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热工参数测量及其仪表(自动化仪表II)
热工测量及仪表1
作业
1、某台测温仪表的测量范围为200~ 700℃ ,最大绝对误差为4℃ ,试确定该仪 表的最大引入误差(精度)和准确度等级(精度 等级)
2、某台测温仪表的测量范围为200 ~ 1000℃ ,工艺上要求测量的绝对误差不能 大于± 5 ℃,试确定选择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第二章 温度测量概述
一.概述 1.温度是物质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和指标. 2.温度测量是保证生产过程实现稳定.高效. 安全.优质.经济的关键.
按测量比较方式可分为: ①偏差测量法„„„„单管压力计. ②微差测量法„„„„标准热电偶. ③零差测量法„„„„电位差计.
按测量的状态可分为: ①静态测量…………测量速度慢. ②动态测量…………随时间变化.
三.热工仪表组成
感受器
传送件 (补偿导线) 显示件
(热电偶)
被测参数
感受器
传送件
显示件
热工仪表组成示意图
②选择了十七种物质的平衡态温度作为温标 基准点. ③规定了不同温度范围的基准仪器. ITS-90的温度范围:自0.65K至单色辐射温 度实际可测量的最高温度.
三.各种测温方法简介 温度参数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只能利用 某些物质的某种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 特性,测出其变化值,而获温度.
1.膨胀式温度计
生产过程
产品 (目的) 故
X0 ≈xU
测量过程三要素:以减少测量误差 ①测量方法:(后述) ②测量单位:单位是稳定的,国家法定或国际 公认. ③测量工具:足够准确性.
产品
工 艺 设 备 和 系 统
能 量 工 质
热 工
测
量
显示记录
·
自动 调节 程序 控制
· ·
保护 连锁 热工 信号
热工测量仪表知识点
热⼯测量仪表知识点《热⼯测量仪表》知识点第1章:基础知识难点测量误差的表⽰形式误差产⽣的原因误差的种类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误差的分类仪表的组成及其性能指标仪表的基本误差和允许误差仪表的引⽤误差仪表的精度等级仪表的防爆和防护了解检测技术与仪表的作⽤及发展测量的不确定度第2章:温度测量掌握温标与测温⽅法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基本定律(推导和应⽤)热电偶测温补偿原因、原理和⽅法热电阻测温原理热电阻测温引线误差和消除⽅法了解膨胀式与压⼒温度计⼯作原理接触测温误差和对策⾮接触式测温原理和⽅法新型温度传感器第3章压⼒和压差测量掌握:压⼒的基本概念分类液柱式压⼒计⼯作原理(U形管、单管式、斜管式)弹性元件测压原理,各种弹性元件测压类型和范围弹簧管压⼒计测量压⼒特点和应⽤领域压⼒表量程选择⽅法、范围了解:了解其它弹性元件测量压⼒⽅法和原理第4章:机械量测量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灵敏度和⾮线性误差计算分析(变极距、变⾯积、变介电常数、差动式)电感式位移传感器⼯作原理(灵敏度、⾮线性误差计算分析)差动式、互感、⾃感式、差动变压器(⼯作原理)零点残余电压产⽣的原因和消除⽅法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的测量特点调制解调的基本概念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作原理、类型和应⽤场合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作原理和应⽤场合绝对式和增量式码盘的⼯作原理和区别第5章:流量测量掌握:流量测量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常见的流量传感器类型节流式流量计的基本结构和⼯作原理和相关系数修正节流式流量计对流体要求常见的标准节流件性能常见的⾮标节流件标准节流装置的计算(两类命题、迭代流程)⽪托管和均速管流量计的基本⼯作原理电磁流量计的基本⼯作原理涡街、科⾥奥利、涡轮、转⼦、靶式流量计⼯作原理第6章:物位测量直读式、静压式、差压式、浮⼒式、称重式液位计⼯作原理汽包⽔位测量的重要意义汽包⽔位测量的难点重量⽔位、实际⽔位、虚假⽔位、⽰值⽔位概念引起汽包虚假⽔位的原因云母⽔位计的基本⼯作原理、引起误差的原因、缺点双⾊⽔位计的⼯作原理、引起误差的原因、信号远传的⽅法电接点⽔位计的⼯作原理和误差分析差压式⽔位计的基本⼯作原理(消除误差的改进⽅式,单室平衡、双室平衡容器)压⼒校正原理和⽅法第7章成分分析炉烟成分分析的重要性和分析⽅法热导式CO2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法氧化锆氧量计⼯作原理直插式和抽⽓式的优缺点第8章:检测新技术虚拟仪器基本概念软测量技术概念模糊传感器概念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念仪表习题⼀⼀、填空题1.绝对误差在理论上是指和被测量的之间的差值;仪表量程范围内最⼤的绝对误差和量程之⽐称为仪表的,将其去掉%的数值圆整后的数的数值为仪表的。
热工测量系统的组成及仪表质量指标讲义(ppt 12页)
两只仪表的绝对误差虽然都是±6℃,但第 级数越小,准确度越高,0.5级仪表的误差为±0.5%,1.0级仪表的允许误差为± 1.0%。
第一篇 热工仪表
第一讲 热工测量系统的组成 及仪表的主要质量指标
一、热工测量系统的组成
1.传感单元
又称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检测元件)和适用元件组成。
2.信号处理单元
信号处理单元用来将传感器的信号变换成更适合于显示的信号,通常 转换成变成标准化信号,如 0~10mA, 4~20mA、0~5V等直流信号。 现代测量系统常把传感器来的信号通过模/数转换,把电压信号变成 二进制数码的形式。
三、仪表的主要质量指标
(3)仪表的折合误差:仪表的绝对误差不能用于判断仪表的质量,因为两只仪表如果绝对误差相同,但量程范围不同,显然量程范围
(3)仪表的折合误差:仪表的绝对误差不能用于判 较大的那只仪表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仪表不在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下工作,由外界条件变动引起的额外误差,称为附加误差。
仪表不在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下工作,由外界条件变动引起的额外误差,称为附加误差。 用来显示测量值,反映被测参数在数量上的变化。
为±1.2%。另一只仪表,标尺范围是- 常见的测量误差表达方式如下所述:
仪表的允许误差与国家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精确度等级或精度等级)有关。
50~+150℃,其折合误差为±3%。显然, 现代测量系统常把传感器来的信号通过模/数转换,把电压信号变成二进制数码的形式。
热工测量及仪表0
的分布有规律:服从统计规律
•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无绝对界限,一定条件 可相互转化。
测量的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
• 衡量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三个术语: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 – 精密度:对同一被测量多次测量,测量的重复程度。
系统误差
• 系统误差原因: (1)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本身不够完善,如仪表本身刻度不准、测量原理不完善。 (2)仪表使用不当,如测量人员操作不当、读数不准。 (3)测量时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如环境温度、湿度、电磁场影响等。
如果测量系统或测量条件不变,即使增加测量次数也并不能减少系统误差。系 统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结果的正确度。
1. 系统误差的发现 2. 系统误差的削弱和消除
• 理论分析及计算 • 实验对比法 • 残余误差观察法 • 残余误差校核法 • 计算数据比较法
从产生误差源上消除系统误 差
引入修正值法
采取补偿措施
采用消除系统误差的典型测 量技术,例如零值法、微差 法、对称观察法
2.随机误差
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
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称为随机误 差。
也可以采用如下的表达:在同一条件下,多次 测量同一被测量,有时会发现测量值时大时小, 误差的绝对值及正、负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 该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存在随机误差的测量结果中,虽然单个测量值 误差的出现是随机的,既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消除, 也不能修正,但是就误差的整体而言,多数随机 误差都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解:准确度为0.5级的仪表,就是最大量程时误差为: (800+200)×0.5%=±5℃ 测量500℃温度时,绝对误差就是±5℃。相对误差=5/500=1%
热工测量及仪表
热工测量及仪表第一章测量及测量误差第一节测量:利用测量工具,通过实验方法将被测量与同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是标准量多少倍数的过程。
量纲:在量制中,以基本量的幂的乘积表示该量制中一个量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就是该量的量纲。
测量方法: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分:1:直接测量2:间接测量3:组合测量根据检测仪表工作原理不同进行分类:1:直读法2:零值法3:微差法第二节绝对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参数的真实值之差。
δ=x-x。
相对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与约定值之比的百分数。
相对误差:又可分:(1):实际相对误差。
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参数的真实值之比的百分数。
公式P7 1—3(2):标称相对误差。
测量的绝对误差与仪表示值之比的百分数。
..看例1—1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等。
算术平均值。
定义:公式:P11 1—13标准平均值的估计。
定义:公式:P11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定义:公式:11 1—16拉依达准则。
拉依达准则又称为3δ准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准则。
一般情况下,对于一组样本数据,如果样本数据中存在随机误差,则根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其偏差落在±3δ以内的概率为99.7%。
所以在有限的样本中若发现有偏差大于3δ的数值,则可以认为它是异常数据而予以剔除,以得到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测量结果,这种剔除原则称为“拉依达准则”。
公式 P15 1—26格拉布斯准则。
再多次重复测量中,存在随机误差也可能出现粗大误差,将重复测量值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公式:16 1—27第二章热工仪表概述热工仪表包括:感受件、中间件、显示件三部分组成。
热工仪表的分类:(1)按被测参数不同,可分为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分析仪表等。
(2)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标准用、实验室用、工程用仪表。
(3)按显示特点不同,可分为指示式,积算式,记录式,数字式、屏幕式。
(4)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机械式、电气式、电子式、化学式、气动式。
热工测量及仪表第二版教学设计
热工测量及仪表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门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热工测量及仪表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能够运用测量仪器和仪表进行热工参数的测试、监测和控制。
二、教学内容1.热工参数的测量及控制原理2.热工测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仪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4.热力系统中重要仪表的标定、检查和维修三、教学重点1.热工参数的测量及控制原理2.仪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3.热力系统中重要仪表的标定、检查和维修四、教学难点1.热工参数的测量及控制原理2.仪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3.热力系统中重要仪表的标定、检查和维修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方式,讲解热工测量及仪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实验操作: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热工测量及仪表的使用过程,加深理解。
3.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热工测量及仪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参考书目:•《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
•《仪器仪表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燃料气体检测及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七、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方面。
2.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撰写的实验报告,体现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以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八、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热工参数的测量及控制原理 2教学内容课时热工测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4仪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6热力系统中重要仪表的标定、检查和维修 4总计16九、教学设备1.电子天平、热电偶、温度计、热管等热工参数测量仪器。
2.电动机、变频器等热力系统中常用的仪表。
3.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十、教学场所1.实验室:用于进行热工参数测量实验及相关仪器操作实验。
热工仪表基础知识讲义ppt课件
温度是化工生产中既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参
数之一。任何一个化工生产过程,都伴随着物质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都必然有能量的转化
和交换,而热交换则是这些能量转换中最普遍的
交换形式。因此,在很多煤化工反应的过程中,
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常常是保证这些反应过程正
常进行与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它对产品产量和
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
8
1、 温度的测量与变送
由于热电极的材料不同,所产生的接触电势亦不同,因此不同
热电极材料制成的热电偶在相同温度下产生的热电势是不同的,这在
各种热电偶的分度表中可以查到。根据热电测温的基本原,理论上
似乎任意两种导体都可以组成热电偶。但实际情况它们还必须进行严
格的选择,热电极材料应满足如下要求。
1.在测温范围内其热电性质要稳定,不随时间变化。
t0
t0
2
3
1
A
B
t
热电偶温度计测量线路 1、热电偶 2、连接导线 3、电测仪表
7
1、 温度的测量与变送
热电偶是由两根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如上图中的A和B) 焊接或绞接而成。焊接的一端称为热电偶的热端(测量端或 工作端),和导线连接的一端称为热电偶的冷端 (自由端)。 组成热电偶的两根导体或半导体称作热电极。把热电偶的热 端插入需要测温的生产设备中,A和B两种不同的物质,电 子密度高的向电子密度低的流动,产生电流,形成电动势, 一般为mV信号,经过测温仪计算为测量介质的温度。
主要内容
一、四大参数的测量原理及仪表 二、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三、调节阀 四、联锁系统的构成
1
一、四大参数的测量原理及仪 表
现场仪表测量参数的分类: 现场仪表测量参数一般分为温度、压力、
热工测量及仪表_第1章1-2节_热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2.传输变换部件(变换器、变送器)
它是传感器和显示装置中间的部分,它是 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变换成显示装置易于 接收的部件。
对变换器的要求:性能稳定,精确度高, 使信息损失最小。
3.显示装置
它是测量系统直接与观测者发生联系的部 分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
单位。
二、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就是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方法。 测量方法的分类(按测量结果产生的方式分):
(1)直接测量法:使被测量直接与选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或者预先标定好了的测量仪表进行测量,从而直接求得被 测量数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量有某种确定函数 关系的其它各个变量,然后将所测得的数值代入函数关系 进行计算,从而求得被测量数值的方法。
接触测量法 非接触测量法
第二节 热工测量仪表的组成与分类
一、组成
传感器
被测量
变换器
显示装置
测量值
1.感受部件(传感器、敏感元件)
它是测量系统直接与被测对象发生联系的 部分。
理想感受元件应满足的要求:
传感器输入与输出之间应该有稳定的单值函数 关系。
感受元件应该只对被测量的变化敏感,而对其 它一切可能的输入信号不敏感。
进行比较所用的方法和仪表必须经过验证。
测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 代号为SI
法定计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热工测量仪表第一章基础概念PPT课件
【例1-3 】
检定一只2.5级、量程为100V的电压表,发现在50V处误差 最大,其值为2V,而其他刻度处的误差均小于2V,问这只电 压表是否合格?
【解】 由公式2,该电压表的引用误差为
本课程涉及热力发电厂热工过程的主要参数,如 温度、压力、流量、水位、炉烟成分的测量方法 及测量仪表。热工过程中需要检测的参数相当多, 本课程注重归纳共性的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测 量变换元件的物理方法和概念。通过典型参数测 量示例,举一反三,使学生初步掌握热工测量及 仪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2. 开环系统 电流
力矩
I
k1 T
角度
k2
θ
动圈表方框图
位移 k3 X
特点:
❖各环节开环串联,信号沿一个方向传输。
❖按偏差测量法工作
❖要保证仪表指示正确,必须保持每个环节灵敏度不变 X=K1K2K3I
开环结构仪表
x u0 K1
传递函数:
u1 K2
u n 1 Kn
y un
n
KK1K2Kn Ki i1
课程安排
34学时:26理论 + 4实验 + 2习题 + 2其他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等,占 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综合评定。
火电厂
第一章 热工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 热工测量的意义
1、检测与测量 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的属性和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检测:是意义更为广泛的测量
rm
Um Um
2 2% 100
由于
2%2.5%
第1章 热工参数测量及其仪表
1.1.1.2 温度的测量 A、测温依据和数学物理基础 测温的依据:当两个物体同处于一个系统中而达到热 平衡时,二者就具有相同的温度。因此可以从一个物 体的温度得知另一物体的温度。 设计与制作温度计的数学物理基础:如果事先已知一 个物体(或物质)的某些性质或状态随温度变化的定 量关系,就可以通过该物体的性质或状态的变化情况 来获知温度。 由此可知:设计或制作任何一种测温计必须选定一物 质作为测温媒介。
要建立温标需要三个要素:
(1)选择测温物质,确定它随温度变化的属性即测温属 性; (2)选定温度固定点; (3)规定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1.1.3 温标 仅仅定义了温度的概念是不完全的,还要确定它的数 值表示方法。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叫做温标。 温标是温度数值化(量化)的标尺,它给出了温度数 值化的一套规则和方法,并明确了温度的度量单位。 各种测温仪表的分度值就是由温标决定的。 要建立温标需要三个要素:
B、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标又称绝对温标或开尔文温标,单位符号为 K。热力学温标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的一种理论 温标,已被国际计量大会采纳作为国际统一的基本温 标。它有一个绝对零度,低于零度的温度不可能存在。 其特点是不与某一特定的温度计相联系,且与测温物 质无关,是由卡诺定理推导出来的,所以热力学温标 是一种纯理论的理想温标,无法直接实现。在热力学 中从理论上证明,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完全一 致。所以通常借助于气体温度计经示值修正后来复现 热力学温标,但设备复杂、价格昂贵,不适于实际应 用。
(1)选择测温物质,确定它随温度变化的属性即测温属 性;
(2)选定温度固定点; (3)规定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A、经验温标 借助于某一种物质的物理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用实 验方法或经验公式所确定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它主 要指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这两种温标都是根据液体 受热后体积膨胀的性质建立起来的。 a、摄氏温标( 0C ) 原始摄氏温标就是选择装在玻璃毛细管中的液体作为 测温物质。随温度的变化,毛细管中液体的长短反映 了液体体积膨胀这一测温属性。选择在1.01325×l05Pa 下水的冰点温度作为下限(00C),水的沸点作为上限 (1000C),并且认为在两点之间液柱的长短与温度的关 系是线性的,那么可在0~1000C之间均分100等份,每 一等份为一摄氏度,单位符号为0C。摄氏温标虽不是 国际统一规定的温标,但我国目前还可继续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温度测量 章
1.1 概述 1.2 温度测量的物理基础
1.1 概述 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各种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工艺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非常普遍、 工艺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热 工参数之一。许多产品的质量、产量、 工参数之一。许多产品的质量、产量、能量和过程控 制等都直接与温度参数有关,在流量、压力、 制等都直接与温度参数有关,在流量、压力、长度等 物理量的测量中,温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量, 物理量的测量中,温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量, 因此,实现准确的温度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实现准确的温度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热力学温标 、 热力学温标又称绝对温标或开尔文温标, 热力学温标又称绝对温标或开尔文温标,单位符号为 K。热力学温标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的一种理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的一种理论 。热力学温标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 温标, 温标,已被国际计量大会采纳作为国际统一的基本温 它有一个绝对零度,低于零度的温度不可能存在。 标。它有一个绝对零度,低于零度的温度不可能存在。 其特点是不与某一特定的温度计相联系, 其特点是不与某一特定的温度计相联系,且与测温物 质无关,是由卡诺定理推导出来的, 卡诺定理推导出来的 质无关,是由卡诺定理推导出来的,所以热力学温标 是一种纯理论的理想温标,无法直接实现。在热力学 是一种纯理论的理想温标,无法直接实现。 中从理论上证明, 中从理论上证明,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完全一 致。所以通常借助于气体温度计经示值修正后来复现 热力学温标,但设备复杂、价格昂贵, 热力学温标,但设备复杂、价格昂贵,不适于实际应 用。
完全满足上述条件的物质是难以找到的,一般只能在 完全满足上述条件的物质是难以找到的, 一定的范围内近似满足, 一定的范围内近似满足,因此由不同材料与结构形式 制成的温度计各有其优缺点。 制成的温度计各有其优缺点。
1.1.1.3 温标 仅仅定义了温度的概念是不完全的, 仅仅定义了温度的概念是不完全的 , 还要确定它的数 值表示方法。 值表示方法。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叫做温标。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叫做温标。 温标是温度数值化( 量化) 的标尺, 温标是温度数值化 ( 量化 ) 的标尺 , 它给出了温度数 值化的一套规则和方法, 并明确了温度的度量单位。 值化的一套规则和方法 , 并明确了温度的度量单位 。 各种测温仪表的分度值就是由温标决定的。 各种测温仪表的分度值就是由温标决定的。 要建立温标需要三个要素: 要建立温标需要三个要素: (1)选择测温物质, 确定它随温度变化的属性即测温属 选择测温物质, 选择测温物质 性; (2)选定温度固定点; 选定温度固定点; 选定温度固定点 (3)规定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规定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规定测温属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1)物质的某一属性 仅与温度 有关,即C=G(T),其函数关系必须是单调 物质的某一属性G仅与温度 有关, 物质的某一属性 仅与温度T有关 , 是线性的。 的,且最好 是线性的。 (2)随温度变化的属性应是容易测量的,且输出信号较强,以保证仪表的灵 随温度变化的属性应是容易测量的,且输出信号较强, 随温度变化的属性应是容易测量的 敏度和测量的准确度。 敏度和测量的准确度。 (3)应有较宽的测量范围。 应有较宽的测量范围。 应有较宽的测量范围 (4)应有较好的复现性和稳定性。 应有较好的复现性和稳定性。 应有较好的复现性和稳定性
A、经验温标 、 借助于某一种物质的物理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借助于某一种物质的物理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 用实 验方法或经验公式所确定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验方法或经验公式所确定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 它主 要指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 要指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 。 这两种温标都是根据液体 受热后体积膨胀的性质建立起来的。 受热后体积膨胀的性质建立起来的。 a、摄氏温标( 0C ) 、摄氏温标 原始摄氏温标就是选择装在玻璃毛细管中的液体作为 测温物质。随温度的变化, 测温物质。随温度的变化,毛细管中液体的长短反映 了液体体积膨胀这一测温属性。选择在1.01325×l05Pa 了液体体积膨胀这一测温属性。选择在 × 下水的冰点温度作为下限(0 , 下水的冰点温度作为下限 0C),水的沸点作为上限 (1000C),并且认为在两点之间液柱的长短与温度的关 , 系是线性的,那么可在0~1000C之间均分 之间均分100等份,每 等份, 系是线性的,那么可在 之间均分 等份 一等份为一摄氏度, 一等份为一摄氏度,单位符号为0C。摄氏温标虽不是 。 国际统一规定的温标,但我国目前还可继续使用。 国际统一规定的温标,但我国目前还可继续使用。
复现准确度高, (2) 复现准确度高,使各国都能够准确地复现同一国 际温标,确保温度量值的统一性; 际温标,确保温度量值的统一性; 用于复现温标的标准温度计,使用方便, (3) 用于复现温标的标准温度计,使用方便,性能 稳定。 稳定。
根据上述条件建立的国际温标基本内容如下; 根据上述条件建立的国际温标基本内容如下; 选择一些纯物质固定点( 可复现的平衡态) (1) 选择一些纯物质固定点 ( 可复现的平衡态 ) 的温度 作为温标基准点; 作为温标基准点; 规定了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基准仪器( (2) 规定了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基准仪器 ( 或称内插仪 并在温标基准点上分度; 器),并在温标基准点上分度; 确定各固定点温度间的内插公式, (3) 确定各固定点温度间的内插公式 , 这些公式建立 了标准仪器示值与国际温标数值之间的关系, 了标准仪器示值与国际温标数值之间的关系 , 是反映 温度计特性曲线的函数。 温度计特性曲线的函数。 上述基准仪器、 上述基准仪器、温标基准点和内插公式又被称为温标 三要素” “三要素”。
第一个国际温标是1927年建立的,记为ITS--27。此 年建立的,记为 第一个国际温标是 年建立的 。 后大约每隔20年进行一次重大修改 相继有1948年国 年进行一次重大修改, 后大约每隔 年进行一次重大修改,相继有 年国 际温标(ITS--48)、1968年国际温标 年国际温标(ITS--68)和1990年 际温标 、 年国际温标 和 年 国际温标(ITS--90)。目前我国已广泛采用 国际温标 。目前我国已广泛采用ITS--90,其 , 主要内容如下: 主要内容如下: (1)定义固定点。ITS--90中定义固定点 个,如表 定义固定点。 中定义固定点17个 如表1-1 定义固定点 中定义固定点 所示。 所示。表中两个温度的关系式如下 t90=T90-273.15 式中: 摄氏温度, ; 式中: t90——摄氏温度,0C; 摄氏温度 T90——热力学温标,K。 热力学温标, 。 热力学温标 (1-1)
B、测温物质 、 自然界中的许多物质,其性质或状态(如电阻 如电阻、 自然界中的许多物质, 其性质或状态 如电阻、热电 体积、长度、辐射功率等)都与温度有关 都与温度有关, 势、体积 、长度、 辐射功率等 都与温度有关 ,但并不 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作为感温元件, 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作为感温元件 , 测温物质的选择必 须满足以下条件: 须满足以下条件:
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在测温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 但它们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用,但它们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1)温度测量依赖于选用的测温物质, 且应用范围受制 温度测量依赖于选用的测温物质, 温度测量依赖于选用的测温物质 作温度计的材料和工作物质的限制。 作温度计的材料和工作物质的限制。 (2)温标的定义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虽然它们都选择冰 温标的定义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温标的定义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点温度和沸点温度作为固定点, 但基本单位不同, 点温度和沸点温度作为固定点 , 但基本单位不同 , 所 确定的温度数值也就不同, 不能严格地保证世界各国 确定的温度数值也就不同 , 所采用的基本测温单位完全一致。 所采用的基本测温单位完全一致。 (3)假设温度与工作物质的关系为线性 , 而实际情况并 假设温度与工作物质的关系为线性, 假设温度与工作物质的关系为线性 非如此,从而造成中间温度的测量差异。 非如此,从而造成中间温度的测量差异。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温标,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温标,完全不依赖于任何测温物质 及其属性。 及其属性。
表1.1 ITS---90定义的固定点 定义的固定点
温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T90/K 3~5 13.8033 约17 约20.3 24.5561 54.3584 83.8058 234.3156 273.16 302.9146 429.7485 505.078 692.677 933.473 1234.93 1337.33 1357.77 度 物质及状态 t90/0C -270.15~-268.15 -259.3647 约-256.15 约-252.85 -248.5939 -218.7916 -189,3442 -38.8344 0.01 29.7646 156.5985 231.928 419.527 660.323 961.78 1064.18 1084.62
1.1.1.2 温度的测量 A、测温依据和数学物理基础 、 测温的依据: 测温的依据:当两个物体同处于一个系统中而达到热 平衡时,二者就具有相同的温度。 平衡时,二者就具有相同的温度。因此可以从一个物 体的温度得知另一物体的温度。 体的温度得知另一物体的温度。 设计与制作温度计的数学物理基础: 设计与制作温度计的数学物理基础:如果事先已知一 个物体(或物质) 个物体(或物质)的某些性质或状态随温度变化的定 量关系, 量关系,就可以通过该物体的性质或状态的变化情况 来获知温度。 来获知温度。 由此可知: 由此可知:设计或制作任何一种测温计必须选定一物 质作为测温媒介。 质作为测温媒介。
C、国际实用温标 、 为了使用方便, 国际上协商确定, 为了使用方便 , 国际上协商确定 , 建立一种既使用方 便、容易实现,又能体现热力学温度(即具有较高准确 容易实现, 又能体现热力学温度( 的温标,这就是国际实用温标,又称国际温标。 度)的温标,这就是国际实用温标,又称国际温标。 国际温标通常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国际温标通常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尽可能以当代科技水平接近热力学温标; 尽可能以当代科技水平接近热力学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