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宣示表》D.《兰亭集序》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5.鼎是我国一种礼器,一般为三足。
我国版图上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7.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B.颜真卿、柳宗元——颜筋柳骨C.吴道子——画圣 D.茶圣——陆羽8.“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D.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族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王与马,共天下”B.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C.东晋军队在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D.中原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12.“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14.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1 /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检测题一、选择题1.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三国时期台湾名为( )A .台湾府B .夷洲C .琉球D .北港3.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龙门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 .开凿于西汉,在山西大同,宣传佛教B .开凿于东汉,在河南洛阳,宣传佛教C .开凿于北朝,在河南洛阳,宣传佛教D .开凿于唐朝,在陕西两安,宣传道教4.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通过研读下图,你能判断它反映了( )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局面,表现在( )A .汉族完全取代少数民族B .少数民族完全取代汉族C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D .汉族文化完全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6.他的改革唯“汉”是尊、唯“汉”是从,以致迷失了他们鲜卑的独特的特性,但却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他是()A.北魏孝文帝 B.秦始皇 C.汉武帝 D.隋文帝7.有一段评书是这么说的:“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曹营啊。
那东风这么一鼓啊,鼓动帆蓬,这船都像飞起来一样,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
”它讲的是()A.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 B.长平之战,蜀吴联合抗曹C.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 D.赤壁之战,刘备、孙权统一北方8.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9.纪录片《航拍中国》展示了我国历史、自然及社会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①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①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①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①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从东汉末年开始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至唐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巨大变迁,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B.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D.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3.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4.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李斯5.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A.成都B.建康C.广州D.长安6.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7.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呼韩邪单于B.北魏孝文帝C.辽太祖阿保机D.金太祖阿骨打8.如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A.推动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实现南北统一D.促进民族交融9.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A.《水经注》B.《脉经》C.《齐民要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含答案)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融合测评(含答案)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1.《三国演义》⾥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们所津津乐道,⽽它们都与三国⿍⽴局⾯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之战B.官渡之战C.⾚壁之战D.淝⽔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之战②淝⽔之战③官渡之战④⾚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个,棺⽊能够放进去便⾜够,⾃⼰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这表明诸葛亮(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耿耿C.⽣活腐化,挥霍⼀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局⾯形成于( )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意图的⽚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局⾯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的是( )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A.实⾏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五胡”内迁9.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是( )A.⼥真B.鲜卑C.匈奴D.羌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完成12.我国⽼百姓的主⾷⼀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之外,还有各类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的营养价值⾼C.南⽅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增多13.公元383年,哪⼀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解,北⽅地区重新陷⼊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B.淝⽔之战C.⾚壁之战D.巨⿅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意图的某⼀⽚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总分:一、选择题(2×20=40分)1.官渡之战,前后历时共约8个月,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以2万多兵力,出奇制胜,击破了袁绍10万之兵,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的胜利()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使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D.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2.“值有疾病,孤(曹操)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赖我大皇,发圣明。
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操乌林,显章功名。
”这两句话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追述()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肥水之战3.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三国鼎立形成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4.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①①处分别指的是()A.①长安①建业B.①长安①建康C.①洛阳①建康D.①洛阳①建业5.据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材料中的这次“变乱”指的是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的()A.黄巾起义B.“国人暴动” C.“楚汉之争”D.“八王之乱”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A.西汉后期B.西晋末年C.东汉后期D.东晋末年7.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
“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
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B.推恩令的实行C.君主的腐朽统治D.民族矛盾激化8.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魏晋时期政权并立C.东汉末年军阀割据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矣。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含答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草木皆兵”典故出自于A.“马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下列关于顾恺之描述正确的是()A.被后人誉为“书圣”B.它吸收前人的书法精华,独创一家,楷书,行书和草书无不擅长。
C.他的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最出色,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人们说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3.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④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⑤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A.③④ B.①④ C.④⑤ D.③⑤4.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5.善于学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看,他主要向哪个民族学习()A.鲜卑族 B.汉族 C.匈奴族 D.氐族6.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7.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8.在南方冶铸业中,冶铁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下列哪一方法的发明()A.灌注法 B.灌钢法 C.灌铁法 D.浇钢法9.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10.三国时期,蜀国最发达的手工业部门是()A.丝织业 B.茶叶种植业 C.制瓷业 D.造船业11.下面两幅图(图一、二)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哪一事件相关联?A.秦国商鞅变法 B.汉代丝绸之路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宋辽澶渊之盟12.新鲜的节日似乎越来越多,今天,一个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却被“好事者”冠以“圆周率日”(又称“π节”);更有人建议:应该在今天纪念圆周率鼻祖()A.华佗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祖冲之1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曹操建立了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14.“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出现在东晋初期,其中的“王”是指A.王莽 B.王猛 C.王导 D.王敦15.我国古代书法成为一门专门艺术开始于A.秦朝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16.假如你到山西去旅游,会欣赏到()A.赤壁之战遗址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龙门石窟 D.云冈石窟17.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晋时期 D.东汉、魏、晋时期18.“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19.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5.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A.汉族 B.北方游牧民族 C.女真族 D.西南少数民族7.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了民国初年一群饱受生活所迫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悲凉故事。
“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A.加剧了南方生态环境的破坏B.缓解了北方的人口压力C.稳定了南北政权的对峙局面D.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10.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11.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12.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04(含答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2、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匈奴大军B.孙刘联军C.前秦军队D.东晋军队3、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2年,孙权称王4、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5、下列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①曹魏②东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齐A.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6、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7、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①学习北方的牛耕、施肥等技术②实行麦稻兼作③双季稻的栽培④织锦业迅速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9、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
部编_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评题(含解析)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评题(有答案及解析)选择题(15题)1中有一场战役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提示:200年,袁绍挥师10万南渡黄河,曹操以3万之众迎战,两军相持于官渡。
袁绍率残部数百人逃回北方。
官渡之战后的几年中,曹操彻底清除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故选B项。
2中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正确答案】C【题目解析】提示:从图中的路线和交战地点可知图片反映的是赤壁之战,故选C项。
3中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A【题目解析】提示:官渡之战后的几年中,曹操彻底清除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因此排除④,故选A项。
4中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按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擦掉,其顺序应该是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提示:263年,在司马昭主持下,曹魏消灭蜀汉。
265年,司马昭之子取代曹魏,建立西晋,280年,西晋消灭吴国,实现统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故选B项。
5中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③【正确答案】D【题目解析】提示:304年,内迁的匈奴人利用西晋内乱之机,首先打起反晋的旗号,并最终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因此④观点错误,排除,故选D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都采用了哪一措施,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A.尊王攘夷B.招揽人才C.减免赋税D.实行屯田2.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5.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6.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7.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9.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祖冲之B.郦道元C.张衡D.贾思勰10.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二、材料解析题(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2019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1.“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
其中迁往陕西及河套地区的是A.鲜卑B.氐族C.羌族D.匈奴族2.北魏孝文帝在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风国俗”,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其措施有()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②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③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④迁都长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毅然迁都。
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A.长安B.平城C.洛阳D.建康4.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主要原因是()A.拥有关中B.废除苛法C.重视人才D.释放奴婢5.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C.西晋统一全国D.刘渊起兵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是()A.光武帝B.汉武帝C.汉明帝D.汉献帝8.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错误的是()A.魏国—220年—曹操—洛阳B.魏国—220年—曹丕—洛阳C.蜀国—221年—刘备—成都D.吴国—222年—孙权—建业9.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0.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A.王羲之B.祖冲之C.顾恺之D.贾思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一场战役发生在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2.俗话说“乱世出枭雄”,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在东汉末年异军突起,他增强实力的手段是( )A.隐居山林,修仙悟道B.以战养战,扩充军队C.和亲政策D.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3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有( )①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特点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 )A.迎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5.在讲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按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擦掉,其顺序应该是( )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6.西晋是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7.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8.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东晋南朝时的江南,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人们正在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②农民在土地里施用粪肥③南京城人口凋零,车马稀少④许多北方人来这里定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2015年3月,北京发现了千年古墓群,其中东汉晚期的墓室形制具有“胡人”(少数民族)的丧葬文化因素。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达标卷(含答案)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达标卷1.某班同学针对“孝文帝迁都缘由”搜集到以下材料北魏都城平城地处塞上,屡遇灾荒,大部分粮食需要从黄河流域运输而来,洛阳位居中原腹地,物产丰富且交通便利。
由此可知,同学侧重研究的应为孝文帝迁都的(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地理因素D.文化因素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与各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之间隔阂与偏见消失B.民族矛盾得到彻底化解C.民族性格和意识趋于一致D.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3.如图所示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公元6世纪,我国就有书中记载“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
……观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下列著作中最有可能阅读到这一记载的是(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四库全书》5.如图是东汉以后政权更替示意图,对该图的解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东汉和西晋都是全国统一的朝代B.西晋结束了三国并立的局面C.西晋与东晋曾经南北对峙D.东晋时北方和西南有很多政权6.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
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
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缩小南北差距B.发展农业经济C.规范统治秩序D.加速民族交融7.对如图所示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的战役是( )A.桂陵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8.考古学家在岭南的潮州、汕头等地区的汉代墓葬中,发掘了大量青铜器、陶器,而在这一地区的魏晋时期的墓葬中,则发现各类铁器及造型精美的瓷器,青铜器几乎绝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含答案)
七上历史第4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以下是有关东汉末年史实的描绘,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军阀割据,长期混战,严重破坏社会消费B.黄河中下游人口密集,经济富庶C.曹操据守河南,实力不断增强D.袁绍盘踞河北,战乱相对较少2.曹操与袁绍之间进展的官渡之战,其性质是() A.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3.(济宁中考)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反映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以下事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③曹操统一北方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5.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开展消费,以下关于这一方面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B.蜀国的丝织业兴隆C.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开荒,组织兵士耕田D.吴国的造船业兴隆6.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A B C D7.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上层非常腐败,封王各自为政B.晋惠帝实行分封制C.统治者不重视开展消费,经济衰退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8.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战役,以下对这次战役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该战役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B.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D.该战役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9.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一样之处是()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②战役均以南方政权的成功而完毕③骄傲轻敌都是战败者的失败原因之一④少数民族原居住地区阶级矛盾锋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0.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祖冲之B.贾思勰C.蔡伦D.顾恺之2.经过自东晋南朝二百余年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经济水平已经赶上北方,并成为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此材料直接说明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地区环境较好D.北人南迁促进发展3.“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①改进犁耕、施肥等技术,实行精耕细作②普遍实行麦稻兼作③织布、制瓷、造船、制盐等显著发展④五岭以南种双季稻⑤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商业大都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追忆三国历史,曹操率领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A.赤壁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5.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下列哪部作品A.《兰亭集序》 B.《齐民要术》 C.《女史箴图》 D.《伤寒杂病论》6.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谢灵运——《齐民要术》B.郦道元——《兰亭序》C.顾恺之——《洛神赋图》D.贾思勰——《水经注》7.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颜氏家庙碑》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端庄劲美,雄浑敦厚"。
如果鉴定结果为真迹,其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李白8.小明大学毕业后想要在家乡创办一个“农业生态园”,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决定从古书中学习经验。
你可以向他推荐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齐民要术》9.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有“一战定三国”之说,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一战”是指()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频繁的战乱破坏了社会经济B.造成了国家分裂C.分裂中蕴含着统一D.破坏了民族关系3.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他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
该政权的建立者是()A.孙权B.刘备C.曹操D.曹丕4.下面是晓东同学归纳的三国政权以及它的建立者,请帮他指出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吴-----孙权B.汉------刘备C.魏-------曹操D.魏-------曹丕5.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A.秦朝B.西汉时期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6.“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人民饱受痛苦。
内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这场内乱”指的是()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楚汉之争D.大泽乡起义7.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大交融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C.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D.促进了中原人大量南迁8.下列史料与结论推断正确的是()A.“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唯一的霸主B.“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C.“苻坚时,四夷宾服,凑集关中”——苻坚改革加剧民族矛盾D.“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晋武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9.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下图),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A.①东汉②前秦B.①吴②东晋B.C.①前秦②北魏D.①东晋②宋10.“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A.都江堰修筑的功效B.北方民族内迁的影响C.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D.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大量湖田被开辟出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12.文学史上常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诸葛亮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 AB. BC. CD. D5. 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A. 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 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C. 促进了民族融合D. 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6. 如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A. 魏、吴、蜀B. 魏、蜀、吴C. 吴、蜀、魏D. 蜀、吴、魏7. 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C.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D. 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8. 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 袁绍、曹操、刘备B. 孙权、曹操、刘备C. 袁绍、孙权、刘备D. 袁绍、曹操、孙权9.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社会稳定B. 自然条件优越C. 劳动力充足D. 技术先进10.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 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D. ③④12. 下列关于“明君用贤臣”的举例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B.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C. 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D. 刘备请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13. 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A. 汉族地主的建议B. 南北对峙的形势C.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 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14. 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 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 都曾统一过北方C. 都定都洛阳D. 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15.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 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D. 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16. 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A. 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 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 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 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17. 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目的是夺取统治权.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9. 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A. 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 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 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 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20.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澶州之战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总分值4分)21. [作品解读](1)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下列两部作品,请你比较一下,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史料解读]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曹操能够战胜袁绍、逐渐强大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纳贤士C.实行屯田D.曹操奸猾2.杜甫在一首诗中曾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其中的“老臣”指( )A.刘备B.诸葛亮C.周瑜D.曹操3. 208年,曹操准备统一全国,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的地点是( )A.官渡B.长平C.赤壁D.巨鹿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5.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是( )A.魏国B.蜀国C.吴国D.前秦6.关于西晋王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国归晋,它是一个统一的政权B.司马睿建立西晋,定都建康C.它是一个短命王朝D.西晋被少数民族推翻7.关于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源在于晋武帝分封同姓诸侯王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C.八王之乱结束了西晋统治,国家再度分裂D.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8.公元4-6世纪,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城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①前秦②北魏③西晋④东晋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晋后期北方人纷纷南迁的原因是( ) A.东汉末期起,北方社会动荡不安,而南方比较安定B.北方人民躲避战乱C.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D.北方人民志愿到南方进行开发10.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②大量劳动力的补充③先进生产工具的带来④先进生产经验的带来⑤自然条件十分优越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1.下列叙述中,哪些可以表明南方经济的发展( )①大量荒地的开辟,各种种植技术的结合,水利工程的兴修②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③经济发展已经超过北方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A.①②③④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1.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6.“(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7.下列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 B.颁布“推恩令”C.八王之乱 D.孝文帝改革8.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9.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王充1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
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郦道元11.下列关于古代书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钟繇独创楷书书法B.钟繇﹣﹣《兰亭集序》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D.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12.某书法协会准备在门口建一座人物塑像,你认为应该选取下列哪一个人物的塑像比较适合()A.祖冲之B.王羲之C.贾思勰D.蔡伦13.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真迹的局部图,是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它是()A.《步辇图》B.《洛神赋图》C.《天王送子图》D.《清明上河图》14.以下是某历史小泽同学为云冈石窟涉及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A.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佛教 B.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C.开凿于北朝,宣传的是佛教 D.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道教15.小华拟定了主题为“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B.《史记》与体育运动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D.《论语》与佛教文化二、组合列举16.根据提示写出下面人物的名字。
(1)230年,孙权派将军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蜀汉在丞相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北朝农学家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4)南朝的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5)和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
三、辨析改错1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改正:(2)266年,司马睿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改正:(3)316年,内迁的鲜卑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改正:。
四、材料解析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材料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
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
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为什么?(2)你知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3)除了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试举出三个。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
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
(1)两汉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原因是什么?(2)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3)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五、开放探究20.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
(1)商鞅变法中损害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受到农民欢迎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提倡学习汉族社会习俗的重要措施有哪些?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3)商鞅变法前,秦国很多开明的奴隶主将土地出租给奴隶耕种;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我国北方出现了“汉人胡食、胡人汉服”的现象。
结合以上现象分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1.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考点】赤壁之战.【分析】本题考查了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重要人物.【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体现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的战役中.在曹操南下时,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最终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传说他“借来东风”成为战胜曹操最重要的因素(仅是传说).故选C.2.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赤壁之战.【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解答】当时曹军有二十多万人,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故有②的选项都不对,应选①③④.故选C.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 .【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解答】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选D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民族融合B .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点.【解答】根据题干要求,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解决.首先A 和B 选项只符合后者;而C 选项只符合前者,而两者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选D .5.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 )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
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考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更替.【解答】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陷入混战状态,东晋统治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C.6.“(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解答】材料主要意思是江南地区一年的收获,可以使几个郡县都免于饥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故选C.7.下列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 B.颁布“推恩令”C.八王之乱 D.孝文帝改革【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解答】依据题干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孝文帝改革.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故选D.8.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三国鼎立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本特征.【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权分立时期,在政权分立的同时,各民族相互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故选D.9.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王充【考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分析】本题考查了贾思勰.【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生活在北魏和东魏,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和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可知此人是贾思勰.北魏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所著《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故选B.1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