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打防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和对策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
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名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一些预防经济犯罪的机制没有及时跟上,近几年来的刑事审判统计结果显示,经济犯罪正有越来越猖獗之势,波及社会各个领域。
一批震动全国的大要案,如慕马案、陈希同案、胡长清案、成克杰案等都与经济犯罪密切相关。
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引发的楼塌、桥垮以及特大火灾、爆炸等惨祸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内,以非法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统计,每年我国因不诚信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带来的。
经济犯罪,一般人认为是个轻罪,事实上是国家对经济犯罪非常重视,刑法分则第三章专门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用8 个条文设置了15种死罪。
可以大胆地预测,经济犯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呈现上升态势。
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外向性将大为增强,经济和社会格局将受到显著的影响,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脱节和失衡将不可避免。
在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诱因的影响下,我们认为经济犯罪较之过去可能出现一些新趋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单位犯罪的现象将进一步增加。
入世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由单一向复杂转化,从而使经济犯罪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自然人犯罪外,单位犯罪将会越来越多,诸如走私,生产伪劣产品;偷税等单位犯罪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其次,犯罪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这一拓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新兴的经济犯罪领域发展。
浅析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危害及其防范对策
浅析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危害及其防范对策辽宁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丹20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速度、质量与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也呈现双刃剑的特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引发了一些计算网络犯罪,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及信息安全、保持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所谓计算机网络犯罪是指计算机犯罪在网络环境下演变而成的新的犯罪类型。
计算机网络犯罪就是指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特征,使用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等手段,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互联网上实施以计算机网络或联结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场所或作为犯罪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危害计算机网络犯罪对其系统及信息安全构成严重的危害。
因为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所构建的信息社会区别于工业社会的重要特征就在于信息的生产和使用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社会各领域更依赖于信息,破坏社会信息安全将导致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被破坏。
表现为:(一)对自然人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个人的威胁是形形色色的,突出表现在:对知识产权的威胁,侵犯个人自由,侵犯医疗资料等个人信息,侵犯、破坏个人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对财产权进行侵犯,对e-mail系统进行破坏等等,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对企业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企业的威胁,主要针对企业受保护的财产、专有技术。
对于金融界来讲,由于对伴随金融电子化发展而出现的计算机犯罪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银行、证券等单位没有从管理制度、人员和技术上建立起相应的业务安全防范机制和措施,致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三)对国家的威胁。
主要表现在:一是恐怖组织上网,大肆发布恐怖信息,渲染暴力活动;二是邪教组织上网,极力宣扬种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理念,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煽动社会不满情绪,以至暴力活动;三是西方势力上网,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进行文化渗透、侵略。
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打防对策浅析
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打防对策浅析作者:何正飞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03期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环境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经济犯罪作为危害经济环境的一种行为,其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
为了能更加清晰的认识新形势下的经济犯罪,本文对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预防中的不足以及打防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这对于新时期经济犯罪的预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犯罪;特点;对策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8-0156-02作者简介:何正飞(1989-),男,回族,安徽霍邱人,法学学士,就职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雨山分局,研究方向:侦查学。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犯罪也具有新的特点,促成我国经济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促成了经济犯罪。
从司法实践中看出,单个的因素是不足以产生经济犯罪行为。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各种预防经济犯罪的措施还不健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的管理漏洞,这为经济犯罪的发生提供了可趁之机。
我国经济犯罪率逐年攀升,经济犯罪己成为眼下非常严重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新时期经济犯罪的特点经济犯罪和过去相比,在案发的领域、手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式下,经济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一)犯罪手段更加趋向智能化、专业化和隐蔽化。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在经济活动中,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例如,利用第三方电子平台进行转账,网上购物,网上缴纳水电费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时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群众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却给经济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契机。
从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来,这些犯罪分子大多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智商较高,能周密的制定犯罪计划并谨慎的执行犯罪计划。
浅谈网络犯罪的动向及防范对策
浅谈网络犯罪的动向及防范对策论文关键词:网络犯罪动向防范对策论文摘要: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它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因此必须密切注视网络犯罪的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以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许多好处,在人们惊叹互联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却不要忘记,网络世界也有其黑暗的一面,那就是网络犯罪。
所谓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 AS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网络犯罪不仅破坏了网络本身,更严重的是,由于网络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产生途径,一旦瘫痪或者被犯罪分子所掌握,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正常秩序。
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其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犯罪的动向目前全球互联网可以在瞬息间传递巨大的信息,它在给人类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因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也出现新的动向。
(一)网上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如供色情网络链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等电脑网络上各种色情网站多如牛毛,利用网络进行色情犯罪的活动十分突出。
这类案件的违法犯罪分子有的利用互联网非法提供色情网络链接,有的直接设立色情和黄色网页,有的利用互联网出售色情和黄色光盘,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这类案件几乎占所有网络犯罪案件的一半。
现在网络的互动性、广泛性更为传播黄毒制造了有利条件。
网上黄毒较之传统黄毒危害性更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危害面广,网络传播迅速,用户遍及全球,因而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信息,其消极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的贩黄案,用户可以在家中无所顾忌地调阅色情信息。
浅论经济犯罪案件的新特点及工作对策(共5篇)
浅论经济犯罪案件的新特点及工作对策(共5篇)第一篇:浅论经济犯罪案件的新特点及工作对策文章标题:浅论经济犯罪案件的新特点及对策经济犯罪作为一种新形态的犯罪领域,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消极因素和商品经济负面影响的相互作用,呈现新的态势。
经济犯罪是指发生在商品生产领域,经济流通领域,分配及调节领域,消费领域和经济管理领域,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破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情节严重,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同以往相比,经济犯罪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性极大。
因此,研究中国入世后经济犯罪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继往开来,探索经济犯罪打防控的新路子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经济犯罪案件的态势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经济形式更加多样,经济内容更加丰富,经济环境更加自由,价值取向趋向更加多元化。
与此同时,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原来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日益高涨。
大要案件日益突出,犯罪类型增多,犯罪手段呈现出隐蔽性、多样性、高科技性的特点;犯罪日趋智能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境结伙作案增多。
同建国初期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打击不法资本家行贿和部分国家干部贪污受贿时相比,现阶段,经济犯罪已波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尤其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危害税收犯罪及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制序犯罪,以及进行的其他经济犯罪现象更是日趋严重。
经济犯罪活动涉及工业、农业、商贸、金融、财税等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各个行业,如不探索新路子对这一犯罪加以有效抑制,势必严重干扰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一)犯罪的智能型。
经济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智能性特点尤为明显。
浅谈现代科技条件下的金融犯罪及防范对策
浅谈现代科技条件下的金融犯罪及防范对策摘要:随着现代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
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必须强化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技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该文对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的内涵、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提供了理论来源。
关键词:科技;金融;犯罪;防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应用范围已从柜台业务发展到联网通存通兑、信用卡使用、资金清算等诸多领域,并使工作流程高速、快捷。
但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犯罪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从事金融经济犯罪,侵占国家、单位及个人财产的犯罪活动逐年增多,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由于该类犯罪活动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且犯罪行为是借助虚拟网络实施,因此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获取证据特别是电子证据难度较大,对办案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较高。
当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的金融犯罪,已经引起我国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新《刑法》中已将金融计算机犯罪列为重点。
如何有效地防堵这种趋势的继续扩大和蔓延,严厉打击金融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重要任务。
一、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的特点现代科技条件下金融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实施的盗用金融资金、窃取金融密码犯罪,破坏金融计算机系统为目的,利用系统管理员的疏忽或金融计算机系统本身的缺陷对系统数据进行修改、破坏、窃取的一种犯罪活动。
[1]金融计算机犯罪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迄今己有60多年的历史。
1996年,美国立案查处了一起篡改银行计算机数据、窃取现金的案件,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金融犯罪的记录。
在这以后的30多年间,金融业计算机犯罪在全球逐步蔓延并呈几何级数增长。
近年来,这样的犯罪在国外十分猖獗。
自从1986年我国发现了第一起金融计算机犯罪以来,几年来金融计算机犯罪趋势逐年迅速递增,犯罪数额也越来越大。
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与预防
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与预防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经济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与预防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与阐述,提出加强对经济犯罪打击与预防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是制约和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基础,应该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对经济犯罪行为的规范和打击力度。
首先,应加大立法力度,通过制定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法律,确保对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
其次,应健全相关立法体系,加强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此外,还应强化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
二、加强执法力度和司法能力提升要惩治经济犯罪,必须加强执法力度和提升司法能力。
首先,要加大对经济犯罪的侦查打击力度,加大经济犯罪的查处频率和力度,特别是对于影响恶劣、危害较大的经济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其次,要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对经济犯罪的调查技术和手段的培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同时,要完善司法机构的建设,加大对经济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力度,确保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制裁。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经济犯罪往往具有跨国特点,需要跨国合作才能更好地打击和预防。
相关国家和地区应加强合作,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合作机制。
首先,通过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经济犯罪活动,加大对犯罪分子的追逃追赃工作。
其次,要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司法合作,提高案件办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犯罪行为得到追究。
同时,要加强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监管,防止资金的跨境流动成为经济犯罪的温床。
四、加强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经济犯罪的预防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和舆论引导。
首先,应加大对经济犯罪危害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社会大众普及经济犯罪的危害性和残酷性,引导公众抵制和揭发犯罪行为。
浅析当前经济犯罪的防范与打击
[内容摘要]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了社会经济安全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安经侦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案件的打击防范工作,既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本文就经济犯罪的打击和防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犯罪打击防范现状对策经济犯罪现象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而公安经侦部门作为打击经济犯罪行为的正规军却是我国公安队伍中最为年轻的警种。
1997年刑法典颁布之后,公安经侦作为一个独立的侦查部门才在全国各地从上到下陆续建立起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短短的几年间经侦队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经侦部门也破获了一大批影响大、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经济案件,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了社会经济安全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少数侦查人员对此束手无策,存在案件“不好办”的畏难情绪,“不敢办”的恐慌心理和“不想办”的消极态度。
有的在侦查中“求稳怕错”,运用强制措施不果断,结案速度缓慢,既贻误了战机,又容易受外来干扰。
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案件的打击防范工作,既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面临的挑战(一)经济犯罪案件的打击和防范任务加重。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剧,犯罪案件整体呈现出高发态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急剧变化,伴生了许多负面效应,造成少数人私欲恶性膨胀,为满足私欲铤而走险,大肆进行经济犯罪活动。
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旧的经济体制不断被打破,而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济进行机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尚不健全,配套的法律制度也不完备,经济管理中的缝隙和漏洞大量存在,经济领域中秩序混乱、有失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浅谈网络犯罪与防范措施5篇
浅谈网络犯罪与防范措施5篇浅谈网络犯罪与防范措施5篇【篇一】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普及,在审判实践中,网络新型犯罪呈现多发和上升趋势,为了有效打击治理网络犯罪,经过对我院近两年来涉网络犯罪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报告:一、基本情况: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关于网络犯罪的相关条款,网络犯罪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网络的犯罪。
即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网络作为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如黑客入侵、传播木马病毒等。
涉及到的刑法条文有第二百八十五条和第二百八十六条,罪名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二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实施的其他犯罪。
随着信息网络在社会各领域中广泛应用,有些犯罪分子把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网络作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工具。
这种类型涉及的犯罪罪名比较广泛,有诈骗罪、盗窃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非法经营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等。
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没有涉及第一类网络犯罪的情形,涉及到第二类网络犯罪的共有18案,包括盗窃罪1件、诈骗罪3件、强奸罪3件、宣扬恐怖主义罪1件、贩卖毒品罪4件、出售假币罪及伪造货币罪各1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1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件、诽谤罪2件,其中审结15件、移送2件、1件未审结。
二、主要做法:网络犯罪相比现实犯罪而言,社会危害性大,隐蔽性更强,涉及的犯罪方法种类繁多,花样日新月异,这对我们刑事审判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为了及时有效的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组建专业的审判团队。
我院在刑事审判庭专门设立了审理网络犯罪案件的合议庭,审判长由刑庭副庭长担任,合议庭成员由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多年的、审判经验丰富的审判员组成。
对我院受理的涉网络犯罪案件,统一由该合议庭进行审理。
浅议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打防
浅议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打防作者: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课题组来源:《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课题组(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上海 200083)摘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物、资金、信息等各类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从相对固定趋向于动态变化,从相对简单趋向于复杂互联,各类经济犯罪要素据此进行跨时空自由连接、配对,形成一张动态复杂经济犯罪网络,其中任何一个点被打击,都会被其他节点轻易取代,表现出极强的动态适应能力,对传统打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从分析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特点入手,借鉴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跳出“组织深井”、建立“在线杀毒”、打造“人才高地”、打通“生命线”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打防建议,从而推进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打防工作。
关键词:网络环境;经济犯罪;打防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50(2019)01-0020-(08)DOI:10.13643/ki.issn1008-5750.2019.01.003一、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新趋势(一)经济犯罪总体呈现动态复杂网络特征当前,在大数据条件下,随着经济犯罪组织发展形态、隐形方式的动态变化,经济犯罪之间、经济犯罪与正常经济活动之间相关交织,总体上呈现动态复杂网络的特征。
1.“弱纽带”使经济犯罪网络无限延伸。
根据“邓巴数字”①,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的社交网络的人数是约150人,一个严密的经济犯罪团伙,一般会受限于这个人数规模上限。
但由弱连接建立的经济犯罪动态复杂网络,根据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eration)理论②,其规模会远远超过150个人的数字,进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
例如,在一些非法集资、传销等案件中,整体犯罪链条上下游参与人数往往会达到几百人甚至上万人,一起案件涉及的受损群体更可能多达数十万人,甚至更多。
经济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经济犯罪的惩治与预防在如今繁荣的经济社会中,经济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秩序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公平正义和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犯罪行为,惩治工作必不可少。
在司法系统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和判决力度是关键。
建立高效的调查机构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逃避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应加大追逃追赃力度,建立国际协作机制,密切合作打击跨国经济犯罪。
同时,建立起严厉的刑罚体系,将犯罪行为暴利所得全部追缴,并加以惩处,以儆效尤。
其次,除了针对经济犯罪行为的惩治,预防经济犯罪同样重要。
前期预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首先,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经济犯罪行为往往在经济波动大、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大量涌现,而稳定的经济环境可以减少犯罪的机会和动机。
其次,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识别能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反腐败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此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和监控机制,严格实施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减少企业中的腐败现象。
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来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以快速响应和提供准确的犯罪情报。
通过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防犯罪行为。
同时,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打击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提高网络安全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技术手段。
此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使得经济犯罪越来越具有跨国特点,而国际合作可以帮助不同国家之间共享情报和共同打击犯罪。
加强国际警务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国际打击经济犯罪的标准和机制,形成联合打击的合力。
经济犯罪预防与打击
经济犯罪预防与打击经济犯罪是指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在经济活动中采取各种手段欺诈、偷窃、侵占、聚敛、贪污、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经济发展,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打击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预防机制的构建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刑法》、《经济犯罪惩治法》等,明确各种经济犯罪的界定和处罚力度,增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2.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和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工作制度,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
3.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经济犯罪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犯罪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预防经济犯罪的合力。
二、打击经济犯罪的措施1.依法追究责任:对涉嫌经济犯罪的个人和组织,依法进行立案、调查、审判,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加强执法合作:政府和执法机构应加强国内外合作,共同打击经济犯罪,加大对国际经济犯罪组织的打击力度,增强跨国合作,追缴各类赃款赃物。
3.强化监测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经济犯罪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并预警可能的经济犯罪行为,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打击。
4.完善保护措施:加强对受害者的法律保护和帮助,设立专门的受理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帮助受害者维护自身权益。
三、经济犯罪预防与打击的意义1.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犯罪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资源的非法流动和无序竞争,破坏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
通过预防与打击经济犯罪,可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保护人民群众权益:经济犯罪使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加强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打击,可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3.提升国家形象:一个国家的经济犯罪情况直接影响国家的形象和信誉度。
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对策经济犯罪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针对经济犯罪的特点,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必须采取具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立法部门要作好前瞻性研究,强化行政监管,加强经济犯罪情报信息工作,注重研究经济犯罪的规律,真正遏制经济犯罪的发生和发展。
标签:经济犯罪;预防与控制经济犯罪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对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极大,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尤其是我国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历史阶段,利益调整急剧变革的时期,经济犯罪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预防与控制经济犯罪刻不容缓。
一、经济犯罪的特点经济犯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只有深刻认识经济犯罪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经济犯罪的内在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经济犯罪的对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犯罪的智能性。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及知识经济的来临,使经济犯罪的手段日趋智能化。
行为人大都受过良好教育,社会阅历广,具有经济、财税、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的还掌握一定的权力。
作案前大多经过深思熟虑,手段诡秘,精心策划使得作案后有足够的时间销毁罪证。
以致于不少经济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揭露和打击,给公安机关发现和打击经济犯罪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二)经济犯罪的隐蔽性。
犯罪分子大多具有丰富的经济活动经验,犯罪思维严谨,针对经济管理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实施犯罪。
常常以“联营”、“招商”、“引资”等正常的经济活动作掩护,大肆进行经济犯罪活动。
有的钻国家对外开放、合资经营的空子,借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补偿贸易之名,或走私贩私,或逃汇骗汇;有的钻银行金融体制改革、信贷放宽的空子,借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之名,或骗取贷款,或高息转贷;有的钻企业资金短缺急于发展的空子,借签订合同、经销产品之名,利用签定经济合同骗取货款或货物。
最新-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 精品
当前经济犯罪特点及打防对策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犯罪是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是伴随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历史现象。
经济犯罪是古老而最早的犯罪。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少数人占有剩余产品,开始产生经济犯罪。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其他犯罪开始出现,侵财型的经济犯罪逐渐增多。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们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部份人欲壑难填和不劳而获而诱发新的经济犯罪。
我国现阶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市场经济领域,出现了经济犯罪的高期,与其他刑事犯罪比,有其自身特点。
一是犯罪罪种增多,侵害面广。
随着经济生活的广泛,经济环节的增多,经济犯罪罪种也随之增多,侵害的客体也增多。
目前在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比如公司、企业、金融、保险、税收征管、证券市场、知识产权、购销合同、票据等各个社会经济活动领域,都有经济犯罪案件发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是隐蔽性强,预谋性强。
经济犯罪案有“隐形犯罪”之称。
经济犯罪大多数都是犯罪行为人通过精心设计,采用伪装、隐蔽帐目、移花接木等手段,千方百计隐瞒事实真相,欺上瞒下,使其犯罪行为不易暴露。
有的犯罪过程长达数年或更长的时间,等到罪行败露的时候,国家和集体的资财已遭受严重损失。
三是作案手段专业化、智能化。
经济犯罪嫌疑人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一定的金融、财税、贸易和会计、法律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长期从事经贸活动的经验。
他们往往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在熟悉的经济业务领域中进行犯罪。
许多犯罪行为人都有合法的经济活动身份作掩护。
许多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前事先经过周密的部署,犯罪中行动诡秘,不留痕迹,案发后应变能力强,使侦查机关不容易突破。
四是社会破坏性、腐败伴生性。
经济犯罪数额越来越大,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侵占国家社会财物。
如巨额诈骗、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等经济罪案,直接侵害公民个人利益,危害面广。
浅谈“互联网+”经济犯罪的分析和防治
浅谈“互联网+”经济犯罪的分析和防治杨博涵(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摘要]二十一世纪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的效率,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它给人们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时,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和高速传播性等特点,也催生了犯罪手段多样化、社会危害影响广、案件不易侦破的全新犯罪形式出现。
“互联网+”经济犯罪已然跃升为目前最大的犯罪类型,因此,严厉打击“互联网+”经济犯罪已刻不容缓。
针对“互联网+”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形式,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通过情报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引导网络经济犯罪侦查。
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切实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与安全。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经济犯罪;策略[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18)09-0135-02第2018年第9期(总第505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9,2018Total No.505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国家经济的腾飞,“互联网+”经济犯罪在我国大规模爆发并愈演愈烈。
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了WTO 后,与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逐步推进,在这种背景下,涉外“互联网+”经济犯罪态势愈发严峻。
当下,移动支付占领了中国支付方式的半壁江山,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经济犯罪的频率随之大幅上升。
但同普通刑事案件的作案人不同的是,“互联网+”经济犯罪的作案人往往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作案手段高明,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这便给侦查破案带来更多压力和挑战。
除外,因为我国法律目前对“互联网+”经济犯罪的管制还在完善和加强之中,以致不法份子趁机钻法律的漏洞实施“互联网+”经济犯罪。
一、“互联网+”经济犯罪的概念“互联网+”经济犯罪并非法定的一个刑法罪名,而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对这类经济金融犯罪活动的一个统称。
与其他犯罪的场所空间不同,“互联网+”经济犯罪的犯罪场所是以二进制编码所组成的虚拟空间,以网络技术作为工具侵犯他人受保护的产权作品或将网络作为媒介载体实施犯罪活动,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侵犯他人财产,如诈骗、盗窃和勒索,另一类是利用网络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如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销售伪劣产品、损害他人名誉以及虚假宣传等。
浅谈如何加强网络犯罪与防范策略论文
浅谈如何加强网络犯罪与防范策略论文网络犯罪与防范策略论文篇1:《网络犯罪与防范策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期,它极大地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必然引发了的安全隐患。
正确对待网络犯罪,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网络犯罪的发生,对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犯罪的形式网络的犯罪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1.通过网络信息,窃取他人钱财由于电子购物、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的兴起,引起大多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业务的电子化。
但是由于监管力度相对比较薄弱,无法全面的进行资金流向的全程追踪,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系统缺陷,远程侵入个人或者企业的资金系统盗取钱财,这种形式的犯罪严重地损害了个人和企业的合法利益。
2.网络诈骗,引诱犯罪科技的迅速发展,每天人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得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其中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心理进行诈骗,例如抽奖获赠大礼品等诱人的信息。
当人们点击时就会自动的从你的账户中扣除相应的款项,还有一些掺杂犯罪信息,使得一些对法律不熟悉的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更有甚者直接在网络中寻找犯罪同伙。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犯罪的发生。
3.侵入网络系统进行犯罪犯罪分子在受害人无意识的状况下,窃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计算机信息,进行复制、篡改,从而侵犯了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这种违法形式破坏性大,危害性大。
4.传播虚假信息,侵害他人名誉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隐秘性等特点。
出于种种原因,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特点散播一些反社会、反人性以及攻击他人的文章或言论,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危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5.传播色情信息由于互联网支持图片与视频的传播,使得色情信息在网上大量传播,特别是对于青少年,他们本身的自制力较差,很容易收到这些信息的影响,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也不利于社会的监管。
网络经济犯罪及防控
网络经济犯罪及防控摘要:下文主要介绍了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纠纷、合同诈骗、信用卡诈骗、非法经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几种较为常见的犯罪形式,对于网络经济犯罪防控提出应完善互联网经济犯罪立法、规范互联网经济犯罪中的证据标准、加强对网民的监管、加强互联网后台监管、加强互联网上的法制教育,提升法律意识等几条防控建议。
关键词:网络犯罪;经济犯罪;犯罪的防控引言:因现在网络经济犯罪的不断增加,已经对个人与各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于网络经济犯罪的管控,以防止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学会钻法律的空子,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了保证全民的合法权益不受秦海鸥,必须加强对网络经济犯罪的防控工作,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网络经济犯罪的犯罪形式经济犯罪主要是指以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侵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主要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实施的一种犯罪行为。
网络经济犯罪则是二者相结合而实施的犯罪行为。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违法犯罪的平台,以下就网络经济犯罪形式进行分析[1]:1.1互联网上知识产权纠纷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刑事案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互联网来,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交流也越来越为广泛,人们也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正是这样,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便利,通过获取网上的免费资源为自己谋取私利。
例如,他人自创音乐、电影(包括微电影)、图书、文章、软件等,这些行为都是侵害了他人的著作权。
1.2利用互联网进行合同诈骗也是在网络经济犯罪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包括不法分子假冒他司员工,谎称具有大量的原料进行低价供应或是可以股权转让、招募经销商等,最简单的就是以中奖内幕来诱骗当事人,一般涉事金额较高。
1.3互联网上进行信用卡诈骗是情节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形式,信用卡诈骗罪是指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利用信用卡可在网上支付这一特性,为自己获得经济利益,有意实施诈骗导致对方财物受损的行为。
经济犯罪预防与打击的法律手段
经济犯罪预防与打击的法律手段经济犯罪是指以经济发展为背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给社会经济秩序和市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来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本文将探讨经济犯罪预防与打击的法律手段。
一、立法和法规法律是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基础。
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明确规定了经济犯罪的罪名、罚则以及证据要求等内容。
这些法律和法规为侦破、审判和处罚经济犯罪提供了明确的依据,起到了约束和威慑作用。
二、加强执法力量为了有效打击经济犯罪,各国都加强了执法力量。
通过增加警力、建立专门的经济犯罪侦查部门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执法合作等方式,提高了打击经济犯罪的效果。
同时,还通过提供奖励机制和举报制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打击经济犯罪的行动中。
三、加大刑事惩罚力度为了对经济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各国对经济犯罪的刑事惩罚力度逐渐加大,特别是对于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如贪污受贿、金融诈骗等,处以严厉的刑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此外,还加强了对非法资产的追缴和没收力度,通过法律手段剥夺犯罪分子非法所得,保护被侵害者的权益,恢复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四、加强国际合作由于经济犯罪通常具有跨国性特征,各国之间的合作成为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
通过签订、履行国际合作协议,加强情报交流、证据共享和引渡程序合作等方式,实现国际刑事司法的无缝对接,提高了打击经济犯罪的国际化水平。
五、加强监管与防范为了预防经济犯罪的发生,各国都加强了对经济活动和市场的监管与防范。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等手段,提高了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效果,减少了经济犯罪的发生。
六、加强宣传教育对于经济犯罪预防,宣传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对经济犯罪危害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的能力,增强全社会对经济犯罪的警觉性,从而减少经济犯罪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2月第29卷第1期Feb.,2019Vol.29No.l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浅议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打防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课题组(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上海200083)摘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物、资金、信息等各类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从相对固定趋向于动态变化,从相对简单趋向于复杂互联,各类经济犯罪要素据此进行跨时空自由连接、配对,形成一张动态复杂经济犯罪网络,其中任何一个点被打击,都会被其他节点轻易取代,表现出极强的动态适应能力,对传统打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从分析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特点入手,借鉴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跳出“组织深井”、建立“在线杀毒”、打造“人才高地”、打通“生命线”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打防建议,从而推进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打防工作。
关键词:网络环境;经济犯罪;打防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750(2019)01-0020-(08) D0l:10.13643/ki.issn1008-5750.2019.01.003一、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新趋势(一)经济犯罪总体呈现动态复杂网络特征当前,在大数据条件下,随着经济犯罪组织发展形态、隐形方式的动态变化,经济犯罪之间、经济犯罪与正常经济活动之间相关交织,总体上呈现动态复杂网络的特征。
1.“弱纽带”使经济犯罪网络无限延伸。
根据“邓巴数字”①,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的社交网络的人数是约150人,一个严密的经济犯罪团伙,一般会受限于这个人数规模上限。
但由弱连接建立的经济犯罪动态复杂网络,根据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eration)理论②,其规模会远远超过150个人的数字,进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
例如,在一些非法集资、传销等案件中,整体犯罪链条上下游参与人数往往会达到几百人甚至上万人,一起案件涉及的受损群体更可能多达数十万人,甚至更多。
据国家工商总局反传销监测治理基地监测显示,截至到2018年2月28H,累计发现涉嫌传销平台3534家,活跃参与人数3176万人③。
①又称“150定律(Rule Of150)”,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世纪90年代提出。
②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通过连锁信实验提出该理论,认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使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
③《全国超3000万人参与网络传销投资理财类传销最多》,2018年3月300,观察者网站。
收稿曰期:2018-12-25责任编辑:何银松—20—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课题组:浅议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打防2.超级通道使经济犯罪网络难铲除。
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主体在相互竞争过程中,形成了一批资金、人员、物品和信息的超级通道。
资金通道如第三方支付、银联POS 机、西联汇款等,物品通道如物流公司、高铁等,信息通道如微信、QQ等。
金融、证券、知识产权、商贸、涉税等各类犯罪分子通过多种隐形手法,在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盾牌背后,依托这些超级通道实施各类经济犯罪,并在资金、物品、信息、人员等方面形成千丝万缕的弱联接,相互交织在一起,任何一个点或多个节点遭到公安机关的打击,其它海量节点会迅速补充,使整个经济犯罪网络很难得到有效遏制。
3.“三元悖论”成为经济犯罪网络治理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经济犯罪网络治理方面,始终面临着开放、安全和隐私的“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①,在经济参与主体完全开放的条件下,要确保公民隐私就必然会牺牲一部分安全利益,要实现绝对的安全就必然会牺牲公众的安全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创新就必须创造开放的市场环境,实行公司注册制度改革、证照改革等措施。
在完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要实现对经济犯罪网络的有效治理、提高全社会防范风险的水平,就必然要求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行有效的监管,但公众对牺牲私隐的容忍度日趋下降,导致具体实行过程中面临巨大障碍。
(二)经济犯罪病毒化传播发展态势日趋突出1•犯罪分工专业化。
在动态网络条件下,有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四方面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以及犯罪分子围绕这四个方面形成的庞大黑色产业群,为经济犯罪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任何一个经济犯罪分子,无需拥有生产、运输、支付、营销等各类要素,就可轻易实施专业要求极高的经济犯罪。
例如某高频交易证券犯罪案件中,主犯设计出犯罪的核心手法后,即通过网络完成订制高频交易软件、租借服务器、雇佣他人开设“马夹账户组”、雇佣操盘手、物色地下钱庄等系列准备工作,在本人未入境的情况下,实施了整个犯罪过程,获利丰厚。
2.组织结构去中心化。
在动态网络条件下,面对公安机关的持续打击,分散在各地经济犯罪分子在牟取非法利益这一共同目的驱使下,围绕各自在犯罪链条中的节点位置,与上、下游各类经济犯罪主体相互联接。
这类联接强度远低于传统的中心控制型严密犯罪组织,相互之间只存在犯罪活动上的薄弱联系,生活中很少有交集;而且联接点更加复杂,与以往一个犯罪分子只在一个犯罪网络中发挥作用不同,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往往与多个上、下游犯罪分子联接,且随时可以更换。
组织结构的去中心化,导致经济犯罪打不胜打,一个犯罪网络中的边缘人员,可以很快转化成另一个犯罪网络的核心。
例如,在一些网络传销案件中,在传销网络被摧毁后,一些不够刑事处罚的低层级人员,往往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制网络传销组织,导致网络传销犯罪极难根除。
3.犯罪传播病毒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深刻揭示了物种演化的底层原理是遗传、变异和选择。
在动态网络条件下,各类犯罪要素相互自①也称三难选择(The Impossible Trinity),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其核心是指三个目标中只能实现其中两个的情况。
—21—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课题组:浅议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打防由组合,必然导致经济犯罪手法在各个细节上的多样性。
面对公安机关的数据研判、预警和打击,一些容易暴露的犯罪手法被淘汰后,另一些暂时未被发现的犯罪手法存活下来,并迅速占领那些被打击掉的犯罪手法的活动空间,并在传播中出现新的变异,再面对公安机关下一轮数据研判、预警和打击。
在“打击一变异一传播一打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犯罪手法动态演化,总体呈现出如病毒一样的极强生命力。
例如,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经济资源完成线上连接,犯罪分子实施非法集资的扩散范围、速度、金额均呈暴发式增长,经持续打击,目前案件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参与集资人数持续上升,跨省案件持续多发,涉及多个省份乃至全国的重特大案件仍时有发生,总体形势依然严峻①。
(三)经济犯罪隐形化手段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在动态复杂网络条件下,经济犯罪活动的隐形化手段更加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点一线一面”三个方面,极大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1.“点”隐形。
主要是指经济犯罪活动主体这个点的隐形,一旦犯罪主体身份无法被有效发现,一切以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为主的侦查活动将很难开展,围绕“点”隐形的攻防一直未曾停止。
例如,一人拥有多张身份证曾经是很多逃犯的庇护伞,随着2017年公安部全国公民户口身份清理整顿结束而告一段落②。
同时,张学友4场演唱会抓住5名逃犯更让AI人脸识别技术在这场攻防战中成为主角③,但卡内基梅隆大学最新研究的反人脸识别眼镜④使这场攻防战远未终结。
此外,使用代理服务器(VPN)隐藏真实IP地址,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开设公司、银行账户,身居国外远程网上实施犯罪⑤等方面的问题也一直存在。
2.“线”隐形。
实施经济犯罪,离不开人员、物品、资金和信息的流通。
不同的经济犯罪活动,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往表现出与正常经济活动相异的特征。
面对监管和打击,犯罪分子开始在这些流通“线”上采取分形隐身、匿名隐身、“黑话”隐身等多种逃避手段。
例如,分形隐身方面,通过银行、第三方支付、现金甚至游戏币等多种渠道拆散资金流通,规避国家反洗钱法有关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相关规定,采用货标分离等方式寄递侵权商品规避物流行业监管规定;匿名隐身方面,采用冒名乘车、打黑车、住黑旅馆等隐藏行踪,采用黑物流隐匿赃物货主;“黑话”隐身方面,经济犯罪分子往往搞岀一套独特的行话,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络实施犯罪,并在面对公安机关的打击过程中不断演变。
3.“面”隐形。
当前,许多经济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往往将自己作精心包装,对外以合法经济活动的“面具”示人,欺骗性强。
如,以近年来以“X宝”为代表的一批公司,以投资理财、融资租赁、个人借贷等名义,在许多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大量投放广告,利用明星背书,在线下开设风格类似银行的理财门店,大肆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导致社会公众大面积被骗,后续影响仍在持续。
再如,一些①《银保监会:当前非法集资呈现三个特点》,2018年4月23日,经济日报。
②《公安部:全国公民户口身份证清理整顿结束》,2017年4月28EJ,央视网。
③《4场演唱会揪出5逃犯张学友为何总能让逃犯落网?》,2018年6月12日,澎湃新闻。
④《人脸识别很强大?一副眼镜就能让它认错人!》,2016年11月13EJ,威锋网。
⑤《接泰国群众举报166名中国人在泰操控中国股市被审讯》,2018年5月140,券商中国。
—22—不法分子获取合法的贵金属交易所交易席位后,以此为名对外推广所谓现货交易,但实际上从事带有保证金的非法期货交易,导致许多投资者面临巨额损失。
更有一些不法分子,与监管部门内外勾结,利用合法金融牌照为掩护实施各类经济犯罪①,给经济活动带来系统性风险。
二、打防经济犯罪工作面临的瓶颈和挑战当前,对突出经济犯罪的打防工作,在纵向上指挥层级还不够扁平,对一线面广量大的经济犯罪动态变化,较难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判断和反应;横向上部门壁垒依然存在,各管一段、九龙治水式的局部打击,呈现出“深井”②式的架构,很难有效治理动态复杂条件下的经济犯罪网络。
1.“垂直”对“扁平”,信息链条过长,应对不及时。
面对经济犯罪活动日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行政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更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垂直指挥体系,从基层一个点发现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最新动态特征情况,要逐层审核上报,汇总、梳理、决策后,再选择其中重要的信息逐层下发各地,信息链条明显长于扁平化的经济犯罪网络。
在扁平化的经济犯罪活动面前,“垂直”体系既无法对每一个点发现的情况都作出有效反应,即使作出应对,其速度也往往滞后于经济犯罪活动在整个复杂动态经济犯罪网络中的传播蔓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