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

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

一、基本操作需知

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021 射频消融指南

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

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

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

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

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

消融+消融方式:点消融、线消融

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

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

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一般而言,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股颈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规范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规范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规范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规范

第一节经食管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查

【原理】

经食管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性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经食管心房调搏( 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和经食管心室调搏(transesopha-geal ventricular pacing)。食管和心脏都位于纵隔内,心血在前,食管在后。食管的前壁和左心房后壁紧密贴靠,利用这种解剖关系经放置食管电极可以间接刺激左心房和左心室,分析同步记录的体表心电图可以对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和心律失常机制做出分析,或可以诱发和终止心律失常。鉴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技术完善,食管心脏调搏临床应用明显减少,国外许多医院仅用在婴幼儿检查和中止心动过速。

【适应证】

1(窦房结功能评价。

2(房室传导功能评价。

3(预激综合征旁路功能评价。

4(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评价。

5(研究某些特殊电生理现象以解释临床心电图,如隐匿传导、超常传导房室结双径路及裂隙现象。

6(心房快速起搏作心脏负荷试验。

7(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和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用。

8(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

(其他如刺激心室测定室房逆传情况。 9

【禁忌证】

1(严重心功能不全。

2(长QT间期且伴室性心动过速。

3(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而无房室传导阻滞须起搏者。

4(食管病变,如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狭窄、食管灼伤等。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方法】

1(术前准备

(l)常规心电图、心脏影像学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

(2)审核适应证和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

(3)停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

电生理操作规范

电生理操作规范

APS全自动视觉电生理检查仪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

1.检查须在暗室中进行,暗室要求(半米以外不可视物);

2.图形项目检查前提是病人平视图形刺激器,距离1米,能看清中心固视点及黑白方格的边缘; 3.打印机必须在打印报告前3分钟左右才开电源;

病人检查前准备:

先将病人的资料输入,调整好文件名,输完后将输入法关闭

PVEP、FVEP及HVEP项目检查:

1.病人皮肤清洁:请用香皂给病人洗脸,重点清洗耳后乳凸和前额正中,然后用棉球和医用酒精将耳后乳凸和前额正中清洁干净。用弯头剪刀将病人后脑枕骨粗隆部上方的头发仔细的贴头皮剪干净约2CM²,然后用医用酒精病人后脑粗隆部上方的头皮清洁干净。

2.贴电极:先将电极用医用酒精清洁干净,晾干,将医用胶布撕成条状约3-4CM,5、6条备用;

再将胶布2条交叉贴在电极片(负极和地线)背后,然后将电极膏挤入电极片的凹坑内(填满冒尖)即可;然后在前额先贴负极(贴时不要直接按电极片背后,而是按电极片边上的胶布),耳后乳凸贴地线,正极电极片挤入电极膏,按在后脑枕骨粗隆上方的头皮,用厚纱布覆在上面用绷带将纱布绑牢。

3.示波:示波时波形应杂乱无章,无规律,幅值约10-90微伏不等,无提示音,无正弦波。4.采集:示波正常后点击采集键,进行采集,待波形稳定后可中断采集,也可等他自动停止(采集过程中不能改变放大倍数和刺激频率)。

5.标定。

6.保存文件:请多点一次保存,以便确认。

7.重复检查2-3次,确认重复性,注意每次保存前更改文件名以确定文件不会相互覆盖。

FERG及OPS项目检查:

1.暗适应20分钟,散瞳,表麻。(注意病人的条件)

(完整版)神经电生理检查操作流程

(完整版)神经电生理检查操作流程

(完整版)神经电生理检查操作流程神经电生理检查操作流程 (完整版)

1. 准备工作

- 确保设备和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验证病人的身份和诊断信息。

- 将病人放在舒适的位置,并确保他们感到放松和安全。

- 清理电极和传感器,确保它们无菌且可以正常工作。

2. 安装电极

- 根据检查需要,在适当的位置放置电极。

- 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确保电极精确定位。

- 确保电极与病人的皮肤直接接触,并使用导电胶以提高电极接触质量。

3. 进行检查

- 将设备校准到适当的设置和参数。

- 启动电生理检查程序。

- 跟随操作指导,记录并分析神经信号。

- 确保根据需要调整仪器和参数。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将记录的神经信号导入计算机系统。

- 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 识别和评估任何异常或变异。

- 生成和保存相关的图表、图像和报告。

5. 结束检查

- 关闭设备和程序。

- 小心地移除电极,并确保病人感到舒适。

- 将仪器和电极清洁和消毒后储存。

- 保存和备份所有数据和记录。

6. 报告和解释

-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报告。

- 解释测试结果,提供有关病人神经功能的评估和建议。

- 建立联系和沟通,确保病人和相关医护人员了解结果和建议。- 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以上是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操作流程的完整版。请根据具体的检查类型和设备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注意事项。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

心电图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诊断工具,它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情况。为了确保心电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生在进行心电图操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电图操作规程的五个部分。

一、准备工作

1.1 检查设备:确保心电图仪器正常工作,检查电极、导线等是否完好无损。

1.2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和过程,确保患者了解并配合操作。

1.3 患者准备:患者应松开衣领,裸露胸部,以便于电极的粘贴和导联的接触。

二、导联贴附

2.1 电极准备:准备好干净的电极,保证导联的质量。

2.2 电极粘贴:根据标准导联法,将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相应位置,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

2.3 导联接线:将导联线与电极连接,确保连接牢固,信号传输畅通。

三、记录心电图

3.1 选择记录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心电图记录方式,如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3.2 设置参数: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设置合适的记录参数,如增益、滤波等。

3.3 开始记录:按下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信号,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干扰。

四、心电图分析

4.1 检查波形:仔细观察心电图波形,检查有无异常波形、干扰等。

4.2 计算心率:根据心电图上的R波计算心率,判断心率是否正常。

4.3 分析心律:根据心电图上的P波、QRS波、T波等特征,判断心律是否正常,有无心律失常等。

五、记录结果和报告

5.1 记录结果:将心电图结果记录下来,包括心率、心律、异常波形等。

5.2 报告解读:根据心电图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心内科操作规范

心内科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操作规范目录

1.冠脉造影术操作规范

2.PCI术操作规范

3.射频消融术操作规范

4.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规范

一冠脉造影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典型心绞痛发作,原因不明的胸痛,

(2)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3)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4)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5)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禁忌证】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2)发热及急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3)凝血功能障碍,碘制剂过敏

【术前准备】

(1)了解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了解过敏史,术前行抗血小板治疗。穿刺成功后注射肝素2000U。

(2)临时起搏器不作为常规使用,仅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病变,高危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

【操作方法】

1、选择穿刺动脉,2%利多卡因1mL在穿刺点上方局麻,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送入动脉内。

2、推送造影导管,回抽血液以排气,持续监测压力。

3、左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造影:

【并发症及处理】

1、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栓塞,死亡发生率≤1%。

2、穿刺局部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

3、其他:造影剂反应、迷走反射、导管打结、断裂、感染等

【注意事项】

2、整个造影系统应始终保持密闭状态,持续监测心电和血压。

3、左冠状动脉造影时勿直接将导管插入左主干,

4、右冠状动脉造影要特别防止导管尖端插入过深,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与PCI术操作规范【适应证】

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与风险。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规范是为了保证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临床应用价值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下面将从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对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规范进行详细描述。

一、准备工作

1.检查环境准备

2.设备准备

检查仪器和设备需要提前检查和校准,确保正常工作运行。包括心电图机、心律监护仪、导管和导线、消毒液等。

3.材料准备

准备好心电图记录纸、电生理导管、电生理导线、颜色标识带、乙醇和丙醇等常用工具和药物。

4.患者准备

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检查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和疾病史,特别是对碘剂过敏的患者需特别关注。检查开始前,患者需脱衣并穿上无刺激性材质的恤衫和长裤。

二、操作步骤

1.正确采集心电图

确认心电图机工作正常后,使用正确的导联方式固定导联电极。导联电极要紧贴皮肤,不松动,电极间不得有空气泡。

2.导管植入

麻醉患者后,使用无菌的导管和导线,通过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途径将导管引入心腔。注意导管的深度和位置,避免损伤心脏和大血管。

3.电刺激和记录

应用电生理导管对心腔进行刺激,观察电生理信号的变化,并记录各项参数,包括心电图的节律、传导、心房心室电阻、房室传导时间等。

4.植入心脏起搏器

在必要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起搏器进行植入,确保起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导管拔出和止血

检查结束后,缓慢拔出导管,并按照标准的止血程序进行止血,注意观察拔管部位是否有出血或血肿。

三、注意事项

经食管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经食管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经食管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规范食管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侵入性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用于

评估心脏电-机械耦合情况,确定心脏搏动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对心脏传

导系统的运行和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和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管调搏心脏

电生理检查的操作技术规范。

1.仪器准备

(1)食管调搏电极:选择合适尺寸的食管调搏电极,确保其良好导

电和稳定性。

(2)食管调搏电生理仪:检查前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校准及调试完毕。

(3)监护仪:连接心电、血压及血氧监护仪,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2.术前准备

(1)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通常为6-8小时。

(2)准备食管调搏导管:术前进行无菌处理,避免感染风险。

(3)采集基础生理数据: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等基础监测指标。

(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3.操作步骤

(1)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鼻孔通气,确保通气

通畅。

(2)局麻处理:局麻咽喉部,使用适当剂量的局麻药物,避免患者

发生咳嗽、吞咽反射等不适。

(3)食管导管插入:将食管调搏导管插入患者口腔、食道内,通过

食管调搏电生理仪进行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

(4)激活食管调搏:通过调搏电生理仪发送电脉冲,观察心电图变化,记录QRS的激活序列。

(5)诱发心律失常:在患者心脏状态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电脉

冲的幅值、频率等参数,诱发心律失常,记录心电图变化。

(6)评估心室起搏位置:通过改变调搏导管的位置、角度等,确定

心室起搏位置,评估起搏效果。

(7)记录分析数据:根据监测过程中的心电图、心室起搏位置等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确定治疗方案。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DCG)是指连续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由Holter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倡用,故亦名Holter。

【适应症】

1.心悸、气促、头晕、胸闷、胸痛、眩晕和晕厥等症状性质的判断。

2.心律失常的诊断。

3.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尤其有助于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

4.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评价。

5.选择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评价起搏器的功能,观察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

6.心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价,通过观察复杂心律失常等指标,判断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患者的预后。

7.医学科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如正常人心率的生理变动范围,宇航员、潜水员、驾驶员心功能的研究等。

【操作过程】

动态心电图系统一般由心电图记录器、分析仪和打印机组成。

检查前用砂片轻擦患者电极粘贴部位的皮肤,选用适当的电极并固定。

目前多采用双极导联,电极一般固定在胸部。应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选择导联,常用的导联及安放位置如下:

1.CM5导联正极位于左腋前线、平第5肋间(V5位置),负极位于右锁骨下窝中l/3处。该导联对缺血性ST段下移最敏感,且记录的QRS波振幅最高,是常规导联。

2.CM1导联正极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1位置)或胸骨上,负极位于左锁骨下窝中1/3处。该导联能清晰显示P波,是分析心律失常的常用导联。

3.MaVF导联正极位于左腋前线肋缘,负极位于左锁骨下窝内1/3处。该导联主要检测左室下壁的心肌缺血改变。

4.CM2或CM3导联正极位于V2或V3的位置,负极位于右锁骨下窝中1/3处。怀疑患者有变异型心绞痛时,宜联合选用CM3和MaVF导联。

心电监护的护理规范

心电监护的护理规范
注意事项
在使用心电监护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同 时做好护理记录。
05 心电监护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CHAPTER
心电监护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无线遥测技术
实时监测心电信号,减少线缆束 缚,提高患者舒适度。
人工智能分析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心电信号进行 自动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
移动式监测
否连接牢固。
显示异常
如显示屏出现异常,如黑屏、 花屏等,应检查显示屏是否损 坏,电缆是否连接良好。
监测数据异常
如监测数据显示异常,应及时 检查电极片和导线是否正常连 接,患者是否有异常生理变化 。
软件故障
如心电监护仪软件出现问题, 应联系设备供应商或专业维修
人员进行修复或更新。
03 心电监护患者的护理要点
CHAPTER
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
心电监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 理压力,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心电监护 的重要性,以减轻其焦虑和紧张情绪 。
沟通与交流
创造舒适环境
确保心电监护室的安静、整洁和舒适 ,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需求和 担忧,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患者的体位护理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监测方案,提高 监测效果。
智能化预警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心电异常自动预警,提 高预警准确率。

心血管内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医务科定稿).

心血管内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医务科定稿).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重点介绍各种心脏病和临床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在特殊检查和治疗篇,简要地介绍了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心导管检查、心脏病介入治疗、经皮肾动脉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基因诊断和分型应用等临床常用的检查、治疗技术和新方法。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各章节均参考了国内外当前最新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增加了线条图、疾病诊治流程图和表格,内容翔实、新颖,简便实用,编排规范,可作为心血管内科医师的工具书。

目录

第一篇心血管病各论

第一章先天性心血管病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各论

一、房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三、动脉导管未闭

四、右心室流出道梗阻

五、法洛四联症

六、三尖瓣下移畸形

七、完全性大血管转位

八、肺静脉畸形引流

九、主动脉缩窄

十、乏氏窦瘤破裂

十一、艾森门格综合征

第二章急性风湿热

第三章瓣膜性心脏病

一、二尖瓣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狭窄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五、三尖瓣狭窄

六、三尖瓣关闭不全

七、肺动脉瓣狭窄

八、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九、多瓣膜病

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三、心绞痛

四、心肌梗死

五、急性冠脉综合征

六、缺血性心肌病

七、冠心病猝死

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九、X综合征

第五章高血压

第一节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二、肾动脉狭窄

三、嗜铬细胞瘤

四、库欣综合征

五、睡眠呼吸暂停

【浙江心电规范】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

【浙江心电规范】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

【浙江心电规范】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

范(试用版)

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

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是一项无创伤的临床心脏电生理技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目前已在省内各级医院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不断创新和探索,该项技术在临床应用更趋成熟。

为了规范该项技术的操作与检查流程、评估临床意义,浙江省医学会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引入中国心电学会无创心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与《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标准化操作建议》[1-2],结合省内具体应用情况并经过多次讨论后,制定了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希望供全省心电学专业人员参考。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1.1 适应证

1.1.1 窦性心动过缓,原因不明的黑矇、晕厥患者,进行窦房结功能和房室结功能的评估。

1.1.2 阵发性心悸,发作呈突发突止,未能记录到发作时心电图的患者,了解心悸的原因。

1.1.3 心电图记录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心动过速的类型与机制,评估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1.1.4 对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了解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性和诱发心动过速;检出高危房室旁道。

1.1.5 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评价心律失常风险。

1.1.6 复制某些心电现象,研究其形成机制;对复杂心律失常进行鉴别诊断。

1.1.7 射频导管消融术前筛选及术后判断疗效等。

1.2 禁忌证

1.2.1 食管疾病如食管癌、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等。严重的鼻腔疾病(反复鼻腔出血,鼻腔及咽喉部肿瘤)。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心血管内科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与处理心脏疾病和血管疾

病相关的问题。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是医生在

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时参考的权威指南和规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血管

内科疾病和对应的指南和规范:

1.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国际上公认的诊疗

指南是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联合发布的最新指南。指南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和非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了详细

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肌因血液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欧洲心脏病

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发布的指南是世界上公认

的心肌梗死诊疗指南。指南详细描述了心肌梗死的不同诊断标准和治疗选择,包括急性干预和长期管理。

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体液潴留和器官充血的一种疾病。

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和美国心脏病

协会(AHA)发布的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包括使用药物治疗、器械支持和手术治疗等。

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心脏的节律异常。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发布的心律失常管理指南包含了几乎所有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等。5.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是由于血管狭窄和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布的冠心病诊疗指南提供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教材教学课件

医院心电图基础知识教材教学课件

检查前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信息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基本信息,确保无误。
了解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高 血压等相关病史,以便更好地 分析心电图结果。
选择合适的时间
避免在患者情绪激动、运动或 饱餐后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准备设备
检查心电图机是否正常运行, 准备好所需的电极片、导电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QRS波群形态在肢体导联中 ,Ⅰ、Ⅱ导联多呈R型,Ⅲ 导联多呈RS型,AVF导联可 呈R型或qR型;在胸导联中 ,V1、V2导联多呈rS型, V3、V4导联多呈RS型,V5 、V6导联可呈qR型或Rs型 。
QRS波群振幅在肢体导联中, Ⅰ导联R波振幅一般小于 1.5mV,AVL导联R波振幅小 于1.2mV,AVF导联R波振幅 小于2.0mV;在胸导联中, V1导联R波振幅一般小于 1.0mV,V5、V6导联R波振 幅一般小于2.5mV。
协助诊断心脏疾病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电图可显示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 在心肌梗死时,可出现特征性的ST段抬高、Q波形成等改 变。
心律失常
心电图能准确记录心脏电活动的节律和速率,有助于诊断 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 动等。
心脏传导阻滞
心电图可揭示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束 支传导阻滞等,有助于判断阻滞的部位和程度。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制度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制度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制度

1. 引言

心电图是描绘心脏电生理状态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其结果对于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在心电图检查和结果报告方面的规范化,制定本规范制度。

2. 基本要求

2.1 心电图检查

1.心电图检查应在严格消毒工作后进行,确保器材和仪器的清洁。

2.心电图检查需要患者保持安静,不浪费时间,不做剧烈运动。

3.心电图检查时应注意患者安全和舒适,并定时监测心率和血压。

4.心电图检查应确保心电图信号清晰、准确和带电正常。

5.心电图检查需要保存电极位置、导联方式、滤波、增益以及检查时间

等详细信息。

2.2 心电图报告

1.心电图报告书写前需仔细阅读检查结果,包括心率、节律、波形、电

轴、ST段、QT间期等信息。

2.心电图报告应标明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并注明检查

日期。

3.心电图报告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心电图形态和所见异常,要贴近临

床实际,避免使用模糊、不确定的字眼。

4.心电图报告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检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给出

专业性强的诊断意见。

5.心电图报告需要附带完整的心电图报告单,包括机器记录的心电图原

图和技师所记录的患者基本信息。

3. 注意事项

1.心电图检查过程中需保持专注、仔细,严禁对所见异常的检查结果以

自己主观理解进行实际操作。

2.心电图报告书写时,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的标准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

写,确保报告质量和规格统一。

3.心电图检查和报告书写需要严格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患者隐私权和人身权益。

4. 结果与分析

1.本规范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心电图检查和报告书写的质量和规范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心电图操作规程》

一、患者准备

1. 劝说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运动、说话或呼吸过快。

2. 要求患者脱下衣服或解开上衣,并在胸部贴上心电图电极。

二、设备准备

1. 确认心电图仪器的工作状态良好,电极接触良好。

2. 确认心电图仪器的纸张和墨盒充足,可以录制完整的心电图。

3. 调节仪器的增益和速度,确保心电图信号清晰可见。

三、进行心电图记录

1. 将心电图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胸部位置,按照正常心电图的导联布置。

2. 开始记录心电图前,提示患者不要移动并且放松。确保患者不会在记录心电图时产生干扰。

3. 开始记录心电图,注视监控仪器显示屏,观察心电图信号是否稳定和清晰。必要时可以调整仪器的设置。

四、记录结果

1. 当完成心电图记录后,及时停止记录并保存数据。

2. 将心电图结果进行打印或存储,必要时进行标注和解读。

3. 确认心电图的记录完整、清晰,并且标注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记录时间。

五、清理工作

1. 移除心电图电极,清洁患者的胸部以及移除多余的胶布残留。

2. 关闭心电图仪器,清理并整理记录好的心电图结果。

以上是心电图操作规程的基本步骤,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并且确保设备的准备充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操作规范

【适应证】

1.评价窦房结功能

(1)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了解窦房结功能是否障碍及因果关系。

(2)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了解窦房结功能障碍程度。

(3)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2.评价房室结功能

(1)不明原因晕厥怀疑房室传导障碍所致。

(2)房室传导障碍疑为其他原因所致,如窒上性早搏致隐匿房室传导。

(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了解阻滞部位。

3.窄QRS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症状明显和(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了解心动过速机制以便消融等其他治疗。

4.宽QRS心动过速

(1)常规心电图不能明确心动过速性质,而这对治疗很重要。

(2)常规心电图已经能明确性质,电生理为了选择射频治疗。

5.预激综合征

(1)接受射频消融或外科手术前定位。

(2)不明原因晕厥或心脏猝死幸存。

(3)高危职业、不明原因心悸等症状。

(4)因其他原因拟心脏手术。

6.频发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宣性心动过速

(1)有结构性心脏病、左窒射血分数减低等。

(2)症状明显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7.不明原因晕厥和猝死幸存者首先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48h内)患者。

检查窦房结、房室结功能;了解是否能诱发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8.评价不明原因心悸

(1)临床发现心悸发作时脉率明显加快但无心电图记录者。

(2)晕厥前心悸考虑为心源性者。

9.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

10.在儿科患者的应用

(1)类似于上述成人情况。

(2)不能与窦性心动过速鉴别的窄QRS心动过速。

(3)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宽QRS逸搏心律。

(4)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如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或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11.一般不适合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情况

(1)心电图能明确症状与房室传导阻滞关系者。

(2)无症状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如二度I型者。

(3)无症状室内传导阻滞。

(4)临床上明确的长QT综合征。

(5)已知晕厥和猝死原因,电生理检查不能指导治疗者。

(6)急性心肌梗死早期(48h内)心搏骤停幸存者。

(7)心悸原因明确为心外原因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8)单个房早、室早等无明显症状者。

【禁忌证】

1.全身感染、局部化脓、细菌性心内膜炎。

2.出血性疾病和严重出血倾向。

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恶病质。

4.严重心功能障碍。

5.临终期。

6.不具备心电生理检查条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人员、设备要求

(1)正规心导管室。

(2)多导生理记录仪和程序刺激器。

(3)心电生理检查多极标测导管。

(4)血管鞘管。

(5)心电血压监测设备。

(6)急救设备与药物包括除颤器、简易呼吸机及气管插管器械。

(7)合格的电生理医师、技术员和导管室护士。

2.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和评价:①详细病史;②体格检查;③实验室检查包括: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乙肝相关抗原和抗体,如可能尚须检查HIV;④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心动图;

⑤如果病史和查体提示某些脏器的问题,则需要做相关进一步检查如胸片等;⑥若患者患有其他相关疾病,则需要了解后者的严重程度、预期生存期以及是否影响射频消融治疗过程。

(2)术前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必须由患者本人签署,或由患者委托他人代为签署。签署前必须向签署者讲清楚患者将要接受的治疗,包括治疗过程、治疗目的、成功率、失败率和可能的并发症(危险性)及其发生率。根据我国国情还需要说明治疗费用,有时还须了解支付能力和方式。

(3)禁食:成人要求禁食6h以上,对可能需要术中除颤者需禁食8h以上。儿童根据是否需要全身麻醉决定是否要求禁食8h。

(4)药物使用: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要求停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停用胺碘酮至少1个月。部分患者需要术前开始使用镇静剂。若需要静脉内麻醉则应通知麻醉科到位。

3.术中相关处理

(1)心电、血压监测:除了电生理过程中能监测到的心电以外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血氧以及神志和肢体活动等进行监测。

(2)液体补充:整个电生理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静脉通路畅通,既可以经静脉鞘也可以单独静脉穿刺给液。适当静脉充盈有利于静脉穿刺,对于心功能受限者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则须限制。

(3)肝素:左心导管操作和婴幼儿患者需要常规使用肝素。对需要穿房间隔的患者在穿间隔成功后需要使用肝素。常用剂量为50U/kg体重。lh后每小时追加起始用量的一半。少数单位对经动脉消融的患者采用较大量补液取代肝素,这只适用于那些心功能良好可以耐受短时间大量液体补充的患者。

(4)麻醉:多数情况下成人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对于部分时间要求较长、或者患者精神较为紧张可以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例如<9岁)多需要静脉全身麻醉使检查得以顺利进行。

(5)X线:需要使用C形臂X线机。用铅皮对幼儿患者甲状腺区域和性腺区域加以保护。应该尽量减少X线曝光时间。

4.记录

(1)体表记录一般要求3个互相垂直导联如:I,aVF,V1导联。

(2)心内导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包括高位右房、希氏束、右室心尖,对需要除外左侧房室旁路者须放置冠状窦电极导管。

(3)对于部分特殊心律失常有时为了了解心律失常起源或折返途径还需要放置特殊标测导管,如用于房扑标测的右房HALO导管,用于右房房速标测的终末嵴电极,以及用于肺静脉标测的Lasso导管。

5.心内电极的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