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碎片化”困境及其整合路径——以江苏部分高校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对策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对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工作职责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能力提升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能力提升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1.角色认知不清。
部分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不清,往往只是将自己局限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这两方面,忽视了自身在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2.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对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3.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工作方法和手段上比较单一,只注重个别辅导,忽视了群体引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而且在辅导技巧和方法上的更新不够及时。
以上困境的存在使得高校辅导员在提升职业能力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1.明确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需要及时更新自身学习和认知,要加强对职业角色的认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不断学习进步。
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以积极参加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辅导能力。
3.丰富工作方法和手段。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课程讲解、心理测试、小组辅导、心理活动等形式,丰富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辅导效果。
高校辅导员还可以积极与其他职业辅导机构和专业人士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校辅导员自身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专业的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和发展。
高校辅导员在提升职业能力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但通过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可以找到相应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职业认同度不高2.职业内涵重点不突出3.职业成长路径不畅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对策1.提高辅导员职业的认知度和尊重度2.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3.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正文: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在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高校中,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首先,职业认同度不高。
在社会大众的眼中,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较为琐碎,且工作压力大、收入较低,这使得许多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度不高,缺乏工作热情和自豪感。
其次,职业内涵重点不突出。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使得辅导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最后,职业成长路径不畅。
目前,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主要依赖于职位晋升,但辅导员职位的晋升机会相对较少,导致许多辅导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感到迷茫和无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辅导员职业的认知度和尊重度。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使得社会大众和高校领导更加重视辅导员的工作,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和尊重度。
其次,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
定期组织辅导员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为辅导员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最后,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
为辅导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教学、科研等,同时优化辅导员的晋升机制,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式微的归因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式微的归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存在职责不清、定位不明、工作强度大、收入待遇差、缺乏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职业困惑。
要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困惑,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实施政策倾斜,从政策上保障辅导员的权利,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保持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促进辅导员专业认同感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1.前言高校辅导员是一群特殊群体,他们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1952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要求在大学生中广泛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已经走过60余年的历程。
2004年,中央十六号文件强调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和主体;2005年国家教育部又明确提出,要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严于律于、清正廉洁、德才兼备、热爱思政工作、甘于奉献的人才选拔到高校辅导员中;2006年,教育部进一步下发文件强调辅导员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更加突显了辅导员的重大作用。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让辅导员这个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式微、弱化。
高校辅导员很少被人看做是“专业化的职业”,而被认为是“职业化的保姆”,辅导员工作相对琐碎、零散,他们的工作没有的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并不乐观,工作积极性不高、自我满足感不强、工作效能感较差已成为他们的“标签”。
2.调查研究目前,辅导员队伍配备成为考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硬性指标。
高职院校除在人员数量上按要求比例配备外,也引进了大批硕士研究生,基本改变了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低的局面。
同时,响应教育部、省、市开展的一系列的辅导员岗位相关培训,提高了辅导员的业务水平;部分高职院校在逐步完善辅导员考评制度和改善了辅导员工作、生活条件等。
毋庸置疑,这些都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分析及对策
我 国教 育 事业 不 断发 展 。 辅 导 员 队伍 也 在不 断 的壮 大 , 辅 导 员 是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和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队伍 中不 可 缺 少 的 一部 分 , 具
事 的职业 的认 同程度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辅 导 员 工 作 当 成 是 进 入 高 校 的 跳 板, 没 有把 辅 导 员作 为 终 身 职业 的 愿望 ; 更有一部分辅 导员认为“ 教
导 员职 业认 同感 弱化 。因此 , 要 从 加 强教 育、 不 断 学 习、 优 化 工作环 境 、 建立科 学考评 制度 等几 个 方 面提 高 高校 辅 导 员的职 业认 同感 关键词: 高校辅 导 员 : 职 业认 同: 应对 策略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7 文献 标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5 . 1 3 . 0 3 0
有 教 师 和 管理 者 的双 重 身份 . 是 学
生 日常 思 政教 育 及 管 理 的指 导 者 、
( 1 ) 缺 乏 专 业 的 理论 指 导 和 技 能 实践 。 在大 学生 的教育 、 管理 工作
中, 需 要 有 教育 学 、 心理 学 、 管理 学 等 的基 本 理 论 知 识 . 并 且 能应 用 到
组 织 者 和 实施 者 。但 整体 来 看 , 辅 导 员 对 自身 职业 缺 乏 高 的评 价 。 认
同度低 。辅 导员 对 自身 职业 的认 同 不 仅 会 影 响 到工 作 态 度 , 还会 对 大
学 生产 生影 响 。提 升辅 导员 的职业
试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困境与出路
有效教学始于备课,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前提,教师对备 课的倾入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实效。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 设计 , 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所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们都说明了计划 及付出是多么的重要,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路人,青年 教师更应该充足备课。
一、职业认同的内涵 所谓职业认同,指的是社会及其人们在主观上赞同和认可与 某些人相关的职业,并高度认同该职业的社会价值。而对于高职 院校辅导员来说。对于他们的职业认同,则是肯定辅导员的职业 及其社会地位,也包括社会对该职业价值的认同。这对其职业的 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困境及问题分析 1. 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 目前的高职学生的思想较为丰富,个性性格特点极为明显, 这必然对辅导员的个人素质有了较高的额外要求。但是,现在大 多的高职院校为了在形式上执行国家规定的辅导员的相关政策, 不管辅导员的质量如何,在选聘辅导员的过程中,对专业要求没 有更具体的设定,所有人均能够应聘此岗位,这就导致了辅导员 队伍的专业水平层次较低,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多 方面不能够更好的契合实际工作要求。遇到院校中的繁杂的工作 问题及其容易出现“底气不足”,一旦遇到工作挫折,就会致使 其对自己职业认同感降低。 2. 社会对辅导员的错误理解降低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的为师者,传授之道业和专业教师是不同的。但是, 受传统看法的引导,辅导员长久都是社会地位较低。部分人觉得 辅导员只是在口头说教,物任何实际作用。还有部分人受当前的
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非常重要!因此,实现专业教学水平 的提高,青年教师要做的:首先,要多听课,虚心学习,在“备、 教、辅、改、查”各方面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弥补教学经验上 的不足。其次,在组织教学时,考虑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和 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有,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能 并不是天才的表演家,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 坚持:课堂教学语言标准、简洁、清楚,语调、语速适中,还要 适当运用身体语言。另外,青年教师要在教学后进行及时的反思, 经常地自我检查,自我指导,以不断完善教学技能。
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冲突及其重构
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冲突及其重构作者:荆潇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9期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的服务者和管理者,这一群体的身份认同建设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分析其身份认同欠缺的原因及表现,探索我国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的重构路径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冲突重构路径身份认同直接反映了个体对自身角色的反思与期待及社会对身份定位的认可与规定[1]。
目前,由于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尚不规范,家长、社会、学生甚至辅导员对身份的认同不够准确,社会期待与辅导员现实发挥的功能存在差距,“客观上产生了辅导员个体身份认同的模糊和职业理想的消磨”[1]。
因此,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冲突及其重构途径,有利于探寻辅导员职业价值的根基,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个不同的学理视角。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身份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其核心内容包括特定的权利、义务、责任、忠诚对象、认同和行事规则,还包括该权利、责任和忠诚存在的合法化理由”[2]。
目前高校辅导员身份的多重性主要包括学生日常事务工作的管理者、学习活动中的服务者和专业教师三个层面。
1.日常事务的管理者。
辅导员这一名称虽经历多次更迭,但“政治性的引导”职责始终是其根本性目标,为实现目标高校辅导员主要通过日常事务的管理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十六号文件指出,结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专业技能要求,我们可以客观地将辅导员业务定位为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三大块。
这里的班级管理角色其实质是规定辅导员的管理者身份,主要包括学生安全管理、党团管理、班级宿舍管理、学生权益保护、集体活动管理等方面。
2.学习活动中的服务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性要求使得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事务管理者这一狭隘的场域,辅导员身份的服务性定位更加突出,原本不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事务大量出现,比如心理疏导服务、创业就业服务、紧急情况处理等,学生与辅导员交流增进,关系比以往更加亲密。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重要的职业群体,其职业认同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点、遇到的困境以及职业认同的原因。
同时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的成就感和发展前景,强调了对其职业认同的重要性。
对未来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坚定的职业信念和使命感。
只有深入理解职业认同,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分析,原因分析,职业特点,困境,成就感,发展前景,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这些挑战和困境不仅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源自于内部的职业认同问题。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他们是大学中负责学生生活管理、学习指导以及心理辅导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往往被边缘化和忽视。
这种情况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困境。
他们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问题,但却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但却缺乏相应的培训机会。
这些困境使得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无助,影响了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深入分析他们的职业特点、困境以及原因,才能及时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工作效率。
2. 正文2.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点1. 多元化的工作内容:高校辅导员需要面对各种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生,包括学术问题、情绪问题、职业规划等。
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这些挑战。
2. 心理抗压能力强: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经常面对学生的情绪问题和困扰,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确保自己不受负面情绪影响。
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以南通大学为例
南 通 大 学 是 一 所 刚 刚合 并 组 建 的 地 方 综 合 性 大 学 , 各
班 出身” 是南通 大学专职辅导员 “ 非专业化” 向的重要体 倾 现, 也是辅导员队伍缺少专业化素质的原 因。 ( ) 二 专职辅导 员建设缺乏专业化导向 当前 , 学校在辅导员队伍 的专业化建设上缺乏必要 的
而在 实践 层 面上 切 实推 进 专职 辅 导 员专业 化 建 设 步伐 。
【 关键词】辅导 员; 专业化 ; 发展 【 中图分类号】 G 4 【 6 5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0 6 2 1 )0 0 1— 2 0 9 3 3 ( 00 1- 16 0
一
、
高校专职辅导员“ 非专业化” 的具体倾 向
・
l 6・ 1
他们 的视野里 , 多的是起 到管理学生 , 定校园的作用 。 更 稳 学校领导层和职能部 门领导应该就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对高
培养人才等方 面采取有力措施 , 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 ,
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 。 在新形势下 , 积极推进辅导员的专
校的发展建设和大学生培养的重要 意义进一步达成共识。
的知识陈 旧 、 识 面狭 窄 , 新知 识利用少 , 经 验轻创 知 对 重
二、 高校专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 ) 想 上认 识 还 需要 进 一 步地 统 一 一 思
新 。不少辅导员科研意识不强、 科研能力较弱 , 分析判断和
调 查 研 究 的 能力 不 强 , 指导 和服 务 学 生 的能 力 不 足 。“ 非科
能 方 面 还 是 比较 缺 乏 的 ,在 专业 背 景 方 而 还 是 有 所 欠 缺 , 使 得 辅 导 员专 业 化 建 设 缺少 必 要 的基 础 。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在当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职业地位低下、社会认可度不足等。
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势在必行。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提出了三项对策:加强培训和教育、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激励其投入工作并促进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新形势,提升,对策研究,培训,教育,激励机制,交流,合作,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问题,必要性,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职业群体,他们既需要承担学生的情感、心理、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又要承担学校管理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在现实情况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的岗位特性不明确,缺乏标准统一的职业认同;另一方面是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认知也不够充分。
随着高校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缺失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这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引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理念,探索新的对策与方法,有助于帮助高校辅导员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提升职业认同感,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1.2 研究意义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承担着指导、服务、引领学生的责任。
而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较低的职业认同感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也可能导致高校教育整体质量的下降。
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工作困难及改进路径探索
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工作困难及改进路径探索
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工作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资源匮乏。
由于辅导员主要从事教育咨询工作,其所需的资源包括:咨询技能、心理学知识、学科知识、学校政策等,但是资源往往匮乏,以致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
二、教育咨询服务质量不高。
由于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对学生的教育咨询服务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
辅导员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无法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改进路径:
一、加强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储备。
高校应该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使他们更具有教育咨询技能、心理学知识、学科知识、学校政策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咨询服务质量。
二、加强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
高校应该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使他们更加熟练掌握心理辅导技能,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增加辅导员的数量。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高校应该增加
辅导员的数量,以便提高教育咨询服务的效率,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以江苏省为例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为了深入、客观地了解当前江苏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现状,苏州大学课题小组进行了一次全省范围内的分层抽样调研活动。
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走访、座谈等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江苏省26所高校的辅导员,所调查学校涵盖了“211工程”院校、部委属高校、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
回收问卷476份,其中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为87.6%。
文中涉及到的江苏省全省范围内高校辅导员配备情况的数据来自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状况统计表(江苏省教育厅)》(截至2008年9月)。
一、江苏省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江苏省历来十分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出台了许多相关文件,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和职责做出了明文规定;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切实关心辅导员的培训与发展。
全省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
(一)合理配备辅导员队伍江苏省绝大多数高校均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建立辅导员队伍,具体状况见表1。
如表1所示,江苏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男女比例基本协调。
1.严格选聘辅导员在辅导员选聘方面,许多高校都坚持高进原则,规定辅导员的选聘范围为优秀的全日制研究生,并实行制度管理。
选聘工作坚持层层选拔,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开招聘、考核、公示、聘用等程序把好辅导员队伍的“入口关”。
比如,江南大学高度重视构建辅导员队伍的准入机制,按照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要求,结摘要: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江苏省高校在辅导员队伍选聘、培训、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但是,一些制度性的、社会性的和辅导员个体性的问题成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障碍。
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以保障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待遇,提升职业声望与社会认同;明确定位,端正思想,确保辅导员理性选择职业;设立专业,提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变革和高校发展的日益繁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逐渐凸显,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然而,一些高校辅导员却没有树立起较为明确的职业认同,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工作目标。
一、从职业认同的角度来看职业认同是指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受,是内化到个体心理结构中的一种特定的职业信念、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的一员,职业认同的缺失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目标、职责和使命没有清晰的认识。
所以,高校辅导员需要建立自己的职业认同,首先应该认识到,自己既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学生的成长指导者和心理辅导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工作,全心全意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二、从工作内容的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生活指导、学生就业指导、学生学业指导、学生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
高校辅导员要有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职业特点,有效地开展工作。
有些高校辅导员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或经验,或者是工作内容不明确,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甚至会有一些无所适从的感觉。
因此,建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学习专业知识,有利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三、从工作氛围的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稳定性。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要与学生密切配合,积极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如果工作他人存在指责、抱怨、不理解、不信任等情况,会使辅导员的情绪起伏不定、产生压力和困惑。
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和、开放、耐心的心态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四、从职业前景的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前景颇具发展潜力,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责任的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将成为一支发展前景广阔的职业队伍。
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聘体系不够完善,职业晋升没有明确的标准,使得部分辅导员的职业前景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教育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工作。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职业认知和素养不足、教育体制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工作质量。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问题的分析,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识在当今社会,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
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需求的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他们需要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学生问题,如学习困难、情绪问题、职业规划等,但却往往缺乏足够的支持与资源。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相对模糊,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和认知。
在一些高校中,辅导员的角色被辅导教师、班主任等职务混淆,导致他们的专业性和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需求与评价标准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一些高校更注重辅导员的“管理”能力而非“辅导”能力,导致一些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多地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关怀和帮助。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成长带来了挑战,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寻找解决之道。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对现状的梳理和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培训体制和行业认知不足等因素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为相关部门提供建议,促进辅导员职业的健康发展。
也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探讨,引起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关注,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为高校辅导员们创造更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条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困境与破局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困境与破局研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作为高校的重要管理人员,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破局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化困境1. 定位不清:在高校发展初期,辅导员主要承担着管理、服务、辅导等多方面的工作,缺少专业化的分工,定位不太精准,既要做生活老师,又要做教育导师,使辅导员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
2. 身份认同不足:由于辅导员的背景众多,教育背景、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在身份认同上许多人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认为自己被忽视了。
3. 工作评价不公:有的高校在工作评价时,往往以纯学术成果为评价标准,辅导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和认可,辅导员感到很被动。
二、专业化困境1. 从业能力薄弱:很多高校辅导员是从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他们缺乏较高的从业资格标准。
人们往往忽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认为他们只是教育学专业薄弱的人员在环节中间起到的连接作用。
2. 岗位不清:辅导员的工作岗位非常广泛,既涉及到管理服务的工作,又涉及到教育、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工作,这些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分,影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三、破局对策1. 加强专业化培养:为帮助辅导员提升自己的从业能力,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让辅导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包括通过定期的培训、研讨和进修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技能。
2. 推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高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术成果,还要考核辅导工作的质量,为辅导员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
3. 进一步完善工作岗位体系:高校可以根据辅导员的不同工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其工作岗位体系。
通过设定不同的岗位职责,让辅导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总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只有解决这些困境,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辅导。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一、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含义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
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方面的研究也是借鉴教师领域对职业认同所做的研究并建立在教师职业认同基础之上。
一般讲辅导员职业认同解释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是辅导员对所从事的辅导员职业肯定性的评价和认同程度,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一)高校辅导员的认同现状近年来,在高校育人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个别地区辅导员仍然处于边缘状态,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自身的职业期望得不到满足,当前辅导员在面对自身价值这一思考时,更多地集中在内在认同上,地位较低以及人生价值难以实现等问题相对突出,职业情感不深,职业价值不高,职业认知低下,职业能力不强等因素直接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不高的现状。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低的原因分析1.众多职能部门交叉管理,角色定位模糊很多高校的职能部门直接给辅导员分配工作,只要跟学生相关的无论大事小事都找辅导员。
比如,学费收不齐;学生的学分问题;学生出现晚归、夜不归等问题,;部门办活动、开表彰大会等。
社会上,很多人对辅导员有诸多误解,认为辅导员是个不需要专业门槛的工作,虽然有明文规定是教师与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往往容易落进两条路的中间地带,“双保险”变成了“两不管”。
2.工作杂、任务重、压力大按照教育部规定辅导员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学生,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
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辅导员所带学生数量已经超了这个比例,班级配备的兼职班主任也大都形同虚设。
辅导员承担着教师和干部的双重工作任务,需要成为学生的生活导师、学业导师、心理导师、就业导师和人生规划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身体心理健康、生活、就业等都要负责,还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生命财产安全等。
3.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高校很多輔导员感到自己的付出和薪酬不成正比,干学院着最苦、最累的货,却拿着最低的工资,入不敷出。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中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人员,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职业认同缺失、学术研究薄弱、工作资源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成因多方面,涉及高校制度、社会认知、角色定位等方面。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问题之一是职业认同缺失。
由于高校辅导员一职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兴的职业,很多人对其了解和认识不足。
这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不高,缺乏足够的职业自豪感。
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压制,晋升渠道有限,工作环境不理想,导致一些有能力和潜力的辅导员流失或转行。
学术研究薄弱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问题之二。
高校辅导员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水平和意识相对较低。
一方面,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辅导员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学术研究与辅导员的工作直接性不高,某种程度上并没有明确的利益驱动。
这使得一些辅导员在学术研究方面缺乏动力,导致学科建设滞后,无法形成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工作资源不足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问题之三。
辅导员的工作需要支持多方面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等。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资源支持不足,导致辅导员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水平。
缺乏心理辅导师资的支持,使得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相对薄弱;缺乏人力资源,使得辅导员无法在人数庞大的学生群体中实施个性化辅导。
这种资源不足导致辅导员职业发展受限,无法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多方面交织,既与高校制度有关,也与社会认知和角色定位相关。
高校制度方面,一些高校在辅导员职业发展上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例如晋升渠道不畅、职称评定体系不合理等。
社会认知方面,一些人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和价值观存在偏差,认为辅导员工作重要性不高,对辅导员职业的尊重度不够。
角色定位方面,辅导员在高校中的角色定位可能模糊不清,要求多、任务重,但在教学科研评价体系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利益驱动。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以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为例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①———以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为例程杰(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05)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辅导员”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关于辅导员研究的主题,大多数以本科院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现状、提升路径为主,但从影响因素角度进行探讨的较少。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探索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指明方向。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本次调研以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共计发放问卷21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4份,问卷回收率达97.1%。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开展,通过Yaahp 软件和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将理论研究进行综合归纳的方法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二、问卷调研数据分析(一)辅导员问卷数据分析1.辅导员特征分析本次调研,高职院校的女性辅导员(55.9%)要多于男性辅导员(44.12%),而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个问卷调查的结果符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性别结构的客观事实;从辅导员的工作年限来看,在职辅导员工作1~3年的为110人,占总人数53.92%,工作4~8年的为57人,占总人数的27.9%,工作8年以上的为37人,占总人数的18.1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职辅导员有一半多为新入职的辅导员,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化,同时表明工作经验较为欠缺;从职称看,助教122人,占59.80%,讲师57人,占27.94%,副教授25人,占12.25%,高职院校辅导员职称主要集中在初级和中级,体现出辅导员岗位吸引力明显不强;从所学专业来看,按照所占比重所学专业分布分别为:教育管理58人,占28.4%,其他类146人,占71.6%,高职院校辅导员所学专业分布较广,体现了辅导员岗位的包容性,同时反映出多数新入职辅导员在工作中缺少理论支撑,后期辅导员培训工作量较大。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实现路径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实现路径【摘要】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当前我国高校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实践领域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本文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明确高校辅导员专业身份;发展高校辅导员学科专业;健全培训制度。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实现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必须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思想过硬的队伍。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辅导员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辅导员专业化是高校辅导员科学有效的服务学生和发展自己的必然选择。
1.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困境及原因1.1入职门槛低,队伍非专业性辅导员的职业入口无严格的专业门槛限制,使得该职业在起点上就走上了非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工作水准处于“业余化”水平。
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各类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大部分人没有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也没有担任辅导员的实践工作经验。
辅导员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实践中摸索,虽然他们经过2到3年的工作锻炼后,逐步熟悉了学生工作规律,具备了一定的工作技巧和能力,但距专业化的差距还是很大。
由于辅导员的职业介入并没有专业“门槛”的严格限制和要求,用人“入口”上就已经定位到了非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导致了该职业在起点上就向非专业化的道路发展,辅导员的工作水准也处于业余化水平。
1.2知识储备不够,工作不“专业”辅导员是高校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队伍。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科学性,这就需要辅导员掌握许多相关的知识。
而从目前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来看,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文科院校的辅导员学科结构及其反映的知识结构,比较贴近辅导员专业化对其应具备的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的要求;理工科、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学院的辅导员学科结构及其反映的知识结构,与辅导员专业化对其应具备的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浅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浅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辅导员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一员。
他们以其专业知识和人性化服务,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这样的作用,也使得辅导员产生了一种职业认同感。
那么,究竟能否深层次地理解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是什么?下面将会分多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自身定位作为高校辅导员,他们不再只是学生的教育和生活的管理者和监管者,而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员、生涯规划师、职业导师和人际社交专家。
辅导员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识,提高职业素养,让自己在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上更具优势,使自己具有更多的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中得工作中心态健康,持之以恒地执行工作。
二、亲和力作为学生的辅导员,他们需要很好地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排除在校园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仅仅凭借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让辅导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辅导员需要开放心态,勇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用真心化解学生的困惑和痛苦。
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呵护和关爱,与学生建立起亲密联系,有了这样的互动,才有可能在学生心中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
三、使命感辅导员在工作中,时刻要想着学生的事情,时刻将学生的整体成长放在重要位置。
他们认为,自己的职业存在意义,就是帮助年轻的学生充实自己,热爱人生,进一步进行职业规划,助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功。
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认同中,自然而然地包含着对辅导工作所持有的一份承诺和责任。
仅凭这份责任心和专业性的发挥,才能够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也才是辅导员们职业认同的重要体现。
四、道德规范辅导员拥有强烈的职业道德观念,并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他们职业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
辅导员饱经世事,深刻理解道德的重要性,再加上职业境遇的影响,使他们更加注重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实践。
服务学生,处理学生关键难点,辅导员必须要遵从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以保证个人职业信誉和社会对辅导员群体的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 导者 , 对 所带学 生的思 想政 治水平 、 学业 发 概念 , 提高辅导员地位和公信 力, 增强职业认 同感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展等产生重要影响。纵观我 国高校辅 导员近 7 0年 的 发 展 , 随 着 社 会 的 变 2 . 辅 导 员 职业 认 同 目标 的整 合 革和发展 , 现 如 今 辅 导 员 职 业 认 同 也 存 在 着 较 为 严 重 的碎 片化 现 象 。 《 标准》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 内涵 , 引导辅导 员系统 辅 导 员 职 业 认 同的 “ 碎 片化” 困境 的学习相关理论 、 法律法规 以及规章 政策等 , 为主 动提升辅 导 员专业素 养 1 . 辅 导 员职 业 认 同 主 体 的 “ 碎片化” 和能力提供路径和方向。以南 京师范 大学为例 , 该 校 以《 标 准》 为依据 , 对 辅导员这一具 有中 国特色 的职业 , 最 初 是 工 农 红 军 大 学 的 政 治 辅 导 辅导员队伍实施 “ 菜单式 ” 培训 , 每两周举办 “ 辅 导员沙龙 ” , 每年举 行至少
进行划分和聚集 , 出现社会 阶层的“ 碎 片化” 、 身份 角色的“ 碎 片化 ” 以及意 二、 辅 导 员职 业 认 同的 整 合 路 径 识形态的“ 碎片化” 。社会经济发展 、 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 以及 人们生活方 1 . 辅 导 员职 业 认 同主 体 的 整 合 式、 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趋向 , 都是造成 这样碎 片化 的物质基础和直接原 因。 2 0 1 4年 3月 2 7日, 教育部 以教思政( 2 0 1 4] 2号 印发《 高 等学校辅导 员 辅导员职业认同 , 是高校辅导员对从事辅导 员这一职业 的积极 态度和 职 业能力标准 ( 暂行 ) 》 。这一标准 为高校辅导 员准入提供了基本依据 。各 喜爱程度。对辅导员职业认 同的研究 , 一直是 高等教 育 中重要 的课 题 , 其 高校均应 以此标 准为政策导 向, 不断优化 辅导员队伍。 以南 京工业大学 为 目前学校辅导员队伍硕 士研究生 1 0 0 %, 其 中博 士、 博 士在读达到 3 0 %。 研究 成果也 相对 丰富 , 并 越来 越受到心 理学 、 教育学 工作 者的广 泛关注 。 例, 同质 性 的增 强 有 利 于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高 效 辅导 员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 职业倦怠 、 离职意 向有着密切 的关系 , 而且 辅 导 员层 次 的提 高 ,
工作效果难 以显现 , 很难 建立科 学、 有效 的评价体 系 , 很 碎片化 , 是指完整的东西 被分解 成诸 多碎块。最 早对碎 片化 的研究 , 要 求 。 与此 同 时 , 见于上世纪 8 O年代 后 现 代 主 义 的 研 究 文 献 中 。 而 如 今 , “ 碎片化 ” 一 词 更 多高校 的考核便是基于具体工作完成量 。 辅导 员对这样有失偏颇 的评价难 多地被引用在社会领域 , 在社会转 型期 。 个 体 身 份 随 着 社 会 的 变 革 而 重 新 最 先 出现 “ 双肩挑” 辅导 员, 随着 社 会 变 革 , 辅 导 员 队伍 也 三 次 的 专 项 业 务 培训 , 涵 盖形 式 政 策 报 告 会 、 心理健康培 训、 创 业 就 业 指 导 在波折 中不 断发展壮大。据教育部统计 , 截止2 0 1 5年初 , 全 困高校专职 辅 讲座 、 科技创新拓展等各 类讲座 一应俱 全。辅导 员根据 自身专 业基础 、 兴 导 员人 数 已经 超 过 1 3万 , 他 们 是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基 石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趣爱好和发展方 向 , 自行选择 课程 。学校还 积极 组织 部分辅 导 员参 加市
分。而这样规模壮大的组织缺乏统一完善的准人机制和标 准。2 0 0 6年 , 教 里 、 省里乃至全国各项培 训、 比赛和考察 学 习, 促进跟 进式的发展。 与此同 育部 出台《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规定》 , 成 为各 大高校在辅导 员管 时, 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内容 和实际, 结合其 自身特 点 , 为其将来 发展提 理上 的指 导性文 件 , 在 文件 中明确规 定 。 辅导 员选聘 应坚 持政治 强、 业 务 供机会和平台 , 消除后顾之忧 , 鼓励其 安心 工作 , 成 为专家型辅导员。 精、 纪律严 、 作风正 。而在实 际操作 中 , 由于 界限较 为模糊 , 加 之各高校 对 3 . 辅导员职业认同机制的整合 辅 导 员工 作 的定 位 理 解 不 科 学 到 位 , 使 得 辅 导 员 队 伍 良莠 不 齐 。 规范的完善 , 是提升辅导 员职业 认同 的又一有 力措麓 。~ 方面 , 在 职 2 . 辅 导 员职 业 认 同 目标 的 “ 碎片化” 称评定上 , 根据辅导员考核情况 和工作 实绩聘任 。 实行 辅导 员专业技 术职 辅 导 员职 业 认 同 目标 的“ 碎 片 化 ”, 主 要体 现 在 自我 职 业 目标 的碎 片 化 务聘任制 , 学校单划指标 , 保证辅导员职称晋升顺 畅。另一方面 , 完善辅导 以及 管理 机 制培 养 目标 的碎 片 化 。长 久 以 来 , 不 论 是 大 众 思 想 观 念 还 是 国 员考 核 评 价 体 系 , 以江 苏 大 学 为 例 , 学 校 建 立 了 以 工 作 实 绩 为主 要 内 容 , 在 家政策的 引导 , “ 年轻化 ” “ 流动快 ” 是各大 高校 辅导 员共同 的特征。 一方 总结上一年度考核经验基础上 , 根据定性与定量 结合 、 德菲尔法 、 层 次分析 面, 一 线 辅 导 员承 载 着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党 团建设 、 就 业指 导、 课 外 活 法等方法 , 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体 系。 实 行辅导 员工作 3 6 0 动指导等 多项工作 , 需要新鲜 的血 液和年轻 的激情 才能 顺应 时代 的发展。 度考核 。考核结果报人事部 门, 同时作 为优秀 辅导 员评 选 、 辅 导 员津贴 发
◆ ◆ ◆ ◆
辅导员 职业 认同 的“ 碎片 化" 困 境及 其整 合路 径
以江 苏部 分 高校 实践 为例
◆戴 惠
( 南京工业大学 )
【 摘要】辅导 员职业认 同, 是 高校辅导 员对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 的积极 态度 和喜 爱程 度。对辅导 员职业认 同的研 究 , 一直是 高等教 育 中 重 要 的课 题 , 而辅 导 员职 业 认 同也 存在 着较 为严 重 的碎 片化 现 象。 对 辅 导 员职 业认 同主 体 、 目标 以及 机 制 的整 合 , 是 进 一 步提 高辅 导 员 职 业认 同 , 工作 满 意 度 , 推进职业化 、 专 业化 、 专 家 化 建设 提 供 有 力保 障 。 【 关键词l辅 导员 职业认 同 碎片化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