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中国道教
四方护卫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 玄武 根据五行学说,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 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前, 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后,代表冬季。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 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 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 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 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172—178) 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东汉末年,朝政 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张角以“太平”理 想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 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 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 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 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 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 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 后,予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起 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 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故称“黄巾军”。后 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太平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
主要称谓
男教徒称道士、道士先生,又可尊称为天师。女教 徒称道姑,也可称女冠。道观的负责人可称为方丈、 住持、监院(俗称当家的)。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人生哲学方面的影响 生活情趣上自然恬淡、少私寡欲;心理境界做到清净 虚明、无思无虑;生理状态上做到安神健体、养气守 神。
中国四大宗教之道教
太平道
1.创立者:钜鹿人张角 2.名称由来:因信奉《太平经》而得名 3.过程:《太平经》一书内容言及阴阳五行,灾异,鬼 神 等,并预言将有大德之君降临,张角得到此 书,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创建起太平道 4.传教方法:起初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 以 善道教化天下,又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病者多 癒,故信仰者日增 5.黄巾之乱: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以黄巾为标帜,
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都起来响应, 史称黄巾之乱。后为皇甫嵩所平,太平道组织被破 坏,之后便销声匿迹。
五斗米道
太上老君,姓李名耳,
字伯阳,号老聃,是春 秋时代末年时著名思想 家,道教创始人。又称 道德天尊、太上老李君、 太上道祖
1.创始人:张陵 2. 名称由来: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道德 经》为 主要经典,并自称出於太上老君(老子) 口授而造作道书,要求受道者出米五斗, 故称五斗米道 3. 「三师」:张陵死后,传道给儿子张衡, 张衡又传其子张鲁。此三人被称为「三 张」,称张陵为“天师”,张衡为「嗣 师」,张鲁为「系师」, 即「三師」
北天师道──寇谦之
1.地位: (1)北朝道教的盛行归功于寇谦之 (2)北魏新天师道(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 2.早年:信仰天师道,修张鲁之术 3.主张:注重服食闭炼,改良五斗米道 4.重要性: (1)为道教制定戒律轨仪:将道教的仪式、衣 冠、经典等制度化 (2)使道教一度成为北魏的国教
南天师道──陆修静(1)
元朝的道教(2)
3.南方──正一道: (1)在元朝從第36代到第41代天師均受元室尊崇, 封為真人,尊稱為天師,奉命主掌江南道教, 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殊榮,這是龍虎山張天師道 最為興盛時期 (2)歷代天師受命主管江南道教,不僅江南符籙派 的教務受其統領,全真道在江南者亦受其統轄 (3)江南道教各派宮觀的賜額,道官、道职的任 命,以及道官封號的賜予等,皆須經天師的首 肯和转达
第八讲 道教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拟将 枕上日高卧,卖与世间荣贵人。帆力劈开 沧海浪,马蹄踏破乱山青。浮名浮利浓于 酒,醉得人心死不醒。(郑遨)
第六讲 道教
30
3、道教对民间习俗的影响
(1)中 国 人 对 於 神 明 的 态 度 是 两 重 的 一 方 面 是 对 之 敬 畏 , 平 时 不 敢 冲 撞 他 们 。 一 方 面 又 有 很 强 的 功 利 色 彩 , 求 神 是 为 了 请 神 保 佑 。 所 以 人 神 之 间 有 许 多 富 有 人 情 味 的 交 往 。 中 国 民 众 对 神 灵 的 崇 拜 形 式 体 现 著 这 一 特 点 。 比 较 常 见 的 有 :烧 香 ;还 愿;报 赛 。
第六讲 道教
3
一、道家渊源
道家学说:道家的宇 宙观、人生观、方法 论是道教宗教哲学的 理论基础,也是道教 修炼学说的指导思想。 老子还被奉为祖师。 《庄子》中有关真人、 神人、至人成为神仙 信仰的依据。
第六讲 道教
4
二、道教简史
1、东汉时期是道教的初创时期 2、南北朝是道教的改革时期 3、隋唐至明中叶为道教的兴盛和发展时期
第六讲 道教
5
1、东汉时期是道教的初创时期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1)太平道:为冀州巨鹿人张角所创。 此名直接来自《太平经》(道教最早的经 典),即“行太平之道”。经十余年教徒 发展到数十万人,遍布全国三分之二以上 地方。184年,发动黄巾大起义,失败后销 声匿迹。
第六讲 道教 6
1、东汉时期是道教的初创时期
第六讲 道教
8
2、南北朝是道教的改革时期
(2)北天师道:寇谦之(365—448), 吸收儒、道思想,克服了原始道教中的巫 术色彩和造反教义,抛弃旧道教的繁琐的 修行方法把原来的讲求符咒医病去灾变为 偏重斋醮科仪,从而使道教更接近于作为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经他 改造后的北天师道在北魏首次取得了国教 的地位。
道教
二是五斗米道
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三国志· 张鲁传》和 《后汉书· 刘焉传》中说: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 (鹄)鸣山中学道,“造作符书,以惑百姓,从受道 者,出五斗米”,故世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死后, 其子张衡及其孙张鲁继续传教,此即是历史上所 说的“三张”;由于太平道领导的黄巾起义被镇压 之后,不能在社会上公开传播,而张道陵创立的五 斗米道不断发展壮大,遂成为道教正统。后世论及 道教的创立,一般都认为是从张道陵开始。张道陵 后被尊为张天师,认为是道教的开创者。
♦ 隋唐时期道教与皇权结合,成为皇
族宗教。道、儒、释形成鼎足并立的 局面。确立了老子教祖的地位。
♦宋代皇室也尊崇道教,宋真宗称其
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加封老子为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
♦
元代统治者也支持道教,当时
影响最大的是正一道和全真道。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 派,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 省。
葛洪丹灶
古代丹炉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全书分 为《内篇》和《外篇》。《内 篇》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 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属道教, 共二十卷。《外篇》讲人间得 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共五 十卷。
葛洪《抱朴子》是道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理论之 作,此书是外丹派的代表作品,核心内容是论证金丹 不死的可能性,纠正了早期民间道教淫祠巫祝之说。 书中对道教的一些基本问题,从宇宙的本体到人的本 质和生活哲学,从神仙的存在到成仙的可能,从斋醮 的方法到养生健体、炼制金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和论 证。这些论述使道教摆脱了原始的巫术形态而具备了 哲理体系,为后来道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框架,在道 教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由于道教的基本信仰就是希望通过修炼能够得道成仙,能够 长生不死。所以道教不仅信仰神仙,还信仰鬼神,因此从这 种宗教信仰出发可以分为两派—丹鼎派和符箓派。 • 丹鼎派通过炼丹、吞吃仙丹而成仙。它又分为两派:内丹和 外丹。
7 第七章 道教简介
3、隋唐时期
隋时佛教地位高于道教,隋文帝自称“我兴 由佛法”,因此,大力提倡佛教,佛教得到了迅 速发展。 唐代则不一样,道教在唐时得到推崇和发展, 不仅道教宫观遍布全国,道教信徒增多,而且在 道教理论,道教规仪,道教艺术以及修炼术等均 得到了全面发展,道教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道 教地位也居佛教之上,已相当于国教地位。道教 教主老子不但被尊为唐室“圣祖”,而且先后被 封为“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 大帝”,成为天上的至尊神和唐皇朝的护国神, 玄宗命老佰姓每家均要收一本《老子》,把《老 子》《庄子》《列子》三书称为“真经”。
南北朝时期,道教思想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它在 理论上与佛教有矛盾,最集中在道教主“长生”, 佛教则主张人要死,由于双方都要争夺意识形态 中的地位,故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佛道之争。 道教反对佛教的理论根据是“夷夏论”,它不是 从理论上来反,是说佛教是外来的宗教,故有 一种“老子化胡说”,即释迦牟尼是老子学生、 弟子。 北朝时,由于道教与政治的联系更密,故佛道之 争更烈。北朝发生过两次灭佛(北魏太武帝,北 周武帝)一次灭道(北齐文宣武帝)历史上灭佛 有四次,即“三武一宗”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 帝、唐武宗、后周世宗,佛教叫“法难”。
道教神仙系统
道教侍奉的神仙众多,但也按 一定的标准分类,因而也形成系统。 所供奉的神共分三类,一曰神仙, 二曰尊神,三曰俗神。
天仙
神仙 地仙 尸解仙
道 教 神 仙 系 统 玉清原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上帝 后土皇地祗
以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为代表的早期道教还 只是一种民间宗教,它主要活动于下层人民之 中,且与农民的革命运动相结合,起了宣传和 组织农民及其它劳动人民反抗封建剥削的作用, 此时的道教从总的来说,还没有系统的教义或 宗教理论,其宗教活动内容,还只是中国古代 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的“阴阳五行”、“巫觋 杂语”、“符水咒说”、鬼神崇拜等迷信活动 的杂凑而已,只规定了一些简单的宗教戒律。
道教的管理制度
道教的管理制度道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之一,它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主张顺应自然,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教派内部的秩序和规范信徒的行为。
本文将从道教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仪式活动等方面介绍道教的管理制度。
一、道教的组织结构道教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上清道教、中清道教和下清道教。
上清道教是指全国统一的道教组织,由全国道教协会领导,其下设各地方道教协会和道观,主要负责管理各地方的宗教事务。
中清道教是指各地方的道教协会和道观,主要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宗教事务,下设有各种教职人员及信徒组织,如道士、道姑、道徒等,负责具体的宗教仪式及信徒的教化工作。
二、道教的管理体系道教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宗教仪式管理、人事管理和信徒管理等方面。
行政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管理,负责组织领导和宗教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的财务部门负责,负责宗教资金的收支和经营活动。
宗教仪式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的仪式部门负责,负责组织和管理各种宗教仪式、法会和祭祀等活动。
人事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的人事部门负责,负责道士、道姑、道徒等教职人员的任用、培训和管理。
信徒管理主要由道教协会和道观的信徒部门负责,负责管理教派内部的信徒组织及信徒的信仰和行为。
三、道教的仪式活动道教的仪式活动主要包括宗教仪式、法会、祭祀等活动。
宗教仪式是道教的重要活动之一,包括道教大典、灵签卜问、道观庙会等。
法会是道教的集体祈福活动,包括祈雨法会、祭祀活动等。
祭祀是道教的传统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祭祖等。
在进行这些仪式活动时,道教会根据信徒的需求和宗教规定进行组织和管理,以确保仪式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保障信徒的宗教需求。
四、道教的管理制度前景随着中国宗教管理体制的改革,道教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未来,道教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体系,规范管理制度,促进宗教事务的正常开展和信徒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道教文化
• 自然(natural)
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 无争(Without struggle )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很多烦恼都是自己的认知水平造成的
• 率性(willfulness )sy Wandering逍遥游
Thanks for watching
庄子(Chuang Tzu )
•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 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 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 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 县),是道家学说的主要 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 并称为“老庄”,他们的 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 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然文采更胜老子。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
 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什么是道教,道教的起源、道术、典籍、教派详解编辑/ 中国道家研究院道教,又称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
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
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今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
据道书记载,始于龙汉祖劫,玉清教主元始天尊说法度人,传至世间,开宗演教于轩辕黄帝(前2717—前2599)祭祀天帝与崆峒问道,阐扬理论于道祖老子(约前570—前400)函关授经和西行传教,活跃民间于汉末建立太平道的张角(活动于约168—184年)和组织五斗米道的张修(活动于约178—191年)。
故奉元始天尊为鼻祖、轩辕黄帝为始祖、太上老君为教祖。
一起源与称呼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和结合本土儒教,如道教的音乐是模仿儒教祭祀的音乐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但是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因为道家是学问,道教是宗教。
道教的科仪与祭祀最早可追朔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式,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商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中国道教
第六、道教对中 国文化的影响
在民俗领域里,中国民间信 仰多受道教影响,过去广大 汉族农村神庙林立,祭祀复 杂,菩萨,玉皇财神,灶神, 海神、门神,土地神,城隍 庙、钟馗,福禄寿三仙等, 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道教, 道教的许多活动在不知不觉 间转化为民间习俗代代相传, 且道教的修炼方法深入民间。
作业:
道教名山
1.泰山,衡山,华山,衡山,涝山,茅山,青城山, 齐云山,龙虎山,中南山,武当山等都称为道教名山。 2.湖北武当山最为著名,他和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 山,安徽齐云山被誉为四大道教名山。 3.江西龙虎山,江西合皂山,江苏茅山被称为符箓派, 三大名山。
第五、道教的主要经籍和标志
佛教的道经总集《道藏》,共有5485卷,是中国唯一 可与佛教《大藏经》相媲美的宗教经书总集。
其它神仙:土地神、财神、城隍神、灶神、妈祖、八仙等
第四、道教宫观和道教名山
道教宫观 大体上道教宫观一般都建有山门,龙虎殿或灵宫殿,三 清殿或四御殿、重阳殿,或丘祖殿,三皇殿,三官殿, 三清阁等。
道观的主要殿堂
道观的名称有宫、观、庙、道院等,称“宫”的为有特 殊地位的道观。道观主要殿堂有: 山门殿,一般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有的道观山门殿即 为灵宫殿。 灵宫殿,供奉王灵官,相当于佛教的天王殿。 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灵宝,原始、道德。 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有的供奉四御, 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
六十甲子(六十元辰神)
文昌帝君(文曲星)
主宰人间功名利禄,可以 决定人的仕途和社会地位的升 迁。
五帝
代表五个方位的五位天神,东方为青帝,南方为赤帝,西方为 白帝,北方为黑地,中央为皇帝。 在天上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 在地上代表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在人体代表五脏。
道教
神仙: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 俗称文曲星)。宋元间道 士称,天上文曲星曾于西 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 为张亚子,以后历代转世, 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功 名利禄,遂成为道教大神 文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 崇拜。
3、护法神将
(1)关圣帝君
关羽,“忠、孝、节、义”的楷模。儒家尊 其为“武圣人”;佛家尊其为伽蓝神;道教 尊其为关圣帝君。 (2)王灵官 专门镇守道观山门,镇妖除魔。
背上长了苔藓,他浑然不觉。
肚子饿了,仙鹿向他敬献灵 芝,猕猴向他敬献仙桃。修 炼的最后阶段,他的师傅化 作美女去考验他,他丝毫不 动心。但当美女要跳崖自杀 时,他忍不住舍身跳崖去救 她。这时,五条祥龙托住了 他,将他接上天界。
历经四十二年的磨难, 真武终成正果,修成了一位 有威力的正义之神。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中央紫微北極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后土皇地祗(女神),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 祗”,她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 (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道的玉皇大帝相配
(3)尊神:三官
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 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 帝又称“三元大帝”。由于三官职能与民众利害 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 广州的三元宫。
五、道教的主要殿堂
道观的名称有宫、观、庙、道院等。称“宫” 的为有特殊地位的道观。道观主要殿堂有:
山门殿 灵官殿 三清殿 玉皇殿 三官殿
1 . 山门殿
一般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相当于佛寺的二王 尊。有的道观山门殿即为灵宫殿。
2.灵官殿
绝大部分宫观的第一座 殿堂都是灵官殿,灵官 是道教的护法神,和佛 教寺庙里的护法神韦驮 的地位相当。灵官的像 都是威武而凶恶,红脸 膛,三只眼,三目怒视, 虬髯四张,披甲戴盔, 手执钢鞭火轮。
关于道教的简介
关于道教的简介1.道教道教三祖:道教以始源於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以阐扬道学精义的老子为道祖;以组成道教的张道陵为教祖。
道教别称:道家、黄老、老氏、玄门、道门道教思想:除"人君南面之术"外,还有阴阳五行思想和神仙思想2.道教发展史战国中期,齐国,兴盛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时期,文帝景帝两代以 "清静无为"之学治理天下,与民修养生息,对于社会的各种生产活动及老百姓的生活,尽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遂形成了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的政治学说,世称"人君南面之术",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是故,黄老之学,蔚然而兴。
魏晋时期,道教分化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
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隋朝实行佛道并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词"开皇"作为开国年号,苏元朗开启了内丹学说,隋朝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
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时期基本已经完成,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道教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和民间化。
明朝诸帝都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明太祖推崇城隍和土地,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成千上万座城隍庙和土地庙;明成祖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对全真道士张三丰及其门派极为尊崇。
道教
礼仪
三不问: 一不问寿,二不问俗事,三不问家常籍贯。 三不言 : 早不言梦寐,午不言杀伐,晚不言鬼神。 三不起: 即道人吃斋、诵经和静坐时,他人不得打扰, 道人也不得应声而起。
禁忌
戊不朝真: 道教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 午、戊寅、戊申、戊辰),不烧香、不诵经、不 朝拜,不建斋设醮。 饮食方面:
9.经过民主改革,中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官方丈岳崇岱 道长的倡仪和政府的支持之下,1957年4月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 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由岳崇岱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道教进 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
春秋老子 (老聃)、 道德经 -〈老子〉 、战国庄子 (庄周)、 南华经-〈庄子〉 、战国列子 (御寇) 、玉 虚冲经-〈列子〉 、战国关尹 (尹喜) 、文始真经〈关尹子〉 、西汉刘安 、淮南子 、东晋葛洪 、抱朴子、 以及明清的张三丰等
Hale Waihona Puke 6.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道教更加衰 落,活动主要在民间。 7.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许多道士文化素质
低下,宗教知识缺乏。道教组织松散,各地联系和团结不够紧密。 但仍有一批道士潜心修炼,著书立说,课徒传戒,使道教法脉得以 延续。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道教界配合上地改革,开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
发展
1.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形成于公元2世纪,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2.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 3.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 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 4.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三教,只是各个皇帝对 每个教的喜爱、信奉程度有差异,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 在尊奉的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道二教的控制。 5.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 流派,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 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逊于唐宋时期。
道教文化
一、 • 教之简介
•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 宗教,在汉朝末年创立的,内 容讲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 而老子则被形象的称为教主。
道教 文化 内容
• 道教建筑 • 道教服饰 • 道教法事 • 道教经典 • 道教传说
• ……
第三十三章
• • • • • • • •
死不强知自胜自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最 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 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位 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位于 安徽黄山的齐云山;位于四 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1、注重开 发道教思想
2、注重挖掘道教 文
化旅游的地方特色
具体发 展措施
3、尝试开发道 教养生旅游
5、形成道教文化旅 游一体化的局面
而失行足胜人知人
不其者者者者者者
亡所有,强有明智
者者志 。力。,
寿久。
,
。,
道教来源
• 一、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 • 二、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 • 三、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 • 四、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 • 五、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
发展历程
上古时代 殷商时代 战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
武当山旅游特色
• 武当山最大的资源优势是道教 文化。其中道教古建筑、武当 武术是其核心。从发展的眼光 来看,能吸引世界各地大量游 客的当首推武当武术
• 除道教文化外,武当山处于南 北文化交汇处,朝为秦、暮为 楚,南北文化交融和荆楚文化 积淀在此非常突出,也是武当 山的一大文化内涵。
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
❖ 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 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 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 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道教
+ 台湾北港朝天庙
+ 妈祖庙
(一)道教宫观
1、大体上,道教宫观一般都建有山门 、龙虎殿或灵官殿、三清殿或四御殿、纯 阳殿、重阳殿或邱祖殿、三皇殿、三官殿 、三清阁等
+ 道观的名称有宫、观、庙、道院等。称“宫”的
为有特殊地位的道观。
神和白虎神,相当于佛寺 的二王尊。有的道观山门 殿即为灵宫殿。 灵官殿:供奉王灵官。 相当于佛教的天王殿。 三清殿:供奉道教最高 神三清:灵宝、元始、道 德 玉皇殿:供玉皇大帝, 有的供奉四御。 三官殿:供奉天官、地 官、水官
+ 1、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崂山、茅山、青城
+
+
+ +
山、齐云山、龙虎山、终南山、武当山等都称为 道教名山。 2、湖北武当山最为著名,它和四川青城山、江西 龙虎山、安徽齐云山被誉为“四大道教名山”。 3、江西龙虎山、江西合皂山、江苏茅山被称为“ 符箓派三大名山”。 4、四川青城山、陕西终南山被视为道教的发祥地 。 5、五岳(泰山、嵩山、华山、恒山、衡山)虽是 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狩封禅相结合 的产物,但后来为道教所继承,也被视为道教名 山。
+ 崂山
+ 为全真教随山
派祖庭,全真 教第二丛林。
+ 台北指南宫 + 是台湾道教大本山。
+ 苏州玄妙观 + 历来是正一道的主
要道观。主殿三清 殿是江南一带现存 最大的宋代木构建 筑。
+ 武汉长春观
+ 为全真道著名丛林之一
+ 沈阳太清宫
+ 是中国东北地
区最大的道观 。
+ 广州三元宫
+ 是岭南香火最盛、信
中国古代宗教道教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全真道至元代丘处机时达到全盛时期,丘处机在王重阳 的七大弟子中声名最高,他应成吉思汗之诏西行论道,劝诫 成吉思汗要“敬天爱民”、“清心寡欲”、“不嗜杀人”, 在中原文化受到威胁和破坏之时,全真道糅合儒、释、道三 家思想,对延续中原文化和沟通各民族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这两大教派明代仍继续流传,清代日渐衰落。
陶弘景,梁朝茅山道士,道教茅山宗的开 创者。南北朝时期南方道教的重要人物。陶 弘景“性好著述”,对天文、历算、医学、 药物学都有精深的研究。他写了大量道经, 从养生学、炼丹术、医药学等各方面发展了 道教修炼理论;他还以现实社会的封建等级 关系为蓝本,整理和确立了道教庞大的神仙 系统,主张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而且以 道教神学理论对王朝施以重要影响。他虽于 中年后隐居不出,但朝中每有凶吉征讨大事, 无不向他咨询,故有“山中宰相”之称。陶 弘景将儒道互补的处世观作为自己的处世原 则,身处山中却参与朝政,出世与入世矛盾 统一。成为融通调和儒、佛、道三家的先驱。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 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降神仪式”和“咒语 ”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 巫术来自于舜帝部落,原始信仰中用巫术来沟通人 神,而能够在二者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巫祝”,他 们的职责是降神、解梦、预言、祈雨、治病、占星, 是古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二)神仙信仰和方士方术。 春秋战国至秦汉,神仙崇拜盛行,关于神仙的描述, 先秦典籍如《庄子》、《楚辞》就有很多。道教信仰的 神仙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的无限延伸,其最大特点就 是形如常人却能长生不死而且神通、逍遥。 由对神仙境界的追求,引出以“不死”之方为主旨的 方术的产生。方士们为迎合“长生不死”的社会心里, 专事神仙方术。神仙思想成为道教重要的思想资源,神 仙崇拜也构成了道教信仰的核心。
道教
与皇权的关系,使道教由原来的民间宗教变成官方宗教 ,他改革后而成的“新天师道”一度成为北魏国教,称北 天师道;陆修静广集道书,总括道教义理,倡导斋仪科 范,其倡导的以斋仪为修道本的天师道,称南天师道。 道教在唐代地位最高,皇帝认老子为先祖,加尊号 为“太上玄元皇帝”,极力扶持和利用道教,使之成为皇 族宗教。唐宋时,南、北天师道等道教派别合流形成 以讲究符箓为主的“正一道”。唐宋之后,道教又出现了 一大派系“全真道”。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古代化学:道教的最终目标是长生久世,得道成仙。为 此,道教徒们炼制并服用丹药。为了制作丹药,道教徒 们写了许多炼造金丹的方法。因为这些炼丹理论和实践, 翻开了中国古代化学史重要的一页。 古代文学艺术:志怪小说《汉武帝内传》、《搜神记》 古代医学、药物学:道教炼丹家往往兼攻医学和药物学。 如葛洪《抱朴子》里记录了灵芝、云母、雄黄等药物。 此外,他还撰有《金匮药方》等,到今天仍是药物研究 者的宝贵资料。隋唐的道士孙思邈也是精于医药。 近年来的盛行的气功也是源于道教,其源头之一是道教 的守一、存思、服气、内丹等修养方法。
3.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道教信仰的根本核心为“道”,它源于先秦老 子,不过其涵义已不是老子原意,已宗教化、神学
化。道教认为它是宇宙主宰,是生成万物、主宰万
物的造物主,是至高无上的具有神秘力量的人格化 的神。道教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 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因其无名无形, 故早期道教不搞偶像崇拜。道教所尊奉的祖师太上
教派别“太平道”。
2.道教的形成:
原始道教有三支,其一是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道教文化
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 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 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 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 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 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 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
早期太平道主张男女平等的观念。《太平经》认为,“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这就 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因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生产劳作,创造美 好生活。“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 之。”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夫人各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 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这种强调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能出 现在1900多年前的道教经典中,不能不令人叹服。不过,由于太平道的被镇压,道教逐渐发展为一个代表上层阶 级利益的宗教,对女性的态度也由尊重变为歧视。《道迹经》记载:凡生人道难,得为男子难,生中国难,生王 侯国师道士儒林家难,美容明才难,信道难,行道难,得道难。《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记载: 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二者去女为男,三者形体完全,四者得生中国,五者值有道君父,六者禀性慈仁,七者 值国土太平,八者与三宝相遇。八者备足,是大善因,有不备者,是名为难。以此诸苦,流浪不还,展转漂沉, 与道长隔。
道教简介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1、道教的思想源流一是古代鬼神、巫术、仙人、仙药思想;二是汉代的谶纬之学;三是两汉黄老道对黄帝、老子的神化;四是先秦时期的精气说。
早期经典书籍:《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太平清领书》(太平经)《周易参同契》2、道教的创立道教的前史特别长,上限不易确定。
两个早期组织:五斗米道、太平道。
五斗米道:创立时间:汉顺帝时(126-144年)创立人:张陵→张衡→张鲁地点:西蜀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奉道者须出五斗米酬谢道师,故称五斗米道;因张陵自称太上老君降命其为天师,也被称为天师道,后世称“正一道” 。
元朝封张陵其后裔于江西龙虎山作为道教的宗祖,1949年后被取消。
张天师是道教宗主,民间看法比较一致。
五斗米道治病方法:病人思道悔过,不愈,再请神杀鬼;“三官手书”为请祷祭仪(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最高目标:长生成仙;成仙途径:除去死籍,消灭三尸,节禁魂魄不弃人身.太平道:时间:汉灵帝熹平年间(172年-178年)地点:河北巨鹿创立人物:张角3、道教的演化与发展东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上层知识分子“出儒入道”,对道教进行改造,早期道教发展演变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
二、道教的教义思想1、“道”是宇宙的根本“道”是宇宙本体,道超然于万物而存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始无终、无生无灭。
《阴符经注》:“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
“道德”一体:“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
”《庄子·天地篇》:“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并称:“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
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太平经》:“道者,天也,阳也,主生;德者,地也,阴也,主养。
……夫道兴者主生,万物悉生;德兴者主养,万物人民悉养,无冤结”。
道和德为“生长万物”和“畜养万物”的关系。
第四章 四大宗教 道教
道教其他名山宫观
心经》,儒经《孝经》,主张三教合一
主要特征 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 行符箓 以修真养性为正道 戒规 出家住宫观,不得蓄妻室,不茹荤腥, 断酒色财气,清规戒律严。 不居宫观在家修道,可以有 家室,清规戒律不严
传播地区
祖庭
全国大部分地区
终南山重阳宫、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 宫——全真道三大祖庭
2015/9/28
49
张果老、韩湘子—老少
2015/9/28
50
汉钟离、曹国舅—富贵
2015/9/28
51
铁拐李、蓝采和—贫贱
2015/9/28
52
暗八仙图案
2015/9/28
53
留园 (可亭)暗八仙 铺地
汉钟离的宝扇 铁拐李的葫芦 吕洞宾的宝剑 蓝采和的花篮 张果老的渔鼓 韩湘子的紫箫 曹国舅的玉板 何仙姑的荷花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成为道教的标记。
斋醮(也称道场、法事)
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诵经、赞颂,并配以烛
灯和音乐等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道教供奉的对象
(1)尊神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
(“天公地母”)
(2)神仙
吕洞宾、何仙姑—男女
2015/9/28 54
(3)护法神将
(四)、道教的主要殿堂
道观的名称有宫、观、庙、院等,称宫的为有特殊地 位的道观。
三、道教与旅游
1、道教名山——五岳 (1)东岳泰山——五岳之首 岱庙、碧霞元君祠(“泰山娘娘”) (2)西岳华山——五岳中唯一为道观所独占 玉泉院(陈抟老祖隐修之处) (3)南岳衡山——佛道儒三教荟萃
中国宗教文化-道教-1
关公
王灵官
王灵官名王善,是宋朝萨真人的弟子。后成 为道教重要护法神将,专门镇守道观山门, 镇妖压魔。 从明代起王灵官地位开始显赫,许多地方建 灵官庙。
王灵官
俗神
(7)仙真
各种各样的仙人和真人。 道教徒最崇拜、钦佩“真人”、“仙人”, 在他们心目中,“仙真”是得道而有神通的 人,是他们的“老师”和“榜样”。他们修 炼的目的,是使自己也能成为仙人。 如彭祖、西王母、玄女及八仙等。
中国宗教文化 道教-1
中国道教
道教历史 道教基本教义 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道教主要派别 道教名山和宫观 道教的宗教活动及常用称谓 道教与中国文化
道教的起源
鬼神自然崇拜、巫术 道教继承了古代的巫术,因此道教的祈祷、 符咒和镇鬼等法术都与巫术有关。 神仙思想 神仙方士之说后来成为道教的直接来源,道 教基本思想就是长生不死。 黄老思想 道教把老子的道加以宗教化,因此老子便成 为道教的尊神。
道教经典
1. “道”是宇宙的根本
道教尊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老子)为 教祖,将其书《老子》改名为《道德真经》 (《道德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道 教奉老子为教主,基本信仰是“道”,但与 老子的“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继承老子 的“道”而加以宗教神化。
1. “道”是宇宙的根本
《道德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外丹
内丹
饮食养生
马王堆导引图
2. 贵生恶死,追求长生成仙
“仙”是由人转变 而成的灵体,即人 通过修行而“得道 ”的一种结果。 人成仙后可“失人 之本”而“变质同 神”,拥有神灵般 广大无限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仙:八仙
民间最熟悉的神仙群体。八仙传说故事先 后见于唐代文人记载,至明代最后定型。
八仙指李铁拐(也称铁拐李)、 汉钟离(也称钟离权)、张果老、 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 湘子、曹国舅。
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流传最广
八仙共赴瑶池祝贺金母圣寿
山东蓬莱传为八仙过海故事发生地,当地建有蓬莱阁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以东晋道士葛洪、北朝高山道士寇谦之、 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南朝齐梁间茅山 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先后形成四大派别,即正一道、全 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道教只剩下全 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一直流传至今。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 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曹国舅隐居山巖
韩湘子蓝关度叔
汉锺离
何仙姑飞行侍母
蓝采和歌板行乞
吕洞宾黄粱一梦
铁拐李借尸还魂
张果老倒骑毛驴
神仙:天妃娘娘(妈祖)
妈祖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 (公元960年)。传她生而神异,救助过不 少海上遇难渔民和船只,后在福建莆田 湄洲岛羽化升天。当地渔民在岛上盖庙 祭祀。
天妃娘娘(妈祖)
尊神:三官
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 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 帝又称“三元大帝”。由于三官职能与民众利害 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 广州的三元宫。
三官殿
天官造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天官唐尧.
相传尧时敬天爱民, 上应天相, 以风调雨顺被后人尊为天官。
护法神将:王灵官
王灵官名王善,是宋朝萨真人(萨守坚)的弟 子。后成为道教重要护法神将,专门镇守道观 山门,镇妖压魔。
道观的主要殿堂
道观的名称有宫、观、庙、道院等。’称“宫” 的为有特殊地位的道观。道观主要殿堂有:
山门殿
灵官殿
三清殿
玉皇殿
三官殿
(一)山门殿
一般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相当于佛寺的二 王尊。有的道观山门殿即为灵宫殿。
道 教
基本内容
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 道教的教义 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供奉的主要对象 道观的主要殿堂 道教主要称谓 斋醮
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
原始道教阶段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原始道教阶段
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代表。东 汉顺帝永和六年,张良的八世孙张陵在四川宣 称老子自天而降,命其为天师,于是奉老子为 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正式创立道 教。 张角在河北创太平道,也属于早期道教。
神仙:文昌帝君
自元代起全国各 地均兴建文昌庙、文 昌祠、文昌阁等供奉 文昌帝君。七曲山文 昌宫(梓潼大庙)是全 国文昌庙的祖庙。贵 州贵阳文昌阁,主楼 是九角三层宝塔形建 筑,国内罕见。
神仙:文昌帝君
魁星典型塑像为一 赤发蓝面鬼,一足立于 鳌头之上,一手捧斗, 一手执笔(“魁”字由 “鬼”、“斗”组成)。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被视为读书人应试获中 之征。
再来看一下真武大帝左右的金童、玉 女,他俩的身份是听差加秘书,中分掌 威仪、书记三界中善恶功过的小神,权 力还不小。在南方,他俩俗称周公、桃 花。
神仙: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 俗称文曲星)。宋元间道 士称,天上文曲星曾于西 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 为张亚子,以后历代转世, 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功 名利禄,遂成为道教大神 文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 崇拜。
四御的职责
玉皇大帝 总执天道之神 紫微北极大帝 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 勾陈南极大帝 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 间兵革之事 后土皇地祗(女神) 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之秀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为总执天道之神
后土皇地祗(女神),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 祗”,她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 (故有人称之为“大地母亲”),与执掌天道的玉皇大帝相配
道教的主要仪式
1、诵经;道教主要宗教活动,每日三颂,总称 三课。 2、斋醮;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要清洁身 心以示虔诚,称之为“斋”;古代的一种祷神的 祭礼,称之为“醮”。
龙王宫
子孙殿
元符万宁宫,老子神像左手
湄洲天后宫是最早的一座妈祖庙
渔村渔灯节,为妈祖祝寿
护法神将:关圣帝君
即关羽,山西运城解州人,东汉末年投奔刘备,后在湖北 当阳战败被杀,且身首异处。关羽在宋代以后才名声大震,因 其为“忠、孝、义、节”的楷模而屡受皇帝褒封。儒家尊其为 “武圣人”;佛家尊其为伽蓝神;道教则尊其为关圣帝君。关 公遂成为惟一受到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
道教称,关圣帝君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 除灾,驱邪辟恶,乃至招财进宝,庇佑商贾等等 “全能”法力。旧时关帝庙数量之多,居全国诸庙 宇之首。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最为壮 观、保存最完好之关帝庙。河南洛阳的关林,传为 埋葬关羽头颅之处,也是著名的关帝庙。
关羽:结义堂
关羽:娘娘祠
关羽:关圣殿
道家认为,一个人只有道德高尚,才有资格去 接触中高级的修炼内容。道德高尚的人经过刻 苦修行、驱动灵感之后方能获得宝贵的修真秘 诀,并沿着正确的修身道路最终可以达到返朴归 真的境界。所以,这就是正殿供奉的三清真神正 是道德天尊、灵宝天尊、元始天尊的原意和秘 密所在。
尊神:四帝 紫微北极:大帝紫微中天北极大皇大帝 勾陈南极: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 后土皇地祗: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
清源山老君岩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道教的教义
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八 卦 鳗 段
长 寿 果 炖 鸡
道 生 万 物
洁 白 如 玉
飘 香 冷 锅 鱼
青 羊 素 板 鸭
万法归宗
逍遥大排
招 财 进 宝
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道教的主要经典《道藏》 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
道教继承民间 传说,把妈祖列为 道教女神(海上保 护神)。妈祖得到 宋元明清历代皇帝 褒封。全国沿海城 市均建有妈祖庙、 天后宫、天妃宫、 朝天宫等供奉妈祖。
神仙:天妃娘娘(妈祖)
妈祖信仰也随华侨传至海外。据统 计,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500多 座妈祖庙。湄洲岛妈祖庙为妈祖庙的祖 庭。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和台湾 北港朝天宫并列为我国三大妈祖庙。
供奉的主要对象
尊神 神仙 护法神将
尊神: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之玉清宫
上清灵宝天尊,住禹余天之上清宫
太清道德天尊,住大赤天之太清宫
三清殿
三清殿
道教为什么供奉三清
在我国古代道学思想中,认为小乘修炼是做 人的根本,一个庞大的人类社会,需要有一种 能够制约人们行为的规范,以此来区别美善丑 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几千年来约束人 们行为最有力的规范就是道德,因此道家把涵 养道德作为最初级的修身境界。
青龙神
白虎神
(二)灵官殿
供奉王灵官。相当于佛教的天王殿。
(三)三清殿
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灵宝、元始、道德
(四)玉皇殿
供玉皇大帝,有的供奉四御。
(五)
三官殿
崂山· 三官殿
供奉天官、地官、水官
道教主要称谓
1.男教徒称道士。 2.女教徒称道姑。 3.道观的负责人可称为监院或住持。 4.教外人对道士、道姑一般都可统称 为道长。
地官虞舜
舜时民风高尚,地不 生灾,故被尊为地官。
水官大禹
大禹继承父志, 因势利导, 治理了空前的洪水灾害, 所以被尊为水官
神 仙
“老而不死曰仙”,仙又有人仙、 地仙、天仙和神仙之分。道教神仙的队 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真武大 帝、文昌帝君、魁星、八仙、天妃娘娘 (妈祖)等等。
真武大帝
关于金童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