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解析)
专题10 温度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7•泰安卷】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答案】C【解析】湖面的冰层变薄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故应选C。
【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2.【2017•泰安卷】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B.C.D.【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 【2017•菏泽卷】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蒸发现象,故B错误。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物态变化4、【2017•自贡卷】深科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答案】A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5、【2017•自贡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相同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C、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太阳能、水能、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答案】B【解析】A、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C、热机工作中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太阳能、水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B.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物体内能的改变;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能源的分类.6.【2017•长沙卷】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 .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 .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 .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 .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A 正确;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手上的汗珠遇到冷凝固现象,B 错误;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固现象,C 错误;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 错误;故选A 。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0 温度 物态变化(含解析)
专题10 温度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 冰的融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来源】广东省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A. 如图,BC段吸热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物体是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B. 冰的融化过程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要不断吸热,故B错误;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但沸腾要不断吸热,所以内能是增大的,故C错误;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根据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正确;故选D。
点睛:重点是晶体的熔化特征和比热容的知识,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且液体沸腾时温度也是不变的,也要不断的吸收热量,牢记这些特点。
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 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D. 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来源】四川省自贡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答案】C【解析】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A错误;B、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
故B错误;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故C正确;D、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3.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一液化B.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一凝固C. 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一汽化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一升华【来源】江苏省2018年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气态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固态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小初高学习】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解析
专题10 温度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7•黔西南卷】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C.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答案】A【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2.【2017•鄂州卷】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都包含有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包子时看到的腾腾热气是汽化现象B.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番茄炒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D.煲鸡汤时,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答案】B【解析】蒸包子时看到的腾腾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红烧排骨香气四溢说明面的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番茄炒蛋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番茄和蛋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煲鸡汤时,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此时汤继续沸腾,汤的温度不会降低,故D错误,故选B。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沸腾及沸腾条件;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的运动3.【2017•鄂州卷】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答案】C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4. 【2017•东营卷】如图所示,旅游景区的索道缆车载着游客匀速上山,它具的()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B. 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C.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D.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答案】D【解析】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题中旅游景区的索道缆车载着游客匀速上山时,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加。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定位】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天津市2017中考试题物理卷(含解析)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物理(某某卷)精编word版化学和物理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 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 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 页至第10 页。
试卷满分100 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两大题,共39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1 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A.防止噪声产生B.监测噪声强弱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防止噪声的三种途径是: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题中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定位】控制噪声的途径。
2.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凝华,题中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冰柱或冰粒,故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凝华。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D。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3.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D.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答案】D【考点定位】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应用。
4.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图2 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生活中的水平仪、铅垂线都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中考物理分项解析1--温度物态变化附解析2017版
中考物理分项解析1--温度物态变化(附解析2017版)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7泰安卷】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答案】C【解析】湖面的冰层变薄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故应选C。
【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2.【2017泰安卷】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B.C.D.【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2017菏泽卷】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蒸发现象,故B错误。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物态变化4、【2017自贡卷】深科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
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答案】A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5、【2017自贡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相同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C、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太阳能、水能、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答案】B【解析】A、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C、热机工作中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太阳能、水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B.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物体内能的改变;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能源的分类.6.【2017长沙卷】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A正确;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手上的汗珠遇到冷凝固现象,B错误;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固现象,C错误;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错误;故选A。
2017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物态变化 (精校版)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物态变化(精校版)一选择题1.(2017·百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0℃的冰比0℃的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2.(2017·柳州)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D3. (2017·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4. (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5. (2017·攀枝花)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6. (2017·镇江)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C图17. (2017·哈尔滨)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8. (2017·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9. (2017·烟台).如图1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A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10. (2017·锦州)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BA.夏天刚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鸡蛋,一会儿它的表面附着小水珠B.在热的饮料中加一些小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C.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放越小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11. (2017·辽阳)下列物态在形成过程中吸热且保持温度不变的是()B12. (2017·大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BA.早春河面上冰层消融B.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C.深秋的草木上结了霜D.寒冬的树上出现雾凇13. (2017·自贡).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14. (2017·山西)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1所示.其主要成因是()BA.水的比热容较大B.水的凝固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15. (2017·盐城)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如图2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BA.压强为50atm,温度为10℃B.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C.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D.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图1 图2 图316. (2017·鄂州)如图3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C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17. (2017·日照)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CA.海波的熔点是48℃B.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18. (2017·通辽)如图2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图1 图2 图3 图419. (2017·海南)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C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C.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D.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20. (2017·岳阳)如图4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B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21.(2017·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D图122. (2017·天门)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A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23. (2017·苏州)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C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24. (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吃冰棒解热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25. (2017·常德)夏季,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上与此相同的是()A A.夏天,湿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挂满露珠D.用久了的灯丝变细26. (2017·贵港)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27.(2017·福建)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1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C图图28.(2017·牡丹江)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BA.夏天加入饮料中的冰块变小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C.冬天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D.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形成花纹29.(2017·济宁)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D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30.(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上图2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B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31.(2017·无锡)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32.(2017·西宁)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CA.纸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33.(2017·徐州)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A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34.(2017·安徽)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35.(2017·吉林)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C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36.(2017·北京)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C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37.(2017·孝感)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B图138.(2017·泰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C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39.(2017·南京)如图1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C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40.(2017·广西)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B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固41.(2017·咸宁)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C42.(2017·来宾)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C43.(2017·淄博)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这种物态变化相同的自然现象是()D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D.严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44.(2017·怀化)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45.(2017·赤峰)如图所示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B46.(2017·泰州)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BA.融化B.液化C.汽化D.凝华47.(2017·贵阳)水的物态循环造就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下列景象中,因水蒸气液化形成是()D48.(2017·北京)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B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49.(2017·眉山)眉山市瓦屋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从山中冒出的烟B.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50.(2017·黄冈)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图151.(2017·潍坊)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B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52.(2017·滨州)如上图1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53.(2017·随州)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54.(2017·深圳)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55.(2017·桂林)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A.樟脑丸逐渐变小B.冬季河面结冰C.湿衣服逐渐变干D.开水冒“白气”56.(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变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D.先熔化,后凝固57.(2017·河池)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58.(2017·包头)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置于衣柜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汽化现象B.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升华现象59.(2017·绵阳)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60.(2017·黑龙江)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61.(2017·阜新)下列热现象属于升华的是()DA.用铁水浇铸工件B.寒冷冬天有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D.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62.(2017·天津)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D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63.(2017·湘潭)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CA.雨B.露C.霜D.雾64.(2017·邵阳)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C65.(2017·宜宾)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D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D.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66.(2017·长春)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D A.汽化B.升华C.凝固D.凝华67.(2017·衡阳)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C68.(2017·重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D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69.(2017·滨州)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C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70.(2017·衡阳)(多项)如图1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CA.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B.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C.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D.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内能都相同图1 图271. (多项)(2017·北京)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2甲所示.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2乙所示,图中图象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实验过程及图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C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72.(2017·北京)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BDA.石蜡是非晶体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二填空题1.(2017·泰安)如图1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37.8 ℃.2.(2017·无锡)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3. (2017·长沙)如图2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80 ℃,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图1 图2 图3 图44. (2017·柳州)如图3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线段AB表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5. (2017·盐城)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该物质是晶体(晶体/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液态,此过程中物质吸收(吸收/不吸收)热量.6. (2017·广东)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达到沸点后不能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收,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图1 图2 图3 图47. (2017·怀化)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98 °C,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低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8. (2017·株洲)夏天,人们走出空调房后通常感觉到皮肤湿热,这是因为水蒸气(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9. (2017·邵阳)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表汗液蒸发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10. (2017·内江)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11. (2017·庆阳)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此过程中放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2. (2017·成都)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熔化(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13. (2017·百色)由于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雹等千姿百态的奇观.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过程中要放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4. (2017·昆明)图3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9.1 °C.15. (2017·自贡)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内能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4,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32 ℃.16. (2017·赤峰)如下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9 ℃(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图1 图2 图3 表117. (2017·镇江)如图2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液化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放出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18. (2017·大连)冬天,小红在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洗漱间中平面镜的镜面变“模糊”了,她在镜前看不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请分析说明镜面变“模糊”及看不到像的原因在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洗漱间中平面镜面变“模糊”了,是因为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面时,在其表面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细小的小水珠,附着在平面镜的表面,人自然就看不清镜中的像.三探究实验题1.(2017·南京)小明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6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时间/min ;(b)状态.(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2.(2017·阜新)张艳同学所在的小组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时,她观察到教室墙上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教室的温度是15 ℃;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测量水温的做法正确的是 D .图1 图23. (2017·广州)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①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1)如图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14 ℃.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80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液态水蒸发很慢,湿衣服很难晾干.表1 图24. (2017·呼和浩特)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2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39 ℃.5. (2017·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计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B.−100℃C. 273℃D. 100℃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甲和丙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导电性不同℃~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考点二:熔化与凝固—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3.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4.如图是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气态、液态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固态物质的分子不做无规则的运动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大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体积5.如图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6.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热宝”的取暖袋,在塑料袋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固态物质.使用时,先将它投入沸水中使固态物质熔化成液态物质,然后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可供人体取暖.请你说出“热宝”中应用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点)(1)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8.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冻豆腐在冷冻时经历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9.(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考点三:汽化与液化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2.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3.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________(选填氧、氢、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一条即可)(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合理即可).考点四:升华与凝华1.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备战2020九年级物理提升训练——专题十:物态变化参考答案考点一:温度计1.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A.−173℃B.−100℃C. 273℃D. 10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又称为绝对温度)的换算关系是:T=t+273℃,T代表热力学温度,单位是K(开尔文);t代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绝对温度100K,那么用摄氏温度表示应该是:t′=T′﹣273℃=100K﹣273℃=﹣173℃.2.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答案】D【解析】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的玻璃管的容积大,玻璃泡内的液体体积有微小变化,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变化明显,温度计的分度值可以很小,使测量结果更准确.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答案】C【解析】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也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BD也不可以.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常温下酒精的温度不会超出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C正确.℃℃℃,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答案】D【解析】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若没有把体温计液柱甩回玻璃泡,就用示数为37.5 ℃℃的体温,液柱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显示的示数仍是37.5 ℃;测量38.7 ℃℃.5.如图所示,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位置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甲和丙【答案】B【解析】使用温度计读数时,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正确读数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由图知: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乙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6.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A.沸点不同B.凝固点不同C.比热容不同D.导电性不同【答案】A【解析】沸点和熔点不同,这应该是测量最高温度的条件,故A正确;和比热容及导电性谈不上有任何关系,故C、D错误;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测量最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它们里面的液体谁会先凝固,因此主要是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不同造成的,故B错误.℃~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8.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考点二:熔化与凝固—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答案】A℃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凝固点为50℃,所以A选项正确;B、AB段物质温度降低,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仍然是液态,故B错误;C、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混合态,故C错误;D、CD段物质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故D错误.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温度相同.3.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答案】D【解析】当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压牢.4.如图是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三态的区别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B.气态、液态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固态物质的分子不做无规则的运动C.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大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体积【答案】A【解析】A、物质状态不同原因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故A正确;B、构成物质的分子,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它们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引力也较小.故C错误;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态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液态有体积.故D错误.5.如图表示非晶体凝固图像的是()【答案】D【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在图像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条水平线段.A、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像,有水平线段,应该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图像是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像,但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C、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像,并且有一水平线段,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D、该图像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像,并且没有水平线段,说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符合题意.6.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答案】A【解析】o a(o a′)段为固态加热过程; ab( a′b′)段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图中乙的熔化温度高,即熔点高,加热时间的长短意味着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图中熔化时对甲(20-10=10min)、乙(27-17=10min)加热的时间相等,说明两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固态时,甲升温比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少;在液态时,甲升温也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也较少.“热宝”的取暖袋,在塑料袋内装的是一种特殊的固态物质.使用时,先将它投入沸水中使固态物质熔化成液态物质,然后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可供人体取暖.请你说出“热宝”中应用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点)(1) 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答案】物质熔化要吸热,物质凝固要放热【解析】将“热宝”投入沸水中,热宝中的物质吸收热量,从固态变成液态;将“热宝”从沸水中取出,它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被人吸收,供人体取暖.8.如图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冻豆腐在冷冻时经历了________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答案】凝固放热【解析】冻豆腐在冷冻时,豆腐里面的水分首先凝固为固态的冰,凝固对外放热.9.(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答案】(1)增大细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降低凝固;(2)增大减小摩擦力【解析】(1)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增大了冰块表面的压强,使冰块的熔点降低,冰块熔化,从而细金属丝穿过冰块;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从而看不到留下的缝隙;(2)冰刀的刀口很薄,增大冰面的压强,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熔化,最终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考点三:汽化与液化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答案】B【解析】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2.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答案】A【解析】两壶水都沸腾后关闭炉火,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关闭炉火甲水壶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虽然关闭炉火,但厚金属板的温度还是高于水的温度,水还能从金属板上吸热.故还能沸腾.所以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3.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答案】A【解析】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4.如表是氧、氢、氮三种物质的沸点,将液态的氧、氢、氮混合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则最先分离出来的是液态的________(选填氧、氢、氮)【答案】氢【解析】液态空气温度升高时,沸点越低,越先逸出,沸点越高,越晚逸出;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体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氢的沸点低,先汽化.它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氢、氮、氧.“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此时水的温度不是100℃,原因可能是________.甲、乙两组同学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试分析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的可能原因________.(一条即可)(3)甲组同学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合理即可).【答案】(1)自下而上;(2)98;此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量大(或酒精灯火焰小);(3)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8℃,低于100℃,说明实验时大气压低于标准气压;乙组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火力过小或者水量大造成的.(3)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与烧杯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能继续吸热,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考点四:升华与凝华1.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答案】C【解析】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月光下的人影B.池塘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拱桥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D.玻璃三棱镜分解了的太阳光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电磁波来通信C.只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只有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B.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C.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D.1kW•h=3.6×106J5.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始终不变D.先增大后不变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说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钻木取火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D.焦耳定律实验7.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8.小雅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不小心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如图所示,如果此时将开关闭合,则()A.两表都可能被烧坏B.两表都不会被烧坏C.电流表不会被烧坏D.电压表不会被烧坏,电流表可能被烧坏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可配戴透镜矫正.10.如图所示是滑冰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的情景,这一过程中她们的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变”);运动员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11.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根据乐器发声的,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2.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150N的木块在10s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4m,此装置是滑轮(选填“定”或“动”),该工人拉力的功率为W(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13.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叫一次性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石油、风能、天然气、煤、电能等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两种是,属于二次能源的是.14.“六•一”儿童节期间,小朋友在锦江山公园里荡秋千,当秋千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能.15.过桥米线是云南人爱吃的食物,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这是现象;“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发生了.16.一长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9×103kg,体积为3m3,它的密度为kg/m3;若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则其对地面的压强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7.如图所示,沿B管向左快速吹气时A管中的水面将,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18.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其中M、N均为绝缘材料,MN间有可收缩的导线,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电源电压10V,R1=8Ω,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闭合开关S,压力F与R2的变化量成正比,F=1N时,R2为2Ω,此时电流表示数是A;当电流表的示数为I时,F=N(写出关于I的数学表达式)三、作图、实验、探究题(满分31分)19.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A20.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灯、开关和插座正确接入家庭电路.21.请在图中画出F的力臂L22.小东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1)测量前观察弹簧测力计,发现指针指在图1所示的位置,他应先后再测量;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N.(2)如图2所示,测量时长木板应放置,用弹簧测力计平行与长木板拉着木板做运动,根据知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3)小东在实验中还发现你,用此装置按照(2)中的方式快拉或慢拉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无关.测量时,如果不小心使弹簧测力计像右上方倾斜,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呢?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1)当导体ab静止悬挂起来后,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G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选填“有”或“无”)电流产生.(2)小芳无意间碰到导体ab,导体ab晃动起来,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就说:“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可产生电流”,但小芳说:“不一定,还要看导体怎样运动”.为验证猜想,它们继续探究,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序号磁体摆放方向ab运动方向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1N极在上竖直上下运动不偏转2水平向左运动向右偏转3水平向右运动向左偏转4N极在下竖直上下运动不偏转5水平向左运动向左偏转6水平向右运动向右偏转分析实验现象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小芳的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第2、3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跟有关;比较第3、6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还跟有关.(3)在整理器材时,小明未断开开关,先撤去蹄形磁铁,有同学发现指针又偏转了!他们再重复刚才的操作,发现电流表的指针都偏转,请教老师后得知,不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体运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中做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发电机发电的原理,此原理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发现.24.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煤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融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通过比甲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汇总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是错误的.(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体积(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四、综合题(满分25分)25.目前,世界上能够制造潜水深度6000米潜水器的国家仅有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我国研制的“蛟龙号”潜水器曾经载人深潜7062米,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103kg/m3,求: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取ρ海水=1.0(1)在7000m的深度,潜水器受到的海水压强为多少,合多少个标准大气压;(2)若“蛟龙号”上有一个50cm2的观察窗,在7000m深度时观察窗受到的海水压力为多大;(3)若“蛟龙号”从7000m深度上浮至水面用时6小时56分40秒,它上浮的平均速度.2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I1=0.5A,电压表示数U1=6V;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I2=0.25A,若电源电压不变,求:(1)待测电阻R x的阻值;(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U2;(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时,待测电阻R x消耗的电功率P2.27.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开采是世界难题,据中央电视台2017年5月18日报道,我国可燃冰已试采成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用燃气锅炉烧水时,把质量为50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12m3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容c×103J/(kg•℃),水=4.2天然气的热值q=4.2×107J/m3,可燃冰的热值为同体积天然气的160倍,求:(1)水吸收的热量;(2)燃气锅炉烧水时的效率;(3)若换用可燃冰,应使用多少m3可燃冰.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月光下的人影B.池塘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拱桥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D.玻璃三棱镜分解了的太阳光【考点】A6:光的反射.【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B、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故与题意不符;C、平静湖面上拱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故选C.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②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 符合题意;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综合分析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电磁波来通信C.只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只有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考点】H8: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D2:电磁波的传播.【分析】(1)验电器金属球与带电体接触后,金属箔片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平面镜能够成等大虚像;凸透镜能够成等大实像.【解答】解:A、验电器金属球与带电体接触后,金属箔片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宇航员在月球上用电磁波来通信;故B错误;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D、平面镜能够成等大虚像;凸透镜能够成等大实像;故D错误;故选A.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B.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C.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D.1kW•h=3.6×106J【考点】H@: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CB:安培定则.【分析】(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3)由安培定则判断出磁场的方向,从而可判断电螺线管的极性.(4)1kW•h=3.6×106J.【解答】解:A、由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可知,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A正确.B、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C、用右手握通电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就是N极,这是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故C正确;D、1kW•h=1000W×3600s=3.6×106J,故D正确.故选B.5.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始终不变D.先增大后不变【考点】8O: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由于潜水员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根gV排可知浮力的变化.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解答】解: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由于潜水员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而液体的密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度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故选B.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说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钻木取火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D.焦耳定律实验【考点】J2:电功的实质;G7:物体内能的改变.【分析】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用电器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其它形式的能量,就是一个电流做功的过程.【解答】解:A.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形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是通过做功的形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时消耗的是电能,获得的是机械能,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D.焦耳定律实验中消耗的是电能,获得的是内能,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7.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甲的运动速度为v===10m/s;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故选C.8.小雅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不小心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如图所示,如果此时将开关闭合,则()A.两表都可能被烧坏B.两表都不会被烧坏C.电流表不会被烧坏D.电压表不会被烧坏,电流表可能被烧坏【考点】I3:电压表的使用;HX:电流表的使用.【分析】电流表的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段导线,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反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电路就是短路.【解答】解: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反了,如图所示,此时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造成电源短路;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会很大,电流表将被烧坏;由于是电源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电压表,所以,电压表不会烧坏.故选D.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前,可配戴凹透镜矫正.【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解答】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答案为:前;凹.10.如图所示是滑冰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的情景,这一过程中她们的运动状态改变(选填“改变”或“不变”);运动员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减小摩擦.【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1)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如果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说明运动状态不变;(2)减小摩擦的方法: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考虑,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解答】解:(1)滑冰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运动的方向时刻改变,则她们的运动状态改变;(2)运动员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故答案为:改变;减小摩擦.11.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根据乐器发声的音色,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H:音色.【分析】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解答】解: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琴弦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故答案为:音调;音色.12.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150N的木块在10s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4m,此装置是动滑轮(选填“定”或“动”),该工人拉力的功率为60W(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考点】FF:功率的计算;7W: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分析】(1)使用中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时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2)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克服木块重力做的功即为工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W=Gh求出其大小,根据P=求出该工人拉力的功率.【解答】解:(1)图中的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此装置是动滑轮;(2)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工人拉力做的功:W=Gh=150N×4m=600J,该工人拉力的功率:P===60W.故答案为:动;60.13.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叫一次性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石油、风能、天然气、煤、电能等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两种是风能、电能,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考点】K2:能源的分类.【分析】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化石能源、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等.【解答】解:风能、电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电能是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获得的,所以称为二次能源.故答案为:风能、电能;电能.14.“六•一”儿童节期间,小朋友在锦江山公园里荡秋千,当秋千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点】FU: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FY: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分析】(1)在物体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2)在考虑摩擦等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并不守恒,而是会逐渐转化为内能.【解答】解:(1)秋千在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随高度的降低,重力势能变小;(2)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机械能会克服摩擦与空气阻力,逐渐转化为内能.故答案为:变小;内.15.过桥米线是云南人爱吃的食物,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发生了热传递.【考点】GW:扩散现象;GA: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解答】解: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是汤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就闻见米线汤的香味;“汤钵烫手”是汤钵和手之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内能.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16.一长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9×103kg,体积为3m3,它的密度为3×103kg/m3;若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则其对地面的压强将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考点】2A:密度的计算;83:压强大小比较.【分析】(1)知道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求出金属块的密度;(2)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变化.【解答】解:(1)金属块的密度:ρ===3×103kg/m3;(2)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由p=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减小.故答案为:3×103;减小.17.如图所示,沿B管向左快速吹气时A管中的水面将上升,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考点】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吸管和烧杯构成连通器,吹气之前,吸管内和烧杯内液面相平.。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考点1温度1.(2023山西)近几年,我省对老旧小区的楼房进行外墙保温改造。
为了了解材料的性能,创新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市场上选取了常用的保温材料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材料在保温性能、阻燃性能、隔音性能和吸水性能等方面均有不同。
现有两张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性能,添加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你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探究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________性能。
下面是实验过程:(1)实验器材:__________;(2)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答案】(1)保温(2)见解析见解析见解析见解析见解析【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探究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保温性能。
(1)器材: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热水、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剪刀、胶水、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2)步骤:①用厚度相同的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做成两个相同的、大小适当的盒子A、B;②同时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装入高度和初温都相同的热水,并将两杯热水同时放入A、B 两盒中,再盖好盒盖;③同时把两个盒子放在同一环境中,适当的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盒盖,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同时测出两杯水的温度,分别记为A t 、B t 。
(3)若A B t t ,则岩棉板的保温性能好,若A B t t ,则聚氨酯泡沫板和岩棉板的保温性能一样好;若A B t t ,则聚氨酯泡沫板的保温性能好。
考点2熔化和凝固2.(2023山东泰安)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气凝结霜C.冰雪消融D.浓雾消散【答案】A【解析】A.滴水成冰,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B.气凝结霜,是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浓雾消散,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2021·江苏扬州市·中考真题)冬天,打开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杯盖,有“白气”冒出,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凝华D.液化【答案】D【详解】A.有“白气”冒出,白气是液态水,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故是液化,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A不符合题意;B.有“白气”冒出,白气是液态水,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故是液化,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C.有“白气”冒出,白气是液态水,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故是液化,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故C不符合题意;D.有“白气”冒出,白气是液态水,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故是液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1·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屋顶的霜B.窗玻璃上的冰花C.树枝上的雾凇D.水面上的冰【答案】D【详解】A.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B.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C.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水面上的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
选项D和ABC形成原因不同。
故选D。
3.(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答案】D【详解】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4.(2021·江苏扬州市·中考真题)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答案】C【详解】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跨学科实践】1.(2024·安徽)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
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答案】C【解析】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中考新考法】2.(2024·福建)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
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水的沸点是℃。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答案】秒表保持不变98小于盐水【解析】(1)[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需要测量工具是天平,实验中需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要用秒表记录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需要的另一个测量仪器是秒表。
(2)[2][3]该实验用加热的时间表示吸收热量。
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为98℃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是98℃。
[4]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此时水的沸点98℃小于100℃,故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5]分析图乙中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且升温较快,故选用盐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全国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全国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全国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B
【解析】A. 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错误;
2. 下列自然现象中物态变化与霜的形成相同的是()
A. 寒冷的冬天,湖面结冰了
B. 夏天的清晨,小草上出现了露珠
C. 春天,冰雪消化
D. 在我国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有时会出现冰花
【答案】D
【解析】解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A.寒冷的冬天,湖面结冰了是凝固;
B.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C. 春天,冰雪消化是熔化;
D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3.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D中小孔成像和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产生的现象。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B. 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C.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D. 磁场和磁感线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1。
(初中物理)第3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一、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的物理量符号是 t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的符号是℃。
(2)摄氏温度的规定: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在 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 ℃。
(3)注意:“摄氏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三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省略读成度,也不可分开读,例如37 ℃不可读成37度,也不可读成摄氏37度。
(4)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物理量的符号是 K ,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又叫做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 ℃。
二、温度计1.温度计(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标度方法: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分,每等分代表1 ℃。
2.温度计的使用(1)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温度,能离开人体读数。
(1)体温计的量程:35 ℃--42℃,与人体体温变化范围相同,分度值为0.1 ℃。
(2)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弯管,当玻璃泡接触人体时,里面的水银受热膨胀挤过细弯管到达直管中,待稳定后离开人体时,水银遇冷收缩,在细弯管处断开,直管中水银不能回流,所以离开人体后的体温计示数仍代表人体温度。
(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确保每次测量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当时的温度而不是原来的温度。
【经典例题考查】1.在本次疫情中,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第02期)(解析版)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考点1温度1.(2023甘肃金昌)如图所示,图甲中木条的长度为cm;图乙中温度计读数为°C。
【答案】 2.6529【解析】[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条的左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木条的右端与2.65cm刻度线对齐,故木条的长度为2.65cm。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读数为29℃。
考点2熔化和凝固2.(2023江苏无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热量,温度升高。
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由此可知,冰属于晶体。
【答案】吸收0保持不变【解析】[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由于温水的温度高于碎冰,所以温水不断失去热量,碎冰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观察图中温度计发现,分度值为1℃,温度计中液柱面指示在0℃刻度线,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0℃。
[3]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由于冰有固定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
3.(2023湖北荆州)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答案】C C38晶体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解析】(1)[1]实验中为了让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组装器材时,要从下到上组装,则应先固定C。
2017年中考物理真题集-物态变化
(2017•兰州)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2017•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DA.B.C.D.(2017•南京)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C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2017•滨州)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2017•无锡)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2017•河南)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C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融化吸热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2017•福建)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CA.熔化凝华B.凝固汽化C.汽化液化D.熔化液化(2017•天水)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2017•岳阳)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B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2017•海南)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CA.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B.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C.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D.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2017•呼和浩特)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C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2017•济宁)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D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2017•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B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7•泰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C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2017•北京)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C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2017•吉林)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C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2017•东营)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BA.先熔化,后凝固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2017•哈尔滨)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2017•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2017•北京)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B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2017•苏州)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2017•徐州)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A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2017•长春)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D)A.汽化B.升华C.凝固D.凝华(2017•镇江)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CA.露珠的形成B.壶口冒“白气”C.冰雪消融D.湿手烘干(2017•黄冈)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A.蜻蜓身体上的露珠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D.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2017•眉山)眉山市瓦屋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从山中冒出的烟B.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2017•邵阳)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CA.春天缥缈的雾B.夏天晶莹的露C.秋天轻柔的霜D.冬天凝重的冰(2017•天津)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DA.凝固B.液化C.升华D.凝华(2017•泰州)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BA.融化B.液化C.汽化D.凝华(2017•怀化)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A.清晨,叶片上的露水B.冬天,树枝上的冰凌C.初冬,树叶上的霜D.雪后,银装素裹(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D.先溶化,后凝固(2017•昆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2017•自贡)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2017•衡阳)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C A.树枝雾凇B.山涧云雾C.冰雪消融D.草间露珠(2017•黄石)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2017•沈阳)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2017•聊城)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CA.露的形成B.雾的形成C.冰化成水D.霜打枝头(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A.初春,冰雪融化B.盛夏,露珠凝结C.深秋,绿叶凝霜D.严冬,雪花纷洒(2017•菏泽)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2017•黔西南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C.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2017•黑龙江)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2017•深圳)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2017•长沙)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2017•咸宁)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CA.打在枝头的霜B.屋檐下结的冰凌C.山间的云雾D.(2017•贵港)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2017•六盘水)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DA.春天的早晨,玉舍公园里弥漫在山间的白雾B.夏天的早晨,明湖湿地公园里小草上形成的露珠C.秋天的早晨,乌蒙大草原牧草叶子上形成的霜D.冬天的午后,妥乐村银杏树上慢慢消融的冰凌(2017•重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D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2017•宜宾)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D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D.冰箱的制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2017•绵阳)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2017•烟台)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A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BA.吃冰棒解热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烧开水时冒“白气”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2017•安徽)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2017•连云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2017•宿迁)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2017•东营)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D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2017•成都)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017•宜昌)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C.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液化D.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2017•扬州)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2017•滨州)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C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2017•赤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9℃(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2017•泰安)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37.8℃.(2017•苏州)甲乙两图中,物体长度是 2.35cm;温度计示数是36℃.(2017•长沙)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60℃,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2017•海南)六月初,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C,此温度高于(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蒸发)吸热.(2017•镇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液化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放出热量(选填“吸热”或“放热”);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2017•庆阳)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此过程中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017•内江)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2017•无锡)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之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2017•邵阳)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表汗液蒸发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2017•成都)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熔化(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2017•盐城)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该物质是晶体(晶体/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液态,此过程中物质吸收(吸收/不吸收)热量.(2017•武汉)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5 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2017•广东)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液化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液化(2017•呼和浩特)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39℃.(1)气体热胀冷缩;(2)左;(3)39(2017•兰州)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试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秒表,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均匀受热,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海波融化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1)秒表;状态;(2)均匀受热;(3)48;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017•广元)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凝固过程用了8min.(2017•襄阳)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均匀受热.(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自下而上;(2)均匀受热;(3)固液共存(2017•德州)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该物质的熔点是80℃.(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在CD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开始沸腾.(1)80;(2)小于;(3)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开始沸腾(2017•南京)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在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6℃.(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时间/min;(b)状态.(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1)﹣6;(2)时间/min;状态;(3)吸热,温度不变(2017•枣庄)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2017•遵义)小明所在的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当水刚好沸腾,小明便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正当他们整理器材时,却发现其他组的同学在水沸腾后仍在观察和记录,小明立即明白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2)小明继续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7(2017 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
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
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
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8(2017 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017 泰州)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 该现象属于
C.冰雪消融
D.湿手烘干
6(2017 长沙)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
正确的是(
)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2017 哈尔滨)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37(2017 攀枝花)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的形成
2017 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word 版可编辑修改)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2017 年中考物理试卷选择题(共42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器包括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不选均得0 分)1.( 3 分)下列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A.金属B.橡胶C.人体D.食盐水溶液2.( 3 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 3 分)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A.露的形成B.雾的形成C.冰化成水D.霜打枝头4.( 3 分)下列有关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持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磁体周围的磁场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是不存在的C.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只与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有关5.( 3 分)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离开枪膛的子弹向前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A.蚊子尖尖的口器B.篆刻刀的刀刀很锋利C.破窗锤的锤头很尖D.骆驼宽大的脚掌7.( 3 分)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B.电视天线与电线接触C.电动机外壳没有接地D.人靠近高压带电体8.( 3 分)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S 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 极B.小磁针一直保持静止C.小磁计的S 极向右转动D.通电螺线管外 A 点的磁场方向向左9.( 3 分)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 A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力臂为0.08m B.此时为省力杠杆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D.钩码总重为2N10.( 3 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B.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C.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变大D.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变暗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每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理意.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 分)11.( 4 分)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12.( 4 分)如图所示,重300N 的物体在20N 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 0.2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l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C.拉力 F 的功率为12WD.有用功为120J13.( 4 分)如甲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6V 恒定不变. R0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 后,在滑片 P 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R0的阻值是 10ΩB.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25.6WC. R0的最小功率是3.2WD.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70Ω非选择题(共58 分)三、填空题(本题包括7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14.( 2 分)端午节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棕叶飘香”是现象;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15.( 2 分)如图所示为某中学足球赛的精彩画面,脚把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脚感觉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的.16.(2 分)“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煤、石油、太阳能中,有可能成为今后理想能源的是;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手机之间是利用传递信息的.17.( 2 分)如图甲所示,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在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手握如图乙所示的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的位置,压强越.18.( 2 分)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冲程;此过程中能转化为机械能.19.( 2 分)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 A 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 B 上.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说出一种即可).20.( 2 分)已知定值电阻R1: R2=2:3,若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通电后,它们的电流之比 I12:若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12产生的热量之比Q1::I =通电 1 分钟,R、R四、作图题(本题包括 2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21.( 2 分)如图所示,一块橡皮放在水平放置的文具盒上,并随文具盒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橡皮所受力的示意图.22.( 2 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 F 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9 分)23.( 4 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 )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水的沸点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4.(4 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25.( 5 分)为了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取适量这种食用油进行如下实验:(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3)把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其示数如图丙所示.(4)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为 26g.(5)请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表中.烧杯和食用烧杯和剩余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食用油的密油食m/g V/cm 3度的总质量油的总质量ρ/(g/cm 3)m1/g m2/g2626.( 6 分)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 保持不变,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右滑动时小灯泡变亮.(2)闭合开关S 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最端(选填“左“或“右”).(3)闭合开关 S 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首先应该操作的是(填序号)A.检查电路是否断路B.检查电路是否短路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4)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丝的电阻会(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5)若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R l,该电路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有(请写出一个即可).六、计算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共21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27.( 4 分) 2017 年 5 月 18 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可燃冰清洁无污染,储量巨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新=4.2×103J/型能源.可燃冰的热值很大,是天然气热值的10 倍以上,若按 15 倍计算. [ c水(k g?℃),天然气的热值 q=7.0×107J/m 3] 求:(1)体积为 0.0lm 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2)若这些热量的 90%被质量为 100kg 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多少?28.( 8 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 1.5×10﹣2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40cm,一个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物块通过一裉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g 取 10N/kg )求:(1)此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2)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和物块的质量.(3)细线的断后,物块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29.( 9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 12V 不变,电阻 R1=50 Ω,只闭合开关 S3,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 0.2A,小灯泡 L 的实际功率为 1.8W ;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 3V.(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1)开关 S1、 S2、 S3都闭合时,通过 R1的电流是多少?(2)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只闭合开关S3,滑片 P 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3)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是多少?2017 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择题(共42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器包括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或不选均得0 分)1.( 3 分)( 2017?聊城)下列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A.金属B.橡胶C.人体D.食盐水溶液【分析】(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人体、大地、各种金属、石墨、酸碱盐的溶液等;(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包括: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等.【解答】解: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橡胶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2.( 3 分)( 2017?聊城)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分析】(1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 A错误;B、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因此“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B 正确.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C 错误;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 错误.故选 B.是一道声学基础题.3.( 3 分)( 2017?聊城)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A.露的形成B.雾的形成C.冰化成水D.霜打枝头【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 A、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 A 不符合题意.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故 B 不符合题意.C、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故 C 符合题意.D、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和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4.( 3 分)( 2017?聊城)下列有关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持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磁体周围的磁场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是不存在的C.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只与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有关【分析】(1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2)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的确存在;(3)电动机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解答】解: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 A 正确;B、磁体周围的磁场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的确存在,故 B 错误;C、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制作原理,而电动机的制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故 C错误;D、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强弱和线圈的匝数有关,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此题考查了电流磁效应、磁场的理解、电动机的原理、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5.( 3 分)( 2017?聊城)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离开枪膛的子弹向前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分析】(1 )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则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根据对牛顿第一定律来解答;(4)子弹脱离枪膛后,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解答】解: A、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还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 A 错误;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要运动,并不需要力作用在物体上,故 B 错误;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 C 正确;D、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不再受推力作用,脱离枪膛后能够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此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6.( 3 分)( 2017?聊城)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蚊子尖尖的口器B.篆刻刀的刀刀很锋利C.破窗锤的锤头很尖D.骆驼宽大的脚掌【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蚊子尖尖的口器,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A 不符合题意.B、篆刻刀的刀刀很锋利,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破窗锤的锤头很尖,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C 不符合题意.D、骆驼宽大的脚掌,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点评】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分析时利用好控制变量法,本题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有意义.7.( 3 分)( 2017?聊城)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B.电视天线与电线接触C.电动机外壳没有接地D.人靠近高压带电体【分析】( 1)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2)电视机天线与电线接触易引发触电;(3)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要接地线;(4)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是: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解答】解: 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故 A 正确;B、电视机天线与电线接触易引发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 B 错误;C、电动机外壳没有接地,若电动机漏电,这时人接触电动机有触电的危险,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 C 错误;D、人靠近高压带电体极易引发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 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要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8.( 3 分)(2017?聊城)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S 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 极B.小磁针一直保持静止C.小磁计的S 极向右转动D.通电螺线管外 A 点的磁场方向向左【分析】(1 )根据线圈的绕法和电流的方向,可以确定螺线管的NS极;(2)据磁感线的方向分析判断即可解决;(3)据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小磁针的运动方向.【解答】解: A、由安培定则可知,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右端,则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 极,故 A 错误;BC、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N 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S 极应靠近螺线管的右端,则小磁计的S极向左转动,小磁针会逆时针旋转,故小磁针不会静止,故BC错误;D、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N 极指向 S 极,所以通电螺线管外 A 点的磁场方向向左,故D正确;故选 D.【点评】此题考查了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判断、磁场方向的判断、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9.( 3 分)( 2017?聊城)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 2cm,当弹簧测力计在 A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力臂为0.08m B.此时为省力杠杆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D.钩码总重为2N【分析】当弹簧测力计在 A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动力臂是OA,比较力臂大小判断杠杆是否省力;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钩码重力.【解答】解: A、当弹簧测力计在 A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此时动力臂等于OA=× 4× 2cm=4cm,故A错误;B、阻力臂的大小:L2=3× 2cm=6cm > L1,杠杆为费力杠杆,故 B 错误;C、由图中弹簧测力计指针在3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故 C 错误;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GL2得 G===2N,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都是杠杆平衡条件中的常见知识.10.( 3 分)( 2017?聊城)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后,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B.电压表示数逐渐变大C.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变大D.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变暗【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 与变阻器R 串联,电压表测L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 P=UI 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进一步判断亮暗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 与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L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 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变大,故 A 错误;由 U=IR 可知,灯泡L 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大,故 B 正确;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由P=UI 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变亮,故 D 错误;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变小,故 C 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灯泡不测带电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每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理意.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 分)11.( 4 分)(2017?聊城)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解答】解:A、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不能继续沿原路传播,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就出现一片较暗的区域,这就是不透明物体的影子.故A 正确;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错误;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 C 正确;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 7 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即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 D 正确.故选 ACD.【点评】此题考查常见的光学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1)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打靶瞄准时“三点一线”、排直队等;(2)光的反射形成现象: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光滑物体的表面成像等;(3)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海市蜃楼、水中筷子变弯、池清疑水浅等.(4)光的色散现象:彩虹、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其本质还是光的折射.12.( 4 分)(2017?聊城)如图所示,重 300N 的物体在20N 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以 0.2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l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C.拉力 F 的功率为12WD.有用功为120J【分析】 A、知道物体移动速度和时间,利用s=vt 求物体移动距离,由题知,n=3,拉力端。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含解析
专题10 温度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7•咸宁卷】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规范的是()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D.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天平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电流表的使用2.【2017•咸宁卷】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A.打在枝头的霜B.屋檐下结的冰凌C.山间的云雾D.消融的冰雪【答案】C【解析】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C。
【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3.【2017•龙东卷】下列常见物理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是200kg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CC.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D.高山上的大气压为1.5×105Pa【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质量的估测;温度;大气压强的存在;电压4.【2017•黄冈卷】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蜻蜓身体上的露珠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D.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答案】A【解析】蜻蜓身体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化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是身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蒸发吸热,使身体的温度降低,是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应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锅盖,他戴的眼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C.“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18. 【2017?长春卷】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A. 汽化 B. 升华 C. 凝固 D. 凝华
D)
【答案】 D
【解析】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
ABC错误, D 正确,故选 D。
C.中学生跑完 50m用时约 4s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额定功率约为 200W
【答案】 A
【解析】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电功率. 9.【2017?北京卷】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答案】 C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A 是错误的;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汽化吸热降温, 误的;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华现象, C 是错误的;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正确的。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16. 【2017?东营卷】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A 【解析】
【考点定位】分子的运动;液化及液化现象
2.【 2017?营口卷】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同学们感觉舒适的教室内温度是 36℃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 300g
C.中考体育 1000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 6min
D.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 6m
【答案】 B
【解析】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 23℃,故 A 不符合实际;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
【解析】
【考点定位】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5. 【2017?青岛卷】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可以超过它的量程
B.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左盘
C. 使用电流表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B. 削竹为刀——减面积增压力
C. 融冰取水——固体升华现象
D. 钻木取火——做功改变内能
【答案】 D
【解析】
故选 D.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7. 【2017?青岛卷】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A. 把固体分成晶体和非晶体,运用了类比法 B.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了放大法 C. 研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把小车扭转一定角度后释放,发现小车转动,运用了反证法 D. 电流的热效应可能引发火灾,但据此原理可制成电热器,运用了缺点列举法
C.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
C 错误。
D.海波的熔点是 48℃时, 42℃低于海波的熔点,此时海波是固态,故
D 正确。
考点:晶体 非晶体
12.【2017?北京卷】 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 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 结 构、
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
证明两个力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采用的是反证法.故
C 正确;
D、电流的热效应会引发火灾.但据此原理可制成电热器,属于优点利用,不是运用了缺点列举法.故
D错
误.
故选 C.
考点:物理学方法.
8.【2017?南京卷】以下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18cm
B.六月份南京的平均气温约为 50℃
D. 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后应马上读数
【答案】 C
【解析】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它的量程.故
A 错误;
B、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
B 错误;
C、使用电流表时,应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从“ - ”接线柱流出,遵循“正进负出”的原则,故
【答案】 AC 【解析】
考点:温度 13.【2017?南京卷】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以、 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6 两位置
A.它是水蒸气, 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 b 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 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 b 处较浓 【答案】 C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B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
() .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考点:物态变化 15. 【2017?东营卷】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 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 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答案】 D 【解析】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9.【 2017?宿迁卷】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
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
B
.“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包装袋外侧有
【答案】 B
【解析】
答案为 B。
考点:液化 二、填空题
凝华
B 不符
合题意。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
C 符合题意为答案。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
D 不符合。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0.【2017?北京卷】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积雪消融
B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300g,故 B 符合实际;中
考体育 1000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 4min,故 C不符合实际;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 3m,故 D不符合实际;故应
选 B.
【考点定位】温度 ;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 度的估测
3、【 2017?深圳卷】下列数据符合常识的是(
)
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100g
B、电视机的功率约为 2kW
B 是错 ,D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 -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 D 【解析】
【考点定位】晶体的熔化与液化的沸腾图像的应用。 17.【2017?聊城卷】小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答案】 C
【解析】
C、洗澡水温度约为 80℃
D、我国某种新型客机飞行速度可以超过光速
【答案】 A
【解析】
一包方便面的质量在 100g 左右,两个鸡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
100g 左右,故 A 符合实际;电视机正常
工作的电流在 0.7A 左右,其额定功率在 P=UI=220V×0.7A≈150W 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人体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
40℃左右,不可能达到 80℃,故 C 不符合实际;光的传播速
度在 3×108m/s 左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 340m/s 左右,目前人类发明了超音速飞机,但不可能制
造出超过光速的飞机,故 D 不符合实际;故应选 A。
【考点定位】温度,质量的估测,电功率
【答案】 4.2 ×10 4 500
【解析】
( 1)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 Q放 =mq=10kg×4.2 ×10 7J/kg=4.2 ×10 8J , (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 Q吸 =Q放×40%=4.2×10 8J×40%=1.68×10 8J ,
【解析】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
。所以减慢蒸发,就
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慢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A. 给湿头发吹热风,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蒸发,故
A 不符合
题意。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液体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加快了衣服上水分蒸发,故
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海波从第 4min~9min ,经历了 5min,在此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
而石蜡在整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石蜡是非晶体,故
A 正确。
B.在 4-9min 时,海波吸收热量,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
48℃不变,故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48℃,即熔点为
48℃,故 B 正确。
【答案】 B
【解析】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答案为 B。 考点:液化现象 11.【2017?北京卷】 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 小琴根据实验目的, 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 获得 的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48 ℃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 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答案】 ABD 【解析】
80 ℃的恒 温源,其截面图如图 12
所示。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 20 ℃的房间内,每隔 1 0min 测 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 A 点和 B 点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