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窗口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2 2,3,5的倍数的特征 青岛版(五四学制)
《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下册第48——50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理解2、5倍数的特征,掌握奇数、偶数的概念。
2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探索规律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归纳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数字牌、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数学小魔术):孩子们,老师最近练就了一个特异功能,师:不信?我们来试试,你从我右手里抽出一张牌,放到我左手里,我不看,就能快速找出它来。
生1:(抽取卡片)师:(给出答案)现在从我左手里抽出一张牌,放到右手中,我照样能找出它!生2:(从左手里抽出一张放右手)师:(给出答案)想知道我这特异功能是怎样练成的吗?这个好办,只要这节课,大家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就告诉你们。
上课!【设计意图:魔术永远都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可以牢牢吸引人的眼球,此处设计了一个数学小魔术,加上语言艺术:老师有特异功能这一说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很快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去。
】一、导入新课师:去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我们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不,其中就有圆圈舞和交谊舞比赛。
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圆圈舞5人一组,交谊舞2人一组。
师:要参加圆圈舞表演,可以选派几人参加呢?生:只要是5的倍数就行。
师:参加交谊舞表演的话,可以选派几人参加呢?生:只要是2的倍数就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设计意图: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情况,创设情境,举例说出部分2和5的倍数,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二第2课时教学设计(青岛版)
第四单元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在学习小数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小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首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谁来读一下。
二.先学环节(一)自学教材下面我们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学习新知识。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本56页到57页的内容,比一比哪个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观察图中信息,平胸龟蛋与小鳄鱼蛋相比,哪一个长?(2)仔细观察:0.40分米和0.4分米相等吗?0.40○0.4(3)观察0.40和0.4,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样的规律吗?2.总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
3.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你能将0.500和13.040化简吗?0.500=() 13.040=()3.不能改变小数的大小,你能将0.9、6.07和5改写成三位小数吗?0.9=() 6.07=() 5=()(二)自学检测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有信心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5、6题(写到学案上),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
(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吗?)四、后教环节(一)更正1.全班交流,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2.学生同桌对改,对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根据正确答案,组内交流一对一对改,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二)讨论(议一议)(1)化简:第1题中: 0.40为什么和0.4相等。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特征,记录相关信息,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能够运用信息窗的方法,提高观察物体的细节和专注度。
•能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物体分类体系。
•能够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丰富物体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信息窗的方法,提高观察物体的细节和专注度;对观察结果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物体分类体系。
•难点: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丰富物体的相关知识。
3. 教学准备•运用信息窗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教学实物。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发挥联想、形成问题。
引导学生们寻找类似物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同时,启发学生们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特征,记录相关信息。
4.2 展示和介绍信息窗的方法通过演示展示信息窗的方法,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先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们模仿你的优点。
学生也可以动手制作自己的信息窗。
4.3 运用信息窗进行观察运用各种信息窗的观察工具对教学实物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们关注物体的不同细节和特征。
可以通过提问等方法,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们不断提高观察的精度。
4.4 归纳总结观察结果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物体分类体系。
通过类比或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各类物体的特征和联系。
4.5 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丰富物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进行课后练习和自主探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运用信息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观察的精度和深度,丰富物体的相关知识。
5. 课后作业1.制作一个信息窗。
2.通过信息窗的方法观察一个生活中的物品,记录相关信息。
3.假设你是科学家,请运用信息窗的方法,观察一个未知的物体,并记录相关信息,推测物体的各项特征和功能。
6.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生动、具体,利用信息窗的方法进行观察,让学生们思维更深入。
信息窗二(乘法结合律)-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乘法结合律)-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具体应用;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结合律的应用;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1. 信息窗呈现教师打开信息窗,呈现“5 × 6 × 2 = ?”的题目,让学生看一遍后,结合上次课的重点,向同桌解释答案。
2.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在理解上次课所学乘法交换律、分配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即“先算哪两个数都可以”。
以“2 × 4 × 5”为例,学生可以先算2 × 5,然后再乘4,或者先算4 × 5,再乘2,最后得出的结果都是40。
3. 拓展练习在巩固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以下练习:•2 × 3 × 4•6 × 7 × 2•8 × 5 × 9•3 × 5 × 7 × 2四、教学方法1.观察-感知法:通过呈现信息窗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定义;2.听-说-看法:引导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口算、做习题等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呈现信息窗题目“5 × 6 × 2 = ?”,让学生结合上次课所学乘法交换律、分配律的知识,向同桌解释答案。
2. 理解乘法结合律教师通过口头解释和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的含义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口算练习加深理解。
3. 拓展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方法。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然后进行问答环节,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方法。
七、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先算哪两个数都可以例如 2 × 4 × 5先算2 × 5,再乘4先算4 × 5,再乘2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还不是很理解,需要更多细致的引导和巩固。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二学案(青岛版)
第五单元走进商场——观察物体辨认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学案班级姓名组别等级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能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二.自主学习(一)看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本80—81页的内容,仔细观察主题图并思考:(比一比哪个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从不同方向看,各是什么形状?看到的是(),看到的是(),看到的是()。
2.如果车上有3箱,货物摆成这种形状,从不同方向看,各是什么形状?看到的是(),看到的是(),看到的是()。
(二)自学检测(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
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1.摆一摆,看一看,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2.看一看,填一填。
三、合作探究1.全班交流,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2.学生同桌对改,对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根据正确答案,组内交流一对一对改,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4.合作探究:如果车上有4箱,而且从正面看到的是,有几种摆法?(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展示。
答案很多种,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有创意的做法表扬鼓励。
)5.全班交流汇报,总结归纳辨认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的方法。
四、当堂训练。
按照要求,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
完成后组长组织小组内互相检查并纠错,准备班内展示。
完成课本82—83页第3、5、7题(做到课本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五、自我反思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2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五边形 六边形 七边形 八边形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⑴
⑵
⑶
我的两个锐角 之和大于90°
(×)
我的两个锐角 之和等于90°
(√)
把我分成两个三角 形,每个三角形的 内角和是90°
( ×)
思考: 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最多有几个直角?
40°
115°
50°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底角是 3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180-3 0-30=120° 180-(30+30)= 120°
答:它的顶角是120°。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3.埃及金字塔的四个侧面的形状都是等腰三角形,每个等腰 三角形的顶角约是52°。金字塔每个侧面的底角大约是多少 度?
(180-52)÷2 = 64°
52°
答:金字塔每个侧面的底
角大约是64°。
?
?
三、应用规律Leabharlann 解决问题4.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能推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 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吗?
180°×2=360°
180°×2=360°
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吗?
四边形的内角和: 180×2=360°
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撕拼法 折拼法
转化
二、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帕斯卡(1623-1662),法国数 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 基者。早在300多年前这位法国著名 的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任何三角 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而他当时 只有12岁。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想一想,算一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六图案美__对称平移与旋转信息窗2__第二课时教案青岛版
信息窗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91——95页。
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重点: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难点: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2、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二、指导练习1、第94页5题同桌讨论:说一说怎样通过平移或旋转由图形①、②分别得到图形③、④。
2、第94页6题(1)上面标志哪些是轴对称的?找一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标志也是轴对称的。
(2)用旋转或平移的方法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个独具创意的标志。
3、第95页7题利用下面的图案,在方格纸上分别拼出美丽的对称图案吗?1、第95页“我学会了吗”(1)图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2)图中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哪些可以通过旋转得到?(1)利用本单元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吗?三、作业。
第94页5、6题。
第95页7题及“我学会了吗”信息窗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91——95页。
教学目标:1、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重点: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难点: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2、知道怎样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得到图案?二、指导练习1、第94页5题同桌讨论:说一说怎样通过平移或旋转由图形①、②分别得到图形③、④。
2、第94页6题(1)上面标志哪些是轴对称的?找一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标志也是轴对称的。
(2)用旋转或平移的方法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个独具创意的标志。
3、第95页7题利用下面的图案,在方格纸上分别拼出美丽的对称图案吗?2、第95页“我学会了吗”(3)图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4)图中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哪些可以通过旋转得到?(2)利用本单元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吗?三、作业。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信息窗的概念和作用,并能通过观察物体,获取物体的基本性质;2.能够熟练运用信息窗,观察物体,整理所得信息,进行分类比较;3.能够对物体进行整体和局部观察,并通过观察获得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1.确立信息窗的概念和作用;2.熟练运用信息窗观察物体;3.掌握通过观察,整理信息,分类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信息窗的概念和作用1.学生通过举例,了解信息窗的概念和作用;2.学生观察教师宣布的物体,将观察到的信息分别填入信息窗中;3.学生通过信息窗整理所得信息,进行分类和比较。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的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方式,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2.学生观察教师宣布的物体,记录观察到的信息;3.学生整理所得信息,进行分类和比较。
第三课时:整体观察1.学生通过整体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2.学生观察教师宣布的物体,记录观察到的信息;3.学生整理所得信息,进行分类和比较。
第四课时:局部观察1.学生通过局部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特定性质和部位的名称;2.学生观察教师宣布的物体的特定部位,记录观察到的信息;3.学生可以将所得信息和整体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分类。
四、教学活动与方法1.情境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课堂讨论法;4.操作实践法。
五、教学交互1.教师与学生:教师宣布物体,引导学生观察、记录信息、整理信息;2.学生与学生: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分享操作,讨论分类比较的方法。
六、教学评估1.可以通过教师布置的练习习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信息窗的使用方法;2.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和分享,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分类比较的方法。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三角形及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文/段庆娟教案基本属性:教案名称:《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案信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三角形的面积》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水产养殖场中蟹池的场景。
包含的信息有两个三角形的蟹池及其平面示意图等。
旨在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蟹池面积的问题,展开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转化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同样的两个三角形。
教案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张大爷家的蟹池。
张大爷家有两块蟹池,(出示情景图及1号蟹池的示意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猜想:(1)要求1号蟹池的面积就是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请你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哪几部分有关系?(2)怎样找到三角形的面积与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3)小组交流(4)小结:同学们有了很好的推导公式的初步想法,不管你转化成什么图形,都是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找到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验证:选择你们喜欢的三角形按照转化的思路来研究。
小组中分工合作,明确本组的研究步骤,互相帮助。
比一比,看那个小组的方法多,动作快!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学生汇报成果,教师深化点拨:A例如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提问: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锐角三角形的哪一部分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锐角三角形的哪一部分有什么关系?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锐角三角形的面积?谈话:对于这种拼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阅读课本82页中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课件信息窗口2
二、解决问题(1)
1、一般的,玉米几个月能收?应该怎 样解决问题?你能否列出算式。
120÷30=
12个十除以3个十等于( 4),所以 4 120÷30=4
注意:商的位置
30 120 120 0
三: 我来解答
3 10 30 30 0 2 30 60 60 0 2 20 40 40 0 2 40 80 80 0
小。
六、作业
Hale Waihona Puke 1、课本70页第二题。2、课本71页第六题。
谢谢
再见
四、解决问题(2)小麦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如何列出算式?动手做一做? 235÷30=
7 30 235 210 25
余数要比 除数小。
五、谁来做: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4…11
2…4 9 …18
7 …5
我的收获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除的顺序 商的位置 余数的大小 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 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 一位上面。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69页-----信息窗口2-1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辛寨小学
巨丰梅
复习
1、口算
90÷30= 3 360÷30= 12 200÷50= 4 270÷90= 3 840÷40= 21 40÷20= 2
2、( )里最大能填几? 30×( 2 )<85 40×( 4 )<180
50×( 5 ) < 251
窗口2-1
常见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及生长期
名称 玉米 播种时间 5月 生长期(天) 120
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 珍惜动物简易方程 信息窗2第2课时教案 青岛版
信息窗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8~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一)口算下面各题.30+()=50 ()×2=10(二)列式.1.一支钢笔元,2支钢笔多少元?2.与4的和.二、新授教学(一)方程的意义1.介绍天平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2.引出方程(1)出示图片:天平1 。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2)出示图片:天平2 。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教师板书:20+?=100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来表示就可以写成20+=100.(3)出示图片:篮球。
教师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3.方程的意义.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教师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1)出示图片:等式与方程(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二)教学例11.方程的解教师提问: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 80是方程的解是方程的解2.解方程。
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教学例1例1.解方程 600+x=860(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2)教师板书解方程的过程(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检验:左边=600+x=600+260=860=右边,所以:X=260 是600+x=860的解.4.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5、教学例2。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学会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题意。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题意。
教学打算
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
特性化修改
自主预习
学习前检
1、视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自学第1与第2个红点问题,解决问题。
3、阅读第9页学问点,理解字母算式表示方法。
小组沟通
合作探究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与方法:
小组沟通
合作探究
谈话:同学们随着生活程度的进步,很多同学的体重都超标了,为了身体的安康,他们来到了“减肥训练中心”,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情境图)
依据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出示问题:1、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他们如今的体重吗?
2、假如小刚与小英减肥前分别是40千克与35千克,他们如今的体重分别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后沟通。
拓展沟通
总结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
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与计算公式,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中心小学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课堂教案
年级
四
主备人
运用人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三课时
课题名称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与计算公式;学会依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拓展沟通
总结提升
回忆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小组沟通。
集体沟通。
师谈话: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兴奋,信任你们在今后学习中肯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多边形的面积)
第八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正确分析图中数据的基础上独立解决,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第十一题,运用梯形面积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板
书
设
计
( 顶层根数 + 底层根数 ) X 层数 ÷ 2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板
书
设
计
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 ÷ 2
用字母表示:S = a h ÷ 2
教
学
反
思
课题
三角形的面积
课型
练习课
教法
练习法
教学目的
2、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源。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
重点、难点
及关键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备课人Fra bibliotek教具小黑板
授
课
过
程
自主练习:
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测量三角形的底与对应高时,首先让学生知道测量的对象应是一组对应的底与,而不是盲目的测量。
师巡视指导,切换展示部分作品。
分析各作品的优缺点,问:好在哪里?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老师这儿也有一幅整理好的网络图,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那么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分别是怎样进行推导的呢?请你在屏幕上任意点击图形,看一看他们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综合练习
1、基本练习
图形 底(厘米) 高(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一、第4、5题
学生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表中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第8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窗二第二课时课件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我会规纳总结:
在小数计算中,同样可以运用整数的运算定 律使计算简便。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一、 要审清题目; 二、要看清数字特征,选择简便算法; 三、 要认真计算; 四、 要检查:查数字是否抄错,查顺序 是否正确,查每一步计算结果是否有误。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复习回顾
• 1.在小数的加、减计算中。列竖式的
基本要求是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般从左至右,有括号就 先算括号里面的。
整数简便运算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定律: a-b-c=a-(b+c)
计算:
3.2+0.5
+
272)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5.7+6.3+3.7= 19.1+1.26+2.74+0.9= 13.65-(3.65+8.5)= 89.84+9.99=
13.75-5.28-4.72= 15.66-3.98=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7.25+49.6+52.75 32.6+58.04+61.96 59.5-34.18-10.82
= 16.88 +8.54 +8.58 = 25.42 +8.58 = 34(秒) 8.42+8.46 +8.54 +8.58 =(8.42 + 8.58) + (8.46 +8.54) ————————————————————— = 17 +17 = 34(秒)
8.54
8.58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 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020春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4单元-信息窗2 第1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习题
能否围成三角形 三条边的长度(厘米)
三边关系
2
2
2
围成
围 不成
大于
小于
等于
继续
二、合作探索
返回
二、合作探索
返回
二、合作探索
返回
二、合作探索
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操作要求: 每人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边的长度,算一算三角形
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结 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A.2dm 2dm 2dm B.2dm 3dm 5dm
C.1m 2m 4m
三、自主练习
1.每组中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想一想,怎样能较快地判断出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只要较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就能组成三角形。
三、自主练习
2.再拿一根几分米(取整分米)长的木条就可以钉成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补充作业 请完成《典中点》的“应用提升练” 和“思维拓展练”习题,具体内容见 习题课件。
4 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QD 四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知识点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1.填空。 (1)在三角形中,它的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 第三边的长度。 (2)三角形两条边的和是15 cm,第三条边一定 (小于)15 cm。
二、合作探索
任意的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探索活动要求: 1.从4根小棒中,任意选取3根,试着围成三角形。 2.将探究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能否围成三角形 三条边的长度(厘米)
围成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信息窗
实验探索,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今天,我们也来当个小小数学家,一起探索这个问题,愿意吗?第二板块——解决问题,探究新知探索交流,学习新知【A、B /20分钟】(一)引发猜想刚才我们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现在如果有六条线段,猜猜能围成几个三角形?(二)操作验证,揭示三边关系(1)分组实验:请四人小组合作,将学具袋里的六根小棒围一围三角形(蓝:2cm 紫:3 cm 黄(两根):4 cm 白:5 cm 绿:9.5 cm),各组可自行确定验证方法。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可填写以下的《探究报告单》。
所选小棒长度 > = < 能第一次a=( )cmb=( )cmc=( )cma+b〇ca+c〇bb+c〇a第二次a=( )cmb=( )cmc=( )cma+b〇ca+c〇bb+c〇a第三次a=( )cmb=( )cmc=( )cma+b〇ca+c〇bb+c〇a第四次a=( )cmb=( )cmc=( )cma+b〇ca+c〇bb+c〇a我们发现了(2)汇报小组围的结果,有什么发现吗?(课件演示)学生操作分组摆小棒小组汇报,举例。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拓展应用,概括提升【A、B/8分钟】1、小组讨论:完整地说说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2、电脑出示数学家的探索结果: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课件出示)我们的发现和数学家的探索结果到底一不一样?为什么?3、既然都一样,这里为什么强调“任意”呢?让学生充分动脑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漂流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和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等数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重难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漂流吗?播放课件。
学生认真观看。
出示挂图: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23日漂流路程是多少千米?24日、25日……29日呢?
二、学习新知
(一)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谈话: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呢?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23日 11×7=77
24日 12×6=72
25日 6×7=42
……
2.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试用符号表示漂流的路程。
(1)你能用一个式子吗?
请学生说说每个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加深理解。
(2)教谈话: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你会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比较: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和用文字表示的数量关系哪一个更简便呢?
学生对比: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更简便。
(4)已知s和v,怎样求t?已知s和t,怎样求v?
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数量关系。
4.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解读题意,明确数量关系,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数量关系。
(二)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一)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面积和周长公式。
1.说说正方形面积和周长公式。
2.如果a表示边长,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你能用符号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3.教师讲解:aa可以写成a ,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二)用字母表示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公式。
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三、练习
(一)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将符号代入公式中,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二)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读计算公式。
(三)自主练习第4题。
先小组研讨,完成填表练习。
然后,进一步了解分别求单价、数量、总价时,
算式变换的方法。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日期路程(千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
23日 11×7=77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
24日 12×6=7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2 25日 6×7=42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