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合集下载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水土流失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从土地表面向水体或空气中移动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资源的损失、土地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减少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水土流失的定义,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分区治理、科学治理、可持续治理。

2. 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植被恢复、土地改良、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植被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植被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

2.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方法:植树造林、种草、封禁沙漠化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工作。

第四章:土地改良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改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水源污染、河道淤积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4. 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实施,公众参与。

5. 水土流失的常用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水土流失治理和措施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资料:收集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土流失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3. 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治理方法。

4. 案例分析: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6. 总结讲解: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和案例,思考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区域特征分析方法:黄土高原为例——把与水土流失成因有关的内容用红笔画出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区向区过渡地带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类型+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貌特征
土壤类型特征:
植被以为主且由向过渡
水文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写不合理的方面
人口
生活
生产
练习:
1、分析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两图示区域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比较产生该问题的成因:
3、探讨甲地区治理该问题时的可行性措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质学案(6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质学案(6页)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的教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地点,我知道了吗?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祸屡次的自然原由。

我清楚了吗?(二)能力目标1、经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点,学会描绘黄土高原的范围,培育读图、剖析图的能力。

2、经过读图剖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由,进一步培育训练读图剖析及概括整理能力。

二、学习要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与治理举措。

三、学习过程复习引入新课:1、可连续发展的观点:2、可连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以及它们与可连续发展的关系:3、水土流失的定义:一、黄土高原的范围1、认识黄土高原的范围读图 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描绘一个地域的地理范围时,常用“四至点”来描绘:__________以西、 __________以东、 __________以南、 __________以北主要包含省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省区。

2、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的差别3、高考题:例 1读图回答1-3题。

1)整幅等高线地图中,表示的地形可能是()A .平原B.高原C.山地 D.盆地2)该地形可能散布在()A .河套平原B.柴达木盆地C.太行山脉D.黄土高原6、影响水土流失的要素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由1、自然原由:天气:地形:植被:。

土壤:2、人为原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1.水带走了什么?这样会对耕地造成如何的影响?2、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黄河下游为何会形成“地上河”?3、“地上河”有什么危害?练习:1、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A上游B中上游C下游D中下游2、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油菜C甘蔗D小米3、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假如()A 一年三熟B 一年一熟C 随时播种,四时都有收获D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4、黄土高原是当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最多的省是()A 黑龙江B安徽C河南D山西5、相关黄土高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世界最大的黄土聚积区B 黄土高原景观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C 黄土高原的“风成说”获得了宽泛支持D 生态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6、黄土高原独到的民居是()A四合院B窑洞 C 骑楼D竹楼7、黄土高原地域生态环境柔弱的原由是()1 地形破裂2 天气干旱3 水土流失严重4 自然灾祸屡次发生A 1、2B 2、3C 3、4D 1、2、3、48、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良环境的有效举措是()A 植树种草B 斜坡地建梯田C 所有发展耕种业D 所有发展畜牧业9、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A 秦岭B太行山C巫山 D 大兴安岭10、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是()A 冰川侵害B 地壳运动C 流水侵害D 风力堆积11、惹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由是()A 毁林开荒,过分垦殖B 开挖煤矿,破坏丛林C 黄土松散,多暴雨D 经济落伍,伐林为薪12、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连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体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惹起很多学者的关注。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3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3
3.教师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讲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2.详细讲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如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减少等,使学生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5.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的成功案例,分析其经验与启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2.作业中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提交作业时,注意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与反馈,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1.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气候条件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学习进行巩固。
2.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措施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案例学习、实践探究等方式加以提高。
3.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其运用GIS分析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具体的行动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原则。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3.教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水土保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高二地理教案-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

高二地理教案-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讨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位置及范围2.水土流失的危害状况程度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的地区。

面积水土流失的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水土流失的面积11万平方千米。

危害概述既造成了当地的恶化,也影响了区域的发展。

表现①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土壤养分,耕地质量,导致农业减产。

②对黄河的影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了的发生。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位置的过渡性: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比较脆弱;过渡性从____向山地高原过渡从____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____过渡从农业区向____过渡土壤质地特殊: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侵蚀;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多集中于季,且多雨;自然灾害频繁:、、等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

人为(主要原因)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________,人地矛盾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________、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________________、营造宫殿、伐林烧薪、战争→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特别提醒】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第二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学习目标:理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和意义。

一、原因基本措施(思想) (复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对症下药”思考对应的措施?)①②③④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②①破坏植被 ②③④二、具体措施(以某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1. 什么是小流域?小流域治理有何意义?2. 小流域的地貌有哪三个基本部分构成?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思考其功能和效益)塬工程措施坡农业技术措施沟生物措施总结: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一般思路:知识迁移(学以致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根据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相关知识,试分析并简要回答相关问题?自然条件: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人文特征:人多地少,过度垦荒;煤炭等能源矿产缺乏,长期砍树为柴,导致植被荒芜。

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治理?巩固练习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保持水土B.改良土壤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2.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a处通常用作耕地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D.d处宜打坝建库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深耕改土是工程措施B.轮作套种是农业技术措施C.抽水、引水灌溉是农业技术措施D.选育良种是生物措施4.甘肃西峰南小河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A.保水、保土、保肥B.保源、护坡、固沟C.保源、护坡、固沙D.造林、种草、灌溉5.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开垦荒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地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提高土地生产率关键性措施是A.工程措施B.生物措施C.农业技术措施D.水土保持措施7.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是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与开发相结合B.压缩农业用地C.科技兴农D.封山育林8、图为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水土保持教案

初中地理水土保持教案

初中地理水土保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掌握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分布区域及治理成效。

2. 能力目标(1)通过调查、研究、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区域及治理成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土流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2)提问:什么是水土流失?为什么水土流失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2. 新课导入(1)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危害。

(2)介绍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区域及治理成效。

3. 案例分析(1)分析水土流失对农业、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探讨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草地建设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每组选一个典型水土流失区域,分析其治理方法及成效。

5.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水土保持实地考察,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

(2)让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撰写考察报告。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防治措施及治理成效。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3. 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如观察、记录、分析等能力。

4. 考察报告:评价学生的报告撰写能力,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等。

五、教学建议1.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土流失区域进行教学。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5.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设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撰写调查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关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总结:对本节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危害、措施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治理措施的实际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搜集并整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相关资料,制作成一份PPT,用于课堂分享。要求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少于10页。
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1000字。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数据分析:教授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阐述水土流失的危害:详细介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初中地理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地理《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一、目标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读图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新课讲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内涵是什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资源开发问题(森林、湿地的合理开发)。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什么是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一、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示意图(让学生讲解、教师归纳总结)(承转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植被、坡度和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归纳总结)教师讲评总结二、影响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条件:动力因素①降雨量②降雨强度地面条件①地质活动②地表组成物质③地貌形态④植被状况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状况和地貌形态起作用。

(通过图片展示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展示不同河段黄河的水质状况)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黄土的特性。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降水的特点:(通过气候类型柱状图展示)人为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破坏:(通过树状图展示植被破坏和植被覆盖良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四、水土流失的危害(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1.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2.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哪些危害?”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让学生认识到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治理方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总结出最佳治理方案。
4.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强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布置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调查家乡的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治理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明确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知识。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1.1 水土流失的定义1.2 水土流失的类型1.3 水土流失的原因1.4 水土流失的影响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2.1 治理目标2.2 治理原则2.3 治理方法2.4 治理步骤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3.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3.2 适宜植被的选择3.3 植被的种植技术3.4 植被的保护与管理第四章:土地利用与规划4.1 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4.2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4.3 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4.4 土地利用规划的案例分析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5.1 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5.2 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5.3 常见水土保持工程类型5.4 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评估第六章:农业耕作技术改革6.1 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的问题6.2 改良耕作技术的意义6.3 推广科学的耕作技术6.4 案例分享:成功应用农业耕作技术改革的实例第七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7.1 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7.2 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与实施7.3 退耕还林还草的技术要点7.4 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评估与案例第八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政策8.1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8.2 水土保持政策的重要性8.3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8.4 案例分析: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运用与成效第九章:公众参与和水土保持教育9.1 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意义9.2 提高公众水土保持意识的途径9.3 水土保持教育的实施方法9.4 案例分享:成功推动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实例第十章:监测与评估10.1 水土流失监测的重要性10.2 水土流失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0.3 水土流失评估指标与体系10.4 案例分析: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的应用实例第十一章: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11.1 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原理11.2 生态修复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11.3 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实施11.4 案例分析:生态修复项目的成功实践第十二章:城市水土流失治理12.1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12.2 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策略12.3 城市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与管理12.4 案例分享: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的案例第十三章: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13.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3.2 水土保持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3.3 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的协同策略13.4 案例分析: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实践第十四章:案例研究:全球水土流失治理实践14.1 选取案例的国家与地区14.2 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4.3 案例分析:成功与挑战并存的经验14.4 案例总结与启示第十五章: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趋势与挑战15.1 全球化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15.2 科技创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15.3 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策略15.4 面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期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水土流失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2.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3.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技术和管理;4.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原则和步骤;5.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和施工;6. 农业耕作技术改革的意义和技术要点;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政策和实施;8.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执行和监督;9. 公众参与和水土保持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0. 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的技术和应用。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区域特征分析方法:(黄土高原为例)——把与水土流失成因有关的内容用红笔画出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区向区过渡地带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类型+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貌特征)
土壤(类型)特征:
植被以为主且由向过渡
水文(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写不合理的方面)
人口
生活
生产
练习:
1、分析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两图示区域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比较产生该问题的成因:
3、探讨甲地区治理该问题时的可行性措施。

地理水土流失教案

地理水土流失教案

地理水土流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2)掌握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防治措施;(3)能够分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2)通过实地调研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2)引导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土地;(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2)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防治措施;(3)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危害;(2)讲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介绍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梯田养护、水土保持工程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的案例,如某地区因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生产减产,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讨论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或山区进行实地调研,观察水土流失的现象,了解当地的防治措施,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5. 模拟实验设置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水土流失的认识。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一、学习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进一步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二、学习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三、学习过程1、观看视频,引入新课读图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

读图2-1-4,明确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

从左至右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土流失定义及原因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观看视频,观察植被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3个小组活动分别研究实验图片各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黄土塬组问:实验图片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什么?归纳该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土比土更易发生水土流失。

说明越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黄土墚组问:实验图片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什么?归纳该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论:影响因素是越越易发生水土流失。

黄土峁组问:实验图片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是什么?归纳该因素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论:影响因素是越越易发生水土流失。

综上: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结合上述4因素读书回答分析:气候:温带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貌:__________、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_________,覆盖率__________,许多地方几近裸露。

土壤:以__________颗粒为主,土质疏松。

小组第二次活动:请你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在下列各自然因素之间标注箭头表示出它们的联系并加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区域特征分析方法:(黄土高原为例)——把与水土流失成因有关的内容用红笔画出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区向区过渡地带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类型+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貌特征)
土壤(类型)特征:
植被以为主且由向过渡
水文(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
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写不合理的方面)
人口
生活
生产
练习:
1、分析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两图示区域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比较产生该问题的成因:
3、探讨甲地区治理该问题时的可行性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