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教育渗入病原生物免疫学教学的体会

合集下载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范文(3篇)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范文(3篇)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完毕了,回忆坚强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那么来之不易,制定一份工作总结吧。

好的工作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的生物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开动脑筋,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使学生安康开展。

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生物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职责,现总结如下:如果说教师是园丁,那么学生就是一棵棵幼苗,幼苗最不可缺少的是“雨露阳光”,那么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情感清泉的滋润。

由此可见,情感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情感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1)热爱学生,“以情育情”。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尚情感的人,才能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程学习。

实际上跟学生交往也是一种乐趣,他们是那样的纯真、可爱。

我们跟他们做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和悲伤,这样才会把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善良、同情、愉快、乐观等情感“激发”起来。

我们知道情感是相互的,如果我们能够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注入,学生也会回报予你丰富的情感。

平时要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师生交流的时间或空间还是很大的,如在课余休息或某些活动时间等等。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是最实在,最自然和最有效的。

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有着最多的“”,对新知识的获得有着热切的渴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乐于学习。

例如,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惯用的说教式的讲述法,经常采用“谈话法”进展生物教学,使学生能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师是否对学生倾注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爱。

如果教师带着饱满的激情和真挚的爱走进课堂,就能使课堂教学的感染性得到强化和开展,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必将得到优化。

浅谈“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doc

浅谈“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doc

浅谈“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作者:杨丽娟胡洁尹晓琳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9期[摘要]高校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德育渗透是实现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这种德育方式是学校整个德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

文章提出了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具体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各种压力;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德;因势利导,树立医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素质教育专业教学德育渗透医学免疫学[作者简介]杨丽娟(1975-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医学免疫教学与研究;胡洁(1971-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医学免疫教学与研究;尹晓琳(1966-),女,河北涿州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医学免疫教学与研究。

(河北石家庄 050017)[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4-0077-02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医学人才,他们应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治病救人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行使医生治病救人的天职,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

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医学院校除了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医学知识之外,还要加强理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其中德育渗透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渗透是指教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按照各专业学科的特点,挖掘其德育内涵,促使各专业学科同德育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

我们要努力开创能够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道德建设和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渗透式道德教育的专业教学。

德育教育在病原生物教学中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病原生物教学中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病原生物教学中渗透研究医学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医学生,为实现这一目的,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

而提高学生的医德水平,也是教师职责所在。

本文结合实际,开展病原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实践,以达到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的要求。

病原生物学;教学;德育教育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促进人民健康的医生,同时如《爱丁堡宣言》所述,希望“将医生培养成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深入认识疾病的本质,还要使学生在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重视个人医德的提高。

这同时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需要。

虽然德育教育范围很广,不可能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但是如能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就其中某个方面的问题,联系实际适当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使其从业后能更好的进行人文关怀,则对更好的完成现行教学目标不无裨益。

我们尝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结合临床实际应用,通过探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来加强用药道德,以及通过学习某些病原体的传播以及致病加强学生人文主义素养,并在实验教学中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各项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提高授课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1],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2]教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有力实施者,同样,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既包括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深化培养,也包括教师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升华。

教师在工作中,除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和科学研究,通过科研促进教学之外,还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意识的丰富,发展自身的心灵世界,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才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影响和感染学生。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所说,“教师除了要更有丰富的知识,引人入胜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直刚毅的精神状态或性格力量,主动的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最直接的直观对象和生动榜样,学生缺什么,他就从你这里汲取什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医学院现代医学领域重要的两个分支学科,它们至关重要地影响着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本文试图从实践中汲取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体会,以期提升学习和教学的效率。

首先,从实践中可以体会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原理,对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次,实验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运用知识实施真实实验的能力,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做出真实的研究成果。

此外,实验教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控制,从而更好地运用实验教学达到学习的目的。

从本次实验教学体会可以看出,要掌握足够的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知识,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应该从教材中系统学习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验实践逐渐加深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了解。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注重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验要求,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此外,针对不同学生,应尽可能调整实验内容,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践中发现,在教学中,无论是在教材的学习、实验的实施还是教学的指导,教师都应该严格把握实验操作的要求,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执行,让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此外,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自觉参与实验,及时发现问题,并分类整理、进行总结。

总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中的体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学习还是教学,都必须发挥实验的特殊作用,系统地把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知识要点,加深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理论知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体会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体会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体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体会学习完这门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这门课程不仅要求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实际操作。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特别吃力,所以在实验课上经常出错,导致老师讲解和演示的重点都没能听到。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课,经历了每个环节,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只要坚持做好每一步,最后总会成功的。

通过这种方法,我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可以把实验当作一种游戏,如果把游戏和练习看成平常事,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疲劳,而且还可以帮助大家及早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找到答案,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

这种实践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起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活动,使其更加积极地工作,从而更加迅速、准确地接受新知识。

只有平时反复操作,才能熟能生巧。

再者,掌握基本理论,建立完整的免疫概念是学习好这门课的前提条件。

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同时也比较杂乱无章。

例如,我们都知道细菌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而有的人却将细胞壁排除在外,不明白细胞壁存在的意义。

根据定义,细胞壁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是一层紧密连在一起的生物膜,它能阻止细菌细胞之间的溶解酶侵入到细胞里面,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营养、保护组织和器官等。

这些知识学习后,并不代表掌握了,因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碰到,所以我们必须随时记忆,同时联系实际。

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体会这门课程涉及到很多具体实例,如呼吸系统疾病、肠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每天都要与之打交道的。

而且,一旦感染了疾病,除了给身体带来痛苦外,严重的还会威胁到生命。

医院人满为患,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各种危险因素。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体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反思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反思
斯基说 : “ 教师常常忘记 , 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 中形成 的。
特别是母 亲十月怀胎 、 分娩 , 及父母十多 年的 学 习的榜样 。 教师饱 满的热情 , 流畅的语言 , 规范的书写 , 清晰的 孕 育生命 的过程 , 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子女 的艰辛 , 学会 条理 , 典型的训 练等都可 以无形 中给学生美 的享受 , 从而陶冶学 含辛茹苦地养育 ,


充分发挥教师 自身的德育示范性
有 紧紧地依 靠集体 , 才能拥有无穷 的力量 , 正所谓“ 众志成城 ” 。
( 3 ) 丰富的教学手段渗透德育 : “ 专题演讲” “ 互动——实验探究 ”
学生往往是 “ 度 德而师之” , 无数经验证 明 , 身教重于 言教 , “ 不能 正其 身 , 如 正人 何?” 教 师只有 自己具备 了 良好的道德 修 养, 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 , 感染学生 。生物教师作为一名德 育工
果。( 2 ) 有效的教学技巧渗透德育 : 用赏识 的眼光期待着学生的 点滴进步 , 注重教学语言的人 文化 , 注重教态与手语的得体表达
等 。这些个 人素质修养方面的影响将使学生极力模仿 ,急与参 与 。在小组 合作学 习过程 中, 学生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 团结பைடு நூலகம்作共
“ 青 春期 卫生” 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 播放有 关青春期发育 的教学
正体现“ 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 、 生活是对课 本的延伸” 这一宗 旨。 ( 1 ) 精妙的导语渗透德育 : 精心设计生动 、 巧妙 的导语 , 能拨动学 生的心弦 ,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并使 其受到感 染和教育。我们
把它们 作为校 园、 教室内环境 布置 的内容 , 请 那些擅长绘画的学 生在格 言警 句下配上充满童趣 的卡通 , 达 到“ 润物 细无 声 ” 的效

浅谈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策略

浅谈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策略

浅谈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策略作者:哈旭红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4年第8期青海省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哈旭红【摘要】在中职护理专业中开展德育教育既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医学专业特殊研究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的需要。

本文论述的就是如何在中职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期能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中职生病原生物学德育教育“百年教育,德育为先”。

德育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扩大德育工作的阵地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应拓展德育教育的渠道,丰富德育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期能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而学科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把传授科学知识与思想教育进行整合,并适时捕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利时机,这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一、彰显教师魅力,发挥教师德育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教师的诸多风范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居“核心”位置。

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和高尚的人格品质,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寓德育于无形的情感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德育教育变成与学生心心相印的一项教育活动,使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行为,以期能够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以一日教学为例,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仪容仪表等都是外在魅力的直接体现,工整的板书、幽默的教学语言、大方得体的举止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吸引学生争相模仿,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上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古人曾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课前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从内心对教师的博学产生敬仰之情,让学生从侧面体会教师认真备课、严谨教学的态度,更能体验对待事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产生深远影响。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心得体会(共6篇)第1篇: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心得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心得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古代学校总是把德育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又说:“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弗畔矣。

”孟子说:“设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他们都把德育放在首位,优先于智育,把明人伦即培养学生的品德作为教育的目的。

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将因其领头学科地位的确立而在新世纪里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中已经规定了德育目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自尊自爱,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良好品格等。

但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它不同于思想政治课,其思想教育内容并没有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们较多地重视它严密的知识体系传授,而忽略其深邃的德育内容的渗透。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因此生物教学要求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体会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体会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体会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质修养的主渠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只是班主任的职责,也是各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生物教师理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润雨无声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下面是我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体会,望不吝赐教:1 挖掘新教材的德育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新教材多处涉及我国古今生物科学的成就,这些成就就是一份爱国主义的好素材,充分利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信心和立志为国争光的决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资料,如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不仅是药物学专著,也是植物、动物、矿物专著,他对植物分类的方法比西方植物分类创始人林奈要早一个半世纪,他的这部巨著被译成十几种文字,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杂交稻,已经跨入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

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今在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中领悟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 利用科学家的发现历程,渗透意志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生物学的任何一个发现都包含了无数科学工作者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探索。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生物科学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事例,并重点介绍了李时珍不顾世俗偏见,不做举人,二十七年如一日,跋山涉水,不畏艰险,“搜罗百草”,“访采四方”,终于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巨著,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从小热爱大自然,神学院毕业后放弃当时人们崇尚的牧师职业,随“贝格尔”舰历经千险环球考察五年,历时二十二年写成《物种起源》,科学的阐述了生物的起源,被马克思称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加强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医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就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探索,从培养学生爱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医德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把专业课和德育有机融合,从而培养高素养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德育近几年,由于人文精神的消退,道德缺失,医学领域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其中以病人与医生的纠纷为最。

近几年出现了多起恶性伤害医护人员案件。

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沟通不当导致的,当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医护人员“不会说话”加剧了医患矛盾。

这就意味着医学高校将“医学教育,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已经成为必然,目前课堂教学渗透已经被公认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护理学生就业后有更多的机会和患者及其家属接触,能否和患者及家属取得有效沟通是避免医患矛盾发生的关键之一,而提高护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显得更为突出,笔者作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此浅谈。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讲解微生物总论和免疫学总论的过程中,引入一些我国古今的案例,如人类免疫学诞生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在16世纪的明朝就开始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此法比英国医生琴纳所发明的“牛痘苗”预防天花早了800年。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用鸡胚培养立克次体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汤飞凡等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学者又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地消灭了天花,有效地控制了鼠疫、白喉、结核、霍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控制或基本消灭了曾肆虐多时的五大寄生虫等。

结合免疫生物学现象和学科发展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

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和思考

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和思考

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和思考发表时间:2018-12-06T11:01:18.2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2期作者:李冰洁[导读] 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并不仅仅能治疗一些疾病,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专心倾听,仔细观察和敏锐交谈。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要】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医务工作者,为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开展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学技术,还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

因此,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鉴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本文能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教学;德育教育【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305-02 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并不仅仅能治疗一些疾病,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专心倾听,仔细观察和敏锐交谈。

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要以此为标准,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还要识破疾病的本质,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真正做到德才兼备[1]。

教师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对学生渗透德育教学,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病原生物学发展史及科学先驱的介绍中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教师在讲解病原生物学发展史过程中,可向学生介绍科学先驱们为帮助人们解除病痛而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取得伟大医学成就的先进事例,通过对这些先进事例的讲解,激发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引导他们为医学发展而勇攀高峰,顽强拼搏。

例如:在讲解沙眼衣原体这一章节时,可以给学生介绍汤飞凡的典型事迹。

汤飞凡为了验证沙眼衣原体分离株具有致病性,就用自身进行实验,把分离株接种在自己眼中,40天坚持不治疗,详细记录下整个病理发展过程,对沙眼衣原体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了证实,率先成功分离培养出了沙眼衣原体,极大地促进了对沙眼衣原体的研究,有效减少了我国沙眼的发病率。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体会[精选5篇]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体会[精选5篇]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体会[精选5篇]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体会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体会厦门市海沧区东孚学校生物学科李卫社会发展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各学科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看法生物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物教学肩负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这就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还要完成德育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学科中的渗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也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

而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生物,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生物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那么,如何较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实施德育渗透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依托于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而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首先,加强理论教学并注重思政教育的结合。

在传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深入解读相关的思想史、免疫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发展的社会与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科学理论的思考和评价能力。

通过讲解相关科学家的伟大事迹和科学道德,激发学生对研究科学的热情,并培养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保持纯洁和真实的态度。

其次,开展实验教学并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个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思考科学研究的规律和问题,并通过讨论和课程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意识。

第三,组织学术讲座和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邀请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授的学术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和最新的科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进取心。

同时,通过学术研讨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学术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五,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政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政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思政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理论水平。

同时,学校可以将思政教育纳入到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中,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思政教育的引领下,学生才能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为社会作出贡献。

浅谈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重视德育渗透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生物课程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包含了大量的生物学概念、知识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现象,认识自然,启发学生在对自然和生命的探究中,形成和培养科学精神、品德和自我修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探究生命秘密,发现生命的奥秘,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妙、生命的尊严等。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注重生物环境保护、尊重生命、拥护健康的观念。

这些观念对于学生的成长、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德育意义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德育意义,增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

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德育渗透:1、培养生物环保意识。

生物使人们的生活、工作、生存与环境密切相关,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教育学生应该保护生物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共生。

2、尊重生命。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生命形式,尊重生命的诞生、发展和灭亡过程,让他们逐渐形成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3、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生物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文化学科。

教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发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即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协作精神和观察精神等。

这些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重视生物伦理道德。

生物伦理是生命科学、伦理学和法律学的交叉领域,涉及到个体生命、集体生命、人类生命、动物生命等多个方面。

教育者应该让学生了解生命伦理、人的尊严和生命权利,让他们逐渐形成保护伦理和价值观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5、培养健康观念。

健康是生命的本质特性之一,教育者应该让学生了解保持健康的生物学基础和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了解疾病的防治和常见健康知识,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式德育渗透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生物教课中浸透德育教育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到当前为止,人们对生物的全部认识几乎都是根源于对实验的剖析,人们对生命现象的剖析、推理和解说也都需要实验来供给凭证。

在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有失败的烦恼、有成功的欣喜、有不被认可的无奈、也有坚持真谛的而斗争。

能够说随地都是艰辛的经历和富于挑战的历程。

在这些经历中,科学家不畏艰辛、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谨慎务实、谦逊科学的态度,都应是人类可贵的财产。

在中学讲堂上怎样让这些可贵的财产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个生物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在七年级阶段,学生因为年纪和广泛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特色,表现欲较强,而相互尊敬、相互合作的意识较差,学习主动性和条理性不强,所以开学初,我就提出了尊敬教师、相互尊敬和自我管理的三大体求,讲堂上以此为指导思想,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指引,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培育自尊、自重、谦逊、诚实的品行,培育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我先借助显微图片使学生感觉微观世界的巧妙,激发激烈的学习兴趣,而后从“不会用的仪器能够经过阅读说明书来学习”下手,要修业生依据书上的显微镜使用说明达成取镜和安置,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动手试试领会各个结构的功能。

进行简要分享后,环绕“怎样能在目镜中看到光明”这一问题进行察看思虑、着手试试和操作要领小结。

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高涨。

接下来在我略微一指导达成察看就瓜熟蒂落了。

在整个一节课的学习中,一直要求并安排学生两人组对,相互检测、分享。

这样改变了传统的老师示范一步学生做一步的教课方法,给学生自己试试的机遇,学生从中领会到学习不只是是听教师解说,更重要的是自己研究、自主学习。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培育了研究与合作的精神。

此刻的学生中独生儿女占绝大部分,他们的性格特色中有一些共同的短处,比方不擅长替别人着想,缺少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生物讲堂上经过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调换学生学习踊跃性的同时,加强了组内合作和组间辅助,在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团队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组间评选的规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德育教育渗入病原生物免疫学教学的体会
如何把德育教育或政治课的内容与医学专业课有机的融合起来,并受学生欢迎,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它旨在把教书育人,加强素质教育的宗旨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多年来我们在病原生物及免疫学教学中,使用精心设计,寓教于德,寓教于理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质量。

对此浅谈如下:
1.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授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时,适机切入:在那灾难深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里,广大民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些烈性传染病,如鼠疫、天花、霍乱等时常爆发流行;疟疾、血吸虫猖獗肆虐,使无数人死于非命,到处是“千村癖厉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象。

更有二战时期万恶的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采用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用活体中国人做实验……。

所犯罪行。

罄竹难书(注:许多学生在网上查阅日军731部队的有关资料,在班会上揭露声讨日军的兽行)。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实施了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全民爱国卫生教育等。

尽管那时国家很穷,担仍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比如在建国初期,全民进行牛痘疫苗接种以预防天花;大力开展在血吸虫病疫区的血吸虫普查、普治工作;广泛进行了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等。

因防治措施得力,全民参与,建国后用了短短的几十年里,在一穷二百的国度里,基本消灭了烈性传染病对人民的危害。

其它的许多疾疫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或消灭。

至2000年,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人享有保健医疗的目标。

这些成就在旧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通过以上事例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情感。

2热爱医护专业的教育——医护工作职业是崇高伟大的职业
在讲到感染与抗感染,我们安排切入了著名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的故事。

他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发明的青霉素--盘尼西林,这一长效、广谱、低副作用的抗生素,使得全球人类寿命平均延长了15年左右。

十九世纪出身贵族的南丁格尔小姐看到许许多多伤病患者,因没有科学的护理工作的配合而病情加重或死亡,遂大发慈心,逃起创建科学的护理制度及工作之重任。

自此以后,良好护理措施的建立,实施,是伤病员的感染率、病死率大大降低。

我国明朝的医药学家
的李时珍,花了二十七年时间写成的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时至今日,此著在中外医药学界仍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扁鹊、华佗、孙思邈等等中医大家,以其精湛的中医医技,不但为国民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全世界医学的繁荣绽放异彩。

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以“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来到中国支授抗战,救治了无数的八路军伤员,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自己却因感染而牺牲……。

还有我们新疆的乌恰县医院院长吴登云医生……。

他们在前扑后继地、一代一代的的演绎着治病救人、精诚大医的事迹。

他们在善良、正直的人们心中矗立了万古不巧的丰碑;他们高尚的人格,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是我们世世代代学习的楷模。

又,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学医的意义,可见一斑。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医学,立志成为一名南丁格尔式的天使,白求恩式的伟人,吴登云式的模范。

一个人只要认真服务于社会,就必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既实现了个人人生价值,又造福了人类。

何乐而不为?
3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
给学生讲解皮肤消毒的试验及虫卵感染时,告诉学生,如果你的手沾染了病原微生物或虫卵,你又有吸吮手、笔的嗜好,结果会是怎么样的?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是孤立、静止、片面的……。

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看待一切问题都应持这种此观点,以求准确把握事物的实质,解决矛盾。

问题很简单,如果你的手、笔上有霍乱弧菌或蛔虫卵的污染,你有吸吮手、笔,你将有可能患上霍乱或蛔虫病。

同理,如果我们改掉好吸吮手、笔的毛病,养成饭前便后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那么“病从口入”这一疾病感染途径的关口将被切断,你将能避免许多感染疾病的机会。

老师说:这就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的过程。

我们作为一名受过系统医学教育的学生,要用医学科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将来服务于医学事业。

课后学生们不无感慨的说,过去在中学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我总认为他是抽象的,今天我才茅塞顿开,能理解、运用它了,能把哲学与医学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

原来这就是哲学,是指导一切科学的总的原则,一切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

许多学生还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其他资料,诸如国家在烈性传染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的防治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白求恩大夫生前生后的故事………。

如此等等,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德育融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方能呈现富有灵魂的人生。

我们在关注课内资源的同时,还要打通并广泛利用课外资源,建立课堂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知识的结合。

让德育从社会生活中来,又积极指导、促进真实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中自有探究,自主体验,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