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景的方法

合集下载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诗歌写景的方法一、引言诗歌是一种富有情感和意境的文学形式,而写景则是诗歌中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

通过诗歌写景,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然环境、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诗歌写景的方法,以供参考。

二、自然景色的描写1.使用具体而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如:“碧波荡漾的湖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远山的轮廓。

”2.运用色彩的对比和渲染,例如:“红日初升,映照出群山的金黄,初露的花朵仿佛火焰般绽放。

”3.运用动词和副词描绘景物的动态变化,如:“忽然间,白云在天空中翻滚,带来一场磅礴的暴雨。

”4.利用人的感官描绘景物的细节,例如:“微风吹拂着花瓣,轻柔地触碰着我的面颊,带来阵阵清香。

”三、人物形象的描写1.运用具体的细节描述人物的容貌和特点,如:“那位老人满脸皱纹,他慈祥的目光仿佛可以穿透人心。

”2.运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人物与自然界联系起来,例如:“她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来展示他们的性格和情感,如:“他手中拿着一本书,专注地读着,看得入迷。

”4.运用对比和冲突的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和个性,例如:“他身材高大,英俊潇洒,而她却娇小可爱,天真烂漫。

”四、社会现象的描写1.运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描述社会现象,如:“城市的夜晚,霓虹灯的闪烁,人们在繁忙的街道上匆匆而过。

”2.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来反映社会问题和人们的内心矛盾,例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远离了自然的原本,人们的心在城市的喧嚣中变得冷漠。

”3.运用对比和比较来展示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在城市的一端,贫民窟里人们挣扎于贫困和黑暗中,而在另一端,富豪们奢华享受着一切。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相关附件供参考:- 诗歌写景案例集:包含各种经典的诗歌写景作品,提供更多写景的思路和灵感。

- 诗歌写作技巧指南: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来写作诗歌,对写景起到指导作用。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古代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古诗中的写景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形容词修饰、物象抒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一、形容词修饰形容词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描绘物体的色彩、形态、气息等特征来丰富景物描写。

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容了严寒的冬天中无人痕迹的山林,给人一种寒冷、荒凉的感觉。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明月光”、“地上霜”来形容夜晚的景色,增强了描绘的效果。

二、修辞手法运用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使用了夸张法,通过将“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并列,形成明显的对比效果,突出了山河壮丽景色的壮丽和浩瀚。

三、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例如,《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通过描述春天的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四、运用对比通过对比描写,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例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空山不见人”与“但闻人语响”形成对比,使人感受到山林的幽静与人类的繁忙对比,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

五、以物抒情古诗中常用景物作为情感的象征,通过物象抒情的手法来描绘丰富的情感。

例如,《忆江南》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江山”用来代指江南地域,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敬仰之情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之情。

六、通过节奏表现景物通过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来形象景物的气势和风貌。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运用抑扬格,形象地表现出枫树的丰姿和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七、运用比喻通过对景物的比喻来丰富描写,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蓬门今始为君开,琴弦已为语者断”通过将琴弦比喻为已经离散的亲友,来表达对乡音乡情的思念之情。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诗歌写景的方法:一、引言在诗歌创作中,描写自然景物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写景诗可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表达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以供参考。

二、景物的选取⒈观察与感知:写景诗需要通过观察和感知来发现美。

具体可以在户外进行观察,或者借助书籍、图片等途径,如描绘一朵花的细节、一座山的壮丽等。

⒉内心共鸣:选择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的景物,如透过一个风景表达心情或情感。

可以是阳光明媚的海滩,也可以是凌晨的雾霭。

三、描绘手法⒈比喻和象征: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喻,使景物形象更加生动,使得读者可以将自己情感投射到其中。

⒉形象描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等各个方面。

可以用丰富的词语、形容词或动词来描绘。

⒊运用意象:通过意象来表达景物给人带来的感受和情绪,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四、节奏与押韵⒈节奏感:诗歌写景可以运用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使句子更加韵律明快,生动有力。

⒉押韵和音韵:适当使用押韵和音韵,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和流畅。

可以尝试使用押头韵、押尾韵等方式。

五、写景的主题和情感表达⒈主题:写景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历选择不同的主题,如四季变化、山水风光、人与自然等。

⒉情感表达:在写景过程中,可以通过描绘景物和写景主题之间的关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 一篇写景诗示例- 一份景物选取的练习题- 一份写景诗创作指导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对作品享有的独占使用权,并对他人造成任何侵权的法律保护。

⒉侵权:指未经著作权人允许,对其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等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高中语文-诗歌写景的方法 课件(24张ppt)

高中语文-诗歌写景的方法 课件(24张ppt)
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 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 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 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 又一个鉴赏角度。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 感官的角度来写景。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④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 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抓住对象的 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 面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陶渊明《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写起,写的是二月郊外出行时所见到的;
颈联下句“老牛牵犊学春耕”写的又是近景,将 田园风光中那幅“老牛牵犊(小牛)”学着春天
耕种的融融怡怡的甜美写了出来。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 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 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田园乐》王维
互文、设问、反问等, 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
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 句整齐。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 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 情。
⑧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景。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 色镜中看。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 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 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诗歌中的写景角度(如何写景的)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 内外,总是层次分明。 《鹧鸪天》苏轼

诗词中的8种写景手法

诗词中的8种写景手法

诗词中的8种写景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白描1、正侧结合杨柳枝词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指有直接描写“主要景物”,同时也描写“主要景物”旁边的与之相关的其他景物,目的是为了使“主要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前两句直接描写柳树。

后两句写垂柳生长之地。

前两句是正面描写,后面句是侧面描写,这就是正侧结合。

目的“要说柳树好”。

手段“先正面说柳树好,再侧面说柳树生长的环境太差,以此来说明柳树特别好。

”暗示:别的树长在好的环境,它的好,不是真的好。

在日常生活中,“正侧结合”的运用非常多,虽然不是用于写景,但原理与效果都是一样的。

例如:“高考状元”总是与“家境贫寒”绑定在一起的;成功企业家“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是“白手起家”。

2、动静结合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指有动态的景物描写,也有静态的景物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也是与衬托相关的。

通常主写的都是“静景”,写“动景”都是为了衬托“静景”的。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是动景。

动静结合,尽管只是文字,但给人的画面感很强。

“竹喧”“莲动”,也都是动景,写这个动景,却似乎告诉我们另外的静景:山不静能听到竹喧吗?水不幽能感觉到莲动吗?图书馆里虽然有很多人,但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

类似的说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针掉地上”是动景,其作用是衬托“很多人在图书馆里非常安静”这个静景。

3、声色结合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指写景时有声音的描写与颜色的描写。

前两句看似很普通,“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涉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画面绚丽多彩。

黄鹂在翠柳上的“鸣”,是声的描写。

一派愉悦的景象,确实能让人感受到优美的意境。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八种方式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八种方式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八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一、正与侧(衬托对比)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引言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运用丰富的语言、形象和意象来描绘各种景象。

诗歌写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自然、人物、物体等所形成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诗歌写景的手法,并分析其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一、形象描写形象描写是诗歌写景的基本手法之一。

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语言,诗人可以将景象具象化,使读者感受到如同亲临其境的体验。

1. 对象、人物描写诗人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使诗歌中的景象更加鲜活、具体。

例如,诗人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拟声等手法,将一些生命力或特征突出的景物或人物形象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手法:马之嘶喊如雷霆,喻示了马的力量和奔腾。

•拟人手法:柳枝垂首,如默默倾听,给人一种温柔、宁静的感觉。

2. 语言描绘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词语,来达到写景的目的。

一些形容词、名词、动词的使用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景象的色彩、气味、声音等方面的特点。

•形容词:翠绿的树叶,让读者感受到清新和生机。

•名词:烟雾缭绕的森林,让读者想象到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动词:细雨轻飘飞,给人一种绵绵的感觉。

二、比喻和象征诗歌写景中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使景象更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1. 比喻比喻是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共同点的揭示来增强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比喻常常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张力。

•“月如字典翻,夜笔挥毫发银弦。

”比喻了月亮的形状和亮度。

•“水如明镜,映照着蓝天和白云。

”比喻了水面的清澈和透明。

2. 象征以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景象,使景象更加富有隐喻和感知。

通过符号的意义,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景象来直观地呈现给读者。

•“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指代的是爱情,它的春意闹可以传递出爱情的美好和喜庆。

•“红旗下的高楼”象征了新时代的繁荣和幸福。

三、意象运用意象是指在诗歌中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核心形象,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将景象更具有感染力和感知。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不仅能让读者产生视觉感受,更能让读者进一步反思人生哲理。

本篇文档将介绍七种古诗词写景的方式,帮助高考生深入学习古典诗词。

第一种写景方式:直接描写这是最常见的古诗词写景方式,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

表现为作者直接描写自然或人物具体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物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直接描写方式例子:暮色苍茫看势滞, - 《将进酒》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登高》杜甫第二种写景方式:抓住特定景物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一个具体的景物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深入描写这个景物的特点来阐述自然美的感受。

通过突出某一个特定的景物,来呈现整个自然景象。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抓住特定景物方式例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木兰诗》匿名木兰当户织, 描述的是一种寂静、空灵的氛围:在静静的夜晚,唯一听见的是温柔、忧伤而又无奈的女子叹息声。

第三种写景方式:借景抒情古典诗词有时借助环境、某个景观来表达情感,这种方式被称为借景抒情。

通过将已知景物与抒情的心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顶峰的诗意效果。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方式例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静夜思》李白这里的月亮完美地借景表达了作者的离愁,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岁月变迁的无常与不可控。

第四种写景方式:意象联想这种方式比较难解释,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空灵、抽象和哲思。

这种写景方式主要是通过抽象的词汇和意象来暗示和引导读者产生感受。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意象联想方式例子:花底滑钱庄,绿水东流。

桃花不言下自成蹊。

-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这里以花、水、桃花为起点,以抽象化的逻辑来表现自然的诗意。

第五种写景方式:以人为龙头,写自然和社会的交往这种写景方式借助人文元素,将自然和社会幻化成互相交错的场景。

通过人物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尊严。

(完整版)诗歌写景的方法

(完整版)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上)诗歌写景的方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多感官描写、色彩的运用、动静、虚实,对比、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白描与细描、寓情于景等。

(一)描写的顺序.写景是要有一定顺序的,这样写出的景才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写景的顺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

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碧瓦范成大①碧瓦楼头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色彩绚丽、富有生趣的暮春景象。

近处,富丽堂皇的碧瓦楼,绣幕低垂;远处,赤栏桥外,一泓清溪横斜,绿水淙淙;空中,杨柳飞絮,漫天飘舞;地下,梨花铺地,洁白如雪。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前两句由近及远,后两句先高后低.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是从面上着笔,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后两句则是从点上着笔,工笔细描特定的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这首诗在写景时点面结合,极有层次感。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金德淑①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注】①金德淑,南宋旧宫人,宋亡后流落至元大都,这首词即作于此时.根据首句和“六街灯火已阑珊”看,这首词是按什么线索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是按时间线索写景的。

“积雪满燕山”和“万里长城横缟带”是早晨春睡起来所之景,“六街灯火已阑珊”是傍晚之景。

作者从春睡起来一直写到傍晚灯火阑珊之时,表明其一整天都伫立于玉楼之上,这就表现出了她内心深重而难以排遣的亡国之痛.(二)多感官写景。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诗歌写景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是传达诗人情感的重要方式。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诗歌写景的手法,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

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诗歌写景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它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

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首以鹳雀楼为背景,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诗歌。

王之涣借助鹳雀楼的高度和远望来展现自己的思乡之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诗歌写景手法。

它不仅描述自然景物,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意境,使诗歌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鸟鸣涧》中就寓情于景,将流水、花鸟、山林等自然景物蕴含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三、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写景中运用虚实对比,创造出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变化的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对月下路灯、路灯下行人、广场上琵琶声等多种景物的描述,创造出一个生动的夜景场面,表达了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四、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一种将自然界的物品作为情感的象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描绘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窗、月亮等物品都是情感的象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描写和联想,诗人李白表达了自己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诗歌写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诗人们可以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紧密地联系起来,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诗歌写景手法的总结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创作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古代诗歌写景手法

古代诗歌写景手法

古代诗歌写景手法一、描写顺序:1.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

(例: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2.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二、多感官写景: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

(例: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三、色彩运用: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的色彩感。

1.色彩的组合:将接种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副色彩绚丽的画面,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色彩组合的目的是为了让画面的色彩更绚丽,一般描写的是乐景。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色彩对比:把两种在色彩上具有强烈反差的景物放在一起,使其在色彩上形成对比,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色彩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其所选取的色彩往往是一冷(冷色调)一暖(暖色调),两者相互映衬,以表达感情。

(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动静处理:即描写具体静态特点又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使得动与静和谐统一于一副画面中。

1.化静为动,以静写动:使整个画面变成静态表现环境的静谧安适。

(例:遥看瀑布挂前川。

)2.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动衬静,更能突出环境的清幽。

(例:三五银蛇,原驰蜡象。

)3.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既生机勃勃,又宁静安适。

(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五、虚实结合1.实景:眼前之景。

2.虚景:以往之景,想象之景,梦中之景等。

六、正侧面描写: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侧面景物写起。

(例: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六、对比:色彩、动静、虚实、大小、多少、远近、乐哀、衰荣等。

(例: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八、白描:用朴素平实文字干净利落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

(例: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歌的写景角度

诗歌的写景角度

诗歌的写景角度
诗歌的写景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远近结合:写景时既有远处的视角,又有近处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层次感和空间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远望长城,千山万水,如龙盘旋,如蛇蜿蜒”和“近看古道,青苔满地,石径依稀,人迹罕至”,通过远近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壮丽的长城和荒凉的古道。

2.高低结合:写景时既有高处的视角,又有低处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立体感和深度感。

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通过高低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壮阔的草原和悲伤的人情。

3.上下结合:写景时既有上方的视角,又有下方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立体感和生动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万山磅礴来势如山倒,江水翻腾空凌空腾跃”,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展现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

4.前后结合:写景时既有前方的视角,又有后方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连贯性和变化感。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通过前后结合的方式,展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景象和饮酒作乐的情趣。

5.内外结合:写景时既有内部的视角,又有外部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多样性和丰富感。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和“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宫廷女子的闲适和孤寂。

总之,诗歌中的写景角度多种多样,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表现方式,可以展现
出诗人眼中的美丽和情感。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古典诗歌中写景地七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地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地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地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一、正与侧地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地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地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地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地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地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正侧结合指地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地手法.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秦罗敷美貌地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不从秦罗敷地容貌写美,而从周围人看了她之后地反常行为入手,美最后不言而喻,这种写法就是侧面烘托.《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口如含朱丹,指如削葱根”,纤巧绝色地美人儿呼之欲出,这是正面描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地高峻奇伟.再如白居易地《琵琶行》中第二节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句,写出了琵琶声节奏乐理地变化,这是正面描写.最后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音乐地效果和对听众地感染力来写音乐,则属于侧面烘托地手法.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地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地娇美形态.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地感概.王昌龄地《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地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再如刘禹锡地《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地没落与荒凉.这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地慨叹.二、动与静地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地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地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地“春风又绿江南岸”地“绿”字地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地一些典范,在动词地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地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地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地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地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古人作诗,往往动景与静景交叉运用,相得益彰.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六句中,前三句写地是静景,后三句写地是动景,如此搭配,既使山居生活显得幽静清雅,又不失活泼灵动.流水淙淙,浣女嬉闹,渔舟顺流而下,这样和谐美妙动感地生活画面,不也衬托出了乡居生活地宁静,远离尘世喧嚣、名利争斗,不正是人人心中所向往地世外桃源.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是古诗词惯用地手法.贾岛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用地也是这一技巧.三、声与色地结合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地艺术效果.在所有从事各种文体写作地作家中,诗人恐怕是其中最敏感地一个群体了.诗人观察景物,往往能够调动自己所有地知觉器官,视、听、触觉等等.使在他们地文中,景物被写地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如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风”“天”“猿”“渚”“沙”“鸟”等六种景物,其中“风急”“渚清”用地触觉器官,“天高”“沙白”用地是视觉器官,“猿啸哀”“鸟飞回”用地是听觉器官.老诗人杜甫此时虽已年过半百,可还是耳清目明,心思细腻,容易被这深秋地一景一物所触动.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地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地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地意味.次句写蓝天上地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地颜色,织成一幅绚丽地图景;首句还有声音地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地感情.四、虚与实地结合“虚”与“实”是两个极大地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地,因为它是无形地、抽象地,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地,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地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地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地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地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地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地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郁地情思.一般意义上说来,描写过去地、未来地、幻想地景象属于虚写;而描写当今地现在地眼前地景象则属于实写.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如《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虚)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地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地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地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地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地《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地不是笛声而是落梅地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地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地浓浓地思乡情.1、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中上下两阕,上阕写地是别前、时地景物,属于眼前之景,这是实写.如“寒蝉凄切”“晚”“骤雨”“烟波”“暮霭”等景,是秋景,也是晚景,有近景,也有远景,都是实实在在地景物.下阕“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想象地离别之后地景象,属于虚写.再比如李煜地《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节选)其中“春花秋月”是实写,“往事”是虚写,“小楼”“东风”是实写,“故国”“月明”是虚写.这种手法叫做虚实结合.2、化实为虚杜甫地《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作者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乡,而说家人怎样想念自己.把自己地思乡之情变成想象中地家人思念自己地情景,这就是化实为虚地技巧.再如刘长卿《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中说从早到晚同我做伴地只有猴子,和我领略江上风光烟雾地,只有柳树,具体形象之中透露出生活地单调、寂寞,化景物为情思,化实为虚.3、化虚为实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句,把无形无象地心理之忧,进行感情物化,即说自己地忧愁堆积如同终南山一样高,像无边地茫茫大水那样无法收拾,把抽象地感情变得形象可感,这也就化虚为实地了.五、点与面地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地,不是孤立存在地,描写地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地景物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地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古诗词写景地技巧,往往有一定地层次,或者并列平置,或者从整体到局部.整体和局部地关系,也就是点面结合,面在前,点在后.这样地写法,既有利于表现景物地共性,又有利于表现景物地特性,整饬中富于变化.《蜀道难》中,作者先从蜀道地高险处落笔,又抓住蜀中富于个性特征地“剑阁”精雕细刻,从面到点,从全景到特写.既突出了蜀道高险地共性,又表现了剑阁因特有地地形、战争频繁等特性.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地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地位置,是诗地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地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地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地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地品格起到了很好地铺垫作用.六、远与近地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地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地景物产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获得更完美地感受.远景和近景结合描写,也是诗歌写景地常用技巧.先把目光放远大,然后慢慢收拢,这是由远到近地写法.或者从身边一草一木写起,再放眼天地宇宙,这是由近到远地写法.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前两句写地是居所地四周,属于近景;后两句写地是远眺地乡村气象,属于远景.如杜牧地《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地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地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地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地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地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地《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那些景色是“田家”所特有地?圃桑麻菊花.作者描写田家地景物时,描写近景地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远景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七、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地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地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地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地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地笔触,明快简洁地语言,朴素平易地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地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地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地笔墨,不加渲染烘托地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地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地壮美,点染出牧民地生活.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地画境.辛弃疾地《清平乐·村居》,词地上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句,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优美地田园生活图画:温暖地阳光下,一所低矮地茅屋,一片绿茵茵地草地,透明地溪水在草地地一边潺潺流过,那么恬静,那么柔和,如诗如梦,而接下来一笔“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就在这如诗如梦地优美画面上添上了富有乡土味地音响、情趣,使之更为亲切动人.如马致远地《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地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地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地,树是老地,鸦是黄昏中地.他们给人地情绪是萧索地是暗淡地.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地,那种思乡思家地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如温庭筠地《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地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地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地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地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地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地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地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地写法来表现卖炭翁地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地心理刻划.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地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地生活境遇.同时,这样写使下文“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显得更加有力量,更能激起读者对狐假虎威地“黄衣使者白衫儿”地痛恨.写景是诗歌地主要内容,鉴赏诗歌地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地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地诗人地情感.。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写景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法,正是运用了写景手法,才能使诗歌创作更加生动富有感情色彩,更加形象地再现人世。

在具体写景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的手法可以运用,下面将以笔者的理解来剖析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一、意象法意象法是诗歌写景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诗歌中的一句或几句,将景物的神态、变化、形象、心的暗示等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

对于意象法运用艺术手法,首先要形成一个浓厚而且深刻的意象,让我们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具有强烈和特殊感情色彩的意象。

下面用高山流水的诗句来说明:高山流水,潺潺入夜,夜夜石桥把古人,古人笑似犹有记。

上述的诗句,用意象法来描写出了一座石桥、高山流水以及夜晚的调调,而这座石桥上古人曾留下思绪,充满了犹有记忆,使人仿佛可以看到这个令人痴迷的画面。

二、对比法对比法是诗歌写景中另外一种常用的手法,它是用比较相反的两种情况或概念,来表现一种相对性,达到对比的效果。

对比法可以帮助诗人创造更加具体的文字表达,促使我们借此来忽清细小之处,迫使我们有趣的去捕捉隐藏的构思,使景物形象更加明显,更加引人入胜。

下面用这首梅花的诗句来说明:梅花攒动,衔来空禁的雪,把我绊在九州的秋。

上述的诗句,用对比法来描写出两个不同的景物,一是梅花,表现出了一种刚开始解放、寻寻觅觅的活力;二是空禁的雪,表现出一种犹有萧索而不宜动作的气氛,而这种犹有萧索的氛围正是九州的秋意撩动着这个时节。

三、象征性写景象征性写景是诗歌写景中最抽象最特殊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将一种状态、一种感受、一种情怀用景物、动物、自然等描绘出来,从而表达深层的思想内容。

而在这种抽象的描写中,象征性的意象也更能够深入人心,使景物在读者心中更加活跃、生动。

下面用这首鸟引鹤的诗句来说明:鸟引鹤,去方极,长天路上,空谷足音。

上述的诗句,用象征性写景来描写出了一种状态,鸟引鹤表明了一种追求的动力,去方极的征程,也是一种无限的追求;而长天路上,空谷足音则突出了一种孤独的感受,这种孤独的感受,也彰显了人生的坚韧与痛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景物描写方法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景物描写方法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人往往 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 “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 “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 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 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 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 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 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 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 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 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 “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 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 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 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 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 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 然 ;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 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 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 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 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 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 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 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 落与荒凉。

诗歌写景手法

诗歌写景手法

诗歌写景手法诗歌是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常常通过描绘景色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写景在诗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那么,诗人在写景时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呢?首先,诗人常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景。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景色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想象。

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锐利和灵巧,仿佛是它裁剪出了细细的柳叶。

再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宁静和美丽。

拟人也是诗歌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这样的手法能够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景色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朵流泪、鸟儿惊心,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赋予了花和鸟,深刻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痛。

又如,“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似乎知晓离别的痛苦,故意不让柳条变青,把春风写得有情有义。

夸张的手法在诗歌写景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通过夸张,可以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三千尺”来形容庐山瀑布的高度,让人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的白发来形容愁苦之深,极具震撼力。

除了以上几种修辞手法,诗人还会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既描写动态的景物,又描写静态的景物,两者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是静态,僧敲是动态,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营造出了宁静而又富有生气的氛围。

再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是静态的,清泉流淌是动态的,动静结合,展现出了山林的清幽。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 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 抽象与具体, 想象回忆与现实。 如“愁” 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 、“舴艋舟”、“春草萋萋”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 古诗词常借助具体、 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 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 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 、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
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 “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 “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六、时空角度
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 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 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诗
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 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
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
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 ,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
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 写景方式有: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写景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人物环境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写景可以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美好的自然风景,引发内心的共鸣,带来身心的舒畅。

下面将介绍一些写景的基本方法,以帮助诗人们更好地创作写景诗。

1. 观察细致入微成功的写景诗通常要求具体描写和细腻的观察力。

诗人应当仔细观察所描绘的场景,注意细节并通过生动的描写将其表现出来。

例如,可以描写花朵的颜色、形态、香气以及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石头的质感、形状以及它们被水流冲刷的痕迹等等。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读者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2. 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在写景时,生动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和美感。

通过巧妙地选择形容词来描绘景物的颜色、质地、声音、大小等特征,能够让读者产生直观而真实的感受。

例如,可以用“婀娜多姿的花朵”、“湍急激流”、“清脆悦耳的鸟鸣”等来描绘自然景色,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和与众不同之处。

3. 运用意象和比喻意象和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选取形象鲜明的意象和比喻来描述景物,可以使诗歌更具艺术美感。

例如,可以用“夜空如繁星点点”来描绘夜晚的景色,用“蜻蜓仿佛彩虹般飞过”来形容蜻蜓的姿态。

这些精心选择的意象和比喻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情感。

4. 运用节奏和韵律诗歌是有韵律和节奏的,通过运用合适的节奏和韵律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可以使诗歌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韵律可以通过控制音节的长短、音调的升降来实现,节奏可以通过控制句子的长短和抑扬顿挫来实现。

例如,在描写风景宜人的山谷时,可以运用轻快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来表现出谷中的生机和活力。

5. 通过情感抒发除了形象描写和修辞手法外,感情抒发也是诗歌写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诗人可以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例如,在描写一片迷人的花海时,可以表达对生命的赞美与感慨;在描绘江河的奔流时,可以抒发对生命之澎湃的洋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写景的方法诗歌写景的方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多感官描写、色彩的运用、动静、虚实,对比、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白描与细描、寓情于景等。

(一)描写的顺序。

写景是要有一定顺序的,这样写出的景才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写景的顺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

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碧瓦范成大①碧瓦楼头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①范成大,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色彩绚丽、富有生趣的暮春景象。

近处,富丽堂皇的碧瓦楼,绣幕低垂;远处,赤栏桥外,一泓清溪横斜,绿水淙淙;空中,杨柳飞絮,漫天飘舞;地下,梨花铺地,洁白如雪。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前两句由近及远,后两句先高后低。

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是从面上着笔,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后两句则是从点上着笔,工笔细描特定的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这首诗在写景时点面结合,极有层次感。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金德淑①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

人立玉楼间。

【注】①金德淑,南宋旧宫人,宋亡后流落至元大都,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根据首句和“六街灯火已阑珊”看,这首词是按什么线索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是按时间线索写景的。

“积雪满燕山”和“万里长城横缟带”是早晨春睡起来所之景,“六街灯火已阑珊”是傍晚之景。

作者从春睡起来一直写到傍晚灯火阑珊之时,表明其一整天都伫立于玉楼之上,这就表现出了她内心深重而难以排遣的亡国之痛。

(二)多感官写景。

所谓多感官写景,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景有声有色有味、可触可感,能更好把读者带入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

杜甫的“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就使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除了视觉之外,还有嗅觉“花草香”、触觉“沙暖”;不仅如此,“花草”的色、“春风”的柔、冻泥融化之后的软,其实也暗从触觉角度描写。

这样写就把读者的各种感觉器官也调动起来了,让读者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各个角度感受春天的美。

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②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注】①北宋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写了一组《浣溪沙》词,这是第三首。

②垂白:老人。

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写景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的上片采用多感官方法来写景。

第一句从视觉上写,层层的麻叶、荷叶以及其他的作物泛着光泽,充满生机;第二句从嗅觉上写煮茧的香味飘满一村;第三句从听觉上写隔着篱墙,听到了缲丝女郎娇媚悦耳的谈笑声。

作者通过多感官描写,就把农村暮春雨后特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味,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愉悦。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

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诗歌写景的方法(中)(三)色彩运用。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色彩感,使诗歌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为诗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

诗歌运用色彩描写景物,有两种基本方法:色彩的组合、色彩的对比。

所谓色彩的组合,是指诗歌在写景时将几种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生活相对安定之时。

诗歌前两句写景所使用的最突出的方法就是色彩组合,诗人选取“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四样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早春画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

像这样的色彩组合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白朴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

色彩对比是指把两种在色彩上具有强烈反差的景物放在一起,使其在色彩上形成对比,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色彩对比与色彩组合的不同有两点。

一,在色彩组合中,用以组合的色彩一般有多种;色彩对比只能是两种颜色,且分别出现在上下两句之中。

二,色彩组合的目的是为了让画面的色彩更绚丽,一般描写的是乐景;色彩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其所选取的色彩往往是一冷(冷色调)一暖(暖色调),两者相互映衬,以表达感情。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与“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两者相互映衬,碧者更碧,红者愈红,表现了西湖六月迷人的景象。

这样的诗句也很多,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净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要注意的是,诗歌中对色彩的使用,并不仅限于写景。

诗歌中也有很多通过色彩使景与人形成对比的诗歌,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唐高宗仪凤三年,屈居下僚十八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人所诬入狱,此诗即狱中所作。

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总领全诗,诗人因秋天的蝉声引发了自己纷乱的思绪。

“西陆”指秋天,“南冠”指楚囚,此指诗人自己。

颔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是说诗人难以忍受蝉扇动着乌黑的双翼来对着满头白发的自己悲吟。

“玄”是黑色,“玄鬓”指蝉黑色的翅膀。

颈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是写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实则是以蝉自比,表现自身在仕途中因受到太多压制难以施展抱负。

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说自己虽然像蝉一样高洁却无人相信,也无人替身陷囹圄的自己说话。

此诗的颔联“玄鬓”与“白头”形成色彩对比,其中的白头指的是诗人自己,诗人由蝉之“玄鬓”想到自己的满头白发,引发了青春不再年华老去的无比惆怅。

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讲究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现意境美,其运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遇到此类诗歌,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色彩的,接着思考色彩的运用对表现画面具有怎样的作用,最后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这首元曲的前两句在写景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在写景时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色彩的运用。

作者将“黄”、“白”、“绿”、“红”等四种颜色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表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美丽迷人和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请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首联。

这首诗的首联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

上联以“黑”极写云之浓重,象征敌军势力之强;下联以“金”极写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在日光的照耀下之鲜亮耀目。

两种色彩的对比,突出了守边将士面对强大敌人昂扬的斗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3.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这首诗的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颔联写景色彩绚丽。

诗人把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朱樱”、“青豆”、“绿草”、“白鹅”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多彩迷人,表现了余杭四月生机勃勃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

(四)动静。

所谓动静,是指在写景时既描写具有静态特点的景物又描写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使动与静和谐统一于一幅画面中。

诗人在写景时对动静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1.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是用写静态景物的方法写动态之景,让动态之景变为静态之景。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第二句,此句从远处描写瀑布,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诗人着一“挂”字,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来描写,化动为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瀑布从远处观看时所具有的特点。

诗歌的后两句从近处描写瀑布,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其气势之雄伟,描写的是瀑布的动态。

整首诗由远及近描写瀑布,远望与近观结合,既表现了瀑布的静态美更表现了瀑布的动态美,让同一条庐山瀑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不同的姿态。

再如白朴的《【双调】沉醉东风·渔夫》中的“点秋江白鹭沙鸥”一句,也是化动为静。

“白鹭沙鸥”本是动态之景,作者着一“点”字,就让飞来飞去的白鹭沙鸥成为缀在秋江上一个个“点”,这就让整个画面变成了静态,表现了环境的静谧安适。

2.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