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高一上历史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3.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上述材料() A.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B.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C.我们应该主要从阶级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D.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4.下列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B.“国”与“家”密切结合C.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D.消除了贵族内部的矛盾5.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的有齐郡、琅琊郡等.下列关于琅琊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9.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宋朝D.明朝10.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山东宁阳第四中学年度高一上历史试题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4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 B.元代中书省 C.明代内阁D.清代军机处2.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4.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郡县制5.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A.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6.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一曲《回家的路》打动了亿万观众。
国人“家”的情节深受()的影响。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制度7.“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秦汉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8.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山东省泰安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泰安宁阳一中学年高一历史月月考试题.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
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精耕细作.男耕女织.注重把握农时.注重使用肥料.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
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商品经济极端落后•(•南宁联考)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
这表明先秦时期( ).农业走向衰退.外来作物引进.作物历经选择.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财产平均分配.禁止土地买卖.实行土地国有化.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北宋建立不久,宋太宗对宰相说:“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后世为天下者,不为井田,则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这段话反映出北宋初期( ).社会秩序安定.土地兼并严重.推行均田制.井田制度得到恢复.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统治者“不抑兼并”.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西安高一检测)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自耕农式经营.千耦其耘式经营.田庄式经营.租佃式经营.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开始出现租佃经营.佃农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7。
11一、最佳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
每小题1分,共60分。
)1。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
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
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2.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3.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制度。
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 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D.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浓厚的神权色彩 D.血缘和政治紧密结合5.秦朝建立前夕,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 )A.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反映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 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6.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地方监察职能的是()A.太尉B.御史大夫C.刺史D.监察御史7.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主要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提升了皇权8。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9。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2.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答题纸一律用碳素笔书写,其它笔无效。
3.本试卷考试范围:模块一:第1单元~第4单元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1、传说能从特定的角度反映历史。
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为博得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起骊山的烽火,示警有敌人进犯。
褒姒看见各地诸侯纷纷带兵气喘吁吁来到骊山保卫周王,开心地笑了。
但是从此周王却失信于诸侯,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烽火戏诸侯”。
诸侯被戏弄是哪一制度作用的结果()A.任人唯亲的制度B.封建制度C.分封诸侯制度D.郡县制2、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对内开拓疆土,加强君主专制;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A.破坏了分封制B.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C.不符合古代宗法制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3、一次考古中发掘出一方古代刻石,上面刻有这样一段话:“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这块刻石应出自()A.西周B.秦代C.汉代D.元代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6、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刺史D.太尉7、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的公平、公正性,不仅有益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而且有益于文化的编制和普及”。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B.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2. 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据此可知,当时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 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C.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D. 土地所有权已有明确的界定3. 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军队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而唐中后期,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
这说明A. 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B. 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C. 唐朝时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向南迁移D. 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4. 汉代城市中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反映了汉代A.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B. 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 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D. 随葬品突破了身份等级的限制5.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部分农产品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宁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宁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总计60分)1.公社所有制下,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为“共有地",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
殷商时期“公田”和“私田”在法律上均属于国王,农民因领有属于国王的份地,所以其剩余劳动必须耕种属于最高统治者的“公田”.这一变化( )A.说明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B.反映了公有制社会的延续C.说明土地私有制遭侵犯 D.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王朝先后有十四世、十七王,其中一次是弟之子死后王位复归于兄之子,两次是兄终弟及,其余都是父死子继.据此,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A.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B.夏朝完善了嫡长子继承制C.我国封建社会自夏朝开端D.夏朝的王位继承比较混乱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一股追求营利求富的风气,人们向往奢靡的生活.这种心态变化表明( )A.社会动荡影响价值取向 B.商业经济引发观念变化C.重商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D.百家争鸣引发思想改变4.下图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的部分书目,其中①③⑤对应的著作最有可能是( )错误!A.《论语》《老子》《韩非子》B.《论语》《墨子》《韩非子》C.《孟子》《韩非子》《墨子》D.《墨子》《论语》《韩非子》5.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
这说明( )A.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B.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C.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D.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6.西周分封制形成等级森严的礼序,决定了人们之间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
到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频发生,促使孔子倡导“克己复礼”、老子向往“小国寡民".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社会进步与代价之间的矛盾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后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D.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7.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其弟子韩非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义的“道”,改造为唯物主义的“道"。
山东省宁阳一中0910学年高一模块测试(一)(历史)
高一年级模块测试(一)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承,标志着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渐趋成熟。
据此回答1~4题。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3、史学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文中的“制度”包括①内外服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礼乐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
这是因为他违反了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D.礼制5.“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 王位继承制度B. 分封制度C. 三公九卿制度D. 郡县制度6.“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
”下列漫画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描绘()A.分封制B.宗法制C.井田制D.郡县制7.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制度。
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D.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8.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局面,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地位的变化 B.井田制的兴衰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生产关系的变化9.《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21学年度历史 练习题 高一(岳麓版)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山东宁阳四中2022—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2021年1月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卡的洁净,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赐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2.香港特殊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需听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内地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心集权制度3.下图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 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 D.唐科举制5.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实行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C.用法家思想治国 D.在全国实行郡县制6.中心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听从中心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心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听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心集权制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心集权制最早消灭于春秋战国时期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从今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中心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行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7.宋太祖加强了中心集权,但也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一(上)段考历史试卷(一)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一(上)段考历史试卷(一)试题数:32,满分:1001.(单选题,2分)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种植水稻B.会使用火C.烧制彩陶D.铸造青铜器2.(单选题,2分)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B.早期国家诞生C.王的出现D.世袭制的确立3.(单选题,2分)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最能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甲骨卜辞D.青铜器铭文4.(单选题,2分)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内外朝制5.(单选题,2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炫丽,可见是吉祥卜。
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
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6.(单选题,2分)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
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通过神权强化王权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7.(单选题,2分)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4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 B.元代中书省 C.明代内阁D.清代军机处2.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4.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郡县制5.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A.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6.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一曲《回家的路》打动了亿万观众。
国人“家”的情节深受()的影响。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制度7.“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秦汉三公九卿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8.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C.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D.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9.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C.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D.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1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11.如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B.礼乐制C.分封制D.郡县制12.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指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
下列雅典政权机构中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元老院13.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某法官接到了一个案子,一个仁慈的贵族罗莫洛,也是罗马一只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跟随他作战受伤的士兵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
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
他依据的是()A.习惯法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万民法D.《十二铜表法》14.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
”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
”其用意在于说明()A.财产不能被没收 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 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15.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B.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C.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16.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而我国西周时则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
就其实质而言()A.地域决定政治 B.都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C.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 D.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17.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代议制18.“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专制主义色彩B.军国主义色彩C.联邦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19.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共和制民主国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机遇。
经过班内同学小组讨论,形成了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组观点最为科学?()A.甲组:美洲孤立于欧亚大陆先进文明,没有经历封建社会B.乙组:欧洲先进的工业文明与疆土辽阔的现实需要结合,造就了联邦共和制C.丙组:与欧洲隔离,免于欧洲干涉,有助于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D.丁组:美国独立后的国内政治斗争使然20.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
这部宪法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21.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理正确的是()A.革命只是改变了议会的组织形式,但国玉的地位并缉有改变B.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发生变化,但是议舍的地位在逐步降低C.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词执掌政权,两者的权力相互制约和平衡D.革命前后国苯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突化,议会限制王权22.“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文艺复兴D.1832年议会改革23.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说:“(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B.一直受到外部势力的阻挠和干涉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D.缺乏成熟的革命理论的指导24.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
”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25.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26.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是指()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C.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D.英国实行无议会统治27.《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A.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B.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28.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
这一条款()A.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C.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29.《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但此前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进行推翻清政府的活动时,却不被中国人支持。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丑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并不腐败B.《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C.《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30.《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
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
传九帝,满清段。
革命兴,废帝制。
立宪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B.维新变法运动、《钦定宪法大纲》C.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宪法》 D.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1.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
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32.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在政党干部培养方面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社会风俗的影响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33题20分,第34题12分,第35题20分,共52分)33.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