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美食ppt
海南饮食文化PPT课件
海南民间烹饪技艺传承与保护
烹饪技艺传承
海南民间烹饪技艺源远流长,世代相传。这些技艺包括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搭配、火候掌握与调味技巧 等。为了传承这些技艺,海南各地纷纷开展烹饪技艺培训和交流活动,培养新一代的烹饪人才。
烹饪技艺保护
为了保护海南民间烹饪技艺不被遗忘和失传,海南省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例如, 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烹饪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老一代烹饪大师 收徒传艺等。这些措施为海南民间烹饪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椰子饭
海南传统农家小吃,用海南优质糯 米、天然椰肉和椰汁一同蒸熟而成, 是海南人民祈求幸福的象征。
海南鸡饭
海南特色菜肴之一,选用文昌 鸡,配以鸡油和浸鸡水烹煮的 米饭,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海南特色小吃品尝体验
• 煎堆:海南风味小吃之一,以糯米粉做皮,椰丝、花生碎、芝麻等做馅, 口感香脆。
• 竹筒饭:海南黎族传统美食,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熟而成,米 饭带有竹子的清香。
热带水果
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孕育 了丰富的水果资源,如椰 子、菠萝蜜、芒果、火龙 果等。
调料类
海南的调料也独具特色, 如黄灯笼椒、蒜香酱、海 鲜酱等,为海南菜品增添 了独特风味。
海南传统烹饪技艺展示
白切技艺
海南白切鸡、白切鸭等菜品,讲 究火候和刀工,保持了食材的原
汁原味。
炖煮技艺
海南的炖煮菜品如椰子鸡、东山羊 等,注重食材与调料的搭配,炖煮 出的汤汁醇厚鲜美。
海南饮食文化中独特的烹饪技艺包括 白切、清蒸、红烧等,这些技艺使得 海南美食在口感和风味上独具特色。
海鲜美食的丰富多样
海南四面环海,海鲜资源丰富,各种 鱼类、虾类、蟹类等海鲜美食成为海 南饮食的一大特色。
黎族饮食文化介绍
黎族饮食文化介绍宋元明清各代,随着内地汉族大量迁入海南,岛内民族同化和民族迁徙现象日渐加剧,岛北黎族少量南迁,大部同化于汉族之中,今天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地区。
黎族就是在海南岛这方热土上,经历了长久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自己璀璨而又独特的饮食文化。
黎族的主要农作物以粮食为主,而粮食中又以大米为主。
包括粘稻、粳稻和糯稻等,其次是番薯、木薯和包麦玉米。
山栏稻中的香米是黎族做竹筒香饭的主要米种之一,可谓是黎族地区的特产,历史上早已闻名远近,煮成的饭味香可口。
香糯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用香糯米焖饭有“一家香饭熟,百家闻香”的赞誉。
黎族进食的习惯是一日三餐,由于天气炎热,爱稀不爱干。
早上吃完早饭才外出,到下午两点左右才吃午饭,晚上入黑以后约八时左右吃晚饭。
早上把一天的饭量煮熟,用冷水泡稀来吃,每吃一次便添一次冷水。
一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渴时就近喝溪水和米汤。
炊具和食具的都很简单。
灶具分用石头砌抹稻草泥和“品”字灶即用三块石头摆成“品”字状两种。
黎族食用的蔬菜有南瓜、葫芦瓜、水瓜、木瓜、冬瓜和后来才从汉区传入的白菜、萝卜、豆角、葱、姜、蒜、芫荽等野菜。
水果有香蕉、酸豆、菠萝、菠萝蜜和芭蕉树芯等。
另外,烟酒和槟榔是黎族男女的嗜好品。
尤其是用山栏糯米酿成的甜酒,更是喜欢喝。
客人来也用此甜酒相待。
黎族喝酒喜欢用碗,由主人先喝一碗以示敬重客人。
黎族传统饮食中,有独特风味的还有以下几种:1、“南杀”。
居住山区的黎族,采集莉嫩剥去叶子取幼嫩的茎条、子温取幼茎和叶子等野菜,洗干净后盛入陶罐,倒入凉米汤后密封。
保存3个月或更长时间,让其发酵,腌制出具有独特味道的酸菜。
2、槟榔。
黎乡盛产槟榔。
槟榔具有南药的经济价值。
槟榔是黎乡礼俗的吉祥物。
夏天吃槟榔可以解渴,冬天吃槟榔周身暖和,经常吃槟榔可防龋齿,又能提神健肠胃。
3、肉茶、鱼茶。
把生肉或生鱼,混炒米粉,加入少许的食盐,用陶罐封存。
发酵一个月后打开即食。
黎语称“祥”。
“祥”是黎家腌制一种味道甜酸可口的酸菜。
黎族文化简介 ppt课件
LIZU BY HAINAN
人规162 吴鹏 蔺子炜
01. 黎族概况 03. 黎族信仰 05. 黎族建筑
目录
CONTENTS
黎族文化 简介
02. 黎族族源 04. 黎族饮食、服饰 06. 黎族艺术
黎族概况
黎族概况
•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大 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1957 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仰仍处在原始 宗教阶段
黎族信仰
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
黎族信仰
黎族传统社会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处在原始宗教阶段。黎族 信奉万物有灵,盛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黎族的图腾有动物图和植物图。动物图腾崇 拜主要有龙、鱼、鸟、狗、牛、猫等崇拜。植物图腾崇拜主要葫芦瓜、木棉和竹子等
•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三亚、琼中、五指山等中部南部县市,其余散 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
•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总人口数为1463064人 • “黎”是他称,是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西汉以前曾经以 “骆越”,东
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来泛称南方的一 些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岛黎族的远古祖先 • 黎族称汉族为“美”,意即“客”,他们以汉人为客人,自己则以土著 自居。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等差异有“哈”、“杞”、 “润”、“美孚”、“赛”等不同的自称,但在对外交往时一般都自称 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
语言学
从语言系属来看,黎语与源于古代越族的壮、布依、侗、水、傣等族语言同属于汉
藏语系壮侗语族,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都有显著的共同特征。从此方面可以推定 黎族与壮、布依、傣、侗、水等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
海南黎锦文化PPT
黎族的历史和传说为黎锦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每一件黎锦作品都充满了故 事和意义。
黎锦在黎族生活中的作用
黎锦在黎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实 用价值,它不仅是美丽的工艺品, 也是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黎锦被用于制作各种服饰、头巾活带来了丰富的视
旅游纪念品
黎锦制品如围巾、披肩、抱枕等成为热销的旅游 纪念品,丰富了旅游市场的产品种类。
3
景区展示
在海南的景区和博物馆,黎锦的展示和现场制作 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 和满意度。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文化交流使者
01
黎锦作为海南文化的代表,多次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
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缺乏市场推广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黎锦 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难 以获得广泛的消费群体。
保护意识不足
部分地区和民众对黎锦文化保护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保护和传承 的意识。
保护措施与政策
政府支持
建立传承人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黎锦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 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传承人开 展技艺传承活动。
02 海南黎锦的制作工艺
纺线工艺
采集原材料
晾晒与储存
海南黎锦所用的纤维原料多为野生或家种 植物,如剑麻、木棉、葛藤等,通过浸泡 、晒干、剥皮、绩丝等工序制成纤维。
纺好的细线需在通风处晾晒干燥,然 后储存备用。
纺线
将制成的纤维通过纺轮旋转产生的离 心力纺成细线,这一过程需经过多道 工序,如去杂质、合并纤维等。
觉效果。
黎锦还是黎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 体,通过织锦技艺的传承,黎族 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得以延续。
少数民族黎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06 黎族民俗文化的现状与传 承保护
现代社会中黎族民俗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文化地位
黎族民俗文化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 族的文化多元性。
社会影响
黎族民俗文化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其独特的艺术表现、生活习俗 和社会组织方式,为现代社会提供了 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吸引力。
03 黎族的节庆与习俗
重要节日:三月三节
01
02
03
节日意义
三月三节是黎族最重要的 传统节日,也是黎族农历 新年的开始,被誉为“黎 族春节”。
庆祝方式
节日期间,黎族人民会举 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 歌舞表演、传统体育游戏 、祭祀仪式等。
特色食物
三月三节期间,黎族家庭 会制作传统美食,如糯米 饭、竹筒饭、糍粑等,以 及特色的酿酒。
04 黎族的民间艺术与音乐舞 蹈
黎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价值
1 2 3
口头传统
黎族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口头传承,是老一辈向年 轻一代传递历史文化、价值观和生活经验的重要 方式。
生活智慧
黎族民间故事中蕴含丰富的生活智慧,如勤劳、 诚实、团结等,对黎族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传 承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
黎族民间故事题材多样,既有神话传说,也有反 映现实生活的故事,展现了黎族人民丰富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感谢您的观看
黎族的音乐与乐器
音乐风格
01
黎族音乐风格独特,既有悠扬的山歌,也有欢快的舞曲,体现
了黎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乐器种类
02
黎族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独弦琴、口弓、鼻箫等。这些乐器
制作精美,音色独特,是黎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活动
03
黎族特色,讲3分钟
黎族特色,讲3分钟
黎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和西部的山区。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让人们为之着迷。
首先,黎族的服饰和民俗文化是他们的独特特色之一。
黎族人民喜欢穿着色彩艳丽、图案精美的传统服饰,女性常常戴着花环,身着彩色的长裙,而男性则喜欢穿着宽松的长衫和裤子。
在节日和重要场合,他们还会进行传统的歌舞表演,展示出优美的舞蹈和动人的歌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特的文化世界中。
其次,黎族的饮食文化也是其特色之一。
黎族人民以米饭为主食,擅长用新鲜的海鲜和山珍烹饪各种美味佳肴,尤其以椰子、海南黎族酸辣粉、黎族酸汤鱼等美食闻名。
此外,黎族人还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用竹筷吃饭、用椰壳盛酒等,这些都体现了他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最后,黎族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也是其独特特色之一。
黎族人民擅长编织竹篮、编织草帽、制作陶器等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在生活中发挥着实用功能,更是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此外,黎族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如木偶
戏、竹竿舞、腰鼓舞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为世人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总之,黎族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民族,他们的服饰、饮食、民俗文化以及民间艺术和手工艺无不展现出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为之着迷。
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关注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民族,共同传承和弘扬黎族的文化传统。
黎族文化—饮食篇
黎族饮食禁忌
食肉类方面:黎族地区普遍不吃猫肉,认为猫是家门灶神,家猫死了就埋 葬。五指山市合亩制杞方言和东方市美孚方言,视牛为崇拜物,禁止牛日杀 牛。按生肖推算,牛日杀牛会损牛的灵魂。合亩制的亩头和妻子,不吃狗、 猫、蛇、鹩哥鸟和乌鸦的肉,并禁止在家里煮此类食品。认为狗是家门卫士 和狩猎帮手,猫是家神,蛇是鬼神,鹩哥鸟要骑在牛头上是牛的灵魂,乌鸦 是吃死人肉的凶魂,吃了它们的肉不吉利。黎族民间,怀孕妇女不吃蛇和猴 子肉,吃了会生怪胎。五指山地区黎族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期间,禁止吃 鱼肉和鸡蛋等,认为吃腥味食品,会得妇科病。惟有乐东哈方言对吃肉没什 么禁忌,无论家禽家畜,还是飞禽走兽均可食用。
黄姜饭
黄姜饭又称黄色饭,是古时黎族同胞招待舅舅或久别的亲戚或当 地头人的美食。现在是用来招待贵宾,素有“一家黄饭熟,百家口 水流”的赞誉。
黄色饭的制做方法是:先将洗净的山兰米倒进锅里,加入适量的 水,然后把从山上采来切成片的山黄姜、牛大力、土藤根叶等草药 均匀地拌在一起,煮熟后便成为香喷喷的黎族特有传统风味美食—— 黄色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薯饭
黎族家家户户都种红薯。红薯饭的制作颇具特色:把生红薯洗净切成小 块,先下米待煮半熟时放入红薯,以三成米二成红薯混合煮成稀饭或干 饭。另一种是把红薯切成小片晒干,掺米煮成稀饭。夏天吃红薯稀饭清 甜可口,凉爽解热,有保健的作用。
南瓜饭
五指山地区,人们常煮南瓜饭食。制作南瓜饭时,先削去瓜皮,清除 瓜瓤,把瓜肉切成小块掺米下锅,煮成稀饭或干饭。或是糯米掺南瓜 肉,用蒸锅蒸成米饭后,用木臼舂烂,制成南瓜饭团,这是一种独特 的风味。 南瓜饭是寨子里黎族人的家常饭,也是招待客人的食品。黎寨流传着 一首歌谣:“今日出门好运气,主人恰煮南瓜饭,味又香来色又美, 诱得外人找上门。”黎族人通常把洗净的南瓜切成手指长的片儿,然 后掺入约为南瓜重量1.5倍的山兰米,加入适量的水煮。煮南瓜饭时不 能随便掀锅盖,更不能搅拌,这样才能在饭煮熟之后香气四溢。南瓜 饭营养价值很高,能清火去热,对糖尿病、肝病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黎族风俗习惯建筑服饰饮食介绍探索黎族文化之美课件PPT
黎 族
民族文化介绍
第四章节
山兰糯米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是黎族先民在长 期的农耕生活实践中、根据海南独特的自然生态 环境,筛选培植出来的适宜在山地刀耕火种的旱 稻品种。这里没有任何的污染,山泉水流入河中, 河水清澈而甘甜,把山兰糯米装入竹筒后,再往 竹筒里灌入适量的清水,用芭蕉叶封口,就可以 烤制竹筒饭了。 将小鱼小虾清洗干净后,一条条的装入竹筒里, 除了适量的食盐以外,竹筒里没有放入任何的调 味料,当小鱼小虾占据竹筒二分之一左右的空间 时,把竹筒里灌满水,不用封口,立在火堆边烘 烤。这就是黎家竹筒鱼。
黎 族
民族文化介绍
01 地理分布与由来 02 黎族风俗和习惯 03 特色建筑及服饰 04 民族的饮食文化
黎 族
民族文化介绍
第一章节
黎 族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 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 支。大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 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通用汉文, 1957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 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仰 仍处在原始宗教阶段。
名族服饰
01 黎族服饰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独特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黎族的传统服饰以纺、染、织、绣四大工艺 为基础,主要使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 纤维和蚕丝等材料制作。黎族服饰的款式和 颜色因地区和方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02 黎族女性传统服饰通常包括一件称为“泥飞”
的长袖圆领上衣,衣襟敞开,下端呈圆弧形, 上衣常绣有精美的图案,如凤凰、鱼、狗等, 以及一条紧身短筒裙,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 面,妇女们还会佩戴各种饰物,如白绿两色 珠串连成的套边、彩色珠串、银钗、银链、 银项圈、珠铃、银圈等。
名族服饰
03 黎族男性传统服饰则包括一对襟无
领的上衣和长裤,缠头巾并插雉翎, 上衣通常是黑色或蓝色的平领,袖 口上绣有白色花纹,背后有一道横 条花纹,下身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 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男子还会 佩戴各种银饰,如银圈等。
海南特色饮食pptppt
十、那大狗肉
那大狗肉是与海南四大名菜齐名的美味,因为传统认 为“狗肉不上席”,故“那大狗肉”没能挤进“名菜”之 列。 那大狗肉产于儋州市那大镇,此处狗肉加工方法和佐 料与众不同,所烹之狗,肉美骨香。狗肉吃法一般采用火 锅。其汤料有红枣、党参、枸杞、胡椒、熟芝麻等补药和 南国独特调料10数种,将熟狗肉切块下到汤料中烫热即可 食,香味浓烈,风味自出。 游客如不到儋州,则可在海口市东湖边循着狗肉香找 到狗肉店,美美地吃一顿狗肉。据店主人称,此处狗采购 于儋州,因而可视为“那大狗肉”。
七、黎家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 熟的饭食。 黎族的饮食,多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 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摆上宴席餐桌, 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风味美食。 制作所需原料:山兰米500克、猪瘦肉100克、生抽 10克、老抽3克、精盐5克、味精8克、清水500克,精猪 油、五香粉少许,新鲜青竹2节。 特色:竹节青翠,米饭酱黄,香气飘逸,柔韧透口。 吃时,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咬一小口竹简饭,慢品细 嚼,趣味盎然。
二、嘉积鸭
嘉积鸭本产于东南亚,亦称番鸭。早在一百多年前, 嘉积镇的华侨从南洋引进番鸭养殖,由于水土条件和喂养 方法独特,嘉积地区养的番鸭以其脯大、皮薄、骨软、肉 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腻、营养价值高而闻名,后来人 们将嘉积地区养的番鸭称为“嘉积鸭”,与“文昌鸡”、 “东山羊”、“和乐蟹”并称为海南四大名菜。 嘉积鸭体型近似椭圆,成年公鸭很特别,红色的鸭冠 像肉瘤一样布满整个头部,乍看还有些吓人。嘉积鸭体重 最大的达十一二斤,比一般的白鹅还重,走起路来慢条斯 理挺有风度,然而陌生人一旦走近它的地盘,它立刻会摇 晃起脖子,嘴里发出沙沙的恐吓声。母鸭比公鸭小一轮, 最重的也只有公鸭的一半,性情也比公鸭温和。放养的番 鸭一般都喜欢在家门前后的树阴下生活,偶尔还会飞起来, 最远的可达百米,有的甚至飞到房顶上。
“黎族”是否有传统的美食和饮食习惯?
“黎族”是否有传统的美食和饮食习惯?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
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黎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美食和独特的饮食习惯。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黎族”的传统美食和饮食习惯。
一、丰富多样的主食黎族人民以稻米为主食,他们擅长种植水稻,并且以粳米为主要食用品种。
黎族的传统美食以丰富多样的主食为特色,下面列举几种典型的黎族主食:1. 黎族油饭:黎族油饭是黎族人民常吃的一道传统美食,主要以糯米和椰子油为主要原料,搭配肉类、海鲜等食材烹饪而成。
黎族油饭香糯可口,口感丰富,是黎族节日宴席上的必备美食。
2. 黎族粽子:黎族粽子是一种传统的黎族美食,与其他地区的粽子相比,黎族粽子的特点是糯米清香,同时内馅多为咸味,如咸鸭蛋、肉类等。
3. 黎族炒粿条:黎族炒粿条是一道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美食,主要由黎族人民自种的小米面制作而成。
炒粿条在黎族的饮食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作为早午晚餐的主食。
二、独特的食材和烹饪方法黎族的美食文化离不开丰富多样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方法。
以下是黎族的一些特色食材和烹饪方法:1. 椰子:椰子是黎族重要的食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黎族的烹饪中。
黎族人民善于利用椰子榨油,加入菜肴中增添香气和滋味,同时椰子的果肉也是他们常常享用的零食。
2. 芋头:芋头是黎族的传统食材之一,他们善于用芋头制作各种美食,如芋头粥、芋泥等。
黎族芋头食品的特点是糯、香、软,营养丰富。
3. 藕:黎族人民常用藕烹饪美食,如藕汤、藕粉等。
藕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滋补食材。
三、传承的烹饪技巧和饮食习俗黎族的传统烹饪技巧和饮食习俗也是其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烹饪技巧:黎族人民采用传统的烹饪方法,如煮、炒、蒸、炖等,更注重原料的新鲜和食材的原汁原味。
黎族的主要烹饪方式是简单而不失精细,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
2. 餐桌礼仪:黎族人民在饮食过程中注重礼仪,崇尚和谐共享。
在宴席上,他们尊重长辈、敬重客人,并重视家庭团聚。
黎族美食二十款
黎族美食二十款作者:欧大雄来源:《椰城》2009年第05期几次到海南岛七仙岭下的阿清农家乐家庭旅馆,和旅馆主人、黎族同胞黄明奇,阿清及老王夫妇他们熟悉后,多次谈到黎族美食佳肴,对渊源流长的黎族美食有了一些了解。
皮锅原肉。
这可能是黎族最悠久的一道菜。
是海南方言,它是既像牛,又像马的黄牛。
他们在深山老林里,打到鹿、黄猄、野牛等野兽,多清煮或烧烤。
由于没有冰凉设备,故把野兽杀后,切成块,用剁下的野兽皮,绑上四个角,烧火煮肉。
这种肉新鲜,原汁原味。
但不能用山猪皮烧肉,因为山猪皮油质多,要烧掉。
喃。
喃是黎族最悠久古老的美食之一。
它是用一种黎族叫“尤暖”的野草或山香蕉头为原料制作的。
这种野草长在石头上,或长在山兰园里,拔回晒一天后,切成小块,用盐抒,加入猪骨头、鱼骨头、牛骨头、鹿骨头,然后放凉饭汤,倒在罐里密封,三四个月后就可以开启吃。
喃呈黄色,香气扑鼻,煮与不煮都可以吃。
喃可以杀虫。
现在一些黎族地区还吃喃,但很多人已不懂得怎样做。
肉轩。
黎话叫“常喃”。
将肉切成块,将热干饭混抒一起,加盐,盛在罐里密封、发霉,一个月后吃。
肉轩香甜,并带有点酸味。
凉吃或煮吃均可。
老王说,有一次他把一只死了十天的山猪来做肉轩,村人吃了几天。
这也是黎胞一道悠久的美食,现几乎失传。
蛤子揽笋。
黎话叫“尼忍巴”黎族山区有一种长在溪边的细长的小山笋,春天雷公响时长得最多,故名叫雷公笋。
将淹过的雷公笋煮沸,将去了内脏的青蛙倒进去,青蛙被开水烫了,收缩时揽住了竹笋,故名。
蛤子揽笋清香,还带有酸味。
蝌蚪游糟。
黎族山区的稻田里,长有很多蝌蚪,将它们倒进煮开了的酒糟里,蝌蚪煮熟后浮在上面。
蝌蚪游糟清嫩、香甜,很爽口。
黎牧鱼内脏刺茄。
黎牧鱼是山区河沟里生长的一种小鱼,这种鱼身长,体平,很干净,内脏很苦。
刺茄是黎族山区长的一种野茄,只有拇指般大小。
用黎牧鱼内脏煮茄子,既香又酸,使人胃口大开,很能送饭。
山芭蕉心煮鱼仔。
山芭蕉心有两个手指般大小,切成片后煮河沟里抓到的冲浪鱼、黎牧鱼,甜中带涩,口味很特别。
海南黎族风俗文化介绍-小学PPT必备
春节是海南黎族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祭祀祖
先的时刻。
春节前,黎族人会进行大扫除 ,布置家居,制作新衣,准备
丰盛的食物。
春节期间,人们会举行隆重的 祭祀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同 时也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
福。
黎族春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 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种口味的
粽子来庆祝节日。
海南黎族的“三月三”
男子传统服饰以青布或蓝布为料 ,上衣为直领、无纽扣、短衣长 裤,裤腿扎紧,头缠红巾。
黎族女子传统服饰
女子传统服饰上衣为右开襟,以 青布或蓝布为料,下穿长裤,头 戴绣花头巾。
海南黎族服饰的特点
01
02
03
色彩鲜艳
黎族服饰多采用红、黄、 蓝、绿等鲜艳的颜色,具 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图案精美
黎族服饰上常绣有各种精 美的图案,如花鸟鱼虫、 山水风景等,寓意吉祥如 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三月三”是海南黎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爱情节”。
在这一天,黎族青年男女会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相聚在山间、河边、广场等地方, 举行对歌、跳舞等活动,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三月三”也是展示黎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时刻,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彩的 表演和展示。
海南黎族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海南黎族另一个重要的传统 节日。
海南黎族的历史背景
黎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 汉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黎族 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 俗习惯。
黎族在古代是海南岛的原住民,后来 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逐渐形成了与 汉族相互融合的文化格局。
海南黎族的民族特点
语言
服饰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 族,不同地区和不同部落的黎族方言有一 定的差异。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26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海南黎族民俗文化.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海南黎族文化.pptx
附加——、、
山兰酒
山兰酒用黎话称为 “biang”,黎族同 胞依山旁水而居, 酒采用所居山区一 种早糯稻——山兰 稻谷酿制。
逢重大节假日或
是迎接宾客,热情 的黎族人民便取出 来招待,一同痛饮。 (后劲很大,不要 喝多哦!
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味料烤 熟的饭食。这种饭多数在上山打猎或砍山时吃的, 其风味独特。现在竹筒饭已走进寻常百姓,在海南 各类饭店均可食到。
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
兽、花草和人物栩栩如生。
关于黎族黎寨的传说
据说,海南黎族祖先原生活 在海上,以船为家,后迁入 陆地,为怀念先祖的船家, 在陆上盖成船形屋。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 它是原始的干栏式住宅,门 开左右形如船而得名。
黎族特制饮食
神秘的黎族纹身传说
纹身,黎语叫“打登”,亦 叫“模欧”。海南汉语叫 “绣面”或“书面”。西文 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 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人民 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 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 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 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 不相认。绣面、纹身多于十 二岁左右起纹,黎族人称为 “开面”。 这些纹身伴随 着她们的一生 尽管在很多 人看来,皮肤上刺文身是一 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刺方言 文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 而纯洁的。 仪式需要选择 秋天中的一个吉日才能举行。
槟榔
黎族同胞平时都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 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 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 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 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康 长寿食品。
海南黎锦文化PPT
• 植物纹
• 主要有木棉花、泥嫩花、龙骨花、竹叶花等花卉,以及藤、树木、青草等。 常见的有木棉纹、花草纹等。木棉是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之一,黎族妇女普 遍喜欢用木棉纹样做为织锦纹样,图案以木棉树为主,有根部、分枝,分枝 下有钥匙纹(又称“任意花”),还有花和绿叶,以此象征根深叶茂,家庭 美满幸福。花草纹流行于五指山地区一带服饰图案纹样,图案以长柱形花纹 作族系标志,整体纹饰近似汉文的倒“巾”字形,上有野草和菱形连续纹样。 寓意根深叶茂,家族人丁兴旺,繁衍生息。 是利用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组成的纹样,以抽象的图案表 现在服饰上,反映出原始思维的某些特征。其内容丰富,色彩美观。 主要有煮饭、玩球、纺织、农耕、扁担、禾叉等。这些纹样大多是黎族妇女 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理解,凭借自己的艺术想象,加工创作出来的。 主要包括日月、星辰、雷电、水火等。黎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对自然 的崇拜一直影响着织锦图案的发展。 有喜字、福字、禄字、寿字、万字等。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织锦图案 因受汉文化的影响,有些图案逐渐采用汉字符号。这些汉文字体服饰上,反 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能够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人形纹
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收欢乐图、 人丁兴旺图、放牧图、吉祥平安图等,它寄寓了人们对生育繁 衍、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黎族妇 女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 黎锦 黎锦 艺创造手法,把黎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反映在织物上,使 图案造型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性。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主 要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是典型的人形纹样,它将 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的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 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绘了新郎新娘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众多村民 的画面。其场面开阔,热烈壮观,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黎族演示文稿 关键字:黎族民俗 服饰 饮食 居住 交通
竹筒香饭,是黎族 一种颇具特色的野 炊。竹筒香饭是用 粉竹或山竹的一节 ,装进适量的米和 水(大约一份米二 份水),放在火堆 里烧熟,用餐时破 开竹筒取出干饭, 便是有名的竹筒香 饭。如果把猎物野 味和以香糯米及少 量的盐巴放进竹筒 内烤熟,则味道特 别鲜美,是招待客 人的珍美食品。上 山狩猎和"砍山栏" 等,都可以烤"竹 筒香饭"来吃。
占卜
道公做法事时常用来挂的先鬼画像
与宗教有关的禁忌
黎族禁忌的内容多,有:
(1)生活上的禁忌; (2)生产上的禁忌; (3)生育上的禁忌; (4)节日禁忌; (5)丧葬禁忌; (6)婚姻禁忌; (7)宗教上的禁忌; (8)行猎上的禁忌
等8大类,下列仅举保亭加茂地区黎族的禁忌例子。
黎族
黎族的大家庭
民族概况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 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 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 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 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由于分布地区 不同和方言、服饰等的差异,其自称有“伴”、 “岐”、“杞”、“美孚”、“本地”等。根据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 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 锦”、“黎单”闻名于世。使用黎语,属于汉藏 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也有 不少群众兼通汉语。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
自然崇拜指的是直接对自然实物进行崇拜,其等级最高 的是石崇拜,如石祖崇拜,灵石崇拜等。其他的还有天、 地、风、树和雷公、山、水、火等的崇拜。 图腾崇拜,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黎族的图腾 有动物图和植物图。动物图腾崇拜主要有龙、鱼、鸟、 狗、牛、猫等崇拜。植物图腾崇拜主要葫芦瓜和竹子等。 祖先崇拜。黎族普遍认为祖先鬼最可怕。各家族的祖先 鬼是指父氏家族男性正常死亡的远祖和祖先。在黎族村 子门前或大榕树下,都有用几块石头筑成的小石屋,这 是黎族祭拜的土地庙。庙里设有神位和香炉,只有一块 雕刻成类似男性生殖器形状的石头。黎族称其为“石 祖”。黎族把“石祖”当作灵魂的具体化身来祭祀。每 当 农历七月十四日和春节前后,村民便置酒摆肉,烧 香祭拜祖灵,祈求氏族人丁兴旺、平安、健康长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栏米饭
•
米酒
• 米酒也叫“并”,为何成黎家的美酒?其原因在于 酒饼制作的独特配料和酿酒技术。酒饼取料于五指 山地区生产淀粉含量高的红米,配上姜叶、甘蔗和 香皮树的表皮(一种灌木,其树皮甘甜)等原料。 把原料配齐后,用木臼舂成粉末,捏成饼块并沾上 黑色的稻草灰。把酒饼搁在火灶竹架上熏干,时间 越久,发酵酒度越高。因此,黎家米酒具有独特的 风味,就出于酒饼的配制和酿酒技术。
• “南杀”有一种浓郁并独特的气味常吃“南杀” 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和身体内的杂质。特别是黎族砍 山栏收拾焚烬余杂的劳动时灰尘冲天吃了 “南杀”可排除被吸进肺部的尘埃。2.制作方法 “南杀”是黎家酸菜。“南杀”的腌法一是将黎 语叫做“里嫩”(剥去叶子取其幼茎)或“芝温”(取 其幼茎和叶子)的野菜用冷饭和水冲调入坛密封 一个月让其发酵成为独特气味的酸菜一是把牛 或山鹿的脊椎骨斩碎也可将田蟹、小青蛙、蚂蚱 和其他小动物切碎与半熟的热干饭拌调加进量 食盐或盐水入坛封存经过一个月以上甚至一两 年时间发酵一取出食用。
•
“酒糟鱼”顾名思义,主要原料是鱼和酒糟。糯米酒糟是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含 有40%以上葡萄糖、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 以及润肺之功效。营养成分更易于人体吸收,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 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鱼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 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份,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食。“酒糟鱼”则兼具了鱼和酒的精华,绝 妙地将鱼和酒融为一体,两者相得益彰,且菜色诱人,促进食欲,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说到这里,相信有不少网友急于知道“酒糟鱼”的烹制方法了吧?其实,“酒糟鱼”的 做法很简单,首先要将新鲜的糯米酒糟(超市有卖,但没用过,本文用的是自酿的酒糟)过 水,挤掉水份,将其中的酒味冲淡,一般将酒糟过水两遍即可。取新鲜的鲫鱼(或别的鱼) 一条剖洗干净,在锅中煎至两面微黄,加入适量清水、盐、生姜、酱醋、鸡精等调料,接着 放入酒糟,稍焖片刻,待收汁后洒些葱末即可出锅。也可以将酒糟硒成半干后使用,口感更 佳。 永不枯竭的昌化江是我们美丽的母亲河,它以自己的博大情怀养育了一方百姓。当地黎 族同胞喜欢划着竹排下水捕鱼,或在浅水的地方捕些小鱼小虾,乡下人常年食用这种野生的 淡水鱼。农村菜肴的做法很简单,他们将刚捕获的鱼洗净后直接入锅,加入少量的酒糟和佐 料,煮熟后便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天然美食。民以食为天,开一坛陈年佳酿,全家人围着小 餐桌推杯换盏,或自斟自酌,听听老人把酒话桑麻,一家人其乐融融,我想,神仙的日子也 不过如此而已。 纵观当今中国美食,其中粤菜、鲁菜、川菜、苏菜、湘菜、闽菜、浙菜、徽菜,享称为 八大菜系,堪称“舌尖上的中国”。而黎族民间的“酒糟鱼”不过是一道小小的家常菜,自 然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当你尝遍了天下美食之余,偶尔来一道清淡可口的“酒糟鱼”换换 口味,既开胃又实惠,可乐而不为呢? 当然,除了“酒糟鱼”外,还可如法炮制成“酒糟螺”、“酒糟鸡”等,烹制方法大同 小异。
•
•
•
•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螃蟹酱一直深受黎族人的喜爱,人们用它来代替味精等调料;在烹制 青菜等食物时添加少许螃蟹酱,这样使煮出来的食物容易软烂,口感滑腻,且菜色极佳。使用螃蟹 酱烹制的菜肴所散发出的独特香臭味,颇受上年纪人的欢迎。在海南有一种说法:“汉人食虾酱, 黎食螃蟹酱”,这反映了当地民间的一种饮食文化。 螃蟹酱黎语称作“发包”;“发”即“粉”,“包”是螃蟹的意思(音译),因此,准确来说螃蟹酱应 叫螃蟹粉。黎族人出门耕田耙地时都习惯带上腰篓,看到田间偶有螃蟹爬行便随手捡拾,折去腿脚 后随手丢进腰篓。通常这些捉回来的螃蟹要么煮着吃,要么用来腌制螃蟹酱。螃蟹酱的做法很简单, 只需取新鲜的田蟹晒干后碾成粉末状,拌入适量的食用盐后封存数日即可。螃蟹酱通常用来拌煮蔬 菜,荤类一般较少使用。螃蟹酱在使用前最好先用少量的清水煮开,然后用纱布滤去蟹壳杂质,仅 用其汤料来拌煮菜肴即可,以免因拌入坚硬的螃蟹壳而影响菜的口感。螃蟹酱富含钙、铁、蛋白质, 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用螃蟹酱拌煮出来的食物不仅酥软,而且极具营养价值,符合养生之道。 夏季,烈日当空,稻田里的水炙手可热,螃蟹们觉得呆在水中闷热难耐,都纷纷爬上田埂来“纳 凉”,此时,有经验的人只需轻轻地翻开草丛,便可将懒洋洋地蛰伏在草丛中的螃蟹逮个正着。过 去的稻田里螃蟹很多,运气好的时候,一次可逮到半腰篓的螃蟹。对乡下人来说,螃蟹并不是什么 稀奇之物,田蟹不比海鲜,小孩子嫌它太硬,不大爱吃。捉回来的螃蟹一次吃不完,人们便将其腌 渍,然后晒干,以便保存。田蟹质地坚硬,没什么嚼头,晒干后更难吃,于是,聪明的黎族人便将 其舂烂,然后跟青菜一起拌煮;后来,人们发现用这种方法煮出来青菜容易软烂,而且口感味道极 佳,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在煮菜时添加些螃蟹酱,从而煮出了富有黎族风味的菜肴。
•
•
鱼茶的制作较为复杂,先将肥大的淡水活鱼“拾掇”干净,用刀将其切成块状,在鱼块上抹上盐, 放置一两个小时。再将做好的凉米饭掺入酒糟或炒米搅匀,再装进干净的坛子里密封起来。如天气 炎热,放至7至10天即可启盖食用,如天气寒冷,则半个月或一个月方可食用。封存时间越长越好 吃。密封过程忌沾油,否则便会腐烂。制“干鱼茶”则要把鱼晒干。长期食用“鱼茶”会使人精神 焕发,延年益寿。目前,这种特殊的“茶”正吸引着很多前来海南旅游的游客,很多游客对此赞不 绝口,不仅尝了鲜,还要买一些带回家。 保亭黎族特色鱼茶等美食以本地土生土长的物产资源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就可作出不同味 道的菜品,既美味又融合了大自然的气息,健康绿色的美食也体现了人和自然相偎相存的和谐关系。
•
鱼茶其实是一种用鱼来腌制的食品,又分为“湿鱼茶”和“干鱼茶”两种。湿鱼茶需用水冲泡,故 盗“茶”之名,小鱼在水中沉浮,一如活生生的悠游,极具观赏性。干鱼茶即直接食用,以竹筷捻 起鱼尾,慢品酸甜柔韧,缓得清爽滋味。 据当地民俗专家介绍,鱼茶的由来有三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相传很久以前,一个黎家妇 女无意中把生鱼和米饭放在一起,几天后发现鱼的味道不错,按照方法又做了几次并请乡亲们来尝 试,大家都赞不绝口,这一手艺立即传遍全村流传了下来。第二个说法是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次丰 收庆宴后,黎族同胞为了不浪费吃剩的东西,便把米饭和生鱼放在坛子里盖好,几天后发现鱼味酸 可口,因此,这种做法世代相传。还有一个传说:黎族苗族同胞“刀耕火种”,有一次他们发现用 生鱼和米饭和在一起吃能够给身体“降温”,“鱼茶”因此流传。但不管是哪个传说,都展现了黎 族同胞对生活的理解和智慧。
• • • • •
竹筒米饭 红薯饭 南瓜饭 山薯饭,山果饭 山栏米饭
•
竹筒米饭
用水把米浸泡、滤干后,配上瘦肉、五香料和适量 食盐拌匀填入竹筒(用生山竹或家种云竹的幼竹制 作)内,再灌上适量清水,用芭蕉叶堵塞封口。然 后把竹筒放进火堆里慢慢翻烤,制成竹筒干饭。黎 语称竹筒饭为“眉万”。竹筒饭芳香可口,人们出 门远行多带竹筒饭用餐。喜庆佳节也要制作竹筒饭。 竹筒饭不易变质,可保存一周。当代竹筒饭已成为 宾馆酒店宴席上人们品尝黎家风味的佳品。 黎族家家户户都种红薯。红薯饭的制作颇具特色: 把生红薯洗净切成小块,先下米待煮半熟时放入红 薯,以三成米二成红薯混合煮成稀饭或干饭。另一 种是把红薯切成小片晒干,掺米煮成稀饭。夏天吃 红薯稀饭清甜可口,凉爽解热,有保健的作用。
黎族美食
• 海南位于赤道附近,大多时间属于亚热带气候,常年温暖如春,海南 传统的原住民----黎族。民以食为天,黎族饮食方式,具有独特的风格。 饮食是人人每天关注的中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饮食也不断得 到改善。黎族传统饮食习俗,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并形成特有 的饮食文化。
主食
• 大米是黎族人民生活的主粮,他们十分重视对粮食的保护。在山区, 村边有一座座小粮仓;在沿海平原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存放谷物的大 竹篓。人们平常用独木桶或陶缸保存稻米。稻谷用木臼舂或用竹磨碾。 稻米有白米、红米和糯米3种,白米、红米是制作米饭的原料,糯米 是制作饭团、包粽和酿酒的原料。
• 米饭的制作过程是:在三角石灶生火置锅,把锅内的水煮沸后,按水 下米,用勺子搅均匀,火候适中。米饭煮半熟时盖上锅盖,将灶里柴 火取出,用火炭的余热将米焖成香喷喷的米饭。
• 由于海南岛中部和西部地区,日光照时间长,天气热。普遍早上煮一 天吃的稀饭。煮米饭的时候,一般不洗米,认为洗米会失去营养。米 饭煮熟后适量冲进凉水,调成稀饭。日常生活以米汤代开水喝,稀饭 清凉可口,解渴又能填饱肚子。黎语称“稀饭”为“他南”。吃饭一 词,黎语各方言称谓不同。有“啦他”、“啰他”、“唎他”、“德 透”等称呼,一般以乐东抱由镇哈方言“啦他”为标准。
红薯饭
•
南瓜饭
•
五指山地区,人们常煮南瓜饭食。制作南瓜饭时, 先削去瓜皮,清除瓜瓤,把瓜肉切成小块掺米下锅, 煮成稀饭或干饭。或是糯米掺南瓜肉,用蒸锅蒸成 米饭后,用木臼舂烂,制成南瓜饭团,这是一种独 特的风味。 山栏米,是一种旱稻米,五指山地区盛产山栏稻。 黎族在山上以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开发山栏园,种 植山栏稻、玉米、薯类和瓜菜。山栏稻,每年四月 播种,秋天收割。山栏米质好,营养丰富,煮成米 饭,清香扑鼻,是黎家迎宾待客的上品。
槟郎
• 槟榔是黎族的吉祥信物,非凡是黎族 妇女更为喜爱。黎家居住的五指山区 盛产槟榔。槟榔果有生吃、晾干吃两 吃法。生吃,即把新鲜的槟榔果切成 小片,果核和果肉同时嚼吃;干吃, 即把果子煮熟晾干,保存起来供长期 食用。吃槟榔不能直接食用它的瓤肉, 要与“扶留叶(俗称“萎”)、灰浆 (用蚌灰或石灰调制而成)一起嚼食, 即所谓“一口槟榔一口灰”。具体食 法是:先将槟榔果切成小片,取灰浆 少许放在萎叶里,然后裹住槟榔片放 口中慢慢咀嚼。此时口沫变成红色, 便把口沫吐掉而细啖其余汁,愈嚼愈 香,津津有味,直至脸热潮红,这谓 之“醉槟榔”。此外传统特色小吃还 有:海南粉、清补凉、海南米糕、三 色饭、甜糟、山兰酒、竹筒饭、椰子 糕、珍珠椰子船、文昌鸡、嘉积鸭、 和乐蟹、东山羊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