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
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含答案)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射影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其中,正弦定理表达了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是通过两条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计算第三条边的长度。
射影定理则是利用三角形中某个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来计算三角形中某条边的长度。
二、面积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其中a、b、c 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而对应的角度则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来计算。
三、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定理进行计算。
同时,需要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精度和单位。
学前诊断】
1.在△ABC中,若C=90,a=6,B=30,则c-b等于1.
2.在△ABC中,若b=2asinB,则A等于30或60.
3.在△ABC中,c-a=b-ba,且∠C=90.
经典例题】
例1.在△ABC中,若∠A=45°,a=2,c=6,则∠B=45°,b=4.
例2.已知△ABC满足条件acosA=bcosB,可以判断
△ABC是等腰三角形。
例3.在△ABC中,已知b+c=6,求a的值。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a²=(b+c)²-4bc,代入数据得a=2.
本课总结】
本课介绍了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射影定理和面积公式,这些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和面积。
在解题时,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定理进行计算。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等差数列一.等差数列知识点:知识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①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知识点2、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②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常数),则数列是等差数列③等差中项: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差数列知识点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④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知识点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⑤⑥对于公式2整理后是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知识点5、等差中项:⑥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知识点6、等差数列的性质:⑦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是等差数列的第项,是等差数列的第项,且,公差为,则有⑧对于等差数列,若,则也就是:⑨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差数列如下图所示:10、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则,且,.②若项数为,则,且,(其中,).二、题型选析:题型一、计算求值(等差数列基本概念的应用)1、。
等差数列{a n}的前三项依次为a-6,2a -5, -3a +2,则a 等于()A . -1B . 1C 。
—2 D. 22.在数列{a n}中,a1=2,2a n+1=2a n+1,则a101的值为( )A.49 B.50 C.51 D.523.等差数列1,-1,-3,…,-89的项数是()A.92 B.47 C.46 D.454、已知等差数列中,的值是()()A 15B 30C 31D 645. 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A.d>B.d<3 C。
≤d<3 D.<d≤36、。
在数列中,,且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点在直上,则=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大全(经典)
第一章 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性质:①π=++C B A ,⇒222A B C π+=-⇒sin cos 22A B C+= ②在ABC ∆中, a b +>c , a b -<c ; B A >⇔sin A >sin B ,B A >⇔B A cos cos <, b a >⇔B A >③若ABC ∆为锐角∆,则A B +>2π,C B +>2π,C A +>2π;22a b +>2c ,22b c +>2a ,2a +2c >2b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R 2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sin 2a A R=、 sin 2b B R =、 sin 2c C R=③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222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 b B ac +-=、222cos 2a b c C ab+-=④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 3、①补充: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sin 22sin cos ααα=.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 1ααααααα±=±+=±⇒⑵2222cos2cos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升幂公式2sin 2cos 1,2cos 2cos 122αααα=-=+⇒降幂公式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45、应用举例(浏览即可)(1)、方位角:如图1,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
高中数学必修5__第一章_解三角形复习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5__第一章_解三角形复习知识点总结与练习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复习一、知识点总结【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ainAbinBcinC2R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iabcinAinBinC;iiinAa2R,inBb2R,inCc2R;2Riiia2RinA,b2RinB,b2RinC;(4)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abcinAinBinC(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中,已知a,b及A时,解得情况: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解法二:图形一解两解一解一解无解A 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关系式解的个数【余弦定理】a2b2c22bccoA2221.余弦定理:bac2accoB2推论:设a、b、c是C的角、、C的对边,则:①若abc,则C90;②若abc,则C90;③若abc,则C90.3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12222222【面积公式】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a,b,c,1.S1aha1abinC1rabc(其中r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12abc,S/h的速度沿着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船在B点观测灯塔A的方位角为110°,航行半小时到达C点观测灯塔A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点时,与灯塔A的距离是多少?扩展阅读: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复习及经典练习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复习及经典练习一、知识点总结abc2R或变形:a:b:cinA:inB:inC1.正弦定理:inAinBinC推论:①定理:若α、β>0,且αβ<,则α≤βinin,等号当且当α=β时成立。
②判断三角解时,可以利用如下原理:inA>inBA>Ba>bcoAcoBAB(co在0,上单调递减)b2c2a2coA2bca2b2c22bccoA2a2c2b2222.余弦定理:bac2accoB或coB2acc2b2a22bacoCb2a2c2coC2ab3.(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4.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5.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inABinC,coABcoC,tanABtanC,in已知条件一边和两角(如a、B、C)ABCABCABCco,coin,tancot222222一般解法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求出b与c,在有解时有一解。
必修5知识点总结及题型(有答案)
要做到看见知识点就知道对应的题型能力!
1.正弦定理: a b c =2R sin A sinB sinC
边化角公式:a=2Rsin A,b=2RsinB,c=2RsinC;
a
b
c
角化边公式:sinA= 2R ,sinB=2R ,sinC= 2R ;
a∶b∶c= sin A:sinB:sinC
2.余弦定理:a2=_b_2___c_2 __2_b_c_c_o_s_A_,
b2=_a_2__c_2___2_ac_c_o_s_s_C__.
cosA=
b2
c2 2bc
a2
,cosB=
a2
c2 b2,cosC= 2ac
a2
b2 2ab
c2
①解三角形的类型
{an}为周期数列,k 为{an}的一个周期.
6.数列前 n 项和 Sn 与 an 的关系(由 Sn 求 an)
①已知 Sn=f(n),则 an=
S1 (n=1), Sn Sn(1 n≥2).
②已知 Sn=f(an),由 an=Sn-Sn-1 消去 Sn 建立 an 与 an-1 的递推关系来求通项公式 an.
.
①应用一:解三角形
已知∆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有 唯一解 .
已知∆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有 一或两 解.
如在△ABC 中,已知 a,b 和 A 时,解的情况如表:
A 为锐角
A 为钝或直
图形
关系 a=bsinA bsin A a b a≥b
a>b
解数
1
2
1
1
②★应用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统一为_边__或__角__)
=
1 bcsin A 2
高中数学必修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含答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知识概述】线性规划是不等式应用的一个典型,也是数形结合思想所体现的一个重要侧面.近年的考试中,通常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图形形状以及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或求函数的最优解等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线性规划的数学问题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1.所谓线性规划就是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2.解决线性规划问题需要经历两个基本的解题环节(1)作出平面区域;(直线定”界”,特“点”定侧);(2)求目标函数的最值.(3)求目标函数z=ax+by最值的两种类型:①0b>时,截距最大(小),z的值最大(小);②0b>时,截距最大(小),z的值最小(大);【学前诊断】1.[难度] 易满足线性约束条件23,23,0,x yx yxy+≤⎧⎪+≤⎪⎨≥⎪⎪≥⎩的目标函数z x y=+的最大值是()A.1B.32C.2D.32.[难度] 易设变量,x y满足约束条件0,0,220,xx yx y≥⎧⎪-≥⎨⎪--≤⎩则32z x y=-的最大值为( )A.0B.2C.4D.63. [难度] 中设1m >,在约束条件1y x y mx x y ≥⎧⎪≤⎨⎪+≤⎩下,目标函数z x my =+的最大值小于2,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1,1 B.(1)+∞ C .(1,3) D .(3,)+∞【经典例题】例1. 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A.5B.4C.1D.8例2. 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A.4B.3C.2D.1例3. 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208400,0x y x y x y -+≥⎧⎪--≤⎨⎪≥≥⎩,若目标函数(0,0)z abx y a b =+>>的最小值为8,则a 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例4. 在约束条件下0,0,,24,x y x y s x y ≥⎧⎪≥⎪⎨+≤⎪⎪+≤⎩当35s ≤≤时,目标函数32z x y =+的最大值的变化范围是( )A.[]6,15B.[]7,15 C.[]6,8 D.[]7,8例5. 设不等式组1230x x y y x ≥⎧⎪-+≥⎨⎪≥⎩,所表示平面区域是1,Ω平面区域2Ω与1Ω关于直线3490x y --=对称,对于1Ω中任意一点A 与2Ω中的任意一点B ,AB 的最小值等于( )A.285B.4C.125D.2例6.对于实数,x y ,若11,21,x y -≤-≤则21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例7.在约束条件22240x y x y +++≤下,函数32z 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例8. 已知函数2()2(,)f x x ax b a b =++∈R ,且函数()y f x =在区间()0,1与()1,2内各有一个零点,则22(3)z a b =++的取值范围是( ).A.2⎫⎪⎪⎝⎭B.1,42⎛⎫ ⎪⎝⎭C.()1,2D.()1,4 例9. 奇函数()f x 在R 上是减函数,若,s t 满足不等式22(2)(2)f s s f t t -≤--,则当14s ≤≤时,t s的取值范围是( ). A.1,14⎡⎫-⎪⎢⎣⎭ B.1,14⎡⎤-⎢⎥⎣⎦ C.1,12⎡⎫-⎪⎢⎣⎭ D.1,12⎡⎤-⎢⎥⎣⎦例10. 某加工厂用某原料由甲车间加工出A 产品,由乙车间加工出B 产品.车间加工一箱原料需耗费工时10小时可加工出7千克A 产品,每千克 A 产品获利40元.乙车间加工一箱原料需耗费工时6小时可加工出4千克B 产品,每千克B 产品获利50元.甲、乙两车间每天共能完成至多70多箱原料的加工,每天甲、乙车间耗费工时总和不得超过480小时,甲、乙两车间每天获利最大的生产计划为(A )甲车间加工原料10箱,乙车间加工原料60箱(B )甲车间加工原料15箱,乙车间加工原料55箱(C )甲车间加工原料18箱,乙车间加工原料50箱(D )甲车间加工原料40箱,乙车间加工原料30箱【本课总结】线性规划是不等式和直线与方程的综合应用,是数形结合的和谐载体,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近几年的高考题中考查的频率较高,一般以考查基本知识和方法为主,属于基础类题,难度一般不高.1. 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有一定的程序性:第一步:确定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第二步:令z=0画直线0:0l ax by +=;第三步:平移直线0l 寻找使直线a z y x b b=-+截距取最值(最大或最小)的位置(最优解).第四步:将最优解坐标代入线性目标函数z ax by =+求出最值2. 解决线性规划问题要特别关注线性目标函数z ax by =+中b 的符号,若b >0,则使函数a z y x b b=-+的截距取最大(小)值的点,可使目标函数z ax by =+取最大(小)值,若b <0,则使函数a z y x b b=-+的截距取最大(小)值的点,可使目标函数z ax by =+取最小(大)值, b <0的情况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现的盲点.3. 线性规划问题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善于将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相互转化,由线性规划问题引申的其它数形结合题目也要灵活掌握,如:将平面区域条件引申为:22240x y x y +++≤表示圆面等,将目标函数引申为:2224z x y x y =+++表示动点到定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21y z x +=-表示动点与定点连线的斜率的最值问题等. 4. 线性规划问题首先作出可行域,若为封闭区域(即几条直线围成的区域)则一般在区域顶点处取得最大或最小值5. 线性规划中易错点提示(1)忽视平面区域是否包括边界.一般最优解都处于平面区域的边界顶点处,若平面区域不包含边界,则可能不存在最值.(2)忽视对线性目标函数z ax by =+中b 的符号的区分.(3)代数问题向其几何意义的转化困难.【活学活用】1. [难度] 中若不等式组⎪⎪⎩⎪⎪⎨⎧≤+≥≤+≥-ay x y y x y x 0220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三角形,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4,3⎡⎫+∞⎪⎢⎣⎭ B.(]0,1 C.41,3⎡⎤⎢⎥⎣⎦ D.(]40,1,3⎡⎫+∞⎪⎢⎣⎭2. [难度] 中 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133x y x y x y ⎧--⎪+⎨⎪-<⎩,,.≥≥则目标函数4z x y =+的最大值为( ) A .4B .11C .12D .143. [难度] 中 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20,1,70,x y y x x x y -+≤⎧⎪≥⎨⎪+-≤⎩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9,65⎡⎤⎢⎥⎣⎦ B .9,5⎛⎤-∞ ⎥⎝⎦∪[)6,+∞ C .(],3-∞∪[)6,+∞ D .[3,6]。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步骤1.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得到b ba a sin sin =同理,在△ABC 中, bbc c sin sin =步骤2.证明: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所以C RcD sin 2sin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ii A B C R R==2c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4)R CB A c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2.推论: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3.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面积公式: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a,b,c,1.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2.设)(21c b a p ++=,))()((c p b p a p p S ---=(海伦公式)例: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c b a 设)(21c b a p ++=,求证:(1)三角形的面积))()((c p b p a p p S ---=; (2)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则pc p b p a p r ))()((---=(3)把边BC 、CA 、AB 上的高分别记为,、、c b h h a h 则))()((2c p b p a p p ah a ---=))()((2c p b p a p p b h b ---=))()((2c p b p a p p ch c ---=证明:(1)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a b c C ab+-=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sin C ==代入1sin 2S ab C =,得12S ====记1()2p a b c =++,则可得到1()2b c a p a +-=-,1()2c a b p b +-=-,1()2a b c p c +-=-代入可证得公式(2)三角形的面积S 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之间有关系式122S p r pr =⨯⨯=其中1()2p a b c =++,所以S r p == 注:连接圆心和三角形三个顶点,构成三个小三角形,则大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的和 故得:pr cr br ar S =++=212121(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12a S a h =⨯⨯所以,2a S h a =a h =同理b h c h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π=++C B A (2)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B A =+;A A A cos sin 22sin ⋅=, (3)若⇒>>C B A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若C B A sin sin sin >>⇒c b a >>⇒C B A >> (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4)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中最大角大于等于 60,最小角小于等于 60(6)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钝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最大角的余弦值为负值 (7)ABC ∆中,A,B,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60=B .(8) ABC ∆为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B,C 成等差数列,且a,b,c 成等比数列. 二、题型汇总:题型1:判定三角形形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1)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222222222是直角ABC 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ABC 是钝角三角形是锐角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注意:是锐角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3) 若B A 2sin 2sin =,则A=B 或2π=+B A .例1.在ABC ∆中,A b c cos 2=,且ab c b a c b a 3))((=-+++,试判断ABC ∆形状.题型2:解三角形及求面积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和它们的对边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例2.在ABC ∆中,1=a ,3=b ,030=∠A ,求的值例3.在ABC ∆中,内角C B A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c b a ,,,已知2=c ,3π=C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Ⅱ)若A A B C 2sin 2)(sin sin =-+,求ABC ∆的面积.题型3:证明等式成立证明等式成立的方法:(1)左⇒右,(2)右⇒左,(3)左右互相推.例4.已知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求证:B c C b a cos cos +=.题型4: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考察:(仰角、俯角、方向角、方位角、视角)例5.如图所示,货轮在海上以40km/h 的速度沿着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船在B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为110°,航行半小时到达C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 点时,与灯塔A 的距离是多少?三、解三角形的应用 1.坡角和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用i 表示,根据定义可知: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即tan i α=.lhα2.俯角和仰角:如图所示,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目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上方时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下方时叫做俯角.3. 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 .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
(完整版)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5知识点归纳(最完整版).doc
现在的努力就是为了实现小时候吹下的牛逼——标必修五数学知识点归纳资料第一章 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性质:①.A+B+C=,sin( A B) sin C , cos( A B) cosCA B2C sinA2 B cosC222②.在 ABC 中 , a b >c , a b < c ; A > Bsin A > sin B ,A > BcosA < cosB, a >bA >B ③.若 ABC 为锐角,则 A B > ,B+C >,A+C > ;222a 2b 2 >c 2 , b 2 c 2 > a 2 , a 2 + c 2 > b 2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①.正弦定理:abc 2R (2R 为 ABC 外接圆的直径 )sin Bsin Asin Ca 2R sin A 、b 2Rsin B 、c 2R sin C(边化角)sin Aa 、 sin Bb 、 sin Cc(角化边)2R2R 2R面积公式: S ABC1ab sin C1bc sin A1ac sin B222②. 余 弦 定 理 : a 2b 2c 2 2bc cos A、 b 2 a 2 c 22ac cos B 、c 2a 2b 22ab cosCcos A b 2 c 2 a 2 、 cos B a 2 c 2 b 2 、 cosCa 2b 2c 2 (角化边)2bc 2ac2ab补充: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 coscos cos sin sin ;⑵ coscos cos sin sin ; ⑶ sinsin cos cos sin ;⑷ sinsin coscos sin ;⑸ tantan tan( tantantan1 tan tan);1 tantan现在的努力就是为了实现小时候吹下的牛逼——标⑹ tantan tan( tantantan1 tan tan).1 tan tan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 sin 2 2sin cos . 1 sin 2sin 2cos 22 sincos(sincos )2⑵ cos2cos 2sin 22cos 2 1 1 2sin 2升幂公式 1 cos2 cos 2 ,1 cos2 sin 222降幂公式 cos2cos2 1, sin 21 cos2 .223、常见的解题方法:(边化角或者角化边)第二章 数列1、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通项公式:①.a n( ) ,数列是定义域为 N 的函数 f (n) ,当 n 依次取 , , 时的一列函f n1 2 数值②. a n 的求法:i. 归纳法ii.a nS 1 , n 10 ,则 a n 不分段;若 S 00 ,则 a n 分段S n S n若 S 01, n 2iii. 若 a n 1pa nq ,则可设 a n 1 m p(a n m) 解得 m,得等比数列 a n miv.若 S nf (a n ) ,先求 a 1 ,再构造方程组 : S n f (a n )得到关于 a n 1 和 a n 的递推S n 1 f (a n 1 )关系式例如:2 a n 1S n 2a n 12a n 1 2a nS n 先求 a 1 ,再构造方程组:(下减上) a n 1Sn 12a n 1 12. 等差数列:① 定义: a n 1 a n = d (常数) , 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重要工具。
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知识点总结(理科)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第一章解三角形(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 B =A ==B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推论:222cos 2b c abc+-A =第二章数列1、数列中n a 与n S 之间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2,n∈N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A +⇔=⑶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或(n a pn q p q =+、是常数).⑷前n 项和公式:()()11122n n n n n a a S na d -+=+=⑸常用性质: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 ,,,2m k m k k a a a ++,仍组成等差数列;③数列{}b a n +λ(b ,λ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④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k 、p 是非零常数)、*{}(,)p nq a p q N +∈、,…也成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高中数学必修5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1、等比数列的定义:2、通项公式:ana1qn1a1nqABna1q0,AB0,首项:a1;公比:qqanqnamanqq0n2,且nN某,q称为公比an1推广:anamqnmqnm3、等比中项:〔1〕如果a,A,b成等比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即:A2 ab或A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2〕数列an是等比数列an2an1an1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n公式:〔1〕当q1时,nna1〔2〕当q1时,na11qn1qa1anq1qa1a1qnAABnA'BnA'〔A,B,A',B'为常数〕1q1q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用定义:对任意的n,都有an1qan或an1q(q为常数,an0){an}为等比数列an〔2〕等比中项:an2an1an1(an1an10){an}为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anABnAB0{an}为等比数列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a依据定义:假设nqq0n2,且nN某或an1qan{an}为等比数列an17、等比数列的性质:〔2〕对任何m,nN某,在等比数列{an}中,有anamqnm。
〔3〕假设mnt(m,n,,tN某),那么anamaat。
特别的,当mn2k时,得anamak2注:a1ana2an1a3an2ak〔4〕数列{an},{bn}为等比数列,那么数列{,{kan},{ank},{kanbn},n〔k为非零bnan常数〕均为等比数列。
〔5〕数列{an}为等比数列,每隔k(kN某)项取出一项(am,amk,am2k,am3k,)仍为等比数列〔6〕如果{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那么数列{logaan}是等差数列〔7〕假设{an}为等比数列,那么数列n,2nn,3n2n,,成等比数列〔8〕假设{an}为等比数列,那么数列a1a2an,an1an2a2n,a2n1a2n2a3n成等比数列1a10,那么{an}为递增数列{〔9〕①当q1时,a10,那么{an}为递减数列a10,那么{an}为递减数列{②当0<q1时,a10,那么{an}为递增数列③当q1时,该数列为常数列〔此时数列也为等差数列〕;④当q0时,该数列为摆动数列.〔10〕在等比数列{an}中,当项数为2n(nN某)时,奇1偶q二、考点分析考点一:等比数列定义的应用141、数列an满足anan1n2,a1,那么a4_________.332、在数列an中,假设a11,an12an1n1,那么该数列的通项an______________.考点二:等比中项的应用1、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假设a1,a3,a4成等比数列,那么a2〔〕A.4B.6C.8D.102、假设a、b、c成等比数列,那么函数ya某2b 某c的图象与某轴交点的个数为〔〕A.0B.1C.2D.不确定203、数列an为等比数列,a32,a2a4,求an的通项公式.3考点三: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的根本运算2911、假设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首项为,末项为,那么这个数列的项数是〔〕383A.3B.4C.5D.62、等比数列an中,a33,a10384,那么该数列的通项an_________________.3、假设an为等比数列,且2a4a6a5,那么公比q________.4、设a1,a2,a3,a4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那么A.2a1a2的值为〔〕2a3a4111B.C.D.1428考点四: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性质的应用1、在等比数列an中,如果a66,a99,那么a3为〔〕316C.D.2292、如果1,a,b,c,9成等比数列,那么〔〕A.b3,ac9B.b3,ac9C.b3,ac9D.b3,ac9A.4B.3、在等比数列an中,a11,a103,那么a2a3a4a5a6a7a8a9等于〔〕A.81B.C2D.2434、在等比数列an中,a9a10aa0,a19a20b,那么a99a100等于〔〕b9b10bbA.8B.C.9D.aaaa9105、在等比数列an中,a3和a5是二次方程某2k某50的两个根,那么a2a4a6的值为〔〕A.25B.C.D.6、假设an是等比数列,且an0,假设a2a42a3a5a4a625,那么a3a5的值等于,(n1)考点五:公式an1的应用nn1,(n2)1.等比数列前n项和n=2n-1,那么前n项的平方和为()11A.(2n-1)2B.(2n-1)2C.4n-1D.(4n-1)332.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n=3n+r,那么r的值为______________.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n且1=3,假设对任意的n∈N某都有n=2an-3n.(1)求数列{an}的首项及递推关系式an+1=f(an);(2)求{an}的通项公式;(3)求数列{an}的前n项和n.3篇二: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高中数学人教版数学必修5完整笔记含习题和答案
目录必修5知识点总结 2含参不等式9一元二次不等式12均值不等式17整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 25 分式不等式26绝对值不等式27不等式关系28线性归纳29必修5知识点总结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C ===A B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 ++===A +B +A B .(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
(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 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A 为锐角)求B 。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当无交点则B 无解、 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 当有两个交点则B 有两个解。
法二:是算出CD =bsinA,看a 的情况: 当a <bsinA,则B 无解 当bsinA <a ≤b,则B 有两解 当a =bsinA 或a>b 时,B 有一解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数学必修5学问点总结归纳高中数学必修5学问点总结第一章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abc2R.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sinsinsinC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2Rsin,b2Rsin,c2RsinC;abc②sin,sin,sinC;2R2R2R③a:b:csin:sin:sinC;abcabc④.sinsinsinCsinsinsinC1113、三角形面积公式:SCbcsinabsinCacsin.2224、余弦定理:在C中,有a2b2c22bccos,b2a2c22accos,c2a2b22abcosC.b2c2a2a2c2b2a2b2c2coscosCcos5、余弦定理的推论:,,.2bc2ab2ac6、设a、b、c是C的角、、C的对边,则:①若a2b2c2,则C90;②若a2b2c2,则C90;③若a2b2c2,则C90.其次章数列7、数列:根据肯定挨次排列着的一列数.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14、摇摆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17、假如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18、由三个数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洁的等差数列,则称为ac,则称b为a与c的等差中项.a与b的等差中项.若b219、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公差是d,则a1na1n1d.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anamnmd;②a1ann1d;③dana1;n1anamana11;⑤d④n.nmd21、若an是等差数列,且mnpq(m、n、p、,则amanq*)若an 是等差数列,且2npq(n、p、q*),则2anapaq;apaq.na1annn1Sd.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①n;②Snna12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n*,则S2n且S偶S奇nd,nanan1,S奇an.S偶an1S奇n(其S偶n1②若项数为2n1n*,则S2n12n1an,且S奇S偶an,中S奇nan,S偶n1an).24、假如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5、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则G称为a与b的等比中项.若G2ab,则称G为a与b的等比中项.26、若等比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比是q,则ana1qn1.n1nmaaqaaq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②1;③qn1mnan;a1nm④qan.am-2-28、若an是等比数列,且mnpq(m、n、p、q*),则amanapaq;若an是等比数列,且2npq(n、p、q*),则an2apaq.na1q129、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的公式:Sna11qnaaq.1nq11q1q30、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n*,则②SnmS 偶S奇q.SnqnSm.③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第三章不等式31、ab0ab;ab0ab;ab0ab.32、不等式的性质:①abba;②ab,bcac;③abacbc;④ab,c0acbc,ab,c0acbc;⑤ab,cdacbd;⑥ab0,cd0acbd;⑦ab0anbnn,n1;⑧ab0nanbn,n1.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3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判别式b24ac00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异实数根有两个相等实数b根x1x22aa0的根x1,2b2a没有实数根-3-x1x2ax2bxc0xxx或xx1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a0ax2bxc0bxx2aRa0xx1xx23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3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3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 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y,全部这样的有序数对x,y构成的集合.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xyC0,坐标平面内的点x0,y0.①若0,x0y0C0,则点x0,y0在直线xyC0的上方.②若0,x0y0C0,则点x0,y0在直线xyC0的下方.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xyC0.yC0表示直线xyC0上方的区域;①若0,则xxyC0表示直线xyC0下方的区域.yC0表示直线xyC0下方的区域;②若0,则xxyC0表示直线xyC0上方的区域.40、线性约束条件:由x,y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x,y的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x,y的一次解析式.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可行解:满意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可行域:全部可行解组成的集合.-4-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ab41、设a、b是两个正数,则称为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ab称为正数2a、b的几何平均数.abab.42、均值不等式定理:若a0,b0,则ab2ab,即2a2b24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①ab2aba,bR;②aba,bR;222a2b2abab③aba0,b0;④a,bR.22244、极值定理:设x、y都为正数,则有s2⑴若xys(和为定值),则当xy时,积xy取得最大值.422⑵若xyp(积为定值),则当xy时,和xy取得最小值2p.-5-扩展阅读:高中数学必修5学问点总结(精品)必修5学问点总结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abc2R.sinsinsinC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2Rsin,b2Rsin,c2RsinC;abc,sin,sinC;③a:b:csin:sin:sinC;2R2R2Rabcabc④.sinsinsinCsinsinsinC②sin(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8篇篇1一、引言高中数学必修5是整个数学学科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代数、几何、三角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代数部分1. 集合与函数: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等。
2. 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等。
3. 数列与极限: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列的极限等。
三、几何部分1. 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二次曲线的方程及其性质等。
2. 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空间角、距离公式、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等。
四、三角学部分1.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倍角公式等。
2.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
五、知识点详解1. 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掌握代数式的运算规则,能够对方程进行化简和求值。
2. 不等式的解法: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问题。
3. 数列的性质与应用:了解数列的定义、性质,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能够应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平面解析几何:掌握直线与二次曲线的方程,能够求解与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
5. 立体几何的体积与表面积:熟悉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公式,能够计算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
6. 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应用:掌握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熟悉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和倍角公式,能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7. 解三角形的方法: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能够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三角形的角度、边长等。
六、学习方法与建议1. 掌握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必修5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这是解题的基础。
2. 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3. 归纳总结: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和框架。
高中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 知识点及经典例题(含答案)
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概述】本节主要为大家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其他相关数学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或可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能够解决已知二次函数零点的分布考查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问题.b-4ac)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下表中a>0,△=2【学前诊断】1.[难度] 易不等式0)1)(2(>-+x x 的解集是( )A. }12|{>-<x x x 或B. }12|{<<-x xC. {|12}x x x <->或D. }21|{<<-x x 2. [难度] 易方程0)12(2=+++m x m m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41->mB. 41-<mC. 41≥mD. 41->m 且0≠m 3. [难度] 中若不等式220ax bx +->的解集是(-2,-41),则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经典例题】例1. 解下列关于x 的不等式(1)(5)(32)6:x x +-≥(2)2(12)20ax a x -++>.例2. 已知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24x x <<,求不等式20cx bx a ++<的解集.例3. 若关于x 的不等式2230ax ax -+>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例4. 若关于x 的不等式2(2)20x a x a -++≥在区间(],1-∞上总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例5.若关于x 的不等式22320x ax a +-≤在区间[]1,2-上总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例6.若对(],1x ∈-∞-,不等式21()2()12x x m m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本课总结】不等式是高考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重要的工具性知识,在高考数学试卷中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由于不等式内容的高渗透性特征,所以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各种题型内,如选择、填空、解答题都可以渗透不等式内容,所以新课标卷对不等式的考查都是小题和大题兼顾,而且由于高考试卷命题的综合性特征明显,单纯考查不等式的题目不是很多,常在一些函数、数列、解析几何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试题中有所涉及,并在其中充分发挥着工具性作用,不等式高考题的落脚点在于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和不等式的解法,特别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包括含参数和不含参数的)的解法.不等式部分要求考生要有足够的运算求解能力和转化化归能力,且由于解题途径的多样性,又对考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具体学习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要特别重视四位一体的综合思维模式,即将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图像作为有机整体进行思考,并能进行必要的转化,此思维模式中包含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通过数形结合将抽象问题直观化,通过转化则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陌生问题熟悉化.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要转化为标准形式,即二次项系数大于零,在此背景下才能直接套用不等式的解集公式.3.如果不等式的系数中包含字母参数,则在解不等式时一般要进行分类讨论,在含参问题的讨论中,充分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突出其直观性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此类问题的难点在于含参问题的讨论,许多同学的困惑在于如何确定分类讨论的标准,一般来说此类问题的讨论分三个层次:先讨论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如本题中分k=0,k>0;再讨论判别式的符号;在有根的情况下,如有必要再讨论两根之大小关系,若该二次三项式可以因式分解,则不需讨论判别式而直接讨论两根之大小..4. 在含参数的不等式中求参数取值范围,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已知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如(1)()()f x a x D ≥∈恒成立,求参数a 的取值范围;(2)()()f x g x ≥恒成立,求式中参数m 的取值范围等,此类数学模型一般有两种基本解法,一是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小值:如()()f x a x D ≥∈恒成立max ()(),f x a x D ⇔≥∈二是分离参数法,将参数m 与自变量x 进行分离,分离参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避免分类讨论的痛苦,在研究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时非常有效..5.要关注求解不等式的逆向思维问题,即若给出不等式的解集研究原不等式.6.要关注在其他数学问题背景中涉及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问题,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解题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灵活性.【活学活用】1 . [难度] 易若10<<a ,则不等式0)1)((>--a x x a 的解集是( ) A. a x a 1<< B. a x a <<1 C. a x 1>或a x < D. a x 1<或a x > 2. [难度] 中解关于x 的不等式0))((2<--a x a x .3. [难度] 中对于任意实数x ,一元二次不等式0)4()1()12(2>-+++-m x m x m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最新6篇)
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最新6篇)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篇一【不等关系及不等式】一、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知识点1、不等式的定义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有a-baa-b=0a-ba0,则有a/baa/b=1a/ba3、不等式的性质(1)对称性:ab(2)传递性:ab,ba(3)可加性:aa+cb+c,ab,ca+c(4)可乘性:ab,cacb0,c0bd;(5)可乘方:a0bn(nN,n(6)可开方:a0(nN,n2)。
注意:一个技巧作差法变形的技巧:作差法中变形是关键,常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
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范围时,先用已知的代数式表示目标式,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法则求出参数,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目标式的范围。
高二年级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篇二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3)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4)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5)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6)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7)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等差数列一.等差数列知识点:知识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①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知识点2、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②定义法:对于数列{}n a ,若d a a n n =-+1(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③等差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知识点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④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 d n a a n )1(1-+= 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知识点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⑤2)(1n n a a n S +=⑥d n n na S n 2)1(1-+= 对于公式2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知识点5、等差中项:⑥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a A +=或b a A +=2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知识点6、等差数列的性质:⑦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差为d ,则有d m n a a m n )(-+=⑧ 对于等差数列{}n a ,若q p m n +=+,则q p m n a a a a +=+也就是: =+=+=+--23121n n n a a a a a a⑨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差数列如下图所示:kkk kk S S S k k S S k k k a a a a a a a a 3232k31221S 321-+-+++++++++++ 10、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n S aS a +=奇偶.②若项数为()*21n n -∈N,则()2121n n S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S n =-奇偶(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 二、题型选析:题型一、计算求值(等差数列基本概念的应用)1、.等差数列{a n }的前三项依次为 a-6,2a -5, -3a +2,则 a 等于( ) A . -1 B . 1 C .-2 D. 22.在数列{a n }中,a 1=2,2a n+1=2a n +1,则a 101的值为 ( )A .49B .50C .51D .523.等差数列1,-1,-3,…,-89的项数是( )A .92B .47C .46D .45 4、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2497,1,16a a a a 则==+的值是( )( )A 15B 30C 31D 645. 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 )A.d >38B.d <3C. 38≤d <3D.38<d ≤36、.在数列}{n a 中,31=a ,且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点),(1-n n a a 在直03=--y x 上,则n a =_____________.7、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3,a 6=-2,则a 4+a 5+…+a 10= .8、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则432,3,1S a a ==( ) (A )12 (B )10 (C )8 (D )69、设数列{}n a 的首项)N n ( 2a a ,7a n 1n 1∈+=-=+且满足,则=+++1721a a a ______.10、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3 + a 8 = 22,a 6 = 7,则a 5 = __________ 11、已知数列的通项a n = -5n +2,则其前n 项和为S n = .12、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4S =14,30S S 710=-,则9S = .题型二、等差数列性质1、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2+a 8=12,则a 5等于( )(A)4 (B)5 (C)6 (D)7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735S =,则4a =( )A .8B .7C .6D .53、 若等差数列{}n a 中,37101148,4,a a a a a +-=-=则7__________.a =4、记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42=S ,204=S ,则该数列的公差d=( )A .7 B. 6 C. 3 D. 2 5、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31a 1=,4a a 52=+,33a n =,则n 为( ) (A )48 (B )49 (C )50 (D )516.、等差数列{a n }中,a 1=1,a 3+a 5=14,其前n 项和S n =100,则n =( )(A)9 (B)10 (C)11 (D)12 7、设S n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935,95S Sa a 则( ) A .1 B .-1 C .2 D .21 8、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α1+α2+α3+…+α101=0则有( )A .α1+α101>0B .α2+α100<0C .α3+α99=0D .α51=519、如果1a ,2a ,…,8a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0d ≠,则( ) (A )1a 8a >45a a (B )8a 1a <45a a (C )1a +8a >4a +5a (D )1a 8a =45a a 10、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有( )(A )13项 (B )12项 (C )11项 (D )10项题型三、等差数列前n 项和 1、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310a a a a p ++++=,98n n n a a a q --+++=,则其前n 项和n S = .2、等差数列 ,4,1,2-的前n 项和为 ( )A. ()4321-n nB. ()7321-n nC. ()4321+n nD. ()7321+n n3、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099321=++++a a a a ,则 ( ) A. 0991>+a a B. 0991<+a a C. 0991=+a a D. 5050=a4、在等差数列{}n a 中,78,1521321=++=++--n n n a a a a a a ,155=n S ,则=n 。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必修五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必修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提供相关的例题来加深理解。
第一章:函数及其应用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函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轨迹、人口增长等。
1.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函数是一个有两个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的规则。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算式、图像和表格等。
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等。
例题:已知函数y=3x+1,求y当x=2时的值。
2. 函数的性质及其运算的性质函数具有多种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
函数的运算也有相应的性质,如加法、减法和乘法等。
例题:已知函数f(x)=2x,函数g(x)=x^2+1,求f(x)与g(x)的和函数。
第二章: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描述角度与边长关系的函数。
它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其他学科中的基础。
1.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相互转化弧度制是用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来表示角度的制度,角度制是用度数来表示。
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题:已知某个角的度数为60°,求其对应的弧度数。
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最常用的三角函数。
它们的图像和一些基本性质是需要掌握的。
例题:画出函数y=sin(x)的图像,并标出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
3.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恒等式三角函数之间有一些基本的关系和恒等式,如和差化积公式、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等。
例题:已知sin(x)=1/2,求cos(x)的值。
第三章:导数与微分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描述了函数的变化率。
它是研究变化过程的数学工具。
1. 导数的定义与几何意义导数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也即函数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斜率。
导数的定义包括极限和斜率的概念。
例题:计算函数f(x)=2x^2的导数。
2. 导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导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函数的导数规则和链式法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必修5知识点总结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
(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有无交点:当无交点则B 无解、 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 当有两个交点则B 有两个解。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sinA ,则B 无解 当bsinA<a ≤b,则B 有两解D bsA ba C当a=bsinA 或a>b 时,B 有一解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Sbc ab C ac ∆AB =A ==B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b c bc =+-A,2222cos ba c ac =+-B,2222cos c a b ab C=+-.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A =,222cos 2a c b ac+-B =,222cos 2a b c C 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三边求角)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的对边,则:①若222ab c +=,则90C =o;②若222a b c +>,则90C <o;③若222ab c +<,则90C >o.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A 、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取相距3千米的C 、D 两点,并测得∠ACB=75O , ∠BCD=45O , ∠ADC=30O ,∠ADB=45O(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 、B 之间的距离。
本题解答过程略附:三角形的五个“心”;C ABD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a n ).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a n ).13、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即:a n+1=a n ). 14、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15、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6、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符号表示:1n n aa d+-=。
注: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 ②2() ③(为常数18、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19、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aa n d =+-.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 -=+;⑤n m a a d n m-=-.21、若{}n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2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②()112n n n S na d -=+.③12nn s a a a =+++L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 n S aS a +=奇偶. 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2121n nSn a -=-,且nSS a -=奇偶,1S nS n =-奇偶(其中nSna =奇,()1nSn a =-偶).24、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2(1为常数d n d a a n n≥=--11-++=n n na a a2≥n bkn an+=k n ,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符号表示:1n na qa+=(注:①等比数列中不会出现值为0的项;②同号位上的值同号) 注: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 ②(,)③(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成等比数列.25、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G ab=,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注:由2Gab=不能得出a ,G ,b 成等比,由a ,G ,b ⇒2G ab=)26、若等比数列{}n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aa q -=.27、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n m a a q -=;②()11n n a a q --=;③11n naqa -=;④n m n ma q a -=.28、若{}n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a a a a ⋅=⋅;若{}n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29、等比数列{}na 的前n项和的公式:①()()()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q qq =⎧⎪=-⎨-=≠⎪--⎩.②12n n s a a a =+++L30、对任意的数列{}的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112-+⋅=n n na a a2≥n 011≠-+n n n a aa nncq a=q c ,na nxa log 1φx na n nS na[注]: ①(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 ②等差{}前n 项和 →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要条件→若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 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 附: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⑴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在时,有最大值. 如何确定使取最大值时的值,有两种方法:一是求使,成立的值;二是由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的值.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函数对应关系如下: 数列 通项公式 对应函数 等差数列(时为一次函数)等比数列(指数型函数)⎩⎨⎧≥-===-)2()1(111n s s n a s a n n n ()()d a nd d n a a n-+=-+=111d d na nd a n d Bn An Sn ⎪⎭⎫ ⎝⎛-+⎪⎭⎫ ⎝⎛=+=221222d d d n nS 0πd nS n 0,01π+≥n n a a n n d a n d Sn)2(212-+=n数列 前n 项和公式 对应函数 等差数列(时为二次函数)等比数列(指数型函数)我们用函数的观点揭开了数列神秘的“面纱”,将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看成是关于n 的函数,为我们解决数列有关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例题:1、等差数列中,,则. 分析:因为是等差数列,所以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则(n,m ),(m,n),(m+n,)三点共线,所以利用每两点形成直线斜率相等,即,得=0(图像如上),这里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像,直观、简洁。
例题:2、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为,若,n 为何值时最大?分析:等差数列前n 项和可以看成关于n 的二次函数=,是抛物线=上的离散点,根据题意,,则因为欲求最大值,故其对应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下,并且对称轴为,即当时,最大。
例题:3递增数列,对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求分析:构造一次函数,由数列递增得到:对于一切恒成立,即恒成立,所以对一切恒成立,设,则只需求出的最大值即可,显然有最大值,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构造二次函数,看成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因为是递增数列,即函数为递增函数,单调增区间为,抛物线对称轴,因为函数f(x)为离散函数,要函数单调递增,就看动轴与已知区间的位置。
从对应图像上看,对称轴在的左侧也可以(如图),因为此时B点比A点高。
于是,,得⑵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项和可依照等比数列前项和n n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 ⑶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
(3)中项公式法:验证都成立。
3. 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 使得取最大值. (2)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 使得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