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共15页】

合集下载

北京周边中小城市区域经济合作现状论文

北京周边中小城市区域经济合作现状论文

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合作现状,归纳总结合作中的成功经验与影响合作深入的问题,对未来的合作思路和合作途径予以启示。

【关键词】北京;周边中小城市一、京津冀区域北京周边中小城市的概况北京周边与其行政接壤的中小城市有河北省的丰宁满族自治县、赤城县、怀来县、涿鹿县、涞水县、涿州市、固安县、安次区、广阳区、香河县、大厂县、三河市、兴隆县、承德县、滦平县,天津的武清区、宝坻区和蓟县共18个县市区。

北京周边的中小城市从自然条件来看,在北京西部和北部的县市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在北京东部、南部的县市多为平原。

从经济水平上看,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经济总量偏小,在京津冀都市圈内发展滞后,其中还有4个国家级贫困县。

从工业化水平看,大多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

目前,与北京合作较多的中小城市主要有涿州市、三河市、香河县、固安县、和承德县等。

二、北京与周边一些中小城市的合作现状北京非常重视与外围地区发展空间的合作,周边的一些中小城市借势迅速发展起来。

北京市综合实力强,工业和商贸发达,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明显。

周边的中小城市在土地、人力、能源和生态资源以及农业、重化工业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这就为两地在空间、要素、产业和功能上提供了合作的条件,并在多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北京与周边的中小城市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科技合作、房地产合作、旅游开发合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在合作机制上,采取的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自主的市场化运作。

(1)农副产品产销合作北京周边的中小城市是北京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首都提供蔬菜、瓜果、肉类、粮油等农副产品。

例如,廊坊安次区的金都蜜瓜和“康达基”肉鸡、大厂回族自治县的牛肉、三河的“福成”肥牛、香河“正大”冰鲜鸭等都是深受京城人喜爱的农产品。

廊坊市和北京京客隆、沃尔玛等十几家大型超市建立了长期供应体系,“绿龙”、“普春”、“惠民”3个品牌、87种蔬菜占领了北京四分之一的超市;“伊乡”、“清穆”清真牛羊肉占领了北京70%清真牛羊肉市场;“汇福”食用油占领了京津30%小包装食用油市场。

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北省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创 新能 力 ,依 靠产 业传 统 与创 新 的结合 提高 现 有产 业 的生产 效率 ,
京津 冀 区域经 济 合作发 展 相对 较慢 ,一个 重要 的原 因是 认 识上 必 将全 面提 升河 北省 的产 业竞 争优 势 。
不统 一 。由于 发展 水平 等 多方 面 的差异 ,在 京 津冀 区域 经济 一体 化
从 当前 国内外 经济 形势 看 ,金 融危 机爆 发 阶段 已经 结 束 ,但 影 域 经济 合作 的战 略也 要做 出相 应调 整 。
1 总体 战 略一
以竞争 促合 作 求发展
在 以往 京津 冀 区域 经济 合作 中 ,京 津地 区凭 借 其在 科技 创新 、
金 融 危 机 后 ,第 三次 产 业 革 命 爆 发 式 的 技术 进步 阶 段 已经 结 人 才 、交通 、市 场 和基础 设 施等 方面 的优 势 ,在 高新 技术 产 业 、现 束 ,信 息 技术 、生 物技 术 、纳米 技术 等 新技 术产 品已在 全球 普及 ,
情 况 ,提 出了河 北省在 后金 融危 机 时期参 与 京津 冀 区域 合作 的 战略 选择 。


京 津 冀 区 域 经 济 合 作 的 现 状 与 问题
机遇。
近年 来 ,京 津冀 区域 经济 合 作在许 多方面 取 得 了一些 进展 ,省 市之 间合 作 重视 程度 越来 越高 ,部 门 之间 合作 更加 紧 密 ,企 业 之 间
河 北 的钢铁 、石化 、装备 制造 业 已经 具备 一定 规 模 ,新能 源 、 电子 信 息 、生 物 医药 等 新 兴 产 业 发 展也 已经 具 有 一 定 基础 。从 产
合作 快速 发 展。 《 津冀 都市 圈 区域规 划 》也 可能 将在 近 期 出台 , 京

京津冀启动合作研究

京津冀启动合作研究


维普资讯


京津冀启动合 3 日, 月3— 1 由我省承办的京津冀区域发 展合作研究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廊坊市召开 。 北京市 政府 副 秘 书 长 、 府 研究 室 主任 唐 龙 , 主任 史 利 政 副 国 , 津 市政 府 研 究 室 主任 杨 金 海 , 天 我省 政 府 研 究 室 主任谢 禄 生 、 主任朱 现 军 出席 了会议 。三省 市 副 政府研究室和发 改委 、 统计 、 商务部 门的有关 同志 及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会议就京津冀 区域发 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 第一次合作调研计划和工作 方案 以及 建立 合作 研究 制 度等 问题达 成共 识 。 史利 国 、 金 海 、 禄 生分 别 代 表 京 津 冀政 府 研 究 室 签 杨 谢 署 了会议 纪要 。 标志 着三 省市 政府 间 的合 作 研究 这 工作 正式 启 动 。 在充分沟通协商 的基础上 , 三省市政府研究室 就加 强合 作研 究取 得 四项重 要成 果 : ( ) 成 了加 强京 津 冀 区域合 作研 究 的 共识 。 一 达 会议 认 为 , 推进 区域合作 , 是重要发展趋势 。 加强京津 冀政府间的合作研究 , 是实施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 规划 的重要举 措 ,是 全面落 实科学 发展 观 的客 观要 求。 它对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相互沟通、 资源整合、 优势 互补和共 同繁荣 ,增强 区域整体 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 具有重要作用。 ( ) 了第一次合作研究 的重点和方式。 二 确定 第一 次合作研究 的重 点是 , 区域 内三省 市基 本要素研究 从 人手, 与长三角、 珠三角进行比较, 找出京津冀区域发 展相对 滞后 的原 因 , 清发展 的基础 和条 件 , 索创 认 探 新 发展模式 , 形成对策建议 。预定9 月份结题 。 课题研究分6 个方面 :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 () 要素 ,各种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影响作用程度 ; ( )京津冀 区域经济发展具备的要素基础和特点 ; 2 () 3 长三角、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要素特 点 , 者 之 间的关 系 ;4 与长 三 角 、 两 () 珠三 角相 比 , 京 津冀在发展要素上的优势和劣势;5 ( )京津冀区域 发 展 要素 条 件对 现实 的影 响 , 通过 要 素培 育可 以 及 形 成 的发 展条 件 ;6 ( )依 据对 现有 要 素基 础 和条 件 的分析 , 出京津冀区域发展 的模式及政府作用方 提 式 与途 径 。 合 作 研究 的方 式 及进 度 安排 :采 取有 分 有合 、 先 分后 合 的方 式 。分 为 三个 步骤 :1整 理资 料 、 () 互 访研究 、 出考察 , 外 形成各 自成果 ;2 举行第二次 () 联席 会 , 通报 各 自成果 , 排 总体 报 告 起 草 ;3 起 安 () 草总体报告 , 出对策建议 , 提 召开第 三次联席会进 行论证。最后 , 将报告提交各 自政府 , 供决策参考 。 同时 , 区域 发 展 中一些 重 大 问题 共 同向 国家有 关 就 部 门反 映 。 ( ) 三 明确 了今后合作研究的目标。 以第一次合 作研究为契机 , 拓宽合作领域 , 推动合作研究 向纵 深发 展 。 合作 方式 上 , 在 以充分 沟 通与协 商 为基础 , 就共 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开展研究 , 也可根据各 自的 情况和要求 , 分别确定研究方 向、 重点和计划 , 相互 之间提供支持和帮助。分阶段确定合作研究方向 , 在第一 阶段就区域整体发展提 出对 策建议 的基础 上 , 向区 域 内三 省 市 的 比较 研 究 , 区域 内产 业 转 对 评 价 与对 接 、 资源 合 理 开发 与 生 态 环 境保 护 、 技 科 合作 与人才( 劳动力 ) 交流 、 市场开放与统一 , 以及 相关 的法 规 政策 协 调等 问题 进行 深 人研 究 , 为本 省 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增强合作研究 的针对性 、 实 质性 和协 调性 。 ( ) 立 长期 合作研 究 机 制。 ( ) 立 京津 冀 四 建 1建 政府 间 的合作 研究 联席 会议 制度 。 联席 会议 每 年举 行一 次 , 由三省 市政 府研 究 室牵 头轮 流 承办 。主要 任务 是 沟通 情况 , 调解 决研 究 中的重 大 问题 和具 协 体事宜。根据环渤海其他省市的要求 , 可在适当时 机邀 请参 加 。对 事关 区域发 展 的重 大 问题 , 随时 可 召 开联 席会 议研 究讨 论 。( ) 立处 室 衔接 落实 制 2建 度。各方责成有关处室负责合作研究 的具体工作。 () 3建立信息资料交流沟通制度 。三方及时沟通 区 域发展 的重大信息 ; 定期交流有关领导讲话 、 政策 措施 、 调研 课 题 等 文 稿 资 料 。( ) 立 联合 调 研 制 4建 度 。就 共 同关 心 的重 大问题 开 展联合 调研 。一方 提 出调研 课 题 , 他方 给予 辅助 、 其 配合 。 为落实第一次合作调研共识 , 我省成立了由省 政府研究室牵头 、 有关部 门参加的课题研究组 。目 前 , 究 工作 已经展 开 。 研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合作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相邻,具有天然的合作优势。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河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旨在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三地在产业协同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产业逐步向津冀地区转移,如部分制造业、批发市场等。

河北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建设了一批产业承接园区,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天津则发挥自身的制造业优势,与北京和河北在产业配套、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

(二)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和开通,使得三地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例如,京雄城际铁路、京张高铁等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同时,三地还在推进公共交通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出行。

(三)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强京津冀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

同时,在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四)公共服务一体化逐步推进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京津冀地区也在逐步推进一体化。

北京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通过合作办学、办医等方式向津冀地区辐射,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同时,三地还在推进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协同,提高居民的获得感。

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一)产业协同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虽然产业转移和承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产业协同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有 多种类型,包括自由 贸易区、关税同盟、 经济联盟和区域经济 一体化。每种类型都 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和 机制,为区域经济的 协同发展提供了多样 化选择。
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
自由贸易区
最初的合作模式
完善与优化
机制进一步优化
合作机制
深入合作内容
一体化合作 机制
深度合作发展阶 段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策略
加强政策协调
各地政策协同,推动区域 一体化 Nhomakorabea拓展合作领域
多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共 同繁荣
建立专业合作平台
建设专业平台,推动产业 合作深入发展
总结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充 分考虑各种因素和模式,借鉴成功案例并制定有 效策略。只有实现真正的协同合作,不断创新发 展,才能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 04
第4章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 示范效应
区域经济协同发 展的示范效应实
践案例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在 全球范围内有多个成 功的示范案例。其中 德国的鲁尔区以钢铁 产业为主,形成了完 整的产业链;美国的 硅谷则是全球科技创 新的中心;中国的粤 港澳大湾区正致力于 打造全球最有活力的 城市群。这些案例展 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 展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产业互补
不同地区间产业 互相补充,形成 更完整的产业链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意义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 动区域间经济协作,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同时, 它也能促进区域内各地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合理 的产业布局,提升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 02
第2章 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区域经济合作机 制的类型
● 03
第3章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 路径选择

试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试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易整体 实力 明显增强 ,绝大多数区域经
济合作 组织的年平均出 口增长率都高于 世 界平 均水平 。 自从 2 世 纪 7 年 代末 0 0 中 国开始对外开放以来 ,特别是在加入 WT O之后 ,改革 开放 的不断 深化 和市 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中国在积极融 入 世界经济的同时 ,国内 区域经济 的联
诸 多的原 因而未能发挥其作为 中国一个新 的经济增 长极 的作 用。 因此 ,分析 京津冀经济合作 困境及其原 因,并探讨其 未来发展 的路 径 .对实现 此区域更好 的经济合作有着重要 意义。 [ 关键词】京津冀 ;舍作 ;困境 ;路径 [ 中图分类号】F 7 1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 3 X(0 80 — 0 3 0 2 7 6 2 0 )4 0 9 — 3 0
系越来越 紧密 ,区域 合作 的范围和领域 不 断拓 展 ,合作 规模 不断增大 ,形 成了 像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城 市圈等重要 的经济区域 。区域间合作有
区区域 经济 合作 发展进程迅速 ,经济增 长 速度 明显加快 ,并推动 区域一体化不
断向前 发展 ,基 本形成 了区域互动 的良 性 循 环 。作 为 中 国一个 新 的经 济 增长
(. ngh uDi zUnvri , a gh u Z ei g 10 8 2 Sh o o P lis d u l Ad nsain S oh w U iesy 1Ha zo a i iesy H n z o , hj n 0 1 ; . co l f oic P bi miirt , o co nv r , n t a 3 t a n c t o f Sz o ,i gu2 0) uh uJ s 0 6 n a 1 5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姚君虹 天津天狮学院摘要: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或者是文化地位都非常重要。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程度也日益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推动经济朝着更加快速,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动力。

国家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视,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获得更好的发展,对其周边城市的发展也有着强有效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对提升国家的国际地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战略角度重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深入的探究。

首先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状态,然后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476-02一、前言时代在进步,在发展,全球经济化的进程日以推进,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城市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大城市圈集中程度逐渐加深。

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城市的发展。

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版图,大城市集中圈主要有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珠江三角洲城市带,京津冀地区。

但是京津冀地区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北京、天津、河北这几个地区并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联系,也就是没有真正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还是经济未来的发展态势都不是非常理想,其发展情况不如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带,所以剖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对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区域经济错位互补研究

京津冀区域经济错位互补研究

济 ,甚至 出现 了令人罕见 的环 京津贫 困带 。另一方 面, 河北省 与京津 的经济差异导 致居 民在薪酬福 利 、 发展机遇 和前景 等方面存在 巨大 差距 ,致使河 北省 很 难吸引和保 留优秀 的高层人才 ,经济发展 的不平 衡进 一步加剧 , 形 成“ 马太效应 ” 。¨ 3 此外 , 京津冀地 区建立现代产业 体系亟需完善 。京津 地 区的高科 技
要》 和《 天津 市和河北省人 民政府关 于加强经济 与社
会发展合作备 忘录》 , 京津冀 区域经济 发展 的思路 和 目标开始明晰 。2 0 0 9年 , 北京市 、 天津市和河北省 分 别 提 出了以 自优 势为基础 的定位 以及 区域合作 的
机制 。北京 市提出 ,发挥科技创新 和综 合服务等 优
第2 9 卷 第2 期
Vo 1 . 2 9 No . 2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L a n g f a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2 0 1 3 年 4月
Ap r . 2 01 3
京 津 冀 区域 经 济 错 位 互 补 研 究
王翔 宇
( 廊坊师范学院 外事 办公 室, 河北 廊坊 0 6 5 0 0 0 )
摘 要: 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地 区的核心 区域, 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 区域之一。目前, 虽然京津冀 区域经济发展取得 了重大进展, 但是 , 京津冀区域经济在错位互补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少 问题 因此, 京津冀区域间有必要建立政府协 调机制和利 益平衡机制; 优化区域 空间产业布局, 促进 区域经济错位 互补发展; 建 立资源共享和信 息传 导机 制, 促 进 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为 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建 立生态保障共 享机 制, 促进 区域

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优势和 问题的基础上 , 研究探讨了区域电子信 息产业协 调发展的定位 与合作模 式 , 提出了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 产业协 作发展 的若干建议 。
关键词 : 京津冀 ;电子信息产业 ; 合作 中图分类 号. 17 文献标识码 : F 2 A
1 引言
20 04年 , 京津冀 电子信息产 业制造 业总产值
l . 8 9 5 1.% 86
4 , 86
2 ,% 61 16 1 3.
l. 17 17 .%
67 .
5 .% 73 35 .
占三地比重
河北 占三 地 比 重
5.% 24
18 9 0 . 41 .%
Hale Waihona Puke 4 .% 72 9 . 19 47 .%
5 .% 07
入 13 14 8.5亿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2 . 3 ; 出 67% 进
产品制造业 20 年和 20 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03 04
( 见表 1 。 )其中:0 4 20 年北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 产值 、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 额分 别 占京津冀的 4 . % 、5 7 、6 1 , 3 5 4 .% 2 .% 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的
20 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以京津两大城市为 中心双极 润比重下降较明显 ; 0 4年天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 发育 、 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为轴纵向联 系的发展格局 , 业总产值 、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 占京津冀 区域内各主要城市都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的重 的 5 . %、0 7 、32 , 2 4 5 .% 7 .% 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
7. 09 与上年持平 ; 产 京津冀地 区是继珠 江三角洲 、长江三 角洲之 26 7 5亿元 ,占全 国的 1. % , 9 . 亿元 , 占全 国的 1. % ; 2 利润 1 后, 中国又一经济高速增长 区域 。 04 , 2 0 年 京津冀 品销售 收入 26 8 2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选择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选择
收稿 日期 :0 7 0 — 0 2 0 - 9 3
表 现在 : 首都机场 与天津 滨海机 场 已率 先实现 了跨 区 域 的联 合 ; 由北 京投 资与 河北 共 同开发 建 设 了京 唐
港 , 京与天津港 口岸 已开始 了直通并 实现 了港 口功 北
基金项 目: 西高校优 秀人才资助计划项 目(. 2002 广 pc 073 ) 作者简介 : 蒋满元( 95 , , 16 一)男 湖南永州人 , 副教授 , 经济 学博 士 , 硕 士研究 生导 师。 主要研 究方向为 区域经济 学、 资源环境经
作 中的一 个难点 问题 。 作为我 国 区域 经济发展 过程 中

个有代表 性 的宿影 , 深入研 究京津冀 的区域 经济合
作问题有着 相 当重要 的理论与 实践 意义 。

区等 , 成 了 以电子信 息 、 形 通信 、 物 医药 、 生 光机 电一 体化 、 材料 、 色能源 为支柱 的六大 高科技 产业群 。 新 绿 其 次是 跨 行政 区 的产业 梯 度 转 移 也 正在 进 行 中 , 例
京 津冀在 区域 经 济合 作过程 中所形 成 的合 作领 域 主要 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 一是初 步形成 了区域合 作 机制 。 尽管 在 全 国的三 大城 市群 中 , 津冀 地 区 的 京 经济联 系与协作 程度最低 , 然而其仍 在 区域性 的合作 机制 建设 方面投入 了较多 的精力 : 建立 京津冀 发展和 改革 部 门 的长 期 协作 制度 以加 强信 息沟 通 和提 出相 应 的对策 建议 ; 动 了京 津冀 区域发展 总体规划 和重 启 点专项规 划的编制 工作 , 统筹 协调 区域发展 中 的城 镇 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而共 同构建起 区域统 一的市 场体 系。 是重视产业 方面 的分工与合作并 取得 了一 二 定实效 。 产业合 作乃 是 区域经 济合作 的核 心 内容 。 随 着京津冀 区域经济合 作 的展 开 , 产业 方面 的合作逐 渐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调研报告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

2017年12月22日,京津冀特色文化产业研讨交流会在石家庄举办,来自京津冀的专家学者、文化企业负责人以及其他业内人士,围绕“新时代”京津冀文化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等话题,从总体布局、特色资源、企业实战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讨。

研讨会上,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更好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不但是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以及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对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时间过去了两年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协同步伐明显加快。

三地在明确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对接机制;民间组织通过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加强三地文化产业在产学研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企业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行投资合作。

但也要看到,目前京津冀三地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未做到统一步调、协同发展,三地出台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之间也缺乏沟通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

一方面,三地都根据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固有的文化历史资源各自发展,客观上造成了竞相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主题公园等,重复建设形成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较为低端的重复建设导致各地难以携手进行深层次的文化产品开发,不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要,而且还进一步分流了对文化产品的有效需求。

还需注意的是,三地文化市场中体制性、行业性壁垒较为突出,文化产品和相关生产要素难以在三地自由流动,行业和企业间的优势难以实现互补,统一的文化市场难以形成,有优势、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直接影响了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进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来自河北省廊坊市的调研报告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来自河北省廊坊市的调研报告
刘蕾. 、
报告 一:
北京 ( 亦庄 )与河北共建廊坊 ( 永清 )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调查报告
汽 车 制 造 、装 备 制 造 四 大 主 导 产 业 。 近 1 0 年来 , 北京 经 济技术 开 发 区的生 产总值 、工业 总产 值 、财 政收入年均增速都超过 了4 0 % 。2 0 1 3 年 ,实 现 T
2 0 1 4 年 l 2 月
经 济 论 坛
E c o n o mi c Fo r u m
De c .2 01 4 Ge n. 5 3 3 No . 1 2
总第 5 3—
来 自河北省廊坊市的调研报告①
文/ 课 题 组
【 摘
要 】本调研报告 包括五篇 系列报告 ,一是对 河北省廊坊 市与北京 经济技 术开发 区合作共建 “ 北京亦
庄・ 永清 高新技 术产 业开发 区”( 简称 “ 共建 因区”)进行 的调研 ;二是 对 固安 县构建县 城协 同发 展新机 制,打造京津冀协 同发展后发优 势进行 的调研 ;三是 对永清县发挥 自身优 势,争取 农业部和省政府合作共
情 ,标 志 着 京 津冀 协 同发展 进 入 实质 推 进 新 阶段 ;
收可 达 4 0 0 亿 元 。经 过 2 2 年 的建设 ,“ 北京 ・ 亦庄 ”
已成为 具有 国际影 响力 的品牌 ,综 合实 力排 名稳 居 国家级 开发 区前 列 。随着 北京 经济 技 术开发 区的快
京 津 冀 正 在 跨 区域 合 作 模 式 、运 行 机 制 、管 理 体 制 、产 业定 位与 分工 、园区产 业 和城 市布局 等方 面 逐 步显 现积极 的示 范 推进 作用 ,值 得深 入总 结 和推 广 。 同时 ,也遇 到 了一些 问题 ,需 要得 到 国家相 关

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柳天恩【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动力、缩小地区差距、落实国家区域战略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但回顾京津冀近四十年的合作历程,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区域一体化还处于从市场一体化向产业一体化迈进的阶段,区域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特征。

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行政区经济和缺乏区际协调机制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原因,应从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推进功能区联动、构建区际协调机制四个方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conductive to enhanc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narrowing regional gap,implementing regional strategies and nurturing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urban agglomeration. Bu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achie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yet by reviewing nearly forty-year cooperation process among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is still in the stage between market integration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shows typical center-periphery features. The key reasons for restric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e im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issues, administrative region economy and the lack of inter-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refore,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clarifying the region-functional positioning,optimizing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advanc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function areas and constructing inter-regionalcoordination mechanism ca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区域协调发展;一体化【作者】柳天恩【作者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柳天恩(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35)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1976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就组织了京津唐国土规划课题研究。

再论空间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

再论空间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
维普资讯
2 7 第6 0年 期 0
首 i { 学学报 都f { l 砗甯 , 鼻
再论 空 间经 济 一体 化 与京 津冀 区域 经济合 作
孙 翠 兰
( 首都 经济 贸易 大学 摘 城 市学 院 ,北京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000
要 :空间经 济一体 化是 当今世 界 经 济发展 的客 观趋 势 。京 津冀 区域 经济 合作是 这 一趋 势在 国 内一
治 、经 济 、军事 国 际战 略格局 中 占有重 要 的地 位 。加 强京 津冀 区域 经济 合 作 ,对 发挥 我 国在 这 一 国际 区域
乃 至全球 经 济 、社 会 发展 中的作用 是至 关重 要 的 。
( )京 津冀 地 区以北 京 、天 津 为 核 心 ,包 括 河 北 省 的 石家 庄 、廊 坊 、保 定 、沧 州 、承 德 、张 家 口 、 二 唐 山 、秦 皇 岛 、邢 台 、衡水 、邯郸 等城 市 ,拥有 陆 地 面 积 2.7万 平 方 公 里 ,人 口 9 6 . 16 146万 。该 地 区背 山面海 ,是我 国北 方人 海 的重要 通 道 ,是华 东 、西 北 、华北 连接 东北 的必经 之地 ,是 我 国经 济 由东 向西扩 张 ,由南 向北 推移 的重要节 点 。 我 国推 动西 部大 开发 、振 兴东 北 等老 工业 基地 ,以及 支 持 中部 地 区崛 起 对 都有 不可 替代 的特 殊 区位优 势 。世界 经 济重心 向亚太 地 区 的转 移 、国 内生 产力 布局 由南 向北 的推移 ,必 将
也 有较 强 的互 补性 。
( )如 上所 述 ,京 津冀 是环 渤海 经 济 圈 的核 心 。环 渤海 都 市 圈 在世 界 区位 版 图上 位 于 太平 洋 西 岸 , 一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综 述
提出了推进河北省环京津地 区与京津联合
的有效 途径 和对策 。 河 北省正 式提 出 “ 两
展 的一般规律与发达 国家的经 验 ,提 出完 善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机制 ,关键在于 完善 区域管理制度基础 ;京津冀都市 圈企 业主 导 型合作 ,应该 注意克 服地 方利益 矛盾 , 并且 用 合理 的政 策 促进 地 区 间的企 业 合
题, 进 行 了深入 的调查 和研究 ,针对性 的
他 建议通过 建立 京津冀 大行政 区的设 想 ,
来解决 上述问题。 王爱春 ( 1 9 9 5) 认为, 地 处渤海湾 中枢地 带的京津冀有许多其他经 济 区域 无法比拟 的发展条件 和优 势 ,可 以 以港 口为对外开放的 窗口 ,逐步 向内地 扩 展 。张可云 ( 2 0 0 4) 依 据区域经济合作 发
0 6 6 0 0 4 )
基金 项 目:2 0 1 2 年 度 国 家社科 基金 项 目 《 京 津冀 区域 经 济一体 化战
刘纯斌 ( 1 9 9 2) 从历史 的角度说 明京
略 与推进 河北沿海地 区发展 对策研 究 》( 编号 :1 2 B 7 Y0 0 5) ,2 0 1 1 年
大城市群之一 ,京津冀 区域一体化 R前 已 经进入到全面推进的阶段。各个阶段示意
表如表 1 所示。
第 一 阶 段 ( 1 9 7 8 — 1 9 9 1 )
的发展 ,打 破 行政 区划 分割 ,推 进 区域合 作 成为 区域 发展 的 内在 务 虚阶 段 要 求 。这一 时期 ,学 者 对京 津冀 区域 经济 的讨 论 多是 理论 上 的探
作 。崔和瑞 ( 2 0 0 6) 从全 球范 围来分析 了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选择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选择
t0 t e nfa s r t r id ng a d e v r nme a r t c i n,s s t i i n be we n i r — tuc u e bu l i n n io nt lp o e to o a 。 mpe e i n c op r to 1r g o o e a 1n
域协调机 构 , 完善地 方政府政 绩考核机制 , 建立 京津冀 一体 化市场 , 强基 础设 施建 设 与环境 加 保护 方面 的协调 与合 作 , 而进 一步推进 京津冀 的 区域 合作进程 和实现 区域 的可持续发 展。 从
关键 词 : 京津冀 ; 区域 经济合作 ; 业结构 同构 ; 产 经济梯度 ; 区域可持 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1 7 2 F 2 . 文献标 识码 : A
l ms s c s d n ia i du ti1 t u t e i du ti1 c i s p, nr a o bl c no c r de t, e u h a i e tc 1 n s ra s r c ur , n s ra ha n na u e s na e e o mi g a in
摘 要 : 近年来京津 冀在 区域 经济合作过程 中虽取得 了相 当的成 绩 , 由于 缺乏有效 的总 但
体规划和 协调 机制 , 仍存 在着较严 重 的产 业结构 同构 、 业链断裂 、 产 经济梯度不 合理 、 基础设 施
建设 薄弱等 问题 。为有效解决这 些 问题 , 以区域 网络 联 系合作模 式为基本框 架 , 可 通过建 立 区
2¨ 0 8年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He e ie st f ce c n c n l g ( o il ce c s o r a b iUn v r iy o in e a d Te h o o y S ca in e ) o S S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
统 一大 市场 、 制定 区域 规划 、 设天 建
有重大意义 , 而且对 于促进 区域经 济 发展 ,实施全国总体发 展战略部署 、 实现全 面建 设 小康社 会和 现代 化宏 伟 目标 , 都具有 重大意 义。
综 上所述 , 京津冀 三方对 区域经 济 发展 与合 作 由犹豫 不决 到达 成共
环 渤海地 区到把 京津 冀作 为重 点地 区。可 以说 , 正意义上 的京 津冀区 真 域经济发展与合作 已经开始 。 区域基
技术协作会议 ; 9 2 9 4年 ,国家 1 8 -1 8 计委、 中科院地理所开展 了京 津塘国
土规 划研 究 : 9 5年 天津 环 渤海 经 18 济研 究会 成 立 ; 96年 在 天 津召 开 18
本刊特稿
E’ 。O’ ’。 。L。。。。。。‘ H ‘SE 。。 。。 ’C 。。。。O。。HE。。。 ‘ A 。O ’。 O T O 。 。 B ‘ I — C ’ 。 N MI 。。 ‘ 。 K T 。 ‘ — ’ ’ 。 。 。 。 。 。 O A。 ’ 。 U 。 ‘ 。 ‘
地区市长第二次联席会 议 , 成立 了渤 事机构 。 这一时期加强 了环渤海地 区 经济 圈规 划研究 。1 9 — 9 5 , 9 1 1 9 年 京 津 冀城 市研 究会 举行 了五 次京 津冀
城市 发展研 讨会 :八五 ”规 划期间 , “ 国家计 委组织 了大环 渤海 地 区经济 圈规 划研 究 : 9 7 召 开 环渤 海 地 l9 年
年, 北京 与天 津港 口开始 直通 , 市 两
络, 并成 立了常设机构。 1 8 — 90 9 1 1 9 年 , 间共举行 的 7 期 次华北地 区经济
实现 了港 口功能一体化。 际快速列 城 车项 目、 高速 复线 建设加速 了京 津两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区 域 一 体 化 的发 展 离 不 开 交 通 路 网 , 加 大 京 津 冀 交 通 基 础设施 的建设 投 资 , 建 立符 合 三 地 区 域 发 展 的交 通 路 网系 统, 形 成交 通经济 圈 。可 以缩 短京 津 冀 三地 的 空 间距 离 , 使 社会经 济生活 的各个 方面发 生质 的变化 , 提高经 济运 行 效率 和居 民生活便 利度 , 使得京 津冀 区域走 向一体化 发展 。 3 . 制定 区域 协调 的环境保 护规划 京 津冀地 区 的发 展要 注意环境保 护 , 特别 是近 海 区的保 护 。目前 , 京 津冀 区域还没 有建立起 一个 完整 的 区域 环境 保 护 规 划 。 虽 然 现 在 这 个 地 区 的 三 个 板 块 都 有 各 自的 环 境 保 护规划 , 但 各 自规 划 起 点 和 目标 不 同 , 缺乏协 调机 制 , 造 成 环 境保护 混乱 , 严重 破坏生态 。 三、 府 际整合 。 协 调 发 展 发 挥地缘优 势 , 动员各 方力 量 , 积 极承 接转 移 , 续接 产业 链条, 京津全 方位对 接 , 实现 高端产业 配套协 作 、 优 势产业 协 调 互 补 的 合 作 发 展 格 局 。三 地 应 以 最 大 的 诚 意 、 最 好 的 服 务、 最 优 的环境 , 千方百 计地 吸引优 秀的人 才 , 引进 先进 的技 术 。充分 利用发 达 的金融 市 场 , 获 取 前 沿信 息 、 搭 建 合作 平 台, 优 化金 融 环 境 、 引进 充 裕 资 金 。高 起 点 规 划 、 高 水 平 建 设, 促 进路 、 水、 电、 讯 全 面连 通 , 形 成 紧 密联 系 、 方 便 快 捷 的 物流 、 人流 、 信息 流通 道 , 切 实增 强发展 的竞争力 和吸 引力 。

京津冀调研报告

京津冀调研报告

京津冀调研报告根据近期的京津冀地区调研情况整理而来的报告,以下是相关内容:调研背景与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现状,评估各地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趋势,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内容与方法:本次调研涵盖了京津冀地区的多个城市和县区,重点关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各地发展状况和民意反馈。

经济发展情况:整体来看,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各地的GDP增速稳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重点产业稳步发展,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城市和区县的经济发展滞后,需要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推动其发展。

环境保护情况:京津冀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空气质量不够理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需要加大力度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与改革情况:在城市规划和改革方面,京津冀地区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各地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力度,完善了城市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设施,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但城市规划与用地管理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规划与建设的协调性,优化城市布局。

发展机遇与挑战: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深入推进,将为各地的互利合作、资源共享和集约发展提供机遇。

然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等问题也给发展带来了挑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结论与建议: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地区间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城市规划与改革,加强政策支持和督导,形成合力,促进地区的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

京津冀区域

京津冀区域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加强京津冀三地区经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崛起一、中国三大经济圈(一)基本情况。

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分别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

近年来,这三大经济圈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大秘书网以建立超级都市圈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九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4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千万。

2002年该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9561.03亿元和773.9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9.1%和9.1%。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沿江城市。

总面积为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7571万人。

2002年长三角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5.9%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8.3%的国内生产总值、16.1%的地方财政收入。

京津冀经济圈(亦称“京三角”)指的是以京、津为核心,辅以周边河北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城市。

2002年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8994.96亿元和835.2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6%和9.8%。

(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崛起的启示。

启示之一:区域合作势在必行。

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得单靠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已经很难形成综合的竞争优势。

中国加入WTO后,要求区域一体化步伐紧跟全球化进程。

其二,面对全球制造中心东移的大好机会,如果不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一个好的软环境,必将处于劣势地位。

启示之二:区域经济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腾飞主要得益于香港的辐射,香港是自由港,也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具有相当高的开放度和自由度,港粤两地一为“前店“,一为“后厂“,功能互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香港80%以上的制造业转移到珠江三角洲,香港对珠三角的影响力无法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内容摘要】加强京津冀三地区经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崛起,[内容提要]京津两市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交通运输发达,工业及科技实力突出,对外开放程度高,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一、中国三大经济圈,(一)基本情况,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九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4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千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沿江城市。

加强京津冀三地区经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崛起[内容提要]京津两市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交通运输发达,工业及科技实力突出,对外开放程度高,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全国新一轮区域合作掀起高潮、国家编制“十一五”规划将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等宏观背景下,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将这一地区发展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地区之一,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的启示,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机遇和发展思路,提出抓住“十一五”规划发展良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为区域经济融合的重要举措。

一、中国三大经济圈(一)基本情况。

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分别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

近年来,这三大经济圈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大秘书网以建立超级都市圈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毗邻港澳,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九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4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千万。

2002年该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9561、03亿元和773、9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9、1%和9、1%。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包括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沿江城市。

总面积为10、02万平方公里,人口7571万人。

2002年长三角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5、9%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8、3%的国内生产总值、16、1%的地方财政收入。

京津冀经济圈(亦称“京三角”)指的是以京、津为核心,辅以周边河北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城市。

2002年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8994、96亿元和835、2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6%和9、8%。

(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崛起的启示。

启示之一:区域合作势在必行。

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得单靠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已经很难形成综合的竞争优势。

中国加入WTO后,要求区域一体化步伐紧跟全球化进程。

其二,面对全球制造中心东移的大好机会,如果不注重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为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创造一个好的软环境,必将处于劣势地位。

启示之二:区域经济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腾飞主要得益于香港的辐射,香港是自由港,也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具有相当高的开放度和自由度,港粤两地一为“前店“,一为“后厂“,功能互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香港80%以上的制造业转移到珠江三角洲,香港对珠三角的影响力无法替代。

从长三角来看,随着浦东开发,上海发展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确定,瞄准四大中心,整体经济抬升,对江浙起到明显拉动作用,江浙与上海互动发展,提出主动接轨,共同打造上海,使长三角重振雄风。

启示之三:用足用好政策机遇助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珠三角在改革开放之初,抓住国家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的契机,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之先河,实现了历史性的腾飞。

20世纪90年代,国家决定对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借助国家的特殊优惠政策,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进而带动长三角重新确立龙头地位。

启示之四:市场经济发展是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产业链拉动区域经济联动,形成经济圈。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仍带有较浓的行政区划经济色彩,主观想把一个区域划分成什么经济区是比较难的。

当一个区域内的市场经济发育日渐充分,相互间逐渐具有了合作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珠三角和长三角政策方面的优惠已不很明显,但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逐渐超越了政策的作用,尤其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东经济总量仍居全国第一,其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东南亚除印尼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

珠三角和长三角市场化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形成较好产业配套。

珠三角主要分布于珠江东西两岸的IT制造业和家电制造基地,形成了较好的上、中、下游产业配套链,如深圳、东莞、惠州到广州的IT制造业走廊,以及日趋成熟的产供销网络。

从长三角来看,上海是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等企业控制中心所在地,而周边城市群则发展生产、制造等下游环节。

启示之五: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经济中心发挥龙头作用的关键。

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曾唱主角。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左右,而珠江三角洲年均增长率达到13%~14%,一直发挥着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FDI)投入的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业,与以廉价劳动力为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型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扩大内需、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江三角洲型经济发展模式已表现出明显优势,中心城市向现代服务业、金融、航运和科技研发中心方向升级,腹地向生产基地方向发展,长江三角洲型经济发展模式谋求通过技术和资本集约型产业全方位地生产从消费品到高科技产品的多种产品,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簇群”现象,产业集中度高,专业化特征显著,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启示之六: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一体话步伐不断加快,而且全球区域经济的发展,自发的互补发展模式最终都转向制度性的整合发展。

中国加入WTO,迫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速。

从国内看,长江三角洲从去年以来显现出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劲趋势,正在着手进行深层次合作。

“长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区域内进行沟通和共同发展的机制,从交通、市场、信息、金融、人才等方面开展全面的合作,以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国际竞争力。

随着珠三角各城市的急速膨胀扩张,需要区域整合,最近粤港联席会议,推出大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合作,提出通过10年到20年的时间,把大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世界上最繁荣和最具获利能力的中心基地之一。

最近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从行政区划为界的区域竞争向以产业互动为基础的经济区域竞争转变。

二、京津冀经济合作现状北京和天津是渤海湾区域的两大直辖市,相距137公里,呈现特有的“双子星座“态势。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主要包括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7个城市,20世纪90年代,环京津地区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近60%,是河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

1、北京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市场,天津是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

北京是一座传统的消费型城市,2002年末户籍人口1136、3万人,暂住人口将近360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4元,全年社会零售总额1744、8亿元,相当于天津的1、9倍。

天津是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17、72亿元,比北京多344、22亿元,在全部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天津涉及到的有35个,产业配套能力强,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北京“总店”、天津“后厂”成为大企业集团的最成功的运营模式。

北京具有良好的亚太区域性商务中心职能,又是中国教育、科技最发达和人才最集中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北京设立总部和企业研发中心,将天津作为生产基地。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0多家以总公司名义在中国开办各级办事处、代表处、中国总公司,其中一半以上设在北京,摩托罗拉、三星集团等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将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北京,将其在华最大的生产基地设在天津。

3、天津港成为北京和河北货物进出的重要通道。

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港口,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天津港历史上就是北京的外港和河北的重要出海口,北京出口总值的三成、河北出口总值的六成经由天津港。

4、京津教育、科技实力拥有难以比拟的优势。

环渤海地区教育资源密集,共有300多所大学,相当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总和,其中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教育中心、科学技术研究基地,科研院所360个,居全国第一,普通高等院校62所,著名高校密集,全市每年获国家奖励的成果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天津有37所大专院校,具有发展教育产业的独特优势。

北京科技经费投入居全国之首,2002年北京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3、2亿元,相当于天津的6倍、河北的6、4倍,占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的14、7%,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19、5亿元,相当于天津的7倍、河北的6、5倍,占全国的17%。

创业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2002年末北京拥有孵化器53家,居全国之首,2002年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中一半辐射到北京之外的全国各地。

5、京津冀区域合作还没有达到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紧密程度。

京津冀合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一些领域的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略显松散,还不够紧密。

一是促进流动、加强融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

和完全属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不同,长江三角洲15城市分属3个省市,但三地高层互访频繁,已在交通、旅游等领域展开合作,浙沪苏交通主管部门在各自的公路网规划和城际公路接口方面拿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为最终实现省际公路接口的无缝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长三角“三小时高速网络都市圈”已雏形初现。

与之相比,京津冀之间的融合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劳动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还没有很好地流动起来。

二是龙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与香港和上海作为珠三角和长三角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相比,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经济圈的双核心城市,京津之间的关系摆位还比较模糊,京津对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