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版复习总结2
旅游学概论_南开大学__李天元_重要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开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开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开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根底,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别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别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别离。
易货贸易的开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开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开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开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开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根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根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开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开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开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要的是为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 有的便利条件。
三 、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一) 旅行服务业务出现的社会背景
(二)托马斯•库克的活动
1. 1841年的创举――首次利用包租火车的 方式组织团体旅游。
与众不同的特点: 参加者的公众性 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规模空前 为商业性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基础
③ 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它原因,离开 自己居家所在 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它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译引自 《National Tourism Policy Study: Final Report》,United States Senate,1980.)。
④ 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 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译引自Lickorish, L.L., ”Planning for Tourism” in Burton, T.L.,(Ed),《Recreation Research & Plannng》, :London, Alleh & Unwin, 1980.)。
政治环境――缓和与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科技进步――生产力的提高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
2.战后旅游需求迅速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
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短短的20年 中,世界人口增加了44%,从而成为战后 旅游人数迅速增多的基础。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支付 能力提高。
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结论:
战后现代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再次证明, 旅游活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 平的产物,并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全球旅游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需求的 发育和成长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2.战后旅游需求迅速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
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短短的20年 中,世界人口增加了44%,从而成为战后 旅游人数迅速增多的基础。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支付 能力提高。
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Gilbert, D., and Wanhill, S., 《Tourism: Principle and Practice 》,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93)。
⑦“旅游可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和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 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 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译引自McIntosh,R.W.& Goeldner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 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1997年以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返回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的概念 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活动的性质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 工作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 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市场规模的影响。 • 技术进步及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二 、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铁路时代
同过去的公共马车相比较,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 ★ 费用低廉――有支付能力者数量增加。 ★ 速度提高――减小时间条件的制约。 ★ 运载能力――使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 运营网络――使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李天元重要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活动【圣才出品】
第二章旅游活动2.1复习笔记一、旅游活动的概念1.混淆词语辨析(1)观光源于《易经》中的“观国之光”,是观看(参观)、考察一国的礼乐文物和风土民情。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观光”一词所强调的是“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
也就是说,观光一词所强调的是“游”,而没有注重对“旅”的反映。
“观光”只是消遣旅游活动中的一种,既不能囊括所有各种消遣性质的旅游活动,更无法涵盖包括差旅性访问在内的全部现代旅游活动。
(2)旅行在现代汉语中,“旅行”一词泛指一切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过程。
在作为一般用语的意义上,“旅行”一词的含义所指往往宽于“旅游”。
就旅游活动而言,所涉及内容之广泛,包括行、游、住、食、购、娱等诸多方面。
其中的“行”即是指旅行。
在这个意义上,旅行作为旅游活动构成的内容之一,其含义所指显然又窄于旅游。
2.关于对“旅游”的定义在英语中,“旅游”一词的对应表达是“tourism”。
最初,关于“旅游”的定义有如下几种表述:(1)对旅游学所研究的“旅游现象”所作的界定①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旅行和逗留活动的开展不会导致(在到访地区)长期定居,并且无涉于任何(在该地谋生性的)赚钱活动”(艾斯特(AIEST)定义,1942)。
②旅游是“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和其他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McIntosh and Goeldner, 1984)。
(2)对“旅游活动”所作的界定①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他乡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的各种活动”(Burkart and Medlik,1974)。
②旅游(Tourism)“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前往其他某一或某些地方的旅行和(在该地逗留的)活动”(《(美国)国家旅游政策研究报告》)。
(3)对“旅游业”所作的界定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设立的各种设施”(Cooper, Fletcher,Gilbert,and Wanhill,1993)。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版复习总结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易经》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
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产品交换__和_易货行商。
??? 3.1841年7月,_托马斯·库克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托马斯·库克__编写的_《利物浦之行手册》__。
???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代金券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__、_美国运通公司__和_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__。
???二、?选择题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C__。
A 消遣性?????B 营利性???C 公众性?? ?D 观光性??? 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B__。
??? A 团体旅游???? B 国际包价旅游???? C 商务旅游??? ? D 修学旅游??? 3._C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 A 1845??? ??B 1855??? ??C 1865??? ??D 1872??? 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C__的产生。
??? A 古代旅行??? B 近代旅游和旅行??? C 现代旅游?? ? D 国际旅游??? 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A__。
???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 C 中国国际旅行社??? ???????????D 中国旅游社三、名词解释1.迁徙活动:出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的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圣才出品】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复习笔记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
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
(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李天元《旅游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复习笔记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
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
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
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
(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和课后题一、概述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探讨旅游的起源、发展、意义、特点、组成要素、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旅游学概论的学习对于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律,对于提高我们的旅游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第七版笔记1. 旅游的定义和分类旅游学概论中,首先要了解到旅游的定义和分类。
旅游是指人们远离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在那里参观、度假、休闲、娱乐、探险、商务或其他目的的旅行活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出行动机可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等;按出行目的地可分为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等;按旅游方式可分为自由行、跟团游、自驾游等。
2. 旅游的意义和特点旅游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点。
个人旅游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增强体魄、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
而对于社会来说,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3. 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未来的旅游业将会朝着精品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将更加注重体验和品质。
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绿色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也将会不断涌现。
三、课后题讨论1. 你认为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旅游学概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旅游,使我们在旅游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旅游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它还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储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你认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和体验化。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复习进程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最新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3.结论: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 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 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 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④ 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 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译引自Lickorish, L.L., ”Planning for Tourism” in Burton, T.L.,(Ed),《Recreation Research & Plannng》, :London, Alleh & Unwin, 1980.)。
认识普及性的意义: 旅游活动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和人人享有的权
利(马尼拉宣言)。
C.R.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 Grid Publishing,Inc,Columbus,Ohio,1984)
2.“艾斯特"(AIEST)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 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分类(以某一地区为划分基础) :
过夜旅游
来访旅游 国内旅游
不过夜的一日游
过夜旅游
出域旅游
不过夜的一日游
旅游活动的发展规律: 由近及远地渐进发展。这意味着国内旅游活动的发展
总是先于出境旅游活动的发展。
主要原因: ①国内旅游的旅行距离通常较短,旅途所需时间 较少,费用较低; ②基本不存在文化障碍; ③不需要办理繁杂的手续。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来源微♥公号精研学习网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通关提要】本章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19世纪以前、近代、现代旅游的发展以及中西方在特定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作为本书的基础章节之一,在学习时应当重点理解“旅行”和“旅游”概念的区别,了解十九世纪前的旅游活动发展,重点掌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业发展的新进展以及两次事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轨迹。
本章主要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整体把握基础概念和知识框架,注重理解。
【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见表1-1)表1-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特征2.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包括:(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
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繁荣对旅行活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2)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3)虽然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占人口比重很小的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其消遣旅行活动的开展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
考点二: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1)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见表1-2)表1-2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的区别(2)产业革命对旅游活动的推动性影响①生活环境的变化。
城市化使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需要适时逃避。
②工作性质的变化。
多样性的农业劳动转为枯燥的机器大工业劳动,促使劳动者需要休闲进行调节。
③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兴阶级出现,财富重新分配,扩大了外出旅游人数。
④运输条件的变化。
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得到应用,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李天元版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旅游学思考题一、填空题:_________年___________组织的包租火车式团体旅游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年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
________年,被称为“饭店业开山鼻祖”的____________在纽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商业饭店。
当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美元,居民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
当GDP达到__________美元以上,居民普遍产生出国旅游动机。
在各类旅游者是,对价格不太敏感的是 _____________ 。
旅游业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构成。
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多样性、______________、垄断性、易损性、____________。
旅游业的主要支柱产业是:_ _、_ _、_ _、_ _等。
旅游业的三大经营管理要素是:__、、。
外国旅行社的分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景点的特点是:专用性、______、_______。
同制造业相比,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产业、_________产业、__________产业。
整体旅游产品的三大构成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产品的特点是:_ _、_ _、_ _、、_ 。
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中国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商品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易经》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
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产品交换__和_易货行商。
3.1841年7月,_托马斯·库克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托马斯·库克__编写的_《利物浦之行手册》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代金券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__、_美国运通公司__和_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__。
二、选择题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C__。
A 消遣性B 营利性C 公众性D 观光性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B__。
A 团体旅游B 国际包价旅游C 商务旅游D 修学旅游3._C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B 1855C 1865D 1872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C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B 近代旅游和旅行C 现代旅游D 国际旅游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A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C 中国国际旅行社D 中国旅游社三、名词解释1.迁徙活动:出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的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远走他乡的活动。
2.现代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答: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人类迁徙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它们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旅行产生的有其社会经济背景。
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这便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这种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人们需要了解其它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它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2)在封建社会时期,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贸易经商旅行仍然始终占居主导地位。
(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
(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其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他们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旅行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4.简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从而使得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
第二,伴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产业革命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第三,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第四,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气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技术条件,并且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3)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五、论述题1.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为旅游业的先驱?(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
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①参加者的公众性②组织工作的周密性③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④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1845年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①这次团体旅行活动的特点A 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组织是出于纯商业性的盈利目的B 这次组织的团体消遣活动是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C 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D 编写了一本《利物浦之行手册》E 有全程陪同和导游。
②同1841年组织的旅游活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A 组织工作的性质不同B 参加者的旅游目的不同C 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3)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2.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促使战后旅游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和扩大的主要因素包括:第一,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第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游的时间距离。
第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第五,战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普遍加快。
第六,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视野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加之信息基多户不断进步的影响,旅游兴趣增加。
以上所列各项因素在推动战后旅游需求的迅速扩张方面,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但是,二战后全球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实际上是供需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比较重大的因素意识很多国家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所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二是很多目的地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投入;三是便利而价廉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和推广。
总之,在上述各方面因素的联合作用下,二战后旅游活动出现了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一、填空题1.按地理范围,旅游活动分为_国内旅游_、_国际旅游_、_洲际旅游_、_环球旅游_等。
2.按旅行距离来分,旅游活动分为_远程旅游__、_近程旅游__。
3.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_团体旅游_、_散客旅游__。
4.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_人员流动_为特征,涉及__文化、经济_和_政治__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5.旅游活动的特点包括_普及性_、_规模发展的持续性_、_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_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_。
6.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有_旅游人数_、_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_、_旅游者滞留天数__二、选择题1.下列活动中哪一项是旅游活动_D__。
A 三峡大移民B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C 学生异地读书D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2.旅游的本质不是_D__。
A 审美活动B 经济活动C 社会文化活动D 政治活动3.国际上普遍引用和广泛传播的旅游定义是_B__。
A 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B 艾斯特定义C 英国旅游局的定义D 美国参议院研究小组的定义4.对旅游活动进行分类的主要原因_D__。
A 为了分类而分类B 程序上的规定C 使文本更完美D 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为研究目的和需要提供适合的标准5.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_D__。
A 消费程度 B 逗留时间 C 经济作用 D 是否跨越国界6.以货币为单位衡量旅游目的地发展状况常用标准是_A__。
A 旅游收入 B 接待人次 C 游客平均停留天数 D 过夜数三、名词解释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艾斯特”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3.国际旅游:是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4.大众旅游: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另一层含义则是大众型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开展形式。
5.奖励旅游:现代旅游活动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异地休闲方式,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被很多国家的公司企业和组织机构用为激励员工的手段,这就是奖励旅游。
6.社会旅游:又称社会补贴性旅游,即对于低收入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它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
7.旅游收入: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8.旅游季节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称为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四、简答题1.简述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区别?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界。
除此之外,两者还有一些具体的差别:第一,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而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通常较高。
第二,从逗留时间来看,国内旅游者在旅游地区的逗留时间一般较短,而国际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的逗留时间通畅比前者长。
第三,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的开展一般很少存在语言障碍,而且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而出国旅游时大都会遇到语言障碍问题,并需要办理各种规定的旅行手续。
第四,从经济作用来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的重新分配,并不直接带来国家财富总数的增加;而国际旅游则是国际旅游者将其在客源国的所得收入用于在旅游接待国消费,所以会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2.简述旅游现象的表现?旅游活动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和进行的,这一环境中的几乎一切现象都程度不同地表现于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之中,因此,旅游活动是社会环境中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第一,旅游活动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表现。
旅游是人重要的休闲活动,而闲暇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作为人类闲暇活动的重要内容,旅游实为社会现象的一种体现。
第二,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
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体验异乡风情,了解他国文化。
社会文化背景为人们外出旅游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三,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现象。
旅游者和旅游供给者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另外,旅游活动的开展也给客源国或东道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客观影响。
第四,旅游活动是一种政治现象。
在现代国际交往中,旅游有“民间外交”的美称,国际旅游的开展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旅游接待国的形象,增进国际间了解,缓和与消除国际间的紧张局势。
3.简述现代旅游活动普及性的表现?(1)大众旅游是现代旅游活动普及性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