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二)部门预算的内容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依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预算 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 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
四、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 (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 2、政府采购当事人 3、政府采购方式 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 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一、我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关预算草案编制时限的规定不科学,影响了编制质量。 2.采用“基数加增长”即增量预算的方法来编制预算。 3.按经济性质编制预算,不利于支出的控制。一是预算职能被部 门肢解。最突出的是基本建设预算和科技部门的预算以及行政经费预 算。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预算由发改委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由科技部负 责,行政单位的工资和经费预算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预算职 能被肢解,财政对部门预算的控制十分困难。其结果是,财政部很难 说清楚一个部门一年到底花了多少钱。二是由于按资金性质编制预算 和进行资金管理,一个部门可以同时向财政部的几个司局要钱,经常 出现重复支出的现象。 4.分预算内、外编制预算,使预算失去完整性。
1。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政 府职责范围。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自求平衡。
2。在收入划分上实行分税制,分税、分管和分征相 结合
3。 预算调节制度一般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支出:公共品的层次性 收入:税种的覆盖范围和调节功能 2、集权与分权关系
1。级次: 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 算 (五级财政)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一、单项选择题1.在政治行为中,()追求选票极大化A. 政府部门B. 特殊利益集团C. 投票者D. 政治家2.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A. 单式预算B. 增量预算C. 零基预算D. 复式预算3.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标准,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产品是()A. 国防B. 消防C. 外交D. 航空4.依据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划分原则,以下应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是()A. 所得税B. 财产税C. 关税D. 增值税5.美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1 月1 日—12月31 日B. 当年7 月1日—次年6月30 日C. 当年4 月1 日—次年3月31 日D. 当年10 月1日—次年9月30 日6.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有()A. 征收个人所得税B.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 消除外部性D. 控制货币供应量7.中央政府须承担的支出责任是()A. 国际贸易B. 市政建设C. 公共绿地D. 地方性公共交通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年施行A. 1994B. 1995C. 1986D. 1996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年通过30A. 1994B. 1995C. 1986D. 199610.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由()和职能机构组成A. 国务院B. 省政府C. 各级人民政府D. 各级人大1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A. 统一领导B. 分级管理C. 统收统支D.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2.整个国有资产管理重点是()A. 有形资产B. 无形资产C. 经营性国有资产D.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13.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属于()A. 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B. 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C. 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D. 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体制14.各级预(决)算应由同级()审查批准A. 人民政府B. 财政部门C. 税务部门D. 人民代表大会15.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是按照下列哪种形式分类的()A. 预算的内容B. 预算的组织形式C. 预算的实施过程D. 预算收支指标16.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调整的审批机关是()A. 本级财政部门B. 上级财政部门C. 本级人大常委会D. 上级人大常委会17.我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1 月1 日—12月31 日B. 当年7 月1日—次年6月30 日C. 当年4 月1 日—次年3月31 日D. 当年10 月1日—次年9月30 日18.各级政府应当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多大比例设置预备费()A. 10%—15%B. 5%—10%C. 3%—5%D. 1%—3%19.下达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指示的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财政部D. 中国人民银行20.中央决算的审查和批准机关是()A. 财政部B. 国务院C. 全国人大常委D. 全国人大21.预算外资金属于()A. 信贷资金B. 集中性资金C. 单位自有资金D. 财政性资金22.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的批准机关是()A. 本级财政部门B. 本级人大C. 上级人大D. 上级财政部门23.我国预算资金的出纳机构是()A. 财政部门B. 海关C. 税务部门D. 国库24.我国县级以上的国库经理机构一般是()A. 工商银行B. 农业银行C. 中国银行D. 中国人民银行25.具体负责预算组织实施的机关是()A. 税务机关B. 财政部门C. 海关D. 人大常委26.下列资金中属于预算外资金的是()A. 增值税收入B. 国企税后留用资金C. 乡镇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D. 债务收入27.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属于()31A. 单位B. 主管部门C. 财政部门D. 国家28.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增量预算与()A. 单式预算B. 零基预算C. 复式预算D. 绩效预算29.我国预算编报程序实行()A. 一上一下B. 二上一下C. 二上二下D. 三上二下30.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组成A. 省总预算B. 市总预算C. 自治区总预算D. 地方总预算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学习要求: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原则了解政府预算的职能和分类方法具体内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多少。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例题1—08年单选】政府理财的主导和基本环节是()A、信贷计划B、政府预算C、国民经济发展计划D、年度投资计划答案:B【例题2--课后题第2题】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
A.政府财政收支计划B. 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C.政府理财的基本环节D.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答案:D二、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监督和控制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文件,政府预算是人大代表和全体人民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
只有在授权范围内的支出,才是合法和有效的。
中国预算制度
中国预算制度中国预算制度是指国家在财政领域内规定的一系列关于预算编制、批准、执行和监督的制度安排。
预算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对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障政府财务透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预算制度主要包括财政预算的编制、批准、执行和监督四个环节。
首先是财政预算的编制。
中国的财政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个层面,中央预算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编制,地方预算由省级以上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编制。
财政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负责,预算编制应当按照程序、按照政策、按照科学预算方法进行。
其次是财政预算的批准。
财政预算的批准是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人大代表大会对预算的批准,是对财政政策的确认和对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
预算的批准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人大代表大会对预算的批准应当保障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的稳定运行。
第三是财政预算的执行。
财政预算的执行是政府财政活动的具体表现,是政府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预算的执行要严格按照预算的规定和政府的财政政策进行,不能随意挪用、违法支出。
政府部门和财政拨款的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财政预算的合理、规范和安全执行。
最后是财政预算的监督。
财政预算的监督是保障财政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
财政预算的监督主要由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部门负责。
人大代表大会通过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保障预算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财政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审计机关负责财政预算的审计监督。
总的来说,中国的预算制度是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政府财政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监督保障。
财政预算的编制、批准、执行和监督四个环节的贯彻执行,能够有效地保障财政的稳定和政府的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
同时,财政预算的制度建设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要不断完善财政预算的制度体系,提高财政预算的质量和效率,促进财政预算的科学合理的编制和执行。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三 国家预算原则
1. 2. 3. 4. 5. 公开性 完整性 可靠性 统一性 年度性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 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三、政府采购制度 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 (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 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复式预算 优点: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 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进行宏观 调控和决策。 缺点:预算编制较为复杂
2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 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 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 财政年度的经济社会发 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 定的。 零基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 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 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 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 支状况。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五、“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支出分类改革 根据政府管理和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统 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类”— 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款”— 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 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项”— 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 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
二 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一级政府的总预算包括本级财政收支和汇 总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算。 我国是按照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 预算级次。
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自治州; 县、市辖区、不设区的市; 乡、民族乡、镇
《预算法》对预算管理职权的规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算的审批 权;预算、决算的监督权;对预算、决算 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预算执行的 监督权;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权;根据授 权,对决算进行审批;对预算、决算方面 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为执行预算后期留有余地 弥补公用经费不足 受利益驱动
零基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 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对当年各 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 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势。
“年末突击花钱”
政府预算: ( 1 )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 支计划,是政府的工作计划。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活动 的范围、方向和政策,是政府部门按法定程序 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 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编制 执行 决算
( 3 )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 治行为。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 意志的体现,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 准才能生效,是重要的立法文件。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 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 统收统支体制 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地方预算相对独立 1994年,中国特色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一)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实施 (二)《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三)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 (四)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我国采购方式 3.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4.采购人与供货商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国 家 预 算
地方预算
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 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 算组成。
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组织形式
单式预算
本节主要
内容
复式预算
我国国家预 算的组织形 式与编制方
法
一、单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组织形式,其做法是在预算年度 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 而不去区分各项或各种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只要是收 入项目,就一概列入“收入”栏内,只要是支出项目就 一概列入“支出”栏内。
二、我国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统收统支 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体制
分级包 干体制
分税制基 础上的分 级预算体
制
①动②③这地源与①②定③的分财包干全用地是,地预方在按各主收级权干”国。方我分方算政中中级要入包,”体央央预税指管府各一国别预干地体制统政算种标理的地切预设算体方制和一 府 的 的 。的 开 算 置 彻体 不制财 ,1政和支立9主 支 管 结 底制 同的力18策地出法98要 均 理 构 分权 职特大8、方范权~5收 需 体 , 开限 能点大计政围、~ 1集 划入 要 制 分 ,9划府。税是增19中 分统 中 改 别 分9、的率0在强8年一 央 革 征 别于 出制职调7中。年各度责整上 核 的 收 编中 范央1实种9前分权缴 准 方 ; 制央 围统8行形提工和0中 , 向 各 ,;一~下,减式的包 按央 统 。 级 自领1,并免的“金 一 其 政 求括 税9导按按权8包划库按基府平税种4和照企集干年分,月本有衡收划统行事中办实税没拨内独;制定政业于一法行种有付容立中度各区和中计,的、划行央中。是的央、级划都“核分政,央:预预人预下属划定预单并拨根算算员算,算位由于分收付据权通编的地级的中这收支命中,过制固方次隶央类支、令央中转、定有属确体、分,政央移工收关定较制分级不府预支资入系地大。级包得和算付和来确方的 供制④这给度由种标实中体央准现制统、对进一预 地一进决 方步行算 预调地和 算动区审 的间了计 调的地会 剂调方剂计 和理,制 控财凡度 制的收, 。积入统极大一性于由,支中出但央的也地制存方定在上、不缴编少收制问入和题,执凡。行支主。出要 ④大是给于中地收央入方集的少中地许的方财财由力力中,过央用补少以助,解。负中决担央农过预村重算、;另文中设教央专卫案与生拨地事款方,业的由和收中城支央镇之集市间中政相分建配互设。挤以占, 及⑤关其地系他方没预临有算时理的性顺收需;支要地平。方衡,财从力总虽量然上大说大,增基加本,上但是以是支财定权收不,独结立余,可不以留是用真正 ⑥相体对制独的立有的效一期级是预“算一年。一定”或是“几年不变”,不是长期相对稳定。
财政学考试题整理与答案
2.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答: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1)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2)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
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特殊时期(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公共支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会受到影响而变为急剧上升,特殊情况过后公共支出的水平往往不会回落到原来的水平而是在新的水平上进行新一轮的上升。
(3)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在发展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4)官僚行为增长论认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力越大。
正因为官僚机构以机构规模最大化为目标,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超出了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
此外,由于官僚机构通常拥有提供共用品的垄断权,在很多情况下,官僚们独家掌握着特殊信息,这就使他们能够让政治家们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的社会收益比较高,从而实现预算规模最大化的产出。
又由于交易成本很高,拨款机构很难控制官僚行为。
1、什么是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现象。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名词解释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
以下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1. 预算编制:国家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确定各级政府各项收支预算的过程。
预算编制应该遵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方向的预算方案。
2. 预算执行:国家对预算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各级政府实施预算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预算执行应该遵循法制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实现预算支出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
3. 预算监督:国家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预算的合法合规性。
预算监督应该遵循公正、公开、严格和有效的原则,发挥各种监督机制的作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4. 预算评价:国家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预算实施情况和效果,为调整和改进预算管理提供依据。
预算评价应该遵循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准确反映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
5. 预算制度:国家对预算管理的法律、制度、政策等方面所形成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规定。
预算制度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控性、可监督性、可评价性等特点,为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
6. 预算法:一种规范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预算基本原则、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预算法的制定旨在保障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以上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它们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家财政的科学管理和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财政学试题库
财政学试题库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A.经济波动B.公共产品C.公平分配D.市场失灵易;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D2、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主要标准是()。
兑非排他性B^E竞争性C.排他性D.竞争性易;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B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易;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较易;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BCD5、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中;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BCD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中;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BC7、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较难;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ABCD8、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历史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单一性易;第一章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答案:BC9、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
A.阶级性与公共性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D.历史性中;第一章第二节财政概念;答案:ABC10、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
A.政府(公共)提供B.市场提供C.私人提供D.混合提供易;第二章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A11、政府提供纯公共物品的收入来源是()。
A.税收B.收费C.价格D.税费中;第二章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A12、混合物品的类型有()。
A.拥挤性物品B.价格排他物品C.外部效应的物品D.非竞争性同时具备排他性较难;第二章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定价;答案:CD13、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
财政学5
8
2、政府采购的特点和作用 政府采购的特点和作用 ⑴政府采购的特点 与一般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以下特点: 与一般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一是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二是采购主体的特定性; 二是采购主体的特定性; 三是采购对象的广泛性; 货物、 三是采购对象的广泛性;(货物、工程和服 务) 四是采购活动的非盈利性; 四是采购活动的非盈利性; 五是采购方式的规范性; 五是采购方式的规范性; 六是采购意图的政策性。 六是采购意图的政策性。
5
部门预算改革的必要性:
有利于实现政府预算管理的统一性 ; 有利于保证政府预算的完整性 ; 有利于统一预算编制标准, 有利于统一预算编制标准,采取科学的预算分 类方法,细化预算编制; 类方法,细化预算编制; 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
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①②③④ 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 ①②③④
– 政府间转移支付有稳定经济的作用
• 经济萧条时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经济过热时减少
– 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调整地方支出结构与水平,使 之与国家目标一致
19
我国分税制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 (一)运行情况良好 一是初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 系;二是初步规范了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分配 关系;三是国家财力得到明显增强; 关系;三是国家财力得到明显增强;四是财 税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税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我国分税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收入占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过低 的比重仍然过低
6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1、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发展 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发展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 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 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 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 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 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市场上为政 府部门或公共部门统一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 为。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 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 ),从国内外市场为 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 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 制度。 制度。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培训课件(PPT 39张)
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
责任归属 支出项目
中央
国防、外交、外贸、金融和货币政策、
中央、地方
管制地区间贸易
地方、中央
个人福利补贴、失业保险、全国性交通
地方
环境保护、工农科研支持、教育 地区性交通、卫生、供水、下水道、垃 圾、警察、消防、公园、娱乐设施
13-1 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 (二)部门预算的内容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 是指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 (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或所属团体购买商 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 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 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 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 5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 2、在明确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 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转移支付制度。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 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 2、政府采购当事人 3、政府采购方式 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 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财政学答题思路
财政学作业(选择、判断题)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是财政学产生的起点。
2、现代财政学之父是(马斯格雷夫)。
3、亚当·斯密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
4、凯恩斯关于财政支出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量出为入)。
5、我国最早提出量入为出原则的理财家是(周公)。
6、我国最早提出量出为入原则的理财家是(杨炎)。
7、(凯恩斯)主张“财政最重要”。
8、(弗里德曼)主张“货币最重要”。
9、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此决定了我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主导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中国实际的是(ABCD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经济二元结构C.体制转轨时期D.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财政的共同特征是(ABCD )。
A.购买支出比重大B.间接税为主体C.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大D.财政法规不健全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V+M)。
3、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
4、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产品(国防)。
5、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是(共有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主要标准是(AB )。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产品(BCD )。
B.花园C.教育D.桥梁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
A.垄断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C.收入分配不公D.经济波动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 )。
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C.财政手段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ABCD )。
A.政府决策失误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D.寻租行为6、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包括(BC )。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我国现行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行国库支付制度是一种分散支付制度,也 就是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和各单位年度支出总 额按期拨付到各部门和各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 账户,由各部门各单位分散支付使用。 存在的问题:(1)缺乏严格的预算约束机制 和预算监督机制,容易滋生腐败。(2)财政 资金周转过程中和沉淀资金分散于各部门和各 单位,不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
(二)《政府采购法》的主要内容
《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1.政府采购当事人 是指在政府采购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 主体,包括采购人、供货商和采购代理机构。 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 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采购代理机构,是指集中采购机构,是非营利 事业法人。 供货商,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的法人或自然 人。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主要是按照支出性质而不 是按部门、单位编制,一个部门或单位需要多 种不同性质的经费,国务院下属各部门司局、 基层单位分别到财政部的相应部门要钱。财政 部不知道一个部门到底拿到多少钱,有的部门 的负责人也不掌握本单位从财政部到底拿了多 少钱。这种做法使财政部门难以优化配置资源, 用钱部门和单位也不能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 2.建立资金管理方式 一是在中央银行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相应 地在财政部门建立资金账册管理体系,预算资 金由中央银行的国库单一帐户统一保存和管理, 财政部门只给预算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 批月度用款计划。二是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 心”,由“支付中心”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 3.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 允许设立几种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一 是工资支付;二是零星支出支付;三是转移性 支出支付。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 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内容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 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 税收管理体制 投资管理体制 国有事业单位财务体制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3、坚持“统一分配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 原则。划分税种不仅要考虑中央与地方 的收入分配,还必须考虑税收对经济发 展和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分税制改革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 本国实际出发。
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划分
1、中央事权: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 运转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 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支出、 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2、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 要税种划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地方分享25%;海洋石油 资源税作为中央税,其余作为地 方固定收入;证券交易税地方分 享50%。
证券交易印花税:1997年5月,地方分 享比例20%,1998年6月降为12%, 2000年降为9%,2001年为6%, 2002年为3%。
(B)实际上实行的是总额分成。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地区 比例 上海 76.45 天津 60.54 江苏 60 辽宁 48.92 浙江 45 山东 41 安徽 19.9 河南 19 湖南 11
沈阳 25
大连 25 重庆 23.3
地区 比例
北京 50.54
河北 31
哈尔 35 滨 武汉 13.9
(C)该体制的问题:收入较多、上交比 例大的地区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高, 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收入下降的情况。
简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简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内容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被称为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
它的实质是要解决中央政府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级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资金支配权和管理权。
即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在预算资金分配上的集中和分散,在预算管理上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确定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明确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二)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建国初期和国家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地方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地方所需要的支出由中央拨款解决。
这种办法对解决解放初期经济困难,促进国民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财力高度集中,地方积极性受到影响,所以,从“一五”以后就很少采取这种预算体制了。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
从1953年到1978年基本上实行这种预算体制。
属于以中央预算集中为主,适当给地方下放财权的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主要财权和财力集中在中央,地方预算收支指标由中央确定和下达,但地方有一定的机动权,并实行了收支挂钩的办法,地方政府增收节支可以适当地留一部分给地方。
这一时期各不同年限实施的具体形式有: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以收定支,五年不变;总额分成,一年一变;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节余留用,一年一定;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等。
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从1980年到1993年这段时期实行的。
这一体制俗称“分灶吃饭”或“财政包干”体制,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一次重大改革。
它的主要特点是:1. 变过去全国“一灶吃饭”为“分灶吃饭”,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由过去中央一家平衡,改为各地自求平衡;2. 各项财政支出不再由中央各部门为口下达,均由“快快”统筹安排,调剂余缺;3.包干比例和补助数额由一年一定改为五年不变。
2022年中级经济师思维导图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预算政府预算的职能政府预算的原则政府预算的分类我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进⾏了以实⾏(部⻔预算)、(收⽀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管理制度改⾰政府预算制度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预算制度改⾰主要内容(⼴义)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狭义)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内容财政管理体制类型中央固定收⼊包括地⽅固定收⼊包括中央与地⽅共享收⼊包括财政转移⽀付制度包括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主要成效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从形式上从内容上从政治⽅⾯看从本质⽅⾯看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调整财政供给范围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界定各级财政⽀出范围进一步改⾰和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付制度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政府预算是重⼤的政治⾏为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的计划安排,反映可供政府集中⽀配的财政资⾦数量的多少,是财政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的活动政府预算是政府财政收⽀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政府预算就是政府的⼯作计划建⽴财政收⼊稳定增⻓机制增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中央与地⽅各占50%按资源品种划分海洋、⽯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其他资源税——作为地⽅收⼊中央分享75%地⽅分享25%建⽴科学规范的部⻔预算制度推进国库单一账⼾体系实⾏政府采购制度建⽴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政府管理体制作为划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据制度,其依据是政治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完善财⼒转移⽀付体系建⽴财政专项转移⽀付体系营业税地⽅企业所得税地⽅企业上缴利润个⼈所得税城镇⼟地使⽤税固定资产投资⽅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船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税契税国有⼟地有偿使⽤收⼊等关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收⼊统收统⽀型收⽀挂钩型收⼊分成型包⼲型分税制型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财政收⽀划分政府间财政转移⽀付制度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中央和地⽅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合理增⻓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分配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间财⼒分配关系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原则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财务管理体制等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选择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
国家预算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国务院【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90号【发布日期】1991-10-21【生效日期】1992-01-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国家预算管理条例(1991年10月21日国务院令第90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预算管理,强化国家预算的分配、调控和监督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等,下同),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预算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
国家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
第四条国家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第五条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第六条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第七条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第八条单位预算是指实行预算管理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务收支计划中与预算有关的部分。
第九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改变。
第十条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一条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是预算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级总预算草案、决算草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消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预算方面的不适当的决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的 统称,负有组织大部分国家预算收入和相当部分预 算支出的重要任务,是地方政府职能实施的财力保 证,在国家预算管理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1、政府预算原则 公开性
2、部门预算:是政府各部门按照财政部的统 一规定和标准表格,编制反映本部门所有收 入和支出情况他单位,在预算年度内的收入 和支出计划。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政府预算工作必须经过预算
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 的执行、预算的调整以及决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一、政府预算概念
1、政府预算是国家及其 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
成的一个新范畴,是经立 法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 政收支计划。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它反映着政府活动的范
围、方向和政策,体现 了一定时期内的政府施
政方针和所要达到的政 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
经费流用应遵循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范围,注意资 金与物资供应的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由于行政区划或企事业单位隶属关系的改变,使 其预算的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从而一律按照预算 年度将全年预算划归新的领导部门或接管单位的 调整方法,称为预算划转。
预算划转应报上级财政部门。
2013-7-10
1、政府预算一般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
原则建立相应的预算体系。
2、我国预算法规定,设立五级预算体系。
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
镇五级预算。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中央预算
省预算 省本级预算 市总预算 算 地方预算 直辖市预算 自治区预算
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
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又称经常性预算或普通预算,它是政府编制用于 满足国家经常性开支需要的预算。
收入:主要是税收、费收入等政府经常性收入
支出:是用于政府行政、文教国防等方面的经费 开支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因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事前难以预料的特殊原因,
需要追加追减收支预算时,均应编制追加追减预 算。
办理追加追减预算时,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批准方可执行。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亦称“科目流用”或“预算支出科目之间经费流
用”,指在不超过原定预算支出总额的情况下,由 于预算科目之间调入、调出和改变资金使用用途而 形成的预算资金再分配。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国库管理一般分为自设国库制和委托国库制两种。 我国的国库体制为委托金库制,由国家委托中央 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具体代理国库。 目前我国国库设总库、分库、中心支库、支库四 级。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①组织政府预算收入 ②组织政府预算支出的拨付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二是科学性。部门预算是零基预算,"零基"作为 一种理念甚于作为一种支出测算方法。作为一种 方法而言,任何支出的测算都要建立在真实可靠 的历史数据基础上,完全的零基是不可能的,但 作为一种理念,可以激励人们努力改进预算技术, 更加真实合理地测算支出。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将 会扭转当前预算博奕中财政部门的被动局面,压 缩行政管理费支出,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整 财政支出结构打开空间,从而提升预算的配置效 率。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1、增量预算--基数法预算 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上一个财政年度的基 础上,根据新财政年度的发展情况而递增的一种 预算组织形式。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不以原有预算及其实际执行情况为基础,而是一 切以零为起点,对计划期所有的支出逐项进行成 本效益分析,在根本上考虑其必要性和应有规模 的基础上,从头开始编制预算的一种组织形式。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 的总结,它是预算年度内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 最终结果,是政府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表现。 编制政府决算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决算的编制是从执行预算的基层单位开始,自下 而上,逐级编制、审核和汇总而成的。 政府决算包括中央决算和地方总决算,提请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一是综合性。预算综合反映部门预算内外收入,事 业收入以及其它合法收入,实现了部门公共资源的 统一,从微观基础上保证了预算总量控制目标的实 现,也有利于提高财政透明度。待国库支付改革到 位后,预算有望实现流量收入和存量财力的统一, 将结余资金纳入年度财政运营中;还可以逐步提高 财政资源的集成度,打破财政资金部门分割,甚至 打破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分割,也就是说,借以 推动预算的成熟。根据中长期宏观经济规划,视财 政结余调整税收力度,变"量入为出"为"量出为入", 达到财政管理的最高境界。可见,部门预算的综合 性在当前促进预算总量控制,在未来促进财政管理 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拓展性。
又称建设预算或投资预算,它是综合反映建设资 金的来源与运用的预算
其收入主要是债务收入,
其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方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经 费 预 算 资 本 预 算
收入 支出 收入 支出
主要是税收、费收入等政府经常性收入
是用于政府行政、文教国防等方面的经 费开支
主要是债务收入 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方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公共预算。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压缩对经营性 和竞争性领域的投入,加大对科教文卫等社会公 共事业的投入,整合专项资金,调整使用方向, 集中财力办大事。 部门与财政共同理财。部门侧重于根据单位职责 和工作计划,按照预算定额和项目支出编制要求, 测算出部门预算要求数额,并按财政下达的控制 数具体安排支出项目;财政侧重于根据财力和各 部门汇总的经费总需求,综合平衡,总量控制, 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业务指导。 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除必要的机动财力 外,财政不层层预留机动数,尽可能年初一次性 分配到具体支出项目。预算经人大审议通过后, 具有法定约束力,不得随意调整追加。
各级总预算的预备费是为了解决预算执行中某些临 时急需和事先难以预料的重大开支而设置的备用资 金。
一般按地方各级支出预算总额的1%-3%比例设置, 不规定具体用途。
从严掌握,一般应控制在下半年使用,并经同级人
民政府批准。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在原核定预算总额以外,增加预算收入或支出数 额,称追加预算;减少收入或支出数额,称追减 预算。
法律性
政 府 预算原则 年度性 完整性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统一性 可靠性
2013-7-10
是政府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政府 预算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5年1月1日起 正式施行,我国预算管理的第一大法正式建立。 《预算法》是一部综合性的预算法,共分11章79 条,内容包括:国家预算总原则、预算管理职权、 预算收支范围、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批准、预 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监督及其法律责任、 附则等事项。
第二节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国家预算的概念, 能读懂国家预算报告;掌握国家预算体系的构成 及原则和方法;重点掌握预算管理体制的有关知 识,对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国家预算的概念、原则、预算管理权 限以及预算程序;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各项措施; 我国分税制改革 教学难点: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各项措施;预算 管理体制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分析和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8课时
级人民代表大会。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1、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机构。
执行政府预算的领导机构是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 政府。 执行政府预算的管理机构是各级财政部门。 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税务机关、海关、政策性银
行、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中国人民银行由国家指定代办国家金库业务。具体 负责办理预算资金的收纳、划拨、报解、保管和支 付等事项。 国家金库简称国库,是预算执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国库作为财政资金收支的出纳机关,保管机构 担负着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报解、退库以及预 算支出的支拨和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任务。
③组织政府预算执行中的新平衡
④加强预算监督,维护预算执行秩序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 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总支出超过总收入, 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而 发生的预算收支指标的增减变化。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7-10
一是总量控制,严格控制财政总量--核心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