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教育经费支出公平性的实证研究_省际_省略_基尼系数的测算与比较_1996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全国各地区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实证研究

《计量经济学》全国各地区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实证研究

全国各地区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实证研究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的巨大作用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

我国近些年来,对教育预算支出的投入占总体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

想要建设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教育投入支出上必须重视,把教育支出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因此,为了研究影响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的因素,选取了2021年,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31个省市的数据为样本,利用Eview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年末人口数,地方教育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来研究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

然后进行深入分析,检验了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问题进行讨论。

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对地方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的确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教育消费价格指数对地方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重视教育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增加对地方教育的基础建设。

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希望在未来教育公共预算支出能够逐渐增多,教育能够越来越被重视。

关键词:全国各地区;地方教育支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异方差引言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的增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增加财政收入支出。

2021年,中国的所有省份中(不含港澳台),教育预算支出高达35778.5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6.9%,位列公共预算支出的首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2021年为4.01%,从2012年首次实现财政教育经费占GDP超过4%,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已经持续十年占GDP比例在4%以上。

这足以说明教育支出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为了研究地方一般公共教育预算支出受到那些因素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其影响因素也可能是不相同的,臂如经济发达的省市在一般公共教育预算支出上,会超过经济不是太发达的省市。

中国地区间小学教育投入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的视角

中国地区间小学教育投入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的视角


21年 3 00 月
湖北经济学 院学报
第8卷 第 2 期
些影 响 , 这方 面 的研 究 明显 缺 乏 ; 三 , 其 有学 者 已经 提 出 财政 支 出偏 好 是影 响 基 本 公 共 服务 投 入 的重
构 和 各 地 的物 价 水 平 等 因 素 是影 响生 均 教 育 成 本 的重 要 因素 , 钟 晓敏 等人 建 立 的模 型 中生 均教 育 如 成 本 调 整 系 数 考 虑 了人 口密 度 、城 市 化 水 平 等 因 素, 但其 权重 的确定 还 有一定 的主观性 。[ 影 响生 9 1 在 均 教 育成 本 的这 些 因素 中 , 些是 主要 因素 、 些 哪 哪 是 次 要 因 素 , 能 只 凭 研 究 者 的 主 观判 断 , 要 根 不 而
国内 的乔宝 云 等 指 出 , 委 任制 下 地 方政 府 对 在 吸 引流 动性 资本 和 拉 动经 济 增 长有 着异 常 的偏 好 ,
教 育 成 本 的 量 化 不 够科 学 ; 二 , 政 分 权 后 各 种 其 财
财 政 转 移 支 付 形 式 对 小 学 教 育 投 入 分 别 产 生 了 哪


财 政分 权与 基本公 共 服务 投入 : 文献 综述
经 济 增 长 和 义 务 教 育 供 给 水 平 之 间 有着 明显 的替 代 效应 , 以财 政分 权 和义 务 教育 供 给水 平 之 间是 所 负 相关 。[ 依妮 、 5 1 江 张光 等 人 以各 省小 学 教育 为 例 , 发 现 转 移 支付 和 预算 外 财 力 在保 证 农 村 义 务 教 育 投入 上 呈现 此 消 彼涨 的关 系 ; 行 合理 的省 内财 政 实 分权 , 保 障农 村 教 育经 费及 降低 预算 外依 赖 的重 是 要途径 。同 王蓉 、 建芳认 为 财政 收支 的分权 程度 对 杨 财政 教 育支 出 比例 存 在正 面 影 响 , 是 对公 共 教 育 但 投 人 比例存 在很 小 的负 面影 响 。叨 吕炜 、 王伟 同认 为

我国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实证研究

我国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实证研究

我国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实证研究【摘要】运用现代统计软件SPSS130,对2000年-2006年的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多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普通小学和幼儿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然而,这种差异正在逐年缩小,财政预算内经费对各级教育生均分配的合理性在逐年提高。

【关键词】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差异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总额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1980年至1992年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6%。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发展,我国政府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教育经费要做到“三个增长”,即“政府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在“三个增长中”,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可以作为其他“两个增长”的前提和基础,即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只能反映教育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例以及教育拨款的绝对值。

教育经费是否真的增长,能否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还要看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情况,包括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总的来说,本研究选择生均教育经费,尤其是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生均教育经费是考察教育经费情况的根本指标,是衡量在校生教育投资量大小的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教育经费提供的程度,也可以通过它考察教育经费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程度。

二是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反映了财政资金对教育的支撑程度,提高财政教育经费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是提高教育经费的主渠道。

由于各级教育的教育成本的差异性和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性等原因,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是不同的。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

统计数据分析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教育经费投入是保障教育质量和公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中国,教育经费的分配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本文将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教育经费的总体分配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教育经费的总体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年度教育经费总额在全国范围内分配给各级政府和学校,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承担着不同比例的教育经费责任。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教育经费总额中约有80%来自地方政府的投入,而中央政府只占据了剩余的20%左右。

这种分配方式导致了不同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较大。

地区之间的教育经费投入差异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不均衡,这也导致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差异。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低。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占比较高,而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则相对较低。

这种地区之间的教育经费投入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教育质量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教育经费的投入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然而,在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现状下,教育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据研究显示,教育经费对学生教育成果的影响是显著的。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素质、教育设施以及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导致了教育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的存在,进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对于教育公平产生了负面影响。

不均衡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的原因不均衡的教育经费投入现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分配上存在一定的自主权,加上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差异。

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公平性的实证研究

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公平性的实证研究
事 业发 展 和社会 文 明进 步 的重 要标 志之 一 , 也 是 衡 量 一个 国家社 会 公平性 的重 要指标 。在我 国发 布 的
况的综合考察 , 其取值范 围介于 0—1 之 间, 基尼 系
数 越接 近 于 1 就 说 明 收入 分 配 越 不公 平 , 反 之则 说
明收人分配较为公平¨ J 。教育基尼系数 即用考察 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方式对教育分布的离散程度从 “ 相对” 角度进行衡量 , 当教育基尼系数为 1时则说
省、 市、 地 区之 间 的差 距 。 因此 , 对 于 当下 特 殊 教育 经 费投 入 的公 平 性 问题 及 其对 策就成 为特 殊教 育研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0—1 9
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①特殊教育 主要包含
两种 教育形 式 : 对 鉴定 为 特 殊 教 育 对象 的 学生 设 置
第2 4卷
第1 期






Vo 1 . 2 4 No .1
2 0 1 4年 1 月
J OUR NAL OF C HANGC HUN UNI V ERS I T Y
J a n .2 01 4
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公平性的实证研究
孙 慧玲 ,丁志 同
关键词 : 特殊教 育 ; 基尼 系数 ; 经费投入 ; 公平程度
中图分类号 : G 7 6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3 9 0 7 ( 2 0 1 4 ) 0 l 一 0 1 3 4— 0 5
0 引 言
中国特 殊教 育 主要 以盲 、 聋、 哑、 智 力 落 后 以及
究 的重要 课题 。

对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支出的比较分析

对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支出的比较分析

对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支出的比较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比较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改进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比较分析;政策建议高等教育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的基石。

在财政理论上,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是具有外溢性的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个人受益匪浅,另外还由于人才的流动性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很好的帮助。

但是我国在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上,我国的地区间的高等教育支出体制上仍存在较大问题。

一、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支出的现状及对比首先我们先通过数据分析东中西部的教育支出状况。

通过数据我们看到,政府在整个教育的投入上还是值得肯定的,东中西部都能达到预算支出的百分之十五以上,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上述表格数据是有关教育的支出,根据数据,高等教育的支出占到整个教育支出的两成[2]左右,所以针对高等教育的支付总量上应该是比较少的。

高等教育的经费需求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在校生规模,二是生均教育经费按照国际通行标准,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岁)约为11600万人,按国家《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的15的入学率测算,在校生规模要达到1740万人,由此看来我们生均预算仍是不足。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历史的有关高校资金来源一方面。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们的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实质上全都来自于中央政府对各个高校的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只起到了一个协调作用。

而时间到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动,逐渐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中央地方的两级管理体制。

由此,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由此逐渐拉开层次。

我们不难看出东中西部的对比出中西部的财政预算中对高等教育投资不足,导致高校资源不足,加之盲目扩招来扩充高校经费,使得东中西部的差距越发加大,西部高校走入恶性循环。

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

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一、引言早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4%的指标,是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一个基础线。

因此,经费投入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学者对此课题研究现状,田民政(2013)采用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证因素。

胡瑞文、王红(2014)进行细致研究,揭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投入保障条件和经费投入的关系。

徐瑾辉(2009)认为,国家教育发展的好与否在很大长度上取决于我国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是否充足。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分析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因素,更进一步分析各相关因素对教育经费的作用。

三、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描述性分析及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对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

因素包括,教育经费、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总计、人口、居民消费价格以及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数等。

研究问题覆盖面全面,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影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证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及可行性建议。

(一)近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趋势自2004年开始,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增长速度加快。

由2004年的72425989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303647200万元,增幅为319%。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上升。

(二)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情况将我国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除以GDP,观察其所占GDP的比重是否到达4%。

对于教育经费投入是否达到GDP的4%,还需作进一步考量。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04-2013年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增长,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量也随之增加。

由2004年最初始的2.79%增长到2011年的3.93%,直到2012年才达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的目标。

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义务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如何评价这些支出的效益和作用,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师生比等参数进行的,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教育的多元目标,不能全面反映义务教育的实际质量和效益。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的绩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寻求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方式。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我国的义务教育支出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探讨其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提出合理的、可行的绩效评价方式,为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的内容包括:1. 义务教育支出的概述与现状分析2. 教育支出的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概述3. 基于实证数据的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4. 基于绩效评价研究的政策建议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

具体来说,我们将收集和整理与义务教育支出相关的数据,分析影响义务教育支出绩效的因素,建立评价模型,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绩效评价的方法创新和试验。

技术路线包括:1. 数据采集与整理2. 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概述3. 绩效评价指标构建4. 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5. 政策建议的提出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的现状和成效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2. 提出合理的、可行的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方式和方法。

3. 为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4. 发表学术论文和报告,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

五、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1. 对我国义务教育的支出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的实证研究_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的实证研究_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

2007年第4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4 2007总第228期Journal of No rtheast No rmal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 o .228 [收稿日期]2007-02-27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研究”(BAA030013) [作者简介]安晓敏(1979-),女,河南漯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任永泽(1976-),男,山西原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田里(1982-),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教育指标的理论与应用】我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安晓敏,任永泽,田 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本文选择基尼系数作为测度指标,利用1995—2004年间的全国省级数据以及城乡数据对我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从1995年到2004年间,虽然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支出不断趋向于增长,但是,地区之间的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

因此,作为义务教育发展主要承担者的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促进该问题的尽快解决。

[关键词]义务教育;公平性责任;基尼系数;生均预算内事业费 [中图分类号]G 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7)04-0138-05 基尼系数是经济学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于它使用了所有的样本数据,并对通货膨胀不敏感,因而是一个很好的反映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

经济学上的基尼系数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判断和衡量一个国家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基尼系数是广义的分析工具,不仅可以用于分析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且可以用于一切分配问题和均衡程度的分析,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地区差异研究_基于统计学方法及基尼系数的测算

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地区差异研究_基于统计学方法及基尼系数的测算

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地区差异研究Ξ———基于统计学方法及基尼系数的测算舟1 ,刘 朝2龙 (11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北京 10087521 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2)摘要 :利用 2003 —2005 年我国各省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数据 ,运用标准差 、 极差率 、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等分析工具研究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地区差异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缩小地区差异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生均预算内经费 ;地区差异 ;基尼系数 中图分类号 : G 6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115 X (2007) 06 - 0081 - 04Study on R egional Dif f e rence of the Budgetary per Student inCompul sory Educa t ion———B a sed on Sta t istic Method and Gin i Coeff ic i entLong Z hou 1,L i u Z hao2( 11Ca pital I nst i tute f or E conomics of E ducat i on , B eij ing Nor m al U n i v ersity , B eij i ng 100875 , China ; 21 The School of Business an d Admin i strat i on , H unan U n i v ersity , H unan Changsha 410082 ,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 h e Budget ary p er S t u dent and p u b lic f und p er st u dent f r o m 2003 to 2005 and ad op t ing st atistic way and g ini coefficient to st u d y regio n al d iff erence of t h e budget ary p er st u dent of co m p u lso ry educat io n in Chi 2 na ,and t h en I p r opo se so m e advice fo r o ur g over nment 1K ey w ords :co m p u lso ry educat io n ; b udget ary p er st u dent ; r egio n al d iff erence ;g ini coefficient以来都比较显著 。

我国教育经费区域差异及教育公平演进研究

我国教育经费区域差异及教育公平演进研究
以使 口径 ~ 致 。
2研 究 方 法 .

是 否 还 在 继 续 , 0 1年 开 始 的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 20 两
免 一 补 ” 政 策 . 0 5年 开 始 分 阶 段 实 施 的 农 村 义 20
务 教 育经 费保 障机 制 改 革 是 否抑 制 了 区域 教 育 投 入 差 异 的 扩 大 , 动 了教 育 均 衡 发 展 和 促 进 了 推
级 的政 府转 移 教 育 供 给事 权 , 级 地方 政 府 财政 各 能 力 的 巨 大 差 距 使 教 育 发 展 不 均 衡 问 题 更 为 突

本文为江苏省常熟市 2 1 年软科学研究项 目( 目 : R 0 0 2 的研究成果 。 00 项 号 C 2 10 )
 ̄ :O O 1 - 5 2 l- 1 0 、
差 别 不 大 r。 革 开 放 以 来 , 国 在 经 济 发 展 上 采 8 改 ] 我
示 , 育 经 费 投 入 水 平 与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存 在 较 高 教
相 关 度 _ , 国 各 地 区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存 在 不 均 3 我 ,
取 了 非 均 衡 发 展 的 战 略 ,使 区 域 经 济 差 异 扩 大 ,
江 慧 叙 锄 它
1 9
我 国教育经费区域差异及 教育公平演 进研究
卢 晓旭 陆玉麒 周 永博 ,袁 宗金
摘 要 : 我 国各 省 区教 育 经 费 总 收 入 和 总人 1 数 据 , 算 1 9 佣 : 2 计 9 6到 2 0 0 7年 间 各 省 区教 育 经 费
分 配 的 变异 系 数 、 尼 系数 、 尔 基 锡 系数 。 发 现 : 国教 育 经 费 的 区域 差 异 由 扩 大 变 为 缩 小 : 我 东部 地 带 内 的 差 异 在 总 差 异 中 占 比 重 最 大 , 次 是 三 大 地 带 间 的 差 异 ; 育 经 费 分 配 的 公 平 性 指 标 未 突 其 教 破 警戒 线 ; 目前 我 国 正 处 于 实 现 教 育 公 平 目标 的 第 三 阶 段 。结 论 证 明 了 国 家 同期 的 教 育 政 策 和 经 济 战 略 取 得 了成 效 , 要 真 正 实现 教 育 公 平 还 需 继 续 努 力 。建 议 中 央 政 府 通 过 加 大 转 移 支付 力 度 但 和 实 施 调 控 政 策 进 一 步 促 进 教 育公 平 向 更 高 阶段 迈 进 。

近年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证分析

近年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证分析

近年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证分析近年教育经费投入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教育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一、教育经费投入总体情况自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2010年之后更是加快了步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间我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从9258.9亿元增加到15240.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2%。

具体来看,从支出结构来看,我国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公共教育经费支出两部分,其中公共教育经费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从增速来看,2010年至2019年间,工资福利支出年均增长率为7.4%,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9.5%。

二、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分析1.地区间差异较大根据教育经费投入地区分布情况,从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看,东部地区人均支出大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其中,上海、北京、江苏等地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均超过1万元,而贵州、云南等西部省份则在3000元左右。

2.支出重心逐渐向高校转移在整个教育经费支出中,高等教育的投入占比逐年上升。

1978年至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占全社会教育经费比例逐渐提高,由5.9%提高到19.6%。

其中,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投入比例提高较快。

3.学前教育和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虽然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占全社会教育经费的比例仅为4%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同时,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

三、教育经费投入效果分析1.教育投入与教育水平正相关虽然教育投入不一定能够直接提高教育水平,但实证数据表明,教育投入与教育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

以2018年最高考率的31个省份为例,各省份的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与高考率的相关系数为0.56,表明教育经费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

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分析与政策建议的开题报告

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分析与政策建议的开题报告

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分析与政策建议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是保障学生基本教育权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工程。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经费配置的公平性问题一直存在,公平性缺失不仅会影响城市和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会损害义务教育制度的公信力。

因此,探究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既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必要内容,也是提升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二、文献综述针对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

其中,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出台了《义务教育法》,其中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和使用作了具体规定。

2018年,国家发改委也印发了《关于做好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些文件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并提高了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

国内外学者也对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展开了深入研究。

国内研究主要关注于城乡差距、地区差异等问题,例如,高俊新等就探究了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环境、实际经费、财政转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国外研究主要关注于政府行为的相关因素,如政府财政收入、教育支出等对于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影响。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本研究旨在对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进行深入的探究,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 目前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现状为何?是否存在公平性问题?2. 影响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的因素有哪些?3. 从政策角度出发,如何提高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本研究拟采取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梳理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并通过实证案例的方式,探究当前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将深入探究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旨在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进一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中国人民更好地接受教育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层级和地区的差异变化趋势研究

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层级和地区的差异变化趋势研究

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层级和地区的差异变化趋势研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教育在中国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教育支出是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

而在中国,教育支出不仅存在不同层级之间的差异,还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层级和地区的差异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不同层级的教育支出差异变化趋势1. 中央政府教育支出变化趋势中央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增加。

中国教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重视,使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中央政府将教育支出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

这种变化趋势说明了中央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逐渐加深。

2. 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变化趋势地方政府教育支出是中国教育支出的主要来源之一。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不同导致了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差异。

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高,而相对欠发达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则有限。

随着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各地方政府对教育支出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

3. 基层教育支出变化趋势基层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基层教育支出相对较低,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然而,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教育公平的重视,并且在中央政府的引导下,基层教育支出逐渐增加,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也在不断提升。

二、不同地区的教育支出差异变化趋势1. 发达地区的教育支出变化趋势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一直以来都对教育的投入较高。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政收入相对充裕,因此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到教育领域。

同时,这些地区的教育系统相对完善,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

2. 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支出变化趋势相对欠发达地区对教育支出的投入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有限,因此难以投入大量资源到教育领域。

中国教育支出的区域差异与不平衡发展评估

中国教育支出的区域差异与不平衡发展评估

中国教育支出的区域差异与不平衡发展评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多样化的区域特点。

然而,在教育领域,中国的教育支出存在着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教育支出的总体情况。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支出已经在过去几年里持续增长。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教育支出总额超过5.5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

然而,尽管总体教育支出增长迅速,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中国教育支出的区域差异。

中国教育支出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投入水平较高。

东部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和教育资源,教育支出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集中和优势地区的垄断,同时也加剧了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落后问题。

造成中国教育支出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强,财政收入较高,教育支出相对较多。

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支出相对较少。

其次,教育资源在各地区的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例如名校和高水平大学主要位于东部地区。

这导致了学生和家长们纷纷涌向东部地区就读,使得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匮乏。

最后,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也是导致教育支出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部地区享受到了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而中西部地区则面临着政策扶持不足的问题。

针对中国教育支出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支出水平,推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其次,加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减少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

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

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一、前言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一直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各地各校的教育经费支出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二、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主要指由政府负责支出的教育经费。

这些经费源于政府税收、赤字和其他政府融资形式。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也不断增加。

在我国,政府教育经费占比较高,大约占到了国家财政预算的20%。

然而,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够合理。

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在教育方面得到的支持较少,导致教育资源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够透明。

一些学校或地区的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存在不规范、不规范甚至违规的情况。

这都需要我们去更加关注和改进。

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是评价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教育经费的使用对学生学习、教师教育、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对我们了解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评价教育投入效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学习效益教育经费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效益具有显著影响。

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过程。

例如,学校修建更加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材和资料,开展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

2.教师教育效益教育经费的使用也对教师的教育效益具有影响。

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推动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例如,教育经费可以用于聘请海外教育专家或学者来讲课、培训,也可以用于为教师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辅导和教学培训。

3.提高教育质量效益教育经费的使用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地区差异实证研究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地区差异实证研究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地区差异实证研究
倪海;回世勇;吕晓英
【期刊名称】《开发研究》
【年(卷),期】2014(0)5
【摘要】在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的基础上,建立了变系数时点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和时期、地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但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出现缩小的态势.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时期效应在逐年增大.大多数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对生产总值的弹性高于东部省份,而自发性教育投入水平低于东部地区.多数中部省份的地区效应和弹性值介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为了降低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和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加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中西部地区综合经济社会环境.
【总页数】5页(P144-148)
【作者】倪海;回世勇;吕晓英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处,北京10019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处,北京100192;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与地区经济的非均衡性研究
2.我国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
3.我国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时空差异的分析
4.我国高职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省际差异实证研究
5.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基于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拥有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不同地区,教育支出在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教育支出的定义。

教育支出是指政府和个人用于教育领域的花费。

这包括政府的教育经费、学校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教师工资和培训费用,以及学生和家庭的学费和教育相关支出等。

在中国,教育支出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一方面,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在教育支出方面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这些城市人均收入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教育资源和条件相对较优。

另一方面,中国的西部地区教育支出相对较低。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低,教育资源和条件有限。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

一些发达地区由于具备较高的经济实力,能够拥有更多投入到教育领域,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资源。

而相对较落后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往往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来改善教育状况。

其次,政府政策也是决定教育支出差异的关键因素。

传统上,中国政府在教育领域中的投入是相对较低的。

政府更关注其他领域的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中国逐渐意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政府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但是由于资源有限,一些地区仍然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从而导致差异的出现。

此外,教育支出的差异也与地区间的人才流动有关。

一线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这意味着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需求也相对较高,教育支出相应增加。

相比之下,一些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人口流出较多,导致教育支出相对较低。

最后,我们需要提出解决这些差异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对经济相对较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以缩小教育支出差异。

其次,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共享,通过发展在线教育等方式,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配置公平程度及政策选择研究——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配置公平程度及政策选择研究——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

1987年 、1990年 、1995- 2002年 的教育 相 关数据 ,测 算 不 同文化 程 度 的 教 育 基 尼 系 数 。结 果 显 示 ,各 省 教育 基尼 系 数 随着 受 教 育 年 限增 加 而 减 小 ,同 时性 别 因素对 其 影 响在 加 强 J。 叶平 、张传 萍 (2007)利 用 31个省市 自治区的生均预算 内公用经费 ,计算普 通小 学 、初 中 、高 中 的教 育 基 尼 系 数 ,并 强 调 样 本 的
以及 区域 高等 教 育 的 协调 发 展 。
关键词 :教 育基尼 系数 ;配置公 平 ;经济发展水平 ;高度教 育经 费
中图 分 类 号 :G649.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1—6124(2018)02—0092—06
教育公平 的观念 源远 流 长 。 自古希 腊 思想 家柏 拉 图提 出教育公平 的理念 始 ,教育公 平 就一直 是 国际 经济 与社会发展 中最受 关注 的问题 之一 。如今 ,我 国 教育不 公平 的根本 原 因在 于经 济 与社 会发 展 的不 平 衡 。教育经费作为 高等 教 育事 业 快 速发 展 的 有效 保 障 ,其 配置公平程度 、有效 程度起 到 至关重 要 的作用 。 目前 ,我 国高 等 教育 经 过几 十年 的跨 越 式 发展 ,2016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已达到 42.7%。更有研究显示 , 2032年左 右我 国高 等教 育毛入学率将达 到 60%;我 国 高等教育规模 发展速度相对较 快 ,远 高于 其他发 达 国 家 ¨ 。伴 随着我 国高等教育规 模 的迅 速扩大 ,高等教 育经费 配置的矛盾也越发 显现 出来 。在 此背 景下 ,我 们探究我 国高等 教育 经 费配 置公 平 程度 对 于 了解 我 国高等教育经费配置现状 ,进而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事 业协调 发展具有重要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 育经费配置公平程 度及 政策选择研究——基 于教育基 尼系数的测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财政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对应。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权和举办权的下放,地方政府拥有了更多的举办和管理高等教育的权限,且举办高等教育渐趋理性化,使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渐保持一致。

三、结束语通过以上定量定性分析,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布局结构与各省、市、自治区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趋强,高校布局结构趋向合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人口因素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6]。

区域人口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已成为影响区域高等教育的关键性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目前我国各省级单位人口与高校数和在校生,以及GDP与高校数的相关性系数均未达到0.9的水平,各因素之间的相互适应性还不是很强,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尚需继续。

有学者指出,现今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部属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区域不公平上[7]。

但是,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均衡的现状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特点,可以肯定地说,重点院校短期内在各区域间是不可能均衡调整的。

有的地区由于经济、历史、自然环境等原因,国家很难对其进行重点院校的投资建设,只能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发展地方院校。

高等教育地域分工是规避区域高等教育之间竞争而产生内耗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区域高等教育效益的有效措施,是消除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一条捷径,是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8]。

各个区域可以选择自己的优势方面或者其他区域的弱势方面进行重点发展,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9]。

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很大程度上只能落在地方院校的肩上,继续调整地方院校布局结构的思路是合理的。

(谭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福建厦门361005)参考文献[1]薛颖慧,薛斓.试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2(04).[2]侯龙龙,薛澜.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06).[3]戴井岗.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分析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05).[4]毛勇,胡四能.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2005(07).[5]阮晓明.刍议区域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8(07).[6]米红,文新兰,等.人口因素与未来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03(06).[7]蒋莉莉.部属普通高等学校区域分布的差异性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08).[8]赵庆年.多维视域中的区域高等教育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08(06).[9]孟冬冬.西方大学分工及其发展定位的经验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我国区域教育经费支出公平性的实证研究———省际各级教育支出基尼系数的测算与比较:1996-2006年张炜时腾飞摘要:区域教育支出的不公平是导致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我国省际1996-2006年各级教育的总经费支出基尼系数和事业经费支出基尼系数进行的测算和比较发现: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经费的区域支出具有义务教育阶段变动平稳、高中阶段经费不公平程度拉大、成本分担下的高等教育经费支出趋向均衡化等特点。

建议地方政府加大对地方大学的投入,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教育经费;基尼系数;支出;区域;公平教育公平是一种理念,它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主客观反映,是教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走向公平的重要途径。

一般认为,教育公平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区域间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的数量和结构的公平是实现区域教育起点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1996-2006年是新中国各级教育快速发展的十年。

十年来,中国的义务教育蓬勃发展,“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和义务教育财政负担的“重心上移”①进一步减轻了农村家庭子女上学的负担,明确了各级政府承担义务教育投入的义务;高中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和入学规模显著扩大;高等教育在成本分担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快速发展,2003年正式进入“大众化”阶段。

然而,在这快速发展的十年中,中国各级教育的区域发展呈现出“东快西慢中塌陷”的不平衡格局,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教育经费支出方面。

一、区域教育公平的相关研究近年来研究区域教育发展与公平的文章不少,总的来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宏观理论分析与研究。

如,康德山在其研究[1]中对“区域教育”的内涵、价值和模式进行了理论归纳。

第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教育层次视角的实证数据分析与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杜育红关于我国地区间高①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义务教育投是“以乡为主”;改革以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转变为“以县为主”,但仍然难以完全执行。

2005年以后逐步是“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

表11996-2006年我国省际间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总支出和事业费支出的基尼系数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Gv/.2960.2933.2963.2972.2918.2807.2932.2965.2900.2763Gq .3326.3337.3504.3466.3459.3340.3351.3375.3388.3061.3096Gt .3470.3443.3518.3491.3214.3383.3387.3403.3432.3374.3267数据来源:1997年-2007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1996年-2006年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Gv 为生均事业费支出基尼系数,Gq 为事业费支出基尼系数,Gt 为总支出基尼系数,/表示缺乏完整数据,下同表21996-2006年我国省际间普通初级中学教育经费总支出和事业费支出的基尼系数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Gv/.2631.2979.3032.2847.2702.2705.2868.2924.2918.2776Gq .3503.3537.3696.3644.3679.3608.3573.3634.3659.3307.3279Gt .3642.3629.3770.3711.3772.3675.3611.3695.3706.3626.3465①为方便五分法统计,将2005年的重庆和四川的数据进行了规模加权平均处理,将两个数据并为四川一个。

②数据来自1997-2005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③数据来源同上,取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支出乘当年各地普通本专科生在校数。

④参考胡祖光.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J ].管理评论,1993(03):62-64.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2]。

第三层次:微观的实地考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课题与研究。

典型性的有张茂聪、褚金光的调研报告[3],报告以山东广饶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为主要内容,指出教育组团的方式和结构有助于形成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功能布局体系。

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以第一层次的为主,第二、第三层次的研究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公平难以绝对量化,区域教育公平与发展的考量也是如此。

然而,教育基尼系数体系(经费、规模、受教育程度)能够从教育财政、人力资本存量等不同角度反映一定时间、地区间的公平与发展的相对变化,具有可信、可行、可比较等优点,因而成为了近年来研究教育公平的重要工具:如,祝梅娟[4]、张长征等人[5]的研究。

教育投入是保障教育起点公平的基础,而教育支出则是体现教育投入执行情况、实现教育起点公平的根本。

目前,有关区域教育支出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研究立足我国区域各级教育支出情况,按省际各级教育支出排序测算1996-2006年各级教育区域支出的基尼系数并进行比较研究。

二、各级教育经费区域支出的基尼系数的测算与比较根据基尼系数的涵义,首先对我国1996-2006年30个省市区①各级普通教育预算内事业费支出②(代表政府支出)和教育经费总支出③(代表总支出)的数据进行排序和累加,绘制出1996-2006年中国区域教育经费支出的洛伦兹曲线进行比较;再按五分法将全国各地区1996-2006年各级教育生均事业费支出基尼系数Gv 、各级教育事业费支出基尼系数Gq 和教育经费支出基尼系数Gt 进行增量比较。

1996-2006年各级教育经费指标分别记作: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支出为S,普通小学教育事业费支出为S ′;普通初中教育经费支出为M,普通初中教育事业费支出为M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支出为H,普通高中教育事业费支出为H ′;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为U,普通高等教育事业费支出为U ′。

第二步,是对1996-2004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事业费投入的基尼系数进行计算与比较。

根据定义,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在五分法下又可简化表示为④:(2)进一步变形为:(3)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系统性和可比性,本文数据均来自1997-2006年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1996-2006年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

(一)义务教育阶段在我国,义务教育涵盖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历经两次改革:第一次是1985年开始实施并实现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管理由“以乡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县为主”;第二次是在考虑到县级政府财政的现实困难和各级财政的相关责任的前提下,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的义务教育财政“省级和中央财政为主”的负担管理机制。

1996-2006年的数据反映了第二次财政负担机制改革前后的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动态变化情况。

现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1),得出表1、表2所示的基尼系数:表1清楚地显示了我国1996-2006年普通小学省际之间的支出情况的整体差异及其变化。

1996年,我国的普通小学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基尼系数(Gq)为0.3326;同年,省际间小学教育整体支出的基尼系数(Gt)略大于Gq ,为0.3470。

到了2006年,Gq 下降到0.3096;而Gt 也下降到0.3267;此外,小学生均事业费支出的基尼系数(Gv)的变化也呈现出下降态势,由0.2960下降到0.2763。

由此可见,十年间我国普通小学省际间教育总经费支出保持了较为显著的均衡发展态势,地区间的教育经费支出的差距在显著缩小,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财政负担机制改革措施的2000年前后。

表2中,初中阶段的Gv 、Gq 、Gt 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生均事业费支出的基尼系数Gv 的峰值为1999年的0.3032;而事业费支出的基尼系数Gq 的峰值为2000年的0.3679,此后有下降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