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在现代社会,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而环境保护则是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只有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可以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应加强对水资源、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治理,确保城市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另外,城市建设还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供给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同时,还可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城市建设还应注重社会公平与环境公正。
城市建设不应只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公平和环境公正。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利益,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应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不会对弱势群体造成不利影响,保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最后,政府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政府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环境的公共利益。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
总之,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公平与环境公正,政府应加强规划和管理,鼓励公众参与。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貌不断改变,然而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却产生了许多矛盾和冲突。
城市建设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城市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用于建设,这导致了许多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考虑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湿地,保留自然的水体和植被,为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同时,城市建设也应注重节能减排,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也要适度妥协于城市建设。
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如果过度追求生态环境保护,就可能导致城市建设的停滞和发展的滞后。
因此,在平衡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还需要社会共识和政府支持。
社会各界要增强环保意识,推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和规范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
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监督。
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也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和参与。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我们应该摒弃以往“不择手段、只看眼前”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之,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过程。
要实现二者的平衡,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措施,同时也要适度妥协,确保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同
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耗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生态环境。
因此,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冲突,并重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一、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1.城市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量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沙化等问题愈发严峻,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
同时,城市的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废气、污水等排放物质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长期累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城市化建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荒漠化、水域土地的破坏等现象发生。
其中污染、乱采乱伐等导致的自然资源的缺失,导致物种的减少、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1.倡导绿色城市,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改造城市公共交通、增加城市公园广场的绿化面积等措施,实现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2.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水土保持、植被复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建设绿道,构建城市绿色生态体系,以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城市与农村的协同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协同发展,可以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数量,避免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系统破坏之间的矛盾,并实现城市人口、产业和农业、农民的相互融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4.科学规划城市化建设,实现城市化和生态保护的协同科学规划城市化建设,合理划分土地使用、科技支持等手段,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空间,达到最大的生态保护效果,促进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城市绿化建设的意义与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化建设的意义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化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建筑物和硬化土地不断增加,给城市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空气质量的下降、洪涝灾害的增加等。
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建设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绿化建设的意义1.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热量积聚在建筑物和硬化土地上,导致城市温度高于周边农村地区的现象。
城市绿化能有效地吸收和抵消太阳辐射,减少城市地表温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程度。
通过植树种草、建设绿地广场等方式,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阴凉和凉爽空间,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2. 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并吸附和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绿化带和草坪能有效地防止灰尘的飞扬,起到过滤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良好的空气质量有助于居民的健康和身心健康。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化可以提供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搭建鸟类巢穴、安置蜜蜂蜂箱等措施有助于保护和增加城市内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中的绿化带和花坛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景观,还能为蝴蝶、蜜蜂等昆虫提供觅食和栖息的场所,进一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 增强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城市绿化建设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通过绿化带、公园等形式,能够增强居民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绿化带和植物园可以为市民提供散步、休闲的场所,让人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珍贵。
这种体验能够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从而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二、城市绿化建设的促进措施1. 增加绿地面积在城市规划中适度增加绿地面积,包括公园、广场、街头花坛等。
根据城市的特点,合理布置和构建绿化带和花坛,使其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剧,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实现协同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一、城市规划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将生态空间与人居空间有效结合。
例如,将城市建设限制在固定的区域内,保留一定的绿地和生态用地,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此外,可以引入生态廊道的概念,将城市的绿地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连接,促进生物物种的迁移和交流,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资源利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
城市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可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推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同时,鼓励城市居民节约用水,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环境治理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加强环境治理。
城市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中心,对城市的废水和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对水源和土地的污染。
同时,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推行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工业企业和车辆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此外,还应加强对土壤的保护,控制土壤的污染和退化,保护农田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可以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只有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实现良好的协调,才能为人们创造安全、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摘要: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密不可分,只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我国,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不要只看中利益,忘了生态的重要性。
自然已经给人们以警示,破坏生态环境,往往会危及自己生命安全,所以希望人人要爱护自然,人们只有明白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创建美丽家园,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平衡发展的双赢局面。
本文基于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引言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就是以节约资源,合理和科学地利用资源,实现以小资源创造大财富的目标,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不是一句口号,只有付诸行动,未来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才会不断朝着绿色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建设管理人员已经加强了环保意识,认识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转变了思想态度,不断努力创造更好的建设条件,健全城市生态化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1生态文明的内涵研究1987年中国生态学家提出“生态文明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作,改造自然地同时利于自然”的生态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后期生态发展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也在逐步的清晰起来,首先在区域功能上划分的话,也就是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两个方面。
世界上的濒危动植物越来越多,每年灭绝的动植物种类也是非常庞大的,在我国就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如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为的就是保护我国濒危的动植物。
这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非常的重要,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的平衡。
那么生态功能保护区就是我国大力发展的重点,经过我国多年的不懈的努力,对于开发管理,区域发展等都建立了有效的制度,这样大大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对环境,自然的压力。
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向友好型,资源节约型。
那么文章阐述的环境工程衍生自然环境,也就说说从中发现科学的,合理的分配,减少环境污染源,实现双赢的局面。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等。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城市规划中的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城市绿化策略城市绿化是指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公园绿地等方式,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规划方案中,城市绿化策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1 增加绿地覆盖率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噪音,改善气候。
因此,在规划方案中,应该提高绿地覆盖率,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可以通过建设公园、植树造林、绿化小区等方式实现。
1.2 保护城市老树城市中存在许多古树名木,它们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方案中,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城市老树,防止它们遭到破坏或者伐木。
1.3 推广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建筑物外墙或者屋顶上的绿化方式,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鼓励建筑物的垂直绿化,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
二、生态环境建设策略生态环境建设是指通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式,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规划方案中,生态环境建设策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2.1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规划方案中应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方式,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2 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规划方案中,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可以通过提高工业生产的环保标准、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绿色交通系统等方式实现。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土地资源的消耗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田、森林和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被占用和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使得原本丰富的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绿地面积减少,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 水资源的压力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水量大幅增加,而水资源却难以满足需求。
水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问题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下降。
此外,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无法充分渗入土壤,加剧了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
3. 空气质量的恶化城市的大量工业、交通以及生活废气排放,使得城市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固体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增加,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4.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建设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很多物种失去了生存空间,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严重损失。
城市中大面积的灰色建筑和水泥森林取代了原本丰富的自然植被,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因此面临灭绝的危险。
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1. 推行科学规划在城市化过程中,科学规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要合理布局城市建设,避免过度开发和占用农田和生态主导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提升节能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城市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鼓励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垃圾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环境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力度,加强排放标准的执行力度,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建设更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保障城市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然而,城市建设并不是独立于生态建设的,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是以经济为中心的,而生态建设则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中心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必须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例如,工业污染、交通尾气、建筑垃圾等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自然生态破坏加剧。
2.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制约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品质。
例如,严重的空气污染会使城市变得阴霾,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水资源的不足则限制城市的发展。
如果生态环境无法得到保护,城市建设也难以实现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改善。
3.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发展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考虑生态因素的参与和生态环境的支持,来实现城市和生态的统一发展。
具体体现在: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周边的生态系统,建立生态防护区;在建筑物的设计和要求中,要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中,给予公共交通以优先权,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在城市绿化中,强化植被的功能性,建设城市生态系统。
二、如何加强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要实现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保护好城市周围的生态环境,建立生态防护区和绿色通道,还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治理环境,防止污染;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
2.推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城市规划需要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考虑,不仅要注重美观大气,还要考虑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合理规划城市结构,倡导生态城市规划。
宜居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宜居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当人们谈论宜居城市时,常常会提到环境质量、公共设施、交通便利等因素。
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
宜居城市不仅要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还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健康、和谐的居住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大气、水、土地等多个领域。
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这些环境要素。
首先,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是当前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尾气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保护。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
政府应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减少水污染源的排放,大力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技术。
另外,还要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遏制乱占土地、乱建乱用的现象,保护农田、森林和湿地等重要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涉及到大自然的保护,还需要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
垃圾无序堆放和污水直排是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障碍。
政府应加强对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此外,还应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除了以上措施,宜居城市建设还需要加强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
绿色植物是城市的肺,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且调整气候、净化空气。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增加绿地面积,鼓励居民参与绿化活动。
此外,应加强生态修复,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生活环境。
宜居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宜居城市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而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宜居城市的支持和实践。
城市管理规范下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城市管理规范下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在如今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管理规范下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承载着大量人口、产业和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因此,如何在城市管理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1.城市管理规范下的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城市环境的变化情况。
基于监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治污染,并且应当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监管,严禁违法排放和环境污染行为。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中的绿地和森林是调节城市气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城市管理规范下,应当注重保护和扩大城市绿地和森林,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建立。
2.城市管理规范下的生态建设城市的生态建设是城市管理规范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生态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并且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对公共交通的规划和管理。
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3.城市管理规范下的环境与生态协调发展在城市管理规范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应当实现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发展。
只有确保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城市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
为了实现环境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这些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自然资源。
此外,社会各界的参与也是城市管理规范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加强对公众的环境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来。
总结城市管理规范下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5
5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2)生态适宜度分析 ——选择生态因子(参数) ——各因子权重 ——网格评分 ——适宜度分级(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3.城市生态建设指标体系 (2)指标结构:
城市规模 城市绿地 大气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 环境噪音控制 固体废弃物处理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2.规划内容
(1)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3)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规划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
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CITY ECOSYSTEM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PREOTECTION
3.规划的基础工作
(1)城市环境特征调查 ——自然环境特征 ——社会环境特征 (2)生态登记 2 ——生态因子筛选 土地条件、气象、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 建筑密度、能耗密度、交通量等。 ——生态登记:网格法(1km2)
市政工程中的环保措施绿色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市政工程中的环保措施绿色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市政工程中的环保措施绿色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市政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持。
然而,市政工程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浪费和土地破坏等。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市政工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1. 管控污染物排放市政工程中,各种设备和机械的运作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和噪音等。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首先需要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为设备安装污染物过滤装置,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加强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排放达标。
2. 节约资源利用市政工程使用了大量的资源,如水、能源和原材料等。
为了实现绿色城市建设,必须要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浪费。
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并制定合理的计划,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3. 推广可再生能源市政工程的能源需求巨大,传统能源的使用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在市政工程中,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压力。
4. 生态保护与恢复市政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划定保护地区和建设用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植物物种,恢复生态功能。
5.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市政工程的环保效果需要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来验证。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定期对市政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建设方案和措施,以确保市政工程的环保效果达到预期。
6. 提高环保意识和教育市政工程涉及广泛的人员和机构,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也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市政工程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促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
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议题。
然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事实上,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首先,生态建设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不言而喻。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集中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所需的资源都需要从城市的周边地区获取。
而这些周边地区往往是原本的生态系统,例如森林、湿地、草原等。
如果没有进行生态建设,人们的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的行为将导致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对城市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如果湿地被填埋用作房地产开发,不仅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还会导致城市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等问题。
此外,生态建设也为城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由于城市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紧张,生态建设为城市提供了延伸和扩充土地资源的机会。
比如,城市以湿地为基础进行生态修复,将湿地打造成为城市的生态公园,不仅可以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等各种服务。
这样的做法既满足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又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例如,城市的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污染是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设必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首先,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还可以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友好性。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
其次,城市建设可以借鉴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结构,构建生态城市。
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规划与保护的平衡,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发展的需求。
而生态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而生态保护也需要适应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水源地等,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其次,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增加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再次,提倡低碳、低能耗的城市建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城市的环境质量。
而生态保护也需要适应城市规划的要求。
一方面,生态保护需要与城市发展密切结合,通过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生态保护还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避免生态保护成为发展的障碍。
只有合理平衡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挑战在实际操作中,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城市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会占用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次,大规模建设项目难以控制,往往带来大量的土地破坏和生态破坏。
再次,环境监测和管理的不健全,导致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另外,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在政策体系上存在一定的矛盾。
城市规划的目标往往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而生态保护的目标则更加关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这使得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难以达到完美的平衡。
三、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城市社区是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场所,其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社区的居民和生物多样性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第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增加城市社区的绿地覆盖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的氛围。
二、生态环境建设的挑战与问题然而,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为住宅和商业用地,导致绿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断裂。
其次,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再次,城市社区缺乏合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导致垃圾无处可排,影响环境卫生和美观。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建议为了建设和保护良好的城市社区生态环境,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合理规划绿地,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应加强对工业和交通排放的监管与治理,减少空气和水污染的发生。
其次,居民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等环保行动。
此外,城市社区还可以鼓励居民种植绿植、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最后,社区还可以组织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四、全球共识与合作的重要性城市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与合作。
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城市社区的援助力度,帮助他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个人也应增强环保意识,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为全球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知识: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引人关注。
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详细阐述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一、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绿地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调节城市气候、提高城市景观品质等。
同时,城市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放松、娱乐、运动、文化活动等的场所,这也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2.维护生态平衡城市绿地建设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城市区域内的生物群落、物种、土壤和水资源等组成的,城市绿地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必要的生态服务,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等。
同时,城市绿地还可以为城市区域内的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地建设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
城市绿地可以为城市区域内的农业、旅游等产业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城市绿地建设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当前面临的问题城市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当前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面积和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当前,我国城市绿地率约为36%,远低于世界标准的50%以上。
如何保障城市绿地与建设的协同发展,是摆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2.城市绿地利用不充分当前,城市绿地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大部分绿地利用效益并不高。
许多城市绿地园林呈现单一、低效、缺乏特色的状态,无法充分满足居民需求。
论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论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步伐越走越快,大量人口的纷纷涌入,扩大城市规模已是必然趋势。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在城市的和谐发展中,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显得愈发重要。
如何促进城市经济,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分析,以期寻找到加强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城镇数量剧增。
据报道,201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50%,中国城市人口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
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和人口数量,是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集中地,是人类走向成熟与文明的标志。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我国推进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加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政治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部分城市在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发展时,却忽视了长期的环境效益,没有长远的规划,建设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加强环境的生态保护,是城市建设中保护城市传统风貌,创造优美和谐城市环境景观的关键。
如何在优化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的功能,对城市建设进行长远规划,把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
在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是城市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
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的生活条件是当代人所追求的,但良好的环境是这种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目前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初衷相悖。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除了考虑当代人的生活发展需要,子孙后代的发展才是关键,也是当代人在发展中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城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缓解城市人口住房紧张的同时,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建设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然而,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既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代价。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城市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首先,城市建设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
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张,农田、湿地等自然资源被大规模开发,用于建设房屋、道路和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
这种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加剧了土壤侵蚀、水资源的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另外,城市建设还导致了大量土地的密集化利用,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了压力,在城市内部形成了生态孤岛,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城市建设对水资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
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用水,用于供水、生活排水和工业用水等。
有些城市甚至需要通过人工调水、引水工程来满足用水需求。
这种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枯竭,还导致了水环境的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的退化。
例如,城市中大量的污水排放和工业废水排放对水质造成了影响,破坏了河流和湖泊的生态平衡。
此外,城市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发展的加快,城市中的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导致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极大地增加了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和有害气体的含量。
这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建设中需要考虑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交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善大气质量。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方面。
例如,城市建设带动了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水平,促进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此外,城市建设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机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提高,城市建设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保措施和绿色建筑的应用。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成为生态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垃圾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采用先进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有效减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同时,积极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垃圾变宝贝",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环境负荷。
2.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是城市生态发展的基础。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提高供水管网效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以及提倡节水意识,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植被保护和景观绿化植被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需注重保护和增加绿地面积,特别是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建设植物园和森林公园,培育绿化意识,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温度。
4. 环境污染治理与减排环境污染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严峻问题。
为有效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生态城市建设中应加强环境监测,提高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环保性能,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三、生态环境修复措施1. 水体修复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中,水体修复是关键的环境修复项目之一。
通过加强水体监测、净化和治理,改善生态系统的水质和水量,修复受污染水体,恢复水域生态功能,可以改善城市的水环境。
2. 土壤修复与重建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污染和开发,城市土壤往往遭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采取措施对受到损害的土壤进行修复与重建,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以恢复土壤的功能和生态系统。
3. 城市森林建设与修复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协调好城市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又快又好发展的保障。
本文围绕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基本国策这几方面,深入探讨了城市发展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筹兼顾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人口纷纷融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环境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护生态环境则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只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城市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最根本的条件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
环境提供人类维持生存的条件,并提供人类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
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就必须同环境打交道, 通过社会劳动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不断地提高和改善自身的物
质文化环境。
因此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条件。
2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最严重的挑战
经济增长是人们历史发展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但如何处理经济
增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深刻论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指出人类和大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从整体上看,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过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种发展方式和思想根源是人类可以主宰、改变和控制自然,物质财富所依赖的资源是不会枯竭的。
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无偿使用,都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
3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总量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和经济快速增长,加之技术与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现象正在加剧,长江枯水、黄河断流、森林草原植被破坏、水污染、沙尘暴、交通受阻、飞机停航等情况令人心惊。
这些已经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对人民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随着社会的进步,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
要内容。
因此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环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4 环境保护是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城市”的出现是发展经济“聚天下之民,敛天下之财”的产物,汉文字一个“井”字,形象地表明纵横交错的街坊路口有一口水井,人们聚居在周围生产生息到井边汲水、交易、交往、休闲,这种具有生产生活和公共空间的环境应该说就是“城市”的雏形,古代亦称为“市井”。
后来为防御掠夺,围以高墙成了真正的“城市”。
“城”也算是最早的环境保护吧! “城”是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基本环境,是发展经济的载体,有“城”才能有“市”。
“市”是经济,“市”的发展反过来又是改善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环境的动力与活力,促进“城”的发展。
因之,城市建设从城市形成的那一天起就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组成一个“生存链”。
4.1 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
如今,人们将环境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自然界的山川平原、江河湖海、生物植被;第二环境为城市(包括乡村)建设;第三环境为室内设计。
由此可知,第一环境为自然(生态)环境;第二、第三环境为人文(人工)环境(这里包括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和遗迹)。
城市建设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改善居住质量、发展经济的最基本且尽可能好的环境。
因此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环境建设。
4.2 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层次认知越来越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公共环境,公共环境又可分交通环境、景观环境、商业环境等等,人们不但要求有好的物质环境,而且强调有好的精神环境,即所谓的“硬环境”、“软环境”不一而足。
现代城市建设已不是古代那种“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交易而归,各得其所”的封闭简单的模式,它是集工业生产、科研教育、商品经济、行政管理、居住生活、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型建设,从城市功能上分水电气供应、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垃圾污水处理、排涝抗灾、自然资源保护等综合性系统工程。
现代城市建设已不是“秦砖汉瓦”的时代,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及一些新型的建材已超越了所谓“百年大计”。
一座建筑、一个街区、一个城镇的建成将影响几代人,几百年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因之,现代城市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建设”本身,就象一首好歌必须有好的曲谱,一出好戏必须有好的剧本一样,而在于有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规划,而规划的核心、灵魂正是创造一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4.3 城市建设必须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本质就是—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其来源及本质就是环境保护。
它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不超越生态环境系统的更新能力,使人类的发展与地球的承受能力保持平衡;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资源在当代人之间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可持续发展理论现在已成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具体说,在城市建设中,工业经济发展一定要抑制对资源的无度索取,(如土地、水、森林、植被等)要控制对环境(也包括在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的人文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水、大气等),为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的城市环境,并为子孙后代城市的现代化留有可发展的资源和空间。
江泽民同志指出: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投资少,消耗资源少,而社会经济效益高,环境保护好。
”“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都要提高质量和效益,注意优化结构,都要坚持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基础,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
”
4.4 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
目前,城市建设的势头正旺,大城市向更大城市-扩容.、结链,中小城市“旧城改造”方兴未艾,“小城镇大战略”蓬勃发展,开发区风糜全国,筑巢引凤、拉动内需……在投资短缺,甚至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大干快上、只争朝夕,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依靠开发商(甚至是开发预售房款)借“鸡”生“蛋”。
但由于认识上,投入上,管理上的不足和滞后,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不
容乐观,任重而道远。
(1)由于急功近利,仓促上马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没有高标准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专业规划,造成布局上的不合理,污染的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