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送友诗鉴赏
《赠别》 文章解析
《赠别》文章解析
《赠别》是一首宋代文人晏殊创作的诗歌,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
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这首诗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主题进行解析。
首先,诗歌的整体结构为五言绝句,每一句均为五个字。
这种结构
简练而紧凑,使得诗歌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其次,诗歌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运用对比描绘情感。
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既无芳杜鹃”与“也无江南烟雨”,以表达离别时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其次是运用象征意象。
诗中出现了“白发”、“江山”等象征性的意象,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凸显出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变幻。
再次是运用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诸如对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印象深刻度。
最后,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离别时情感的真实与深挚。
诗人以对
比和象征意象塑造出离别的凄凉,表达了离别时思念之情的真实和深刻。
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诗人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
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味道。
总结起来,晏殊的《赠别》通过简洁而紧凑的结构,运用对比、象
征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真实
而深刻的情感触动人心,使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失落。
赠友送别诗鉴赏
知识目标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能力目标: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一.导课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三、赠友送别诗的特点⒈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三、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赠友送别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赠友送别诗鉴赏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一、基本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常见意象:(1)时间(傍晚、月夜)(2)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灞桥、劳劳亭、谢亭、灞陵亭等)(3)意象(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笛声、远山、夕阳等)(4)曲调(杨柳曲、阳关曲、渭城曲、劳劳歌、梅花落)3、基本主题:(1)依依不舍的留念;(伤感、失落、怅然)(2)情深意长的勉励;(鼓励、劝勉、安慰)(3)坦陈心志的告白;(表心志、吐积愤)(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彩:(1)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2)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比喻、拟人、夸张、谐音、双关)手法二、鉴赏方法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开心。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2、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永不褪色的友情--赠友送别诗鉴赏
拓展练习: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在美好的季节里,朋友将要去一座繁华的城市, 和朋友愉快的分手,依依惜别中略含对朋友的 向往。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思考: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 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 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评价公泪眼朦 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中一看字,就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参考答案: 1、诗人本病情危重,在听到“君谪九江”的消息之际,竟“惊”而坐起。作者 抓住人物刹那间的心灵震颤而引起的剧烈动态表现了关切和愤激之情,形神兼备, 感情强烈。 2、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首句“残 灯”“影幢幢”等渲染了悲凉气氛,尾句“暗风”“寒窗”等烘托了孤寂悲愤的 心情。 <得乐天书>主要运用了的写法,通过记叙妻女看到诗人”远信入门先有泪”后 猜得“应是江州司马书”,衬托元稹对白居易的深情厚意。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 简要说明。 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 悠长。下一首借“官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别古诗词鉴赏
送别古诗词鉴赏送别古诗词鉴赏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慢慢消逝,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
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送别古诗词鉴赏2送别:王维朝代:唐朝【作品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作品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漂浮。
【作品解释】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也许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对友人的关切、爱惜的深情厚意。
《赠别》原文翻译及赏析9篇
《赠别》原文翻译及赏析《赠别》原文翻译及赏析9篇《赠别》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译文玉瓶中装着美酒佳酿,已经送别了数里地,该是返回之时了。
把马系在垂杨下,在大道上饮酒。
远望天边看到幽幽绿水,遥远的海上看到隐隐约约的青山。
酒兴过后就要分别了,你们快回去,不要看到酒醉离别的悲伤情态。
注释广陵:今江苏扬州。
沽:买。
垂杨:即垂柳。
渌水:清澈的绿水。
袂:衣袖;分袂,指离别。
赏析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写携酒送别。
唐诗中的离别总是弥漫着浓浓的酒香,这首诗更是如此,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
这两句好像平平叙述,实际上蕴含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瓶为“玉瓶”,酒为“美酒”,从容器的精致名贵和酒的香醇清洌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重视。
这种感情在第二句更加明确:“数里送君还”,送君数里,可见为了送别朋友走了很长的路,惜别之情见于言外。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送别诗中常见柳色依依。
系马于垂柳之下,举杯于大道之间,作者通过两个前后相承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开阔畅达的意境,暗示出这并非是一次黯然销魂的伤情之别。
需要提出的是,这两句语言虽舒缓平易,却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垂杨、大道、系马、举杯,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柳阴送别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扬州地处内陆,并不靠海,也没有十分广阔的水域,所以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当是作者与友人谈话的内容,而非眼前实景。
不管是久别重逢还是即将离别,相知的'人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这两句是对朋友说:此去一行,你将会有许多美好的经历,可以在遥远的地方欣赏大海的美景,可以在广阔的海面上见到缥缈的青山。
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寄寓着对朋友的衷心祝福,不见勉励之辞而暗含勉励之意,景色的描述中凝结了深厚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赠别》课文解析
《赠别》课文解析赠别课文解析《赠别》是中国现代作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写离别情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友谊的珍贵。
本文将对《赠别》这篇课文进行解析,探讨其背后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整体结构。
《赠别》共有十六行,每行四个字,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展示部分内容。
整首诗的韵律鲜明,每两行为一个押韵组,呈现出朴实而有力的韵律效果。
诗中还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为情感的表达增添了一抹诗意。
诗的开篇是“长亭外,古道边”,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别离场景。
作者使用简洁的文字,但却抓住了生活的重要瞬间,使读者不禁沉浸其中。
随后,“芳草碧连天”的描写为诗中的离别情感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整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作者与朋友离别的情景,展现了友谊与别离的矛盾交织。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作者既表达了自身离别的情感,又给予了读者以抚慰和安慰。
诗中的“相思”二字,更是贯穿了整首诗的主题。
它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诗中情感的核心。
作者用“云雨巫山枉断肠”来比喻离别之痛,意味着为友谊而牺牲的痛苦。
诗的结尾,“及时当刮目相看”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
除了情感的描写,诗中的艺术手法也很值得注意。
例如,作者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作者还注重音韵和节奏的呈现,以达到诗歌的美感和韵律感。
总的来说,《赠别》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悲切之作,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唤起了读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思考。
无论是诗的韵律还是情感的表达,都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赠别》这篇课文的解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诗歌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描摹,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
阅读和研究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可以享受文字的美感,更能够领略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赠友送别诗鉴赏PPT学习教案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一来写友 人已远去,诗人谢亭暂憩,不觉已是黄昏。二来写 酒醒有特别之处。大多数写送别都直接借酒写意, 将离愁别绪淋漓尽致地表现于分别之时。而此诗却 却写别后的感受。酒醒之后,独留谢亭,友人已去, 天空暮色苍茫,满楼风雨凄迷,一腔孤寂。三来极 写景物的凄黯迷茫,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9、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 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 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 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 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 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 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 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 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第23页/共29页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 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 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 息机。
春风吹绿了林木,小孩童守望在家门口。 远处沟壑杜鹃鸟鸣叫声声,前山的游子回 来了。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下马后 一洗征尘,轻松愉悦。进一步设想友人归 家后悠闲自在整日游乐山水,估计友人已 无机心,寄托了对第24友页/共人29页真诚的祝福暗含着 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11、水 古诗中以水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 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送别之情就如一江春 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连绵不断。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知识目标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能力目标: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一.导课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 …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别离" 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柳永在《雨霖铃》中的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及赏析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及赏析《赠别二首》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作者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牧《赠别二首》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赠别二首·其二唐代: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注释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像无情;只觉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声。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
“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着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
别筵上,凄然相对,像是彼此无情似的。
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深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了出来。
“惟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
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
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
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案头蜡烛有心还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
《赠别》 文章解读
《赠别》文章解读《赠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和无常的人世间的真实性。
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抒发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文章开始部分无需标题在诗的开篇,诗人以“咫尺之殇”,形象地描述了离别的苦痛之情。
这一形容使读者能够立即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中,感受到他的离别之痛。
接着,诗人运用“如鸟如燕,难寄难留”的比喻,描绘了离别时的无奈和无力。
通过以鸟和燕的迁徙来比喻离别,诗人将离别的悲伤和无常的人生相联系起来,使得诗歌更富有深意。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描述“天地一沙鸥”的形象,表达了离别后孤独和渺小的感受。
这种感受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离别的体验,使读者更能够共鸣诗人的情感。
同时,诗人以“采薇”这一寓意丰富的动作来比喻离别后的寻求与追求,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运用“山川悠悠,江水滔滔”的手法,将诗歌的视野拓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经历的思考。
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和流动,诗人展现了人类短暂的存在和不可抗拒的时光流转,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和无奈。
最后一句诗“明月不谙离别苦”给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句诗将月亮的不谙离别苦与人类的离别之情进行对比,表达了人类无法摆脱离别之苦,而天地却依然运转的无常法则。
这样的对比使人们不禁思考人生的无常和短暂,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无限思念。
文章结束部分无需标题通过以上对《赠别》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王之涣通过具体的形象描写和比喻手法,将离别的痛苦和人生的无常相结合,使整首诗更加深入人心。
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无情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存在和离别的思考。
这使得《赠别》不仅仅是一首离别的抒情诗,更承载着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索。
在阅读《赠别》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的解析,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境和思考。
诗歌的美在于她能够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情感,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人成功地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鉴赏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
❖ 3、坦陈心志的告白;诗人多在艰难困厄之际,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借送别言志。这 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 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 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
居易《南浦别》
a
10
❖ 3、杨柳,草,酒——物
❖ 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 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 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其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柳” 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 舍之意;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传达出亲 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 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 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 劳劳亭。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 城大约十五里。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我国成语 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 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诗句 之意。即描写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被迫分离,两人恋恋不舍 而送别。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 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 居易《琵琶行》
a
8
❖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地
赠友送别诗鉴赏分析
•情感3:抒发对情谊的珍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情感4:表现诗人的志趣。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⑴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 劳劳亭、渡口、阳关、古道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秋
(三)、送人还荆州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1、诗歌颔联历来被人称颂,试简单赏析。(4分) 1分 答:运用想象(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的手法, 1分 由眼前的景色想象流水与云梦水泽的早晨相连, 1分 青山和洞庭湖的春天不分,流露出对游人一路山 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1分
• • • •
(二)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诗中“渺茫”一词历来被人称赞,试赏析。 (4分) 1分 •答:“渺茫”一词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写 1分 出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的景象,更是诗 人茫然心境的描摹,抒发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 然若失。 1分 1分
• 六、实战演练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 穷树,带雨埋云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 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初中诗歌分类(赠别送友诗)教师
初中诗歌分类(赠友送别诗)赏析行旅诗:这类诗的主题一般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主要内容:或写羁旅之思,如《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或写思念亲友,如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或写征人思乡如宋范仲淹《渔家傲》。
送别诗:古人离别之际,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像、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如王维《谓城曲》抒写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念之情;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人情深意长的勉励。
诗词经常选取一些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来营造感人的艺术魅力,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杨花:随风飘散,使人想到飘零;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竹:虚心、脱俗、孤、刚劲;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情感:⒈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3.借送别言志。
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
4.表达朋友间的深厚友情。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到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诗歌鉴赏系列之“赠友送别诗”(1)
诗歌鉴赏系列之“赠友送别诗”(1)◆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2)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3)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课文识记】1、高远《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5、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杜牧《赠别(其一)》: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8、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9、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0、骆宾王《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知识链接】1、赠友送别诗的风格和抒情方式(1)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 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赠友送别类 诗歌鉴赏
多情自古伤离别 聚散离合总是情
课前热身:
名句默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4、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 送辛渐》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 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 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 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 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 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 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 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 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 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 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问题:⑴三、四句壮阔明朗的画面展示出诗人
,
以“小谢”自比流露出诗人
。
⑵七、八句表现了诗人
。
⑶“抽刀断水”这一细节显示出诗人
的要求。
解析①豪迈开阔的胸襟、自信。
②对高洁理想境界和追求。
③摆脱精神苦闷。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①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 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 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 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 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
❖ 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 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 佳。”
❖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 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 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 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②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
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 伤的离别之情。
【高考传真】
1.(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
6、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学习目标: 1、了解送别类诗歌的基本主题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送别类诗歌的方法与规律
学习重点: 送别类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归纳法、研讨法、练习法
❖ 【元朝】杨载《诗法家数》
❖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归纳:
❖ “第一联叙题意趣;
❖ 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 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3.(13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 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 红树远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