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教案5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教案5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建立初步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萝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能否经得起我的考验,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师:如果2只鸟看成一份,有2份,我们可以说是()个()呢?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数一数
小兔子们数萝卜,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
师:你是怎么数的?哦!原来这里有不同种类的萝卜。你们认识它们吗?(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
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根据学生描述老师在黑板上粘贴萝卜)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边说边圈)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谁来圈一圈。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是3个2根。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6是2的3倍。)
自主说一说、圈一圈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胡萝卜2根1份,白萝卜有这样的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的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局部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小组合作才能。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途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老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忆刚刚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忆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版
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版1
教学目标:
1、读准8个生字,会写13个会写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经过,感受故事的奇处环生,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3、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
4、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5、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传说的艺术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
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
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
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
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
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学生阅读,了解民间故事。
3、说说你都读过或听过那些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4、联系自己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征?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运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了解几个孩子比了哪些绝招,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最佩服谁的绝招,运用想象的方法想象小
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3、在读说中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并产生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说说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教学难点: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从中体会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
好本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还要从“习惯、朗读、知识”三个方面来考查同学们参与学习的情况,你们有信心闯过这三关吗?老师相信你们个个会表现得很棒!
1、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课文?(有关童年生活的课文)
2、记得《争吵》这一课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我和克莱谛因为把本子弄脏的事而发生了争吵,他感到不安、后悔,可又没有
勇气承认错误,结果克莱谛先提出和好,两个又重归于好的事。)
3、这是发生在两个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几个小伙伴之间的故事。
4、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我们能知道这是一篇什么课文?(略读课文)5、以往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略读课文的?(弄清导读问题)二、明确问题,学法迁移:
1、明确问题:今天我们还要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16课。
②汇报板书:我们要思考什么问题?
几个小伙伴都比了哪些绝招
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小柱子怎样练绝招
③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通常都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主要内容)2、回顾学法:
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5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非常有意义的。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篇1)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CAI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
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春风春光春色春汛春雨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雷春潮报春春节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和日丽春花怒放
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
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
1、板书课题,一齐读课文题目。
2、解题。(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
3、作者简介:学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有关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二)过程方法:
1、经历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2、在对比中发现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2、渗透学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2、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
1、口算:
48+00﹢2532—00×93×0
2、出示:0÷5=?设置悬念
3、引入课题板书: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引入主题图
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李老师给你们讲过猪八戒分西瓜的那个故事吗?今天李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
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走着走着,孙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买来了4个西瓜,准备分给大家吃,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孙悟空说:“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1个。”猪八戒抢着说:“师兄,这样分不好,你们去休息吧,我来分。”猪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块,他一边分一边尝,嘴里还不停地说:“真好吃!真好吃!”吃着吃着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着了。孙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气,孙悟空气愤地说:“啊?你全吃光了,我们3人怎么分呀!”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一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
《槐乡五月》:
版本:苏教版语文(第六册)
年级:三年级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挂图、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槐花)同学们,这是什么?仔细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实物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对槐花的美、香有个感性认识。)你知道槐树几月开花吗?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槐乡五月什么样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样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基本掌握用扑克牌算“24点”的方法,能根据4张扑克牌上的点子数,选择计算。
算方法和过程,算出“24点”的结果。
使学生经历学习、计算得数“24点”的过程,了解通常可以用不同的牌算出24点,相同的牌可能算出“24点”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等品质,发展学生数感。
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交流算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计算游戏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用四张扑克牌算“24点”。
教学准备:A-10的扑克牌。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激趣引新
同学们,瞧,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什么?你对扑克牌有哪些了解?课前,就让我们跟着水木宝宝来了解一下扑克牌吧。
同学们扑克牌的搭配千变万化,可以玩很多种游戏,你们知道今天咱们要来玩什么吗?算“24”点。你知道24点是怎么玩的吗?
可以利用几张牌?其中的A看作1。
每张牌只能用1次。
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最后得数是24。
你能从这些牌中拿出几张牌,算出24点吗?
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拿出2张牌算出24点,有的同学拿出3张牌、有的拿出了4张。看来要算出24可难不倒大家。
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的。快,有的同学却算的慢呢?算24点有没有什么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计算24点的方法上。
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的研究起。
新手任务,对对碰
师:拿两张牌,刚才同学们拿了哪两张牌?你是怎样想的?
也就是说当同学们看到4的时候就想几?(板书:4×6=24)
是呀,4和6是算24的一组黄金搭档。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能计算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特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乘车买票吗?六岁以前买票吗?你对乘车是否买票这方面的常识了解吗?我们把1.2米这条线叫“儿童乘车免票线”。看,就是这条线,经过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六岁以下儿童乘车免票线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吗?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均数。)
二、探究新知,自主构建
(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上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队活动,我班成立了三个小分队:快乐队、天使队、阳光队。
1、相同数据,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代表性。
出示快乐队数据:宁宁12个,丁丁12个,冰冰12个。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表示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用哪个数比较合适呢?
小结:快乐队每人都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12能代表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1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1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中“读一读,组成词语”、“抄一抄”、“填一填,组成词语”、读一读,体会感情“、读一读,填一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语:在“尊重与平等”这个单元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好词,老师把他们整理里了出来,大家来读一读,看看老师找的对吗?
2、课件出示:在课文中画的部分词。
3、自己独立读一读,然后学生开火车进行轮读。
二、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1、“读一读,组成词语”
出示:
热()宣()闭()乱()
熟()宜()闲()刮()
1)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在小组内学习。在自己查字典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词语。
3)全班交流。表扬那些组词多、正确率高,而且同学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小组。
4)读词体会这些同音字的应用,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用错字。
三、填一填,组成词语
大-小始-终是-非生-死甘-苦进-退长-短东-西
不()则()同()共()自()至()出()入()
取()补()声()击()口()心()()惊()怪
四、读一读,填一填
引导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
五、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并用其中两个造句。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开卷有益“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1)全班交流认识的字,找出难记的字进行全班交流。
(2)识字游戏。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篇
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篇1)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4项内容,其中包括“语海畅游”(练习读轻声、辨析同音字、仿写有总起句的一段话)、“积少成多”(读背古诗)、“阅读平台”(读短文)和“语文大课堂”。教材的编写寓知识于发现之中,有利于学生感悟并掌握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理念】
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规律、方法的兴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正确读出轻声、《辨字歌》及其他阅读材料,初步掌握读轻声、辨析同音字的方法,感受我们语言的丰富及美妙。 2.指导学生读背古诗,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及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九龙壁》,在学生欣赏精美的艺术品的同时,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及购物,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等。
【重点难点】
走进市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练习读轻声
1.读中体会,带点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中有无变化。
小结:有些字不读原来的声调,而变得很轻、很短。
2.找规律: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
小结:①名词、动词重叠,第二个字读轻声。如:妹妹、看看……
②做后缀的字读轻声。如:影子、走了、看着、吃过……
③有些双音词的第二个字也读轻声。如:眼睛、玻璃…… 3.试一试,怎样读好轻声。
①在阳平和阴平字的后面的轻声,调子比较低,像很短的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
(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的:
一.通过诵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捷地复述*内容
二.感受娃丽关爱别人的美妙心灵,做一个有优秀品格的小公民
三.细心诵读课文,理清思绪,培育自己读与复述的本领
四.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末了能有情感的诵读课文教学重点:领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进程:
1.导入新课
一.课前导入:同砚如今是怎么样和你的同伙、亲戚联络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之前人们又是用哪些体例进行联络?(至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
那末,今日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2.通读全文,概括主旨
1. 出示题目: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首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事?
2. 在浏览中,碰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效果
3. 搜检浏览效果(回答得好的实时给与表彰)
3.再细心诵读,解决问题
1. 诵读浏览提醒,以后解决提醒中的三个题目:
a. 哥哥、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这封信的?
b. 娃丽为何拿到了和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
c. 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甚么?
二.请同砚逐一回答,找出相干段落,分角色诵读(师做适宜的指点诵读)
从中剖析并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惟品质
4.总结全文,谈感受
一.依据板书复述课文
二.学习了本课你有甚么感受?
三.结合实际:假设是你碰到了相似的事,你会怎样做?
5.课后功课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小黄帽》
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小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二.新授
1.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2. 同学们你们瞧老师头上戴了顶什么呀?
3.你们知道小黄帽的作用吗?
4. 歌曲小黄帽会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5.随琴模唱
4.小声跟跟琴唱.老师带
6.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7.小附带作为重难点讲解.试唱.注意反复记号。
8.全班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表现很好.从今天起啊.我们就要个文明的小学生.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规则.你们记住了吗?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重难点: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二.新授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的动作。
10.边唱《出旗》的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
三.小结
《杜鹃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2.让学生了解.感受手风琴在音乐表现中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
3.鼓励学生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手风琴的音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到音乐教室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你们要想知道这个小动物是谁?就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吧。
二.听赏音乐(打开课件1.聆听音乐)听音乐时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你在这首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叫声.听完之后.告诉大家好吗?(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
我们在音乐中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你们看.布谷鸟今天飞到我们教室来了.你们欢迎吗?(出示布谷鸟的卡片)
三.介绍音乐:布谷鸟又叫杜鹃鸟.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杜鹃圆舞曲》。杜鹃鸟在每个乐句唱了几遍?这两遍高低有变化吗?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听到小鸟歌唱声我们模仿它们的叫声。讲解:杜鹃的叫声里有这样两个音: mi, do, 请你们在五线谱上找一找在什么位置?和老师说一句儿歌:“一线一线mimimi.下加一线dididi,mi,dimidi知道了.我要把他来记牢”。再和老师的琴唱一唱。 3 1 ︳
3 1 ︳3 1︱
四.听辩乐器:请大家再听一遍乐曲.这首乐曲是由好几种乐器演奏的.当你听到手风琴演奏音乐时.把两只小手举起来摇一摇。告诉同学们你听到了手风琴的演奏了。
五.画杜鹃:
刚才我们一起听了《杜鹃圆舞曲》.一起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意境。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能试着用彩笔画一画吗?(放课件.学生画杜鹃鸟)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六.看到你们把杜鹃画的那么可爱.老师也想跃跃欲试了.下面老师把这首乐曲个大家演奏一遍.你们和老师做动作配合。
七.总结:
今天我们听赏了《杜鹃圆舞曲》.音乐给我们带来了轻松愉块的气氛.使我们共同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上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快乐的小杜鹃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顽皮的小杜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顽皮的小杜鹃》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在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2.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猜杜鹃——听杜鹃——唱杜鹃——找杜鹃
(一)猜杜鹃
师:同学们.听一听老师模仿的是什么鸟?“咕咕...咕咕”猜一猜它是谁?生:杜鹃鸟.布谷鸟
师:杜鹃鸟就是布谷鸟.
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呢?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杜鹃鸟的特;(二)听杜鹃;欣赏《顽皮的杜鹃》.感受音乐形象.;欣赏《顽皮的杜鹃》;1.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2.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3.给每句琴声的句末填唱杜鹃的叫声:“咕咕”;4.要求:“咕咕”要唱出欢快之情;(三)唱杜鹃;1.范唱导入;范唱《顽皮的杜鹃》;问:杜鹃和我
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呢?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杜鹃鸟的特征?(出示图片)(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二)听杜鹃
欣赏《顽皮的杜鹃》.感受音乐形象.
欣赏《顽皮的杜鹃》
1.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么样?(聆听《顽皮的杜鹃》伴奏)生:很快乐.轻松??
2.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了几声?师生一起听着伴奏音乐数一数。(一共6声.最后一声连着叫两次。)(设计意图: 1.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2.为下面的游戏做准备。)
3.给每句琴声的句末填唱杜鹃的叫声:“咕咕”。
4.要求:“咕咕”要唱出欢快之情。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发声练习)(设计意图:1.学生以参与的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的记忆会深刻。2.在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既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完成了发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