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2地球的表面形态+教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标准解读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
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地形和地貌合为地貌(也称地形)。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
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
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
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
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
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
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
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形成高山、盆地等大地形),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
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 )加以分析。
(2)教学重点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教学目标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说出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从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及其边界,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
说出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举例说明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原创版)目录一、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1.地球表面形态的定义2.地球表面形态的分类二、地表形态的成因与演化1.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侵蚀与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三、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与分布1.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2.地球表面形态的分布规律四、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正文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成因与演化、特征与分布以及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地球表面形态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两大类。
陆地地貌又可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海洋地貌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等。
二、地表形态的成因与演化地表形态的成因主要归因于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如地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造成地表的变形和破裂,形成诸如褶皱山脉和平原等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侵蚀与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
侵蚀与沉积作用通过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改变地表形态。
气候变化则主要影响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壤形成,从而改变地表形态。
三、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与分布地球表面形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地表形态各异。
例如,我国地貌特征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而四川盆地则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地球表面形态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四、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高原地区适宜放牧,山地地区则有利于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例如,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导致土地沙化和侵蚀地貌;而人类兴建水利工程,则可能改变地表水文环境和湿地地貌等。
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__地球的表面形态
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__地球的表面形态第二节球的表地面态形姿多彩的地表多形态玉雪龙山峡巫如多娇此的地表形态是如何形的成?呢华北平原一不断变、化地的形态表德避暑山庄以承西51公的里地方一座有名著的“双山”—塔两—拔地座而起石的峰并肩立、耸姿态异。
奇令人惊奇的是东山峰上面四,峭壁面、崖石立陡、无路攀可石峰的部居顶然屹立着一座辽的代似非庙庙建筑物的。
经地质学家考:证代以辽,双塔前的两山个峰山是在连一的起,的后山较坡平缓容易,攀。
因登这里树为葱郁木风、景秀,于丽修建是了寺后院来因为客香增,植多破被坏,石岩露。
裸裸的露石岩在经受复一年年地风吹日雨晒淋后,松散脆之弱岩的石落、崩陷,形塌了两成上座丰下锐石峰的——塔双峰石在崩陷壁,时寺的古塔、院房禅遭到损,在山坏峰留上了这下似个庙非庙建的物筑。
山诞生的火奇景19432月年0日下24午左时右离墨,西哥城30公里2的一个山地带,人谷听到们嘶嘶“”的声,响平的玉米整里突然地高掀2米多同时,地出现上小口裂,里面从发散带硫磺出的味黑烟随后来裂缝越来大越,地震大,动出发轰隆巨响,浓像长烟柱直冲般空高,分钟1就喷出1内2000大石块,火山灰飞吨到扬50002米高的。
一空座火山诞新了生!火山爆发3天后玉,地原米高2仅米的小多丘增高到6米0,个一后到月150,一年米后长到460,米几后,成年海拔为2774的高山—米—帕里库廷山。
火述材上料中地当表态形发生什了么化变?引起这些化的变力主要来量自哪里?这材些说料明什了么题?问内力用作地球内部外作力用太辐阳能射现形式表地运动、岩壳浆活动、变质用作风、侵蚀化、搬、运积、固结堆岩成对地表态的影形响外力内作用关系的使表高地低伏起使地趋表于缓平共作用、同塑地造表形态一(板)块动运与宏观地貌块板造学说1构.全的岩球石(圈被构造)带为六分板大板块块的边界有生边界长和亡边界,消消亡边是板界相向块动形成的运表现为,沟或海造带;生长山边界是板块向相方向运动反形的,表现为海岭成断层或。
地球表面形态2ppt课件(共49张PPT)
1、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2、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常见的外力 ——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 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作用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印度洋板块隆起形成的;
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五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数码①——侵—蚀——— ②—搬—运———
—
堆积
固结成岩
③—————— ④———
———
小结:(比较下表)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沙丘、 沙漠、
黄土沉积
干旱、
半干旱地区、
海滨地区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洲
B
非洲
太平洋板块
板 块
板块
C
D
印度洋
板块
F
南极洲板块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名称: 亚欧、非洲、印度洋、太平洋、美洲、 南极洲等板块。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等。 边界类型 消亡边界: 海沟、地缝合线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两个板块张裂 地表崎岖、水源奇缺、交通不便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海沟
海岸山脉
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1) 两个板块相撞挤压
A.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 印度洋板块隆起形成的;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18张PPT)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采石 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断层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泉水、湖泊分布地, 河谷发育
底部低凹,承受静水压力,易 汇集水流
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隙易被蚀 为洼地,水流易汇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千姿百态的各种地球表面形态 神瀑不秘布一的样地的肥下海沃洞滨的穴景长观江秀郁三美高郁角的山干葱洲桂耸旱葱(林立的的太山的荒热湖水青漠带平甲藏雨原高天原)林下
河谷
地表形态千差万别,并 不断变化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能量来源 阅读课文,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自哪里?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各有哪些表现形式?
作业:大册子35-38页,
二、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理论形成 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1910年
(2)板块学说基本理论
1. 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并处在 相对运动之中;
构造带可分为 生长的边界 和 消亡的边界
2.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
道路、桥梁、水库等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壳活动, 工程需回避的地方 破坏工程;水库储水易渗漏
二、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成因 流水冲刷、切割
地貌 V字形沟谷加深加宽,地 表破碎,形成瀑布,峡谷
2.2地球表面形态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渭河平原、 庐山、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华山 泰山,峨眉山 吐鲁番盆地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地
貌
背 内老 斜 外新 向 内新 斜 外老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断 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读上图填写地质构造名称:
向斜 (1)A属于———— 地堑 (3)C属于————
背斜 (2)B属于———— 地垒 (4)D属于————
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沙漠
是什么作用造就了这些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这 些作用的力量又来自哪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活动1读书 )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弯曲变形的岩层
断裂的岩层
断裂的岩层
岩层弯曲
岩层断裂
褶 皱 (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
断层
地质构造:
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岩层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 变位。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一、褶皱
1、形成:强烈的水平挤压和碰撞,导致岩层 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2、类型:背斜、向斜
背斜
向斜
背斜
向斜
甲 岩层上拱
乙 岩层下弯
一、褶皱
3、背斜和向斜在岩层新老关系上有何区别?
背斜:中心老,两翼新
新
向斜:中心新,两翼老
4、背斜、向斜对地形的影响
老
侵蚀前:
背斜成 向斜成
山 谷
背斜成 谷 侵蚀后: 向斜成 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疏松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4、断层线上的岩石抗侵蚀强度如何?断层线 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
地堑:常形成盆地或谷地
断层线:岩石破碎易风化侵蚀,常形成沟谷、河流等。
华 山 西 峰
庐 山
泰 山
峨 眉 山 万 佛 顶
地垒
地堑
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
如华山西峰、泰山、庐山、峨眉山万佛顶等。 (“路太滑”)
褶皱形成后,若岩层继续受力挤压,会出现什 么结果?
二、断层 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的岩石沿着断裂面产生
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断裂面两侧岩石的运动方向 相反 一侧岩石 上升 ,另一侧岩石 下降
地垒
地堑
课本P39活动3、4 3、如果断层线两侧的演示移动幅度很大,上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褶皱与地表形态 2. 断层与地表形态
1.比较褶皱和断层、背斜和向斜、 地垒和地堑。
褶皱
成因
思考: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地质构造?
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
断层
成因
思考:1.断层的形成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拉张力、挤压力) 断层的形成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断层的形成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流 水 侵 蚀 地 貌
黄土高原
深厚黄土来 源——风力 风力 沉积作用 沟壑纵横— 沟壑纵横— 流水侵蚀地 貌
成因: 成因:风力沉积 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流水侵蚀
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
峡谷 瀑布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冲积扇
长江三角洲
流 水 堆 积 地 貌
流水沉积地貌
冲(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 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 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 的各种地表形态。 的各种地表形态。
预习自测:
• 1.读下面“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 (1) 板块构造学说把 岩石圈分成六大板 软流层 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 至今仍在运动。 •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 比较 稳定 ;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 ,多 火山、地震。 • (3) 写出下列数码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 板块 ② 板块 ③ 板块 ④ 板块 ⑤ 板块 ⑥ 板块
形成侵蚀-堆积地 形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 流水作用 2. 风力作用
1. 流水作用
(1)、流水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1)、流水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湿润、半湿润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2)、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2)、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27张PPT)
板块张裂形成海洋,陆地 生 板块张裂,往往形成巨大的
裂谷.海洋板块张裂形成海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美洲西岸的山脉 亚洲东部的岛弧
东非大裂谷
1.下列板块中,被称作海洋板块的是( B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2.地震:是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的现象。
地震与地表形态: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引起 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地震地貌
1.火山喷发:是岩浆喷出地表,是一种岩浆活动。
火山与地表形态:火山喷发后,其熔岩物质的堆积 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日本的富士山 ,黑龙江五大连池。 火山地貌
板块构造学说观点
1. 全球的岩石圈(被构造带)分为六大板块
2.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3. 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比较活跃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活动:阅读教材“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正文内容及图2—10,思考下列问题:
1、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哪几大板块?
富士山
板块与地貌
大洋内部——海洋、海岭(大西洋)
彼此分离
板(生长边界)大陆内部——裂谷、断层(东非大
块
裂谷)
交 界
洋陆——海岸山脉(落基山脉)
处 相互挤压 (消亡边界)
岛弧(台湾岛) 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陆陆——巨大山脉、高原(喜马拉
雅山脉、青藏高原)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雄 伟 的 喜 马 拉 雅 山
太湖平原
丘陵
黄土高原
东非大裂谷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2)
背斜: 中间 老两 翼新
向斜: 中间新 两翼老
褶皱
形态
岩层新老 未侵蚀前 被侵蚀后
岩层向 中间老 背斜 背斜 上隆起 两翼新 成山
岩层向 中间新 向斜 向斜 下凹陷 两翼老 成谷
背斜 成谷
向斜 成山
2.断层与地表形态
(1)断层的成因与形态
★成因: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形成。
★形态:包括两种基本形态—地垒和地堑
褶皱形成示意图
背斜
向斜
(2)褶皱与地表形态
★未侵蚀前: 以内力作用为主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2)褶皱与地表形态
★被侵蚀后: 以外力作用为主
背斜成谷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 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
向斜成山
向斜成山原因:向斜 槽部受挤压力,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
(3)判断背斜、向斜主要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断层
铁路、公路、桥 梁、水库等的回 避处
(三)火山、地震与地表形态
火 山 ↓ 地 表 形 态ຫໍສະໝຸດ (三)火山、地震与地表形态
地 震 ↓ 地 表 形 态
洞口九中
1 2 3
谭东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湖南邵阳 洞口九中 谭东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1.褶皱与地表形态 (1)褶皱的成因与形态 ★成因: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 ★形态:包括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中间向上隆起 向斜:中间向下凹陷
陡峭的断层面: 悬崖
(3)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风化侵 蚀产物
外力作用
因素变化
物质在 地表沉 积
形成侵蚀-堆积地形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拓展三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
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 害的。结合实际,谈一谈当地人类 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制作群
刘 金 李琼婵 陈敏玲 廖丽鹏 林 彦
蔡信涛 叶 青 沙少芳 姚丹虹
翁信聪 柳 斌 吴夏雯 潘齐云
思考: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各属于什么板块?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地 形
背斜谷
向斜山
思考: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褶 皱 ↓
地 形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动态演示
(图中小球为演示控制按钮)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 1)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
2)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主要观点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断 层 ↓
成 因
吐鲁番盆地 华山西峰
思考:吐鲁番盆地和华山西峰分别属于断层中的哪部分
(上升盘、下降盘)?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火 山 ↓
地 表 形 态
日本富士山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褶 皱 ↓
地 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构造分层的原因?
2. 岩层弯曲的原因? 3. 背斜、向斜各形成什么地表形态? 4. 褶皱构造各部位的演变。
拓展二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1. 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形各有什么影响?
2. 比较流水、冰川、风力、波浪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褶 皱 ↓
小 结
岩层弯曲变形,发生褶皱 基本形态 岩层受挤 压力作用 背斜 形态特征
地表形态 (一般情况下)
向斜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断 层 ↓
概 念
思考:1)什么是断层?
2)它可以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拉张力、挤压力)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断 层 ↓
成 因
思考: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
形?下降的部分又形成什么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水雕刻出的幽深峡谷
风塑造成的壮观“城堡”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太阳能 破坏、搬运、 堆积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地 震、岩浆活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拓展一
野外观察与判断: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本课件由李琼婵、翁信聪执行制作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地 震 ↓
地 表 形 态
地震裂缝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塑造过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
汕头市高中地理课程课件制作组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1. 褶皱与地表形态
2. 断层与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褶 皱 ↓
成 因
思考: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挤压、拉张)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 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相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