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置依据

合集下载

后浇带设置

后浇带设置

后浇带设置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施工后浇带设置原则

施工后浇带设置原则

施工后浇带设置原则

首先,浇带设置的原则之一是保持养护湿度。混凝土在养护期

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防止水分流失和混凝土过早干燥。这可

以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或使用湿润的麻袋等方法来实现。

其次,浇带设置需要注意温度控制。在养护期间,混凝土的温

度对其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避免混凝土过早或

过快的降温,可以采取覆盖保温或者加热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另外,浇带设置还需要注意养护时间。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

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来确定,需要

足够的时间让混凝土充分硬化和获得设计强度。

此外,还需要注意养护方式。养护方式可以采用水养护、蒸汽

养护、覆盖养护等多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养护方式。

最后,浇带设置的原则还包括养护质量的控制。在养护过程中

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养护设施,确保养护效果和质量。

总之,施工后浇带设置原则包括保持养护湿度、温度控制、养

护时间、养护方式和养护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只有严格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

后浇带的设置依据

后浇带的设置依据

后浇带的设置依据

摘要:

一、后浇带的概念与作用

二、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三、后浇带设置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四、后浇带在我国的应用实例

五、后浇带设置的意义与前景

正文:

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措施,主要用于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提高其抗裂性能和耐久性。本文将围绕后浇带的概念、作用、规范要求、具体方法及在我国的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后浇带的概念与作用

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具有一定宽度、高度和厚度的带状区域。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提高抗裂性能,防止渗漏,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二、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根据我国相关规范,后浇带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宽度、高度和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浇筑后应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以确保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后浇带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三、后浇带设置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在实际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方法主要包括预留法、现浇法和装配法。预留法是在模板上预留后浇带的位置,浇筑混凝土时形成后浇带;现浇法是在混凝土结构完成后,再现场浇筑后浇带;装配法是将预制的后浇带组件安装到混凝土结构上。在选择具体方法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成本和效果等因素。

四、后浇带在我国的应用实例

后浇带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高层建筑、桥梁、水利工程等。例如,在某某高层建筑中,通过合理设置后浇带,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五、后浇带设置的意义与前景

后浇带设置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后浇带设置原则

后浇带设置原则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 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侧先用短钢筋头(钢筋间距 400)与板筋点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 钢丝 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止水带上侧短钢筋头点 焊及绑 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后浇带两侧砼施工→后浇带处砼余浆清 理→后浇 带两侧砼养护→后浇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注:若采用止水条时,模板采用木模支撑侧模,保证砼侧面平整、密实, 以使止水条与砼表面粘贴牢固,更好发挥止水条的止水效果。
1、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1.2后浇带设置的若干要求:
9 、 浇筑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 伸缩后浇 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 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后浇带混 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 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 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10、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 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而使后浇带 断不开, 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 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后浇带保留的支撑,应保留至后 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逐层拆除。
1、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1.1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条规定, 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可适当增 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结构后浇带设置原则

结构后浇带设置原则

结构后浇带设置原则

结构后浇带设置原则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具体原则如下:

1. 浇注连续:浇筑连续的混凝土后浇带可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不连续区域的弱点。

2. 同步浇注:同一层次或相邻层次的结构部位应当同时浇注,以确保整体结构有相当的强度和刚度。

3. 合理划分:根据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将结构分成合适的浇筑单元,便于施工管理和控制。

4. 分级浇筑:在大面积结构中,可以分级浇筑,先浇筑低部或侧部的混凝土,再进行上部或中部的浇筑,以减少浇筑高度和降低温度差。

5. 合理间隔:根据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和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浇筑后浇带的间隔,以确保每一段浇筑后浇带的连接性和相互作用。

6. 补偿温差:根据混凝土在不同季节和温度下的收缩和膨胀特性,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柔性接缝,以减少温度应力和裂缝的产生。

7. 强度接头:在结构中合理设置强度接头,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传力机制的连续性。

8. 保护措施:在浇筑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后浇带的混凝土过早失水和干燥,避免产生裂缝和弱点。

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一是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二是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三是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四是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五是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 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

后浇带设置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经典.经典

后浇带设置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经典.经典
7
1、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1.2后浇带设置的假设干要求:
4、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穿,不许断开.如果梁、板 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 在补齐混凝土前 焊接好. 5、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局部模板、支柱撤除, 否那么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 选在构造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 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 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6、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结实,一般 应防止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根底,可留企口 缝,可根据构造断面情况确定.
14
2、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
2.4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后浇带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展检查核对,以确定 对设计与标准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 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后浇带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 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标准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 3、对施工操作人员进展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 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 4、应熟悉设计图纸、本施工工艺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对后浇带的做法、 位置、配筋进展了解,以确定后浇带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 修改建议.
编制参考标准及标准: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

后浇带设置原则

后浇带设置原则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 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后浇带设置地要求规范要求

后浇带设置地要求规范要求

后浇带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2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2.3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

施工后浇带。后浇带可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底板及外墙的后浇带宜增设附加防水层;后浇带封闭时间宜滞后45d以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低温入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4.13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4.13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

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筑;

4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5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条文说明:3.4.13提高配筋率可以减小温度和收缩裂缝的宽度,并使其分布较均匀,避免出现明显的集中裂缝;在普通外墙设置外保温层是减少主体结构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有效措施。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直接减少使用阶段的温度应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梁主筋断开问题较多,可不断开。后浇带应从受力影响小的部位通过(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部位),不必在同一截面上,可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为两段即可。混凝土收缩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在45d后收缩大约可以完成60%,能更有效地限制收缩裂缝。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1. 引言

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进行补充施工的一种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为了弥补浇筑过程中因为振捣、温度、湿度等因素造成的混凝土收缩、龟裂等问题,确保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本文将介绍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2. 规范依据

后浇带的设置需遵循以下规范依据:

2.1 国家标准

根据《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67) 的规定,后浇带应符合

以下标准: - 后浇带的宽度和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持一致; - 后浇带材料的

选择应符合相应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 - 后浇带设置的位置和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2 工程设计文件

工程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后浇带的具体要求,包括其宽度、厚度、材料、位置等。此外,工程设计文件还应包含有关后浇带施工工艺的要求,以保证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

2.3 技术规范和经验总结

根据施工经验,可以参考一些行业内的技术规范和经验总结,例如《混凝土结

构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总结》等,以获取关于后浇带设置的一些建议和经验。

3. 施工工艺

3.1 前期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 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确认,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标示; - 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好后浇带所需的材料,包括混

凝土、钢筋等; - 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和安全。

3.2 后浇带的施工过程

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衬垫层的施工: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先进行衬垫层的施工。衬垫层一般采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平整的工作面,便于后续施工操作。

后浇带的设置依据

后浇带的设置依据

后浇带的设置依据

【最新版】

目录

一、后浇带的定义与作用

二、后浇带的设置原则

三、后浇带的设计要求

四、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五、后浇带的质量验收

正文

一、后浇带的定义与作用

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毕后,在特定位置预留的用于后续浇筑的带状结构。后浇带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混凝土浇筑中的施工缝问题,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二、后浇带的设置原则

设置后浇带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和施工条件,合理设置后浇带的位置和宽度。

2.尽量减少后浇带的数量,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工程成本。

3.后浇带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变形较小的部位,避免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三、后浇带的设计要求

后浇带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后浇带的宽度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设计,一般不应小于 0.5 米。

2.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原结构相同,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有效连接,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四、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后浇带的施工应遵循以下要点:

1.在原混凝土结构上设置后浇带时,应清理干净混凝土表面的松散物质和油污等。

2.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采用与原结构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

合比。

3.浇筑后浇带时,应充分振实,确保混凝土填充模板内的空隙。

4.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后浇带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后浇带的质量验收

后浇带的质量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检查后浇带的位置、宽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结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

3.检查后浇带的混凝土表面是否平整、光洁,无裂缝、蜂窝和麻面等质量缺陷。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要求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后浇带的设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后浇带是

指在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建设完工后,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在其周围设置一段与建筑物有一定间隔的浇筑混凝土带。后浇带的设置

规范要求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下面我将

从后浇带的尺寸、材料、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等方面分析后浇带的设置规

范要求。

首先是后浇带的尺寸要求。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后浇带的宽

度一般不小于1200mm,长度要与建筑物的高度相对应,一般要求是建筑

物高度的1/6,但是不得小于3000mm。后浇带的厚度一般为100mm。这样

的尺寸要求可以保证后浇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是后浇带的材料要求。后浇带一般选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混

凝土的配合比例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配置,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

质量。

再次是后浇带的施工工艺要求。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

修整,确保施工平整和整洁。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

进行设置,保证后浇带与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不得与建筑物结构

产生危险接触。在浇筑混凝土时,要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和工具,保证混

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在养护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养护,确保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最后是后浇带的验收标准要求。在施工完成后,要对后浇带进行验收。验收要求包括外观质量、尺寸规格、强度等方面。外观质量要求后浇带表

面平整光滑,无明显施工缺陷和痕迹。尺寸规格要求后浇带的宽度、长度、厚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强度要求后浇带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经过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修订)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修订)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

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2010-07-16 10:04

一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

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

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

凝土。

二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

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

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

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 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 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 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

土 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28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