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探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
王国……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
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
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恩格斯《反杜林论》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
文学的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
安徒生 丹麦 ________ 作品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挪威 易卜生
“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
资产阶级民主 是图和_________________ 的虚伪
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________ 吐温 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
误区警示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是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 失望,但反封建仍然是其主要内容,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二、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1)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20世纪早期。 (2)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
社会矛盾
日趋尖锐。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2.特征
(1)关注社会问题。
一、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原因 ①欧洲各国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②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 理性王国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深感失望。
2.特点
(1)政治上反对 封建制度 。
(2)深入发掘人类的
感情世界 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
材料二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材料〕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①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②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

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③──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解读】这条资料叙述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也没有实现,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所期望的。

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注释】①②③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材料〕于连①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曾经是他的行为准则。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10-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3)对自然与环境的态度: ①浪漫主义文学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态”,以表达他们对资本 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 ②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观察生活,仔细描写环境和生活细节,重视环境对塑造人 物性格的决定作用,从而塑造出文学史上一大批典型的人物形象。
其他:丹麦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美国的马克·吐温
-5-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 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作家及作品: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 多》等。 2.苏联社会主义文学 (1)繁荣时间:20世纪上半期。 (2)代表作家及作品:高尔基的《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等。
-6-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亚非拉文学 (1)主题:反映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因 卡等。
-7-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史料导入
浪漫主义排斥启蒙思想家提倡的冰冷死板的理性主义,崇尚人们的情感、创造 力和想象力。浪漫主义思想家所提倡的是与众不同,打破陈规。……浪漫主义思 想恰恰是在工业化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时候盛行起来的。浪漫主义提倡的是自 然和情感,进而驳斥工业革命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Word版含解析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苏联作家高尔基对欧洲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创作方法作了这样的概括:“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们指出一条出路。

”高尔基为什么认为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提示: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欧美文学的发展1.浪漫主义文学(1)产生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社会各阶层,特别是________,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主要特征:①在政治上反对________,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作风格上,以______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____为主要特征。

(3)主要代表作:法国作家雨果的《__________》、英国____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国诗人____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都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浪漫主义是一种对社会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

2.现实主义文学(1)产生: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2)特征:关注________,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3)代表作:①法国巴尔扎克的《________》,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__”。

②英国______的《大卫·科波菲尔》等,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③俄国______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____》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④丹麦______的作品、挪威易卜生的“__________”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作。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材内容精解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材内容精解新人教版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知识拓展】1.列表记忆主要的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时间主要特征代表作品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 年代至20世纪上半期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居9》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现代主义文学19世纪末兴起,20世纪30 年「代以后成为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1)时代背景:①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②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③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r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两次世界大战的烟火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等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PPT(人教版必修3)(共36张PPT)

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PPT(人教版必修3)(共36张PPT)
9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 巴尔扎克的一生是在勤奋创作中度过的,从1829年到1848年不到20 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91部小说,这些小说共同组成《人间喜剧》, 包括2400多个人物。
•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以现实主义笔触,通过一系列资产阶 级典型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展示了他们的罪恶历史。他常常每日伏 案工作10小时以上,并经常工作18小时。当他文思如泉涌,或为了 赶稿子时,甚至一连几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写作。他“工作! 总是工作!灯火通明的夜晚紧接着灯火通明的夜晚,思考的白天紧 接着思考的白天!”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0年7月,1831年出版。 故事情节:在巴黎圣母院前欢度宗教节日之际, 美丽纯洁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哈尔达带着一头会 耍杂技的小羊正在进行精彩的表演。巴黎圣母院 的副主教克罗德对她起了邪念,指使敲钟人加西 莫多绑架她,但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救了她。 从此,少女爱上了法比斯,把他当作理想的情人。 克罗德忌恨在心,他在爱斯梅哈尔达与法比斯幽 会时,刺伤了法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哈尔达, 使她被判处死刑。行刑之日,加西莫多将她救出, 把她安置在圣母院的顶楼。克罗德想得到她,遭 到拒绝后,他将她交给了官兵,在圣母院顶楼看 着她被绞死。加西莫多在愤怒中将克罗德推下顶 楼,然后找到了爱斯梅哈尔达的尸体,死在她的 身边。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请思考:有人说这首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你同意吗?
•雪莱的这首抒情诗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
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
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
生机。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
2019必年4然月26性日 ,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2016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新人教版必修3

2016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导与练【重点讲解】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1.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1)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2)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取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2.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

特别注重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追求人本主义理想,主张社会改良。

(5)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1)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

(2)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

(3)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

(4)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

【难点分析】一、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在思想内容上:浪漫主义文学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它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歌颂民主自由,尽情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感,热情洋溢地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抗争。

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同时塑造出诸多的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真爱和正义最终必定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充满了战斗力,激励着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和争取自由幸福而进行不屈的斗争。

历史人教版高二上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案(有答案)

历史人教版高二上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案(有答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知识梳理:一、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一)浪漫主义文学1.历史背景:⑴法国大革命⑵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失望和不满。

2.特点:⑴不再刻意突出人的,而是深刻发掘人类的,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⑵在创作风格上,以和为主要特点。

3.成果:⑴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其代表作有《》。

⑵英国:雪莱的《》鼓励人们为争取而抗争。

⑶德意志:长诗《》充分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感。

4.影响:扫除封建残余势力。

问题思考1.恩格斯说:“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揭示了下列哪一文学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A. 启蒙文学B. 浪漫主义文学C. 现代主义文学D. 古典主义文学问题思考2.2008北京奥运,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

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也成为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

英国雪莱曾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

这部巨著反映了()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特点: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①,深刻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②,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成果:⑴法国:巴尔扎克的③《》堪称资本主义的④“”。

⑵英国作家⑤创作的小说⑥《》真实反映社会状况。

⑶俄国:⑦的诗体小说⑧《》奠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人教版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人教版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传统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法国,贝壳特《等待戈多》
四、20世纪苏联文学
1、背景: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后,在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下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迅速发展
2、代表作
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
丹麦
挪威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俄国现实主义 文学基础 果戈里《死魂灵》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安徒生 易卜生
三、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
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2、特点 (1)集中表现自我 (2)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3)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4)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 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浪漫主义文学
1、社会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乱, 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 “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主要特点:
(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 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 物形象。
五、亚、非、拉美文学
1.背景: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2.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泰戈尔《戈拉》 鲁迅《呐喊》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索卡因
20世纪的世界 文学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章节要点:文学的繁荣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章节要点:文学的繁荣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章节要点:文学的繁荣本文导航1、首页2、整合拓展3、同步练习题《文学的繁荣》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8C末至19C以来文学艺术特别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点明其中的内在发展逻辑。

下文为同学们整理了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章节要点,详情如下: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章节要点:文学的繁荣【文学的繁荣知识点】一、“浪漫主义文学”把握三点1、背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2、特点: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代表:雨果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诗集》《旅行记》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把握三点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2、特点: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代表: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

英国狄更斯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从模仿走向独创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死魂灵》。

列夫·托尔斯泰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把握五点1、背景:20世纪—-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

2、20世纪西方文学:英国肖伯纳《苹果车》是一部抨击英国议会制的政治讽刺剧;法国罗曼·罗兰反对战争、支持苏联、参加反法西斯的群众运动,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掌握世界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的主要代表作品,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分析、评价;二要注意把握不同时期不同文学艺术流派的主要特征;三要注意运用语文、美术、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分析问题。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1)内容: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2)手法: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风格: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判断正误(1)19世纪初期在对“理想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

( √)(2)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创作风格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 ×) 3.成就(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争取自由和理想。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问题思考材料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思考有人说这首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同意。

这是雪莱的一首抒情诗。

它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

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材料〕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①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②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

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③──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解读】这条资料叙述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也没有实现,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所期望的。

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注释】①②③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材料〕于连①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曾经是他的行为准则。

这种矛盾性导致他在追求人身自由、心灵自由的过程中最终陷于对自由的困惑与迷惘之中。

像于连这样崇尚拿破仑,追求自由平等的人,如果处在拿破仑时期,他的成功是可能的。

然而他却生不逢时,生活在复辟王朝时期②,生活在“到处是伪善”的“自私的沙漠”中。

此时,他除了扮演伪君子,再没有别的成功之路了……于连对自由的困惑,就其文化内涵来说,是对理性原则指导下的近代人文主义、启蒙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怀疑。

人文主义者和启蒙主义者都认为人的高贵在于其理性;人在理性原则指导下可以改造社会,消除人类社会的恶,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就像浮士德③,不管魔鬼如何引诱作恶,却始终向善趋善。

于连也曾经是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爱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但现实告诉他,人的理性克服不了自私的本能,“到处是伪善,到处是欺诈”的现实无法改变,自私的本能也就是人自身存在的对人类发展的永恒的破坏力。

──蒋承勇《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解读】本段材料通过对司汤达作品中关键人物于连追求自由的困惑的分析,揭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复杂,尤其是19世纪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大爆发,使人们在追求浪漫主义的时候遭受当头一棒的重击。

人们特别是思想敏锐的作家开始思考社会的变故,他们用锋利的笔头真实地再现社会的众生万象,力图真实的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同时又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

【注释】①于连,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作品通过他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复辟王朝对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的摧残。

②复辟王朝时期,这里指的是法兰西第一帝国即拿破仑帝国被推翻后复辟的封建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统治时期,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使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不断遭到破坏。

③浮士德,是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中的主人公,追求、实践、不满足、再追求,自强不息,前进不止构成了浮士德精神的本质内涵。

2.现代主义文学〔材料〕欧美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它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几个主要文学流派。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

从思想内容来说,它们几乎都是表现所谓“现代人的困惑”,即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情绪。

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他们一方面对腐朽、丑恶的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悲观失望,另一方面又和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格格不入,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深陷迷途,他们的内心充满难以名状的迷惘、困惑。

现代派文学正是这一部分人的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

从哲学思想来说,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各种反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如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萨特的存在主义等,对现代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它们提供了从世界观到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文学,它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

在艺术手法方面,现代派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手法,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语言的鲜明性,他们的作品往往是故事情节怪诞,时序颠倒,人物形象模糊抽象并喜欢使用隐晦难懂的象征性语言。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解读】本段材料从现代文学产生背景、哲学源流、文学发展历史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介绍了现代文学的来龙去脉。

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是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流派的总称。

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

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

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

20世纪的世界文学1.列宁的文化革命理论〔材料〕1923年初,列宁指出:“我们面前摆着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

第一个任务就是改造我们原封不动地从旧时代接收过来的简直毫无用处的国家机关,这种机关,我们在五年来的斗争中还来不及也不可能来得及认真加以改造。

我们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

这种在农民中进行的文化工作,就其经济目的来说,就是合作化。

要是完全实现了合作化,我们也就在社会主义基地上站稳了脚跟。

但完全合作化这一条件本身就包含有农民(正是人数众多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的问题。

就是说,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敌人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我们在一个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里推行社会主义是冒失行为。

但是他们错了,我们没有从理论(一切书呆子的理论)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我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成了我们目前正面临的文化变革,文化革命的先导。

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

但是这个文化革命,无论在纯粹文化方面(因为我们是文盲)或物质方面(因为要成为有文化的人,就要有相当发达的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对于我们说来,都是异常困难的。

”──摘自《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论合作社》【解读】列宁关于文化建设问题和苏维埃政权文化政策问题的观念,通常被称为列宁的文化革命理论。

列宁认为,文化革命的实质就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根本变革,变革之结果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确立。

文化革命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确立),二是社会的文化革命(文化成为人民的财富和事业)。

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已在苏联确立,对苏联来说主要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以便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是使文化成为人民的财富和事业。

2.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论述〔材料〕在我们俄国,在内政方面,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即俄国境内各民族的自由共和国联邦的新的国家制度,现在已得到最终的确认……不容讳言,(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是很大的。

资产阶级会使出一切手段,不惜孤注一掷来破坏我们的团结。

当然,劳动人民没有管理的经验,但是这一点吓不倒我们。

现在展现在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面前的,是已经变成全民财产的土地,无产阶级一定能够根据社会主义原则组织新的生产和消费。

过去,人类的全部智慧、人类的全部天才所进行的创造,只是为了让一部分人独享技术和文化的一切成果,而使另一部分人连最必需的东西──教育和发展也被剥夺了。

然而现在一切技术奇迹、一切文化成果都将成为全民的财产,从今以后,人类的智慧和天才永远不会变成暴力手段,变成剥削手段。

这些我们是知道的,因此,为了实现这一最伟大的历史任务,难道还不值得去工作,还不值得献出全部力量吗?劳动者一定能完成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因为在他们身上蕴藏着革命、复兴和革新的尚未苏醒的伟大力量。

──1918年初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闭幕会上的讲话【解读】列宁论述了产生于新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新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在实现文化革命的过程中的特点。

列宁强调指出了资产阶级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在阶级内容和社会使命上的本质差别。

与资产阶级文化相反,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为无产阶级、为社会主义而进行的阶级斗争任务服务。

它的基础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它属于人民,并为全体劳动人民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使文化财富的分配和需求方式有所改变,即文化由上流社会的所有变为人民群众的财富。

精神生产的方式也同样改变了,劳动大众积极参与了精神方面的创造。

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3.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讲话〔材料〕文化任务不能像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解决得那样迅速。

应当懂得,现在前进的条件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