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针灸学》——药锭灸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2)(有答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大建中汤是A.温中补虚,理气健脾B.温中补虚,和里缓急C.温中补虚,降逆止痛D.温中补虚,降逆止呕E.温中补虚,散寒止痛【答案】C2、直接灸法又可分为A.艾条灸.白芥子灸B.艾柱灸.艾条灸C.化脓灸.非化脓灸D.化脓灸.瘢痕灸E.非化脓灸.无瘢痕灸【答案】C3、治疗哮喘实证的主穴是A.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B.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风门C.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丰隆D.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大椎.曲池E.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风池【答案】A4、“主病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治方之要也”语出A.张仲景B.何柏斋C.李东垣D.张元素E.程钟龄【答案】C5、治疗肾虚型牙痛除取主穴外,还应加A.外关.风池B.太溪.行间C.太溪.外关D.太冲.曲池E.太冲.阳溪【答案】B6、上消化道出血可单纯表现为呕血或黑便,也可两者兼有,这取决于A.原发病B.出血部位C.出血量D.在胃内停留时间E.以上均非【答案】C7、患者,女,65岁。
有消渴病史,一周来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口干且苦,舌红少苔,脉弦而数,宜选用A.旋覆花.郁金B.青皮.陈皮C.延胡索.香附D.绿萼梅.川楝子E.柴胡.枳壳【答案】D8、疟疾患者,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应首选A.柴胡桂枝干姜汤B.柴胡截疟饮C.截疟七宝饮D.小柴胡汤E.白虎加桂枝汤【答案】E9、阳池定位A.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B.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C.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D.腕背横纹尺侧端,尺骨茎突前凹陷中E.以掌当胸,当尺骨茎突桡侧缘凹陷中【答案】B10、治疗喘证痰热郁肺证,应首选A.桑白皮汤B.麻杏石甘汤C.苏子降气汤D.定喘汤E.泻白散【答案】A11、患者,女,24岁。
有先天性乳头凹陷史。
药捻灸
【概述】本法是药线灸的一种发展。
所谓药捻灸,系指以绵纸裹药末捻成细条,再剪作小段,点燃后在穴区施灸的一种方法。
清。
赵学敏所撰的《本草纲目拾遗》内载“蓬莱火”即为药捻灸之一:“西黄、雄黄、乳香、没药、丁香、麝香、火硝各等分,去西黄加硼砂、草乌皆可。
用紫绵纸裹药末,捻作条,如官香粗,以紧实为要。
治病,剪二三分长一段,以粽黏黏肉上,点着。
”用以治疗风痹、瘰疬、水胀、膈气、胃气等病证。
现代,除了承袭古代的方法外,还采用以药末加入粘合剂搓成线状长条点燃施灸。
不仅在方法上有较大改进和发展,而且在治疗范围上也有所扩大。
当然由于药捻灸制作复杂、价格较贵,目前临床上仍难以推广应用。
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操作方法】灸材制备: 1.麝绳:先将麝香、雄黄、红花等4O多味中草药研成粉末,过筛,和匀。
再用丝棉纸把药末卷进去,搓成如细绳一般,置于瓶内密闭备用。
2.线状药捻:(1)生川草乌、白芷、乳香、没药、黄连、苍术、千年健各10g,蜈蚣、全虫、细辛、甲珠各9g,共研末,取86g.(2)雄黄15g,樟脑片、麝香各3g,火硝120g,硫磺40g.研细方中,再拌入粘合剂加水,搓成细条阴干,收贮瓶内备用。
具体操作: 1.麝绳药捻操作法:一为直接灸,即以点燃的麝绳的一端,对所选穴区进行点灸,每穴点灸1~2次;一为隔胶布灸,即在穴区贴好胶布后,进行点灸,灸至患者感灼痛为止。
一般每日一次,7~10 次为一疗程。
2.线状药捻操作:将线状药捻点燃,沿经络循行路线或在病灶表皮上每隔1寸灼烧1下,直至完毕。
或将药捻剪成小段粘贴于穴区燃着施灸,病人觉灼痛即除去。
每穴1~2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末稍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湿疹、癣、重症炭疽等病证。
【注意事项】 1.药捻灸法,尤其是用粘贴灸法不宜灸头部穴区。
2.余同药线灸法。
中西医结合学科分类
中西医结合学科分类一、中医学科分类中医学科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理论体系为基础,通过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来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
中医学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脏腑学、病理学等,这些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2. 中医临床学:研究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中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
3. 中医药学: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学、药用植物学等,以及中药的配伍规律和制剂技术。
4. 中医针灸学:研究针灸的原理、穴位、操作技术等,以及针灸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
5. 中医康复医学:研究中医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中医按摩、中医理疗、中医运动疗法等。
二、西医学科分类西医学科是以现代医学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实证方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西医学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 基础医学: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
2. 临床医学: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
3. 医学影像学: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和诊断,包括X 光、CT、MRI等。
4. 医学检验学:研究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方法,包括血液学、生化学、微生物学等。
5. 药学:研究药物的制备、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以及药物在疾病中的应用。
三、中西医结合学科分类中西医结合学科是将中医学科和西医学科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来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
中西医结合学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1.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综合中医和西医的基本理论,探索中西医相互融合的规律,为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2.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疾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3. 中西医结合药学:综合研究中药和西药的药理学、药物学和药物治疗学,发展中西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新药研发。
4.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综合运用中医针灸和西医物理治疗的方法,提高针灸疗效和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呕吐的基本病机是A、胃气不和B、胃气上逆C、脾气不升D、肝胃不和E、胃失濡养2、针灸治疗腰痛的主穴是A、阿是穴、肾俞、太溪B、委中、昆仑、太溪C、阿是穴、大肠俞、委中D、阿是穴、背俞穴、太溪E、命门、昆仑、委中3、若辨证为痛痹,应选用A、肾俞、关元B、大椎、曲池C、肝俞、太冲D、膈俞、血海E、阴陵泉、足三里4、若辨证为热痹,应对证选用A、肝俞、太冲B、膈俞、血海C、肾俞、关元D、大椎、曲池E、合谷、内庭5、治疗厥阴头痛,应配用A、印堂、攒竹、合谷B、率谷、外关、足临泣C、天柱、后溪、申脉D、太冲、内关、四神聪E、血海、膈俞、内关6、瘀血头痛,应配合A、列缺、曲池B、太溪、肾俞C、太冲、太溪D、血海、膈俞E、三阴交、肝俞7、疼痛在腰脊中部,主要与哪条经脉相关A、足太阳膀胱经B、足少阴肾经C、足少阳胆经D、带脉E、督脉8、针灸治疗腰痛,应以哪组经穴为主A、督脉、足少阴肾经B、阿是穴、足少阴肾经C、阿是穴、足少阳胆经D、阿是穴、足太阳膀胱经E、督脉、足太阳膀胱经9、以下哪项不是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A、风B、火C、痰D、湿E、瘀10、针灸治疗中风病中脏腑闭证,应取用哪组经脉为主A、手厥阴经、督脉B、手厥阴经、任脉C、足厥阴经、督脉D、足厥阴经、任脉E、手、足厥阴经11、治疗眩晕实证的主穴是A、风池、百会、太阳、列缺B、风池、头维、太阳、百会C、风池、百会、内关、太冲D、风池、百会、肝俞、肾俞E、百会、内关、后溪、水沟12、与面瘫关系密切的经筋是A、足太阳、足阳明经筋B、手阳明、足太阳经筋C、足阳明、手太阳经筋D、足厥阴、手阳明经筋E、手少阳、足太阳经筋13、治疗感冒的主穴是A、列缺、合谷、肺俞、太渊、大椎B、太渊、肺俞、合谷、鱼际、三阴交C、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D、鱼际、尺泽、膻中、肺俞、定喘E、尺泽、肺俞、膏肓、太溪、足三里14、治疗饮食伤胃型胃痛,除主穴外,还应加用A、三阴交、内庭B、膈俞、胃俞C、胃俞、脾俞D、下脘、梁门E、气海、关元15、治疗寒湿型泄泻,除主穴外,应加用A、内庭B、中脘C、神阙D、太冲E、脾俞二、A21、某男,30岁,体质素弱,近半年来,呕吐时作时止,食欲不佳,倦怠乏力,舌苔薄白,脉弱。
灸法:太乙灸与阳燧锭灸
灸法:太乙灸与阳燧锭灸灸者,亦称艾灸,有直接灸、温和灸、隔姜隔蒜灸等,灸法有壮元阳、通经络、行气血的作用。
除传统灸法之外,民间及道门中常用的还有太乙灸和阳燧锭灸两种。
太乙灸太乙灸亦称雷火针,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清代韩贻丰所撰的《太乙神针心法》。
其操作方法如下。
雷火针的制作配方一:艾绒100克,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麝香各3克。
配方二:艾绒100克,生川乌、生草乌、生苍术、闹羊花、牙皂、麝香、细辛、硫磺各3克。
除艾绒外,其余药物研成粉末备用。
取约30公分见方桑皮纸一张,将艾绒铺于纸上,在均匀撒上药粉,之后将桑皮纸卷紧成艾条,两端捻紧成针状,即为雷火针。
使用方法准备两支雷火针,分别点燃,在治疗部位放一片薄生姜,将艾条点燃的一端,靠近治疗部位,然后将艾条火按在生姜片上,直达治疗部位良久。
如火熄、冷却,则换另一支艾条继续灸疗,将熄灭的艾条重新点燃备用,如此接续进行。
该法多用于寒湿伤痛、关节疼痛等。
阳燧锭灸阳燧锭灸原本在道门及一些农村地区流传,清代吴尚先将其收录并记载于外治专著《理瀹骈文》中。
该法对陈年老伤、顽固性风湿痛的治疗有奇效。
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阳燧锭的制作取生硫磺45g、蟾酥3g、朱砂3g、冰片0.6g、麝香0.6g、白砒霜1.5g,分别研成细末。
取铜勺一个置于木炭火上,先将生硫磺放入,用武火将其很快熔化,然后将火调成文火,依次加入蟾酥、朱砂、冰片、麝香,并用竹条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白砒霜,此时会有一股青色毒烟冒起,此气有大毒,应避免毒烟冲入口鼻。
待烟尽时,迅速将铜勺移开炭火,稍加搅拌后乘热将药倒入平底瓷盘内,即成阳燧锭。
趁其未全凉之前,可将其划成半寸见方的小块,凉后装入瓷瓶,用黄蜡封口待用。
使用方法取一小粒阳燧锭,一头用火烧软,粘于薄生姜片或纸片上,然后在姜片或纸片的另一面涂上凡士林,将其粘贴于治疗部位。
医者以火点燃阳燧锭,待阳燧锭快燃尽时,在其上盖贴一张五枝追风跌打膏,此时患者会感到治疗部位有一股暖流透入。
药锭灸名词解释
药锭灸名词解释
药锭灸是一种结合针灸和药物疗法的新兴针灸疗法,属于针灸推拿学范畴。
其基本原理是将药物制成药锭,贴敷于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对皮肤的刺激作用,促进经络的传导和气血的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与传统针灸相比,药锭灸的药物剂量、治疗范围和疗效等方面更具灵活性,能够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药锭灸的药物制备工艺主要包括药物加工、药物混合和药物贴敷三个步骤。
药物加工是指将药物的原材料进行粉碎、混合、筛分等处理,使其成为适合贴敷的药物。
药物混合是指将多种药物进行混合,使它们具有最佳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药物贴敷是指将混合好的药物制成药锭,并将其贴敷于指定穴位上。
药锭灸治疗范围广泛,适用于许多疾病,如疼痛、肌肉酸痛、关节炎、颈椎病、失眠、消化不良、肝炎等。
与传统针灸相比,药锭灸治疗的疼痛程度通常较轻,
且疗效更为持久。
此外,药锭灸治疗还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降低疾病复发率。
药锭灸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药物剂量、治疗范围和疗效等方面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与传统针灸相比,药锭灸治疗更加适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和身体状况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此外,药锭灸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便捷,易于普及和推广。
药锭灸是一种具有广阔治疗前景的新兴针灸疗法,具有药物剂量、治疗范围和疗效等方面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能够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
于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疾病复发率。
中国四大医术——砭、针、灸、药
中国四大医术——砭、针、灸、药砭:源自《黄帝内经》。
砭、针、灸、药是我国独立并存的四大医术,古称砭、砭石,现称砭术,是用石制工具进行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
砭石者,以石治病也。
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是中医的四大医术之一,砭、针、灸、药。
砭石,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
砭石中又以泗滨砭石疗效为最佳。
泗滨砭石:原指《尚书.禹贡》泗滨浮磬料泗滨浮石;产于山东泗水之滨,故名泗滨砭石。
现在江苏徐州吕梁石、安徽灵壁石均不是砭石。
砭石颜色,因砭石中含有40余种矿物质及稀土成分,且砭石中含有铜、铁等金属物质,致使砭石会呈现红、黄、绿等颜色。
中医认为上品砭石有安神、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是加工制作医疗器械的上品。
砭石是通过微晶、红外和脉冲的波段来达到一些治疗和保健效果的。
脉冲是通过摩擦起热的感应成为波浪走型,而砭石不单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刮痧工具来应用那么简单。
古人在没有获得炼铁术前就是靠砭来治疗伤痛、疾患,古有砭针、砭刀等医疗工具。
用现代医学手段检测,泗滨砭石可以发出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射线和超声波脉冲,促进血液微循环、调理新陈代谢,其功效相当于远红外治疗仪+ 超声波治疗仪双重作用。
砭石一方面靠其自身蕴涵的能量来激发人体的潜能,另外还要靠我们自己合理的加以运用,也就是会使用它。
也只有合理的运用到适合的位置,方法上才能起到砭石的功效。
砭石是可以治病的石头,砭石之所以可以用来治病,是由其自身的成分和物理特性而决定的。
换句话说,只有具备这些特性的石头才可以称之为“砭石”。
砭石必须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同时又有哪些重要特性?1.安全性: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砭石不含有有害物质。
2.成分:含有三十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镁、锌、铬、锶、硒等20多种抗衰老元素。
3.远红外射线:砭石有奇异的能量场,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可产生极远红外辐射,其频带极宽,远红外频率可达范围为7~20微米。
4.微晶结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的检测确认,泗滨浮石为微晶变质灰岩,密度为2.8克/立方厘米,近似金属结晶。
药线点灸
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
“疾患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以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归于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
既可以治疗内部脏腑病,又可能治疗体表各种病变。
取穴原则为“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
”具体包括:1.凡畏寒发冷的疾患,选取手部穴位为主;2.凡发热体温升高的疾患,选取背部穴位为主;3.凡痿废瘫痪诸症,选取该痿废瘫痪之肌肉处的穴位为主;4.凡痛症,选取痛处及邻近穴位为主;5.凡麻木不仁症,选取该部位经络中央点为主;6.凡瘙痒诸症,取先痒部位的穴位为主;7.凡肿块取局部梅花穴;癣及皮疹类疾患取局部莲花或葵花穴。
主治病症:凡临床各科属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等7个范畴的疾病,均可应用本法治疗。
1.持线食、拇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至2cm。
2.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火(酒精灯、蜡烛等均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3.施灸将有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一穴灸一壮。
灸处可有轻微灼热感。
4.疗程药线点灸疗法强调抓紧治疗时机,治早(及时治疗)、治小(小病、轻病早治)、治了(彻底治疗,不要中途而废)。
至于疗程,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灵活掌握。
演示病种:急、慢性腹泻(选穴:脐周四穴)【注意事项】1.持线对着火端必须露出线头,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太长不便点火,太短易烧着指头。
2.必须掌握火候,施灸时以线头火星最旺时为点按良机。
不要平按,要使珠火着穴。
3.施灸时,必须掌握“以轻应轻,以重对重”的原则。
施灸时,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者为轻,长者为重。
因此,快速扣压,珠火接触穴位即灭为轻;缓慢扣压,珠火较长时间接触穴位为重。
施灸手法的原则也可概括为“以快应轻,以慢对重。
”轻即轻病,重则重症。
4.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痒感,不要用手抓破,以免感染。
中医药适宜技术6类20项
、中频治疗、低频治疗、超短波治疗、微波治疗、
中药定向透药等。
5
内服类
中药饮片、中药颗粒、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茶 饮、药酒、药膳、膏方。
功法类 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导引养生功、 6 (或炮制 易筋经等。(饮片加工、煎煮、丸、散、膏、丹、
类) 胶囊、片等临方炮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灸;③非艾条灸:热灸法、冷灸法、冰冻灸法、灯
火灸、药锭灸、药捻灸、水灸。
牵引、推拿、按法、揉法、摩法、膏摩、踩跷、整 3 手法类 脊、捏脊、拨筋、点穴、功法、小儿推拿、药棒穴
位按摩等。
刮痧、火罐(拔罐)、中药包封、中药塌渍、中药
涂擦、蜡疗、竹灌、盐熨、熏洗、药浴、香薰、火
4
外治类
熨、灌肠、穴位贴敷、膏药、蜡疗、香囊、芳香疗 法、耳穴压豆、蜂针疗法、埋针疗法、红外线照射
中医药适宜技术种类
序 号
类别
项 目(种)
普通针刺、电针、体针、皮肤针、皮内针、头皮针 1 针法类 、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穴位注射、小针刀
疗法、放血疗法等。
①艾条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及按压灸
(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悬灸、隔物悬灸、雷火
2
灸法类
灸;②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 、隔盐灸、隔药饼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电热
中医知识:药线灸
中医知识:药线灸【概述】药线灸是以特制药线进行点灸的一种灸法方法。
现代的药线灸法分为二类,一类是以棉线等粘裹药末制成药线施灸,一类则和壮医药线灸类似,系将线浸泡于药液制成药线点灸。
药线灸法的产生既受到古代药捻灸的影晌,也是现代针灸工作者临床上的总结。
对某些病证确有较好的效果。
药线灸法在民族中也有较广泛的应用。
药线灸法还存在药线制作比较麻烦,有的取材也受到一定限制等问题。
【灸具制备】1、药棉线制备:取雄黄10g、火硝10g、硼砂10g、樟脑3g、人造麝香1g和棉线50g备用。
将前5味药分别置于乳钵内,研为极细末,以无声为度。
注意不可合研,以免意外。
然后将4~6股棉线,搓紧成线绳,约1.5~2.0mm粗细。
棉线搓好后,用黄蜡捋光,曲酒适量浸泡1日,取出湿润之药线,撒上混合均匀之药末,使之粘在线上,并用手充分搓入线内。
阴干,收入瓷瓶中,勿令泄气,置于干燥处,备用。
2.药线制备:取陈年纺车线一丈,剪成两寸长一段备用。
另取中药:雄黄、沉香、檀香、龙涎香、细辛、藁本、川芎、白芷、人造麝香等研细末。
每年端午节时,将药末放人研钵内,再放入车线,用杵缓缓研磨,在未时前将药末和线装入细口瓶内密闭保存,一月后方可使用。
3.七星艾线制备:七星剑10g,大风艾10g、苎麻线(直径O.7cm,长3Ocm)10条。
将上物均浸入95%乙醇200ml中,密封2周备用。
【具体操作】应用时,根据病情,令患者坐位或卧位,让患处充分暴露所选定的穴区或病灶部位,严格消毒后,医者右手持药线,将一端在乙醇灯上点燃,对准穴区快速点灸,如雀啄食,一触即起,此为1壮,或以火灭为一壮。
每穴3~5壮。
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痹证、头痛、胃脘痛、瘰疬、扁平疣、痔核等病证。
【注意事项】1.药线灸要求医者操作熟练,患者密切配合。
2.在药线灸的过程中,不能用明火,力求避免出现皮肤灼伤。
如灸后局部出现水泡,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抹。
【临床应用】1.头痛取穴:百会、四神聪、率谷、完骨、太阳、风池、阿是穴。
药灸疗法及七种药灸制品配方
药灸疗法及七种药灸制品配方从古到今之灸都单用艾叶作条温灸治病,只用于治疗风、寒、湿之类疾病,治病种类少而单一,还多是结合针法治疗。
我们发明将各类中药制末和艾绒制为药灸,这样配入的中药就能借艾灸温热之力进入经络、肌肉、筋骨及脏腑各部治病,并能随各种配入中药的不同而治疗各科疾病,扩大了治疗范围且疗效神奇。
这是古今中外的新发明,故请保护专有发明权利。
七种药灸配方如下:1.癫痫晕痛神灸:明麻10g、川芎30g、菊花30g、牙皂10g、檀香10g、全蝎10g、梅片10g、寸香5g、艾叶500g,诸药为末,和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清热熄风,祛痰、行气,活血通络、开窍,止痛、晕、痫。
主治:风、热、痰、气滞、血阏所致的癫痫、眩晕、疼痛。
2.头面五官止痛神灸:玄胡50g、细辛50g、羌活30g、白芷30g、梅片10g、寸香5g、艾叶500g,诸药为末,和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散寒祛风,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头面五官疼痛。
3.行气止痛神灸:檀香30g、沉香30g、玫瑰20g、橘花20g、梅片10g、寸香5g、小茴20g、艾叶500g,诸药为末,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理气、止痛、消胀。
主治:胃、肠、肝、胆病的气滞胀痛,经期小腹胀痛。
4.活血止痛神灸:乳香30g、川芎30g、玄胡50g、血竭30g、梅片10g、西红花20g、寸香5g、艾叶500g,诸药制末,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功能: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治疗气滞血瘀的胃、肠、肝、胆疼痛及痛经等病。
5.四痹神灸:寸香5g、独活30g、羌活20g、地龙10g、和尚偷绣鞋10g、樟脑10g、乳香15g、金钱落地10g、艾叶500g,诸药制末,和入艾叶做条,外用熏灸。
功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行瘀、消肿、消痹。
主治:风、寒、湿、瘀、痹。
6.一号神灸:和尚偷绣鞋5g、金钱落地5g、独活10g、没药20g、牙皂20g、天麻10g、香附10g、当门子5g、樟脑15g、艾叶500g,诸药制末,入艾叶制为神灸,外用熏灸。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5)【含答案精选】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方剂学发展史上第一部从理论上详细剖析方剂的专书是A.《医方集解》B.《金匮要略方论》C.《医方考》D.《成方便读》E.《古今名医方论》【答案】C2、柴葛解肌汤与大柴胡汤药物中均含有的是A.枳实.芍药B.桔梗.芍药C.黄芩.半夏D.黄芩.桔梗E.黄芩.芍药【答案】E3、下列哪本著作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A.《阴阳十一脉灸经》B.《足臂十一脉灸经》C.《黄帝内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答案】C4、旋覆代赭石汤主治A.胃虚痰阻证B.脾虚生痰证C.胃虚有热呃逆证D.脾虚湿停证E.胃气虚寒呃逆证【答案】A5、下列关于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血凝滞B.经络阻塞C.脏腑失和D.营气不从E.热毒火毒【答案】E6、下列关于“八阵”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寒方之制,为除热也B.攻方之制,攻其不通者也C.固方之制,固其泄也D.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E.用散者,散表证也【答案】B7、某患者在一码头食冷稀饭一碗,次日突起腹泻,一天20余次,继之呕吐,无明显腹痛。
查体:体温36.5℃,中度失水,血压75/53mmHg,大便镜检:WBC0——1个HP,疑为霍乱。
应考虑做那项检查确诊A.大便涂片染色检查B.SS培养基大便培养C.血培养D.大便悬滴镜检E.大便碱性培养基培养【答案】E8、患儿,3岁。
壮热不退,气急鼻扇,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发绀,胸闷腹胀,大便秘结。
治疗应在正确选方的基础上加A.黄芩.连翘B.天竺黄.全瓜蒌C.丹参.红花D.牛黄夺命散E.桑白皮.沉香末【答案】D9、患者,男,60岁。
高血压病史15年,突发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失语。
查体:无肢体活动障碍。
血压200/120mmHg(26.6/16kPa),神经反射正常。
应首先考虑的是A.急进型高血压B.缓进型高血压C.高血压脑病D.高血压性脑出血E.高血压性心脏病【答案】C10、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征的是A.女性可以仅表现为月经过多B.紫癜多出现于四肢C.脾大,多超过肋下5cmD.口腔黏膜血疱E.牙龈出血【答案】C11、下列对白血病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B.成人患者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C.白细胞计数多数低于正常范围D.急性白血病约半数以上以发热起病E.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儿童【答案】C12、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A.全身感染和中毒症状B.鼠类接触史C.“三痛”和“三红”征D.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升高E.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答案】D13、患者,男,30岁,口角歪向右侧,左眼不能闭合2天,左侧额纹消失。
【中医中药】中华医学瑰宝——中医的砭、针、灸、药、导引按跷五大疗法!
【中医中药】中华医学瑰宝——中医的砭、针、灸、药、导引按跷五大疗法!请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健康奢侈品吧!!大自然——我们的健康奢侈品!(四)【中医中药】中华医学瑰宝——中医的砭、针、灸、药、导引按跷五大疗法!从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中,中国发生320多次瘟疫(急性传染病),正是由于中医药的防治,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才使中国从未出现过像欧洲那样动辄上千万人暴死的悲剧。
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草药——拥有与中华灿烂文明的一样的奇葩——中医药。
中医作为是中国传统民族医学,激励着一代代国人为之传承,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凝聚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与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类为了生存空间与恶劣环境、猛兽作斗争,只能用随手拾来的木棒和石块加以还击,维持生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智慧也在增长,在于自然界和猛兽较量的过程中,难免疲劳和受伤,在劳作过程中发现使用具有一定棱角的石块按摩身体的某些部位能减轻疲劳或者消除疾病的困扰,而我们的祖先没有药理知识,每当身体不适时,就抓起火堆旁被烤热的石头进行热敷和刮拭,他们慢慢发现,一些特殊形状的石头对于病痛颇有疗效,于是逐渐保留、总结、继承而成为为中医的体系之一——砭术。
之后,在“砭”基础上又衍生发展了新的祛除疾病的治疗办法:“针”、“灸”,因此“砭”也成为的“针”、“灸”之母。
再加上智慧的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导引按跷”和“药”两种预防与治疗疾病的保健方法,从而形成了今天完整的五大疗法之中医体系。
一、“砭石”砭石疗法是人类为了生存与疾病痛苦作斗争,在石器时代用石片切皮排脓,历经几万年,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发明,上古诸子百家中记述以石即砭石调理痛肿。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古名医俞拊用砭石一拔,见病之应。
马王堆《帛书·脉法》记述“以砭启脉”发现静脉和足臂十一脉中齿脉、肩脉和耳脉调理特定部位的疾病。
从古至今,在古籍中有砭石的记载和传说,如《周礼·天官》曰疡医用砭石切割排脓。
药物灸幻灯片
红。
颈椎病的灸疗方法
每次灸的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每天灸1 次,每10天为一个疗程,可灸1~2个疗 程。神经根型可结合颈椎牵引配合治疗, 椎动脉型可结合活血化瘀,内服药及输 液治疗。治疗疗程还可根据病情需要增 加或减少。
2.治疗时,应保持红火,随时注意患者表情,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以避免灼伤。
3.点穴时,若配合按摩手法,疗效更佳。 4.治疗后,请勿即可洗涤,否则影响效果。 5.对体质虚弱、神经衰弱的患者,治疗时火力宜小,精神紧张的
患者应先消除其思想顾虑,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写糖水。 6.进行雷火灸时,治疗人员可戴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治疗过程
药物灸
谢谢大家和我一起 共同来
学习中医的药物灸
药物灸
是灸 法之一 种
原理与作用
原理与作用: 药物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在
古代雷火神灸实按灸的基础上,改变其用法与配方创新发展而成的治疗 法。
灸疗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 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 活络、 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
它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 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 活血化淤、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治疗人体疾病。
药物灸的功效:
活血化瘀、通关利窍、舒 经活络、消肿镇痛、扶 正祛邪等,亦能改变微 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适应证和效果
药物疗法在眼疾、鼻疾、咽喉疾、耳疾、各类痛疾、减肥、妇科 疾病、男性疾病等八大系列疾病有明显效果。
治疗腰突症常用穴位:环跳
艾灸发展史
艾灸发展史一、秦汉时期(灸法的形成)先秦两汉时期,针砭、火灸、热熨等均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为临床实践的总结和提高,以及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形成的重要时期。
出现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大量著作,以及以张仲景为代表的著名医家。
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首先记载了将艾作为灸疗的主要材料,并作为灸疗的代名词,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它首先指出“灸者亦从北方来”(《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居住条件、生活习俗和发病特点有关。
《灵枢·官能》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并产生了“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素问异法方宜论》的辩证施灸的观点,甚至确定了灸法的补泻,如《灵枢背腧》言:“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
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为灭也。
”在《素问骨空论》中记载了久治随年壮而变化,“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撅骨,以年为壮数”,并用灸来治犬伤病“犬所啮之初灸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
”(《灵枢·背腧》)还指出了艾灸的禁忌证:阴阳俱不足或阴阳俱盛者、阳盛亢热及息积等。
《皇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灸法的基础。
灸疗的适应证包括外感、内伤、脏病、寒热病、痈疽、癫狂等。
灸疗的作用具有起陷下、补阴阳、逐寒邪、通经脉、舒气血等多个方面。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强调药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灸法。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众法之宗,医方之祖”。
《伤寒论》中涉及灸法的有十二条之多,且重点论述了灸法的禁忌和某些疾病的灸治方法。
灸疗宜于三阴经病,或于少阴病初起,禁忌太阳表症、阳实热盛、阴虚发热等症。
主要观点包括:强调三阴宜灸,认为病在三阴经,虚寒病症,阴阳之气衰弱症侯,宜灸,故确立了“病在三阴宜灸,病在三阳宜针”的针灸治疗法则。
二、两晋至唐宋时期(灸法的发展)从两晋至唐宋时期,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灸法的鼎盛时期。
药捻灸简介
药捻灸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药捻灸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2个(含子类)。
药捻灸为灸法之一。
用绵纸紧裹药末,捻成细条,剪小段,贴于穴位上施灸。
如蓬莱火灸即为药捻灸的一种。
参见蓬莱火:蓬莱火为药捻灸之一。
见《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蓬莱火,以“西黄、雄黄、乳香、没药、丁香、麝香、火硝各等份,去西黄加硼砂、草乌皆可。
用紫绵纸裹药末,捻作条,如官香粗,以紧实为要。
治病,剪二、三分长一段,以粽黏黏肉上,点着。
”“治风痹、瘰疬,俱按患处灸,水胀、膈气、胃气,按穴灸。
”
分类关系树
•药捻灸
仅显示前30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药线点灸操作流程
药线点灸操作流程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s, have been used for centuries to alleviate pain, promote healing, and improve overall well-being. These practices involve the insertion of thin needles or the burning of mugwort on specific points of the body, known as acupoints, to stimulate the flow of qi, or energy, and restore balance in the body. The process of performing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known as acupoint stimulation, requires careful training and knowledge of the body's meridian system. It is a complex and intricate process that holds significa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药线点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和改善整体健康。
这些实践涉及在身体特定穴位,也称为穴位上插入细针或燃烧艾草,以刺激气或能量的流动,并恢复身体的平衡。
进行针灸和艾灸的过程,称为穴位刺激,需要小心的训练和对身体经络系统的知识。
这是一个复杂而精致的过程,在传统中医中具有重要意义。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volves several key steps to ensur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The first step is theidentification of the acupoints on the patient's body, which require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meridian system and the specific locations of the acupoints. This step is crucial as it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cupoint stimulation. Once the acupoints are identified, the next step is the insertion of thin needles or the 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 on these points. The needle insertion must be done with precision and care to avoid causing pain or injury to the patient. Similarly, the 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 requires attention to detail to prevent burns or discomfort.针灸的操作过程涉及几个关键步骤,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药锭灸
药锭灸,古代称之为阳燧锭灸法,是一种由硫黄加上其它药物混合制成药锭,放在穴区燃一施灸的非艾灸法。
本法首载于清·《针灸逢源》。
在之后的外治学专著《理瀹骈文》中叙述得更为详细:用硫黄一两五钱,铜勺化开,照次序入川乌、草乌、蟾蜍、朱砂等细末各一钱,僵蚕一条(研细末),冰片、麝香二分,搅匀后倾入磁盆内,荡转成片。
再用此片(即药锭)在所选的穴区施灸。
现代在药锭制作的原料及方法上及灸治的操作上均有较大的改进,治疗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
关于药锭灸的作用机理,一般认为,其主要成分中硫黄温热、壮阳、易燃,珠砂重镇安神,麝香开窍、活血散瘀、止痛,灸块虽有大毒,性温热,散瘀,通络止痛力强,故其良性热刺激有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瘀凝,缓解炎性反应,松解粘连的作用。
灸法的发展史
灸法的发展史灸法,古称灸(酒)烟(弱)。
《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因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为主要灸材制成的艾炷、艾条,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外用方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灸法有温经通络、彳亍气活血、回阳脱、调和阴阳的作用,对于虚损性疾病有较好的针对性。
一.灸法源远流长,萌芽时期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当人类知道了用火之后,便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火不仅给人温暖,也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用火"炮生为熟"、"以化腥臊",使人们脱离了"生吞活剥"、"茹(如)毛饮血”的动物世界。
故人们习称灸法为"人烟",人类与火共存,故"灸"字从火从久。
原始人在以火取暖、烧烤食物时,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当身体某一部位产生病痛时,以烧灼之法来治疗疼痛,特别是因寒冷而致的疾病也得到缓解。
或者在用火的过程中,发生了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肤烧伤或烫伤,又意外地发现了某些疾病减轻或消失,并不断积累了经验,萌生了灸法。
灸法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侯有疾,医缓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膏之上,肓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
"据晋代杜预注解:"攻"是指灸「达’是指针刺,说明当时灸疗已被使用。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代针灸佚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主要论述十一脉循行主病及灸法。
与其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脉法》,则详细记载了施灸部位。
以上出土的4种帛书的成书年代可上溯至春秋时期甚至更早,说明春秋战国之际已萌生了灸法。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是灸法的发展期,灸法已广泛应用,《孟子•离娄•桀(杰)纣章》云:"今之欲王者,尤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锭灸,古代称之为阳燧锭灸法,是一种由硫黄加上其它药物混合制成药锭,放在穴区燃一施灸的非艾灸法。
本法首载于清。
《针灸逢源》。
在之后的外治学专著《理瀹骈文》中叙述得更为详细:用硫黄一两五钱,铜勺化开,照次序入川乌、草乌、蟾蜍、朱砂等细末各一钱,僵蚕一条(研细末),冰片、麝香二分,搅匀后倾入磁盆内,荡转成片。
再用此片(即药锭)在所选的穴区施灸。
现代在药锭制作的原料及方法上及灸治的操作上均有较大的改进,治疗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
关于药锭灸的作用机理,一般认为,其主要成分中硫黄温热、壮阳、易燃,珠砂重镇安神,麝香开窍、活血散瘀、止痛,灸块虽有大毒,性温热,散瘀,通络止痛力强,故其良性热刺激有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瘀凝,缓解炎性反应,松解粘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