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试验第十一课时教学简案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上学期全套教案第十一章

高二化学上学期全套教案第十一章

资源信息表第十一章说明本章教材从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从化学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介绍石油和煤炭的加工过程、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从石油和煤的加工引入重要的烃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加突出了化学科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

重点是在学习石油化工的基础上,学习甲烷与烷烃,乙烯与烯烃;在学习煤的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学习乙炔与炔烃,苯与芳香烃,认识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同时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章教材的知识框架为:11.1 碳氢化合物的宝库──石油(共4课时)第1课时工业的血液和炼油一、设计思想本课时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第一课时,因此本节课应该成为有机化学的绪论课。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机化学的教学应更多地体现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所以将有机物、烃的概念与石油生产结合在一起出现。

教学中重点解决两个问题:有机物的概念、与无机物的差异、烃的概念;石油的加工方法(重点是石油的分馏)。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从总体上初步了解有机物,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知道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石油化工生产与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有机物的性质(A)(2)石油的成分(A)(3)石油的分馏和裂化(A)2. 过程与方法在对石油分馏实验的观察分析过程中感受有机物的分离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石油产品用途的过程中感受石油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形成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石油的常压分馏原理四、教学用品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开门见山,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I:讲解有机物的概念。

师生活动I:石油的加工产品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实验前必须预习,了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程,确保安全。

(3) 实验后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与体会。

二、实验原理及材料1. 实验原理(1) 介绍本实验涉及的主要有机化学反应原理。

(2) 阐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现象。

2. 实验材料(1) 列出实验所需的化学品、试剂和仪器设备。

(2) 对实验材料的选择、规格和保存条件等进行说明。

三、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 实验步骤(1) 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顺序和步骤。

(2)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2. 操作方法(1) 介绍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 说明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 预测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和产品。

(2) 描述实验后废物的处理方法。

2. 实验分析(1)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

(2) 引导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1. 实验报告结构(1) 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分析等部分。

(2) 报告要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明了。

2. 实验数据处理(1)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单位转换。

(2) 用图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如光谱图、色谱图等。

3. 实验总结与体会(1) 概括实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表达对实验的感想和建议。

六、实验安全及应急处理1. 安全注意事项(1) 讲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

(2) 强调实验室着装、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要求。

2. 应急处理(1) 介绍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2) 明确实验室急救箱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七、实验仪器及设备1. 仪器设备介绍(1) 对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名称、型号、功能等。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密度测定
采用密度计或比重瓶法测定有机物的 密度,辅助判断其分子量和纯度。
化学性质鉴定手段
元素定性分析
通过燃烧法、钠熔法等手段,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C、H、O 、N、S等元素。
官能团鉴定
利用化学试剂与有机物发生特征反应,如酯化反应、酰化反应等 ,判断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
酸碱性质
通过观察有机物与酸碱的反应现象,了解其酸碱性质及可能的反 应机理。
实验操作过程
严格遵守实验步骤,正确 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避 免浪费和污染。
实验后清理
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器材 ,归位试剂和仪器,确保 实验室整洁。
废弃物处理与环保要求
废弃物分类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进行分类,如有机 废液、无机废液、固体废弃物等。
环保意识培养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减少实验 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案例一
天然产物全合成。通过多步骤合成策略,实现复杂天然产 物的全合成,并探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案例二
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并合 成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药物分子,并进行生物活性测试。
案例三
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制备新型 功能材料,如有机光电材料、有机催化剂等,并研究其在 相关领域的应用性能。
复杂体系中的分离纯化问题解决方案
色谱分离技术
利用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差异,实现复杂体系中各组分 的分离。
重结晶与升华
通过改变温度或溶剂,使目标物质在溶液中析出或升华,达到纯化 的目的。
萃取与分液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相溶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目标物质从一种溶剂 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
创新性综合设计性实验案例分享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 熟悉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操作。

2.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加热、搅拌、滴定等。

3.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保护实验室安全。

二、实验内容1.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操作。

2. 有机化合物的简单制备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

三、实验步骤1. 了解并熟悉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如显微镜、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

3. 学会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方法,如熔点、沸点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

2. 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讲义,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3. 实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 实验结果要真实可靠,实验讨论要能反映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一、实验目的1.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技巧。

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如醇的氧化、卤代烃的水解等。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如蒸馏、结晶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

三、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讲义的要求,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2. 利用提纯方法对制备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提纯。

3. 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验证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如防止气体泄漏、溶液溢出等。

2. 实验过程中要准确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等。

3. 实验中要用到有毒化学品,要熟悉其安全使用和处理方法。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 实验报告要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数据准确。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反应物的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

2.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氢、氧、氮、卤素等)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加热、光照等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产物的形成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醇的氧化实验目的:通过氧化醇制备醛或酮。

实验原理:醇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氧化成醛或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铬酸钾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醇。

(2)将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2.实验二:酯化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

实验原理:酸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酸和醇。

(2)将酸和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实验前,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实验报告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实验报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实验报告要按时提交,不得抄袭。

六、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30%):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3)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内容: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制备。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鉴别技巧。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了解相关原理。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掌握测定技巧。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结构分析。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鉴定技巧。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多场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多场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等,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加热、冷却、搅拌等,并演示其正确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

5.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现场演示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

5.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估其掌握程度。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3.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方面的表现,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等。

高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案

高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案

高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一、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高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需要,本文设计了一份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方案,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案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有机化学实验,了解有机化合物合成和性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有机合成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设备和试剂(这里列举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常用的有机化学试剂,例如:玻璃仪器、烧杯、漏斗、加热设备等,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常用试剂)3.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这里列举第一个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比如合成苯甲酸乙酯的实验步骤,包括原料准备、反应条件、操作步骤等)4.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测试(这里列举第二个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例如测试苯甲酸乙酯的酸碱性、溶解性等性质)5.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取(这里列举第三个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例如通过萃取法从苯甲酸乙酯中提取苯甲酸等)6. 实验四: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研究(这里列举第四个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例如通过核磁共振等技术研究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7.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这里列举第五个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例如通过合成某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并进行活性测试等)8. 实验报告学生需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及总结,要求语言准确、排版整洁美观。

9. 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合理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注意防护措施,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实验教学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可通过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选修11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选修11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选修11 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选修11的基本知识和概念;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3.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2. 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3. 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关系;3. 演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

第二课: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讲解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方法;2.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第三课:化学实验设计与操作1. 教导学生如何设计化学实验;2. 演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3. 学生自主设计并进行化学实验。

第四课:化学方程式配平实践1. 指导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实践练习;2. 分组比赛,看哪个组配平的速度和准确度更高。

第五课: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处理化学实验数据;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评估与反馈:1. 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提交;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出不足和提出改进建议;3. 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1. 《化学选修11》教材;2.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

这份高中优秀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化学选修11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化学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和进步。

2024教案有机化学实验课时计划

2024教案有机化学实验课时计划

教案有机化学实验课时计划•课程介绍与实验目标•实验内容与步骤详解•试剂仪器与使用方法介绍•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提示目录•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指导•课堂互动与课后拓展活动01课程介绍与实验目标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本课程将涵盖基本有机实验操作、合成实验、性质实验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内容。

采用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

030201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如加热、冷却、搅拌、萃取、蒸馏、结晶等。

掌握基本有机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创新性尝试,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实验目标与能力培养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品安全急救与医疗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禁止在实验室吸烟、饮食、嬉戏等。

学生应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正确储存和使用化学品,避免化学品泄漏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实验操作时应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按照规范进行实验,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学生应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措施,如遇到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教师并寻求医疗救助。

02实验内容与步骤详解实验一:常压蒸馏操作实验目的学习常压蒸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掌握不同沸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通过加热、汽化、冷凝、收集等步骤实现分离。

实验步骤搭建蒸馏装置,检查气密性;加入待蒸馏液体,控制加热速度;收集馏分,记录沸点范围;拆卸装置,清洗并整理。

注意事项加热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液体暴沸;冷凝水流向要与蒸汽方向相反;收集馏分时要及时更换接收瓶。

初中化学第11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11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11课教案
主题: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解决与生活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的写法和解析。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醋酸铜
教学媒体:PPT、视频
教学资源:化学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氧化还原反应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介绍(10分钟)
1.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醋酸铜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尝试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实验过程。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配合PPT进行相关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的写法;
2. 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与同学讨论解题思路。

五、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对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并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初中化学第十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十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十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酸与碱的性质和区别;
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性质及实验方法;
3.理解酸碱反应的机制;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酸与碱的定义和性质;
2.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

教学难点:
1.酸碱反应的机制;
2.酸与碱的实验区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试管、试剂、PH试纸等;
2.教师备课,准备相关教学内容和示范实验;
3.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实例引入酸与碱的概念,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酸与碱的基本概念(10分钟)
教师讲解酸与碱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和作用。

三、实验探究酸与碱(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酸与碱在指示剂下的颜色变化,探究它们之间的物理表现。

四、理解酸碱中和反应(15分钟)
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化学变化过程。

五、实验操作与总结(10分钟)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对酸碱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复习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激励学生对化学学习更感兴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生动有趣地展示了酸与碱之间的反应过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11讲: 有机合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11讲: 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 教学目标1.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的概念,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2.了解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根据碳原子的氧化数法判断有机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3.了解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能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能判断有机反应类型,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1.取代反应。

(1)取代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有机物与极性试剂发生取代反应的结果可以用下面的通式来表示。

888811221221A B A B A B A B +-+--+-→-+-(3)烃的卤代、芳香烃的硝化或磺化、卤代烃的水解、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酚的卤代、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和醇解,以及即将学到的蛋白质的水解等都属于取代反应。

①卤代。

CH 4+X 2−−→光CH 3X+HX②硝化。

③脱水CH 3CH 2OH+HOCH 2CH 3CH 3CH 2OCH 2CH 3+H 2O④酯化 CH 3COOH+HO —CH 3∆浓硫酸CH 3COOCH 3+H 2O⑤水解。

R —X+H 2ONaOH ∆−−−−→R —OH+HX R —COOR '+H 2OH +RCOOH+R 'OH(4)取代反应发生时,被代替的原子或原子团应与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否则就不属于取代反应。

(5)在有机合成中,利用卤代烷的取代反应,将卤原子转化为羟基、氨基等官能团,从而制得用途广泛的醇、胺等有机物;也可通过取代反应增长碳链或制得新物质。

特别提示:取代反应的特点是“下一上一,有进有出”,类似于置换反应,如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下的水解反应CH 2Br+NaOH ∆−−→CH 3OH+NaBr 就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为OH -)代替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上述反应可表示为CH 3Br+OH -∆−−→CH 3OH+Br -。

第十一章醛和酮(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第十一章醛和酮(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

第十一章醛和酮(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第一篇:第十一章醛和酮(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第十一章醛和酮(教案)(学时数:6)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亲核加成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醛和酮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了解影响亲核加成反应的各种因素,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性质等。

二、教学重点1.亲核加成反应:反应机理、立体化学等2.醛和酮的其它化学性质:卤仿反应、羟醛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共轭加成反应等三、教学难点亲核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羟醛缩合反应反应等四、教学内容1.醛、酮的分类和命名2.醛、酮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3.醛和酮的化学性质4.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5.醛和酮的制备6.重要的醛、酮7.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六、课堂讨论题1.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哪个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时活性更强,为什么?(1)4-溴丁酮和溴代丙酮(2)2,3-丁二酮和丁酮(3)对硝基苯甲醛和对甲氧基苯甲醛(4)环戊酮和环丙酮2.预测(S)-4-羟基戊醛形成的环状半缩醛的立体构型,给每个手性碳原子以R、S命名。

3.化合物A用甲醇钠的甲醇溶液处理时会异构化成B,但在同样条件下化合物C不能异构化。

为什么?HONaOCH3/HOCH3HAHBHCHOH3CO七、课后练习教材后习题2、3、6、8第二篇:第六章芳香烃(教案)--中农有机化学教案覃兆海(推荐)第六章芳香烃(教案)(学时数:8)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系统命名法;熟练掌握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应用;重点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原理;掌握芳香性的概念及其含义;熟练掌握休克尔规则的应用;了解共振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芳香性、共振极限式、亲电取代2.亲电取代反应的原理及应用3.取代基定位规律及其应用 4.苯的结构三、教学难点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及灵活运用;休克尔规则的理论解释四、教学内容 1.苯的结构 2.芳香烃的命名 3.芳香烃的性质 4.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5.多苯芳烃 6.非苯芳烃 7.芳香烃的来源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

初中化学第十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十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十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的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氧气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氧气瓶,以及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 知识讲解: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的原理。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4. 实验观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6. 知识拓展:讲解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氧疗、氧气焊接等。

7.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过程。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仪器设备:试管、酒精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氧气瓶等。

2. 教学课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过氧化氢分解原理等。

3.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实验操作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有机化学教案: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作为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相关的化学学科,有机化学的学习对于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机化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许多比较实用的知识,例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性、反应以及合成方法等。

而高中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

有机化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特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和质量、制备新的有机物以及进行各种催化反应。

在高中有机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度,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反应原理。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催化反应。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析和结构鉴定方法。

实验引入:在开展实验教学前,我们需要了解有机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成分和化学反应性,例如碳、氢、氧、氮等基本的元素,以及酸碱中性、还原和氧化等性质。

有机化学实验涉及到有机合成、净化、化合物鉴定和测定等各种环节,学生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实验步骤:1.制备苯乙酮化学反应方程式:C6H5CH2OH → C6H5COCH3 + H2O化学品:苯乙醇、盐酸、醋酸类、NaOH步骤:(1)取适量的苯乙醇,加入盐酸中振荡。

(2)制备酯基盐,过滤后加入碱,并滴入适量的乙酸。

(3)加入乙醇使混合物呈酸性,然后加入氯化铁。

(4)将苯乙酮异位。

(5)将得到的苯乙酮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

2.制备苯酚化学反应方程式:C6H5OH + NaOH → C6H5ONa + H2O化学品:苯、氢氧化钠、硫酸步骤:(1)取适量的苯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并缓慢地滴加硫酸,使之完全反应。

(2)过滤得到产物并加入10%的NaOH。

(3)离心使混合物分层,并从上面取出苯酚水层。

(4)将苯酚进行分离和纯化。

3.制备冰醋酸化学反应方程式:CH3OH + CH3COOH → CH3COOCH3 + H2O化学品:冰醋酸酐、甲醇、硫酸步骤:(1)取适量的冰醋酸酐加少量的甲醇。

高中化学有机课程设计

高中化学有机课程设计

高中化学有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及结构特点,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机理。

2.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加成、消除等反应,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如烷基化、酰基化、卤代烃的合成等,并能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及鉴定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合成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后续学习及实际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法则。

涉及教材中有机化学导论章节,重点讲解烷、烯、炔等基本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

2.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机理。

根据教材中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章节,介绍加成、消除、取代、氧化还原等基本反应类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反应机理。

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结合教材中有机化合物性质章节,学习烷、烯、炔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探讨其应用。

4. 有机合成方法。

参考教材中有机合成方法章节,讲解烷基化、酰基化、卤代烃的合成方法,以及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

5. 有机化合物制备、提纯与鉴定。

依据教材中实验技术章节,指导学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及鉴定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有机化学实验第十一课时教学简案)
授课班级:医学部各专业授课时间:见课表安排
授课地点:701-1245等授课教材:虞虹/薛明强主编《基础化学实验》授课学分:三分授课教师:见课表安排
【教学课题】实验十一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验证羧酸和某些羧酸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羟肟酸铁盐在鉴定羧酸衍生物中的应用,了解某些取代羧酸的性质和互变异构现象。

【教学重点】羧酸和某些羧酸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某些取代羧酸的性质和互变异构现象【教学难点】性质实验相关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讲述、示范、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来验证羧酸和某些羧酸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羟肟酸铁盐在鉴定羧酸衍生物中的应用、了解某些取代羧酸的性质和互变异构现象。

【讲述】实验十一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有机化学实验第十一课时)
一、实验目的(略,见教学目标)
二、实验原理
1.甲酸结构中含有醛基,因此具有还原性。

草酸能被氧化剂所氧化,也具有还原性。

2.酰氯、酸酐、酯、酰胺均为羧酸的衍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水、醇、氨作用产生水解、醇解、氨解反应而生成相应的酸。

水解反应的难易次序为:酰卤>酸酐>酯>酰胺。

3.酰卤、酸酐和酯都能进行醇解和氨解反应而生成酯和酰胺。

4.羧酸衍生物可与羟氨作用生成异羟肟酸,遇三氯化铁生成酒红色的异羟肟酸铁,可供鉴别用。

例如酯的反应:
CH3COOC2H5+H
2NOH CH3CONHOH+C2H5OH 3CH3CONHOH+FeCl3(CH3CONHO)3Fe+3HCl
(酒红色)
5.水杨酸为酚酸,能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紫色配合物。

乙酰乙酸乙酯是ß-丁酮酸乙酯,体系中存在能发生互变异构现象的酮式和烯醇式两种结构,故可使溴水褪色。

与三氯化铁显色也是其烯醇式与三氯化铁生成了紫红色的配合物:
CH3
O
CH2C
O
C2H5CH3
OH
CH2
O
C2H5(酮式)(烯醇式)
CH3CH
OH O
OC2H5
Br2
CH3C
OH
Br
C
Br
C
OC
2H5
O
O
H
Br O
OC2H5
H3C
+FeCl 3CH 3C O CHCOC 2H 5
O
Fe
Cl Cl CH 322H 5O O
CH 32H 5OH O
(紫色)
三、实验步骤(略,参见课本相关内容)
四、注意事项
1、 注意固体试剂和液体试液的正确取用方法。

2、 托伦试剂制取时氨水勿加过量,银镜反应用试管需洁净。

3、 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实验,必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演示】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实验的示范演示。

【讨论】1、如何鉴别甲酸、乙酸和草酸?
2、举例说明能与三氯化铁显色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3、如何用实验来验证常温下某些化合物存在着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平衡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