蓇葖果(八角茴香) 2.聚合瘦果(草莓,食用花托)3.聚合核果(悬钩子)4.聚合坚果(莲)5.聚合浆果(五味子)聚花果(多花似一果)(花轴或花被肉质化):如凤梨、桑葚、无花果(隐头果)种子:种皮+胚+胚乳(或无)种皮:1.种脐(脱落痕) 2.种孔(胚根伸出) 3.合点(维管束汇合处)4.种脊5.种阜胚乳:胚乳+胚=种仁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合体)—→地衣类(藻类+真菌)特征:1.单细胞群和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分化 2.生殖器官为单细胞 3.无胚高等植物:苔藓+蕨类+裸子+被子特征:1.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无真根) 2.有维管组织(除苔藓) 3.生殖器官为多细胞4.有胚植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植物命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它涉及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方面。
对于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同学来说,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植物病理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植物病原体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分泌毒素或侵入植物细胞来引发疾病。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生物,它们通过产生孢子或侵入植物组织来引起病害。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通过感染植物细胞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并破坏植物的正常功能。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细胞来引发疾病。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和诊断植物病害的症状可以表现为叶片变黄、枯萎、腐烂等。
通过观察病害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
但是,为了准确诊断病害,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检测。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等。
三、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土壤传播、种子传播和昆虫传播等。
为了防止病害的传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生物防治剂等。
此外,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间调查、实验室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田间调查是通过对病害发生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了解病害发生的规律和原因。
实验室分析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鉴定和病原体检测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诊断病害。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分析病原体的遗传物质,了解病害的发生机制和传播途径。
五、植物病理学的应用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植物保护和农业生产中。
通过研究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植物病理学还可以应用于育种工作中,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疾病知识点总结大全
植物疾病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部分:植物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植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质。
以下是一些关于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1.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叶斑病、根腐病、炭疽病等。
这些病害的特点是在植物体内扩散较快,常引起严重的病害。
预防方法包括消毒工具、适时浇水和施肥、选择耐病品种等。
2.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疾病的主要类型,包括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
真菌通过孢子在植物上产生侵染病害,对植物的危害较大。
预防方法包括剪除病叶、适时喷洒杀菌剂、改善通风等。
3. 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主要包括花叶病毒、黄化病毒、马赛克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介体传播,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预防方法包括清除传播媒介、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植物的抵抗力等。
4. 原生质性病害:原生质性病害主要包括霉病、贝氏病、锈病等。
这些病害由原生质类生物引起,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
预防方法包括保持植物的清洁、适时处理病害部位等。
第二部分:植物疾病的传播途径植物疾病的传播途径是引起病害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植物疾病的传播途径对防治病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植物疾病的传播途径的知识点总结。
1. 直接接触传播:植物疾病有些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对触摸感染。
植物病原微生物通过接触植物的受伤部位或者器官感染,使病害得以传播。
2. 空气传播:很多植物病害通过空气传播,在植物上形成孢子,通过风力传播到其他植物上造成感染。
3. 土壤传播:土壤中的病害菌对植物病害的传播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根腐病等病害通过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传播。
4. 昆虫传播:一些昆虫会传播植物病害,它们会吸食植物的受感染的部位,然后在其他植物间传播病害。
第三部分:植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植物疾病是植物保健的重点内容,合理控制植物疾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植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知识点总结。
植病研究法思考题
1.柯赫氏法则的内容有哪些?某种病害经常与特定的微生物有关,通过对感病组织的镜检往往可看到这种微生物的存在;从病组织上可以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并获得纯培养;用分离所得的纯菌种接在健康的寄主植物上,能引致相同的病害;从接种后发病的植株上,能再分离到原来的微生物。
2.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组织分离法和稀释(抱子)分离法的适用材料及优缺点。
组织分离法材料:斑点病病原真菌的分离、维管束组织内病原真菌的分离、根腐的分离、肉质组织中病菌的分离、种子内病菌的分离。
优点:简便,后代不易变异,能保持原菌种优良特性缺点:如果菌丝含量少,则往往用此方法不成功稀释分离法材料:主要用于分离细菌和酵母菌,或有些产生大量弛子的病原真菌优点:生活力强,容易取得缺点:个体小,数量大,计数不方便,容易产生变异3.当你在田间发现--种你不熟悉的病害时,将根据田间观察到的那些情况初步判断它可能是生理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或者是病毒病?看症状类型:通常我们把生病植物变化分为五大类型,即腐烂、坏死、变色、萎篇、畸形。
由于真菌的种类很多,不同真菌能够造成以上五类病害,其中最常见的是坏死和腐烂,如玉米大小斑病、小麦叶枯病等各种形状的叶斑病,坏死发生在根部或茎秆上就形成枯萎病、根腐病,真菌造成的腐烂有的较干有的湿润且没有臭味,有衣服发霉或发酵的香味,常常长出各种颜色的霉层或小黑点、小黑粒;细菌通常破坏细胞壁,让细胞内的物质外渗或阻塞水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所以主要造成腐烂、萎蒿症状,腐烂后往往出水很多,烂成一滩泥旦发出臭味,病斑很像水浸或油浸状,边缘有点透明湿润条件下,能够在发病部位看到亮黄色小珠子的菌脓,细菌病害的分布常与流水、淹水、雨滴飞溅有关;而病毒病害常和传毒昆虫的活动有关,观察病害田间分布情况,也可间接推测植物病毒对寄主的危害,病毒侵入植物一般不会立刻杀死植物,主要改变生长发育过程,引起植株颜色或形状的改变,我们叫它变色或畸形;生理病害由于管理不当和不良环境影响而使植物生长不正常,表现出来的症状称为生理病害, 是非生物病害,不具有侵染性,生理病害共同特征是病株表面或内部没有任何病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的认识• 1.古老的神权统治时期:把自然灾害归因于神的惩罚,但实践中也有一些防病的经验。
• 2.自生论:相信一切生物都是无中生有,染病是植物自发产生霉菌。
• 3.唯病原论:17世纪显微镜问世,人们在显微镜下见到了细菌、真菌、线虫及原生动物,并证明一些常见病害是病原物侵染的结果。
, 1845年-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饥饿和逃荒的饥民近200万人;H.A.Debary(Phytophthorainfestens)建立了病原学说(germ theory)。
• 4.病原多因论:随着人们对于病害发生原因中主客观环境因素作用的认识的日益深化,病害多因论逐渐取代了病原单因学说,60年代以后生态学日益广泛的渗透,人们提出了病害管理.2.近代植物病理学:19世纪中叶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世界主要植物病理学学术团体(1)国际植物病理学会(ISPP)(2)美国植物病理学会(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Phytopathology》,《Plant Disease》,《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加拿大植物病理学会/不列颠植物病理学会/日本植物病理学会/印度植物病理学会2.世界植物病理学的相关研究机构(research institution of plant pathology in the world)洛桑试验站(Rothamsted Experimental Station):1843年英国人建立。
C.A.B.国际真菌研究所(International Mycological Institute)美国贝尔兹维尔农业研究中心美国标准菌种保藏所3.中国植物病理学学术团体(1)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理学报》(2)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3)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病毒学报》,《微生物通报》等。
(4)中国菌物学会:《菌物系统》(真菌学报)4.中国植物病理学的相关研究机构(1)农业系统所属植物病理研究机构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中国农业院植保研究所中国农业院生防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各类作物专业研究所省(市、自治区)植物病理学研究机构(2)中国科学院所属有关植病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病毒、真菌研究室等。
(3)高等院校所属植物病理学研究机构高等农业院校,综合性大学。
5.植病研究法的实验技术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病原物(或拮抗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菌种纯化和单孢分离。
病原物(或拮抗微生物)的培养、菌体收集和生长量的测定。
病害的人工接种、病程观察和病害调查。
病原真菌的显微测微和孢子萌发。
6.普通显微镜的保养1、观察完后,移去观察的载玻片标本。
2、用过油浸镜的,应先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油擦去,再用擦镜纸蘸着擦镜液擦拭2—3次,最后再用擦镜纸将二擦镜液苯擦去。
3、转动物镜转换器,放在低倍镜的位置。
4、将镜身下降到最低位置,调节好镜台上标本移动器的位置,罩上防尘套。
7.培养箱智能隔水恒温培养箱、隔水培养箱、电热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培养箱的配置和使用配置:22(℃)、30(℃)、37(℃)培养箱各一个使用注意事项:(1)箱内不能放入过热或过冷的物品,取放物品时应快速进行并做到随手关闭箱门。
(2)内放一杯水,以保持湿度。
(3)培养物不能放在最底层,也不得放置过于拥挤。
(4)每月消毒一次,先用3%的来苏尔液涂布消毒,再用清水擦净。
(5)不得当烘箱使用。
8.超净工作台三大类型:侧流式、直流式和外流式超净台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使用前先打开紫外灯照射,紫外线照射时间40-60分钟;2、使用中,有机玻璃罩受到污染,严禁用酒精棉球擦拭,请用含水棉布擦拭;3、请保持超净台整洁,不要堆积杂物;4、使用完毕,勿忘关闭通风开关和酒精灯;5、请做好使用记录。
6、如遇故障,除记录在册外,还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尽早排除故障。
7、学期开始做无菌试验一次,以保证净化台正常使用。
平时可根据情况,定期做无菌试验,以测定净化台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9. 离心机离心机的类型: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10. 灭菌器:干热灭菌器、湿热灭菌器1、电烘箱(干燥箱)用途:用于玻璃器皿等耐热物品的烤干和灭菌。
玻璃器皿等物的灭菌,温度160~165℃,灭菌 2小时。
玻璃器材的干热灭菌方法(1)将培养皿、吸管等玻璃器皿洗净干燥后,用报纸包好,或装入特制的铁筒中。
(2)将包装好的玻璃仪器摆入电热烘箱中,彼此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流通空气。
(3)关紧箱门,打开排气孔接上电源。
(4)待箱内空气排出到一定程度时,关闭上排气孔,继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调节温度控制旋钮固定温度,在160℃—165℃保持2小时即可。
(5)待自然降温冷却后(60℃以下)才能开门取出玻璃器皿。
2、高压灭菌锅用途:培养基、生理盐水、废弃物、采样器、纱布、衣物的灭菌。
种类:手提式、立式、卧式杀菌锅第一章植物病害文献文献来源:(1)摘要及索引1922年创刊:Review of Applied Mycology,简称R.A.M.(应用真菌学文献摘要),1970年改名为,Review of PlantPathology,简称R.P.P.(植物病理文献摘要)1962年创刊: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评述)BA(Abstract of Biology), CA (Abstract of Chemistry)中国农业文摘全国报刊索引, 中文期刊目录等。
(2)期刊1911年创刊Phytopathology,美国1917创刊 Plant Disease1988创刊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简称 MPMI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1914,英国Physiology Plant Patholoty 1971Plant Pathology, 1952Annals de Phytopathlogie,1969,法国植物病理学报和植物保护学报,(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出版)。
微生物学报,菌物学报 (真菌学报),病毒学报,中国生物防治等(2)综合期刊 ScienceNature 中国科学中国农业科学。
3. 文献的记载(参考文献写作格式)(1)期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期刊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2)书籍[序号] 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6)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专著 M,论文集 C,报纸文章 N,期刊文章 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专著及论文集析出文献 A,其他 Z三、现代的文献检索方法(1)CNKI 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可下载全文(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n(3)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免费题录,中文摘要(4) 国家农业数字化图书馆. cn第二章培养基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1、适合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2、调配好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浓度。
(1) 浓度适中原则(2) 营养比例原则a. C/Nb. 其它营养的比例(矿质元素、氨基酸)(3) 培养基的pH值的控制。
二、培养基的类型1、按照培养基成分a. 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和浓度完全清楚的物质配制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b. 天然培养基:以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浸出液为原料配制的培养基。
如:牛肉膏蛋白胨2、按照培养用途:a. 基本培养基:将多种微生物都需要的营养物质配而成培养基。
b. 富集培养基(增殖培养基):为分离某种微生物配制出的适合它生长而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c. 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指示剂的呈色反应,用以鉴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伊红-甲基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小,绿色光泽)和产气肠杆菌(菌落大,灰棕色))3、按照培养基的物理性状a.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使呈固体状态,称为固体培养基。
(琼脂1.5-2%)b. 液体培养基:未加凝固剂呈液态的培养基称为液体培养基。
c.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琼脂(0.2-0.5%)。
三、植物病理学常用培养基的配制:不同病菌不同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成分、理化性质等)。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真菌分离培养,也可细菌。
2.肉汁胨培养基:成分为牛肉浸膏,蛋白胨,用于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常用培养基配方1.PDA培养基:马铃薯: 200克葡萄糖: 20克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2.肉汁胨培养基牛肉浸膏:3克蛋白胨: 10克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四、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1.酸度的变化:酸度提高(pH值降低)2.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多糖易水解。
3.葡萄糖发生的反应:与氨基酸反应或焦化。
4.沉淀物的产生:第三章灭菌§灭菌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一切生命物质的过程。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不需要的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芽孢。
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1.热力灭菌使蛋白质变性酶失活,同样温度下湿热灭菌效果好(1)干热灭菌:火焰灭菌法、干燥加热空气灭菌(2)湿热灭菌:加压蒸汽灭菌---压力与温度的关系p55,高压锅用法和注意事项p56。
常压流动蒸汽灭菌---蒸汽不超过100℃,巴斯德灭菌法75℃,30分钟或80℃,15分钟(…..)。
间歇灭菌(….)。
注意事项:温度、压力和时间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1.加水:将盖打开并把内筒拿出,检查水位,并补水。
2.装入待灭菌的物品:将内筒放入灭菌锅,然后将需要灭菌的物品装入内筒,不要太紧太满,盖好盖子,然后对称旋紧两边的螺旋。
3.加热和排气:接通电源,打开排气阀,使锅内的冷空气全部排出,到0.025MPa时排冷气。
4.升压保压力:0.1MPa时,维持20min5.降压与排气:自然冷却(注意)6.出锅:2.过滤灭菌利用比微生物更小孔径的过滤介质,待滤液或空气通过时将细菌类微生物截留,而达到除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