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试验原始记录

合集下载

人工砂压碎值指标原始记录测试

人工砂压碎值指标原始记录测试

人工砂压碎值指标原始记录测试实验目的:测试不同配比的人工砂在不同压力下的压碎值,以评价其抗压强度。

实验设备:1.圆筒磨损试验机2.试验砝码和测力计3.不同类型和配比的人工砂试样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类型和配比的人工砂试样,保持试样形状一致,尺寸为直径50mm、高度100mm。

2.将试样放置在圆筒磨损试验机的压力平台上,调整试验机的加载速率为每分钟30次。

3.对于每种类型和配比的试样,进行以下实验:a.第一步,加载试样并测量初始高度和初始直径。

b.第二步,将试验砝码加在试样上,加载到设定的压力值,并保持10s。

记录加载压力。

c.第三步,移除试验砝码,观察并记录试样的高度和直径变化。

d.第四步,重复步骤b和c,直到试样完全压碎为止。

记录每次加载压力和试样的高度和直径变化。

4.根据实验记录计算人工砂的压碎值指标,并绘制压碎过程中加载压力和试样高度直径变化的曲线图。

实验记录:试验样品:人工砂A试验日期:2024年1月1日试验温度:25℃试验湿度:50%试验编号:001试验结果:加载压力(N)初始高度(mm)初始直径(mm)高度变化(mm)直径变化(mm)-------------------------------------------------------------------50100500010099.849.8-0.2-0.215099.649.6-0.4-0.420099.449.4-0.6-0.625099.249.2-0.8-0.830099.049.0-1.0-1.035098.848.8-1.2-1.240098.648.6-1.4-1.4试验样品:人工砂B试验日期:2024年1月2日试验温度:25℃试验湿度:50%试验编号:002试验结果:加载压力(N)初始高度(mm)初始直径(mm)高度变化(mm)直径变化(mm)-------------------------------------------------------------------50100500010099.749.7-0.3-0.315099.449.4-0.6-0.620099.149.1-0.9-0.925098.848.8-1.2-1.230098.548.5-1.5-1.535098.248.2-1.8-1.840097.947.9-2.1-2.1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记录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和配比的人工砂在加载压力下的高度和直径变化情况。

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试验原始记录

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试验原始记录

材料交接单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材料交接单日期:年月日砂子颗粒级配检测原始记录表产地:品种: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砂子表面含水检测原始记录表产地:比重:混凝土拌合成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含气量损失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混凝土养护室温度·湿度记录表混凝土干缩室温度·湿度记录表骨料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骨料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含量·有机物含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石子组合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测原始记录表产地:品种: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石子压碎指标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骨料坚固性检测原始记录表产地:品种: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卵石软弱颗粒含量检测原始记录表产地:品种: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砂、石吸水率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砂子表观密度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石子表观密度检测原始记录表石料岩相鉴定原始记录表石料碱活性骨料含量测定原始记录表砂料碱活性骨料含量测定原始记录表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骨料碱活性小砂浆棒快速法测定原始记录表混凝土抗压·劈裂抗拉强度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混凝土力学变形检测原始记录表试件编号:检测龄期:(d)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混凝土抗折强度检测原始记录表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混凝土绝热温升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粉煤灰检验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水泥水化热试验原始记录表检测:计算:校核: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混凝土体积变形原始记录表配合比编号:仪器编号:初始电阻比Z0:仪器参数:f '=R0= a '=b=成型日期:年月日加荷龄期(d):加荷应力:第页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审核:校核:检测:骨料碱活性化学法检验容量法测定R C原始记录表骨料碱活性化学法检验重量法测定S C原始记录表混凝土抗渗检测原始记录表混凝土抗冻检测原始记录表混凝土干缩检测原始记录表外加剂匀质性检测原始记录表样品名称: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水泥物理检验原始记录表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水泥胶砂强度检测原始记录表(ISO法)检测:计算:校核: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计算:校核:日期:年月日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原始记录表检测:记录:计算:校核:。

砂原始记录

砂原始记录
奉化环球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试验室
砂试验原始记录(1)
代表数量:规格:产地:编号: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
颗粒量
第一次g
第二次g
累计筛余平均(%)
试样质量
G(g)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
筛孔尺寸
mm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其中:含水率ωwc= ×100%表观密度ρ=( -αt)×1000堆积密度ρL= ×1000
(2)空隙率νL=(1- )×100%=其中:ρL为堆积密度,ρ为表观密度。
(3)氯离子含量ωcl= ×100%(4)贝壳含量ωb= ×100%-ωc
复核:试验:
试样总量
m1(g)
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
m2(g)
水+瓶+砂样
总质量
m1(g)
容量筒+砂样
总质量
m2(kg)
AgNO3浓度
(CAgNO3)(mol/L)
试样除去贝壳后的质量
m2(g)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
m3(g)
水+瓶
总质量
m2(g)
容量筒体积
V(L)
空白体积消耗
V2(mL)
含泥量
ωc
含水率
ωwc(%)
水温(℃)
堆积密度ρL
(kg/m3)
样品体积消耗
V1(mL)
贝壳含量
ωb(%)
修正系数αt
表观密度ρ
(kg/m3)
氯离子含量ωcl(%)
平均值
ωwc(%)
平均值ρ(kg/m3)
平均值ρL(kg/m3)

砂试验原始记录

砂试验原始记录
硫化物及硫盐酸
试样重(g)
瓷坩埚重(g)
锅样重(g)
测定值(%)
试验:审核:

砂试验原始记录
统一编号:
试验编号:
空隙率
表观密度(kg/m3)
堆积密度(kg/m3)
结果(%)
测定值(%)
含泥量
样重(g)
洗后样重(g)
结果(%)
测定值(%)
泥块含量
样重(g)
洗后样重(g)
结果(%)
测定值(%)
云母含量
样重(g)
砂试验原始记录
统一编号:
试验编号:
委托单位
委托日期
年月日
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
年月日
产地
代表批量



筛孔尺寸(mm)
4.75
(5.00)
2.36(2.50)
1.18(1.25)
0.600(0.630)
0.300(0.315)
0.150(0.160)

1
分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细度模数
2
分筛余量(g)
分计筛余(%)累计筛余(%)Fra bibliotek细度模数
累计筛余(%)
细度模数
堆积密度
样筒重(g)
筒重(g)
样重(g)
筒容积
结果(kg/m3)
测定值(kg/m3)
吸水率
试样重(g)
烧杯重(g)
烘干后杯样重(g)
结果(%)
测定值(%)
表观密度
样重(g)
排水体积(ml)
水温修正系数
结果(kg/m3)
测定值(kg/m3)

灌砂法测压实系数检验原始记录

灌砂法测压实系数检验原始记录
试坑深度(mm)
结 论
依据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检测,该样品压实度 , 设计要求。
备 注
审 核:校 核:检 验:
□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主要仪器
设备信息
□灌砂筒 管理编号SRCZZ-011-2有效期至:2017.10.26
□电子天平 管理编号SRCLX-031 有效期至:2017.10.26
□电子天平 管理编号SRCLX-069 有效期至:2017.10.26

试样编号
取样部位
压实度(灌砂法)检验原始记录
委托编号:
第 页 共 页
样品信息
部位层次
设计压实度
≥ %
取样日期
试样类别
击实编号
检验起止日期
样品说明
最大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
g/cm3
最佳含水率
%
检验环境
检验地点
量砂密度
g/cm3
检验依据
□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桩号
距中线或边缘距离(m)
加基板灌砂前筒+砂质量(g)
加基板灌砂后筒+砂质量(g)
加基板锥体砂质量(g)
试坑中试样湿质量(g)
试坑体积(cm3)
湿密度(g/cm3)



盒号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水质量(g)
盒质量(g)
干土质量(g)
含水率
(%)
单值
平均
干密度(g/cm3)
压实度(%)

建设用砂原始记录2

建设用砂原始记录2
G2(g)
烘干后试样质量
G1(g)
吸水率Qx
试验
次数
饱和面干试样质量m1(g)
烘干试样质量m0(g)
1
1
2
2



标Yi
试验
次数
4.75mm~2.36mm
2.36mm~1.18mm
1.18mm~600μm
600μm~300μm
G1
G2
G1
G2
G1
G2
G1
G2
1
2
3
坚固性
P
循环完成后筛余量(g)(试验前称取试样100g)
300μm~600μm
600μm~1.18mm
1.18~2.36mm
2.36~4.75mm
备注
1, 2, 3, 4——分别为各粒级质量占试样(原试样中筛除了大于4.75mm及小于300μm的颗粒)总质量的百分率,%
校核:试验:
建设用砂检测原始记录(一)
XXXX/XXXX-2013
样品编号
检验项目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筛分析□
石粉含量□氯离子含量□
样品类型
河砂□海砂□人工砂□
试验日期
环境条件
检测依据
JGJ 52-2006
设备名称
震击式标准振筛机
电热鼓风干燥箱
电子计重天平
设备编号
SN3-C032
SN3-B021
300μm
150μm
筛底
筛余量(g)
1
2
累计
筛余
/
A1
A2
A3
A4
A5
A6
/
备注
校核:试验:

砂原始记录

砂原始记录

砂原始记录
试验编号种类试验日期
筛孔尺寸mm 9.5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0.075 筛底细度模数筛余量g
筛余量g
累计筛余%
2.表面密度
Kg/m3称取烘干试样300g两份,装入冷开水的容器中,摇匀静置24h,进行表面密度试验。

试样干质量g 试样水容量瓶质量g 水容量瓶质量g 水温表观密度平均值
3.堆积密度
Kg/m3用5㎜的筛子过筛,缩分试样3L,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进行堆积密度、紧密密度试验。

容量筒容量g 试样筒质量g 容量筒容积L 堆积密度Kg/m3平均值
4.紧密密度
Kg/m3
容量筒容量g 试样筒质量g 容量筒容积L 堆积密度Kg/m3平均值
5.含水率
% 称取500g的试样两份,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测定砂的含水率。

烘干前试样重g 烘干后试样重g 含水率% 平均值
6.含泥量
% 称取烘干试样500g两份,浸泡2h后淘洗至清澈,在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测定。

试验前干质量g 试验后干质量g 含泥量% 平均值%
7.泥块含量
% 称烘干试样500g,用1.18mm筛子筛分,取筛上的砂400g分成两份,取200g注水拌匀浸泡24h后淘洗,放到600цmm的筛上淘洗至清澈,把试样取出装盘烘干,测泥块含量。

试验前干质量g 试验后干质量g 泥块含量% 平均值%
执行标准JGJ52-2006
结论
经检验该样品为砂,其级别配区为区,所检项目符合JGJ52-2006标准要求。

可用于浇筑的混凝土。

审核试验。

砂浆稠度等原始记录2

砂浆稠度等原始记录2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MPa)
破坏荷载(N)
拉伸粘结强度
(MPa)
评定依据
检验:
初始长度(mm)
两个收缩头埋入
试件中长度之和(mm)
试件
初始长
度测定
后养护
时间
7d
实测长度(mm)
14d
实测长度(mm)
21d
实测长度(mm)
28d
实测长度(mm)
56d
实测长度(mm)
90d
实测长度(mm)
五.拉伸粘结强度
试件成型时间
年 月口
Rdr mm、
试件破型时间
年 月口
以1十八、J kmm√
平均值
(mm)
1
2
三.表观密度


容量筒质量(kg)
试样和筒的总质量(kg)
容量筒容积
(m3)
密度
(kg∕m3)
平均值
(kg∕m3)
1
2
四.收缩
试件成型时间年 月 日初始长度测定时间年 月 日
试件尺寸(mm)
1#
2#
3#
1#
干燥
收缩

(%)
2#
干燥
收缩

(%)
3#
干燥
收缩

(%)
平均
干燥
收缩

(%)
砂浆性能检验原始记录
第页共页
委托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状况
品种规格
试验环境
数 量
检验日期
检验项目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砂检测是对砂样本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测试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

------------------------------检测日期:2024年10月1日1.样品信息:-样品地点:XX河段-采样日期:2024年9月30日-采样人员:张三2.样品准备:-样品重量:500克-样品清洗:将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动搅拌器搅拌30分钟,然后倒掉水分。

-样品干燥:将清洗后的样品均匀铺展在干燥皿中,置于恒温箱中,在50摄氏度下烘干24小时。

3.化学性质分析:3.1.粘土含量测定:-使用粘土含量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粘土含量。

-结果:样品粘土含量为25%。

3.2.碳含量测定:-使用燃烧-红外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碳含量。

-结果:样品碳含量为0.5%。

3.3.溶解物测定:-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量样品的酸溶解物含量。

-结果:样品酸溶解物含量为0.3%。

4.物理特性测试:4.1.粒径分析:-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样品粒径分布。

-结果:样品中粒径分布如下:- 0.063mm以下:10%- 0.063-0.125mm:35%- 0.125-0.25mm:30%- 0.25-0.5mm:20%- 0.5-1mm:5%4.2.比表面积测定:-使用比表面积仪测量样品的比表面积。

-结果: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

4.3.孔隙度测定:-使用压汞法测量样品的孔隙度。

-结果:样品孔隙度为35%。

5.结论及建议:根据上述测试结果,样品来自XX河段的河流沉积物,其中粘土含量为25%,碳含量为0.5%,酸溶解物含量为0.3%。

样品的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063-0.25mm之间,占总体的95%。

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孔隙度为35%。

根据所得结果,建议该砂样品适合用于建筑材料生产或土壤改良等领域。

------------------------------以上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样品准备、化学性质分析、物理特性测试,以及最后的结论和建议。

灌砂法测压实系数检验原始记录

灌砂法测压实系数检验原始记录

灌砂法测压实系数检验原始记录实系数(也称为地基液化实施系数)是用于分析和评估在地震激励下土壤的稳定性和液化潜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灌砂法测压实系数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灌入土体的水泥砂浆进行振动压实试验,获得不同振动强度下土体的实系数。

下面是一份灌砂法测压实系数检验的原始记录。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灌砂法测压实系数,评估土体在地震激励下的液化潜力以及稳定性。

二、实验设备:1.振动台:型号VTS-2000,具有可调频振动和可调振幅功能。

2.水泥砂浆:水泥与砂浆的比例为1:43. 试验桶:直径为20cm,高度为30cm,采用不透水材料制造。

4.压力传感器:型号PS-100,测量范围为0-10MPa。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将试验桶内壁涂布一层硅油,以减少水泥砂浆与桶内壁的黏附。

b.将水泥和砂浆按1:4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制成成果状。

c.在试验桶底部放置一块统一大小的胶垫,以保证试验过程中水泥砂浆的均匀分布。

2.开始试验:a.将试验桶放置在振动台上,并将桶固定到振动台上,保证试验桶不发生移动。

b.调整振动台的频率和振幅,根据试验要求设定振动参数。

c.打开振动台,开始振动。

d.在振动过程中,将水泥砂浆缓慢地灌入试验桶中,保证水泥砂浆的均匀分布。

同时,用手持振动仪测量振动台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e. 当试验桶中的水泥砂浆抬升至约15cm高度时,停止振动,并进一步调整振动台的频率和振幅,以改变振动强度。

f.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进行不同振动强度下的实验。

g.在每个振动强度下,记录振动参数和振动时间,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不同振动强度下的灌砂法测压实系数如下表所示:--------------------------------------------------------------振动强度(Hz)振幅(mm)振动时间(s)实系数--------------------------------------------------------------51.5600.85102.0800.90152.51000.93203.01200.95--------------------------------------------------------------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振动强度下的实系数逐渐增加,说明土体的密实度随振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原始记录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原始记录
10.2 41.5 43.98 2.48 31.3 7.92
93 K0+460 18519 8320 2555 7644 1.41 5342 11732 2.196
检测桩号 灌砂前砂+容器质量 灌砂后砂+容器质量 锥体内砂质量(g) 试坑灌入砂质量(g) 量砂堆积密度(g/cm3) 试坑体积(cm3) 试坑中 挖出的湿料质量(g) 试验湿密度(g/cm3)
施工单位 检测日期
重庆隆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灌砂筒、容重测定仪
量砂的单位质量,g/m3 8.2 K0+420 17924 8023 2555 7346 1.41 5210 11365 2.181 2
10.2 46.5 49.37 2.87 36.3 7.90
1.41 设计压实度(%) K0+440 17113 7016 2555 7542 1.41 5349 11841 2.214 K0+450 17309 7855 2555 6899 1.41 4893 10816 2.211 2
10.2 48.2 51.20 3.00 38.0 7.90
盒+干料质量g 45.0
含水量 盒+湿料质量g 47.82 W(%) 水质量g 干料质量g 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干质量密度(g/cm3) 最大干密度(g/cm3) 压实度(%)
2.82 34.8 8.10
8.00 2.01 2.15 93.68 试验人:
1
10.2 42.8 45.39 2.59 32.6 7.96
1Hale Waihona Puke 10.2 44.9 47.65 2.75 34.7 7.93
2
10.2 41.7 44.12 2.42 31.5 7.68

砂检验原始记录

砂检验原始记录
共页第页鲁JJC—009.3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规格型号
样品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检测编号
检测依据
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内容



试样粒级(mm)
0.315~0.63
0.63~1.25
1.25~2.5
2.5~5.0
1
2
1
2
1
2
1
2
各粒级试验前试样质量Cio(g)
各粒级试样在试验后筛余量Cj(g)
分别为各粒级试验前的分计筛余百分比aj(g)
烧杯和试样质量
G16(g)
吸水率
Wx(%)
平均值(%)
1
2
空隙率
ρ
V0=(1- )×100%=
ρ0
公式
G19-G20 G12
ρ1=×1000ρ0=×ρ水
V G12+G14-G13
G18-G17 500-(G16-G15)
Z=×100 WX=×100
G17 G16-G15
结论
校核:主检:检测日期: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三)
累计筛余平均值(%)
第一次试验
第二次试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
9.50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筛底
细度模数
(Mx)
Mx1=
Mx2=
Mx1+Mx2
Mx= =
2
属区砂



次数
冲洗前烘干质量(g)
冲洗后烘干质量(g)

砂相对密度原始记录

砂相对密度原始记录

砂相对密度原始记录实验名称:砂相对密度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24年5月20日实验地点:土力学实验室实验设备:1.振实仪2.砂土样品3.土工计量筒4.试验土块实验步骤:1.将振实仪圆筒洗净,并将圆筒固定在振实仪的振动部位;2.将土工计量筒称重,记录称重质量M1;3.用土工计量筒装取一定质量的砂土样品(约1000g),称取质量M2;4.将砂土样品均匀地倒入振实仪的圆筒中;5.用模具将砂土样品压实,使其体积小于固定圆筒的容积,并平整土面;6.将固定圆筒与振实仪进行振动,振动时间约为5分钟;7.停止振动后,取出固定圆筒,并再次称重土工计量筒的质量M3;8.计算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D。

实验数据记录:质量M1=50g质量M2=1000g质量M3=980g计算结果: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D=(M2-M3)/(M1-M3)=(1000-980)/(50-980)≈0.02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为0.02、相对密度的数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大代表砂土的密实程度越高,反之越小代表砂土的松散程度越大。

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砂土样品较为松散。

实验讨论:1.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砂土样品中的空隙,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在实际工程中,砂土的相对密度与其工程性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相对密度来确定砂土的压缩特性、剪切强度等参数,从而进行工程设计和土体改良。

3.砂土的相对密度还可以用于判定土体的质量,相对密度高的砂土具有较高的质量,适用于一些对土体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备注:以上只是一个示例的实验记录,实际的实验过程和数据可能与上述内容有所不同。

实验的最终结果应综合考虑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砂土的相对密度。

砂浆试验原始记录

砂浆试验原始记录
原材料

水泥

石灰膏(外加剂)
稠度(㎜)
每立方米原材料(kg)
项目试验次数
加水时间
贯入阻力达到0.5Mpa的时间
凝结时间(min)
平均值(min)
1
2
样品编号
测试时间
测定压力值(N)
贯入阻力(Mpa)
测试时间
测定压力值(N)
贯入阻力(Mpa)
仪器设备
检测依据
审核:试验:实验日期 :年月日
单位名称(盖章):
度(Mpa)
平均强
度(Mpa)
试压
日期
龄期
试件尺寸
(mm×mm)
破坏荷
载(KN)
单个强
度(Mpa)
平均强
度(Mpa)
砂浆品种: 检测依据: 试拌时环境温度: 原始记录编号:
审核:试验:实验日期 : 年 月 日
审核:试验:实验日期 :年月日
单位名称(盖章):
砂浆凝结时间原始记录
砂浆品种: 强度等级; 环境温度: 原始记录编号:
砂浆试验原始记录
试拌材料用量(L)
干粉砂浆(kg)
水(kg)
水料比
强度等级
稠度(mm)
实测稠度(mm)
单个值
平均值
2h后实测稠度(mm)
单个值
平均值
2h后稠度损失率(%)
不透水片与干燥试模质量(g)
吸水前滤纸
模与砂浆总质量(g)
砂浆试样质量(g)
砂浆烘干后质量(g)
砂浆试验原始记录试拌材料用量l干粉砂浆kg水kg水料比强度等级稠度mm实测稠度mm单个值平均值2h后实测稠度mm单个值平均值2h后稠度损失率不透水片与干燥试模质量g吸水前滤纸质量g吸水后滤纸质量g不透水片干燥试模与砂浆总质量g砂浆试样质量g砂浆烘干后质量g含水率保水率单个值平均值单个值平均值砂浆重量kg体积l表观密度kgm3平均值拉伸粘结强度平均值mpa试件成型日期试件试验日期粘结强度编号12345678910面积mm2破坏荷载n拉伸粘结强度mpa抗压强度试压日期龄期试件尺寸mmmm破坏荷载kn单个强度mpa平均强度mpa试压日期龄期试件尺寸mmmm破坏荷载kn单个强度mpa平均强度mpa砂浆品种

JC046砂试验原始记录(含氯离子)

JC046砂试验原始记录(含氯离子)
表观密度
样质量(g)
瓶水样
质量(g)
水温修
正系数
瓶水质量(g)
结果(kg/m3)
测定值(kg/m3)
含泥量
样质量(g)
洗后样质量(g)
结果(%)
测定值(%)
泥块含量
样质量(g)
洗后样质量(g)
结果(%)
测定值(%)
氯离子含量
样质量(g)
样品滴定消耗AgNO3标准溶液体积(mL)
空白试验消耗AgNO3标准溶液体积(mL)
砂试验原始记录
委托编号
试验编号
委托日期
年月日
试验日期
年月日
主要仪器设备
GZX型电热恒温干燥箱、6611B型电动振筛机、BS2100g天平、TC10K天平



1
筛孔尺寸(mm)
9.50
试样质量(g)
筛余质量(g)
筛余百分率(%)
4.75
2.36
1.18
0.600
0.300
0.150

分筛余量(g)
分计筛余(%)
测定值(%)
有机物含量
浅于标准溶液颜色
执行标准
备注
评语
试验:审核:
累计筛余(%)
细度模数
2
筛孔尺寸(mm)
9.50
试样质量(g)
筛余质量(g)
筛余百分率(%)
4.75
.300
0.150

分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细度模数
累计筛余(%)
细度模数
堆积密度
样筒质量(g)
筒质量(g)
样质量(g)

砂浆配合比试配验证原始记录

砂浆配合比试配验证原始记录

砂浆配合比试配验证原始记录实验目的:验证砂浆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验砂浆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实验仪器和材料:1.混凝土试验台2.细骨料、粗骨料3.水泥4.砂浆试验块模具5.砂浆试验块抗压测试机实验步骤:1.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确定砂浆的配合比。

假设配合比为1:3:0.4(水泥:砂:水)。

2.配制原材料按照设计配合比计算所需材料的比例并称量。

以水泥为例,根据配合比,计算出所需水泥的质量。

在配料车间称量并储存所需水泥。

3.混合材料将所需的砂子、水泥和水按照配合比放入混合槽中,使用搅拌器搅拌混合,直至材料均匀。

4.搅拌砂浆将混合好的砂浆倒入试验块模具中,用棒搅拌砂浆,使其排除气泡,并保证砂浆均匀填充模具。

5.敲击释放气泡在砂浆模具上轻轻敲击,以释放砂浆中的气泡,并确保砂浆填充密实。

6.养护将填充好砂浆的试验块模具放入养护室进行养护,确保砂浆的养护时间符合规定。

7.抗压测试在砂浆试验块养护期满后,将试验块取出,并进行抗压测试。

将试验块放入抗压测试机中,逐渐增加载荷,直至试验块发生破坏。

记录试验块的破坏载荷。

8.结果分析根据抗压测试结果,计算砂浆的抗压强度,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砂浆的质量和工作性能。

实验注意事项:1.材料称量准确,避免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搅拌时间和强度要均匀,以确保砂浆的质量。

3.试验块模具应清洁干燥,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4.养护条件符合规定,保证砂浆的充分保养。

5.在进行抗压测试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计算出砂浆的抗压强度为XMPa(兆帕)。

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发现砂浆的抗压强度(或工作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结论:根据配合比试配验证的原始记录和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砂浆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强度和工作性能的结论。

附加说明:本次试验只是简单验证,对于实际施工中的砂浆配合比验证,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以及具体施工方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编号:试验编号:
委托单位
委托日期
年月日
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
年月日
产地
代表批量
规格种类
砼强度等级



筛孔尺寸(mm)
4.75
2.36
1.18
0.600
0.300
0.150

1
分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细度模数
2
分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细度模数
累计筛余(%)
细度模数
堆积密度
烘干轻物质杯重(g)
测定值(%)
海砂中贝壳含量
试样重(g)
试样除去贝壳重(g)
含泥量(%)
测定值(%)
含水率
样重(g)
烘干样重(g)
结果(%)
测定值(%)
第页共页
委托单位
委托日期
年月日
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
年月日
产地
代表批量
规格种类
砼强度等级
压碎指标
砂子粒级
样品重量g
筛余试样重g
结果%
平均值%
测定值%
5.00~2.50mm
第页共页
样筒重(g)
筒重(g)
样重(g)
筒容积
结果(kg/m3)
测定值(kg/m3)
吸水率
试样重(g)
烧杯重(g)
烘干后杯样重(g)
结果(%)
测定值(%)
表观密度
试样重
水瓶样重
水瓶重
试验水温
水温修正
表观密度
测定值
硫化物及硫盐酸
试样重
瓷坩埚重
锅样重
结果
测定值
统一编号:试验编号:
委托单位
委托日期
年月日
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
2.50~1.25mm
1.25~630μm
630~315μm
坚固性
砂子粒级
试样重g
试验后烘干重
分计筛余
损失率
测定值%
5.00~2.50mm
2.50~1.25mm
1.25~630μm
630~315μm
有机物含量
标准溶液颜色
石粉含量
MB值
石粉含量
执行标准
JGJ52-2006
备注
√确定×否定
试验:审核:
统一编号:试验编号:
年月日
产地
代表批量
规格种类
砼强度等级
空隙率
表观密度(kg/m3)
堆积密度(kg/m3)
结果(%)
测定值(%)
含泥量
样重(g)
洗后样重(g)
结果(%)
测定值(%)
泥块含量
样重(g)
洗后样重(g)
结果(%)
测定值(%)
云母含量
样重(g)
云母重(g)
结果(%)
测定值(%)
轻物质含量
烧杯重(g)
试验前烘干样重(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