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策略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不少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1. 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不断萎缩,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增长缓慢。
这导致大学生面临着结构性失业的风险,毕业生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比较普遍。
2. 缺乏实践经验虽然大学课程设置使得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对实践经验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这使得大学生在工作经验方面处于劣势,让雇主们更倾向于招聘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求职者。
3. 发展不平衡中国地区差异巨大,一线城市或者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机会分布不均,一些毕业生不得不面临就业的地域限制。
二、应对策略1. 提升就业竞争力在求职时,大学生可以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积极参加各类实习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实践经验;参与社团组织、志愿者活动,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习一门外语或者专业证书,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这些举措可以增加个人就业竞争力,让自己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2. 适应行业需求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形势和需求情况,尤其是新兴产业和服务业。
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能要求,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方向,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成功率。
3. 积极开展创业就业面对就业困境,部分大学生可以选择创业就业。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创业项目中,寻找发展机会。
在创业过程中,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项目规划和管理能力,并且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
4. 加强心理调适就业困境可能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挫折感。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大学生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认识到就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付出努力。
同时,他们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化解困扰。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优秀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优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发突出。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这个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以下是对此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共计1200字以上。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1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当前的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供大于求的局面比较普遍。
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膨胀速度明显快于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导致就业市场容纳能力不足。
大学毕业生数量与职位空缺数量的差距较大,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1.2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过于偏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1.3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信息和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普遍。
就业市场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中介机构,而这些机构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市场行情的了解相对有限。
大学生则往往通过一些不够准确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就业的效率和质量。
二、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三种优秀的对策:2.1教育评价体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在教育评价体系上进行。
除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外,还应该加入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2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面临缺乏经验、不了解市场需求等问题。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应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与就业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巧和就业能力。
同时,中介机构也可以开展一些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准确的就业市场信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环境和就业机会。
2.3鼓励创业和就业创新除了依赖就业市场外,大学生还可以考虑自主创业和就业创新。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原本一度被看作是保证优质教育和未来就业的思维定势逐渐被打破,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讨论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1.1 就业供需失衡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就业供需失衡的情况。
大学生普遍过度追求热门专业,导致了某些专业供过于求,而其他一些行业则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
这导致有些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由于专业不对口,很难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1.2 缺乏实践经验现在的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有一纸文凭,更加关注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然而,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多地注重于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求职时处于劣势,难以与那些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竞争。
1.3 升学压力过大由于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选择继续深造。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1.4 缺乏职业规划和发展规划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大多数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规划。
很多人只是盲目地参加招聘会,或者进行泛泛而谈的求职行动,缺乏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的明确认识和定位。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迷失方向,难以有效果实地寻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2.1 提高专业适应性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需要更加关注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兴趣与能力的专业。
同时,加强跨学科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例如,开展双专业、辅修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培养多样化的技能。
2.2 加强实践经验大学生需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志愿者服务、科研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实践项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与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就业难题?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必须从教育体制方面下手。
当前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与社会需求和实际就业形势存在较大脱节。
传统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实际求职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 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就业观念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和规划往往不够充分和成熟,他们过于理想化,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也缺乏在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素养。
3.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许多行业和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改进措施1.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教育部门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2.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就业观念转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薪资待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3.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加就业经验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经验和机会。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和高企的竞争率,大学生不得不积极应对,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1.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呈现爆炸性增长,而就业机会并未随之增加。
供需矛盾导致了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给大学生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岗位技能要求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岗位对求职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和压力。
3.社会竞争的加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如今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优势才能在求职中脱颖而出。
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二、应对策略1.提前规划职业发展大学期间,大学生应该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确定自己的优势领域,并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前规划职业发展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准备就业,提高就业竞争力。
2.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应该主动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招聘渠道。
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积累社会经验,与不同领域的人士建立联系,扩大自己的人脉资源。
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招聘、社交媒体等渠道了解更多的就业机会。
3.提升综合素质与纯粹的专业知识相比,综合素质在就业中更加受重视。
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可以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社团组织、学生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在求职中展现出来。
4.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结束,相反,大学毕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大学生应该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一些专业和地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应该如何采取改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不匹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速度远远快于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时面对着激烈的竞争。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并不能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学的专业与社会的需求有较大的脱节,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2. 就业观念不合理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观念存在较大的误区,他们往往抱着“只做高薪工作”的想法,对于一些基础的工作不屑一顾。
这导致了一些行业的用工短缺、大学生求职艰难的问题。
3. 专业技能不足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现实工作中的需求。
4. 局部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吸引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产业。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的余地较小,就业难度大大增加。
5. 就业市场需求不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某些行业的热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再是就业市场需要的,这使得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非常沮丧。
当前高等教育存在就业和实际生产力的脱节现象,因此需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改善教育体系,使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白就业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更是为了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解决方案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愈发突显。
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就业瓶颈,大部分毕业生发现自己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本文将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就业困境的原因1.1 就业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就业市场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些传统行业需求减少,而新兴行业和服务业则对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人才需求旺盛。
这导致了一些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难度增加。
1.2 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同时,人们普遍认为高学历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使得更多本科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
1.3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不足。
很多企业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缺少相关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往往难以胜任工作。
二、解决方案2.1 教育改革与课程调整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更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践课程,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此外,学校应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着眼于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2.2 实习与就业指导学校应该积极促进学生积累实习经验,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同时,加强就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技巧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2.3 多元化就业渠道就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招聘会和网上求职平台,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校企合作课程,提供更多就业渠道。
此外,政府也应该鼓励发展创业环境,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4 提升综合素质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这些综合素质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面对就业市场的挑战,高校和政府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教育改革、实习与就业指导、多元化就业渠道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变革,大学生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每年,大批年轻的学子走出校园,迈向社会。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
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1. 经济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频繁,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各行业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这导致许多企业缩减招聘规模,甚至裁员,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竞争压力。
面对有限的工作岗位和背景各异的求职者,大学生很容易感到无力和焦虑。
2. 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现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教育内容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造成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有些学生虽然获得了学位,但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导致其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
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感到迷茫和焦虑。
3. 社会期望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差距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普遍较高。
“名校出身、海归学历、高薪工作”,几乎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求目标。
然而,社会对能力、经验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了“高期望,高压力”的局面。
许多大学生因此感到自己无法达到社会的标准,在不断比较中产生焦虑。
4. 个人能力不足不少大学生在校园期间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情商等软技能的培养。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中面对外部竞争时显得单薄,加剧了就业压力。
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仅依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带来的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就业压力可能导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大学生可能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业表现。
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工作找不到而产生消极情绪,对未来失去信心。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
此前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业非常容易,但是现在大学毕业生却越来越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这其中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原因。
下面将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题1. 就业岗位不足随着高校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大学毕业生成长远多地区工作岗位不足。
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了一定的压力。
2. 毕业生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许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面临着技能储备不足的问题。
3. 恶性竞争许多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在求职的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同行竞争的问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4. 择业期望值过高许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而希望从事高薪、高职位的工作,但是这种期望值与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不符合,导致就业难题。
二、对策分析1. 改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高职位的工作,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该改变观念,尽量适应市场需求。
2. 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 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注意校园内外的就业信息,多参加招聘会等活动,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大学生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不要一味盲目地冲向高薪高职位,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5. 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加大就业援助和支持力度,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
6.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和需求,提供更多的实用就业信息和帮助。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确实存在,但是只要大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并且政府和高校加大就业援助和支持力度,相信大学生就业问题会有所改善。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普及和大规模扩张,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
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境,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调整、教育体制问题以及个人素质培养等方面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1. 传统行业需求减少: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和建筑工程等需求减少,这导致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面临竞争激烈的局面。
2. 新兴行业需求不足:虽然新兴行业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发展迅速,但由于技能要求较高和专业性较强,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或实习机会,导致他们在新兴行业就业时面临竞争的不利。
应对措施:1. 培养多元化技能: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包括跨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
这样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不同领域找到更多机会。
2. 提供职业指导与实习机会: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并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
通过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三、教育体制问题1. 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中国教育体系普遍存在以考试为导向、注重书本知识灌输而忽略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就业观念落后:由于长期以来以“稳定的公务员”为就业目标被社会大众所倡导,很多大学生偏好安稳、固定性强的工作岗位,对于创业和个人发展机会缺乏充分认识。
应对措施:1. 推进素质教育:高校应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开设创业、实践等课程,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 弘扬就业多元化观念: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向学生介绍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支持。
四、个人素质培养问题1. 就业竞争压力: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大学生就业困境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境及解决对策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当下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们面临着诸多就业困境。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1.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课程学习上,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
这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为雇主更倾向于选择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
2. 专业技能不足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但大学教育与之相比进展缓慢。
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
3. 行业需求不匹配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许多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当前就业市场需求不太匹配。
这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只能选择转行或从事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
4. 就业歧视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现象,他们认为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对待工作态度不端正,因此不愿录用他们。
这使得大学生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2.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大学应根据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培训课程,提升自身的技能素养。
3. 加强产学研结合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促进产业界与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引进企业的实际案例、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增强学生与实际工作的接触,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就业信息库,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5. 减少就业歧视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监管,对涉嫌歧视的用人单位进行严厉批评和处罚。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产业结构转型不匹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专业,无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对策: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提供更多与时俱进的专业培训,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
2.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追求高薪、高职位,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
然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薪高职位的机会有限。
对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培养适应基层的意识和能力。
3. 缺乏实践经验当前大学生过于注重理论学习,但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后,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无法提供实践能力的证明,使得雇主对其能力产生怀疑。
对策: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升实践经验。
4. 校企对接不畅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对接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紧密度不高,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无法及时传达给学校,导致毕业生与就业市场存在脱节现象。
对策: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起有效的对接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调整教育培养计划,增加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
二、对策措施1. 优化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2. 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招聘渠道外,政府和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发展创业和自主就业。
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减少就业压力。
3. 强化职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理性选择就业岗位,意识到从基层岗位做起的重要性。
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专业不对口、缺乏工作经验、竞争激烈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包括改善教育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职业指导等措施。
本文将分别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1.专业不对口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非热门专业,导致了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往往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或者只能接受较低薪的就业机会。
2.缺乏工作经验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缺乏实习经验,使得他们在求职时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劣势。
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这对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招聘渠道越发难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很多毕业生只能通过一些招聘网站或者大型招聘会来求职,这种方式容易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导致找工作的难度增加。
4.竞争激烈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毕业生在求职时面对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竞争,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有更多的竞争优势才能脱颖而出。
5.就业歧视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着对毕业生的歧视现象,认为他们缺乏工作经验、稳定性等,导致毕业生在求职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解决方案1.改善教育质量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工作经验,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实习生计划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实习公司、实训基地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为其就业提供更多的渠道。
3.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市场需求,提高求职技能。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解行业动态,提升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就业压力的原因1. 就业市场需求不足随着经济转型和发展的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的迅速萎缩和新兴产业的慢速增长导致了就业市场需求的不足。
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可提供职位的企业却有限,这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 教育与就业不匹配传统的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这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大幅下降,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压力。
3. 恶性竞争与就业歧视由于职位有限,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很多企业对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毕业生的层层选拔导致了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
同时,年龄、性别、户籍等身份歧视也存在于就业市场上,给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二、应对策略1. 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创设实习岗位,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同时,大学生应主动积累工作经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团组织、志愿者等,提升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2. 完善职业规划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他们应该以自身的兴趣和所学专业为基础,了解各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同时,学生要提前做好职业准备,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就业指导培训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就业素质。
3. 多渠道求职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企业招聘渠道,还应积极寻找其他求职渠道。
包括扩大社交圈子,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提高求职效率,通过人脉和资源,了解一些潜在的机会。
同时,大学生可以关注创业和个人劳动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4. 心态调整与适应现实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积极面对就业压力和挑战。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从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两方面展开分析,旨在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解决就业难题。
一、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1.经济下行压力大目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大,许多企业面临困难,导致对人才需求减少。
这使得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2.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学校的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技能与实际用工需求不匹配,使得就业难度加大。
3.高校就业指导不足部分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不足,导致毕业生在求职面试等过程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心仪的工作。
4.缺乏实习经验许多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积极参与实习,导致在毕业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
5.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毕业生拒绝接受普通岗位的工作,觉得自己学历高,岗位应该对口,这导致了就业难的加大。
二、毕业生就业难的解决方案1.加强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学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加强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2.提升毕业生实习经验学校应积极鼓励毕业生参与实习,并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毕业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增加求职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帮助毕业生制定求职计划,提供面试技巧和就业信息,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4.调整就业观念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调整学生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每个岗位的重要性,不要轻视基层岗位,从而增加求职机会。
5.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工作,如参加招聘会、求职网站、人才中介等途径,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求职机会。
6.灵活就业方式毕业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兼职、网络工作等方式灵活就业,不一定要局限于传统的全职工作,增加就业的可能性。
7.提升自身能力毕业生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的高等教育院校规模和生人数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大学教学质量偏低,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特别是2008年末2009年初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更为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由于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等劳动力总量的增加,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等种种因素,中国面临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高峰,全社会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
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客观的说,这是有失公允的。
我认为,总体来说,有两个大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一、中国大学生处在中国社会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增长,为什么中国在GDP增长达到11%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就业难的问题?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政治学教授苏黛瑞就中国大学生为什么过剩的问题发表评论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够创造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经济的结构也不适合吸收社会上的劳动力。
其实质原因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遵循着一个畸形的模式,中国GDP增长的50%依赖出口。
国家和地方的硬件投资开发包括建桥,修路,建各种市政美容设施,修各地政府机关大楼,建各种工业旅游园区等形象工程也是GDP增长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00万一步步跃升到如今的610万。
但在这些年间中国的GDP不过从10万亿增加到30万亿,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粗放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所吸收的劳动力大部份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工。
社会就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相关配套制度相关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却未能跟上这种就业机制的变化。
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压力愈发严重。
他们面临着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和就业岗位匮乏的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和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经济因素1. 就业岗位不足: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岗位相对于求职者数量来说相对有限。
这造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剧烈的竞争。
2. 就业行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行业正在减少就业机会,而新兴产业的就业机会却相对较少。
这使得大学生面临着就业方向选择的困难。
二、教育因素1.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目前,大学教育更注重学术研究,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毕业后缺乏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技能。
2. 就业指导不足:许多高校在学生毕业前没有给予足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不知道如何制定求职策略。
三、自身因素1. 技能匮乏:由于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技能,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这给他们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带来了困难。
2.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只追求少数热门职业,而忽视了其他相对稳定的就业机会。
这使得他们面临着较高的就业压力。
解决方法:1. 调整教育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让大学生更具竞争力。
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实习机会,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2. 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详细的就业信息和职业规划帮助。
同时,可以邀请企业人士、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和需求。
3. 推进实习制度:建立健全的实习制度,给予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职业领域,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4. 加强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及应对策略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及应对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就业困难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入手,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 教育与就业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一些高校的教育模式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与市场需求脱节。
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能力不足的困境。
2.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并不完全匹配。
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而新兴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却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失衡,许多大学生很难找到符合自身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机会。
3.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而非仅仅是学历和专业知识。
因此,缺乏实践经验成为许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就业歧视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现象,认为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不端正等。
这种偏见导致了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就业机会,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二、应对策略分析1. 加强实践教育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实习课程、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2. 调整专业设置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兴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的人才。
同时,加强对传统专业的改革和更新,使之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
3. 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注重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这些都是企业用人单位所看重的素质,提升综合素质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哪些对策可以缓解这一困境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 教育与就业的脱节传统的大学教育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对于实际职业技能的培养却显得力不从心。
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技能与需求不匹配的尴尬情况。
2. 市场需求结构性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和职业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些传统行业面临转型或者消亡,而一些新兴行业和职业又因为技能要求高、经验要求多等原因让大学生找工作成为一大难题。
3.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众所周知,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而社会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业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就业变得尤为困难。
4.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晰,比如有些人一心求职大公司而忽略了中小企业的机会,导致错失就业机会。
5.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学习专业知识,但很少参与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中,缺少实践经验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6. 职业素质不高一些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也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导致用人单位对他们担心和不放心。
二、对策1. 教育与就业结合大学教育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建立更多与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机会。
2. 适应市场需求大学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4. 提升实践能力学校要更多关注实践教学的推广,帮助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与之相比,适合他们的工作机会却并没有相应增加,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改进这种状况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就业压力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传统产业和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造成了就业压力的增加。
与此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相对来说,工作机会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2. 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而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学专业却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这种需求。
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这就导致了就业岗位需求与大学生专业不匹配的情况,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3.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却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很多毕业生在面对真实工作环境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就业难度加大。
4. 就业渠道单一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校园招聘会或者网络招聘平台,而这些渠道通常只是大学生求职的一小部分来源。
许多就业机会其实来自于一些小型企业或者个体户,这些机会往往并不被大学生所关注,从而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5. 求职心态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对求职条件设定得过高,对工作要求苛刻,这种求职心态也会增加他们的就业难度。
一些毕业生对于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规划,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机会。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这种状况。
二、改进措施1. 加强专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学校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6期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11月Vol.21No.6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Journal Nov.2011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黄婧颖(四川文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四川达州635000)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既存在诸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学校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经济社会转型;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248(2011)06-0126-02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就业制度已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分”模式转变为“宏观调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模式,就业机制市场化、人才流动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受到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倍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当前,中国正处于四大人口高峰期,即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和流动人口高峰。
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表明,从2000年至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0万,495万,559万,611万,630万,2011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则高达758万。
[1]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难预见,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不会减弱。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客观原因一是经济社会的转型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下岗职工和富余劳动力充斥着就业市场。
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村人口转向城镇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二是就业政策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够协调,措施不够得力。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为鼓励和吸引人才到中国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或支援农村教育,国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和措施都出台于2008年以后。
三是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没有完全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大学生就业已经进入市场化,而大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与调整却显得相对滞后,导致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
四是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观念相对滞后。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得高学历的持有者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也相应水涨船高。
但盲目追求高学历,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重男轻女”以及生源地域歧视等现象愈演愈烈。
五是政府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和学校开展就业工作合作力度不够。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2.主观原因一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入了误区。
教育成就未来,读书改变命运。
这是众多富有抱负的青年学子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通过数年寒窗苦读就是希望能改变自己人生的命运,有的甚至认为,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走进了职业的“保险箱”。
[2]“专业对口”和“铁饭碗”的思想束缚了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在择业时顾虑重重、思前想后、徘徊不定,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是大学生的自身素养没有完全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学生入校时的基础更加参差不齐,加上高校的软硬件设施没有完全跟上,导致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成正比。
在校时什么都在学,就业时似乎什么都没学,束手无策,给人“毕业就失业”的感觉。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调控力度要解决当前以及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621*收稿日期:2011-06-08作者简介:黄婧颖(1981—),女,四川达州人。
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黄婧颖: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2011年第6期题需要政府更及时的政策疏导和各职能部门以及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合作以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一是应在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公平与效率中制定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并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的增长;二是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三是加大投入,进一步保障和支持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四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加有利的坏境。
2.学校应进一步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生命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因近几年来大规模的扩招致使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对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
学校设施陈旧、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
高校要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在教育改革和创新上下功夫。
一是要一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
[3]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设社会急需的专业和新学科。
二是进一步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3.大学生要强化自身素养,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的自身素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身心素质等。
[4]具体地说,在毕业时至少应具备一下几种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包括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汉语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
二是求职能力包括对自身的准确定位能力、对求职信息的获取能力、与招聘者的沟通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求职心态等。
三是适应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等。
四是发展能力包括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
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提高自己就业的竞争力。
4.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目前最务实的就业观应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就业时一定要面对现实,不能过于理想化。
在就业、择业、创业时都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特长和奋斗目标。
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树立“重事业、轻地域”的思想,勇敢地到艰苦的地方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成长。
二是要调整好就业心态。
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己有一个合理合情的定位,决不能“高不成、低不就”,给人“眼高手低”之嫌。
三是保证信息畅通。
5.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要为大学生就业工作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那就是服务工作。
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周到的就业服务,是就业指导工作者的核心任务。
为此,政府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就业指导部门既是一个管理部门,更是一个服务部门,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就业指导体系,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为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择业指导、信息及咨询等服务。
四、结论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在一个人口大国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既需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大学生个人、家庭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精诚合作,也离不开一个健康、快速、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1]郎建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09(9):86-87.[2]金耀武.新形势下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J].黑龙江史志,2009(11):127.[3]郭利伟.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87.[4]丁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有效性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6):91-93.[责任编辑邓杰]The Effect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on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HUANG Jing-ying(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Depart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 Sichuan635000,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the efforts to increase higher education have being strengthened further.As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the employment condition is becoming serious.Employment is the basis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harmonious society.The difficulti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the social concern.This article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employment,then discusses reasons and put forward to som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influence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