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比较 探究 (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五单元比较探究《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五单元比较探究《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薇.(_____)泰谦逊.(_____)鲍.(_____)卢斯趋之若鹜.(_____)2.给下列形似字或同音字组词。
勒(______)谦(______)捷(______)诞(______)鹜(_____)靳(______)歉(______)婕(______)涎(______)骛(______)二、其他3.解释下列词语。
谦逊:_____________震撼:_____________惩罚:_____________简陋:_____________趋之若鹜:_________唏嘘不已:_________三、名著阅读4.《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节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前苏联的_____________。
5.报告文学是一种在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文学往往像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被人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
6.通讯也是常采用的__________基本新闻体裁之一。
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通讯和__________通讯。
通讯除具有_____________之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
消息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_____________;通讯则要求通过__________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_______、_______,篇幅_____;通讯则要有_____________描写,还往往含有作者的_____________,一般篇幅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五单元比较探究《再苦不能苦孩子》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五单元比较探究《再苦不能苦孩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著阅读1.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就是对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
它的材料可以是新闻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调查出来的。
但是,材料的运用往往是选择性的,它的目的不是讲述事实,而是阐明____________,但文章属于广义上____________的体裁。
2.本文的主标是____________,副标题是____________。
3.新闻评论的内容是一般是________,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本文是新华社记者在对调查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震撼人心的结论:__________。
让我们在感到一丝宽慰的同时,更为他们担忧,如何让他们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记者写此文的有目的是___________。
5.文章的行文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黑暗征服不了的光明(美国)汤米·琼斯(1)日军建立的集中营位于苏门答腊的东海岸,带钩的铁丝网包围着阴暗潮湿的牢栅。
外面,白天有赤道炽烈阳光的照射;夜晚,皓月与繁星相辉映。
可集中营里,黑暗夜以继日。
里面住人,然而“住”显然是词不达意。
我们是被填塞在牢房里。
偶尔,可以见到一缕微光,那是尚未锈蚀的铁丝网在太阳或月亮下闪光。
(2)已是几年,还是几十年了?疾病和衰弱使我们懒得去想。
刚被关押时,还计算时辰,现在,时间仿佛凝固了。
我们周围,有人死于饥饿,死于疾病,死于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
对于战争的结束和获得解放,我们早已不抱幻想。
我们变得恍惚和麻木,只有喉咙里才窜出野兽般的生命欲望:饥饿。
除非有人抓到一条蛇,或一只老鼠,要不就得挨饿。
(3)不过,集中营里有一个人仍有可吃的东西——一根蜡烛。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第二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较探究(第二课时)教案一、复习导入《留学巴黎》中关于《风》创作过程的段落,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其写作特点是什么?你觉得这样的写好不好,为什么?(明确:叙述和描写详细的描写,感人的抒情描写逼真,再现了音乐家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为他不畏艰难继续创作的精神所打动。
同时,通过描写仿佛看到作者内心的汹涌澎湃,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汇成一首生命的交响曲。
描写和抒情相结合,使得对《风》的描写成为全文的高潮部分。
)导语: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两文在记叙方式、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二、交流研讨,比较探究快速浏览《心血凝成的作品》和《留学巴黎》,比较两文的异同。
自学提示:学生四人小组就两文的异同进行研读课文,先自己思考质疑并在书中作旁批,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收获。
教师巡回指导。
下面请各组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各小组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预设问题(上课根据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和时间多少灵活处理,如果学生没有质疑,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比较两篇课文对于创作《风》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的记叙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两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交流和讨论,自由畅谈探究成果,并做好批注。
明确:冼星海的原文大都是比较精练的叙述,展开有限的描写的只有这么几行。
“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
我住在一间七层楼上的破小房子里,门窗都坏了,巴黎的天气本来就比中国南方冷,冬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觉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哪知风猛烈吹进来,煤油灯(我安不起电灯)灭了又灭。
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
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
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抒怀,写成了这个作品。
”而在马可这里,光是《风》的写作过程,就是两千多文字。
冼文叙述概括,本课叙述详细。
2. 马克的作品取材于《留学巴黎》,从中所取进行文学描写的材料原来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进行这样的描写?学生讨论发言,畅所欲言。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比较 探究 (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比较探究一.导入展示:你知道我国最有底线的教育口号是什么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些偏远农村的残墙上还留有“不读完初中,不外出打工”的口号,其实孩子对于父母来说真的意味着一切。
无论在城里还是农村,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一流的学校,接受一流的教育,成为一流的人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教育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如下:学习提示:解决本课字词,了解文体知识。
1.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震撼.宽裕.简陋陡..然升起趋之若鹜.(hàn yù lòu dǒu wù)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宽裕:震撼:趋之若鹜:力所能及:广为人知:(宽绰、富裕。
震动,摇撼。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鹜,鸭子。
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
广泛地被人们知道。
)3.文体知识。
这篇文章是新闻吗?为什么?(是或不是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答案)明确:是,这篇文章是一篇广义上的新闻,即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就是对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看法或态度。
它的材料可以是新闻所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调查来的。
但是,材料的运用往往是选择性的,它的目的不是讲述事实,而是阐明。
新闻评论的特点:阐明道理,分辨是非,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
(新闻对事实所持的观点)4.在本文中,记者根据调查数据得出怎样的结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三.交流研讨任务一:研读课文,探究内容。
1.文章第一段写道“调查设计与统计出来的真实结果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并不算小”,为什么这么说?提示:可以从调查者最初的想法和实际的调查结果,对比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来回答。
明确:因为调查设计和统计出来的真实结果反差强烈,调查结果出乎人们意料,调查设计是“民工子女失学率极高,在百分之多少多少之上”,统计结果是“农民工们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们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孩子们都在上学”。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比较探究《海明威的对话艺术》教案北师大版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使用PPT展示海明威的作品图片、相关理论等内容,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2)视频:播放海明威作品的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对话艺术。
板书设计
1.标题:海明威的对话艺术
2.人物形象:通过对话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3.对话特点:简洁明了、暗示性强、动作与对话相结合。
4.对话作用: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思想。
5.冰山理论:作品只露出水面的部分,深层次的含义和思想隐藏在水面之下。
6.欣赏方法:关注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安排、感受语言风格、探索作品主题。
b.理解情节安排:对话在作品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对话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c.感受语言风格:体会海明威对话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了、暗示性强等。
d.探索作品主题:通过对话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思考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典型例题讲解
本节课的典型例题将围绕《海明威的对话艺术》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分析海明威作品中对话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对话对于揭示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海明威的对话艺术。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海明威对话艺术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海明威对话艺术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海明威对话艺术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小组讨论,方便学生交流分享观点。
教学流程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再苦也没有苦孩子》课件
鼓掌,致敬;因为他们“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再穷也没有穷
教育”。今天我们来共同关注一篇新闻评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再次感受一下大城市里农民 工兄弟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是如何让孩子们一直背着书 包上学的。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新闻评论的写法。 2、学会分析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3、感受农民工子女上学的困难,让我们感受父母精神的伟 大,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
研读课文
2.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震撼信息(结合原文语句回答):
从月收入(元)看-----生活并不宽裕,但都在上学;
从家庭经济来源看-----家庭经济来源单一,还要拉 家带口,供子女上学; 从就读情况看-----就学率虽高,但是农民工子女就 读的学校大多是民办农民工学校,他们的子女不能接受和
城里孩子同等的优势教育。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新华社记者在对农民工家庭调查后得出的数 据进行分析而得出的震撼人心的结论:再苦也没有苦孩 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表现了农民工兄弟生活再艰辛也 不放弃子女接受教育的执着精神,让我们在感到一丝宽
新的视角更近一层地写出了对农民工子女不能接受平等教育
的担忧。
研读课文
比较探究
消息是用事实说话的,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 长江》和《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
入新时代》中,作者只陈述事实,基本没有发表什么议论。 新闻分析(也称新闻评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平淡
数据后的震撼信息》,作者也列出了大量的调查来的数据
们也许在简陋的民办学校,也许在公办学校借读,但他们都
在上学。
整体感知
统计出来的结果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问卷调查-----但数字是严肃的,我们的调查虽然只 发出131份问卷,其中还有6份无效,但较少的样本也得拿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同步练习
《比较·探究》同步练习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收获平台一、一般说来,新闻通讯须采用冷静、客观的语言,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中的语言幽默生动,富有讽刺色彩。
请品读并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可是汤的味道却使得这些士兵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端倪。
当一阵刺鼻的味道,从战地厨房传到一个弗里茨的鼻孔中去的时候,他激动地问道:“这是什么?”“刺鼻”和“激动”说明了什么?答:2.德国人很重视罗马尼亚的马,因此他们就把罗马尼亚的骑兵赶进德国军队的步兵师团,但这丝毫都没有使鲍卢斯将军更有办法些。
这里的“重视”是何意?“没有使鲍卢斯将军更有办法些”又意味着什么?答:3.他们像征服者一样来到斯大林格勒,现在他们在追逐着猫儿和梦想着鸡子。
他们本想征服什么?现在呢?答:二、新闻评论《再苦也没有苦孩子》的副标题是“平淡数据后的震撼信息”,你读了全文,是否感受到“震撼”?是否还有其它联想或感受?答:⊙发展空间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新华社特稿记者何珊] 各地游客到美国洛杉矶游览,大多流连于好莱坞、贝弗利山和星光大道,殊不知洛杉矶还有一项别出心裁的垃圾游览路线。
这条路线途经该地工业厂区,参观者面对堆成山的垃圾目瞪口呆、叫苦不迭,亲眼得见工业废物污染环境的真实情况。
穿越污染严重的厂区据美联社14日报道,监督团体“改善环境共同体”早在1995年就设计出穿越洛杉矶污染严重的工业厂区游览路线。
改善环境共同体工作人员说,这条特别游览路线免费,赢得了许多政策制定者、律师还有学生的支持。
地震留下60万吨垃圾垃圾游的重要一站是位于亨廷顿帕克的一座垃圾山。
1994年亨廷顿帕克发生地震,高速公路被毁,留下60万吨混凝土垃圾堆积成山,直到2006年才被彻底清理。
里克·洛亚就是这座垃圾山的受害者。
由于吸入地震垃圾燃烧时散发出的有害气体,造成他一侧肺叶部分功能丧失,不得不入院治疗。
让参观者直接看污染过了垃圾山,垃圾游的下一站是作为洛杉矶-长滩港运输枢纽的阿拉梅达通道。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比较探究《海明威的对话艺术》教案北师大版
丰富丰富纷繁比较研究《海明威的对话艺术》1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认识海明威及其作品《永诀了,武器》。
(2)理解经过剖析人物的潜台词鉴赏文章的方法。
(3)学会应用本篇文章赏析的方法赏析其余文学作品。
过程与方法: 1 、朗诵法。
2、议论点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作品中感觉语言的魅力。
教课要点理解经过剖析人物的潜台词鉴赏文章的方法教课难点学会应用本篇文章赏析的方法赏析其余文学作品2学情剖析本单元小说中有些人物对话是很出色的,阅读这些作品时,要特别认真地剖析此中的人物所说的话的表面意思、意在言外,而这一能力是学生短缺的部分,需要老师的踊跃指引才能够达成。
提高的空间还比较大。
3要点难点教课要点理解经过剖析人物的潜台词鉴赏文章的方法教课难点学会应用本篇文章赏析的方法赏析其余文学作品4教课过程4.1 第一学时教课活动活动 1【讲解】教课过程一:题目讲解:题目明确提出了赏析内容————从文章的对话艺术方面赏析作品。
二: 背景资料:1961 年 7 月 2 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撼,人们纷繁惋惜这位巨人的惨剧。
美国人民更是哀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 ?米勒尔 ?海明威( 1899—1961 ),美国小说家。
1899 年 7 月 21 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野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他的父亲热爱狩猎、垂钓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欢文学,这全部都对海明威往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许多的影响。
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 6 个月的实习记者。
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导简捷明快。
海明威在《星报》遇到了优秀的训练。
在近 10 年的时间里他第一版了很多作品,此中最出名的是《太阳照旧升起》。
《太阳照旧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
1929 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仍旧升起》和《永诀了,武器》是“迷茫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
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发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五单元 比较 探究《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五单元比较探究《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字词书写1 . 请用楷体字将下面的书法作品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翻开课本,总有一些人触动我们的心灵。
闻一多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我们看到了他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端木蕻良誓为故乡洗去污huì,战斗到底,我们体会到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________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却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坚韧不bá、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
(1)加点字“锲”的正确读音是(_____) A.qì B.qiè(2)填入文中________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搏 B.博(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huì________ ②bá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ニ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于人民解放军英勇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教案
《比较·探究》教案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学目的】1.在掌握消息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通讯和新闻评论的特点。
2.领会《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对战争的独特表现,品味其语言准确精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比较,体会事实数据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了解通讯、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写法,学习课文的语言。
2.理解通讯写作的文学性。
【教学难点】1.理解《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特殊的描写方式:以德军的窘境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令人厌恶。
2.理解和把握两篇文章的比较含蓄的观点。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读准下列词语的音:谦逊钳弗里茨投掷鲍卢斯顿涅茨叶甫多吉娅俘虏趋之若鹜虱子端倪拯救简陋陡然而升2.解释下面的词语:端倪、自负、趋之若鹜、力所能及、广为人知3.思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一、导入示例(多媒体投影下面的文字)大家看看,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场面:“快艇离河岸越来越近时,敌人的炮火更加猛烈。
炮弹不时在快艇周围爆炸,掀起根根巨大水柱,伏尔加河水像开了锅似的。
不能再迟疑了,营长费多谢耶夫上尉一声令下,快艇迎着炮火疾速驶向岸边。
战士们没等艇靠稳就纷纷跳入水中,涉过浅水,登岸投入战斗。
由于情况紧急,13师官兵一上岸就投入到连天的炮火和呼啸的弹雨之中。
他们消失在市中心的大街小巷里,使德军如潮水般的攻势受到阻击。
”(学生能够从炮火、炮弹、营长,战士,战斗……这些词语中回答出描写的是战争的场面)这个片段描写的正是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会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有关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新闻《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二、背景介绍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是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粉碎该方向上的德军集团而进行的一次会战。
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比较探究
一.导入展示:
你知道我国最有底线的教育口号是什么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些偏远农村的残墙上还留有“不读完初中,不外出打工”的口号,其实孩子对于父母来说真的意味着一切。
无论在城里还是农村,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一流的学校,接受一流的教育,成为一流的人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教育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如下:
学习提示:解决本课字词,了解文体知识。
1.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震撼.宽裕.简陋.陡.然升起趋之若鹜.
(hàn yù lòu dǒu wù)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宽裕:
震撼:
趋之若鹜:
力所能及:
广为人知:
(宽绰、富裕。
震动,摇撼。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鹜,鸭子。
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
广泛地被人们知道。
)
3.文体知识。
这篇文章是新闻吗?为什么?
(是或不是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答案)
明确:是,这篇文章是一篇广义上的新闻,即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也是报刊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就是对进行评论,表明作者的看法或态度。
它的材料可以是新闻所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调查来的。
但是,材料的运用往往是选择性的,它的目的不是讲述事实,而是阐明。
新闻评论的特点:阐明道理,分辨是非,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
(新闻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4.在本文中,记者根据调查数据得出怎样的结论?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
三.交流研讨
任务一:研读课文,探究内容。
1.文章第一段写道“调查设计与统计出来的真实结果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并不算小”,为什么这么说?
提示:可以从调查者最初的想法和实际的调查结果,对比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来回答。
明确:因为调查设计和统计出来的真实结果反差强烈,调查结果出乎人们意料,调查设计是“民工子女失学率极高,在百分之多少多少之上”,统计结果是“农民工们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们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孩子们都在上学”。
2.作者是怎么论述这一件事的?
提示:找出作者的论点,再列出作者得出这个观点的依据以及论据,论述的过程便一目了然。
明确:作者首先通过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虽然农民工的收入奇低,但是他们的子女都在上学。
居此,作者提出: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因为:
⑴因为家长的收入相对较低,1000元以下
⑵和一般城市居民相比,教育投资率相对较高
所以,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农民工“再苦也没有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
一般地说,这个结论,揭示了通常舆论所忽略了的一面,已经很新了,文章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结论,基本上已经能够成立了。
但是,作为议论文,不能光以基本上成立为满足。
议论文所追求的是新度和深度的结合。
有了一点新度,还要往深度里发展。
有了一个层次,还要往第二个层次发展。
文章提到,在159个孩子中:
在民办农民工学校就读者81人
在一般学校就读者30人
在重点学校就读者5人
这第二个层次的议论就是问题的另外一面:虽然都在上学,但是学校的档次很不相同,文章强调:“这是本次调查中最为有价值的一组数据。
”为什么最有价值呢?作者就此提出了平等受教育的矛盾,不是通常所设想的那样只是能否受教育,而是优质教育的比例。
这
个问题当然是比较新的,也完全符合新闻评论的要求。
任务二:比较探究本文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异同。
(可以回顾新闻的特点,找出相同点)
明确:相同点,都以写事实为主,都列出了大量的调查来的数据(事实)。
不同点:前两篇课文属于消息,本文是一篇新闻评论(也称新闻分析)。
前面两篇文章基本没有议论,其写作目的主要是摆事实。
第二篇文章有个别地方的议论,如“为了这神圣的一刻,中国人民奋争了一个半世纪”,但它的主要目的是叙述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个事实。
本文虽然也是以写事实为主,但是目的却是在阐明自己的看法“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调查来的事实和整理的数据,都是为了作为支撑观点的材料。
这篇新闻评论中在讲述调查者认识的转变,从以为农民工子女失学率极高,到认识到其实正相反,农民工虽然收入低,但是子女没有失学,从而表明了“他们值得让人们骄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的看法。
任务三:文章的评论与议论文是不同的,客观中带有主观感情,试找出一、二加以品味。
明确:新闻是客观的,是用事实说话的,但是,即便是新闻写作也是不能完全排除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自然流露,新闻评论更是如此。
家庭全部靠我,每月月收入千元以下,在大城市打工,交通、居住的相对较高成本……让我们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在烈日和寒风中工作的辛勤劳动者,况且他们还要拉家带口,供子女上学。
作者在描述了农民工收入和生活状况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同情,作者没有直接地议论或抒情,而是在叙述中渗透着对他们的观感。
这种隐蔽地流露出的感情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
四、探究交流
本篇文章提出“农民的子女都在上学,只是所在学校档次不同”,这个提法是否全面?为什么?另外,文章的题目是否值得商榷?
(此问题可供学生开放式讨论,最后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关注到我国教育的一些现实问题)
明确:
这个提法是否全面,还是值得思考。
120多份问卷的调查范围太小,缺乏足够的涵盖面。
文章写于2004年,事实上,到2006年,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并不是已经没有问题了,农民工
子女庞大的数量与城市小学容量之间的矛盾,一直还没有得到解决。
其次,国家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至今尚未达到《国家教育发展纲要》在2000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的规定,与世界发展中国家水准还有相当的差距,这就注定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在短期内自然不可能彻底解决。
在数量尚未解决的时候提出入校的质量问题,是不是脱离现实?是不是有掩盖矛盾、唱高调之嫌?另外,本文的标题“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意思不明确。
“没有苦孩子”,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没有受苦的孩子,这显然与本文的原意不合。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没有苦(了)孩子”,在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前面一种解释可能占据优势。
但读完了全文,有了具体的语境,特别是有了和它对应的“再穷不能穷教育”相联系,才知道作者的意思是后者。
这无疑是本文的一个缺陷。
五.布置作业
1.再次比较消息、通讯、新闻评论的不同。
2.预习“鉴赏·评论”两篇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新闻评论的特点:阐明道理,分辨是非,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
结论:农民工“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再穷也没有穷教育”
思路:公布结果——调查过程——展开评论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新闻评论,上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感受作者新颖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新闻评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