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教理念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曾国藩的治家理念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曾国藩(资料图图源网络)1、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
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2、孝。
“百善孝为先。
”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
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3、俭。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
”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
对子女的婚姻,他认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
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4、仁。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深刻地指出骄奢的害处,“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
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吾则不忘蒋字街卖菜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家风家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教的代表。
他的家风家训以“忠诚、勤勉、正直、谦虚、宽容、诚信、孝顺、尊敬”为核心,推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一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财富。
1. 忠诚曾国藩在家风中力挺忠诚。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忠诚不渝。
他的忠诚指的是“忠于天命,忠于国家,忠于友情,忠于信仰”,这种忠诚不仅是说出口的而是要付诸实践的。
2. 勤勉曾国藩反对“懒散”和“轻浮”。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要抓住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勉工作、精益求精。
他还说:“不勤劳则无功,不修身则无德”,可见他对于勤勉的重视。
3. 正直在曾国藩的家风中,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他认为正直即使面对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任何利益妥协和妥协。
他的家风中也提到过要君子可责,这也是与正直相同的性质。
正直需要靠人的精神力量来支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
4. 谦虚曾国藩在家风中非常崇尚谦虚,他认为“君子谦而让,让而施,施而仁”,这其实就是让人们改变奢侈散漫的行为,懂得礼义博爱,并以身作则,做到“思己之谦,使人之权”。
同时谦虚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一种心态。
5. 宽容曾国藩主张以宽容的心态来审视和面对人,他认为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倘若我们不能宽容别人,那么别人也无法宽容我们。
同时,要以善谋善断的态度,用聪明机智来化解矛盾。
曾国藩深知人心难测,面对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修养。
6. 诚信曾国藩的家风中讲的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诚信。
他认为“承诺就是承担”的原则应当贯彻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贵在言出必行,做出信誉良好的表率。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应该深入人心、被严格遵守。
7. 孝顺曾国藩的家风中也特别强调了孝顺这个重要的精神。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美德。
曾国藩家训家规 -回复
曾国藩家训家规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因此留下了一些家训和家规。
以下是一些曾国藩的家训和家规:
1. 诚实守信:要做到言而有信,不欺骗他人,保持真实和正直的品行。
2. 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孝顺敬爱,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和困难。
3. 勤俭节约:勤奋努力工作,节约用钱用物,不浪费和奢侈。
4. 识人善任:慎重选择朋友和合作伙伴,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和能力,做到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5. 尊重师长:尊重老师和长辈的教诲和指导,不骄傲自大,虚心接受教诲。
6. 勤奋学习:不断学习进取,不骄傲自满,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7. 坚定信仰:有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观,遵循道义原则,做人正直,言行一致。
8. 爱护家人:关心家人的健康和幸福,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些是曾国藩的一些家训和家规,他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个人和家庭生活中,以培养出善良、正直、勤奋和有责任心的后代。
曾国藩家风故事简短概括
曾国藩家风故事简短概括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正直谦虚,注重家风建设。
他的家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勤俭节约:曾国藩认为“家教之本”就是勤俭持家,他从自身做起,一家人共同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和物品。
2. 诚信守信:曾国藩注重诚信守信,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他经常说:“仁者无欺,义者无贰。
”
3. 重视教育:曾国藩十分重视教育,他不但自己勤学苦读,还注重教育子女和家人,使家人都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
4. 尊重长辈:曾国藩十分尊重长辈,对待父母、祖父母都非常孝顺,也注重家族间的尊重和团结。
5. 爱护下人:曾国藩注重爱护下人,他鼓励家人善待下人,尽量让下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这些家风不仅在曾国藩一家中体现,也影响到了曾家的后代和周围人。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以其出色的治国才能和家训而闻名于世。
曾国藩家训被誉为中国近代家训的典范,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行为准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家训主要涉及到个人修身、治家、治国和为官的原则。
以下是曾国藩家训的一些核心内容:
1. 修身篇: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主张谦虚、坚毅、勤奋、正直和自律等美德。
2. 治家篇:强调家庭和睦、亲子关系和谐、夫妻相敬如宾等家庭伦理和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3. 治国篇:提倡善治国家,主张明君爱民、勤政廉洁、以德服人和善待下属等治国原则。
4. 为官篇:倡导廉洁奉公、尽职尽责、勤政为民、不徇私情和注重实绩等为官之道。
曾国藩家训反映了他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实践经验,它的核心理念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治理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曾国藩通过家训的传承,不仅在自己的家庭中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曾国藩被誉为中国近代家教的楷模。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之一”。
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的成就,也注重家庭教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家训。
曾国藩最经典的家训包括以下几点:
1.勤俭节约,不浪费。
曾国藩认为,浪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和每一分每一毫的财富,做到勤俭节约。
2.教育子女,注重品德。
曾国藩非常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他认为,孩子的品德是决定其一生命运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出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3.重视家族传统,继承家风。
曾国藩的家族传统非常重要,他认为,家族传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继承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族的长远发展。
4.尊重父母,孝顺长辈。
曾国藩非常注重家庭关系,他认为,尊重父母、孝顺长辈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家风。
以上就是曾国藩最经典的家训,这些家训不仅适用于曾国藩的家庭,也适用于每一个家庭,是一种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 1 -。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总结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总结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家风和家训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体现了他崇德修身、勤俭持家、忠诚报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下面将以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为主线,总结其核心内容。
一、崇德修身曾国藩强调崇尚道德修养,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最重要的。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他对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的重视。
他主张要以德为本,注重修身养性,做到“以廉自持,以孝自重,以忠自慎,以勤自励”,以此来塑造一个好的家庭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勤俭持家曾国藩非常注重勤俭持家,他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应该贯彻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勤俭之本,储蓄之道”,并说“家有一日之粮,当节约三日之用”。
他主张家庭成员要从小事做起,做到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和财物,这样才能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繁荣。
三、忠诚报国曾国藩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做出贡献,他强调忠诚于国家和民族是每个人的责任。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忠于国家,报效社稷”,并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他认为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荣誉都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怀有忠诚之心,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尽自己的力量。
四、教育子女曾国藩非常注重教育子女,他认为教育是家庭的重要责任。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教导子女,传承家风”,并说“子女贵行,不贵言”。
他主张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教育子女要注重实际行动,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和美德,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勇于担当曾国藩鼓励人们勇于担当,他认为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有所作为。
他在家训中强调要“事业担当,勇往直前”,并说“无所畏惧,力行不辍”。
他主张每个人都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不退缩不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品格,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家风家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学原理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学原理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原理。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立德为首要目标:曾国藩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立德教育要以身作则,父母应该以高尚的道德榜样引导子女,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2. 注重知识的传授:曾国藩注重培养子女的学问修养,他提倡从小培养读书学习的习惯,重视教育子女的责任。
他自己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榜样,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才干,以便能够对子女进行更好的教育。
3. 重视思想教育:曾国藩认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子女。
他提倡父母应该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启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培养独立见解和判断力。
同时,他也强调要引导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能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稳定的心态和正确的行为。
4. 培养自律的品质:曾国藩主张培养子女自律的品质,他认为纪律和自律是成功的关键。
他强调子女要训练自己的意志力,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纪律,要有恒心和毅力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5. 重视实践教育:曾国藩主张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他提倡家庭教育的同时要
注重让子女亲身实践和实践经验。
他鼓励子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这些原理反映了曾国藩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独特观点,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倡的立德、知行合一等原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除了在政治上做出了许多贡献,还有着独特的教育思想。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历史上的很多名人,而且迄今为止还在影响着现代的教育。
一、道德教育曾国藩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因此,他非常注重孩子们的道德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孩子们的幼年时期开始,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修养。
曾国藩主张学会正义、勇敢、谦逊等品质,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
曾国藩在自己的家教子女时也非常注重道德教育。
他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处事。
他也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们面前做个好榜样。
二、对教师的要求曾国藩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素质。
当时的教育界比较腐败,曾国藩认为这是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他提出了“选贤任能”的原则,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才能够为学生服务。
曾国藩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同时也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还强调教师要有责任心和爱心,要愿意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刻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
他还提倡教师互帮互助,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三、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曾国藩认为,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得出色。
他在教育孩子时,注重实践,尽可能让孩子们亲手去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曾国藩还提倡在学校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学生应该学习实用知识,掌握各种实用技能,如农耕、制作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四、强调教育与现实的联系曾国藩认为,教育必须与现实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要学会应用到实践中去才有意义。
他主张教育要贴近实际,把教育与生产、科学技术等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代的名臣与将领,他的家风和家训也是一直被后人所传承和推崇的。
他的家风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注重家庭教育,重视家族和睦,以及为人处事的准则。
以下是曾国藩家风家训的内容以及注解。
家风:一、养正心: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只有正心才能有正道,所以要养正自己的内心,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立身行己:坚持做一个清正廉明、品德高尚的人,不贪图个人私利,不辱没家族尊严。
三、家族和睦:坚持家族和睦,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父母子女和睦相处,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尊敬长辈:尊重长辈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准则之一,曾国藩注重尊重长辈,认为这是家族和睦的重要保障。
五、仁爱善心:曾国藩注重爱心和仁慈,认为只有待人宽容、包容,才能收获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六、谦虚谨慎: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不应该自大自满,而是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家训:一、立身勉力:立身是人生的第一要务,曾国藩提倡要立身于天地之间,勤劳刻苦,永不放弃,既要明确目标,又要不断努力。
二、修齐治平:曾国藩强调治平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稳定和平的生活环境,才能全力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清正廉明:曾国藩的这一家训表达了他对做人的根本态度,即要清白、公正、诚实,守住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底线。
四、以和为贵:曾国藩注重和谐,认为只有与人和睦相处,才能收获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五、克己奉公:这是曾国藩非常重要的一条家训。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做到克己奉公,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六、宽容待人:曾国藩在家训中强调要宽容待人、以和为贵,认为这样不仅能收获帮助和支持,而且能够换来人们的尊重和同情。
以上是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这些家风和家训,无论对于曾氏家族,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所展示的传统儒家思想、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可以给我们今天的人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引导。
我们应该像曾国藩一样,注重修身养性,立足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克己奉公、尊重长辈、幸福和睦的人。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观点
曾国藩教育孩子的观点曾国藩教育孩子的观点观点一:身教先于言教。
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然后回房练字一千,其中第一个字就是“俭”。
吃饭的时候,有一次遇到带壳的谷物,儿子便挑出来放在桌上。
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
身教的影响力自然优于言传,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语不发便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与此相对应的,又想起《唐语林》中两则吃饼的故事。
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割肉之后用面饼去擦手上的肉汁,唐太宗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看着他。
宇文士如芒刺在身,便将擦过肉汁的面饼吃了下去。
到了唐玄宗这一辈,故事又重新上演,这一次用面饼擦手的是太子李亨,不知李亨心中如何想法,在唐玄宗的龙目注视之下,竟也大口大口将擦过手的面饼吃了下去。
看到这个故事,内心并没有太多的触动。
因为太宗也好、玄宗也罢,他们是用皇威龙尊在威慑臣子,让他们不得不吃下擦了汤汁的饼子,但是皇上为什么不想想,臣子和儿子为什么要用饼去擦手呢?是唐朝皇宫宴席上没有人侍候他们洗手,还是太监宫女很没有眼色不知道该给主子们递手巾吗?是他们心底的不在乎、不珍惜,所以便自然而然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只是慑于龙颜威吓,便改了初衷勉强吃了当作“手巾”的饼子,心里不定是多么的不乐意。
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天子,唐玄宗自己奢华无限,用宝马良驹不远万里为贵妃运送荔枝,所费又何止千金,得值多少面饼,解决多少老百姓的温饱呢?所以,做秀的表面功夫,是不会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的。
“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
”做人要惜福,这“惜福”二字中的“福”在古代原是指祭神的酒肉,也泛指食物。
惜福就要从爱惜粮食开始,宁在有日思无日,别到无时思有时。
所以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体味艰辛、了解疾苦、勤俭做人这是品格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观点二:言出必行,不当行为不仅及时批评并且要立即纠正。
“儿子穷养,女儿富养;儿子糙育、女儿精育”这是现在很流传的一种观点。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包括:
1. 勤俭持家:曾国藩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养人格的摇篮。
他教育子女要勤劳节俭,注重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他强调“勤俭持家”,即家庭成员要勤奋努力,节约开支,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繁荣。
2. 读书明理: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读书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他教育子女要认真读书,掌握知识,明白道理。
他强调“读书明理”,即通过读书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诚实守信:曾国藩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
他教育子女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诈。
他强调“诚实守信”,即做人要诚实守信,不失信于人,不欺骗他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这三个方法在曾国藩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曾国藩家训家规
曾国藩家训家规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概括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概括曾国藩家训中的经典准则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家训以其实用性和针对性而闻名。
曾国藩的家训凝聚了他对人生道德、处世哲学和为政治未来作出贡献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曾国藩家训中最经典的几个准则。
1. 诚信正直:曾国藩非常强调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他认为诚信是立足社会、建立良好声誉的根本。
在家庭关系中,诚实坦率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在社会交往和政治事务中,诚实坦率则能树立起一个人的威信和影响力。
2. 勤奋努力:曾国藩一生以勤奋著称。
他强调个人奋斗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功。
3.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家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曾国藩也高度重视这一准则。
他认为孝道是一个人品格的基础,通过孝敬父母,可以培养出品行良好的个人,以及维系家庭和睦的社会基石。
4. 忠诚事业:曾国藩忠于国家和事业,将个人目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提倡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他的忠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曾国藩家训中最受推崇的准则之一。
5. 自律自省:曾国藩主张个人自律和自省,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时刻保持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反省,以修正错误,提高自己的品德。
自律和自省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并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尽管曾国藩的家训涵盖了更多的内容和教诲,但这些准则是他家训中最经典和影响深远的。
曾国藩通过这些准则的传承,将他的价值观以实际行动示范给后人,成为了精神领袖和励志楷模。
这些准则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指引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宝贵遗产。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
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郦波总结曾国藩教子十法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对于教育子女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郦波在其著作《曾国藩家书》中总结了曾国藩教子十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的父母。
一、勤俭节约曾国藩认为,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
父母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节约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珍惜每一分钱,并且不浪费食物等资源。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遵守承诺,不说谎话,并且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三、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师长的重要性,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刻苦学习刻苦学习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五、勇敢坚毅勇敢坚毅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勇敢面对挑战,并且不轻易放弃。
六、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七、关注公益事业关注公益事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关心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八、崇尚美德崇尚美德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美德的种种表现形式,并且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
九、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
十、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心灵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曾国藩教子十法是非常实用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
父母应该从孩子成长的早期开始,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曾国藩关于诚信名言
曾国藩关于诚信名言曾国藩家训是清朝名臣曾国藩留给子孙后代的一套家庭教育理念,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智慧。
这些家训对于后世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家教经典”。
以下是曾国藩家训中最经典的十句话,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的哲理。
1. 读书以明理,明理以修身。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使人明白道理,从而修身养性。
在曾国藩看来,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来明辨是非,修身养性。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2. 勤俭持家,以俭为贵。
这句话强调了勤俭持家的重要性,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从勤俭持家做起。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教育子女要懂得珍惜,勤俭节约,不浪费,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家庭风气。
3. 忠诚事君,尽职尽责。
这句话强调了忠诚和尽职尽责的重要性。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要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首先要做到忠诚事君,尽职尽责。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公务员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教育子女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尽职尽责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4. 诚信待人,以诚为本。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待人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做到诚信待人。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关系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教育子女要诚实守信,以诚待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5. 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这句话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在曾国藩看来,一个人要想在学问上有所建树,首先要做到勤奋学习。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教育子女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6.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引言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午,号忠介,湖南衡州人,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有所成就,他也注重家庭教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子女。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对于当时的社会和后世的家庭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家风曾国藩的家风以“忠、孝、廉、勤”为核心价值观,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他要求家人们要忠于国家、孝敬父母、廉洁自律、勤奋努力。
他本人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品德和榜样的行为影响着家人。
忠诚曾国藩强调忠诚于国家和社会。
他教导家人们要爱国、忠于职守,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他自己是忠诚的表率,不仅在政治事务上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还在家庭生活中体现出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
孝顺孝顺是曾国藩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他教导家人们要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并且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行为影响家庭成员。
廉洁曾国藩注重家人们的廉洁自律。
他教导家人们要廉洁奉公,不贪污受贿,不追求个人私利。
他要求家人们要清正廉洁,做一个廉洁的公务员或者商人,以身作则,为社会树立榜样。
勤奋曾国藩强调勤奋努力。
他教导家人们要勤勉工作,不怕辛苦。
他本人是勤奋的榜样,经常努力工作,不断学习进取。
他鼓励家人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家训曾国藩的家训是他对家人们的教导和期望。
他通过家训,教育家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以及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习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
他教导家人们要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诚实曾国藩教导家人们要诚实守信。
他认为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他要求家人们要言行一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善良曾国藩强调善良的品质。
他教导家人们要善良待人,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要。
【家庭教育】御塾院:曾国藩家教三大核心理念(寒素勤勉笃学)
【家庭教育】御塾院:曾国藩家教三大核心理念(寒素勤勉笃
学)
【家庭教育】
御塾院:曾国藩家教三大核心理念(寒素勤勉笃学)
曾国藩家教的核心理念是寒素、勤勉、笃学,其中笃学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
一,寒素“寒素”是曾氏家风的基调。
“寒素”即俭朴清白的意思。
夏令营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感悟,可是,由于一些社会原因,“夏令营活动”成了一些学生攀比的对象,这与我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了。
所以,夏令营活动的开展应该以“俭朴”为原则,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也要大力宣扬俭朴,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对值得提倡的,哪些行为是该改正的。
二,勤勉“勤勉”是曾国藩家风的主旋。
有道是“疏懒人没吃,勤俭粮满仓”,出身贫寒的曾国藩深谙保持勤劳的习惯,对于官宦人家子女的成长有着特殊的作用。
同样,对于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孩子来说也是很值得提倡的,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要以己之力在细微之处加强自身的锻炼。
三,笃学“笃学”是是曾氏家风的内核,曾国藩本人就是笃学的一生,他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为家人树立了楷模。
当然,笃学放在夏令营活动
中就是指要不断地进取,哪怕是很微小的事情,只要是自己没做过或者不会做的,都要认真学习。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发现欠缺,并鼓励他们认真学习。
给孩子们多创造一些这样的学习机会,而不是通过课本知识的传达,这样的学习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曾国藩家教
曾国藩家教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然而,无可非议并令人叹服的是他的教子之道。
他教育子女: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注重家教勤俭持家曾国藩对子女所要求的勤俭,近乎苛刻:不许穿华美的衣服,不许吃得太奢侈,不许住在繁华城市。
曾国藩纵观历史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因此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
他要求孩子,出门不许坐轿,不许使唤轿夫,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在一封家信中,他对长子曾纪泽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
他曾经说过:“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因此,他才以勤俭入手教育孩子不要骄淫、不要奢侈。
思想开明注重实际曾国藩对孩子读书提出了这样一个标准,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理。
当长子曾纪泽连着3次考科举不成功、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
后来,曾纪泽潜心研究西学,32岁的时候自学英文,达到了能用英语交谈、写诗的水平。
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使之成为清末外交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胜利。
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100位的圆周率。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对子孙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后代子孙全都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不少成为著名专家学者,饮誉五洲四海。
八字家训教子良方曾国藩非常注重他的祖父总结出来的八字家训:“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早”是要早起,曾国藩一生以身作则,黎明即起,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扫”是洒扫庭院;“考”是诚修祭祀;“宝”是以邻为宝,注重邻里关系;“书”就是教育子女要多读书;而“蔬”“鱼”“猪”指的是种菜、养鱼、养猪的生活方式。
曾国藩:教必以德为先学须因材施教
曾国藩:教必以德为先学须因材施教曾国藩——一个以孝悌、忠信立于烽火中的名臣;一个经历坎坷仕途、艰难心路的智者。
他拥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用自己经历的一切、心中的感悟,教育兄弟、子孙。
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
二、尽孝悌,除骄逸。
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六、家事忌奢华,尚俭。
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
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教必以德为先”的家教理念曾国藩十分重视德育。
俗语中有“败家子”这样一个称呼,曾国藩为了防止家中的子孙沾染不良的品性,首先强调的就是戒除骄奢,提倡勤俭。
曾国藩在京城的时候见到不少高官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
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他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等等。
在江南总督署时,李鸿章请曾夫人和小姐吃饭,两个姐妹只有一条绸缎裤子,两人争执不下,对立而哭。
曾国藩听到安慰说:“明年若继续任总督,必为你添制绸裤一条。
”姐妹俩听了这话破涕为笑。
虽然官居高位,但是曾国藩力诫子弟不可依仗权势而骄奢。
儿子纪鸿中秀才后,数次到府城参加岁考科举,都不顺利。
曾国藩当时已经是大学士,特地写信告诫纪鸿:“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
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曾纪鸿没有中举,曾国藩就把儿子接到金陵衙署中自学,始终都没有走后门。
儿子纪泽新婚,曾国藩写信嘱咐他转告儿媳,要学习编织、酒食二事,要亲自下厨房。
他的夫人和儿媳们每晚织麻纺纱。
为了培养勤劳的风气,曾国藩在家中真正地实行勤俭,家中的男孩子必须走路而不可坐轿骑马,女孩子应该早日学习烧茶煮饭。
“因材施教”的个性培养曾国藩根据子女、兄弟的年龄、优长、身份的不同,讲究不同的教育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家教理念原文地址:曾国藩的家教理念原文作者:王老师曾氏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
曾国藩家书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曾国藩三个儿子,五个女儿。
二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着名的外交家。
小儿子曾纪鸿是清代着名的数学家。
孙辈曾广钧是曾家第二个进士,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
孙女,曾广珊是着名诗人,她儿子就是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
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优秀,大部分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
如曾约农,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工程课学士,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宝荪,国际知名教育家;中国第一个在伦敦大学获得理科学士的女生,过湖南省第一女师校长,第二女子中学校长等职;并曾多次出席世界有关政治、教育、宗教性质的会议,如出席伦敦世界校长会议、印度世界和平会议、联合国妇女地位会议等。
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是我党领袖叶剑英夫人,早年投身革命,解放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她儿子叶选宁,中将军衔,现在广州。
曾宪楷,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曾昭抡,原高教部副部长,着名化学家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教育的改革者和化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曾昭燏,原南京博物院院长,中国博物馆学和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俗话说:“富不过三”,但曾氏后裔历经100余年而不衰,与其严谨的家教紧密相连。
儒家把“齐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获得成功。
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即使在戎马倥偬、甚至生死未卜之际也不忘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体现了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难得。
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祥”为里,以“耕读”、“勤俭”、“和睦”、“敦厚”为表,构筑了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坚固堤防,也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家教蓝本。
“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国藩祖父星冈公教人,则是“八字”、“三不信”。
“八字”是“早、扫、考、宝、书、蔬、鱼、猪”。
书,读书,读书方为明理君子;蔬,种蔬菜,蔬菜茂盛之家,类步兴旺;鱼,养鱼,鱼跃于池,亦有一种生机;猪,养猪,庖有肥肉,养老待客;早,起早,早起三朝,可当一工;扫,扫屋,清洁之家,人丁健康;考,祖先祭祀;宝,睦邻,人待人,无价宝。
三不信是不信僧巫、地仙、医药。
曾国藩终生履行家规。
他带兵打仗,惯例是和同僚门一切吃完早餐才天亮,即融洽了感情,又借此考勤;早起的习惯一生未变。
曾国藩家世可谓“耕读”传家,“耕”代表耕作。
广义的“耕”指要有一种谋生的职业;“读”代表读书,还包括广义的学习。
富厚堂藏书楼三十万卷是曾国藩子孙后代的无价之宝。
他提出的治家“十大箴规”堪称家道不衰的猛剂良方,足可为今人借鉴取法。
即1.子弟贤否,四分由于家教。
2.居家之道,不可多留余财。
3.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
4.治家贵严,不可拘束过甚。
5.不可轻慢族亲与近邻。
6.兄弟间应德业相劝,过失相规。
7.兴家立业,不求立竿见影。
8.官宦子弟,以不干涉公事为第一义。
9.待儿女不可太娇贵。
10.惟有遗泽惠后人。
曾国藩最终教育子女的是是普普通通的“不忮不求,勤俭孝友”,看似简单,实很难。
“勤”指勤奋;“俭”指节俭。
“孝友”指孝敬,“友”指友好和睦。
他历观许多大家族的兴衰得出“一家之兴,一国之盛,舍勤俭二字而不能”,教导子女“不可浪掷光阴”,并说“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
关于俭字,他自己堪称楷模,但主张“节俭不可流于刻薄”,“情谊宜厚,用度宜俭”。
关于孝以“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孝敬之家,比获吉祥”。
交友,他认为“择交是人生第一要事”,“一生成败,与朋贤否有关”。
他把友朋分为“戚友”、“益友”、“挚友”、“良友”、“损友”等多种,告诫子弟“待友要宽,律己要严”、“与人为善,修好事不求报答”、“对师友应有敬畏之心”。
曾国藩认为为人之道有“四知”,做什么样的人全由自己作主,切忌“早享大名”,少年得志。
他还主张做人宜“厚重”、“拙诚”。
建功业、写文章、修身养家,都离不开“倔强”。
历尽磨难而成功的曾国藩对子弟说:“有所贪有所利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处事上他主张“无论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教导弟子既要有高远目标,胸襟博大,又要脚踏实地,不拒繁细,做事专注,方能有成,面对不测,泰然处之。
曾国藩以文人领兵,积十四年之功终于打败百倍于己的太平天国,是其气胜,即修养方面强。
曾国藩告诫子孙:“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浩大是真正受用,谦谨更是通往幸福之路。
”他主张“恬淡胸怀,善待人生”、“节制欲望,知易行难”、“控制怒气,如同降龙伏虎”、“处相怨者,最见度量”。
曾国藩经过几年苦读,两次落第,28岁才考中进士,授翰林庶吉士。
早期主要熟读四书五经,练习八股应试作文。
在第二次落榜后,典衣借钱买了一部二十三史,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曾国藩为了报答父亲,特立“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不孝”的誓言;从此养成了对古文与历史的爱好。
二十三史不仅成了他金榜题名的基础,也是他日后学术研究和治过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为己之学”是反复诵读儒家经典,目的是为自己如何做人,即完满成就在内的德行和外在事业。
曾国藩在在《家书·教子书》中对曾纪泽、曾纪鸿等的读书、言行反复教导,证明读经即是素质教育的观点,提出了诸多读经方法等。
曾国藩认为读书要先速读,观其大意;然后再精读,把握重点,有的则要记诵于心。
好比煮肉,先要猛火煮开,然后小火慢煨。
反之肉永远也不会鲜美。
曾国藩说,读书要持之以恒,融会贯通,才能成一家之言。
“譬如掘井,以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一针见血地指出读书不能涉猎太广、太杂;不能专心钻研一门学问,自然不能成为专才。
曾国藩认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的“三有”是读书的要诀。
他对“有识”非常强调,认为不能象河伯之观海、井蛙观天那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一得而自足。
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靠得住”,“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他主张“为人与为学并进”,注重德育,教会子弟做人。
为培养子弟的高尚品德,提出了为人“六则”:清、俭、明、慎、恕、静。
要求曾纪泽、曾纪鸿等进“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修“四课”,“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
“家败离不得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一个骄字。
”“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师慢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
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
吾家子侄辈亦多轻慢师长,讥谈人短之恶习。
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成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以勤劳为体,以谦逊为用,以药佚骄”。
要求子弟“子姓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从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
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
”男子要种才养鱼,女子要做鞋纺纱。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告诫子弟要惜福,不忘本。
“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长远之家规,恃大众之维持。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吾则不忘蒋字街卖菜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
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知谨慎矣。
”骄、奢、懒、贪是滥用而不惜福、忘本的表现,结果是福变为祸。
曾国藩为自己定下的进德修业十三门课程,其一就是“敬”,整齐庄严,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曾国藩一生诚奉敬字,谨慎持重,整肃端庄,也要求子女以此修身,多次强调主敬恕。
他致信弟弟:“子侄辈须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
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
”“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作人之道,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恕,即宽恕,“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教育子弟待人宽厚、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曾国藩的家教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瑰宝;在当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