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发展简史(优选资料)

合集下载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针灸学的起源1.1 古代针灸学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针灸工具是由石器制成的。

1.2 《黄帝内经》是古代针灸学的重要经典之一,系统地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1.3 古代针灸学在汉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为了独特的针灸学派别,如邹衍、黄帝派等。

二、中世纪的针灸学发展2.1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针灸学得到了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2.2 针灸学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了医学的重要分支。

2.3 针灸学在元明清时期继续发展,形成为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如五行学派、经络学派等。

三、近现代针灸学的发展3.1 近现代以来,针灸学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但仍然坚持传统理论和实践。

3.2 针灸学在20世纪得到了更多的科学验证和研究支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3.3 近现代针灸学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四、当代针灸学的发展趋势4.1 当代针灸学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之道。

4.2 当代针灸学注重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4.3 当代针灸学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成为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五、展望未来针灸学的发展5.1 未来针灸学将继续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展出更多的针灸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

5.2 未来针灸学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提高针灸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5.3 未来针灸学将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不断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针灸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价值的学科。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针灸学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技术,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演变和现代发展。

1. 起源和初期发展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先民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针灸技术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使用石针、骨针等工具进行治疗,并将其经验传承下来。

2. 《黄帝内经》的浮现与发展《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也是针灸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该书记载了大量关于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为后世的针灸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针灸学的传播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交流中,针灸学逐渐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并在这些地方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文化和传统,将针灸学与当地医学相结合,形成为了各具特色的针灸学派系。

4. 现代针灸学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20世纪,针灸学逐渐被西方国家所接受,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疗法。

现代针灸学结合了传统的针灸技术和现代医学理论,不仅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 针灸学的研究与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针灸学也在不断进行着研究和创新。

现代针灸学研究的重点包括针灸的机制研究、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等方面。

通过对针灸学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不断探索针灸的作用机制,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针灸学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起源,到《黄帝内经》的浮现与发展,再到现代针灸学的研究与创新,针灸学向来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疗法。

通过对针灸学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不断探索针灸的作用机制,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灸学发展简史

针灸学发展简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针灸疗法
起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治疗方法:采用针刺、艾灸等手段 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 学术发展:为针灸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针灸疗法
起源:秦汉时期 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治疗方法:针灸、艾灸、拔罐等 临床应用:治疗范围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等领域
02
针灸学在非药物疗法中的重要地 位
针灸学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灸学在慢性病治疗中的优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灸学与其他医学领域的交叉融 合

05
针灸学的学术体系与流派
经穴考略与脏腑图点穴法
定义:经穴考略与脏腑图点穴法是一种针灸学术体系
历史背景:起源于古代中医理论,是针灸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针灸治疗要掌握时机,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针刺方

现代针灸流派及其学术思想
中西结合派:融合中西医学 理论,注重针灸的现代化发 展
民间派:注重临床实效,强 调针灸的实用价值
学院派: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注重临床实践与教学
气功针灸派:将气功应用于 针灸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
调理气血
温针派:注重使用温针灸技 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针灸学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得到完整传承,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创新:现代科技与针灸学的结合,开拓了针灸治疗的新领域,提高了治疗效果。 国际化:针灸学逐渐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范围内替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普及:针灸学教育逐渐普及,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针灸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稻壳学院
针灸学发展简史
单击添加副标题
目录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详细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针灸学的起源据史书记载,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

传说中的神农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人,他亲自尝试各种草药和针刺来治疗疾病。

这些经验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成为古代针灸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针灸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学问。

《黄帝内经》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此外,针灸学在战国时期的医家如扁鹊、华佗等的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 针灸学的理论体系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灵枢经》和《针灸甲乙经》是两部重要的经典著作,系统地总结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

其中,《灵枢经》详细介绍了经络系统、针灸穴位和针刺技术,对后世的针灸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针灸学的传播与发展随着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学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

在东汉时期,针灸学传入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在这些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在隋唐时期,针灸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5. 现代针灸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学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20世纪以来,针灸学逐渐走向国际化,被世界各国的医学界所关注。

许多国际学术机构成立了针灸学研究中心,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

此外,现代针灸学也与其他医学领域相结合,形成为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6. 针灸学的现代应用现代针灸学的应用范围已经再也不局限于传统医学领域。

针灸疗法在疼痛管理、康复治疗、精神疾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生理机制,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7. 针灸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灸学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针灸疗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一、古代针灸的起源针灸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技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史书记载,最早使用针灸的文化是中国,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摆布。

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关于针灸的记载,这些记载成为了后来针灸学发展的基础。

二、古代针灸的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针灸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黄帝内经》中详细介绍了针灸的原理和方法,奠定了针灸学的基础。

同时,一些著名的医家如扁鹊、华佗等也对针灸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学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为了独立的学派。

著名的针灸学家王冰创立了针灸学的经典著作《针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当时的针灸理论和技术。

3. 唐宋元明清时期在唐宋元明清时期,针灸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许多著名的医家如孙思邈、李时中、王清任等都对针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对针灸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同时,针灸学也逐渐形成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方法。

三、现代针灸的发展1. 19世纪19世纪,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学逐渐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一些西方医学家开始对针灸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针灸理论的质疑。

2. 20世纪20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灸学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一些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针灸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针灸理论。

3. 当代针灸的发展在当代,针灸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许多国家都将针灸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并将其纳入到医疗体系中。

同时,针灸学也得到了更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

四、针灸学的应用领域1. 临床医学针灸学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同时,针灸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病和康复治疗。

2. 预防保健针灸学也可以用于预防保健。

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1. 起源和初期发展阶段(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相传,黄帝时代的神农氏首创了针灸疗法,通过使用石针和骨针刺激人体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疗法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学说等。

2. 经络学说的确立和医家学派的兴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对针灸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与经络学说相结合。

他的著作《黄帝内经》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医家学派的兴起也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著名的医学家如张仲景、华佗等都对针灸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并留下了众多宝贵的经验和著作。

3. 针灸学的繁荣和传播(公元220年-公元960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此时期的医学家们致力于整理和编纂前人的经验,并将其系统化。

著名的医学家王叔和编纂了《针灸甲乙经》,成为了后世针灸学的重要参考书。

同时,针灸学也开始传播到邻近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

4. 针灸学的整合和发展(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宋代是针灸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对针灸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编纂了《千金方》等重要著作。

此外,明代的杨继洲、清代的吴鞠通等医学家也对针灸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和发展。

针灸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5. 针灸学的现代发展(19世纪至今)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学逐渐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证实针灸疗法的有效性。

现代针灸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一、古代针灸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针灸学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传,古代人们观察到动物自然地用爪子或者牙齿刺激身体疼痛部位,从而启示了针灸的发展。

最早的针灸器具是用石头或者骨头制成的石针,后来逐渐演变为用金属制成的铜针、银针和钢针。

在古代,针灸学主要通过经验积累和口传相传的方式发展。

《黄帝内经》是古代针灸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该书记载了许多关于针灸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逐渐与其他医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针灸学的传播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

在这些国家,针灸学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和技术。

例如,日本的针灸学注重经络理论,韩国的针灸学则注重耳针治疗。

在欧洲,针灸学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者和旅行家的介绍。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医学观念的不同,针灸学在欧洲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三、现代针灸学的发展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以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学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针灸学的科学研究现代针灸学通过科学研究方法,探索针灸治疗的机制和效应。

例如,通过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针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源性物质,从而产生镇痛和抗炎作用。

2. 针灸学的临床应用现代针灸学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针灸治疗被认为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疾病症状。

例如,针灸可以用于治疗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3. 针灸学的教育与培训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也促进了针灸学的教育与培训。

许多国家设立了针灸学院和培训机构,专门培养针灸师和针灸学研究人员。

这些机构提供系统的针灸理论和技术培训,为针灸学的发展培养了人材。

四、针灸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针灸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针灸学的发展可能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是针灸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针灸学发展简史

针灸学发展简史

针灸学发展简史针灸学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关于针刺疗法起源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如古籍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针道生焉”等,伏羲氏等都是远古时期传说中的代表人物。

但是针刺疗法真正产生的时间应该是“砭石”((Bian stone or needle stone,an ancient acupuncture instrument made of stone)应用以后一个漫长的时期,大约是新石器时代。

“砭石”是针具的雏形或前身,它是远古时代人们在生活、劳动等实践中经验积累的产物,从无意中发现石块按压或刺破体表可以治病到对石块加工形成砭石而专用于治疗疾病,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出现了精治的石针。

其后出现了骨针、陶针、竹针等,尤其是人类发明冶金术后,金属针具出现了大大的推动的刺法的发展。

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

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温热的治疗作用,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灸法。

在针法和灸法产生以后,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古代哲学思想及其它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针灸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大致上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个人临床实践对针灸知识的初步认识,大约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

具有代表性的医家有传说中的岐伯、伯高、少俞等和春秋时期的名医医缓、医和等。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的文献,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其中对十一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进行了论述,这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反映了经络系统认识的早期面貌。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主要从战国到秦汉,以《黄帝内经》成书为标志。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主要内容,从总体上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治方法和原则,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体系。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技术,它起源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应用。

1. 古代中国的针灸学古代中国是针灸学的发源地,早在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使用石针进行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金属针进行针灸治疗,并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最早的有关针灸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和《难经》等古代医学经典。

2. 针灸学的发展与演变在中国古代,针灸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其他医学理论相结合。

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详细描述了针灸的应用方法和治疗原则。

随后,针灸学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浮现了许多著名的针灸学家,如孙思邈和王叔和等。

他们的著作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针灸学的传播与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不同文化中发展出不同的风格和理论。

在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针灸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西方国家,针灸学在20世纪中叶开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被接受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4. 现代针灸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学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现代针灸学将传统的经络学说与神经生理学、解剖学等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形成为了更科学、更系统的理论体系。

此外,现代针灸学还引入了电针、激光针灸等新技术,进一步拓展了针灸学的应用领域。

5. 针灸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目前,针灸学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针灸学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应用。

另一方面,针灸学仍然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机制。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针灸学与其他医学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及针灸学在预防和康复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大。

综上所述,针灸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技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逐步呈现针灸学的演变过程。

1. 古代针灸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时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石针进行针刺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针灸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黄帝内经》是古代针灸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记载了针灸学的起源、原理和应用。

古代医学家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如经络学说、气血理论和针灸经验等。

2. 针灸学的发展与繁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针灸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医学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宋代是中国针灸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针灸甲乙经》和《针灸大成》等经典著作的问世,进一步丰富了针灸学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同时,针灸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3. 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针灸学也不断融入到现代医学体系中,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现代针灸学注重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合,通过严格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不断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近年来,针灸学在疼痛管理、神经科学和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4. 针灸学的国际传播与发展随着全球交流的加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的提升,针灸学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国际医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针灸学的相关机构和学术组织,开展针灸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同时,针灸学也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进一步推动了针灸学的国际传播和发展。

总结:针灸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针灸学发展简史

针灸学发展简史

添加标题
针灸学在国际范围内的标准化和 规范化研究
针灸学的未来展望
针灸学的发展趋势
针灸学将与现代科技结合,提高 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针灸学将加强与其他医学领域的 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医学的进 步与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针灸学将进一步拓展其在慢性疼 痛、神经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等方面的应用。
针灸学发展简史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针灸学的起源 3 针灸学的基本理论 4 针灸学在临床的应用 5 针灸学的现代研究 6 针灸学的未来展望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针灸学的起源
古代针灸学的发展
起源:古代针灸学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 理论基础:古代针灸学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基础。 实践应用:古代针灸学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传承与创新:古代针灸学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能 够促进人体免疫力的提高,增强 身体自愈能力。
妇产科疾病的针灸治疗
痛经:针灸治疗痛经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 产后乳少:针灸可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产后缺乳症状。 子宫肌瘤:针灸可缓解子宫肌瘤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卵巢囊肿:针灸可缓解卵巢囊肿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儿科疾病的针灸治疗
和手段。
针灸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针灸学在欧洲的 传播:自17世 纪开始,针灸学 逐渐在欧洲得到 传播,成为欧洲 医学的一部分。
针灸学在美洲的 传播:自20世 纪70年代开始, 针灸学逐渐在美 国等美洲国家得 到认可和应用。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学科,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针灸学的发展历史,从其起源到现代的发展,带您了解这门古老而奇妙的学科。

1. 起源与初期发展(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据考古学的研究,最早的针灸实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最早的针灸针是由石头或者骨头制成的,后来逐渐演变为青铜制品。

传说中的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英雄,他被认为是针灸学的创始人。

《黄帝内经》是一部记载了神农氏的医疗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文献。

2. 经典时期的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在这个时期,针灸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成为了针灸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以及针灸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这个时期的针灸学家还发展了针灸的穴位学说,提出了经络系统和穴位的分布规律。

3. 隋唐时期的繁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在隋唐时期,针灸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隋朝时期,杨上善编撰了《针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唐朝时期,针灸学家王冰编纂了《千金方》,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针灸治疗方剂和经验。

此外,唐朝还设立了专门的针灸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针灸医师。

4. 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公元960年-1911年)在这个时期,针灸学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为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宋朝时期,针灸学家王清任编纂了《针灸大成》,系统总结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

元朝时期,华佗的弟子杨继洲编纂了《针灸正宗》,对针灸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明清时期,针灸学逐渐与其他医学学科融合,形成为了中医学的整体体系。

5. 现代针灸学的发展(1911年至今)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针灸学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时期,针灸学开始引入西方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形成为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

(完整)针灸发展历程

(完整)针灸发展历程

第一部分一针灸的起源:从远古到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创造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原始的文化艺术。

针灸就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

1. 针法的原始工具——砭石1963年内蒙古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枚砭石。

河南新郑县郑韩故城遗址出土了一枚砭石。

2.针法起源的记载公元3世纪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里说:“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而针道生焉。

"公元7世纪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序》说:“黄帝受命,创制九针。

"公元12世纪罗泌编的《路史》中提到:太昊伏羲氏“尝草治砭,以制民疾。

”3.灸法的起源灸法的发现同寒冷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指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冷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以灸焫。

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第二部分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战国时代,我国医药学经历了一次大总结,奠定了中国医药学包括针灸学的理论基础。

汉代到三国时期,我国医药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理论体系日益完善.从战国时代到公元前1世纪逐渐成书的《黄帝内经》是第一次大总结的代表著作。

它用整体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人体与自然界相适应的观点,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诊断要领和防病治病原则,是针灸学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

皇甫谧在公元256~260年之间编纂的《针灸甲乙经》是对针灸学进行了第二次总结,成为体系比较完整的现存最古老的针灸专书。

1.针具发展:金属针具的推广使用是促使针灸学术从经验阶段向理论阶段飞跃的重要因素。

1978年内蒙达拉特旗树林召公社发现了一枚青铜器时代的青铜砭针。

《黄帝内经》记载了用于切割脓肿、泻热、放血、按摩、按压穴位和针刺的九种金属针具。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在一座公元前113年的古墓中发现了金针和银针。

2.经络学说:经络和穴位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的,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经络学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经脉》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著作,记载了十一条经脉的粗略循行路线和证候,反映了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以及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1. 起源与发展针灸学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针灸技术是由神农氏发现的,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医学先驱。

神农氏通过观察动物受伤后自然舔舐身体的行为,发现了针灸的疗效,并将其应用于人类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医学学科。

在古代中国,针灸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疼痛、消化问题、呼吸问题等。

古代医学家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针灸理论和治疗方法。

2. 针灸学的传播与影响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针灸学逐渐传入周边国家和地区。

在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针灸学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学习和应用针灸学,其中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

针灸学的传播不仅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的传播。

针灸学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种思想对于其他国家的医学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发展。

3. 现代针灸学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学也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现代针灸学结合了传统的针灸技术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形成为了一门独特的学科。

现代针灸学的研究涉及到针灸的生理学、解剖学、神经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个方面来产生治疗效果。

针灸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除了传统的疼痛治疗,针灸还被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治疗。

此外,针灸还被应用于辅助治疗癌症、中风、消化系统疾病等疾病。

4. 针灸学的贡献与前景针灸学在人类健康领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也可以提供一种自然、安全的治疗选择。

我的针灸学资料

我的针灸学资料

第一部分一、针灸发展简史1、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2、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内经》3、又称《针经》的是:《灵枢》4、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5、起承前启后作用的是:《针灸甲乙经》6、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代孙思邈绘制的“明堂三人图”7、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并称十四经:元代滑寿编撰的《十四经发挥》《灵枢》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魏晋皇甫谧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编撰成《针灸甲乙经》共收录349个腧穴。

唐孙思邈“明堂三人图”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

北宋王惟一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

金窦汉卿“八脉交会穴”“标幽赋”。

《针灸大成》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在杨继洲《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编成,361个穴。

经络总论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作用的通道,能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的意思,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

(一)十二经脉含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

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1)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2)循行走向特点(流注)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循行总的原则:阴经向上升,阳经向下降(将上肢举起)(3)交接部位: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针灸学发展简史

针灸学发展简史
消化系统疾病
针灸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 ,如胃痛、腹泻、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有显著效果, 如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
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04
针灸学的未来发展
针灸学研究的现状
针灸学研究国际化
随着针灸学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 参与针灸学研究,推动了针灸学的国际化发展。
九针的应用
九针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 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针灸 、刺血、拔罐等。
早期的经络腧穴理论
经络腧穴的发现
早期的经络腧穴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线路 和节点,称为经络和腧穴。这些经络和腧穴与人体各个部位 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刺激它们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 治疗疾病。
经络腧穴理论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络腧穴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 了较为完整的经络腧穴体系。这一理论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和 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灸学的现代意义与作用
全球化传播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不断提升,针灸学也在全球范围 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现代医学的补充
针灸学作为一种自然疗法,与现 代医学相互补充,为患者提供了
更多的治疗选择。
科学研究与探索
针灸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 ,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许 多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为医
针灸学教育的改革建议
加强国际化交流合作
鼓励国内针灸学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 技术,推动我国针灸学的国际化发展。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水平。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它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逐步展示其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1. 古代针灸学的起源古代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中国。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针灸学发源于中国古代的黄帝时期。

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他创立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针灸学的原始形式。

当时,针灸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

2. 针灸学的发展与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逐渐发展并得到完善。

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针灸学开始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广泛应用。

当时的医家如扁鹊、华佗等对针灸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创立了许多经典的针灸学著作。

这些著作对后世的针灸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针灸学的传播与影响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针灸学逐渐传入邻近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

这些国家在接受针灸学的同时,也根据自己的文化和医学传统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例如,日本的针灸学发展出了独特的针灸技术和理论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针灸学派别。

4. 现代针灸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针灸学在现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许多国家建立了针灸学的专门机构和研究中心,进行针灸学的研究和推广。

同时,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也为针灸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电针灸、激光针灸等新技术的出现,使针灸学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 针灸学的现代应用现代针灸学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在许多其他国家得到了认可和应用。

针灸学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疼痛管理、康复治疗、美容养生等。

许多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调节身体功能、提升免疫力等。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针灸学已经成为一种合法的医疗技术,并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它起源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医学学科。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历史,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和现代应用。

一、起源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最早的针灸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摆布的商代时期。

当时的人们发现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可以缓解疼痛和疾病,于是开始使用石针、骨针等工具进行治疗。

二、发展阶段1. 古代发展阶段在古代,针灸学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记载针灸学的医学经典之一,它系统地阐述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

古代医家们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为了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如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

2. 中世纪发展阶段在中世纪,针灸学逐渐传入了周边的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

这些国家在接受中国传统医学的同时,也根据本国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发展。

例如,日本发展出了独特的针灸学派别——日本针灸学,其特点是注重细针和微刺激。

3. 现代发展阶段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学逐渐受到了更多国家的关注和研究。

在20世纪,针灸学开始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为了现代针灸学。

现代针灸学不仅注重理论研究,还注重临床实践和科学验证。

许多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调节免疫系统、促进血液循环等。

三、现代应用1. 临床应用针灸学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特殊是在疼痛管理方面。

例如,针灸可以缓解头痛、颈椎病、腰痛等常见疾病的疼痛。

此外,针灸还可以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2. 科学研究针灸学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致力于探索针灸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评估。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生物电测量等,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和记录针灸对人体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3. 教育和普及针灸学的教育和普及也是现代针灸学发展的重要方面。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发展历史针灸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中医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起源、发展阶段和现代应用。

1. 起源针灸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实践经验。

相传,黄帝时代的神农氏是针灸学的创始人,他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身体反应,探索发现了针灸的治疗效果。

这些经验被传承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

2. 发展阶段2.1 古代发展阶段在中国古代,针灸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针灸学家扁鹊提出了“经络”理论,将针灸与经络系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方法。

同时,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等经典著作中也有大量关于针灸的论述,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中世纪发展阶段在中世纪,针灸学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

这些国家根据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对针灸学进行了吸收和发展,并加入了自己的特色。

同时,针灸学也在中国本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多个流派和学派。

2.3 现代发展阶段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学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20世纪,中国成立了专门的针灸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推动了针灸学的发展。

同时,西方国家也开始对针灸进行研究,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医疗体系中。

现代针灸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3. 现代应用针灸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方法,还可以与其他医学技术相结合。

以下是针灸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疼痛管理针灸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颈椎病、腰痛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从而减轻疼痛感。

3.2 内科疾病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生理功能,针灸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效果。

3.3 妇科疾病针灸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参考~
3
3
萌芽时期(商周以前)
针法的起源及发展 灸法的起源及发展
医疗参考~
4
4
“砭”之古字
医疗参考~
5
5
砭石
医疗参考~
6
6
针具
砭木
竹针
砭石
骨针
陶针
铜针 铁针 金针
银针
不锈钢针 电针
激光针
医疗参考~
7
7
金属砭石
医疗参考~
8
8
砭、灸的发源地
医疗参考~
9
9
甲骨文(尹、伊、殷、燮、灸)
医疗参考~
21
21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时期的针灸贡献
汉代华佗创“华佗夹脊 穴”;
医疗参考~
22
22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时期的针灸贡献
东汉张仲景创立六 经辨证,在伤寒论中记 载了许多针灸处方,主 张针药并用,辨证论治。
医疗参考~
23
23
(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魏晋 至明中期)
针灸专著 综合性著作 专业机构 针灸学术
医疗参考~
19
19
针灸理论体系建立时期的针灸贡献 《难经》
汉代《难经》,首次提出 “奇经八脉” “八会穴”的理论;
医疗参考~
20
20
《难经》针灸学成就
首次提出了奇经八脉是区别于十二经脉的一个独 立的经脉的体系
提出八会穴理论,对俞募穴、原穴皆有论述和新 的发挥
重于针而略于灸
发展了《内经》的针刺补泻及配穴理论
医疗参考~
24
24
针灸甲乙经
晋代皇甫谧著
医疗参考~
25
25
《针灸甲乙经》针灸学成就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而较全面的系统性针灸专著
补充完善了《内经》的针灸理论,共收录349个腧穴的名 称、定位和刺灸方法。
结束了经穴分离的局面,使经脉和腧穴理论初步地结合 了起来(研究经穴关系的入点)
首次明确了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个交会穴(后世增减极少)
医疗参考~
10
10
甲骨文“尹”字
医疗参考~
11
11
甲骨文“伊”字
医疗参考~
12
12
甲骨文“殷”字
“商、周初早已普遍流行着针 刺疗法,由文字出现之晚,以 及它远落后于现实生活的一般 规律推测,这还是针术流行时 期的下限”。
“以针刺代表整个医术,可见 针刺疗法在当时医术中所占的 地位之重要”
保存了晋以前的重要文献(从7~12卷,以将近一半的篇 幅记述了约200多种病证的500多个处方,其内容多是现 存晋以前其它古籍中所未记载的)
医疗参考~
26
26
发展时期的针灸专著
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执中《针灸资生 经》、闻人耆年《备急灸法》;
金何若愚《流注指微赋》、窦默《针经指南》;元王 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滑伯仁《十四经发 挥》;
医疗参考~
13
13
甲骨文“燮”字
医疗参考~
14
14
金文“灸”字
医疗参考~
15
15
(一)、针灸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战国晚期)
汉代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 脉灸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
医疗参考~
16
16
马王堆帛书
医疗参考~
17
17
(二)针灸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秦汉
时期)
医疗参考~
30
30
仿宋铜人模型
医疗参考~
31
31
发展时期的针灸学术贡献
晋代《针灸甲乙经》 唐代孙思邈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 宋代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金代何若愚的《流注指微赋》 元代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
医疗参考~
32
32
发展时期的针灸学术贡献
唐代孙思邈,绘有历史 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 图(已佚),并首次提 出了“阿是穴”的概念, 及创有“指寸法”等同 身寸法。
以《内经内》经成书为标志。 针灸学的难奠经基之作: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医疗参考~
灵 枢
针灸甲乙经
18
18
《内经》针灸学成就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经络理论体系 载有100百多个穴位。对阿是穴、特定穴
均有论述 重于针略于灸
确立了选穴处方两大原则:按经选取穴和 按脏腑选穴
记载了三十多类病证的针灸处方
医疗参考~
33
33
发展时期的针灸学术贡献
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 首次采取“以经统穴”的方 法,将所有腧穴分列于十二 经脉之中。这种排列腧穴的 方法,与《针灸甲乙经》 《千金要方》头身分部,四 肢分经的方法不尽相同。对 经络与腧穴的关系做了进一 步的整理
医疗参考~
34
34
发展时期的针灸学术贡献
宋代王惟一的《铜人腧穴 针灸图经》,对腧穴进行 了重新考订,确立了354 个经穴。
医疗参考~
38
38
针灸名家承淡安
医疗参考~
39
39
(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建国 以后)
科研方面 手段方面 临床方面 教育方面
医疗参考~
40
40
总结
萌芽 成型 补充 研究
医疗参考~
41
41
二、《针灸学》对外交流
公元6世纪,针灸学被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十六 世纪传到欧洲法国。1979年12月WHO向全世界推荐43种 病应用针灸治疗。 1996年11月召开了世界卫生组织意 大利米兰会议,提出64种针灸适应证。目前全世界有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治疗。
明代徐凤《针灸大全》、汪机《针灸问对》、高武的 《针灸聚英》、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李时珍的 《奇经八脉考》。
医疗参考~
27
27
发展时期的综合性医学著作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隋唐孙思邈的《备急千 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
医疗参考~
28
28
发展时期的 针灸机构
医疗参考~
29
29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经络图拓本
医疗参考~
35
35
发展时期的针灸学术贡献
金代何若愚的《流注指微赋》,创立了子午流注针法。
医疗参考~
36
36
发展时期的针灸学术贡献
元代滑伯仁的《十四经 发挥》,首次把任、督 二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 “十四经”。
医疗参考~
37
37
(四)针灸学术的低谷时期(清代、 民国)
吴谦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廖润鸿的《针 灸集成》、李学川的《针灸逢源》。
医疗参考~
42
42
(1)采用类似针灸法或传统疗法随机对照试验过的针灸 适应证有:戒酒、变应性鼻炎(花粉症)、竞技综合症、 面瘫、胆绞痛、支气管哮喘、心神经官能症、颈椎病、 运动系统慢性疼痛(颈、肩、脊柱、膝等)、抑郁、戒毒、 痛经、头痛、偏瘫或其它脑病后遗症、带状疱疹、高血 压、愿发性低血压、阳痿、引产、失眠、白细胞减少、 腰痛、偏头痛、妊娠反应、恶心呕吐、肩周炎(冻结肩)、 手术后疼痛、经前期紧张症、神经根疼痛综合症、肾绞 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和劳损、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紧张性头痛、戒烟、三叉神经痛、泌尿道结石。
针灸学发展简史
医疗参考~
1
针灸学与中医护理学的关系
针灸学基础理论是中医护理人员的必备知识。 针灸操作是中医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针灸学尤其是针灸技能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医疗参考~
2
一、针灸学发展史
萌芽时期:商周以前 肇始时期:战国晚期(汉初) 建立时期:秦汉时期 发展时期:魏晋至明中期 低谷时期:明清 繁荣时期:建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