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季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部分区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统一考试

部分区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统一考试

2014年秋高一(上)期末测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吕思勉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制度史》一书中,将古代中国史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下列反映“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 B.皇帝制与郡县制 C.分封制与郡县制 D.皇帝制与三公九卿制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开始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

这一时期是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汉朝3.“贡举之法,三代未尝有之,而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之士,亲策问董仲舒而始焉。

唐宋科举之法盖仿于此矣。

”材料中的“贡举之法”是指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唐宪宗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皇甫铸“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俸钱以赡国用。

敕下,给事中崔祜封还诏书,其事方罢”。

根据所学知识,给事中崔祜应任职于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5.识读下图,下列史事发生在图示历史事件期间的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重庆开辟为通商口岸6.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与留守官兵一道,誓死保卫每寸国土,提出“万人一心,兵民一气,不计生死,共御倭夷”的口号,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

与上述历史情景直接相关的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 B.三国干涉还辽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7.“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辛亥革命成果与以往历史上的变革“迥然不同”在于A.由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 B.推翻了满清王朝统治C.提出了较明确的革命纲领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8.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转折点,研究这一重大转折的史家常把五四前后的上海作为研究重点。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答案)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试题卷自带并保留,只交答题卷。

2.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钢笔或0.5毫米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海瑞治家严谨B.儒学地位衰落C.理学摧残人性D.世风每况愈下3.毛泽东说:“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与此诗句相关的思想是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明清之际的新思潮D.阳明心学4.“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5.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

如果再补充一张合适的卡片,你认为应是A.《圣经》B.《神曲》C.《百科全书》D.《论法的精神》6.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推荐下载】高中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推荐下载】高中2014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键入文字]
高中2014 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高中2014 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危机是由于基本矛盾、生产与销售矛盾、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引起的,D 项不能说明危机的原因,符合题意。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

大危机中,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D 项错误,符合题意。

3.【解析】选C。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A 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B、D 两项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C 项是罗斯福为渡过危机挽救经济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D 项加剧了彼此间的矛盾,A 项是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B、C 两项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世界贸易额的下降,主要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面对危机,各国纷纷实行贸易壁垒。

故选A。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这项措施是新政中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方面的内容,整顿银行,是为恢复银行信用,故选B。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罗斯福上台后,为缓解大危机而采取了一
1。

黄冈市2014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黄冈市2014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黄冈市2014年秋季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其影响“深刻且持久”。

2.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的是郡国并行制,分封王国的推行使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3. 答案:C解析:从分布看,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科举制不仅仅选拔士族子弟,且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材料也没有与满足中央集权需要相联系。

4.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明朝政治败坏自废除丞相开始,反映的是相权对皇权专制的制约。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这说明中国官员无权管外国人,也就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6.答案:C解析:从材料“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为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7.答案:C解析:清帝退位意味着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但不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

清帝退位是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条件之一。

8.答案:B解析: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9.答案:D解析:罗斯福总统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肯定是从美国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进行思考。

10.答案:B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11.答案:A解析:1954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人大行使。

12.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依法治国原则。

13.答案:C解析:从1950年到1971年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美之间没有往来。

14.答案:C解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1992年两岸就一个中国原则给予肯定的“九二共识”。

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附答案)

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附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血缘B.财产C.信仰D.地域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郡县制B.实行“内外朝”制度C.实行分封制D.实行郡、国并行制度3.“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材料所描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A.唐朝门下省B.宋朝中书门下C.唐朝中书省D.明朝内阁4.《明史·职官一》记载:明代内阁的职权为“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其中,“献”是大学士根据皇帝的咨询,发表意见,“替否”是指大学士对皇帝所采取的意见措施持不同观点。

以上材料说明了:A.明代内阁大学士都是皇帝及太子的老师B.明代内阁首辅就是宰相C.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明代内阁权力大于皇权5.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6.“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B.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8.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答案)考生注意:1.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号和姓名。

一.选择题(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1.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的关键因素是①采邑分封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国家的形成④教会势力的壮大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2.15世纪是西欧社会风气剧烈变革时期:当时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视之为改变命运的关键之所在。

导致这一巨变的根本原因是A.圈地运动的深入B.商品货币关系发展C.新大陆发现D.殖民扩张与掠夺3.15、16世纪之交,葡萄牙人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得益于A.政府的支持B.社团的支持C.王室的支持D.军队的支持4.“16世纪,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最终完成这一命题证明工作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A.迪亚士B.麦哲伦C.达伽马D.哥伦布5.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哪一地区受益最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A.大西洋沿岸B.印度洋沿岸C.地中海沿岸D.太平洋沿岸6.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1304-1374)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里,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现实主义B.人文主义C.唯物主义D.浪漫主义7.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皆为祭司。

持此观点的是A.马丁•路德B.利奥三世C.查理一世D.孟德斯鸠8.1610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公开对议员说:“的确可以把国王叫做神,因为他对人行使某种神权或类似的权,假如你们想一想上帝的特征,就会看出这些特征如何适合于国王这个人……”。

这一言论被概括为A.君主专制B.王在议会C.君权神授D.王在法下9.英国革命中议会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战役是A.葛底斯堡战役B.马斯顿荒原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纳西比战役10.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2014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

2014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模拟一)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8页。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0.5mm黑色中性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4.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实行方国联盟B.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C.受宗法血缘影响D实行分封制.2.西汉汉成帝在诏书中以“辅翼国家,典领百僚”来概括丞相的权力,丞相一方面要辅佐天子,另一方面还要统领百官。

下列朝代未曾设立过宰相(丞相)的是①秦朝②唐朝③明朝④清朝A.①②B.③④C.③D.④3.右图反映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

科举制实行的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B.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5.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7.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查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翻车B.高转筒车C.风力水车D.曲辕犁2.“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

”以上描述的是古代中国A.领先世界的冶金技术B.享负盛名的丝织技术C.技艺精湛的制瓷技术D.精耕细作的农耕技术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B.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都城中东西二市开始出现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文中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5.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铜钱数如下表,造成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B.鸦片输入逐年增长,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铜钱贬值C.通商口岸开放后,外商以白银购物使银价高涨D.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花费大量白银购买外国机器6.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倡导的是A.反清革命 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 D.婚姻自由7.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6)

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6)

甘肃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从远古到商周时期,人们的生活由频繁迁移逐步走向定居。

这主要是由于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发展D.政局逐步走向稳定2.对中国古代三种形态手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世界领先B.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用于家庭消费C.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D.明朝中后期,在官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元朝政府在南方一些港口先后设立了七个市舶司,还制定市舶法则,主要是为了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加强对外贸的管理C.增加政府收入D.实行“海禁”4.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根源在于A.封建专制下的政治腐败B.商品经济的发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贵族地主的压迫5.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由此可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A.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证实了地圆学说B.是旧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反映C.直接导致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兴起D.有利于欧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6.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从而引发了英荷战争。

主要是由于该条例A.打击了荷兰海上贸易的垄断地位B.禁止荷兰进行海外贸易活动C.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D.威胁到荷兰的领海安全7.《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2)

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2)

嘉峪关市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曹争强;考试时间:90分钟卷Ⅰ(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分封制、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答1—5题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西汉推恩令,北宋知州担任地方长官,元朝行省制度等措施的实行,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文臣地位不断提高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作了一个概括,下列对应准确的是( )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B.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C.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D.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4.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军机处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D.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政权逐步解放。

”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D.科举制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回答6—10 题6.当梭伦改革实行以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2、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21世纪教育网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汉B.唐C.宋D.清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晚清政府的自救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4、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B.东汉时期出现的灌钢法提高了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C.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D.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抑制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实际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7、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8、某人根据一份20世纪50年代的旧报纸上一则“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报道。

13—1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3—1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xié) ”。

(即协,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曰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B. 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 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2.下图显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请问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A. 拉丁美洲B. 南非C. 巴尔干半岛D. 印度3.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土地私有制4.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

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5.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

这说明A.明朝废除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商品经济相对发达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7.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

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2014秋高一期末考历史科试卷

2014秋高一期末考历史科试卷

2014秋梧桐中学期末考高一历史科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这一观念根源于( )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3.秦王嬴政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由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三公九卿制B.推行郡县制C.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D.制定秦法4.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

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5.秦朝建立丞相制度在隋唐时期出现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废除承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6.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

这种做法A. 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 加强了内阁的权力C.加强了皇帝的权力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8.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

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A.按军功选官B.按门第选官C.科举考试选官 D.按品德选官9.《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2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供大家学习参考!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石器B、铜器C、铁器D、牛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3、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是: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5、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B徽商和晋商C闽商和粤商D台商和港商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 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 ②③D.①④7、1960年*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8、之所以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A.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使全党认识到“*”错误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沿海地区B.华北地区C.农村D.城市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是: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现代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1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开放区④内地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13、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A.汕头B.厦门C.深圳D.珠海14下列探索时期我党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实践证明不正确的是:A.*八大的路线政策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C.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5、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强的侵略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识之士的推动④西方文化的影响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④D.①③④16、到2000年末,我国的电话使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中国疆域辽阔17、中国第一部荣获国际荣誉的影片是:A.《鱼光曲》B.《风云儿女》C.《定军山》D.《歌女红牡丹》18、“第四媒介”指的是:A.电话B.手机C.互联网D.电视19、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A.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2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2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22、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B.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C.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24、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25、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A.实行粮食税B.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事业的国有化,将这些企事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C.取消自由贸易D.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依据的按劳分配制26、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 思想领域B.经济体制C.政治体制D.军事体制27、下列那一项不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C.实行非军事化D.进行社会改革,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28、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A.雅尔塔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布雷顿森林体系D.维也纳体系29、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B.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C.都主张实行贸易高度自由化D.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30、世界经济发展使中国面临严峻挑战,其中不包括:A.区域经济集团化保护主义使中国面临竞争B.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民族经济主要是制约C.少数发达国家推行强权政治攻击社会主义D.综合国力竞争取决于科技力量的竞争1870 1900企业总数(个) 808 669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选择题答题卡(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1.5分共45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二题,共3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做在答卷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大学》中阐述了中国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其实是周代政治制度的反映,周天子拥有天下,诸侯拥有(诸侯)国,据此,拥有“家”的应该是A.庶民 B.士 C.卿大夫 D.以上都不对2、历史上常有“汉承秦制”的说法,同时也要看到,汉代制度对秦代制度也有创新,其中在地方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是A.中外朝 B.刺史 C.中书门下 D.道州县三级制3、郡县制和分封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A.中央管理地方的形式 B.平民在官员中的比例C.是否奉行嫡长子继承 D.选官制度的变化4、中国叫外交部、民政部等,而日本的中央部委大多叫防卫省、财务省等,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中央官制名称受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影响比较深刻?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5、据考,观音菩萨本名观世音菩萨,到了唐代因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为观音菩萨,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A.从未有过神权与政权相结合 B.古代统治者都极力排斥佛教等外来宗教C.君权至上,唯我独尊 D.唐太宗政治开明,极受百姓爱戴6、右图是五四运动爆发时学生行进路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天安门出发,本来是要去东交民巷寻求美国大使馆帮忙的,后来遇到劝阻才转去烧了赵家楼。

学生之所以去东交民巷是因为哪一条约的规定?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7、“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是()中的口号A.三元里抗英 B.台湾人民反割台 C.抗日战争 D.黄海海战8、“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写到答题纸上)1. 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在纺织、矿冶、制瓷等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收录与“丝”有关的古字多达一百几十个。

如红(帛赤白色)、紫(帛蓝赤色)、绿(帛青黄色) 、纨(素缯)、绮(文缯)、缣(并丝缯)。

这些记载反映出A.东汉丝织业开始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B.丝织品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C.汉代是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顶峰时期D.汉代的丝织品花色品种繁多4.“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5.“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A. 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B. 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C. 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D. 妨碍开拓海外市场,中国与世隔绝而落伍6.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

这主要是由于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君主专制制度的没落C.商品经济的发展D.抑商政策的松动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杭十四中二〇一三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2014年1月17日10时20分至11时50分。

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本卷满分100分,共6页。

3.答题前,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填涂好相关信息。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该材料主要A.歌颂了武王伐纣B.说明了武王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C.规定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D.说明了武王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徐州府爆发洪灾,内阁大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某一官员先后任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江南东路刑狱,后又提为参知政事。

该官员生活的朝代应该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4.清设军机处弊端多多,稍可称赞的是A.军机大臣无法弄权B.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C.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D.减轻了皇帝的行政工作负担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其中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是什么条款?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两C.开放五个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6.反割台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爱国主义的壮举。

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台湾被割让是依据《马关条约》B.清政府组织军民积极抵抗C.在大甲溪取得了抗日的大捷D.在与祖国分离的50年里,台湾人民一直在斗争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获胜的根本保证,其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C.1937年《自卫抗战声明书》的发表D.1937年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8.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B.中国的空军力量有所发展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紧密配合9.“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ks5u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10.我们现在的很多节日,例如①五四青年节②七一建党节③八一建军节④一二九成人节等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4年秋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14年秋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14年秋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A A D C D B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A D D D B B B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C A C D A D D B31.(14分)(1)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缩小;(2分)皇权不断上升,相权不断削弱。

(2分)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任答一点给2分)(2)特点:主权在民;民主决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能力优先。

(任答两点给2分)说明: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②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经常化,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④陪审法庭人数众多,负责审理案件;⑤由各选区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任答两点给2分)(3)国家权力由以国王为中心到以议会为中心;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由人治到法治(任答两点给4分)32.(16分)(1)制定专门惩治贪官的法律;把法律知识列入教育和科举的内容;允许民众扭送贪官进京;允许民众赴京上告;将贪官严惩示众。

(任答三点给6分)(2)滥施刑罚(法外用刑,轻罪重罚);法律权威下降;既得利益者的抵制。

(任答两点给4分)(3)权力间相互制衡;监察机制健全(或完善反腐立法,健全廉政机构);重视预防腐败。

(三点给6分)33.(10分)(1)原因:材料单一而结论过于宽泛。

(2分,言之有理即可)修改结论为:“秦代货币设计受到皇权至上的思想影响”。

(2分)(2)可支撑“分权”的史实: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分属于总统、最高法院、国会;(2分)可支撑“制衡”的史实: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国会可以弹劾总统;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最高法院法官需国会通过,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法律违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秋季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卷
第I卷(满分60分)
一、选择题(60分)
1.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最早出现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统治者()
①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②他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③他创立的王朝是中国古代比较短命的朝代④他采取法家思想,统治残暴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太宗 D.明成祖
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4.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6.1912年清朝寿终正寝,意味着()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封建制度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8.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是()
A.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9.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中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10.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法律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共同纲领》
1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A.邓小平
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锦涛
12.我国提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 睦邻友好的原则
13.假如你有幸游历古代希腊的城邦,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 )
A.公共场所的演讲和辩论
B.奥林匹克运动会
C.皇帝出行时壮观的场面
D.美轮美奂的雕塑
14.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是( )
A.古希腊法律
B.罗马法
C.基督教会法
D.雅典民主制度15.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
①立法②行政③司法④考试⑤监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16.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B.英国议会召开
C.光荣革命D.国王解散议会
17.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18.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19.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20.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责任内阁
D.陪审法庭
第II卷(满分40分)
二、材料分析题
21.材料一
秦朝雅典材料二: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
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
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
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
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四: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
——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
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材料一中秦朝与雅典政治体制有何显著区别?(4分)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
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2分)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英、美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4分)并说明其特点。

(4分)
(4)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3分)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

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

……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3分)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依据是什么?(3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分)
高一历史答案
1.B 2.A 3. A 4.D 5.D 6.A 7.C 8.A 9.B 10.A 11.A 12.A 13.C 14.B 15.A 16.C 17.C 18.B 19.C 20.A
21、
(1)秦朝实行君主专制,雅典则是民主政治。

(4分)主要因素是中国是大河文明,地域广袤,
人口众多;雅典属于海洋文明,小国寡民,岛屿众多。

(4分)
⑵《十二铜表法》。

(2分) 作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是
平民的胜利。

(4分)。

(3)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

(4分) 特点:英国——议会主权;美国——三权分立。

(4分)
(4)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分)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分)
22、(1)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3分)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3分)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3分)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