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542a01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8.png)
观社会现实品人间世相——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解读及教学目标确定(一)单元解读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共选入5篇小说,鲁迅的《祝福》、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节选)》,均为名篇,涉及古今中外。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的要求,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本单元5篇皆为小说体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这个单元的小说文本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很多可比较之处,主题也比较集中——都可以探究环境与人物命运(形象)的关系问题。
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接受水平、教材文本及三大“提示语”(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和评价要求的表述及“说明”中关于学科核心能力和问题情境设计的表述、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自身的长处或优势等五个方面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要求,可以明确如下单元学习目标和内容:1.通过速读,了解各篇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结构;归纳主要文言现象和文化常识。
2.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精读文本,通过问题设计阐释分析人物形象、各篇小说社会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并以此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3.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细读文本,对小说表达手法开展探究活动,重点鉴赏情节、细节描写和个性语言的作用和魅力。
4.有质量地做好读书笔记和学习反思表;发挥个人的想象和联想力,创作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三)分课时总体安排共安排9个课时,四个环节。
1.第1—2课时:粗读文本,梳理、了解各文本的人物和情节结构;归纳主要文言现象和文化常识。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与思考--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实践与思考--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fcd5d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d.png)
本版主持/安秀海
◆备教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学阅读与写作” 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陈伟海
(莆田第十中学,福建莆田 351146)
摘 要:无论语文思潮怎样变化,教材内容如何革新,“文学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 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及其教学实践 进行研究,在明确“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多篇文本、搭 建思维支点、深度阅读文本和尝试续写评写等教学建议。
(二)搭建思维支架,创设思维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需要遵循一定顺序,注重逻辑体系 和梯度层次。相应地,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样具有顺序性特点, 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思维建构。因而,在将阅读与写作结 合起来布置相关学习项目时,应当注重搭建思维支架,并对 “支架”不断完善,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持续提升思维能力。 当学生聚焦某一文本时,教师可提炼出某一关键点进行设问, 创设思维情境,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和相关教学资源的 前提下,基于经验和个性化感知发表意见;这时,材料就会不 断积累,体验就会层层积淀,而后分解化合,凝结成一种对社 会、对人生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之后,教师便可顺势要求学 生去陈言而立真意,基于个体认识进行文学创作。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学习为例,笔者先是以“忍 辱与反抗”为主题,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为被封建统治者威 逼的林冲,由最初的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加入梁山义军,梳 理林冲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在这一学习任务的导向下,学生 便尝试将自己代入那个混乱动荡的年代,将自己想象成林教 头,感受其在被流放、被三番两次谋害中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进而忍无可忍、为己复仇的心路历程,同时感受到封建黑暗势 力对百姓的压迫、官逼民反的无可奈何,形成对当时社会情态 和底层民众生活的个性认知。在此基础上,笔者整合《祝福》
12.“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2.“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dfe2436bd97f192379e92a.png)
04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环节二 观照环境 鉴赏人物 (4课时) 细读文本,丰富曲线图 任务1.标出主要人物的典型语言、经典镜头(细节)并进行赏析,体会小 说中人物语言、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任务2. 比较祥林嫂与别里科夫的外貌描写的异同,作者为何要这样处理? 如果两种方式互换,效果会如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01 落实任务群教学,实施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基于教师讲授的教学设计,真正转向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02 尝试大单元教学,创设好情境 设置好任务
统编教材体现了课程整合的理念,创新单元内部组织方式,使语文学习 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活 动,追求结构化的任务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强调教学整合, 提倡专题教学,或者说是大单元设计的理念。
03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五篇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 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阅读这些 小说,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 断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 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 批判性。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 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小说 不同的风格类型;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 读感受和见解, 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03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导语有两点值得注意: ➢ 其一,导语交待了这个单元的一个整合点
就是“社会批判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注意感受小说反映社会的深刻 性,学习作者批判的眼光。 ➢ 其二,导语对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这一要求体现 了统编教材强调读写结合,读写一体的编 写思想。
统编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相关单元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相关单元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32b86b54afe04a1b071dec4.png)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设计思路与教学设计一、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编写依据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在必修课程阶段,在8个学分中占有2.5学分,比重最大。
这是因为文学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长期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位置。
教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编写,应当考虑义务教育相关课程内容、学生母语认知水平和国家认为高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应当达到的素养要求,这三个方面都凝聚在课程标准的具体表达中。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话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围。
结合白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作者独到的艺术创造,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笔记的习惯,根据要求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与他人分享,累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关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这四条学习目标和内容,似乎可从四个方面重点把握。
1.向内与向外的融通。
语文教育向内有涵育心性、向外有以言行事的双重功能,文学教育亦是。
四条两条侧重阅读说,两条侧重于写作说。
但又是相互贯通、相互激荡的。
2.个案与规律的统一学习往往从个案入手,很多时候是从经典范例进入,而又要推及“一般规律”,1教学提示部分还提出“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的要求。
3.重视学习方法首推“精读”方法,提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验”,要求“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4.审美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这是这个任务群与其他任务群相比,最为重要的特征,强调“审美体验”“感受”“品味”“欣赏”等,提出在审美活动中“有自己的发现”,“捕捉创作灵感”等。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2bb8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c.png)
必修下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二、梳理情节,画出主要人物命运曲线图。
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每一个节点,标出影响人物命运走向的突发事件,并探讨这些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挖掘人物命运的原因,探究主题从命运曲线图中找出影响主人公命运的突发事件,探究推动主人公命运发展的幕后推手。
试填写下面表格。
四、细读文本,鉴赏人物1.标出祥林嫂的典型语言、经典镜头(细节描写)。
2.选择两处赏析(手法和人物形象特点)。
撰写读书提要并交流分享。
五、标出影响主人公命运走向的人物,并选择你认为对祥林嫂影响重大的人物进行赏析。
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完成下列表单。
备选人物:《祝福》: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的众人、我插图拟写一则解说词,突出某一细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拓展延伸】数字视频资源:1.视频《发现中国》鲁迅专题2.视频《文坛巨匠的生平》鲁迅专题【活动作业】1. 完成同步测试练习。
2.继续完善祥林嫂人物书签。
专题二:冲破枷锁,挣扎反抗活动一:读懂林冲活动目标:1.紧扣文中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伏笔”的写法。
3.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4.制作完成林冲人物书签一、活动导入由歌曲《好汉歌》导入。
林冲算不算好汉?二、活动过程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表现林冲思想性格的语句,随着情节的发展,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表单,并交流展示,画出林冲性格发展的示意图情节沧州遇故知买刀寻仇敌接管草料场雪夜杀仇敌描写手法性格特点2.快速找出文中使用“伏笔”的语句并作批注,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列表单:伏笔作用效果1.细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用你喜欢的方式梳理两篇文章的文章线索。
(思维导图、框架图、表格……)2.比较林冲、别里科夫两位人物形象的异同点,完成下列表单林冲别里科夫相同点不同点3.围绕两篇课文,从情节、环境、手法、主题等角度自主设计问题。
将你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同学们一起合作解决。
完成下列表单三、活动小结这节课希望同学们通过比较分析,思考人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课件(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3b14d75acfa1c7ab00cc1b.png)
杂心理。 3.写作能力:尝试写作小小说,再现真实生活,表达
自己的生活体验。
【核心素养】 1.语言构建与运用:虚构、想象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通过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分
析小说的主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
的作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在感动和展阅读】 《胖子和瘦子》 《积累》
【高考支招】 1.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 2.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学
会分析小说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结构。 3.通过小说的人物、环境和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4.感受小说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必备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②语言、动作、肖像、细节、神态、心理描写; ③对比描写、环境烘托。
3.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4.环境描写及作用。 5.小说主题。
【关键能力】 1.听说能力:朗读小说,深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世
第六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单元任务】 1.品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小说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来塑造人
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4.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5.结合时代背景深刻感悟小说的主题。
《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2ef3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b.png)
“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探讨”教学设计——《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一、教材分析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学习篇目包含了《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等五篇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名作,是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这一体裁。
本单元的教学要在紧紧扣住““观察与批判”这一人文主题的基础上,抓住小说的文体特点来进行。
学习本单元,就要注意知人论世,结合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两篇小说,虽然分属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不同作家的作品,但它们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社会环境描写,在情节的推进中,在人物的性格形成与发展中,突出了小说写作中““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空场所,以及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以这两篇小说为例来探讨“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既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小说鉴赏时关注人物与社会环境这两个小说要素的相互关系,又有助于在比较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这些都有助于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情分析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小说的知识和能力。
在鉴赏小说时,能够了解情节、环境、人物等小说要素,能够对小说的创作手法进行鉴赏。
通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百合花》和“《哦,香雪》的学习,学生也已经具备了““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意识。
在大单元教学““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相结合的情形下,学生通过“《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单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两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主题。
但在小说的深度阅读、一些特定艺术手法如第一人称““我”的使用、比较阅读的相关思维品质等方面都还有待于提升。
第六单元 观察与批判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观察与批判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0954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f.png)
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学校年级高一设计者指导者课程标准模块文学阅读与写作使用教材版本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名称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单元课时数11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洞察禁锢人生,批判社会根源主题概述第六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主题是“观察与批判”,旨在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批判社会弊病。
包含三篇中国小说(其中一篇为文言),两篇国外小说。
本单元以“批判的是什么”为核心问题,从小说作品的共同特点切入,借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探寻主人公“被禁锢的人生”,体会小说的社会批判意味。
主题学情分析社会现实复杂多样,对于刚进入高中生活的学生来说,知识面较窄,社会活动较少,缺乏适应社会的经验,因此不能准确分析、判断、鉴别复杂的社会情况,且对社会现象很难产生良知上的共情,所以要激发学生心中的良知心理和辩证批判能力。
开放性学习环境基本教学工具有黑板、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
桌椅摆放采用四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形式摆放。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抓住小说三要素,独立阅读时梳理故事情节,找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小说,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能够口头表达。
(审美鉴赏和创造)知人论世,把人物放在社会环境中认识其命运的发展和结局,能够分析并说出作品批判的是什么。
(思维发展与提升)欣赏中外小说的风格类型,从创作形式和内容上说出其异同,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文化传承与发展)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活动名称:洞察禁锢人生,批判社会根源——小说研讨会活动内容:围绕第六单元小说作品进行研讨环境:高一年级教室内过程:阅读自修,研讨畅言,成果展示。
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语文大单元设计策略——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语文大单元设计策略——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2eaa8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5.png)
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语文大单元设计策略——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刘志红(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摘要:运用进阶理论指导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可从提炼单元大概念、分解单元关键概念、将关键概念转化为问题等角度对大概念统领下的大单元进行进阶式设计。
教师应以教材为抓手自上而下设计,以学生为根本自下而上实践,通过进阶式的设计和实践,使大单元教学效果更佳。
关键词:单元大概念;关键概念;进阶式;大单元设计;高中语文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2-0124-04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建议,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已充分体现了课程整合的理念。
语文学习任务群也明确规定“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8。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围绕大概念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使单元教学结构化的语文大单元设计与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对一线教师来说,有效设计并实践大单元教学却存在诸多困难。
本研究运用进阶理论指导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从提炼单元大概念、分解单元关键概念、将关键概念转化为问题等角度,对单元大概念统领下的大单元教学进行进阶式单元设计与实践,为一线教师解决大单元设计难题提供参考。
一、围绕“三分析”,提炼单元大概念单元核心概念是进行单元统整的核心,它指向学习内容的本质特征,能够整合单元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2]。
但单元核心概念并不在教材或教参中直接呈现,它需要教师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等多个要素,综合权衡后才能确定。
(一)分析课标上位概念,确定提炼大概念的方向所谓上位概念,即能统领整个学习任务群主要内容的概念。
每个学科任务群均由若干个单元组成,上位概念能涵盖单元的主要内容。
把握课标规定内容中上位概念的内涵要求,是确定单元核心概念的前提。
洞察社会,妙手著文——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小说专题学习设计
![洞察社会,妙手著文——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小说专题学习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20662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8.png)
本版编辑/海浪.教需索洞察社会,妙手著文——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说专题学号设计◎梁诗咏1黄丹芳2徐彩凤彳(1.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州510375;2.厦门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1116;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主题是“观察与批判”。
“洞察社会,妙手著文”专题学习设计,以“读书笔记”和“故事创作”为具体任务,整合以第六单元的小说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开展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以及相应的评价活动,来驱动学生深入阅读,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提升对社会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专题实施通过“人物与社会”和“人物与叙事”两个课段加以落实。
关键词:专题学习设计;任务驱动;读书笔记;故事创作【设计背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除选编了三篇不同年代的中国小说外,还选入了两篇外国小说作为自读课文。
这五篇小说分别反映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生活,描摹了当时的人情世态。
从“学习任务”的角度建议学生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学习“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
学习第六单元的小说,需要学生联系特定社会背景,在“读”“思”“写”的循环贯通中,学习鉴赏小说的叙事视角和情节设计,完成复杂的故事创作。
“洞察社会,妙手著文”专题学习设计以第六单元的三篇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促织》为核L、,以“读书笔记”和“故事创作”两个具体任务驱动学生,在专题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前人抱负与情怀的过程中,思考新时代青年的抱负与使命,学习演讲和写信的真情表达策略。
为了完成单元教学任务,“抱负与使命”专题分别从“填写读书卡”“撰写演讲词”“编辑书信集”三个层面安排课段,逐步推进。
第一课段重在“阅读”,主要任务是设计读书卡,学习有针对性的表达。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异化的人性扭曲的社会 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异化的人性扭曲的社会 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bbfe394028915f814dc278.png)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异化的人性扭曲的社会单元教学设计【创设背景】“文学阅读与写作”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必修课程。
这个任务群的教学要从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规律出发,突出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实施这一任务群的教学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所选古今中外小说,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阅读这些小说,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在本单元中,笔者以“异化”的视角,探讨以“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成名、格里高尔”为代表的的群体特征,对其“异化”现象进行深入解读,并分析其“异化”背后的深刻根源,同时分析作品实现“异化”的途径。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欣赏文学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当然,学习小说单元必然离不开小说的三要素,这就需要我们剖析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活动,通过情节的变化来把握小说所蕴含的思想主题,以及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
根据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思想,结合我个人对单元特性、文本的解读以及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尝试本单元教学设计。
【关于“异化”】“异化”是一个涉及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
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记叙文写作进阶集体备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记叙文写作进阶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19d6337e21af45b307a8bf.png)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记叙文写作进阶》
学科
语文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故事”的创作规律,如想象虚构、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
2.从提高典型性,保持情节、人物与主题的一致性,重视细节描写等角度提升“讲故事”的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想象虚构的重要作用。
2.保持故事要素的一致性,强化细节的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
细节在“讲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导入
二、认识“故事”的创作规律
三、讲好一个故事
四、结语
同学们已有记叙文写作经验,本学期阅读了中外小说。如何进一步提高写作质量,“讲好一个故事”?
1.“典型化”的含义
2.情节的“典型化”
①《水浒传》林冲故事
②学生习作赏析
3.人物塑造的“典型化”
①《祝福》中的祥林嫂
②学生习作赏析
(二)重视细节的重要作用
1.名家指点
①柳敬亭说“武松”
②《瓦西里•焦尔金》中诗句
③丹纳谈“‘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
提示:细节不仅要生动、符合艺术真实,还要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生习作赏析
希望同学们能放飞想象,创造性地设计情节和人物,通过生动而有意蕴的细节来传达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让我们的故事能讲得更精彩
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关注学习需求,引发学习兴趣。
通过比较赏析习作,阅读名家创作心得,明确故事创作应突破“亲身经历”的局限,追求艺术的真实,反映成长的思考和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课件(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2bb5bc79563c1ec4da7143.png)
【单元任务】 1.品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小说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来塑造人
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4.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5.结合时代背景深刻感悟小说的主题。
【必备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2.描写人物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②语言、动作、肖像、细节、神态、心理描写; ③对比描写、环境烘托。
3.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4.环境描写及作用。 5.小说主题。
【关键能力】 1.听说能力:朗读小说,深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世
的作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在感动和思考中
深化对不同背景的历史文化认识。
【拓展阅读】 《胖子和瘦子》 《积累》
【高考支招】 1.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 2.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学
会分析小说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结构。 3.通过小说的人物、环境和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4.感受小说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界。 2.阅读能力: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分析人物的复
杂心理。 3.写作能力:尝试写作小小说,再现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活,表达
自己的生活体验。
【核心素养】 1.语言构建与运用:虚构、想象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通过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分
析小说的主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2《祝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2《祝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6160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c.png)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2《祝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祝福》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这一体裁。
所选小说,都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年级第六单元(必修下册)的一篇小说课文,学习小说文本,要注意分析小说中人物、情节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与运用作者使用的艺术手法,思索文本内涵。
且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这一体裁,需要在把握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通过之前小说及其他文本类型篇目的学习,已经掌握小说的“三要素"、了解表现手法中的白描手法,且对文本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所以课堂上,教师只需帮助学生选择切入点,训练学生对文本地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有逻辑地学习文本,体会文本内涵,巩固学习白描这一表现手法。
但是,学生在体会文本内涵上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以人物—情节—情感层层递进地分析,让学生把握分析小说的办法,在作品内涵分析中树立积极的青春观。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对文本地概括能力;2.巩固学习白描这一表现手法;3.通过对情节把握及人物分析体会作品内涵。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情节把握及人物分析体会作品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同学们,这是谁?文第三段有对她的描写,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三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02尝试大单元教学,创设好情境,设置好任务
对任务的理解
核心任务是整合学习的多种要素、结构化的、有挑战的学习任务。
设计任务要考虑的方面: ➢任务与内容的匹配
➢任务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的匹配
➢任务要情境化,指向大单元,既见篇目,又见素养
➢“语文学习任务群”一定要有语文性
03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对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设置的理解
以阅读与写作为主的单元,由单元导语、课文及注释、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这四个栏目构成。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是指向“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它由《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等五篇小说组成。
是必修教材中唯一的全部由小说构成的单元,所选小说均为有较强社会批判性的作品,体现了“观察与批判” 的人文主题。
第六单元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五篇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阅读这些小说,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小说不同的风格类型;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单元导语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导语交待了这个单元的一一个整合点就是“社会批判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引
1
导学生注意感受小说反映社会的深刻性,学习作者批判的眼光。
➢其二,导语对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这一要求体现了统编教材强调读写结合,读写一体的编写思想。
➢教材编写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了篇目之间的整合,五篇小说分为三课。
➢五篇选文涉及到古今中外,篇篇经.典,风格各异。
学习提示:
➢根据选文的具体特点,点明课文的学习要点。
➢鼓励学生细读重点文本,建构个性化的语言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多做一点文本内部的研究,少一点文本外部的研究。
➢教师要在如何将学习提示中的内容设计成围绕单元核心、情境比较复杂、结构化的学习任务,上下功夫,尽可能地用任务引领驱动学生思考和鉴赏,实现深度学习。
2
3
单元学习任务:
➢任务一分小组概括并交流“各篇小说中社会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该任务指向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旨在落实本单元“观察与批判”的人文主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时,既不能孤立地欣赏人物形象,也不能空洞地看待批判性。
➢处理任务一时,要关注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共生、互动,在文学鉴赏中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任务二指向小说表达手法。
➢一是寻找小说中的“突发事件”,并和同学探讨这些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二是从本单元中找出至少五例精彩细节细加品味,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
三是在这五篇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