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学期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2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原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原文及教案

【导语】《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童叙事诗。

通过记叙“我”将⼼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童关爱他⼈的好思想、好⾏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原⽂ 乐呵呵地捉回了 ⼀只绿⾊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的时候, 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进⽥野, 看到⼩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篇⼆】⼩学⼆年级语⽂《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字,认识⼀个新偏旁,理解⽣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激发学⽣奉献爱⼼,关⼼和帮助盲⼈。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

教学难点:理解课⽂内容,激发学⽣关⼼、帮助他⼈。

教具准备:投影⽚、词卡、⼩⿊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课时 ⼀、导⼊新课。

⼩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们都⾮常关⼼残疾⼈,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篇课⽂讲的是⼀位⼩朋友关⼼⼀位失明⽼⼈的事。

⼆、板课题,解题。

1、学⽣字“盲”,学⽣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轻声读课⽂,画出⽣字,读⼀读。

2、出⽰⼩⿊板:读⽣字词。

(指明读、齐读、开⽕车读) 3、⾃读课⽂,分⼩节。

4、指名读、分组⽐赛读、齐读。

5、看下⾯四⼩节意思,对照课⽂,在括号⾥填上序号。

(出⽰⼩⿊板) 向盲婆婆表⽰⾃⼰的⼼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的。

6、指名到⿊板上填写。

7、⼩结。

四、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

“野”⾥字旁。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中的场景中。
2.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中提到的蝈蝈和盲婆婆的形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想自己就是课文中的孩子,体会他的情感和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鼓励,共同进步。
3.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教师可以利用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我也会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怀和指导,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我相信,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学生们将能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收获更多。
3.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竞赛活动,如快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4.教师可以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4.问题导向的深入性: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教学设计
6.创设互动环节,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只蝈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吗?它是什么声音?”通过观察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词语、句子的意思,如“盲婆婆”、“蝈蝈”、“送给”等,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朗读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三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在家长面前进行展示,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分享给家人或朋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传递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尊重他人,关爱自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逐步提高,但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需借助具体形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苏教版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难点:学习生字、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词卡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种种困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失明老人的事二、提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解释题意,教课题中的生字蝈蝈是一种虫儿,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的声音.盲:mang是眼睛瞎了的意思.婆婆:pō,是老年妇女。

盲婆婆是一位失明的老年残疾人。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盲婆婆的生活是多么的不便.是谁送给盲婆婆蝈蝈的?为什么要把蝈蝈送给盲婆婆?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吗?3、听录音范读课文,感知诗歌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2)会读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读,互相帮助。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绿色邻居替我给您领着童年难忘乐呵呵喜滋滋流淌咯咯(2)指名读,教师纠正读音:“您、邻"声母不同,韵母相同。

“邻、领”声母相同,韵母不同。

“难”是边音且是前鼻音。

“绿”的声母是边音.“滋"是平舌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4)齐读生字词3、各自试读课文4、指名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教师及时评价。

5、男女生比赛读。

6、理通全文脉络。

(1)这首诗共有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小节有几行?(2)指名读4个小节,分别说说每小节讲了什么?(3)小结:(略)四、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词卡片:婆、绿、邻、居、替、您、领、童、难、忘(2)、指名读生字词,分别给他们找朋友。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蝈蝈的生长发育过程;2.理解蝈蝈是有生命的,也需要被关注;3.学习描述蝈蝈具体的方法;4.通过朗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篇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爱和责任,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出来。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学习描述蝈蝈的具体方法;2.难点:通过细致的观察,将蝈蝈的特征和生长发育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1.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课件:图片、文字描述;3.教具:放大镜、显微镜、管子、昆虫标本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图片或口头描述向学生展示蝈蝈;2.教师以问题形式导入话题,引起学生关注:小动物也有生命吗?为什么?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学生跟读、理解、品读。

第三步:学习描述方法1.教师介绍观察蝈蝈的方法:用放大镜观察蝈蝈的外观特征,并用显微镜观察蝈蝈的构造;2.教师分别向学生展示蝈蝈的身体构造、腿部构造、眼睛构造等,并进行解释。

第四步:课文解读1.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对蝈蝈的描述,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所获得的知识;2.学生阅读课文,带着问题,理解课文细节、人物心理。

第五步:交流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蝈蝈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亲切?作者是怎样与蝈蝈相处的?为什么?2.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论。

第六步:拓展1.教师展示昆虫标本,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2.学生进行探究,观察昆虫标本,并记录发现。

五、教学总结本课通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朗读和精细观察蝈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爱和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希望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挥出这种精神,并关注身边的小动物、植物,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节日的习俗,如中秋节的月饼等。

2.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特征等基本知识。

3.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发现蝈蝈的“秘密”。

4.通过对《盲婆婆的蝈蝈》一文的学习,了解友好、关爱、尊重、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发现蝈蝈的“秘密”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

2.教学重点是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掌握蝈蝈生活的基本知识和素质。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老师将蝈蝈模型、镜片、手电筒等准备好。

•为每位同学准备一份细长的纸条,用于记录蝈蝈的“秘密”。

2. 导入•老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蝈蝈的视频,并介绍一些蝈蝈的基本知识和特性。

•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观察、思考、发现和描述的兴趣。

3. 呈现•老师将蝈蝈模型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观察和描述。

•老师用手电筒照亮蝈蝈模型,在黑暗的教室中,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

•引导同学们发现和描述蝈蝈的特征、习性。

4. 操作•将同学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只真实蝈蝈,并记录蝈蝈的“秘密”。

•小组讨论,汇报各自记录的“秘密”。

•老师指导同学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蝈蝈的细节。

5. 活动拓展•让同学们集体创作简短的寓言故事,表达课程的主题和教育目标。

•通过绘画、制作手工等活动,进行深度拓展,进一步加深对课程主题的理解。

6. 巩固•通过漫画、故事片等形式,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素质。

四、教学策略1.感性教学:通过呈现真实蝈蝈、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建立认识,增加学习的兴趣。

2.任务型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发现蝈蝈的“秘密”,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策略性。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交流、合作和互助精神。

五、教学评估1. 能力反馈1.通过观察蝈蝈的特征和习性,能够描述蝈蝈的基本知识。

2.能够通过参与活动,表现友好、关爱、尊重和感恩等积极素质。

2. 态度反馈1.能够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00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00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一、前言盲婆婆是我们社区中的一名老人,因年迈而失去了视力。

社区志愿者们每天去探望她,为她读报纸、放音乐,陪她聊天,但她最想做的却是听到蝈蝈的鸣声。

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个小小的愿望变成真实的喜悦,为盲婆婆准备一份蝈蝈教案,让她在听声时不再只是听的一片不知所措。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学会:•了解蝈蝈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几种蝈蝈常见的鸣叫形式;•知道蝈蝈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蝈蝈的生长变化过程蝈蝈是昆虫动物的一种。

它们和其他许多昆虫一样,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过程,从蛋孵化出来,到成年后再次产卵。

在这个过程中,蝈蝈会发生多次蜕皮,最终成长为一个长约3厘米、六足爬行的昆虫。

学生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并了解蝈蝈的生长变化过程。

2. 蝈蝈的鸣叫形式蝈蝈的鸣叫声是通过翅膀震动产生的。

在鸣叫时,蝈蝈一般会用前翅抚慰后翅,营造出清晰的声音。

蝈蝈的鸣叫形式有很多种,如“雨蝉哥哥”、“野老虎”等。

学生们可以在生活中听到这些声音,并了解这些声音对蝈蝈种类的区分和识别。

3. 蝈蝈的生态环境蝈蝈是很重要的昆虫类动物之一,其鸣叫能为人类提供很多帮助。

蝈蝈还可以作为食物链的转化者,将植物上累积的能量转移到食肉动物上。

在生态系统中,蝈蝈还有很重要的“哨兵”作用。

它们能感知到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录音和互联网等资源,通过观察蝈蝈的生长变化、听取其鸣叫声和了解其生态环境等方面,逐步学习蝈蝈的相关知识。

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边走边看、边听边学”的方式,带领全班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昆虫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作用。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写下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互相检查对方的笔记等方式,进行互评和互帮互助,提高学习效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范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范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蝈蝈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态度。

(3)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蝈蝈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实物。

(4)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蝈蝈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蝈蝈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蝈蝈。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资料,了解蝈蝈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下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

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词卡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

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

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2)齐读生字词。

4.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用“绿”组词并说话。

出示:绿绿色______是绿色的。

绿()_________2、教学“邻居”。

出示:邻居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

出示:乐呵呵喜滋滋笑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4、巩固练习。

(1)读生字。

(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

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2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2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练习3本课初备课时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2、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练习3本课初备课时共3课时,本课第3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学会问路。

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第五题。

一、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写投跑游跳看唱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三、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盲人的世界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同情心
•通过朗读文本,帮助学生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读书的快乐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重点
•了解盲人的世界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同情心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文本,帮助学生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文本
教师放映一些盲人爱听的音乐或介绍一些盲人成功人士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盲人世界和盲人的努力拼搏精神。

2.泛读文本
学生可以自己先读一遍,或者老师把课文内容画在黑板上进行整体性的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此文的兴趣,导入学生思维准备。

3.核心阅读
阅读文本,重点关注生字、生词解释和生动内容。

老师可以采用分块阅读,读完一段就停下来,请学生思考。

4.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朗读课文,同时提问。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5.课堂讨论
让学生谈谈故事中蝈蝈的举动,蝈蝈的勇气,学生怎么评价它,为什么盲婆婆能听懂蝈蝈的声音。

6.作业布置
让学生写一篇自己的读书感想。

总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盲人的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同情心。

要注意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2课时)苏教版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2课时)苏教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二课时4.教学预备:多媒体、卡片、课文录音设计理念《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

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今世青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宏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把识字、写字和朗诵课文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中依照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朗诵,读出诗歌的美,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

教学时既抓住“送蝈蝈”这一叙事主线,又抓住“献爱心”这一情感线索有效增进学生的主动探讨和发觉,深刻地明白得学习内容。

激发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切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诵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切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背诵课文。

2.明白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切、帮忙他人。

课前预备多媒体、卡片、课文录音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温习词串,激发爱好1.师:上一节课咱们学习了第5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些词你还记得吗?出示:盲婆婆绿色唱歌童年难忘喜滋滋邻居田野欢乐旧日(1)指名读(2)重点指导:“您领邻”三个字的读音(3)学生齐读词语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说说盲婆婆发生了一个如何的故事吗?(设计用意:扎实过好字词关,是语文教学必需完成的大体目标。

在那个环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量种形式的朗诵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借助词串来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达到以课文为依托给予词语生命力的目的。

)二、研读文本1.师:一名邻居家的盲婆婆的,她看不到蓝蓝的天空,看不到绿油油的小草,在她的世界里只有一种颜色,那确实是——黑色。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2篇与教学反思3则)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2篇与教学反思3则)

一、教学内容: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三、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四、教法教具:观察法、朗读指导法生字卡片、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

(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3、自读课文,分段。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

教师范写。

“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一、精读训练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4)小结图意。

2.分段学习。

第一段(1)指名读。

(2)这一段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段(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4)小结,齐读。

小学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邻居、脚趾、音韵、送给、答应”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2)学会默读,能说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邻居、脚趾、音韵、送给、答应”等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学会关爱和体谅他人。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分段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 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学会关爱和体谅他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2. 抄写生字词,家长签字。

3. 根据课文内容,的家庭作业,家长签字。

4.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以及课后作业中对关爱和体谅他人的实践,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标1.了解蝈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感受生命的可贵,培养对小生命的爱护之心3.通过朗读、理解文本,培养阅读、口语表达能力4.学会将善良之心实践在现实生活中教学内容《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小生命的保护意识2.通过文本理解,让学生更加感受生命的可贵教学方法1.听讲授课法2.互动讨论法3.组织学生诵读、表演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蝈蝈的图片,引入话题:“蝈蝈是我们熟悉的小生物之一,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师生互动,听取不同学生的回答。

理解文本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文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学生们读完后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故事的理解。

3.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4.教师进行总结,梳理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表演1.教师分组,每组选择一段剧情,设计表演形式和角色。

2.学生表演之前,先进行小组讨论,确定角色和表演内容。

3.每组表演之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价。

4.教师进行总结,展示每组表演中的优点和不足。

情感体验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蝈蝈,感受它们的生命力和可爱之处。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小动物?如何保护它们?3.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4.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给出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课堂总结1.教师简要复述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尊重小生命,爱护小动物。

3.提醒学生:谁都不是单独的存在,每一个人都需要他人的爱和关注。

课后作业1.搜集有关保护动物的知识,并用手写或电子文档的形式呈现。

2.征集爱心故事并交流,大家分享身边感动人心的善举。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蝈蝈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可贵。

同时,学生们还学会了珍爱小生命,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听讲授课法、互动讨论法和组织学生表演的方法,增加了兴趣和互动性。

二年级语文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2 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2 苏教版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会唱歌" "您"
3齐读
第三小节
1.自由读
.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过渡:歌声会使盲婆婆置身于原野之中,见到田野里的一切,把她带回............
五.教学生字
盲:(1)这个字你是怎样记的?
(2)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回忆写字姿势儿歌
学生练写字.
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把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突出了学习的综合性。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向。
她听着,想着充满了欢乐,你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哪儿读得特别好?
4.齐读
5.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填空)
歌声会( ),看到( ).
歌声会( ),想到( ).
学习第四小节
1.听蝈蝈在唱歌了,它是怎样常的?唱得怎样?
2.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蝈蝈在不停地叫,他给盲婆婆带来了欢乐很多很多)
3.齐读
四.小结:读了课文,小朋友,你们说说,少先队员为什么把蝈蝈送给盲婆婆?多好的一位少先队员啊,此时他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在微风中起伏,好象在说话呢,你想想红领巾会对少先低员说些什么?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表演(自背自演,上台表演)
3.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身患残疾的老人,你准备怎么做?

苏教版(2016)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苏教版(2016)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全诗展现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心爱的蝈蝈的情景,婆婆因“盲”而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

“我”想到送一只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让寂寞的她听到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液”“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其情感之真挚,其祝福之美好,其心地之善良,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真是一首充满童趣又寄意深远的好诗!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情,结合自己的感悟,增加适当的情节进行语言训练。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的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营造入境悟情的环境,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课文,激起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田字格本、铅笔。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

(师板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谁愿意来读课题?2、读课题,注意轻声,教学生字“婆”。

3、解题:(1)、“盲” 问: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2)、那看不见的人就是盲人,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孩子们,你们知道吗?(3)、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的感觉。

(4)、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小结: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着那么多的不便,那要是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痛苦啊!该会多么寂寞啊!那你们觉得一个盲人最需要什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人,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用实际行动来表示了。

他是谁呢?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

二、感知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画好小节号,并找出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一、教材分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阅读理解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小蝈蝈为了帮助盲婆婆,牺牲了自己。

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基本情节,了解蝈蝈和盲婆婆之间的关系。

2.理解文章寓意,懂得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道理,培养感恩的情感。

3.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展示、讨论、问答等,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思考机会。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学会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

2.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力,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课前预习1.找一幅与小蝈蝈或盲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与故事有关的话题。

2.让学生读一遍《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模仿朗读,掌握基本语感。

3.翻阅字典,查询文中的生字生词,预习文中生词的词义、造句、拼音等。

课堂展示1.让学生一起分享预习的图片,了解盲人生活中的困难。

2.展示多幅蝈蝈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3.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所知道的蝈蝈的常识,以及蝈蝈在生活中的作用。

4.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小蝈蝈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

课堂讲解1.通过幻灯片、黑板等方式,详细讲解《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的故事情节。

2.与学生交流文章的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策划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措施和行动。

3.设计多个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作业1.模仿教师的读书方式,朗读一遍《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

2.选择一处盲人易犯的地方,设计方案,改善该处的环境。

3.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记,表述对盲人的关心和爱护之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基本情节,培养学生的爱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的激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

(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

教师范写。

“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

(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你()邻()古()
盲()您()郊()居()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送蝈蝈
领看到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想起欢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