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技术及护理新进展
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研究新进展-62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研究新进展-62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98f55af111f18583d05a8a.png)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625-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研究新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护理研究进展
1、营养不良在重症患者中常见,有报道发生率高达()
A、5%
B、15%
C、25%
D、40%[正确答案]
E、70%
2、关于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监测指标,叙述有误的是()
A、对于病危卧床老年病人而言,BMI是最重要的指标[正确答案]
B、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产生,其半衰期较长(约21d),受肝脏功能及体液因素影响,其对并发症及死亡等预测较为理想
C、白蛋白半衰期较短(约1.9d),测定其血浆中的浓度对于营养状况的评估拥有更高的敏感性
D、皮褶厚度主要反映皮下脂肪厚度,是衡量老年病人营养状态的良好指标
E、指标皆不能独立的反映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情况
3、严重烧伤的胃肠屏障功能损害十分严重,烧伤后()内给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能够更快地达到正氮平衡
A、6小时[正确答案]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36小时
4、关于老年危重症病人的机体代谢特点,叙述有误的是()
A、代谢下降,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胰岛素功能下降
B、易出现能量、蛋白质及血糖代谢紊乱。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研究进展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0d50ea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7.png)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5-20T14:01:11.4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作者:韩军萍王云马红霞[导读] 危重症患者由于机体遭受创伤、感染、休克等严重打击,易产生严重的代谢紊乱韩军萍王云马红霞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康复医学科甘肃兰州 730070危重症患者由于机体遭受创伤、感染、休克等严重打击,易产生严重的代谢紊乱,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达40%[[[]康焰.临床重症医学教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2-214.]],是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合理的临床营养支持已成为提高重症患者疗效的重要措施。
2016年美国重症学会(SCCM)颁布的《重症患者喂养指南》、2018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更新的《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均提出[[[]李伦超.2018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重症营养治疗指南(摘译)[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11):723-728]],建议在危重症患者进入ICU的24-48h内启动肠内营养(EN)。
有关研究[[[]马君芳.我院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及护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162-164]-[[]刘梦琳.急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27):5696-5697]]表明,通过建立并实施规范化的营养管理流程,发挥营养支持小组(NST)在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可提高喂养达标率及减少并发症。
本文将从肠内营养概论、肠内营养规范化实施干预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提供参考。
1肠内营养概论1.1肠内营养的目的和重要性在重症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关键是保护和改善全身与各器官的灌注和氧合[[[]周华等.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1):925-926]]。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a931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b.png)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加 强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进展
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 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如PDCA循环等,不断完善 和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鼓励其参与肠内 营养治疗质量控制工作。
06
结论
共识主要观点总结
介绍了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探讨了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和建议
阐述了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实 施方案
维持血糖稳定
避免因应激性高血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 乱。
减轻炎症反应
通过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 低脓毒症发生率。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特殊策略
早期肠内营养
在入院24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 能。
免疫肠内营养
在肠内营养配方中添加谷氨酰胺、精氨酸、鱼油等免疫调节成分 ,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患者疾病类型、严重程度以及病 程长短。
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监测指标,如 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信 息。
肠内营养治疗开始时间、途径及 速度。
肠内营养治疗剂的选择及调整方 案。
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质量控制策略
建立完善的肠内营养治疗操作规范及流程,包括患者 评估、治疗方案制定、实施及监测。
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04d478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e.png)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方式,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回顾了肠内营养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现如今的广泛应用,概述了肠内营养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接着,文章将重点关注肠内营养在不同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如重症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分析肠内营养对这些患者群体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效果。
本文还将对肠内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包括肠内营养制剂的改进、营养支持方式的创新以及肠内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也为未来肠内营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章将展望肠内营养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二、肠内营养的历史与发展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肠内营养主要通过管饲提供单一的营养素,如葡萄糖、蛋白质等。
然而,这种方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它忽略了人体对营养素的复杂需求。
随着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肠内营养逐渐从单一的营养素转向更加均衡的配方。
20世纪中叶,肠内营养制剂开始出现,这些制剂包含了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制剂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效果,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通过肠内营养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
进入21世纪,肠内营养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关注。
一方面,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不断丰富,满足了不同疾病和营养需求的患者。
肠内营养技术和护理新进展
![肠内营养技术和护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80e57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f.png)
EEN可明显降低外科患者旳死亡率
Lewis SJ, et al.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within 24 h of intestinal surgery versus later commencement of feed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Gastrointest Surg,2023;13(3):569-75.
肠内营养技术和护理 新进展
肠内营养旳优越性
1. 全方面、均衡,更符合生理,操作简便; 2. 维护胃肠道功能,增进肠蠕动恢复和胃肠激素分泌,保护肠屏障,预防细菌移位,
增进肠黏膜修复; 3. 有利于改善肝胆功能,没有TPN长久应用造成旳肝脏功能障碍; 4. 有利免疫调控 5. 经济又安全; 6. 较PN更易控制血糖
EN联用PN
相比于单一旳PN或EN,两者旳吸收方式不同,机体可经过多种方式摄取营养,尽早 摆脱营养不良旳状态。
一般应用于危重症患者,在危重症患者方面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目前两者联用在外科临床中旳价值还未得到完全旳体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肠内营养,护理是关键
EN不同于PN,PN旳患者没有选择权,医生医嘱多少许,患者接受多少;而肠内营 养患者有选择权,当不能耐受时能够拒绝,而为了提升患者旳耐受力,增长用量, 应推广当代,规范,正确旳管饲技术和日常护理
早期肠内营养(EEN)
一项Meta 分析纳入 了6个RCT, 研究24h 内予以患 者早期肠 内营养 (EEN) 相对于 24h后开 始EN,对 患者临床 结局旳影 响
Doig GS, et al.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provided within 24 h of injury or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tensive Care Med,2023;35:2023–27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展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affd9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a.png)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 1672-9676.2021.23.012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展作者单位: 350122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张伟琴,徐玲);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李琦,黄晓琼,孔悦);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赵彬彬,苏虹虹);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孔悦)*通信作者张伟琴 李琦 黄晓琼 徐玲 赵彬彬 苏虹虹 孔悦*危重症患者常存在意识以及吞咽功能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激素分泌及内脏功能失衡等代谢紊乱,易出现营养不良,有研究表明,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30%~50%[1-2]。
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至关重要。
肠内营养是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2],其应用有利于保证胃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完整[3],满足机体正常的营养和能量的需求,但在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 FI),有研究[4]显示危重症患者FI 的发生率为30.5%~67.5%,FI 易导致患者营养摄取不足、营养达标率低、住院时间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及病死率增加,影响预后。
但目前国际上暂无预防和治疗FI 的统一标准,因此,本文就FI 的定义、评估、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减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喂养不耐受的定义目前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国内外研究普遍应用的是2012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提出的定义[4]:①经过72 h 的肠内营养喂养,不能完成患者的能量需求目标[20 kcal/(kg·d)] ;②或肠内营养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如呕吐/反流、腹泻、腹胀、误吸和胃残余量(gastric residual volume, GRV)≥500 ml/24 h ;③或因临床原因需停止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新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7ae0c6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b.png)
科学护理164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新进展吴莉萍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上腹痛等症状,为找到病因一般要禁食禁水。
但是患者长时间处在高分解代谢状态中,禁食禁水会导致营养缺乏,此时需要使用合理的方式为其提供营养支持,确保治疗有效。
肠内营养护理能够在提供营养的基础上,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疾病的影响。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代谢紊乱,免疫力逐渐下降,加上营养障碍,促使疾病进一步恶化,影响多个脏器的功能,对生命造成威胁。
而有效的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能够帮助患者维护脏器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1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意义1.1 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两小时内可能对胃肠黏膜屏障功能产生影响,会让肠道菌群移位并吸收毒素,促使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1],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及时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行修复。
研究表示,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降低肠黏膜萎缩的速度,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同时肠内营养还可以减少菌群移位的情况,提升预后效果[2]。
使用经鼻置入导管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现阶段营养情况,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确保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有充足的营养,降低手术风险。
1.2 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起到主要作用的胰酶受到了缩胆囊素以及促胰酶的影响,而这两者主要分布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当中[3]。
十二指肠中如果进入了蛋白质多肽,会导致胰液分泌不断增加,进入空肠后不断减弱,达到远端空肠和回肠的时候起到了移植作用,所以在理论上需要对胃相和肠相等刺激进行躲避。
而直接经空肠注射营养液,可保证胰腺得到充足的休息,逐渐恢复其能力。
相关研究发现,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内毒素抗体没有明显的变化,抗氧化能力不断提升;并且能够让患者的血淀粉酶逐渐恢复到正常值,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PPT课件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0d0b5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c.png)
结合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远程管 理和指导,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多学科协作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水平
营养科与临床科室协作
营养科与临床科室应密切协作,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 肠内营养支持方案。
引入临床药师参与
临床药师可以参与危重患者的药物治 疗和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避免药物 与营养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
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 ,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对于肠内营养不耐受或喂养困难的患者,采取肠 外营养支持或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和饮食恢复能力,逐步过渡 到经口饮食,并调整肠内营养的剂量和种类。
03
肠内营养支持实施方案
肠内营养剂选择原则
01 7
根据患者病情和胃肠道功能选 择适当的肠内营养剂。
养支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之处。
01
原因分析
02 针对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包括患
者因素、医疗因素、管理因素等
。
改进措施制定
根据原因分析,制定具体的改进
措施,如优化肠内营养配方、改
03
进喂养方式、加强护理监测等。
实施与监测
04 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并持续监测效果,确保改进措施
的有效性。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备和代谢状况。
个体化营养需求计算
根据患者疾病状态、体重 、身高、年龄等因素,计 算每日所需热量、蛋白质 、脂肪等营养素的需求量 。
考虑患者的消化和吸收功 能,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 制剂和喂养方式。
对于特殊疾病或治疗需求 的患者,如糖尿病、肾功 能不全等,需要调整营养 素的配比和摄入量。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探索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60ab9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2.png)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探索摘要: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于患者病情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想要保障患者在术后的短期内得到更好的恢复,应制定科学的营养护理模式。
医学界在该领域的探究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护理方法和相关方法的效果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本文主要针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和相关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胃癌患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胃癌;术后康复;营养支持胃癌患者术前经常出现食欲减退、消耗增加、摄入不足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导致患者的营养状况变差,从而引发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对患者的康复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1]。
患者术后由于胃肠减压和禁食出现身体平衡失调以及营养缺乏的症状,身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在术后对患者的肠内提供营养支持十分重要,这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保障患者肠道结构功能,使其更好地吸收营养成分,提高患者的身体康复水平。
一、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十分关键,这是患者身体得以快速康复的重要前提条件。
很多患者术后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身体压力可以通过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舒缓,但是心理压力无法通过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此时需要通过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2]。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向患者解释术后肠内影响康复的重要性,并就肠内营养护理的优点以及护理的意义进行说明。
与此同时,也需要将护理的操作方法和需要患者注意的内容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开展,使患者能够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安抚。
此外,心理护理过程中还可以带领患者观看肠内营养的病人,使患者对肠内营养护理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二、鼻肠管的护理首先,将鼻肠管妥善固定在患者鼻腔,同时将擦管深度准确记录,并在鼻腔处使用标记笔进行标注。
例如,选择3M胶贴作为固定装置,将其裁为长7. 5cm 和宽2.5cm,作为鼻贴使用。
使用时将其粘贴在患者鼻尖部1/3处,同时将剩下的2/3长度剪成两条,裁剪位置为中间部分。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a05b70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5.png)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摘要:在临床上,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发作时往往会导致病人体内高分解代谢,伴随代谢功能紊乱,还会由于全身炎性反应而损害到机体多脏器功能,进而致使病人出现糖耐量降低、糖异生增加、糖利用率低下等问题,甚至出现低蛋白血症和负氮平衡,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最终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逐步广泛应用到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大量临床实践也证明:目前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除了采用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外,还需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措施,以从根本上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促进病人的康复。
基于此,本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一线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进展1.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而言,肠道细菌移位、炎性因子反应、胰酶自身消化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均是引发该疾病的关键因素。
目前临床证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道菌群移位会引发肠源性感染,并损害到肠黏膜屏障功能。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正常情况下肠道屏障会对肠道菌群进行阻隔,使之难以突破黏膜移位进入到肠外组织。
当患上重症急性胰腺炎时,人体中的肠壁血液灌注会减少,损害肠道运动功能,致使细菌大量生长,引发肠黏膜缺血再灌注,造成其通透性增高,降低人体免疫力,在这些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将会致使肠道内的毒素和菌群通过淋巴系统、血液循环、胆道与胰胆管逆行感染、直接进入腹腔等途径而出现移位情况,对已经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刺激,进而出现过量的炎性因子,再次损害到胰腺等脏器,造成胰腺组织二次感染,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1]。
2.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关理论依据2.1肠道屏蔽在当代临床医学中,肠道屏蔽涉及到机械屏蔽、免疫屏蔽、生物屏蔽三类。
提高综合icu早期肠内营养的工作计划
![提高综合icu早期肠内营养的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5e8bb8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7.png)
提高综合icu早期肠内营养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的
提高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率,改善病人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二、工作措施
1. 加强医护人员对早期肠内营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大家的知识面。
2. 优化临床营养流程,制定标准的肠内营养启动时间、速度增加策略、监测方案等,规范操作。
3. 营养师根据病情评估患者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方案。
4. 加强营养监测,观察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营养支持效果。
5. 鼓励开展临床研究,评价本单位肠内营养应用效果。
三、质量控制措施
1. 监测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率。
2. 监测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3. 定期复盘病例,分析肠内营养过程中的问题并改进。
四、预期目标
1.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率达到60%以上。
2. 降低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和预后。
肠内营养护理新进展讲课教案
![肠内营养护理新进展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739c6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6.png)
一、反流与误吸
p 输注途径? p 输注方式? p 机械通气? p 体位? p 胃工作正常吗? p 意识障碍? p 镇静?
输注途径
短期 <4w 鼻饲管
有/无 内 镜辅 助
长期 >4w
经皮导管
内镜辅助
外科手术
胃管 十二指肠管
胃
胃造口
造口喂养 十二指肠
空肠喂养
空肠 造口喂养
输注途径选择原则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4周?
否
是
鼻胃(肠)管饲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是
否
是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输注方式
输注方式 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 患者耐受程度
优点
一次性 每次200 ml, 鼻胃管
输注
每日6-8次
胃造口管
难以耐受
————
间歇性 每次250-
鼻胃管
500 ml,速 胃造口管 重力滴注 率450 ml/h,
防治措施---导管标识清楚
标准的肠内营养医嘱
护士的责任
在处理营养不良的工作中护士是最重要和最佳人选。 营养治疗的实施过程中,护士的责任: • 在肠内全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监测 • 对营养治疗的输入设备(喂养管及泵)的护理进行监测 • 对病人、家属以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
蒋朱明《肠内营养》
p以下标准可以参考 u2次以上GRV≥200 ml uOr1次以上GRV≥250 ml uOr≥喂养量的50%
误吸的防治
喂养前
喂养中
喂养后
鼻肠管、PEG 肠内营养泵
监测胃潴留
肠内营养技术及护理新进展共36页文档
![肠内营养技术及护理新进展共36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ee68126b14e852459fb5722.png)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PPT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3f54e6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e.png)
注意营养液的保质期和储存方式 ,确保营养液的质量和安全。
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选 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如口服、 管饲、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等。
注意输注速度和温度的控制, 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输注速度以 及过冷或过热的营养液对胃肠 道的刺激。
定期检查输注管道的位置和通 畅性,避免管道堵塞或移位导 致肠内营养的输注受阻。
肠内营养与免疫功能
探讨肠内营养如何影响危重患者的免疫功能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肠内营养护理的研究成果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需求评估方法的建立
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了一套准确评估危重患者营养需求的方法。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优化
研究发现,通过合理的输注方式可以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肠内营养制剂的研发
针对危重患者的特殊需求,研发出更适合他们的肠内营养制剂。
重要性
危重患者往往无法正常进食,肠 内营养护理能够提供必要的营养 物质,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体征, 促进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
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
01
02
03
04
无法正常进食的重症患者:如 昏迷、消化道梗阻等。
需要进行大手术或严重创伤的 患者。
长期卧床、衰弱或咀嚼困难的 患者。
需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
培训与教育的实施方式
理论授课
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 ,向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传授 肠内营养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
实践操作
组织医护人员在模拟器或真实患者 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视频教程
制作和分享肠内营养护理的视频教 程,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随 时学习和复习相关知识。
肠内营养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需要采取相 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afa45a6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8.png)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指南共识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是提高危重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治疗理念的更新和肠内营养技术的进步,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也不断发展。
基于最新研究证据,我们就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提出以下共识意见:
一、肠内营养适应证
危重患者出现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或无法达到营养目标时,应考虑肠内营养。
具体适应证包括:急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重症监护患者等。
二、肠内营养方式的选择
鼻肠饲料优先于胃肠饲料。
持续肠内营养优于间断肠内营养。
应根据病情选择最适宜的肠内营养方式。
三、肠内营养的启动、进展和转换
肠内营养的启动应严格评估患者的肠功能。
肠内营养的推进应缓慢增加至目标速度。
在肠外营养基础上逐步减少,平稳转换至肠内营养。
四、肠内营养相关感染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终末灭菌的肠内营养制剂,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并监测患者感染指标。
五、肠内营养不耐受的评估和处理
定期监测患者胃残留量、腹泻次数等,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必要时补充谷氨酰胺等肠黏膜营养素。
六、转归评估
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发症等,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继续肠内营养或转为其他营养方式。
我们呼吁,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应遵循本共识意见,以提高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水平。
我们也将根据新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本共识意见。
肠内营养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肠内营养的使用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d0761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3.png)
目 录
• 肠内营养的简介 • 肠内营养的使用方法 • 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 肠内营养的适用范围与限制 •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肠内营养的简介
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
肠内营养适用于需要营养支持但无法通过口摄取足够食物的患者,如吞咽困难、厌食、消化道梗阻、神经性厌食、 机械性肠梗阻、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肿瘤患者支持治疗
对于肿瘤患者,肠内营养可以作为一种支持治疗手段。研究表明,肠内营养能 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肠内营养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个体化营养方案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营养方案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基因检测、代 谢组学等技术,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肠内营养方案,以满足其特定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肠道梗阻
肠内营养可能导致梗阻加重, 应避免使用。
严重肠道炎症
炎症可能影响营养吸收,需谨 慎使用。
严重腹腔感染
肠内营养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应慎用。
高位消化道瘘
高位瘘可能影响营养剂的通过 ,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肠内营养与其他治疗的协同作用
药物治疗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营养吸收,需注意药物与肠 内营养的协同作用。
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肠内营养可能导致肠道菌群 失调,表现为腹泻、消化不良等 症状。处理方法包括补充益生菌、 调整饮食结构。
肠内营养的观察与监测
01
观察患者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腹 泻等不适症状,以及生命体征是 否平稳。
02
03
监测实验室指标
记录出入量
定期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血糖、 血脂等实验室指标,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研究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027bf32af90242a895e5ee.png)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126幸福生活指南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研究余 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病人机体会呈现高分解代谢状态,需要及时摄取和补充较多营养物质,因患者病情较危及无法自己进食,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供给,患者消化道黏膜会逐渐萎缩,且胃肠蠕动也会减弱。
为此,ICU 内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要进行相应护理干预。
基于此,下文将阐述ICU 内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时的护理进展,供有关人士借鉴,以提升ICU 内患者的营养供给质量,进而提升病人存活率,让其尽快康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进展;重症监护病房ICU 内患者机体为了应对严重损伤或者疾病,会提升新陈代谢率,需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以维持机体自我修复、感染控制能力、免疫恢复能力等。
但患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自己进食,例如经口插管、无意识等,若不进行及时处理将会提升营养不良风险。
为此,需及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要想保证营养供给的顺利,还需进行护理干预。
为此,本文对ICU 内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时的护理进展进行阐述,给相关人士提供护理参考。
1、肠内营养概念和喂养方式肠内营养支持是指患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自己进食,需实施管饲途径、静脉输注等方式给患者补充营养,满足机体所需。
其中静脉输注营养物质的方式常用在胃肠无法接受营养物质的病人中。
管饲途径补给营养的方式是经胃肠道给患者提供营养的一种方式,此方式既能维持患者胃肠道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刺激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和正常运转、降低肠内细菌异位风险和肝内胆汁淤积,还能减小败血症风险,避免肠道菌群失调。
且还有资料显示,给ICU 内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供给,不仅能保护患者胃肠道黏膜,还能提升肠道血液循环,修复和保护患者胃肠道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1]。
此外,还能恢复患者肠道功能,预防肠源性感染,增强免疫能力,改善患者代谢紊乱现象,进而避免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提升患者预后康复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 vs. PN ----- 缩短住院时间
早期EN较PN显著缩短住院时间1.2天 (p=0.004)
并发症直接影响住院时间。EN相对于PN可减少下述疾病 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外科或术后、脓毒血症、肿瘤、胰腺炎
Hegazi R, et al. Early jejunal feeding initi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1,35(1):91-6. Erratum in: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1,;35(2):276.
肠内营养技术及护理新进展
EN enteral nutrition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
1. 全面、均衡,更符合生理,操作简便; 2. 维护胃肠道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和胃肠激素分泌,保护肠屏障,防止细菌移位,
促进肠黏膜修复; 3. 有利于改善肝胆功能,没有TPN长期应用导致的肝脏功能障碍; 4. 有利免疫调控 5. 经济又安全; 6. 较PN更易控制血糖
鼻饲原则
浓度----从低到高 容量----从少到多:由500ml/d 至1000-1500ml/d 速度----从慢到快:由50ml/h 至80-100ml/h 温度----38-40 °C
营养剂形
瑞代
瑞能 瑞素
维沃 百普力 能全力 瑞先
置管方法的改进
一、屏气法插胃管:
方法:
当胃管通过咽部时, 嘱患者屏气至少10 s,当胃管达 30~ 40cm 时, 嘱患者停止屏气并 深呼吸,继续将胃管插至预测长度, 证实在胃内后,嘱患者平静呼吸,固定胃管。
胃造口螺旋型空肠管 PEJ
在内镜引导下行经皮胃造口,并在内镜引导下,将营养管置入空肠上段,可以 在空肠营养的同时行胃腔减压,可长期留置
优点: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并发症、减少返流与误吸风险、可在喂养同 时进行胃十二指肠减压
适用:有误吸风险、胃动力障碍、十二指肠淤滞等需要胃十二指肠减压的重症 患者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 PEG
指在纤维胃镜引导下经皮胃造口,将营养管置入胃腔 优点:减少鼻咽与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适用:昏迷、食道梗阻等长时间不能进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的管饲喂养途径选择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否
是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发生天数(d/42d)
40
36
P<0.0006
35
30
25
20
15
8
10
5
0
胃胀
32
P<0.0003
4
P<0.0001 12 1
输注泵组(n=50) 重力输注组(n=50)
P<0.0002 5 0
P<0.0003
3 0
恶心
反流
呕吐
腹泻
Shang E, Geiger N, Sturm JW et al Pump-assisted versus gravity-controlled enteral nutrition in long-term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atients: a prospective
导丝胃管 聚氨酯
细、软、易曲 生物相容性好 耐胃酸腐蚀 管壁薄但很结实
价格较贵 90-180天更换
管饲方式
1 一次投给
2 重力滴注
3 营养泵持续泵入
5-10min内, 20-250ml,
每日2-6次 禁止用力推注
经输注管与 胃管连接缓慢滴入
20-250ml, 每注, 可持续16-24h
EN vs. PN-----减少20%的医疗费用
EN的医疗费用仅 是PN的1/7
EN减少医疗 总费用的20%
降低医疗费用,EN是首选
Lobato Dias Consoli M, et al. Early postoperative oral feeding impacts positivel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nic resection: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Nutr Hosp,2010;25(5):806-9.
置管方法的改进
二、口含维生素C 片插胃管 方法: 在插胃管之前 1 min,口腔含化 1 片维生素 C
鼻饲器材的改进
一、鼻肠营养专用管的使用 普通胃管口径较粗,质地较硬。相对而言鼻肠营养专用管较细且柔软,对鼻咽部及口咽 部刺激性小。
鼻饲器材的改进
二、恒温营养泵的应用 滴注时用恒温营养泵持续喂养,根据患者适应性调节输入速度,控制营养液温度37~40℃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经鼻胃管途径
常用于胃肠功能正常,非昏迷以及经短时间管饲即可过渡到口服饮食的患者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返流、误吸、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经鼻空肠置管
优点:返流与误吸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增加 缺点:喂养开始阶段,营养液渗透压不宜过高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否
是
否
是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肠内营养管饲的各种器械
胃管
橡胶胃管 不抗酸易腐蚀 易损坏弹性差 管壁厚管腔小 有异味质量重
每周更换
塑料胃管
硅胶胃管
聚氯乙烯,PVC 质地轻管壁薄
管道柔软易曲
弹性好无异味
长期放置管道变硬
柔软易曲
可能含有致癌物 对机体刺激性小
每周更换
管道通明便于观察
3-5周更换
EN vs. PN-----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对于PN
早期EN显著降低重症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达30% (95% CI -57% to -3%) 早期EN显著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达8% (p=0.001)
Lobato Dias Consoli M, et al. Early postoperative oral feeding impacts positivel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nic resection: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Nutr Hosp,2010;25(5):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