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理解与应用.
4_JGJ79-2012_地基处理_压实地基夯实地基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版讲座详解
7.1 一般规定
f spk 1 m n 1 f ak
7.1.5 1
7 复合地基
7.1 一般规定
2 对有黏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 Ra f spk m 1 m f sk 7.1.5 2 Ap 式中: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应按试验或地区经验取值 ,无经验时可取0.7~0.9; m --面积置换率;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 a A -桩的截面积; p -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应按静载荷试验确定或按地 区经验确定; f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kpa),应按静载荷试 sk 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除灵敏度较高的土外可取天然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
6 压实、夯实、挤密地基
6.2 夯实地基
6.2.3 强夯处理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夯点的夯实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实次数和 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实量宜符合表6.2.3-2的要求, 当单击时,应通过实验确定;
表 6.2.3-2 强夯法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
7 复合地基
7.1 一般规定
7.1.8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复合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必须大于复合地基土层的深度, 在确定的计算深度下部仍有软弱土层时,应继续计 算。复合土层的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复合土层的 压缩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Esp Es
3.0.6 复合地基设计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应同时 满足轴心荷载作用和偏心荷载作用的要求。
3 基本规定
3.0.7 处理后的地基整体稳定分析可采用圆弧滑 动法,其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0。散体加固 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可按加固体材料的密实度 通过实验确定;胶结材料的抗剪强度指标可按桩 体断裂后滑动面材料的摩擦性能确定。 3.0.9 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处 理工程验收检验时,处理地基的综合安全系数不 应小于2.0。 3.0.10 地基处理所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环 境类别符合有关标准对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与《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
10_jgj79-2012_地基处理_复合地基_夯实水泥土桩
制备水泥土: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含有机质和冻土 的土,过15*15mm筛。水泥:土约为1:7~8左右,超 过2h放置时间,不能再用。
夯填:机械或人工,计算好击实功
施工规定
排土法成孔机具:洛阳铲(不宜大于6m)、长螺旋钻 孔机
挤土法成孔机具:锤击成孔法和振动沉管法
夯实机械:吊锤式夯实机
施工认识
机械夯实比人工夯实效果好 较坚硬土层,夯实水泥土对桩周土几乎没有影响 夯锤质量增加,填料速度减慢;落距增加,效果提高 锤径与孔径比增大,夯实效果好,一般大于0.6
施工认识
雨期或冬季施工,注意防雨和防冻
监测成孔和回填夯实质量,做好施工记录
铺垫层前,挖除预留土层(不宜小于0.3m)
质量检验
成桩后,及时抽检水泥土桩的质量 夯填桩体干密度质量检验不少于总桩数的2%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不小于1%,单体工程不少于3点 竣工验收时,采用载荷试验验承载力和变形
质量检验
夯实水泥土配比强度试验方法
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 水泥水化物与土颗粒作用
夯实水泥土桩的物理作用机理
因密度增加而提高强度
加固机理
夯实水泥土桩、桩间土和褥垫层(100-300mm)组成
模量大,可将紧身荷载传递到好土层,一般布置在基 础范围内
变形包括:褥垫层、加固土体的变形和下卧层的变形
承载力计算:综合考虑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 并非2者简单叠加,考虑是否产生扰动或挤密
夯实水泥土桩搅拌水泥土桩来自水泥和土在孔外拌合,场 地土层对强度影响不大
水泥胶结强度高
桩体强度与现场含 水量和土的类型、 分层特性相关,强 度分布不均匀
为搅拌的2~10倍强度
水泥胶结不好控制
JGJ79(2012)地基处理宣贯3
f spk 1 m n 1 f sk
14
7.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7.3.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搅拌桩的长度,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确定,并应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地基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 当设置的搅拌桩同时为提高地基抗滑稳定性时,其桩长应超 过危险滑弧以下不少于2.0m;干法的加固深度不宜大于15m ,湿法加固深度不宜超过20m; 2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 静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本规范公式(7.1.5-2)估 算,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 (kPa),可取天然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对淤泥,淤泥质 土、流塑状软土等处理土层,可取0.1~0.4,对其它土层可 取0.4~0.8;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 可取1.0;
(7.1.5-2)
式中: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按当地经验取值; m ——面积置换率; Ra——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 AP——桩的截面积(m2 ); β——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按当地经验取值
9
3 增强体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Ra u p qsi li p q p Ap
(7.1.6-2)
式中: fcu ——桩体试块(边长150mm 立方体)标准养护28d 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对水泥土搅拌桩应满足 7.3.3 条的规定;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地下水位 以下取浮重度; d ——基础埋置深度(m); fspa ——深度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8
7.6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2_JGJ79-2012_地基处理_换填垫层
质量检验
环刀取样宜在2/3处,基础下检验点不应少于1个点。 验收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承载力,每个单体不少于3 个点 加筋垫层:无破损、锚固劳靠、搭接缝错开
120kPa
1m 15m
基本原理
黏土:结合水膜 砂土:相对密实度
基本原理
1. 最优含水量:塑限+2~4% 2. 最大干密度:与含水量有关。
3. 压实功。含水量越小,夯实功越大。
4. 压实方法:现场确定,室内试验仅参考。 5. 颗粒大小、级配、矿物、填料等均有影响
一般规定
适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 综合分析建筑、结构、荷载、土质条件、设备,进行 换填设计、施工 进行现场实验、确定压实效果
厚度宜为0.5~3.0m
设计-材料选用
1. 砂石:碎石—中砂(0.25mm)。粉细砂应掺30%碎 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2. 粉质黏土:有机质不得超过5%。 3. 灰土:配合比2:8或3:7,新鲜消石灰。
灰土是将石灰粉和黏 土按一定比例拌和均 匀,在一定含水率条件 下夯实而成。
地基处理—换填垫层
主讲:崔德山
目录
定义 基本原理 一般规定 设计 施工 质量检验
换填垫层(Replacement layer of compacted fill)
挖除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 回填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强度高的材料,并夯 压密实形成的垫层。
设计-材料选用
4. 粉煤灰:满足腐蚀性要求,宜覆0.3~0.5m土 5. 矿渣:高炉重矿渣。重度不应小于11kN/m3,含泥 和有机质不超过5%。
11_JGJ79-2012_地基处理_复合地基_CFG
修正桩身强度公式,考虑承载力发挥系数
增加了布桩要求 增加了施工验收做单桩 静载试验的要求
一般规定
是一种高粘结强度桩,在基础和桩顶设置褥垫层,保 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 粉煤灰为II~III级细灰,提高混合料的泵送性 可使60kPa淤泥质土,提高到240kPa
一般规定
适用于黏土、粉土、砂土和素填土 对淤泥质土应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施工
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黏土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对噪声和污染要求严格场地
振动沉管灌注桩:黏土、粉土、素填土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地下水位以上,特别是风化岩
施工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和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应设计 好混合料配比 坍落度:长:160~200;振:30~50mm 控制提拔钻杆时间、速度(1.2~1.5m/min)、桩距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定义 基本原理 一般规定 设计规定 施工规定 质量检验
定义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 加水搅拌在土中灌注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提高承载力、减小变形
2012版修订内容
增加泥浆护壁钻孔灌注素混凝土桩和预制桩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由原来的1.0减小到0.8~0.9
设计
5个设计参数:桩长、桩径、桩间距、褥垫层厚度和桩 体强度 选择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较高的地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桩径:长螺旋、干成孔和振动沉管350~600mm;泥浆 护壁钻孔600~800mm;钢筋混凝土预制桩300~600mm
74-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批准人/日期
回收理由
回收形式
文本回收()电子回收()
回收范围
经办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注:此申请单经批准人签字后,至少公示
ZJG 03-2013
受控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文件名称及编号
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BZ068
发放人/日期
收回人/日期
序号
姓名
受控号
领用人/日期
交回人/日期
备注1徐ຫໍສະໝຸດ 勇2胡建福3
刘锡良
4
王利华
5
成玉柱
6
乔仲发
7
邱国阳
8
李春玲
9
张翀
10
周献涛
11
盛春辉
12
吴善印
13
李尚
14
王文星
ZJG 02-2013
受控文件发放(回收)申请表
文件名称
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文件原编号
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内部编号
BZ068
发放理由
2013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发放形式
文本发放(√)电子发放()
发放范围
徐建勇、胡建福、刘锡良、王利华、成玉柱、乔仲发、邱国阳、李春玲、张翀、周献涛、盛春辉、吴尚印、李尚、王文星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学习心得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学习心得1. 引言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和实践,本文将总结我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学习心得。
2. 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阅读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 50007-2011)这一国家标准,并参考了相关文献和实际案例。
我着重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地基处理的分类与选择地基处理的方式可以根据地基状况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包括加固、改良和加强三种。
而选择适合的地基处理方式需要考虑地基的性质、荷载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各种地基处理方式的优点和适用场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2 地基勘察与测试方法地基勘察与测试是进行地基处理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合适的勘察与测试方法,可以了解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状况,为后续的地基处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在学习中,我熟悉了常见的地基勘察与测试方法,如现场观测、取样试验和岩土工程试验等。
2.3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地基处理施工工艺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环节。
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要点,并学习了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材料和设备。
通过对施工工序的学习,我对不同地基处理方式的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2.4 地基处理的质量控制地基处理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地基处理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学习中,我了解了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如施工记录、检查验收和质量监测等。
同时,我也学习了常见的质量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和相关资料,我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3.1 系统性学习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是一个庞大的专业领域,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整合各类信息和知识,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
2012版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宣贯及地基基础设计与检测
中国建设标准协会培训中心中建协培[2013]017号关于举办“2012版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宣贯及地基基础设计与检测关键技术应用培训班”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新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79-2012,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5、4.4.2、5.4.2、6.2.5、6.3.2、6.3.10、6.3.13、7.1.2、7.1.3、7.3.2、7.3.6、8.4.4、10.2.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同时废止。
为帮助相关单位有关人员及时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解新版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增加、调整的主要内容、修订背景、和依据,执行中应重点把握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有关强制性条文规定与要求,总结、探讨并解决地基承载力计算与地基变形计算及地基检测中的疑难热点问题,并针对地基工程的事故进行案例分析。
现应地方单位强烈要求,我们特决定继续举办“2012版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宣贯及地基基础设计与检测关键技术应用培训班”,请各单位积极组织或选派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学习。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时间及地点2013年4月11日――4月13日合肥市(4月11日星期四报到)二、参加对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安全)监督站、行业协会及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科研教学机构等单位有关人员。
各地基基础工程咨询、检测、施工、监理、总承包、项目管理等单位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一)、新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修订背景、目的、意义和原则;(二)、新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易发生争议条款的说明与解释及其强制性条文规定与要求;(三)、新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解析(基本规定,换填垫层,预压地基,压实、夯实、挤密地基,复合地基,注浆加固,微型桩加固,检验与监测,复合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要点);(四)、简短介绍老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修订的几个主要内容;(五)、新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实施后各种方法的具体变化;(六)、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a)单一桩型、多桩型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普遍表达式,(b)规范给出的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适用条件,(c)规范给出的多桩型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适用条件;(七)、多桩型复合地基:(a)通过不同桩长刚性桩多桩型复合地基算例,介绍如何选用面积置换率表达式、承载力、变形计算和布桩原则;(b)通过刚性桩+散体桩多桩型复合地基算例,介绍如何选用面积置换率表达式、承载力、变形计算和布桩原则;(八)、刚性桩复合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九)、几个重要问题的分析与讨论:(1)为什么搅拌桩复合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检测,单桩试验不合格、复合地基试验可能合格?(2)为什么刚性桩复合地基要选择好的桩端持力层(最好是端承桩)不宜选用摩擦型桩?(十)、建筑地基处理方案合理选用与优化;(十一)、各种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剖析及沉降计算的新方法;(十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检测和变形计算问题;(十三)、地基承载力的正确理解和确定的正确方法以及误用后其产生的工程问题;(十四)、复合地基选型、设计、施工及检测中的相关问题;(十五)、地基工程的事故及案例分析。
7_JGJ79-2012_地基处理_复合地基_水泥土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施工
水泥土搅拌湿法施工 1)确定灰浆泵输浆量等参数 2)罐数、水泥和外掺剂用量等应记录 3)应喷浆搅拌30s后,再提升搅拌头 4)停浆,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施工
水泥土搅拌干法施工 1)检查搅拌机、供粉泵、送气管路等 2)送气管路长度不宜大于60米 3)搅拌头每旋转一周,提升高度不得超过15mm 4)搅拌头达到桩底以上1.5m时,开启喷粉机;提升至 地面下500mm时,停止喷粉。 5)因故停止喷粉时,将搅拌头下沉至停灰面以下1m
地基处理—复合地基
主讲:崔德山
目录
发展概况 应用范围 增强机理 桩体材料 设计计算 施工工艺
术语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要材 料,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 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原理
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 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 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 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 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 强度的优质地基。 也可做成连续的地下水泥土 壁墙来隔水 水泥+砂 水泥(7~20%)+黏土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规定
增强体水泥掺量不小于12%,湿法水灰比0.5~0.6 基础和桩之间设褥垫层,厚度200~300mm,材料可选 择中砂、粗砂、级配砂石,夯填度不大于0.9 需要现场试验:泥炭土、有机质土、pH<4、Ip>25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
桩长:穿透软弱土层,超过危险滑动面下2m 深度:干法<15米,湿法<20米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质情况和条件下的建筑工程基础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一、通用条款1、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及农村建筑工程基础和地基处理工程的技术规范,不适用于人防工程、铁路、桥梁等工程基础及其他特殊技术说明外的工程。
2、本标准所指的工程范围以分部分项工程内容为准,工程次序则应按既定的实施进度进行。
3、施工次序本标准不作强制性规定,应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
4、本标准是为了确定施工的质量和要求,不能用作定价依据。
二、基础地质情况1、本标准适用于岩性较硬洞地基、夹砂、砂砾、松散黏土、粘土、砂和土质等各类地质状况的工程,但不包括淤泥削坡和土壤控制工程。
2、本标准的施工技术以地基有效厚度不超过3m为限,如有实际需要,还应另行编制施工指南。
三、施工计划1、本标准的施工计划应包括清理、加固及支护、冲洗、灌浆、按压土层、排水、结构改造等,施工内容、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等应一一列明。
2、地基处理工程除施工计划外,还应包括安全技术和管理计划,以及应配备的质量把关检验员。
3、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前应对全部需要施工的部位进行地质勘察和钻孔,确定工程技术要求,勘察结果应及时传达设计单位,以核实工程施工设计。
四、施工技术要求1、清理地基:如地基存在毒害污染物,应在施工前拆除,不得掩盖;施工时应做到保护改变原有环境形态,防止污染环境;渣土处理则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做出。
2、加固地基:采用人工加固技术,应制订可行的方案,践行渐进加固,以保证基础地质的力学性能;施工时,操作层与上一层操作前一致,施工工艺一致,无差异;水下施工应采用排气排水技术以防止土排水、泥浆流失。
3、支护构件:支护构件的外形及尺寸,材料、质量及施工应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若施工中发现质量把关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
4、灌浆筑堤:灌浆筑堤应包括渣土体桩和满塞桩,灌浆应严格控制,充填稳定性良好,施工中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浆料,以确保浇灌质量。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1.0.3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1.0.4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经处理后的地基计算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2.1.2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换填垫层cushion挖去表面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的垫层。
2.1.5 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在垫层材料内铺设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形成的垫层。
2.1.6 预压地基preloading foundation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或联合使用堆载和真空预压,形成的地基土固结压密后的地基。
2.1.7 堆载预压drift preloading对地基进行堆载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8 真空预压vacuum preloading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排水使地基土固结压密的地基处理方法。
2.1.9 压实地基compacted foundation利用平碾、振动碾或其它碾压设备将填土分层密实的处理地基。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5.7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5.7.1柱锤冲扩桩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施工可按下列 步骤进行: 1 )清理平整施工场地,布置桩位; 2 )施工机具就位,使柱锤对准桩位; 3 )柱锤冲孔: 冲击成孔、填料冲击 成孔、复打成孔 4 )成桩 5)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成桩后,应及时抽检水泥土桩处理的质量。
5.5.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桩孔夯填质量检验应随机抽样检测。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5.6.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
5.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根据现场条件可选用下
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 长螺旋钻中心压灌成桩, )振动沉管灌注成桩,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成桩
砂袋埋入砂垫层中的长度不 应小于500mm。
砂,并应灌制密实。
堆载预压示意图
真空预压施工图
真空预压: 4真空预压的抽气设备宜采用射流真空泵。 5地基土渗透性强时,应设置黏土密封墙。
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示意图
02
三.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
6采用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时,应先抽真空再进行堆载,
并继续抽真空。
注浆加固
碱液加固灌浆装置
碱液法加固房屋地基
分为压力灌浆溶液和溶液自渗两种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强制性条文-新版.doc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强制性条文13 条:3.0.5 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2、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造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3、对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造物,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4.2 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上层。
5.4.2 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一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
6.2.5 压实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
每完成一道工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3.2 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6.3.10 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或防振措施。
6.3.1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根据静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除应采用单墩静载荷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7.1.2 对散体材料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对有粘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应进行强度及桩身完整性检验。
7.1.3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验收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有粘结强度的复合地基增强体尚应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
7.3.2 水泥土搅拌桩用于处理泥炭图、有机质土、pH值小于 4 的酸性土、塑性指数大于25 的粘土,或在腐蚀性环境中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使用时,必须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理解与应用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理解与应用1. 引言地基处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是指对地基处理工程中的方法、材料、施工工艺等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
本文将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应用进行探讨。
2. 地基处理的目的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抗沉降能力,从而满足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要求。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地基处理施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3. 地基处理方法3.1. 压实法压实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施加强力将地基土进行压实,增加土壤密实度。
常见的压实方法包括静载压实、动载压实和静动力压实等。
3.2. 施加荷载法施加荷载法是指通过在地基上加压,利用荷载的影响将地基土进行压实或固结,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施加荷载法包括预压法、卸荷沉降法和预制荷载法等。
3.3. 土体改良法土体改良法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对地基土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加固法、离心法、土固化法和土钉加固法等。
4.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应用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应用对于建筑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应用方面的一些具体内容:4.1. 施工前的调查与评估在施工前,必须对地基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与评估。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定了对地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估的方法和要求,以确定适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4.2.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基的处理效果进行监测与控制。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定了监测点的设置、监测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地基处理的质量。
4.3. 施工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地基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对地基的处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定了施工材料的种类、质量要求、储存和使用要求等,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4.4. 工程验收与评估地基处理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验收与评估。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定了验收标准、验收方法和评估指标等,以评估地基处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4_JGJ79_2012_地基处理_压实地基夯实地基
基本原理
压实机理:静态超载,固结、排水
夯实机理:动态冲击,形成不同压实区
基本原理
强夯置换机理:是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 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 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 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
一般规定
压实地基适用于大面积填土地基
对细粒土,应采取晾晒措施降低含水量;当地基土含水量 低时,宜采取增湿措施。
当强夯施工所引起的振动和侧向挤压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 不利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措施
夯实地基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及所采用的施 工工艺,待土层休止期结束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夯实地基的质量检验
橡皮土
定义:橡皮土是指含水量很大,形成软塑状的踩上去 会有颤动感觉的土壤。
问题:若地基中存在橡皮土,将会对地基处理造成很 大困难。橡皮土很难进行夯实,常会出现夯实A地块 的时候,达到夯实量,但去临近的B地块夯实时,A地 块受挤压再次鼓起,恢复原样,使之前夯实失效。
处理方法:应先晾槽,也可以掺入石灰来降低含水量。 或用碎石或卵石压入土中,将土层挤实。
地基处理—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主讲:崔德山
目录
定义 基本原理 一般规定 压实地基 夯实地基
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压实地基:利用平碾、振动 碾、冲击碾或其他碾压设备 将填土分层密实处理的地基。
夯实地基:反复将夯锤提到 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 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 土密实处理或转换形成密实 墩体的地基。
根据试夯所得夯沉量,确定起夯面标高、夯坑回填方 式和夯后标高。
强夯地基承载力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订工作过程
• 修订组共召开全体会议5次: • 2009年9月召开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派员出席了会议,宣读编制组 组成名单。会上讨论和安排了本规范的修订内容、工作 分工及进度计划。 • 2010年1月12日召开《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修订编 制组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确定了复合地基部分的工作 内容和分工以及工作计划,安排复合地基的稳定问题的 研究。
参编单位(11个)
• • • •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
修订组成员
• 修订组由15人组成: • 成员:滕延京、张永钧(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亚凌、 水伟厚、白晓红、叶观宝、闫明礼、张峰、张东刚、杨俊 峰、周同和、郑刚、郑建国、侯伟生、袁内镇。 • 主要审查人员:顾国荣、顾晓鲁、周国钧(以下按姓氏笔 画排序)肖自强、张丙吉、徐张建、康景文、黄新、梅全 亭、滕文川、潘凯云。
• 3.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 地基处理设计理论与土力学基本特性的符 合性---处理地基的工作性状(承载力、偏心荷载作用、软弱下卧层) • 处理地基上基础设计对各种作用认识的局 限性---设计计算表达式(经验)、检验评价方法(局限性) • 节约与安全的关系---经验与现场试验 • 更精准的设计----试验和工程实践基础
• JGJ79-2012
• 增加了地基处理工程耐久性和环境保护等内容,符合我国2010版规范 体系的要求。内容按处理后地基性状编排,共10章,3个附录。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历史沿革
• JGJ79-91
• 我国第一本有关建筑地基处理的技术规范,符合我国89版规范体系的 要求。内容按处理工法编排,共11章,两个附录。
• JGJ79-2002
• 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地基处理新的内容,符合我国2000版规范体系 的要求。内容按处理工法编排,共17章,1个附录。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理解与应用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修订组 2013年4月17日
• 一 修订工作整体情况介绍 • 二 具体修订内容
• • • • •
修订工作整体情况 规范修订面对新的需求 修订工作过程讨论的问题和处理 主要修订内容 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 • • •
修订工作过程、讨论的问题和处理
• 任务来源 •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9]88号文要求,中国建筑 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大专院校 等单位对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了全面修订。
参编单位(11个)
• 其中:工程设计单位 5个,研究单位3、高校 3个 • • • • • •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中化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首先,上部结构需拆除重建时,地下结构拆除对周边环境 的影响大,采取保护措施的费用高,工期长; • 其次,既有建筑的桩基础,拆除难度大,对于长桩基础是 几乎办不到的; • 其三,对于既有建筑的地基基础再利用,应在充分鉴定分 析基础上设计,要求既有建筑的地基基础有更长的使用年 限; • 其四,从工程建造的工期、费用考虑,应充分考虑原地基 基础再利用。
修订工作过程
• 2011年1月20日在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地基所召开了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对主 编滕延京研究员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讨论 ,并达成一致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送审 稿。(复合地基有粘结增强体强度设计、按变形确定复
合地基承载力的取值标准、处理地基的验收检验、水泥搅 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成了送审稿,并通过了主编单位的审查。 • 2011年4月21日~22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 • 2012年8月23日公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 标准,编号为JGJ79-2012,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原《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同时废止。
• • • •
2. 耐久性设计带来的新问题 地基处理材料的工作环境 加固材料对环境的保护 污染土、干湿交替环境、含盐类土
•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 对于建筑地基基础在规定的建筑寿命完成 后,不论是拆除重建,还是鉴定加固后再 使用,其特殊性应赋予地基基础耐久性设 计新的内容(处理地基的更高耐久性要求) 。
修订原则
• 1. 在原规范设计原理、加固工法基础上,按处理后地基的工 作性状对章节内容重新编排,改变按处理工法编排章节过多 的困难,使之与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工作的联系更加紧 密。 • 2. 反映近年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科研方面成熟的成果,反映 原规范实施以来工程设计和实践的成功经验。 • 3. 补充完善充实原设计规范中的部分内容。 • 4. 与相关规范协调,提高变形计算和耐久性设计水平。
修订工作过程
• 2010年6月召开了修订编制组第三次全体工作会议,各章 节编制负责人介绍了各部分的初稿,修订组对各章节进行 了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 • 2010年9月形成规范征求意见稿,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往全 国有关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科研、大专院校单位和 个人共计300份,并在网上发布征求意见通知和征求意见 稿,共征集到单位和个人对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835条 。 • 2010年11月召开修订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对征求意见反 馈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形成送审稿初稿 。
规范修订面对的新需求 1.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可使用建设用地紧张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房屋建设的“高、深、大”引起 的地基基础设计问题
• 同一大面积整体基础上建有多个高层或多层建 筑的基础设计----处理地基的工程特性 • 深、大基础的地基变形计算及回弹再压缩变形 计算-----变形控制工况,处理地基的变形计算 • 建筑物稳定性----处理地基的稳定性验算 • 新建地下工程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影响 • ----地基承载力、变形、稳定性 • 施工期的影响 ----降水、地面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